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5588B - 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 Google Patents

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5588B
CN109235588B CN201811074780.9A CN201811074780A CN109235588B CN 109235588 B CN109235588 B CN 109235588B CN 201811074780 A CN201811074780 A CN 201811074780A CN 109235588 B CN109235588 B CN 1092355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air outlet
cavity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747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5588A (zh
Inventor
杨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ohler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747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55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5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55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55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55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4Special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entilating devices
    • E03D9/05Special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entilating devices ventilating the bowl
    • E03D9/052Special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entilating devices ventilating the bowl using incorporated f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包括:组合风道,其包括主风道和均与主风道连通的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主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出风道和进风道,第一支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第一出风腔和第一进风腔,第二支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第二出风腔和第二进风腔;风机本体,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与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风门总成,其设置在主风道内,其包括可相互切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进风腔和第二出风腔通过第一通道以及风机本体连通,第二进风腔和第一出风腔通过第二通道以及风机本体连通。本发明提供一种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集成暖风和除臭,且专道专用。

Description

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卫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智能家居得到推广普及,来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艺术性,并为人们提供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坐便器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智能坐便器通常配置有暖风系统和除臭系统,暖风系统和除臭系统分别配置有风机本体,且相互独立运行;用户使用过程中,除臭系统的风机本体开启,消除产生的异味。使用后,暖风系统的风机本体开启,进行烘干。但是,两个风机本体会增加智能坐便器的生产成本。
另外,暖风系统和除臭系统如共用同一个风机本体,且共用进风通道,为不同的出风通道供风,来分别实现暖风功能和除臭功能。上述方式虽然可以减少风机数量,但是,进风通道设置在智能坐便器的陶瓷缸内,由于气源位置关系,开启风机本体时,从陶瓷缸内吸取有异味的气体并吹出,造成异味扩散挥发,对用户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
因此,需要一种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集成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并通过风门总成进行功能切换,而且,通过单一风机向两个风道供风,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均为专道专用;另外,可避免异味扩散,提高体验舒适度。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坐便器的除臭除湿装置,包括:
组合风道,所述组合风道包括主风道和均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所述主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出风道和进风道,所述第一支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第一出风腔和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二支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第二出风腔和第二进风腔;
风机本体,所述风机本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
风门总成,所述风门总成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所述风门总成包括可相互切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风机本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和所述第一出风腔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风机本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组合风道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分别扣合在所述中壳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出风道以及均与所述出风道连通的所述第一出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腔,所述中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所述进风道以及均与所述进风道连通的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进风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腔或所述第二进风腔与外部连通的一端端口上设置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进风孔背向所述中壳体设置,所述出风孔与所述端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风门总成包括风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风门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风门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腔的第一通道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和所述第一出风腔的第二通道,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风门组件转动至第一工作角度,所述第一通道开启,且所述第二通道关闭;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风门组件转动至第二工作角度,所述第二通道开启,且所述第一通道关闭。
优选地,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叠置且分别位于所述进风道和所述出风道的进风风门和出风风门,所述进风风门包括导进风口和挡进风面,所述出风风门包括导出风口和挡出风面;当转动至第一工作角度时,所述导进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腔连通,所述导出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腔连通,则所述第一通道开启;所述挡进风面和所述挡出风面分别遮挡所述第二进风腔和所述第一出风腔,则所述第二通道关闭;当转动至第二工作角度时,所述导进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导出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腔连通,则所述第二通道开启;所述挡进风面和所述挡出风面分别遮挡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腔,则所述第一通道关闭。
优选地,所述导进风口与所述挡出风面两者的朝向相同;所述导出风口与所述挡进风面两者的朝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出风风门包括遮挡板和从所述遮挡板的相对两端延伸出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和所述遮挡板围合形成所述导出风口,所述遮挡板背向所述导出风口一侧为所述挡出风面;两个所述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进风风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进风风门包括基座和沿所述基座周向延伸出的挡板,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进风道连通的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的第三连接部,所述挡板上间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进风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用于与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开口连通或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开口连通形成所述导进风口,所述挡板为所述导进风面。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腔或所述第二出风腔内设置有除臭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坐便器,所述智能坐便器包括如上述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道用于连通第一支风道的第一进风腔和第二支风道的第二出风腔,形成暖风风道;第二通道用于连通第一支风道的第一出风腔和第二支风道的第二进风腔,形成除臭风道。暖风除臭一体风机集成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并通过风门总成进行功能切换,而且,通过单一风机向两个风道供风,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均为专道专用,而且,采用单一风机可节约成本,使结构紧凑,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布设。另外,通过设置导风罩,改变暖风风道的进风来源,从而避免异味扩散,提高体验舒适度。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侧视图。
图3a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b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第一进风腔的暖风进风示意图。
图3c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第二出风腔的暖风出风示意图。
图3d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第二进风腔的除臭进风示意图。
图3e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第一出风腔的除臭出风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风门总成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风门总成的出风风门的示意图。
图6a为图4所示的风门总成的进风风门的示意图。
图6b为图4所示的风门总成的进风风门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组合风道;11:上壳体;12:中壳体;121:第一出口;
122:第二出口;13:下壳体;131:第一进口;132:第二进口;
14:主风道;141:进风道;142:出风道;15:第一支风道;
151:第一出风腔;152:第一进风腔;16:第二支风道;
161:第二出风腔;162:第二进风腔;20:风机本体;21:进风口;
22:出风口;30:风门总成;31:进风风门;311:基座;
312:挡板;313:开口;314:第三连接部;315:第一开口;
316:第二开口;317:导进风口;318:挡进风面;32:出风风门;
321:遮挡板;322:侧壁;323:第一连接部;324:第二连接部;
325:导出风口;326:挡出风面;33:驱动机构;40:导风罩;
50:除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包括:组合风道10、风机本体20和风门总成30。
组合风道10包括主风道14和均与主风道14连通的第一支风道15和第二支风道16;主风道14沿高度方向分隔为出风道142(如图3a所示)和进风道141(如图3a所示),第一支风道15沿高度方向分隔为第一出风腔151(如图3a所示)和第一进风腔152(如图3a所示),第二支风道16沿高度方向分隔为第二出风腔161(如图3a所示)和第二进风腔162;
风机本体20包括进风口21(如图3a所示)和出风口22(如图3a所示),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分别与进风道141和出风道142连通;
风门总成30(如图4所示)设置在主风道14内,风门总成30包括可相互切换的第一通道(如图3b和图3c中实线箭头所示)和第二通道(如图3d和图3e中虚线箭头所示),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出风腔161通过第一通道以及风机本体20连通,第二进风腔162和第一出风腔151通过第二通道以及风机本体20连通。
第一通道沿风门总成30的高度方向设置在进风道141和出风道142内,用于连通第一支风道15的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支风道16的第二出风腔161,形成如暖风风道;第二通道沿风门总成30的高度方向设置在进风道141和出风道142内,用于连通第一支风道15的第一出风腔151和第二支风道16的第二进风腔162,形成如除臭风道。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之间可相互切换开启,当风门总成30的第一通道开启时,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出风腔161通过第一通道以及风机本体20连通,此时,第二通道关闭,则第二进风腔162和第一出风腔151均被阻挡;气流从第一进风腔152进入进风道141内的第一通道,从进风口21进风机本体20,经过风机叶轮通过出风口22进入出风道142的第一通道,进入第二出风腔161后溢出;当风门总成30的第二通道开启时,第二进风腔162和第一出风腔151通过第二通道以及风机本体20连通,此时,第一通道关闭,则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出风腔161均被阻挡;气流从第二进风腔162进入进风道141内的第二通道,从进风口21进入风机本体20,经过风机叶轮通过出风口进入出风道142的第二通道,进入第一出风腔151溢出。暖风除臭一体风机集成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并通过风门总成进行功能切换,而且,通过单一风机向两个风道供风,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均为专道专用,而且,采用单一风机可节约成本,使结构紧凑,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布设。
图3a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分解示意图。图3b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第一进风腔的暖风进风示意图。图3c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第二出风腔的暖风出风示意图。图3d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第二进风腔的除臭进风示意图。图3e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第一出风腔的除臭出风示意图。如图3a至图3e所示,组合风道10包括上壳体11、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
优选地,组合风道10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壳体11、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分别扣合在中壳体12的顶部和底部,上壳体11和中壳体12围合形成出风道142以及均与出风道142连通的第一出风腔151和第二出风腔161,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围合形成进风道141以及均与进风道141连通的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进风腔162。为简化组合风道的装置结构,上壳体11和中壳体12围合形成第一出风腔151和第二出风腔161,分别用于除臭出风和暖风出风,并在出风道142交汇,以便与风机本体20的出风口22连通;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围合形成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进风腔162,分别用于暖风进风和除臭进风,并在进风道141交汇,以便与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连通。装配时,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分别与进风道141和出风道142连通,除臭进风和除臭出风形成除臭风道,暖风进风和暖风出风形成暖风风道,单一风机本体20同时为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供风。上述组合风道结构紧凑,减少了占用空间,方便布设。而且,各个壳体之间拆装方便,降低了维修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均采用近人字型凹槽,上壳体11的槽口向下开设,中壳体12的槽口和下壳体13的槽口均向上开设。
使用上述暖风除臭一体风机时,第一进风腔152与外部连通的端口(第一进口131)以及第一出风腔151与外部连通的端口(第一出口121)两者开设方向相同,第二进风腔162与外部连通的端口(第二进口132)以及第二出风腔161与外部连通的端口(第二出口122)两者开设方向相同。此时,向暖风风道供气时,从陶瓷缸内吸气,可能掺杂有异味气体,为避免上述情况,对用于提供暖风的进风腔改变供风来源,优选地,第一进风腔152或第二进风腔162与外部连通的一端端口上设置有导风罩40,导风罩40包括进风孔和出风孔,进风孔背向中壳体12设置,出风孔与端口连通。当第一进风腔152或第二进风腔162作为暖风风道的进风腔时,通过对第一进风腔152或第二进风腔162设置导风罩40,使得第一进风腔152与外部连通的端口(第一进口131)的开设方向垂直于第一出风腔151与外部连通的端口(第一出口121)的开设方向,或第二进风腔162与外部连通的端口(第二进口132)的开设方向垂直于第二出风腔161与外部连通的端口(第二出口122)的开设方向,使得第一进风腔152或第二进风腔162从外部环境中吸气来代替从陶瓷缸内吸气,从而改变第一进风腔152或第二进风腔162的进气来源,从而避免异味扩散,提高用户满意度。
图4为图1所示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风门总成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风门总成30包括进风风门31、出风风门32和驱动机构33。
风门总成30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用于实现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的连通,为降低控制难度,通过控制风门总成30的工作角度,来同时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启停,优选地,风门总成30包括风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风门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33,风门组件包括用于连通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出风腔161的第一通道以及用于连通第二进风腔162和第一出风腔151的第二通道,风门组件至少包括两个工作角度,分别为用于连通暖风风道的第一工作角度和用于连通除臭风道的第二工作角度;当驱动机构33驱动风门组件转动至第一工作角度,第一通道开启,且第二通道关闭;此时,气流从第一进风腔152进入进风道141内的第一通道,从进风口21进风机本体20,经过风机叶轮通过出风口22进入出风道142的第一通道,进入第二出风腔161后溢出。当驱动机构33驱动风门组件转动至第二工作角度,第二通道开启,且第一通道关闭;此时,气流从第二进风腔162进入进风道141内的第二通道,从进风口21进入风机本体20,经过风机叶轮通过出风口进入出风道142的第二通道,进入第一出风腔151溢出。采用上述风门总成,驱动机构33驱动风门组件转动,控制风门组件的工作角度,从而实现暖风风道的通断以及除臭风道的通断,进而实现专道专用;以及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之间的相互切换,来降低控制难度。
优选地,风门组件包括叠置且分别位于进风道141和出风道142的进风风门31和出风风门32,进风风门31包括导进风口317和挡进风面318,出风风门32包括导出风口325和挡出风面326;当转动至第一工作角度时,导进风口317的两端分别与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和第一进风腔152连通,导出风口325的两端分别与风机本体20的出风口22和第二出风腔161连通,则第一通道开启;挡进风面318和挡出风面326分别遮挡第二进风腔162和第一出风腔151,使气体无法进入,则第二通道关闭;当转动至第二工作角度时,导进风口317的两端分别与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和第二进风腔162连通,导出风口325的两端分别与风机本体20的出风口22和第一出风腔151连通,则第二通道开启;挡进风面318和挡出风面326分别遮挡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出风腔161,使气体无法进入,则第一通道关闭。导进风口317和挡进风面318将进风道141分隔为用于引导气流通过的通道和用于阻挡气流通过的遮挡,使得气流在进风道141内,仅能按照预设路径移动;同理,导出风口325和挡出风面326将出风道142分隔为用于引导气流通过的通道和用于阻挡气流通过的遮挡,使得气流在出风道142内,仅能按照预设路径移动。导进风口317和导出风口325可连通以便形成通风风道,当风门组件转动时,通风风道转至第一工作角度/第二工作角度时,分别形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挡进风面318和挡出风面326可同时遮挡以便形成遮挡面,当风门组件转动时,遮挡面转至第一工作角度/第二工作角度时,分别形成第二通道/第一通道。
为进一步降低操作难度,优选地,导进风口317与挡出风面326两者的朝向相同,导出风口325与挡进风面318两者的朝向相同。当风门组件转动至第一工作角度时,导进风口317与挡出风面326同时工作,导进风口317使得第一进风腔152接通时,挡出风面326遮挡第一出风腔151,使其自动关闭,以便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一出风腔151不同时开启;导出风口325与挡进风面318同时工作,导出风口325使得第二出风腔161接通时,挡进风面318使得第二进风腔162自动关闭,第二进风腔162和第二出风腔161不同时开启。当风门组件转动至第二工作角度时,可参考上述操作,在此不再赘述。通过控制第一支风道15的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一出风腔151不同时开放,以及第二支风道16的第二进风腔162和第二出风腔161不同时开放,使得第一进风腔152与第二出风腔161连通形成暖风风道,第二进风腔162与第一出风腔151连通形成除臭风道,当暖风风道开放时,除臭风道被遮挡,无法使用;同理,当暖风风道被遮挡时,除臭风道开放。上述风门总成可避免同侧同时进风出风,避免气流在不同风道之间流动,影响专道专用。
在本实施例中,导进风口317和挡进风面318相背设置,导出风口325和挡出风面326相背设置,当导进风口317和导出风口325分别与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出风腔161连通时,挡进风面318和挡出风面326分别遮挡在第二进风腔162与进风道141靠近的端口上以及第一出风腔151与出风道142靠近的端口上,此时,导进风口317和导出风口325作为第一通道,为开启状态,挡进风面318和挡出风面326作为第二通道,为关闭状态;
气流从第一进风腔152进入进风道141内的导进风口317,从进风口21进风机本体20,经过风机叶轮通过出风口22进入出风道142的导出风口325,进入第二出风腔161后溢出。当导进风口317和导出风口325分别与第二进风腔162和第一出风腔151连通时,挡进风面318和挡出风面326分别遮挡在第一进风腔152与进风道141靠近的端口上以及第二出风腔161与出风道142靠近的端口上,此时,导进风口317和导出风口325作为第二通道,为开启装填,挡进风面318和挡出风面326作为第一通道,为关闭状态;气流从第二进风腔162进入进风道141内的第二通道,从进风口21进入风机本体20,经过风机叶轮通过出风口进入出风道142的第二通道,进入第一出风腔151溢出。
图5为图4所示的风门总成的出风风门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出风风门32包括遮挡板321和两个侧壁322。
优选地,出风风门32包括遮挡板321和从遮挡板321的相对两端延伸出的侧壁322,两个侧壁322和遮挡板321围合形成导出风口325,遮挡板321背向导出风口325一侧为挡出风面326;两个侧壁322上分别设置有与驱动机构33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23和与进风风门3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4。驱动机构33驱动出风风门32转动,使得出风风门32在两个工作角度之间转换,分别用于连通第二出风腔161时遮挡第一出风腔151以及连通第一出风腔151时遮挡第二出风腔161,实现暖风出风和除臭出风的切换,为不同的功能配置不同的出风通道,同时不同的出风通道之间互不连通,实现专道专用,避免异味扩散。出风风门32的结构简单,方便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3和第二连接部324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侧壁322上,且两者同轴设置,遮挡板321偏离轴心设置;第一连接部323位于上方的侧壁322上,上方的侧壁322的自由端设置有上耳座,上耳座上设置有D型通孔,以便与驱动机构3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连接部324位于下方的侧壁322上,下方的侧壁322的自由端设置有下耳座,下耳座上设置有转轴,如方轴,穿过中壳体12,以便与位于下壳体13内的进风风门31的第三连接部314连接,以便实现联动。当驱动机构33启动时,带动进风风门31和出风风门32同时转动,以便提高同步性。
图6a为图4所示的风门总成的进风风门的示意图。图6b为图4所示的风门总成的进风风门的侧视图。如图6a和6b所示,进风风门31包括基座311和挡板312。
优选地,进风风门31包括基座311和沿基座311周向延伸出的挡板312,基座311上设置有用于与进风道141连通的开口313以及与第二连接部324配合的第三连接部314,挡板312上间隔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进风腔152连通的第一开口315和用于与第二进风腔162连通的第二开口316,第一开口315与开口313连通或第二开口316与开口313连通形成导进风口317,挡板312为导进风面318。驱动机构33驱动进风风门31转动,使得进风风门31在两个工作角度之间转换,分别用于连通第一进风腔152时遮挡第二进风腔162以及连通第二进风腔162时遮挡第一进风腔152,实现暖风进风和除臭进风的切换,为不同的功能配置不同的进风通道,同时不同的进风通道之间互不连通,实现专道专用,避免异味扩散。进风风门31的结构简单,方便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311上设置有沿圆心对称分布的四个扇形的开口313,在圆心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14,如D型通孔,用于与出风风门32的第二连接部324配合使用;第一开口315和第二开口316由挡板312分隔设置,其中,第一开口315或弧度较大的挡板与第二进风腔162配合,分别用于进风道141与第二进风腔162的接通或截断;第二开口316或弧度较小的挡板与第一进风腔152配合,分别用于进风道141与第一进风腔152的接通或截断。
进风风门31置于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围合形成的进风道141内,基座311与中壳体12之间存在间隙,以便气流流动;挡板312与下壳体13的侧壁贴合连接,形成相对密封;当驱动机构33驱动风门总成转至第一工作角度,进风风门31的第二开口316(导进风口317)与第一进风腔152连通时,第一开口315与下壳体13的侧壁抵接,挡板312(挡进风面318)抵接在第二进风腔162的端口处;此时,出风风门32的遮挡板321(挡出风面326)遮挡在第一出风腔151上;两个侧壁322和遮挡板321围合形成的导出风口325与第二出风腔161连通;此时,进入第一进风腔152内的气流通过第二开口316进入进风道141,由进风风门31的开口313进入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经风机本体20由出风口22提供至出风道142,并由两个侧壁322与遮挡板321围合形成的导出风口325导入到第二出风腔161,溢出到环境中。当驱动机构33驱动风门总成转至第二工作角度,进风风门31的第一开口315(导进风口317)与第二进风腔162连通,第二开口316与下壳体13的侧壁抵接,挡板312(挡进风面318)抵接在第一进风腔152的端口处;此时,出风风门32的遮挡板321(挡出风面326)遮挡在第二出风腔161上,两个侧壁322和遮挡板321围合形成的导出风口325与第一出风腔151连通;此时,进入第二进风腔162内的气流通过第一开口315进入进风道141,由进风风门31的开口313进入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经风机本体20由出风口22提供至出风道142,并由两个侧壁322与遮挡板321围合形成的导出风口325导入到第一出风腔151,经除臭装置50处理后,溢出到环境中。
另外,优选地,第一出风腔151或第二出风腔161内设置有除臭装置50。启动风机本体20时,气流经过除臭装置50处理后,溢出到环境中,除臭装置50可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强除臭效果,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在本实施例中,除臭装置50包括但不限于除臭块,除臭块可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除臭快可置于第一出风腔151或第二出风腔161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端口附近,及时处理异味,避免扩散挥发。通常,第一出风腔151的出风用于除臭,除臭块置于第一出风腔151的端口附近。
下面进一步介绍暖风除臭一体风机的安装过程和使用过程。
安装过程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3分别扣合在中壳体12的顶部和底部,上壳体11和中壳体12围合形成出风道142以及均与出风道142连通的第一出风腔151和第二出风腔161,中壳体12和下壳体13围合形成进风道141以及均与进风道141连通的第一进风腔152和第二进风腔162。进风风门31和出风风门32分别置于进风道141和出风道142内,进风风门31和出风风门32均与驱动机构33连接,驱动机构33置于上壳体11上。将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分别与组合风道10的进风道141和出风道142连通,将导风罩40安装在第一进风腔152上,将除臭装置50安装在第一出风腔17内。
使用过程包括:驱动机构33驱动风门总成转至第一工作角度,进风风门31的第一开口315(导进风口317)与第二进风腔162连通时,第二开口316与下壳体13的侧壁抵接,挡板312(挡进风面318)抵接在第一进风腔152的端口处;此时,出风风门32的遮挡板321(挡出风面326)遮挡在第二出风腔161上,两个侧壁322和遮挡板321围合形成的导出风口325与第一出风腔151连通;此时,进入第二进风腔162内的气流通过第一开口315进入进风道141,由进风风门31的开口313进入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经风机本体20由出风口22提供至出风道142,并由两个侧壁322与遮挡板321围合形成的导出风口325导入到第一出风腔151,经除臭装置50处理后,溢出到环境中,以便出现除臭功能。当驱动机构33驱动风门总成转至第一工作角度,进风风门31的第二开口316(导进风口317)与第一进风腔152连通时,第一开口315与下壳体13的侧壁抵接,挡板312(挡进风面318)抵接在第二进风腔162的端口处;此时,出风风门32的遮挡板321(挡出风面326)遮挡在第一出风腔151上;两个侧壁322和遮挡板321围合形成的导出风口325与第二出风腔161连通;此时,经由导风罩40的气流进入第一进风腔152内,气流通过第二开口316进入进风道141,由进风风门31的开口313进入风机本体20的进风口21,经风机本体20由出风口22提供至出风道142,并由两个侧壁322与遮挡板321围合形成的导出风口325导入到第二出风腔161,溢出到环境中,以便实现暖风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坐便器,智能坐便器包括如上述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只能坐便器包括暖风除臭一体风机,集成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并通过风门总成进行功能切换,而且,通过单一风机向两个风道供风,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均为专道专用,避免异味扩散,提高体验舒适度。而且,采用单一风机可节约成本,使结构紧凑,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布设。
从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道用于连通第一支风道的第一进风腔和第二支风道的第二出风腔,形成暖风风道;第二通道用于连通第一支风道的第一出风腔和第二支风道的第二进风腔,形成除臭风道。暖风除臭一体风机集成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并通过风门总成进行功能切换,而且,通过单一风机向两个风道供风,暖风风道和除臭风道均为专道专用,而且,采用单一风机可节约成本,使结构紧凑,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布设。另外,通过设置导风罩,改变暖风风道的进风来源,从而避免异味扩散,提高体验舒适度。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主旨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合风道,所述组合风道包括主风道和均与所述主风道连通的第一支风道和第二支风道;所述主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出风道和进风道,所述第一支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第一出风腔和第一进风腔,所述第二支风道沿高度方向分隔为第二出风腔和第二进风腔;所述组合风道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分别扣合在所述中壳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中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出风道以及均与所述出风道连通的所述第一出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腔,所述中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所述进风道以及均与所述进风道连通的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进风腔;所述第一进风腔或所述第二进风腔与外部连通的一端端口上设置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包括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进风孔背向所述中壳体设置,所述出风孔与所述端口连通;
风机本体,所述风机本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进风道和出风道连通;
风门总成,所述风门总成设置在所述主风道内,所述风门总成包括可相互切换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腔通过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风机本体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和所述第一出风腔通过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风机本体连通;
所述风门总成包括风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风门组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风门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腔的第一通道以及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进风腔和所述第一出风腔的第二通道,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风门组件转动至第一工作角度,所述第一通道开启,且所述第二通道关闭;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风门组件转动至第二工作角度,所述第二通道开启,且所述第一通道关闭;
所述风门组件包括叠置且分别位于所述进风道和所述出风道的进风风门和出风风门,所述进风风门包括导进风口和挡进风面,所述出风风门包括导出风口和挡出风面;当转动至第一工作角度时,所述导进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腔连通,所述导出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腔连通,则所述第一通道开启;所述挡进风面和所述挡出风面分别遮挡所述第二进风腔和所述第一出风腔,则所述第二通道关闭;当转动至第二工作角度时,所述导进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所述导出风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腔连通,则所述第二通道开启;所述挡进风面和所述挡出风面分别遮挡所述第一进风腔和所述第二出风腔,则所述第一通道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进风口与所述挡出风面两者的朝向相同;所述导出风口与所述挡进风面两者的朝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门包括遮挡板和从所述遮挡板的相对两端延伸出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和所述遮挡板围合形成所述导出风口,所述遮挡板背向所述导出风口一侧为所述挡出风面;两个所述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进风风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门包括基座和沿所述基座周向延伸出的挡板,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进风道连通的开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配合的第三连接部,所述挡板上间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进风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用于与所述第二进风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开口连通或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开口连通形成所述导进风口,所述挡板为所述导进风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腔或所述第二出风腔内设置有除臭装置。
6.一种智能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坐便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暖风除臭一体风机。
CN201811074780.9A 2018-09-14 2018-09-14 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Active CN1092355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74780.9A CN109235588B (zh) 2018-09-14 2018-09-14 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74780.9A CN109235588B (zh) 2018-09-14 2018-09-14 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5588A CN109235588A (zh) 2019-01-18
CN109235588B true CN109235588B (zh) 2020-11-24

Family

ID=6505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74780.9A Active CN109235588B (zh) 2018-09-14 2018-09-14 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55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19526A1 (fr) * 2006-08-07 2008-02-21 Zufu Chen Cuvette des w.c. avec fonctions de chauffage du siège et de désodorisation
CN201033893Y (zh) * 2007-03-14 2008-03-12 黄琨 一种坐便器及其风路系统
CN204199410U (zh) * 2014-09-18 2015-03-11 中山市美图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马桶的除臭烘干装置
CN205617524U (zh) * 2016-04-26 2016-10-05 厦门致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除臭烘干共风机的智能坐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5588A (zh) 2019-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0972B (zh) 通过一个风门切换风向的具有新风功能的双风机取暖器
KR101250062B1 (ko) 환기장치
CN106958862B (zh) 空调室内壁挂机及其控制方法
KR20170129484A (ko) 욕실 환기팬을 이용한 환기시스템
KR20120016901A (ko) 환기유로를 구비한 벽걸이용 공기청정기
CN109235588B (zh) 暖风除臭一体风机及智能坐便器
KR20200114830A (ko) 배기장치와 그 제어방법, 급기장치와 그 제어방법
CN110887087B (zh) 机箱组件及油烟净化装置
KR20040110856A (ko) 음이온이 발생되는 에어커튼타입 가스레인지후드
CN210238682U (zh) 一种烘干除臭一体化装置及智能马桶
CN112879954B (zh) 一种集成烹饪机
KR100366023B1 (ko) 벽걸이형 전자렌지
KR102248315B1 (ko) 급기장치 및 급기장치의 제어방법
CN111637549B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11076262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S6118032B2 (zh)
CN215446584U (zh) 烟机
CN217330173U (zh) 新风装置和空调
CN220489237U (zh) 油烟热水集成装置
CN214370514U (zh) 全方位浴室多功能取暖器
CN212699688U (zh) 一种消毒柜
KR102395958B1 (ko) 급속 주방공기 청정 시스템
CN219693384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20771377U (zh) 一种新风取暖设备
CN218295848U (zh) 一种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