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6040B - 一种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锁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236040B CN109236040B CN201811455061.1A CN201811455061A CN109236040B CN 109236040 B CN109236040 B CN 109236040B CN 201811455061 A CN201811455061 A CN 201811455061A CN 109236040 B CN109236040 B CN 1092360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locking
- clutch
- groove
- driving
- 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锁具,其中,离合解锁部容纳在锁芯主体内且一端连接于旋转开锁部,离合解锁部和旋转开锁部的连接端设有一组以上凹凸匹配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离合解锁部另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拨轮部转动的第一配合部,拨轮部内设有用于与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的驱动部;在旋转旋转开锁部时,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可相互抵接以将第一配合部推入拨轮部的驱动部内。本发明提供的锁具,解决现有室内开锁需要使用操作者保持方向不变将拧手向内推动一段距离才能转动开锁的技术问题,使得使用者直接转动旋转开锁部即可实现解锁,操作便捷以提高室内危险突发现场的开锁效率,更是提高锁具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面板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锁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防盗锁不管是在民用行业领域还是电力行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现有的电力行业领域中的防盗锁,在门外用钥匙开锁和在门内用拧手解锁,包括设置为圆形密封式结构的锁胆,锁胆前端开有圆形内腔提供解锁钥匙进行解锁的空间,锁胆后端的尾轴与锁胆内的转轴相连,尾轴通过可伸缩移动的解锁套与拨轮相连,拨轮内设有驱动槽,尾轴与拨轮的驱动槽配合后,即可带动拨轮同步转动,当锁芯处于闭锁状态时,解锁套与拨轮随锁胆一起处于闭锁状态而不能自行转动,此时若需通过门内的拧手解锁,需驱动拧手转轴沿轴向方向把与锁胆尾轴连接的解锁套推离拨轮后,拧手转轴才能与拨轮内的驱动槽配合,才能转动拧手转轴带动拨轮同步转动以进行解锁。综上所知现有的锁芯结构,使用者解锁操作时必须保持方向不变将拧手向内推动一段距离才能转动开锁,中途若是突然松手则需回到原始的推动位置重新操作,而电力行业中当发生突发事情时,在这种紧迫的环境状况下现场人员很难按规定动作进行内推拧手解锁以逃离危险场地,直接威胁到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具,解决现有室内开锁需要使用操作者保持方向不变将拧手向内推动一段距离才能转动开锁的技术问题,使得使用者直接转动旋转开锁部即可实现解锁,操作便捷以提高室内危险突发现场的开锁效率,更是提高锁具的使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锁具,包括锁芯主体和可周向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的旋转开锁部和拨轮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解锁部,所述离合解锁部容纳在所述锁芯主体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开锁部,所述离合解锁部和所述旋转开锁部的连接端设有一组以上凹凸匹配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离合解锁部另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拨轮部转动的第一配合部,所述拨轮部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的驱动部;在旋转所述旋转开锁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可相互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配合部推入所述拨轮部的驱动部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端部逐渐变小形成至少两个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部设有与所述两个第一抵接面对应匹配的两个第二抵接面,所述两个第一抵接面和/或所述两个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离合解锁部的轴线方向交叉。
进一步,所述离合解锁部与所述锁芯主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锁芯主体设有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弹性限位部,沿着所述离合解锁部朝向所述旋转开锁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深由大减小,且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一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弧面部,所述第一限位槽至少有一部分的深度大于所述弧面部的半径且至少有一部分的深度小于所述弧面部的半径。
进一步,所述离合解锁部包括离合解锁套和穿设于所述离合解锁套内的离合传动轴,所述离合解锁套在所述离合传动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离合传动轴滑动连接且在所述离合传动轴的周向上与所述离合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离合传动轴的周向上设有驱动槽,所述旋转开锁部对应于所述驱动槽设有在所述驱动槽内活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驱动槽在槽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所述旋转开锁部和所述离合解锁部之间设有扭簧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开锁部和所述离合解锁部的转动复位。
进一步,所述旋转开锁部绕其旋转轴设有环槽,所述锁芯主体内固设有容纳于所述环槽中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的锁胆部,所述锁胆部端部设有可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对设置并可相互抵接,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于所述拨轮部的驱动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部通过第一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旋转开锁部,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锁胆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
进一步,所述离合解锁套包括解锁套主体、第三弹性部件和活动解锁套,所述解锁套主体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延伸轴,所述活动解锁套套设于所述延伸轴并相对于所述解锁套主体可沿着所述延伸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解锁套主体和所述活动解锁套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解锁套的移动复位,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活动解锁套的端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设于所述解锁套主体的端部,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
进一步,所述驱动部为凸设于所述拨轮部上的板形成的通槽,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为与所述通槽相匹配的凸起。
进一步,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钢珠和与所述钢珠连接的弹簧,所述钢珠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所述弧面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锁具,由于离合解锁部和旋转开锁部的连接端设有一组以上凹凸匹配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且在旋转旋转开锁部时,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可相互抵接产生沿着离合解锁部的轴线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使离合解锁部沿着离合解锁部的轴线方向移动,来将离合解锁部另一端所设的第一配合部推入拨轮部的驱动部内,以实现旋转开锁部驱动拨轮部进行解闭锁。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现有技术中是需要将旋转开锁部向前推而将旋转开锁部与拨轮部连接,且需要保持向前推的力继续转动旋转开锁部才能带动拨轮部转动,而本发明无需将旋转开锁部向前推,直接转动旋转开锁部,旋转开锁部的转动驱使离合解锁部沿其轴向运动,以实现与拨轮部的驱动部连接后带动拨轮部转动解锁,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锁具,使得使用者直接转动旋转开锁部即可带动拨轮部转动实现解锁,操作便捷以提高室内危险突发现场的开锁效率,更是提高锁具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具系统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具系统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驱动部连接于第一配合部时的半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具的离合解锁部被推进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具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拨轮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拨轮套端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胆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锁具系统爆炸图。
图中,10—旋转开锁部、11—操作端、101—第一抵接面、12—连结端、102—环槽、13—凸起部、20/200—离合解锁部、21/210—第二抵接面、22/220—第一配合部、23—第一限位槽、24—第三弹性部件、25—活动解锁套、26—解锁套主体、206—延伸轴、216—第二限位槽、27—限定部、30—拨轮部、31—驱动部、301—支撑部、32—拨轮套、33—拨轮垫、40—锁芯主体、41—第一主体、401—弹性限位部、402—限位凸起、403—弹性定位部、42—第二主体、43—支撑座、50—离合传动轴、51—驱动槽、52—第一弹性部件、53—抵接平面、60—扭簧部件、70—锁胆、701—钥匙槽、71—识别部、72—锁胆解锁部、702—第二配合部、73—第二弹性部件、80—定位螺钉、81/82—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具系统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具系统爆炸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驱动部连接于第一配合部时的半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具的离合解锁部被推进的原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具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拨轮套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拨轮套端面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胆部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具,特别是一种防盗面板锁,用于锁控领域,主要应用在民用领域和行业领域中。
本实施例中的锁具,包括旋转开锁部10、离合解锁部20、拨轮部30和锁芯主体40,旋转开锁部10和拨轮部30安装在锁芯主体40上,进一步地,锁芯主体40分设第一主体41和第二主体42,第一主体41与第二主体42沿着锁芯主体4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拨轮部30连接于第一主体41和第二主体42之间且设有驱动部31,拨轮部30可相对于锁芯主体40绕其轴线周向转动,此外,旋转开锁部10设有位于第一主体41外的操作端11和容纳在第一主体41内的连结端12,当然,操作端11也是可以设置在第一主体41内,只需第一主体41与操作端11之间设有容纳手部或操作件的空间即可。
另外,离合解锁部20容纳在第一主体41内,一端连接于旋转开锁部10的连结端12,另一端设有与驱动部31匹配连接以驱动拨轮部30转动的第一配合部22,离合解锁部20和连结端12的连接端设有一组以上凹凸匹配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且在旋转旋转开锁部10时,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可相互抵接产生沿着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使离合解锁部20沿着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移动,来将离合解锁部20另一端所设的第一配合部22推入拨轮部30的驱动部31内,在第一配合部22进入驱动部31后,旋转开锁部10再带动离合解锁部20转动,来驱动拨轮部30转动解锁,以实现旋转开锁部10驱动拨轮部30转动进行解锁。本发明无需将旋转开锁部10向前推,直接转动旋转开锁部10,旋转开锁部10的转动驱使离合解锁部20沿其轴向运动,以实现与拨轮部30的驱动部31连接后带动拨轮部30转动解锁。
上述中,离合解锁部20和连结端12的连接端设有一组以上凹凸匹配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可以是如下几种方式:当离合解锁部20连接于连结端12的一端朝向连结端12凸设第一抵接部,则连结端12连接于离合解锁部2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抵接部匹配的凹的第二抵接部;当连结端12连接于离合解锁部20的一端朝向离合解锁部20凸设第一抵接部,则离合解锁部20连接于连结端1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抵接部匹配的凹的第二抵接部;更进一步地,当离合解锁部20连接于连结端12的一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凹设的第一抵接部,和/或,一个或多个朝向连结端12凸设第一抵接部,则连结端12连接于离合解锁部20的一端设有与上述一个或多个,凹设或凸设的第一抵接部一一匹配的第二抵接部;只要能满足在旋转旋转开锁部10时,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相互抵接产生沿着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的作用力,来将离合解锁部20另一端所设的第一配合部22推入拨轮部30的驱动部31内,在第一配合部22进入驱动部31后,离合解锁部20与拨轮部30在轴向上抵接,离合解锁部20不能继续被推进,此时转动旋转开锁部10可带动离合解锁部20转动,来驱动拨轮部30转动解锁。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以是但不限制于,参见图5,连结端12连接于离合解锁部20的一端朝向离合解锁部20凸设第一抵接部,离合解锁部20连接于连结端1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抵接部匹配的凹的第二抵接部,进一步地,第一抵接部的端部逐渐变小形成至少两个第一抵接面101,第二抵接部设有与两个第一抵接面101对应匹配的两个第二抵接面21,且两个第一抵接面101以及两个第二抵接面21均与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交叉,由于第一抵接面101和第二抵接面21与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交叉,因此当旋转开锁部10转动时,会产生一个沿着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上的分力,该分力会将离合解锁部20沿着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移动,来将离合解锁部20另一端所设的第一配合部22推入拨轮部30的驱动部31内,以实现旋转开锁部10驱动拨轮部30进行解闭锁,设计巧妙。当然并不只限制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是下述的两种设置方式,两个第一抵接面101与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交叉,或两个第二抵接面21与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交叉,均能满足旋转开锁部10转动时,产生一个沿着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上的分力,且该分力会将离合解锁部20沿着离合解锁部20的轴线方向移动,来将离合解锁部20另一端所设的第一配合部22推入拨轮部30的驱动部31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旋转开锁部10在推动离合解锁部20移动的过程中,离合解锁部20只做轴向移动而不做周向转动,锁芯主体40对离合解锁部20设有限制机构,其中一种方式是,参见图3,第一主体41固定设有弹性限位部401,离合解锁部20固设有可抵接弹性限位部401的端部的第一限位槽23,第一限位槽2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离合解锁部20的轴向,且第一限位槽23的槽深在朝向旋转开锁部10方向上由大减小,弹性限位部401包括一置于第一限位槽23的弧面部,第一限位槽23至少有一部分的深度大于弧面部的半径且至少最小槽深小于弧面部的半径。更具体地,弹性限位部401从抵接第一限位槽23的槽深最大位置到槽深最小位置的移动过程中,使得离合解锁部20只能在轴向方向移动而不能转动,弹性限位部401可以是钢珠连接弹簧组成的整体,材料易于获得,无需特别设计弧面部,其中弹簧一端连接钢珠一端连接第一主体41,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圆弧端的弹片或一个具有圆弧端的弹性件,更具体地是指上述的钢珠或圆弧端可抵接上述槽部,钢珠或圆弧端包括置于第一限位槽23的弧面部。
具体是,参见图5,在转动旋转开锁部10时,第一抵接面101和第二抵接面21之间的抵接作用力,离合解锁部20被推动远离旋转开锁部10,相对地,弹性限位部401从抵接该第一限位槽23的槽深最大位置移动到槽深最小位置,弹性限位部401在第一限位槽23中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弹性限位部401的限制作用离合解锁部20只能在轴向方向移动而不能转动,并当弹性限位部401抵接在槽深最小位置时继续转动旋转开锁部10,弹性限位部401通过弧面部即可滑出以脱离第一限位槽23,此时弹性限位部401不再对离合解锁部20有限制作用,此时可通过转动旋转开锁部10带动离合解锁部20转动,再带动拨轮部30转动进行解锁,设计巧妙且操作简便快捷。
此外,限制机构的设置也可以是如下方式,第一主体41开设长度方向平行于离合解锁部20的轴向的槽部,离合解锁部20固设可在上述槽部中移动的弹性凸起部,离合解锁部20只能在轴向方向移动而不能转动,且弹性凸起部可在槽部的槽端处脱离槽部,此时可通过转动旋转开锁部10带动离合解锁部20转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
更优地,为进一步提高旋转开锁部10带动离合解锁部20转动的稳定性,离合解锁部20设置为包括离合解锁套和穿设于离合解锁套内的离合传动轴50,离合传动轴50容纳于连结端12和离合解锁部20内,且离合解锁部20在离合传动轴50的轴向上与离合传动轴50滑动连接,且在离合传动轴50的周向上与离合传动轴50固定连接,离合传动轴50的周向上设有驱动槽51使得旋转开锁部10可相对于离合传动轴50绕其轴转动一段距离,具体地可以是,离合传动轴50设有驱动槽51,旋转开锁部10设有在驱动槽51内活动的凸起部13,驱动槽51具有在转动方向上的长度以提供凸起部13在内活动的空间,更进一步地,凸起部13位于驱动槽51在槽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转动旋转开锁部10过程中凸起部13可抵接驱动槽51在槽长方向上的槽边,在凸起部13抵接驱动槽51在槽长方向上的槽边的时候,在保持不变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旋转开锁部10,则旋转开锁部10可带动离合传动轴50一起转动。
具体是,转动旋转开锁部10,第一抵接面101和第二抵接面21之间的抵接作用力推动离合解锁部20使得第一配合部22进入驱动部31,而又由于凸起部13位于驱动槽51在槽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所以旋转开锁部10可相对于离合传动轴50绕其轴转动一段距离直到凸起部13抵接驱动槽51在槽长方向上的槽边,此时,弹性限位部401从抵接该第一限位槽23的槽深最大位置移动到槽深最小位置,并且离合解锁部20与离合传动轴50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部件52,则此时第一弹性部件52弹出离合解锁部20,由于凸起部13抵接驱动槽51在槽长方向上的槽边,再继续同方向转动旋转开锁部10,则可带动离合传动轴50转动,弹性限位部401也脱离第一限位槽23;再参见图2,离合传动轴50设有抵接平面53,离合传动轴50与离合解锁部20的连接端截面呈异形面,例如是六边形、八边形等,对应地离合解锁部20内设与其匹配的凹槽以实现离合传动轴50能带动离合解锁部20转动,同时能实现离合解锁部20相对离合传动轴50在轴向上移动,当然结构设置方式不作限制,只要能实现离合传动轴50与离合解锁部20周向同步转动、轴向可相互移动即可;而此时第一配合部22已进入配合于驱动部31,则转动旋转开锁部10即可带动拨轮部30转动进行解锁。
进一步,连结端12和离合解锁部20之间设有扭簧部件60,用于驱动旋转开锁部10和离合解锁部20的转动复位,具体可以是扭簧部件60的两端分别抵接在连结端12和离合解锁部20,复位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旋转开锁部10可周向转动地安装在锁芯主体40上,也就是说旋转开锁部10安装在锁芯主体40上,并可绕旋转开锁部10的轴向旋转,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如下,参见图2-图4,连结端12设有环槽102,对应地第一主体41内设有容纳于环槽102中的限位凸起402,在转动旋转开锁部10的时候,由于限位凸起402对于环槽102的限制作用,可实现旋转开锁部10在第一主体41中绕其轴向任意角度的转动,但是限制了旋转开锁部10在第一主体41内做轴向的移动,另外,为了便于第一主体41的加工,可以是通过设置一个旋转套,利用定位螺钉80将旋转套固定在第一主体41内,限位凸起402的自由端穿过旋转套后仍容纳在环槽102中。
此外,为了便于本实施例中各部件在锁芯主体40中的安装,以及锁芯主体40的加工制造,将锁芯主体40分设为第一主体41和第二主体42,通过支撑座43连接,参见图2,通过定位螺钉80实现第一主体41和第二主体42连接于支撑座43。另外,锁芯主体40还设有弹性定位部403,弹性定位部403可以是钢珠连接弹簧组成的整体,材料易于获得,其中弹簧一端连接钢珠一端连接第一主体41,当然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圆弧端的弹片或一个具有圆弧端的弹性件,拨轮部30的外壁上设有一个可抵接弹性定位部403的槽部,更具体地是指上述的钢珠或圆弧端可抵接上述槽部,在非解锁状态下,弹性定位部403的端部抵接在槽部内,在转动旋转开锁部10解锁过程中,离合解锁部20转动解锁时弹性定位部403脱离槽部,这样可增加解锁操作的手感。
本实施例中,锁具还包括安装在锁芯主体40上的锁胆部,锁胆部包括容纳在第二主体42内的锁胆70和锁胆解锁部72,通过定位销81将锁胆70固定在第二主体42内,锁胆解锁部72连接于锁胆70的内端并设有可连接于拨轮部30的驱动部31的第二配合部702,锁胆70的外端设有钥匙槽701,用于配用专用的钥匙以转动锁胆解锁部72带动拨轮部30转动以解锁,为进一步提高在门外开锁的安全性,在锁胆70设有识别部71,通过定位销82将识别部71固定在钥匙槽701的一端,钥匙进入钥匙槽701后需经匹配识别部71预存的编码后才能转动解锁。另外,参见图3,第二弹性部件73分别抵接在锁胆解锁部72和锁胆70的相对端,用于锁胆解锁部72的复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拨轮部30分别通过拨轮套32和拨轮垫33连接在第一主体41和第二主体42上,拨轮部30固定连接于拨轮套32,驱动部31设置在拨轮套32内侧,这样的结构设置便于拨轮部30的安装和连接稳固,当然,拨轮部30和拨轮套32也可是一体成型,结构不作限制,这样更便于减少零件数量以使结构紧凑。此外参见图4、图7和图8,拨轮套32设有驱动部31和与驱动部31相邻的支撑部301,驱动部31与第一配合部22同步转动,可以是驱动部31与第一配合部22在拨轮部30的转动方向上相互抵接,且驱动部31与第二配合部702同步转动,可以是驱动部31与第二配合部702在拨轮部30的转动方向上相互抵接,上述实现同步转动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具体地可以是,驱动部31设置为截面呈V型或等腰梯形的连结槽,支撑部301则是连结槽周围的平台,对应地,第一配合部22和第二配合部702设置为截面呈V型或等腰梯形的凸起以配合于上述连结槽,这样更能便于驱动部31与第一配合部22的配合,以及,驱动部31与第二配合部702的配合,有利于离合解锁部20和锁胆解锁部72带动拨轮部30转动解锁。
本实施例中,旋转开锁部10是位于门内侧的旋钮部,锁胆部位于门外侧。设定在锁具的原始闭锁状态下,锁胆解锁部72的第二配合部702在第二弹性部件73的弹性作用下处于与驱动部31连接的状态,而第一配合部22与第二配合部702相对且相互抵接但脱离驱动部31,此时在门外可直接使用配用的钥匙经识别部71识别后可转动锁胆解锁部72带动拨轮部30转动解锁。若是想要在门内通过旋钮部转动带动拨轮部30转动以解锁,直接转动旋转开锁部10即可,具体转动过程举例可以是,由于驱动槽51具有在转动方向上的长度以提供凸起部13在内活动的空间,所以旋转开锁部10可相对于离合传动轴50绕其轴转动一段距离直到凸起部13抵接驱动槽51在槽长方向上的槽边,而在此同时弹性限位部401从第一限位槽23的槽深最大位置移动到槽深最小位置,第一抵接面101抵接第二抵接面21以推动离合解锁部20,使得第一配合部22进入驱动部31而将第二配合部702推出驱动部31,又由于凸起部13抵接驱动槽51在槽长方向上的槽边,再继续同方向转动旋转开锁部10,弹性限位部401即可脱离第一限位槽23,则旋转开锁部10可带动离合传动轴50转动,离合传动轴50再可带动离合解锁部20转动,由于第一配合部22进入配合于驱动部31,则可带动拨轮部30转动进行解锁。上述的通过门内侧的旋钮部转动解锁过程,操作简单,只需直接转动旋钮部即可解锁。
而在上述的解锁转动过程中,脱离驱动部31的第二配合部702抵接在支撑部301上,第二弹性部件73被压缩,此时,继续转动旋钮部直至第一配合部22与第二配合部702对齐,撤去旋钮部的转动作用力,由于第二弹性部件73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部件52的弹力,则在第二弹性部件73的弹性作用下,第二配合部702将第一配合部22推出驱动部31后进入驱动部31,则整个锁具复位至原始状态。同样,在上述的解锁转动过程中,脱离驱动部31的第二配合部702抵接在支撑部301上,第二弹性部件73被压缩,此时,在门外用钥匙转动锁胆解锁部72直至第二配合部702与第一配合部22对齐,撤去旋钮部的转动作用力,由于第二弹性部件73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部件52的弹力,则在第二弹性部件73的弹性作用下,第二配合部702进入驱动部31而第一配合部22脱离驱动部31,则整个锁具复位至原始状态。也就是说对于锁具的原始闭锁状态下,当在门内侧通过转动旋钮部解锁,可通过继续转动旋钮部或从门外转动锁胆部,只要第一配合部22与第二配合部702对齐即可实现锁具的复位,也就是,门内解锁过程中,可从门外转动锁胆部或继续从门内转动旋钮部再次上锁,再使用钥匙转动锁胆部即可转动解锁,即门内侧的旋钮部和们外侧的锁胆部的解锁相互独立,提高解锁的效率和安全性。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离合解锁部20包括第三弹性部件24、活动解锁套25和设有延伸轴206的解锁套主体26,活动解锁套25连接于延伸轴206并可相对于解锁套主体26可沿着延伸轴206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三弹性部件24设置于解锁套主体26和活动解锁套25之间并分别抵接解锁套主体26和活动解锁套25的相对端,用于驱动活动解锁套25的复位移动,且第三弹性部件24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73的弹力,此时,第一配合部22设置在活动解锁套25的自由端,第二抵接面21设置在解锁套主体26的自由端。进一步,延伸轴206设有第二限位槽216,用于提供第三弹性部件24的活动空间,在沿着延伸轴206的轴线方向上,第二限位槽216具有预设的长度,活动解锁套25通过限定部27连接于第二限位槽216,限定部27与第二限位槽216之间为间隙配合,活动解锁套25通过限定部27可在第二限位槽216内沿着槽长度方向移动,也就是沿着延伸轴206的轴线方向移动。
上述离合解锁部20的设置方式,技术效果在于,对于上述的锁具的原始闭锁状态下,当有人意图在门外侧使用钥匙转动锁胆部进行解锁时,在转动到一定的角度,此时在门内侧转动旋钮部可从门内侧优先解锁,保证了室内的突发情况下,门内开锁高效率和开锁的成功率。具体如下,在锁具的原始闭锁状态下,锁胆解锁部72的第二配合部702在第二弹性部件73的弹性作用下处于与驱动部31连接的状态,而第一配合部22脱离驱动部31,在锁胆部转动到一定的角度时,第一配合部22与第二配合部702相互错开,第一配合部22抵接在支撑部301上,此时在门内转动旋钮部,由于第三弹性部件24设置于解锁套主体26和活动解锁套25之间,则在第一抵接面101抵接第二抵接面21以推动离合解锁部20前进的过程中,活动解锁套25可相对于解锁套主体26相对运动以满足解锁套主体26被推动的移动距离,直到第一配合部22对齐第二配合部702,再继续转动旋钮部,第一抵接面101抵接第二抵接面21,加上第三弹性部件24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73的弹力,可以推动离合解锁部20使得第一配合部22将第二配合部702推出驱动部31后进入驱动部31,再带动拨轮部30转动进行解锁,也就是从门内解锁具有优先开锁的效果,保证了室内的突发情况下,门内开锁高效率和开锁的成功率。
实施例二:
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锁具系统爆炸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离合解锁部200设置为一个整体件;其中,离合解锁部200的第一端部设有抵接于第一抵接面101的第二抵接面210,离合解锁部200的第二端部设有匹配连接于驱动部31的第一配合部220,更优在于便于加工和避免结构的复杂。本实施例中,旋转开锁部10的转动解锁过程,操作简单,只需直接转动旋转开锁部10即可带动拨轮部30转动实现解锁,另外,当在门内侧转动旋转开锁部10后,可通过继续转动旋转开锁部10或从门外转动锁胆部,只要第一配合部220与第二配合部702对齐即可实现锁具的复位,即门内侧的旋转开锁部10和们外侧的锁胆部的解锁相互独立,提高解锁的效率和安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锁具,包括锁芯主体和可周向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的旋转开锁部和拨轮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解锁部,所述离合解锁部容纳在所述锁芯主体内且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开锁部,所述离合解锁部和所述旋转开锁部的连接端设有一组以上凹凸匹配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离合解锁部另一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拨轮部转动的第一配合部,所述拨轮部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的驱动部;在旋转所述旋转开锁部时,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可相互抵接以将所述第一配合部推入所述拨轮部的驱动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端部逐渐变小形成至少两个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部设有与所述两个第一抵接面对应匹配的两个第二抵接面,所述两个第一抵接面和/或所述两个第二抵接面与所述离合解锁部的轴线方向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解锁部与所述锁芯主体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锁芯主体设有可抵接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弹性限位部,沿着所述离合解锁部朝向所述旋转开锁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深由大减小,且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一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弧面部,所述第一限位槽至少有一部分的深度大于所述弧面部的半径且至少有一部分的深度小于所述弧面部的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解锁部包括离合解锁套和穿设于所述离合解锁套内的离合传动轴,所述离合解锁套在所述离合传动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离合传动轴滑动连接且在所述离合传动轴的周向上与所述离合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离合传动轴的周向上设有驱动槽,所述旋转开锁部对应于所述驱动槽设有在所述驱动槽内活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驱动槽在槽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开锁部和所述离合解锁部之间设有扭簧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开锁部和所述离合解锁部的转动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开锁部绕其旋转轴设有环槽,所述锁芯主体内固设有容纳于所述环槽中的限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锁芯主体上的锁胆部,所述锁胆部端部设有可连接于所述驱动部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对设置并可相互抵接,所述第二配合部连接于所述拨轮部的驱动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通过第一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旋转开锁部,所述第二配合部通过第二弹性部件连接于所述锁胆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解锁套包括解锁套主体、第三弹性部件和活动解锁套,所述解锁套主体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延伸轴,所述活动解锁套套设于所述延伸轴并相对于所述解锁套主体可沿着所述延伸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三弹性部件设置于所述解锁套主体和所述活动解锁套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解锁套的移动复位,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活动解锁套的端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设于所述解锁套主体的端部,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凸设于所述拨轮部上的板形成的通槽,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为与所述通槽相匹配的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部包括钢珠和与所述钢珠连接的弹簧,所述钢珠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所述弧面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5061.1A CN109236040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一种锁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55061.1A CN109236040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一种锁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36040A CN109236040A (zh) | 2019-01-18 |
CN109236040B true CN109236040B (zh) | 2020-08-11 |
Family
ID=6507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55061.1A Active CN109236040B (zh) | 2018-11-30 | 2018-11-30 | 一种锁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360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3963B (zh) * | 2020-07-01 | 2021-07-23 | 温州琼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锁具 |
TWI803977B (zh) * | 2021-09-14 | 2023-06-01 | 台灣福興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鎖具之旋轉鎖掣定位結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62507A (en) * | 1978-12-26 | 1981-04-21 | Best Lock Corporation | Cylinder lock with hotel function |
JP2640626B2 (ja) * | 1994-08-19 | 1997-08-13 |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 引出し回転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
CN2328750Y (zh) * | 1998-04-17 | 1999-07-14 | 陆自强 | 一种插芯锁锁芯 |
CN201933872U (zh) * | 2010-11-04 | 2011-08-17 | 钟坚波 | 空转锁 |
-
2018
- 2018-11-30 CN CN201811455061.1A patent/CN10923604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236040A (zh) | 2019-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74523B2 (en) | Electro-mechanical locks with bezel turning function | |
CN109236040B (zh) | 一种锁具 | |
CA2138708C (en) | Reinforcing apparatus for a lever handle of a door lock | |
US3912411A (en) | Thread latching mechanism | |
US5799520A (en) | Combined lock and linear actuator | |
EP2403685B1 (en) | Attachment mechanism for a cutting disc | |
JPH0557391B2 (zh) | ||
CZ273296A3 (en) | Clamp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utomobiles | |
EP2963209B1 (en) |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key cylinder | |
AU1893495A (en) | Closure device with a closure cylinder actings at the same time as a push handle for actuating lock members | |
EP1078829A3 (en) | Steering lock device with safety system | |
WO2015049680A1 (en) | Sliding bolt padlock | |
CA2467480A1 (en) | Spindle lock for an orbital abrading or polishing tool | |
US5706681A (en) | Antitheft lock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 |
CN110685505A (zh) | 一种自动智能锁具 | |
JP2707347B2 (ja) | 施錠装置 | |
CN211369855U (zh) | 一种自动智能锁具 | |
CN208220391U (zh) | 可调节式门锁结构 | |
CN215869063U (zh) | 一种二道锁按钮装置 | |
JP5027691B2 (ja) | 電動サムターン | |
CN220362530U (zh) | 电动工具 | |
CN203543891U (zh) | 方向盘锁 | |
CN220645568U (zh) | 一种带有应急开锁孔的锁紧装置 | |
CN215291952U (zh) | 箱包密码锁 | |
CN220839496U (zh) | 齿轮箱轴锁结构、齿轮箱和电动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