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4481A -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4481A
CN109234481A CN201811010809.7A CN201811010809A CN109234481A CN 109234481 A CN109234481 A CN 109234481A CN 201811010809 A CN201811010809 A CN 201811010809A CN 109234481 A CN109234481 A CN 1092344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gas
gas
batch
emission coal
in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08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4481B (zh
Inventor
范正赟
王牧麒
张卫东
叶晓东
赵君岩
张振存
陈建
程铮明
宋跃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irst Time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Shougang Group Co Ltd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irst Time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Shougang Group Co Ltd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irst Time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Shougang Group Co Ltd, Shougang Jingtang United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irst Time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108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44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44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44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44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44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002Evacuating and treating of exhaust ga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7/00Blast furnaces
    • C21B7/22Dust arr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B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00Handling of exhaust gases produced during the manufacture of iron or steel
    • C21B2100/40Gas purification of exhaust gases to be recirculated or used in other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 C21B2100/44Removing particles, e.g. by scrubbing, dedu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 Blast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根据料罐内放散煤气的气压大小对应采取两个回收阶段: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低压煤气回收阶段。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利用料罐内放散煤气与煤气管网之间的自由气压差,将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直接回收到煤气管网;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则通过引射器引射料罐内的放散煤气,引射器采用料罐的一次均压煤气或者料罐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不会污染回收的放散煤气,引射器采用非负压引射,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在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100Pa~200Pa时停止,可避免过度引射使得料罐内形成负压而进入空气,避免引射器恶性事故的出现。

Description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高炉煤气净化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炉炉顶料罐在每次装料前,需将料罐内的均压煤气全部放出,使料罐压力降至表压0Pa(一个大气压)。此时放散出的煤气是一种含尘量在20~30g/Nm3,且富含CO、CO2、CH4、HCl、N2等成分的有毒有害气体,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大气,会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因此,业内开发出了一种配备有引射器的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可将放散煤气全量回收至煤气管网。其关键设备引射器是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以高压气体抽吸料罐内放散末期残余的低压煤气的装置。由于低压范围窄,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过度引射,使得料罐内形成负压,进入空气,从而给整个煤气回收系统带来爆炸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通过该方法的可以避免引射器恶性事故的出现,保障煤气回收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包括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具体步骤为:
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利用所述料罐内放散煤气与煤气管网之间的自由气压差,将所述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直接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直至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气压设定值;
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当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设定值以下时,通过引射器引射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所述引射器采用所述料罐的一次均压煤气或者所述料罐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
实时检测所述引射器所引射的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当检测到所述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大于0.8%时,停止通过引射器引射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对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进行直接放散,同时对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直至所述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不超过0.8%;
当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100Pa~200Pa时,停止通过引射器引射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完成所述料罐内放散煤气的全回收。
进一步的,所述气压设定值为0.02MPa。
进一步的,所述低压煤气回收阶段中,当所述一次均压煤气的气压小于0.3MPa时,所述引射器采用所述料罐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
进一步的,所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煤气管网前设置除尘器;
所述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所述低压煤气回收阶段中,在所述放散煤气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前,通过除尘器对所述放散煤气进行过滤除尘。
进一步的,所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除尘器与所述煤气管网之间设置喷碱塔,并且在所述除尘器旁并联设置旁通管道;
所述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所述低压煤气回收阶段中,当所述除尘器故障时,通过所述旁通管道导出所述放散煤气至所述喷碱塔,经所述喷碱塔对所述放散煤气进行除尘、除氯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中。
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包括:采用二次均压氮气或者外设的氮气源对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一种实施上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包括引射器,所述料罐、所述引射器和所述煤气管网通过煤气管依次连通;
所述料罐上安装有气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
所述引射器旁并联设置有高压煤气回收管道,用于将所述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直接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
所述高炉包括均压煤气管和炉顶氮气罐,所述均压煤气管用于通过所述引射器的引射源供气管道为所述引射器提供一次均压煤气,所述炉顶氮气罐用于通过所述引射源供气管道为所述引射器提供二次均压氮气;
连通所述料罐与所述引射器的煤气管上安装有氧气含量检测装置和直接放散阀门,所述氧气含量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引射器所引射的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所述直接放散阀门用于对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进行直接放散;
所述直接放散阀门与所述引射器之间的煤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放散管,所述第一放散管上安装有第一放散阀;所述引射源供气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放散管,所述第二放散管上安装有第二放散阀;所述引射器与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煤气管上安装有第三放散管和吹扫阀,所述第三放散管上安装有第三放散阀;所述第一放散管、所述第二放散管和所述第三放散管用于将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与大气连通,所述吹扫阀用于对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除尘器和第二除尘器,所述料罐、所述第一除尘器、所述引射器、所述第二除尘器和所述煤气管网通过煤气管依次连通;
所述第一除尘器、所述高压煤气回收管道和所述第二除尘器依次连通,形成高压煤气回收管路,所述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通过所述高压煤气回收管路直接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
所述第三放散阀安装于所述第二除尘器上,所述吹扫阀包括第一吹扫阀和第二吹扫阀,所述第一吹扫阀安装于连通所述引射器与所述第二除尘器的煤气管上,所述第二吹扫阀安装于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器与所述煤气管网的煤气管上。
优选的,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器与所述煤气管网的煤气管上安装有喷碱塔。
优选的,所述第二除尘器旁并联设置有旁通管道,所述引射器以及所述高压煤气回收管道均通过所述旁通管道直接与所述喷碱塔连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根据料罐内放散煤气的气压大小对应采取两个回收阶段: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低压煤气回收阶段。
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利用料罐内放散煤气与煤气管网之间的自由气压差,将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直接回收到煤气管网;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则通过引射器引射料罐内的放散煤气,引射器采用料罐的一次均压煤气或者料罐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由于一次均压煤气和二次均压氮气均是料罐的产物,因此采用一次均压煤气或者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不会污染回收的放散煤气,并且一次均压煤气或者二次均压氮气的气压均大于此时放散煤气的气压,引射器采用非负压引射,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在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100Pa~200Pa时停止,可避免过度引射使得料罐内形成负压而进入空气,避免引射器恶性事故的出现。
在低压煤气回收阶段由于低压范围窄,引射器操作控制较困难,此过程中实时检测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当检测到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大于0.8%时则停止引射,对料罐内的放散煤气进行直接放散,避免放散煤气在回收管网内发生爆炸,同时对料罐至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一边放散一边吹氮气,可以将回收管网内气体替换为较为安全的氮气,然后继续放散煤气回收,从而避免回收至煤气管网中的放散煤气含有较多氧气而发生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料罐;2-第一除尘器;3-引射器;4-第二除尘器;51-第一除尘器卸灰阀;52-料罐下放散阀;53-料罐均压阀;54-直接放散阀门;55-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中液压阀;56-低压段放散煤气回收阀;57-引射器引射阀组中液压阀;58-煤气管网接入阀组中液压阀;59-高压段放散煤气回收回路阀;510-氮气反吹阀;61-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中盲板阀;62-引射器引射阀组中盲板阀;63-第二除尘器入口盲板阀;64-煤气管网接入阀组中盲板阀;65-旁通管道上前置盲板阀;66-旁通管道上后置盲板阀;67-第二除尘器出口盲板阀;71-第一放散阀;72-第二放散阀;73-第三放散阀;74-第一吹扫阀;75-第二吹扫阀;76-第二除尘器卸灰阀;81-第一放散管;82-第二放散管;83-第三放散管;84-氮气引射阀;85-煤气引射阀;9-喷碱塔;10-煤气管网;11-均压煤气管;12-炉顶氮气罐;13-旁通管道;14-高压煤气回收管道;15-气压检测装置;16-氧气含量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参见图1,包括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具体步骤为:
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利用料罐1内放散煤气与煤气管网10之间的自由气压差,将料罐1中的高压放散煤气直接回收到煤气管网10,直至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气压设定值;
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当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设定值以下时,通过引射器3引射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引射器3采用料罐1的一次均压煤气或者料罐1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实时检测引射器3所引射的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当检测到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大于0.8%时,停止通过引射器3引射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对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进行直接放散,同时对料罐1至煤气管网10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直至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不超过0.8%;当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100Pa~200Pa时,停止通过引射器3引射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完成料罐1内放散煤气的全回收。
上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根据料罐内放散煤气的气压大小对应采取两个回收阶段: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将料罐内均压煤气完全回收至煤气管网,避免均压煤气直接放散至大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满足节能减排及环保要求。
为实现上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本实施例对应提供了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参见图1,包括第一除尘器2、引射器3和第二除尘器4,料罐1、第一除尘器2、引射器3、第二除尘器4和煤气管网10通过煤气管依次连通。
料罐1放散煤气出口煤气管上安装料罐下放散阀52,此为总阀,在不需要放散煤气时该阀门始终保持关闭,料罐1上安装有气压检测装置15,用于检测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气压。
本实施例中,第一除尘器2采用小旋风除尘器,通过小旋风除尘器可以除去放散煤气中60%~70%的烟尘,为后续的第二除尘器4减负,避免过多烟尘被带入煤气管网10中,由于整个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中煤气管较长,并且具有较多弯折管段,在料罐1放散煤气出口直接接小旋风除尘器可以除去大部分烟尘,避免过多烟尘堵塞煤气管。第一除尘器2配置有卸灰阀51,在内部烟尘聚集过多时开启,卸除烟尘。
料罐1内煤气的均压与直接放散均是在除尘后,即在连通第一除尘器2与引射器3的煤气管上设置均压管路与直接放散管路,均压管路上安装料罐均压阀53,直接放散管路上安装直接放散阀门54,在必要时刻,开启直接放散阀门54即可直接放散初步除尘后的料罐煤气。
在直接放散管路至煤气管网10之间的管网系统,即为放散煤气回收管网的主要部分,本实施例中,在该部分管网系统中,引射器3入口煤气管上、引射器3引射源供气管道上以及煤气管网10回收煤气入口煤气管上均设置有阀组,依次为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引射器引射阀组和煤气管网接入阀组,各阀组均包括一个液压阀和一个盲板阀,便于设备故障时随时阻截对应的管道。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包括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中液压阀55和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中盲板阀61)设置于部分管网系统的最前端,即直接放散阀门54与引射器3之间,在回收放散煤气时,需要首先开启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
本实施例中,引射器3旁并联设置有高压煤气回收管道14,第一除尘器2、高压煤气回收管道和第二除尘器4依次连通,形成高压煤气回收管路,料罐1中的高压放散煤气通过高压煤气回收管路直接回收到煤气管网10,高压煤气回收管道14的入口段安装有高压段放散煤气回收回路阀59,在低压煤气回收阶段,高压段放散煤气回收回路阀59关闭,放散煤气进入引射器3。
引射器3是一种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以高压气体作为引射源,抽吸料罐内放散末期残余的低压煤气的装置,因此引射器具有两个进气管道,其一为低压煤气入口管道,其二为引射源供气管道,在低压煤气入口管道上安装有低压段放散煤气回收阀56,在高压煤气回收阶段,低压段放散煤气回收阀56关闭,放散煤气进入高压煤气回收管道14。
本实施例中,引射器3的引射气源来自于高炉的均压煤气管11或炉顶氮气罐12,均压煤气管11用于通过引射器3的引射源供气管道为引射器3提供一次均压煤气,炉顶氮气罐12用于通过引射源供气管道为引射器3提供二次均压氮气,即引射器3采用料罐1的一次均压煤气或者料罐1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在均压煤气管11和炉顶氮气罐12的引射出口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煤气引射阀85和氮气引射阀84,引射器引射阀组(包括引射器引射阀组中液压阀57和引射器引射阀组中盲板阀62)则设置于煤气引射阀85/氮气引射阀84与引射器3之间。
经高压煤气回收管道14或引射器3引射的放散煤气需通过第二除尘器4再次除尘后方可进入煤气管网10。本实施例中,第二除尘器4采用金属滤芯除尘器,金属滤芯除尘器相比于其他除尘器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小,在金属滤芯除尘器的入口煤气管上安装有第二除尘器入口盲板阀63,同小旋风除尘器,金属滤芯除尘器同样配置卸灰阀76,在内部烟尘聚集过多时开启,卸除烟尘。
本实施例中,第二除尘器4旁并联设置有旁通管道13,旁通管道13上安装有两个盲板阀65、66,用于在回收过程中,当金属滤芯除尘器发生故障或过滤效果不佳时导出放散煤气。金属滤芯除尘器上安装有氮气反吹阀510,用于在金属滤芯除尘器发生故障或过滤效果不佳时反吹氮气,对第二除尘器4内的煤气进行置换,方便工作人员安全维修。该反吹的氮气可以直接采用炉顶氮气罐12中的二次均压氮气(需炉顶氮气罐内气压以及气体体积充足),也可以通过外设的氮气源提供。
由于进入第二除尘器4的放散煤气中仍含有一定含量(含尘量约5mg/Nm3)的烟尘,当金属滤芯除尘器发生故障或过滤效果不佳时,则此部分烟尘无法去除。为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中,在煤气管网10的入口煤气管上安装有喷碱塔9,喷碱塔9喷碱液,可以洗去放散煤气中剩余的烟尘,同时去除放散煤气中的HCl,由于煤气管网10的管道均为金属管道,HCl会对管道产生腐蚀,通过设置喷碱塔9则可极大降低回收煤气中的氯含量,减少煤气管网10管道的腐蚀。煤气管网接入阀组(包括煤气管网接入阀组中液压阀58和煤气管网接入阀组中盲板阀64)则设置于第二除尘器4/旁通管道13与煤气管网10之间。
在放散煤气进入高压煤气回收管道14或引射器3前,需要检测其氧气含量,因此在高压煤气回收管道14和引射器3前入口煤气管上安装有氧气含量检测装置16,用于实时检测引射器3所引射的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
当氧气含量过高时,为保护放散煤气回收管网、避免过多氧气进入煤气管网10,需要将放散煤气回收管网中的煤气放散,同时辅以氮气吹扫。为此,在直接放散阀门54与引射器3之间的煤气管上设置第一放散管81,其上安装有第一放散阀71;在引射源供气管道上设置第二放散管82,其上安装有第二放散阀72;在引射器3与煤气管网10之间的煤气管上,具体为第二除尘器4上设置第三放散管83,其上安装有第三放散阀73;以上三个放散管81、82、83均用于将放散煤气回收管网(料罐至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与大气连通,将放散煤气回收管网中的煤气放散至大气。
为实现氮气吹扫,在连通引射器3与第二除尘器4的煤气管上安装有第一吹扫阀74,在连通第二除尘器4/旁通管道13与煤气管网10的煤气管上安装有第二吹扫阀75,第一吹扫阀74和第二吹扫阀75共同用于向放散煤气回收管网中吹入氮气。该氮气可以直接采用炉顶氮气罐12中的二次均压氮气(需炉顶氮气罐内气压以及气体体积充足),也可以通过外设的氮气源提供。
通过上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进行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回收过程由高压煤气回收和低压煤气回收两个阶段组成,划分标准为:当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在气压设定值0.02MPa以上时,称为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当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小于气压设定值0.02MPa时,称为低压煤气回收阶段,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由安装在料罐1上的气压检测装置15实时检测。
回收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利用料罐煤气压力(一般范围0.2MPa~0.3MPa)与煤气管网(一般气压范围0.01MPa~0.015MPa)之间的自由压力差,在第一除尘器卸灰阀51、直接放散阀门54、低压段放散煤气回收阀56都关闭的情况下,打开料罐下放散阀52、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包含液压阀55和盲板阀61)、高压段放散煤气回收回路阀59,可将高压煤气通过高压煤气回收管道14,经过第二除尘器4和喷碱塔9后直接回收到煤气管网10,直至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气压设定值0.02MPa;
B、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当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设定值0.02MPa以下时,进入低压煤气回收阶段;
B1)关闭高压段放散煤气回收回路阀59,开启低压段放散煤气回收阀56、引射器引射阀组(包含液压阀57和盲板阀62)、煤气引射阀85,利用高炉料罐均压煤气管11中的一次均压煤气作为引射源,将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引射后经第二除尘器4、喷碱塔9后送至煤气管网10;当发现一次均压煤气压力小于0.3MPa时,开启氮气引射阀84,改用高炉料罐炉顶氮气罐12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引射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当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100Pa~200Pa时,关闭引射器引射阀组中液压阀57,切断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包含液压阀55和盲板阀61),停止通过引射器3引射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完成料罐1内放散煤气的全回收;
B2)引射回收过程中,通过氧气含量检测装置16实时检测引射器3所引射的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当检测到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大于0.8%时,应立即切断料罐放散煤气回收阀组(包含液压阀55和盲板阀61)和煤气管网接入阀组(包含液压阀58和盲板阀64),同时关闭引射器引射阀组(包含液压阀57和盲板阀62)和第二除尘器入口盲板阀63,停止通过引射器3引射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然后打开直接放散阀门54,对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进行直接放散;
B3)打开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有放散阀71、72、73,导通三根放散管81、82、83,使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与外界大气连通,同时打开所有吹扫阀74、75,对料罐1至煤气管网10之间的管道(煤气回收管网)进行氮气吹扫,氮气吹扫采用二次均压氮气或者外设的氮气源,氮气吹扫至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不超过0.8%,则继续引射回收放散煤气,直至料罐1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100Pa~200Pa。
在整个放散煤气回收过程中,当第二除尘器4(金属滤芯除尘器)发生故障或过滤效果不佳时,切断第二除尘器入口盲板阀63和第二除尘器出口盲板阀67,打开旁通管道上前置盲板阀65和旁通管道上后置盲板阀66,让被回收的放散煤气通过旁通管道13,经喷碱塔9除尘、除氯以后,送入煤气管网10;然后再打开第二除尘器4上部的第三放散阀73,打开氮气反吹阀510,用氮气对第二除尘器4内的煤气进行置换,该氮气采用二次均压氮气或者外设的氮气源;当第二除尘器4内含氧量达到21%时,维修人员开始进入维修。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1)本发明根据料罐内放散煤气的气压大小对应采取两个回收阶段: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划分界限为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设定值0.02MPa。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利用料罐内放散煤气与煤气管网之间的自由气压差,将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直接回收到煤气管网;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则通过引射器引射料罐内的放散煤气,引射器采用料罐的一次均压煤气或者料罐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由于一次均压煤气和二次均压氮气均是料罐的产物,因此不会污染回收的放散煤气,引射器采用非负压引射,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在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100Pa~200Pa时停止,可避免过度引射使得料罐内形成负压而进入空气,避免引射器恶性事故的出现。
2)由于低压范围窄,引射器操作控制较困难,本发明在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实时检测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当检测到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大于0.8%时则停止引射,对料罐内的放散煤气进行直接放散,避免放散煤气在回收管网内发生爆炸,同时对料罐至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一边放散一边吹氮气,可以将回收管网内气体替换为较为安全的氮气,然后继续放散煤气回收,从而避免回收至煤气管网中的放散煤气含有较多氧气而发生事故。
3)本发明提供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在料罐出口(烟尘含量20~30g/Nm3)安装第一除尘器,通过第一除尘器可以除去放散煤气中60%~70%的烟尘,为后续的除尘工作减负,避免过多烟尘被带入煤气管网中,由于整个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中煤气管较长,并且具有较多弯折管段,第一除尘器可以除去大部分烟尘,避免过多烟尘堵塞煤气管;在煤气管网入口前安装第二除尘器,可以进一步去除放散煤气中残余的烟尘,保证进入煤气管网中的回收煤气的纯净。
4)本发明提供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在煤气管网入口前安装喷碱塔,当第二除尘器发生故障或过滤效果不佳时,放散煤气中仍含有部分烟尘(含尘量约5mg/Nm3),通过喷碱塔喷碱液,可以洗去该部分烟尘,保证进入煤气管网中的回收煤气的纯净,同时去除放散煤气中的HCl,减少煤气管网管道的腐蚀。
5)本发明提供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设置与第二除尘器并联的旁通管道,当第二除尘器发生故障或过滤效果不佳时,可通过旁通管道导出放散煤气,不影响放散煤气引射回收,并且可同时进行第二除尘器的检修,检修前通过氮气置换第二除尘器中的煤气,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具体步骤为:
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利用所述料罐内放散煤气与煤气管网之间的自由气压差,将所述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直接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直至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气压设定值;
低压煤气回收阶段:当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设定值以下时,通过引射器引射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所述引射器采用所述料罐的一次均压煤气或者所述料罐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
实时检测所述引射器所引射的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当检测到所述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大于0.8%时,停止通过引射器引射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对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进行直接放散,同时对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直至所述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不超过0.8%;
当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降至100Pa~200Pa时,停止通过引射器引射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完成所述料罐内放散煤气的全回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设定值为0.02MP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煤气回收阶段中,当所述一次均压煤气的气压小于0.3MPa时,所述引射器采用所述料罐的二次均压氮气作为引射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煤气管网前设置除尘器;
所述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所述低压煤气回收阶段中,在所述放散煤气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前,通过除尘器对所述放散煤气进行过滤除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除尘器与所述煤气管网之间设置喷碱塔,并且在所述除尘器旁并联设置旁通管道;
所述高压煤气回收阶段和所述低压煤气回收阶段中,当所述除尘器故障时,通过所述旁通管道导出所述放散煤气至所述喷碱塔,经所述喷碱塔对所述放散煤气进行除尘、除氯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包括:采用二次均压氮气或者外设的氮气源对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
7.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包括引射器,所述料罐、所述引射器和所述煤气管网通过煤气管依次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罐上安装有气压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气压;
所述引射器旁并联设置有高压煤气回收管道,用于将所述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直接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
所述高炉包括均压煤气管和炉顶氮气罐,所述均压煤气管用于通过所述引射器的引射源供气管道为所述引射器提供一次均压煤气,所述炉顶氮气罐用于通过所述引射源供气管道为所述引射器提供二次均压氮气;
连通所述料罐与所述引射器的煤气管上安装有氧气含量检测装置和直接放散阀门,所述氧气含量检测装置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引射器所引射的放散煤气的氧气含量,所述直接放散阀门用于对所述料罐内的放散煤气进行直接放散;
所述直接放散阀门与所述引射器之间的煤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放散管,所述第一放散管上安装有第一放散阀;所述引射源供气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放散管,所述第二放散管上安装有第二放散阀;所述引射器与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煤气管上安装有第三放散管和吹扫阀,所述第三放散管上安装有第三放散阀;所述第一放散管、所述第二放散管和所述第三放散管用于将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与大气连通,所述吹扫阀用于对所述料罐至所述煤气管网之间的管道进行氮气吹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除尘器和第二除尘器,所述料罐、所述第一除尘器、所述引射器、所述第二除尘器和所述煤气管网通过煤气管依次连通;
所述第一除尘器、所述高压煤气回收管道和所述第二除尘器依次连通,形成高压煤气回收管路,所述料罐中的高压放散煤气通过所述高压煤气回收管路直接回收到所述煤气管网;
所述第三放散阀安装于所述第二除尘器上,所述吹扫阀包括第一吹扫阀和第二吹扫阀,所述第一吹扫阀安装于连通所述引射器与所述第二除尘器的煤气管上,所述第二吹扫阀安装于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器与所述煤气管网的煤气管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器与所述煤气管网的煤气管上安装有喷碱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器旁并联设置有旁通管道,所述引射器以及所述高压煤气回收管道均通过所述旁通管道直接与所述喷碱塔连通。
CN201811010809.7A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92344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0809.7A CN109234481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0809.7A CN109234481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4481A true CN109234481A (zh) 2019-01-18
CN109234481B CN109234481B (zh) 2020-08-25

Family

ID=65069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0809.7A Active CN109234481B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448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8749A (zh) * 2021-05-17 2021-08-20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
CN115386668A (zh) * 2022-09-02 2022-11-25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均压煤气全回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64855A1 (en) * 2007-12-06 2010-03-18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Blast Furnace Iron Production with Integrated Power Generation
CN102864257A (zh) * 2012-09-28 2013-01-09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高压气体引射炉顶料罐煤气的均压放散方法
CN205473859U (zh) * 2016-03-30 2016-08-17 北京瑞达宏信科技有限公司 高炉料罐放散煤气回收系统
CN106191353A (zh) * 2016-08-29 2016-12-07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6069909U (zh) * 2016-08-08 2017-04-05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煤气回收装置
CN207002767U (zh) * 2017-07-28 2018-02-13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高炉炉顶料罐均压放散煤气回收系统
CN107699648A (zh) * 2017-11-29 2018-02-16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64855A1 (en) * 2007-12-06 2010-03-18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Blast Furnace Iron Production with Integrated Power Generation
CN102864257A (zh) * 2012-09-28 2013-01-09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高压气体引射炉顶料罐煤气的均压放散方法
CN205473859U (zh) * 2016-03-30 2016-08-17 北京瑞达宏信科技有限公司 高炉料罐放散煤气回收系统
CN206069909U (zh) * 2016-08-08 2017-04-05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煤气回收装置
CN106191353A (zh) * 2016-08-29 2016-12-07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002767U (zh) * 2017-07-28 2018-02-13 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高炉炉顶料罐均压放散煤气回收系统
CN107699648A (zh) * 2017-11-29 2018-02-16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全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 "《煤气作业》", 30 November 2012,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8749A (zh) * 2021-05-17 2021-08-20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
CN115386668A (zh) * 2022-09-02 2022-11-25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均压煤气全回收方法
CN115386668B (zh) * 2022-09-02 2023-12-05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均压煤气全回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4481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9648A (zh)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9234482A (zh)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及其安全检修方法
CN207727100U (zh)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全回收系统
CN109234481A (zh) 一种高炉炉顶料罐放散煤气全回收方法及系统
CN109234483B (zh) 一种高炉煤气综合处理回收设备
CN102864257A (zh) 利用高压气体引射炉顶料罐煤气的均压放散方法
CN102031321A (zh) 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方法及回收装置
CN207243917U (zh) 一种高炉煤气放散除尘装置
CN209481707U (zh)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循环回收装置
CN110004258B (zh) 一种回收高炉炉顶均压放散煤气的装置
CN109136438A (zh) 一种高炉煤气综合处理回收方法
CN206814794U (zh) 一种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全回收系统
CN112963734A (zh) 一种加氢站卸气柱系统
CN113375943A (zh) 一种姿轨控发动机高模试后快速吹除系统及方法
CN105177206B (zh) 一种高炉料罐均压放散装置和方法
CN209227010U (zh) 一种新型高炉均压煤气处理装置
CN219363678U (zh) 一种高炉休风复风煤气回收和净化放散系统
CN208632470U (zh) 一种处理废水的清洁型粉煤气化系统
CN110935263A (zh) 转炉烟气干法除尘喷淋净化工艺
CN105861770A (zh) 高炉喷煤系统喷吹罐泄压装置
KR20020051629A (ko) 고로 휴풍시 배출관 유지장치 및 방법
CN201358167Y (zh) 油库和炼厂装车排放气的安全和防返混装置
CN213232140U (zh) 一种粗苯排渣装置
CN209098711U (zh) 一种高炉煤气综合处理回收设备
CN213232349U (zh) 一种高炉均压放散煤气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