CN109238624B -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8624B
CN109238624B CN201811100707.4A CN201811100707A CN109238624B CN 109238624 B CN109238624 B CN 109238624B CN 201811100707 A CN201811100707 A CN 201811100707A CN 109238624 B CN109238624 B CN 109238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sing
reinforcing rib
mixing chamber
shel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007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8624A (zh
Inventor
马昊军
王国林
罗杰
张军
刘丽萍
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8111007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8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8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8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8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90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 B01F35/92Heating or cooling systems for heating the outside of the receptacle, e.g. heated jackets or burn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包括内壳和外壳,两者之间具有间隙;内壳的外壁上设有多条沿内壳的周向间隔设置的与内壳的两端连接的第一加强筋;每相邻的两条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一个供冷却水通过的独立流道,且每个独立流道内均设置有一条沿内壳的周向设置的与内壳的两端断开的第二加强筋;外壳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多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之间在外壳的周向上交错间隔设置,使每相邻的两条第一加强筋分别对应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从而在每个独立流道内,使冷却水从一个进水口进入,并绕过第二加强筋后从一个出水口流出。本发明中的混合室能消除气流的旋转作用且冷却效率高、冷却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等离子体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背景技术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风洞用于航天飞行器防热材料和结构的地面试验研究工作,等离子体气体的温度高达4000~10000K。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风洞,高温气体在感应放电室内产生后,直接进入了喷管,而由于感应耦合等离子体风洞上游进气是旋转的,在风洞进气流量很小、放电室压力很低的条件下,喷管出口的气流仍然存在一定的旋转,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航天飞行器防热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工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新型装置来消除这种气流旋转的现象。
等离子体风洞的气体温度很高,而现有适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装置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无法长时间经受高温气体的加热,需要具有合理的冷却结构才能在产生高温气体射流的同时,保证自身结构的安全。
目前,等离子体风洞的各部分(例如喷管)所采用的冷却结构均存在冷却效率低、容易在局部形成死水区域、水流速度太慢、对流换热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冷却均匀的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新型装置来有效消除气流旋转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混合室能消除气流的旋转作用并且冷却效率高、冷却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包括内壳和设置在所述内壳外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供冷却水流通;所述内壳的外壁上设有多条沿所述内壳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内壳的两端连接;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一个供冷却水通过的独立流道,且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均设置有一条沿所述内壳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内壳的两端断开;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之间在所述外壳的周向上交错间隔设置,使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进水口和一个所述出水口,从而在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使冷却水从一个所述进水口进入,并绕过所述第二加强筋后从一个所述出水口流出。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并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开口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宽度,使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被与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加强筋分隔成两通口。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还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设置,使得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的间隙等宽。
优选地,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6条。
优选地,所述混合室的长径比为2~3。
优选地,所述混合室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上的测压管,所述测压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连接。
优选地,所述测压管靠近所述内壳用于排出高温气体的一端设置。
优选地,所述测压管的长径比不小于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混合室延长了等离子体风洞的放电室流出的带有旋转的气体的流动距离,通过气体内部自身的混合,消除了混合室上游气体的旋转作用,保证了混合室下游气流的稳定。
(2)本发明中的混合室具有合理的冷却结构,其在内壳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内壳的两端连接的多条第一加强筋,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一个供冷却水通过的独立流道,从而将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的间隙分成多个独立流道,使所述混合室的各部分可以均匀地被冷却,并且每个独立流道内均设置有一条与内壳的两端均断开的第二加强筋,使得冷却水从与一个第一加强筋相对应的进水口进入后,需要绕过第二加强筋才能从与该第一加强筋相邻的另一第一加强筋相对应的出水口流出,从而避免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后有部分冷却水就近从出水口流出,提高了冷却水的利用率,保证冷却水的流经范围,避免局部过热,进而提高了混合室的冷却效率,使所述混合室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3)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可以使得进入每个所述独立流道的冷却水可以在各自的流道内流动,从而使得多个独立流道之间不会发生串水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了冷却效率;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可以使得进入每个独立流道内的冷却水必须绕过所述第二加强筋才能从出水口流出,能有效避免进入所述独立流道内的冷却水直接从所述第二强筋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流过后从相邻的第一加强筋对应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保证了冷却水的利用率和冷却水的流经范围,从而保证了冷却效果。
(4)本发明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合室的内壳上设置有测压管,可以用于获得高温气体的压力,该压力参数可以作为评价所述混合室下游气流的流动状态和平稳状态的重要指标。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仅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发明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A-A的斜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内壳的外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中:1:内壳;2:外壳;3:冷却水管接头;3-1:进水管接头;3-2:出水管接头;4:测压管;5:第一加强筋;6:第二加强筋;7:前法兰;8:后法兰;9:进水口;1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图1是本发明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A-A的斜剖视图,其中L-L'线以上的部分是沿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的位置剖开,L-L'线以下的部分是沿未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位置剖开;图3是图2中内壳的外壁结构示意图,其中分布在第一加强筋上的虚线圆圈部分用于示意进水口、出水口与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相对应关系,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被与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加强筋分隔成两通口,其中箭头表示的是每个独立流道内冷却水的流动路线示意;图4是图3中B-B的剖视图。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室包括内壳1和设置在所述内壳1外的外壳2;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壳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供冷却水流通;所述内壳1的外壁上设有多条沿所述内壳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5,所述第一加强筋5与所述内壳1的两端连接;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5之间形成一个供冷却水通过的独立流道,且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均设置有一条沿所述内壳1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与所述内壳1的两端断开;所述外壳2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之间在所述外壳2的周向上交错间隔设置,使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5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进水口和一个所述出水口,从而在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使冷却水从一个所述进水口进入,并绕过所述第二加强筋6后从一个所述出水口流出。
本发明中的混合室在内壳1的外壁上设置与所述内壳1的两端连接的多条第一加强筋5,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5之间形成一个供冷却水通过的独立流道,从而将外壳2与内壳1之间形成的间隙分成多个独立流道,使所述混合室的各部分可以均匀地被冷却,并且每个独立流道内均设置有一条与内壳1的两端均断开的第二加强筋6,使得冷却水从与一个第一加强筋5相对应的进水口进入后,需要绕过第二加强筋6才能从与该第一加强筋5相邻的另一第一加强筋5相对应的出水口流出,从而避免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后有部分冷却水就近从出水口流出,提高了冷却水的利用率,保证冷却水的流经范围,避免局部过热,进而提高了混合室的冷却效率,使所述混合室能够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此外,由于第二加强筋6与所述内壳1两端断开,每路进入每个独立流道内的冷却水都会分成两路冷却水分别绕过第二加强筋6的两端后才能从相邻的第一加强筋相对应的出水口流出,如此,能显著提高混合室的冷却效率,例如如图3所示。
在本发明中,所述内壳1的外壁上设有多条沿所述内壳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5,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5之间形成一个供冷却水通过的独立流道,且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均设置有一条沿所述内壳1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6,换言之,也即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6之间沿所述内壳1的周向是交错间隔设置的。在本发明中,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均设置有一条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6之间沿所述内壳1的周向是交错间隔设置的;每相邻的两条第一加强筋5之间的夹角为α;图4中C-C、D-D和E-E表示的是6条第一加强筋。
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也可分别记作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本发明中的第一加强筋5与所述内壳1的两端连接,即所述第一加强筋5为连接所述内壳1的前端(图2所示的左端)和后端(图2所示的右端)的贯通加强筋,用于避免进入每个所述独立流道的冷却水绕过所述内壳的两端从而导致各个独立流道之间发生串水的现象;在本发明中,例如所述第一加强筋5可以通过焊接(例如点焊连接)与所述内壳1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6均例如可以通过焊接(例如点焊连接)与所述内壳1的外壁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6例如也可以与所述内壳1一起整体铣削加工成型,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6与所述外壳2和所述内壳1的相对位置固定。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6能保证所述混合室同时能够承受较高的冷却水压力,同时保证在所述内壳1没有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位置,可以供冷却水通过,形成供冷却水流通的水道。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所述第二加强筋6的设置可进一步保证所述混合室自身结构的安全稳定性,特别是当所述内壳1的壁厚比较小时可以很好地保证所述混合室自身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从而保证本发明中的混合室在通入高压冷却水后,可以在气流温度很高的状态下长时间稳定工作。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壳1的壁厚为3~5mm(3、3.5、4、4.5或5mm)。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强筋5和/或第二加强筋6的厚度为3~5mm(3、3.5、4、4.5或5mm)。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室还包括进水管接头3-1和出水管接头3-2,所述进水管接头3-1和所述出水管接头3-2分别连接(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外壳2的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位置,所述进水管接头3-1用于与冷却水源连接,所述出水管接头3-2用于将沿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循环一周后的冷却水排出所述外壳2。优选地,所述进水管接头3-1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壳2上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接头3-1的另一端通过进水管与冷却水源连接;所述出水管接头3-2的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外壳2上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管接头3-2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将冷却后的冷却水排放至收容器内或者指定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当所述混合室还包括进水管接头3-1和出水管接头3-2时,多个所述进水管接头3-1和多个所述出水管接头3-2之间在所述外壳2的周向上也是交错间隔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即两个所述进水管接头3-1之间分布一个出水管接头3-2。在本发明中,将所述进水管接头3-1和所述出水管接头3-2统称为冷却水管接头3。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2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加强筋5连接(例如接触连接或焊接或紧密配合连接),并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开口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加强筋5的宽度,使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被与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加强筋分隔成两通口,从而使得一个所述进水口可以共同作为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独立流道的冷却水进水口,一个所述出水口可以共同作为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独立流道的冷却水出水口。在本发明中,所述进水口被与其对应的第一加强筋分隔成两通口,也即从所述进水口进入的一路冷却水流可以被所述第一加强筋分成两路冷却水流,例如,如图3清楚地示意出了所述进水口9和所述出水口10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相对应关系,所述进水口9和所述出水口10均被与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加强筋分隔成了两通口。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紧密配合而不留缝隙,可以使得进入每个所述独立流道的冷却水可以在各自的流道内流动,从而使得多个独立流道之间不会发生串水的现象,进一步保证了冷却效率。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2的内壁还与所述第二加强筋6连接(例如接触连接或焊接或紧密配合连接)。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加强筋6与所述外壳2的内壁紧密配合不留缝隙,可以使得进入每个独立流道内的冷却水必须绕过所述第二加强筋6才能从出水口流出,能有效避免进入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的冷却水直接从所述第二强筋6与所述外壳2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流过后从相邻的第一加强筋5对应的出水口流出,进一步保证了冷却水的利用率和冷却水的流经范围,从而保证了冷却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室的工作原理例如可以为:
高温气体从所述混合室的前端(图2所示的混合室的左端)的内壳,从所述内壳的中心流过,然后从所述混合室的后端流出(图2所述混合室的右端),所述混合室延长了等离子体风洞放电室产生的带有旋转的高温气体的流动距离,所述高温气体在所述混合室内流动的过程中,利用高温气体内部自身的混合作用,旋转力度逐渐降低,从而达到了消除旋转并稳定气流的作用;在高温气体通入的同时,冷却水从进水口流入,被与进水口相对应的第一加强筋分为两路冷却水流,分别进入位于该第一加强筋两侧的独立流道内,每路进入每个独立流道内的冷却水流又分成两路冷却水分别绕过每个独立流道内的第二加强筋,最后经相邻的第一加强筋对应的出水口流出。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壳1同轴设置,使得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壳1之间的间隙等宽。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壳1之间的间隙等宽时,可以使得冷却水在该间隙内的流动得更加均匀。
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之间在所述外壳2的周向上交错间隔设置(例如交错间隔均匀设置),只要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在空间上在所述外壳2的周向上是交错间隔的就行;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可以在所述外壳的轴向上在一个平面上或者不在一个平面上;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在所述外壳的轴向上不在一个平面上时,例如可以为,多个所述进水口沿所述外壳的一端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出水口沿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周向间隔设置,但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之间在空间上在所述外壳的周向上呈交错间隔设置。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在所述外壳的轴向上在一个平面上。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外壳2的中部。在本发明中,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沿所述外壳2的中部的周向设置时,可以保证每路进入独立流道内的冷却水均分成两路冷却水,两路冷却水的流量相同,且使该两路冷却水的流经区域相同并且两路冷却水的流速相同,可以进一步保证每路冷却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混合室的冷却效率,能有效避免局部过热。
在本发明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加强筋5的数量为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之和,从而每相邻的两条第一加强筋分别对应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使得从一条第一加强筋5对应的一个进水口进入一个独立流道内的冷却水在独立流道内绕过第二加强筋6循环一周快速带走热量后相对应地从与该第一加强筋相邻的另一条第一加强筋相对应的一个出水口流出。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6条。在本发明中,当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6条时,每相邻的两条第一加强筋之间的夹角α例如为60°,所述内壳1的整个周向被分成6个独立流道。
当然,在本发明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数量均为1个也是可以的,此时,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2条,所述内壳1的整个周向仅被分成两个独立流道,此时混合室的冷却效率以及冷却均匀性相比将内壳的周向分成多个独立流道效果较差。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室的长径比为2~3(例如2、2.1、2.2、2.3、2.4、2.5、2.6、2.7、2.8、2.9或3)。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室需要合理的长径比;如果混合室的长径比过小,混合室内可供带有旋转的气体的流动距离则过短,无法很好地使得旋转的气体通过气体内部自身的混合作用充分地消除上游气流的旋转作用;而如果混合室的长径比过大,则由于混合室的内壁面(内壳的内壁面)是冷壁面,不可避免地会由于过长的混合室会降低气流的温度。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室需要合理的长径比,才能保证混合室既具有足够的长度消除气流的旋转,又不会严重降低气流的温度,从而使得所述混合室具有很好的消除气流旋转的效果。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室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1上的测压管4,所述测压管4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2外,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壳1连接。在本发明中,所述测压管4的安装固定例如可以为:所述测压管4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内壳1上,所述测压管4的外侧焊接在所述外壳2上,从而可以使得所述测压管4与所述外壳2和所述内壳1的相对位置的固定。在本发明中,所述测压管4与所述内壳1流体连通,可供高温气体进入所述测压管,从而可以获得高温气体的压力,该压力参数可以作为评价所述混合室下游气流的流动状态和平稳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本发明中,所述测压管4穿过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壳1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使得外壳2与内壳1之间的冷却水可以对测压管4的进气位置进行冷却,从而可以保证测压管3以及设置在测压管末端的压力传感器的自身结构的安全性,可以使得所述测压管和所述压力传感器能在气体温度很高的状态下长时间稳定工作。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测压管4靠近所述内壳用于排出高温气体的一端设置。在本发明中,靠近所述内壳出口端(用于排出高温气体的一端)处的高温气体的旋转作用基本消除,采用测压管测量该处高温气体的压力值,该压力值可以更好地作为评价所述混合室下游气流的流动状态的重要指标。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测压管的长径比不小于10,如此,可以有效防止高温气流进入所述测压管的末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高温气流对所述测压管末端的压力传感器造成影响。优选的,所述测压管的长径比为10~15(例如10、10.5、11、11.5、12、12.5、13、13.5、14、14.5或15)。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室的长径比以及所述测压管的长径比均指的是长度与内径的比值。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壳1采用紫铜材料制成。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内壳1采用高热导率的紫铜材料制成,如此可以极大地提高传热效率。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室的内壳1和外壳2例如可以采用装配结构,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壳1的两端例如可以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或者直接将所述外壳2与所述内壳1的两端焊接在一起。
本发明中的所述混合室应用在等离子体风洞试验系统中时,例如所述混合室连接在等离子体风洞的放电室与喷管之间。包括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室的等离子体风洞试验系统相比其它的等离子体风洞试验系统能有效保证进入等离子喷管的气流的稳定。这是由于,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室延长了风洞放电室流出的带有旋转的气体的流动距离,在混合室内通过气体内部自身的混合,消除了放电室流出的气流的旋转作用,保证了进入所述喷管的气流的稳定;同时,本发明中的混合室具有冷却效率高、冷却均匀的冷却结构,可以保证在高温气流流过的条件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在本发明中,当所述混合室应用在等离子体风洞试验系统中时,所述等离子体风洞试验系统优选为感应耦合等离子体风洞试验系统。
根据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室通过连接件(例如法兰)连接在等离子体风洞的放电室与喷管之间。例如,所述混合室通过前法兰7与等离子体风洞的放电室连接,所述混合室通过后法兰8与等离子体风洞的喷管连接;所述前法兰7和所述后法兰8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例如如图2所示,从而使得所述混合室通过前法兰和后法兰分别与等离子体风洞的放电室和等离子体风洞的喷管螺纹连接。
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该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内壁”、“外壁”、“左端(前端)”和“右端(后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
包括内壳和设置在所述内壳外的外壳;
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供冷却水流通;
所述内壳的外壁上设有多条沿所述内壳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内壳的两端连接;
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一个供冷却水通过的独立流道,且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均设置有一条沿所述内壳的周向设置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内壳的两端断开;
所述外壳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多个所述进水口和多个所述出水口之间在所述外壳的周向上交错间隔设置,使每相邻的两条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对应一个所述进水口和一个所述出水口,从而在每个所述独立流道内,使冷却水从一个所述进水口进入,并绕过所述第二加强筋后从一个所述出水口流出;
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并且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开口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宽度,使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被与其各自对应的第一加强筋分隔成两通口;
所述混合室的长径比为2~3;所述混合室连接在等离子体风洞的放电室与喷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内壁还与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设置,使得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的间隙等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数量均为3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数量为6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室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上的测压管,所述测压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压管靠近所述内壳用于排出高温气体的一端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压管的长径比不小于10。
CN201811100707.4A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Active CN109238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0707.4A CN109238624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00707.4A CN109238624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8624A CN109238624A (zh) 2019-01-18
CN109238624B true CN109238624B (zh) 2019-08-23

Family

ID=65059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00707.4A Active CN109238624B (zh) 2018-09-20 2018-09-20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8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6047B (zh) * 2020-11-30 2022-07-01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连续式高温空气加热器电引出孔结构
CN116040839A (zh) * 2022-12-08 2023-05-02 广州华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池
CN116456567A (zh) * 2023-04-24 2023-07-18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用于超导ecr离子源的冷却结构及水冷弧腔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2828B (zh) * 2010-03-02 2013-07-24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低温风洞
CN102589837B (zh) * 2012-02-09 2016-05-18 朱晓义 大流体压力风洞
CN204461777U (zh) * 2015-01-09 2015-07-08 无锡佳龙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冷却空气循环系统
CN105890863A (zh) * 2016-04-08 2016-08-24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喷管出口段水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8624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8624B (zh)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混合室
CN109163876B (zh) 一种水冷式超音速喷管
CN108956082B (zh) 一种矩形喷管
CN105043468B (zh) 文丘里管、egr流量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9000878B (zh) 一种用于等离子体风洞的扩压器
CN109269756B (zh) 一种水冷式喷管
CN112577750B (zh)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的进气加温装置
CN105089852A (zh) 一种燃烧室内衬冷却结构
CN110206591A (zh) 一种用于涡轮动叶供气的槽道式冷却空气导向装置
CN109373091A (zh) 管道分流装置
CN106286007B (zh) 一种改善冷却气分布的集气环腔整流结构
CN209354846U (zh) 管道分流装置
CN107035563A (zh) 发动机水套
CN103464901A (zh) 一种激光焊接保护拖罩装置
CN106092590B (zh) 一种发动机试验台排气管道冷却装置
CN207668180U (zh) 一种非旋型紧排式控轧穿水冷却器
CN203892065U (zh) 一种燃烧室内衬冷却结构
CN105597583A (zh) 多接口电弧加热气体解旋混合室
JPH1113549A (ja) Egrクーラ
CN109569349A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射流的防爆稀释扩压器
CN205422962U (zh) 单向流动式缸体水套及其发动机缸体
CN204799125U (zh) 一种高温燃气掺混装置
CN209621452U (zh) 一种用于摩托艇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总成
CN205154366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发动机
CN104457343B (zh) 一种筒状弧形换热板式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