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31363A -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31363A
CN109231363A CN201810997436.0A CN201810997436A CN109231363A CN 109231363 A CN109231363 A CN 109231363A CN 201810997436 A CN201810997436 A CN 201810997436A CN 109231363 A CN109231363 A CN 109231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th
chamber
river
water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974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31363B (zh
Inventor
王涛
陈黄锰
周曌
詹婷
王世乾
罗清亮
祁腾腾
史新洋
周平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09974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313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31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1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31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31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ultrafiltration or microfilt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芯结构及水处理系统以及该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滤芯结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滤瓶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瓶的开口端的端部结构,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外壳内部分隔成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每个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在该滤芯结构中,当第一腔室作为制水腔时,第二腔室可以作为冲洗腔,且制水腔和冲洗腔可以互换,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清洗,延长了第一过滤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净水处理技术,超滤膜滤芯对于泥沙、细菌、病毒、胶体、有机物等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截留效果。市场上应用广泛的超滤膜滤芯是外压式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多采用单进单出的“死端”过滤形式,一端进水,经超滤膜过滤后产出净水。由于水压在组件内分布不均,距离进水口越远,水压越低,水流速和流量越小,流动状态越差,污染物极易附着在膜丝表面,膜污染更加严重,导致寿命较短,组件更换频次很高,而且没有冲洗管路,需要将滤芯拆开进行人工冲洗,清洗难度很大,导致售后成本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滤芯存在的寿命短、更换频次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滤芯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滤瓶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瓶的开口端的端部结构,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外壳内部分隔成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每个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第三筒状结构,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开口端与所述端部结构相连,所述端部结构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端部结构、所述第三筒状结构和所述滤瓶围合形成所述第三腔室。
优选地,所述分隔结构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侧壁相连,以将所述端部结构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围合形成的空间分为相互独立的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优选地,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筒状结构内的第一膜壳,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膜壳中,所述第一膜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第四筒状结构,所述第四筒状结构的一开口端与所述端部结构相连,另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封闭端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第二膜壳,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内的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膜壳中,所述第二膜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五筒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四筒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五筒状结构上设置有过水通孔;和/或,
所述第四筒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五筒状结构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槽结构。
优选地,所述凸起和/或凹槽结构沿螺旋线方向延伸。
优选地,在所述滤瓶的轴向上,所述第五筒状结构位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封闭端与所述滤瓶的封闭端之间。
优选地,所述端部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的进水口和净化水出口,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转接结构,所述第五筒状结构通过所述转接结构与所述端部结构相连并与所述净化水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转接结构包括转接头和出水管,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第五筒状结构相连,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筒状结构与所述端部结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端部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所述第一水口和所述第二水口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下游侧空间连通;和/或,
所述端部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所述第三水口和所述第四水口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下游侧空间连通。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过滤结构包括超滤结构;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包括超滤结构;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内的过滤结构包括碳滤芯。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过滤装置,第一过滤装置为上述的滤芯结构,所述水处理系统能够形成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构造为能够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切换接入所述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并将所述第三腔室接入所述制水流路上。
优选地,所述切换装置构造为将所述第三腔室接入位于所述制水流路上的所述第一腔室或者第二腔室的下游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为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芯结构,
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支路、第一排废支路、第一净化水支路和连接支路,所述净化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进水支路和所述第一排废支路在所述第一水口和第三水口之间切换连通,所述第二切换单元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冲洗水支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构造为能够将所述第二水口和所述第四水口在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冲洗水支路之间切换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的净化水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废水口连接第二排废支路,所述冲洗水支路与所述第二排废支路连通;和/或,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储水装置,所述冲洗水支路与所述储水装置连通。
再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如上述的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
在所述第一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
在所述第一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冲洗水支路连通;
在所述第二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冲洗水支路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滤芯结构及水处理系统以及该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在该滤芯结构中,当第一腔室作为制水腔时,第二腔室可以作为冲洗腔,且制水腔和冲洗腔可以互换,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清洗,不再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拆卸进行人工冲洗,降低了清洗的难度,节约了后续的维护成本,同时延长了第一过滤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该水处理系统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应用图3的局部视图;
图5示出本发明提供的滤芯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6示出本发明提供的滤芯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中,
1、第一排废支路;2、第二排废支路;21、废水比电磁阀;3、冲洗水支路;4、用户取水支路;41、鹅颈龙头;5、储水支路;51、储水装置;6、第一净化水支路;61、稳压泵;7、第二净化水支路;71、逆止阀;72、第三过滤装置;8、进水支路;9、连接支路;
10、第一过滤装置;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10-3、外壳;10-31、分隔结构;10-311、第三筒状结构;10-312、分隔板;10-32、滤瓶;10-33、端部结构;10-331、第一水口;10-332、第二水口;10-333、第三水口;10-334、第四水口;10-335、进水口;10-336、净化水出口;10-4、过滤结构;10-5、第一膜壳;10-51、第四筒状结构;10-52、超滤膜丝;10-53、封头;10-6、第三腔室;10-61、碳滤芯;10-7、转接结构;10-71、出水管;10-72、转接头;10-8、第二膜壳;10-81、第五筒状结构;
20、第二过滤装置;
30、切换装置;30-1、第一切换单元;30-2、第二切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滤芯结构以及应用该滤芯结构的水处理系统,参考图1所示,该水处理系统例如应用于净水器,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0,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6,每个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10-4,所述水处理系统能够形成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30,所述切换装置30构造为能够将所述第一腔室10-1和所述第二腔室10-2切换接入所述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并将所述第三腔室10-6接入所述制水流路上。通过切换装置30使得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切换接入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冲洗,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清洗,不再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10拆卸进行人工冲洗,降低了清洗的难度,节约了后续的维护成本,同时延长了第一过滤装置10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该水处理系统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该第一过滤装置10还设置有第三腔室10-6,进一步提高该第一过滤装置10的过滤效果,提升该第一过滤装置10的净水效果,提高用户用水的水质。
参考图5和6所示,本申请提出的滤芯结构构成上述的第一过滤装置10,包括外壳,所述外壳10-3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滤瓶10-32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瓶10-32的开口端的端部结构10-33,所述外壳10-3内部设置有分隔结构10-31,所述分隔结构10-31将所述外壳10-3内部分隔成所述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6,每个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10-4,例如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内的过滤结构10-4包括超滤结构,第三腔室10-6内的过滤结构10-4包括碳滤芯10-61,该第一过滤装置10依次通过超滤结构和碳滤芯10-61对流经的水进行净化处理,过滤不同的杂质,以达到更好地水质,所述分隔结构10-31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第三筒状结构10-311,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的开口端与所述端部结构10-33相连,所述端部结构10-33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室10-1和所述第二腔室10-2,所述端部结构10-33、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和所述滤瓶10-32围合形成所述第三腔室10-6,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结构10-31还包括分隔板10-312,所述分隔板10-312沿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的侧壁相连,以将所述端部结构10-33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围合形成的空间分为相互独立的所述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以保证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和第三腔室10-6的相互独立。
优选地,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内的第一膜壳10-5,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0-1和所述第二腔室10-2内的过滤结构10-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膜壳10-5中,所述第一膜壳10-5包括两端开口的第四筒状结构10-51,所述第四筒状结构10-51的一开口端与所述端部结构10-33相连,另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的封闭端之间具有间距,以方便水流在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内流通,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第二膜壳10-8,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10-6内的过滤结构10-4设置在所述第二膜壳10-8中,所述第二膜壳10-8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五筒状结构10-81,以方便水流在第三腔室10-6内流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筒状结构10-51和/或所述第五筒状结构10-81上设置有过水通孔,进一步地方便水流在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内的流通,优选地,所述第四筒状结构10-51和/或所述第五筒状结构10-81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槽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槽结构沿螺旋线方向延伸,可以增大水流在第四筒状结构10-51内和第五筒状结构10-81内的扰动状态,提高水流冲刷超滤膜丝10-52的激烈程度,改善清洗效果,减小超滤膜丝10-52的污染程度
在滤瓶10-32的轴向上,所述第五筒状结构10-81位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的封闭端与所述滤瓶10-32的封闭端之间,使得该第一过滤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布局合理,减少占用空间。所述端部结构10-3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腔室10-6连通的进水口10-335和净化水出口10-336,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转接结构10-7,所述第五筒状结构10-81通过所述转接结构10-7与所述端部结构10-33相连并与所述净化水出口10-336连通,具体地,所述转接结构10-7包括转接头10-72和出水管10-71,所述转接头10-72与所述第五筒状结构10-81相连,所述出水管10-71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10-72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筒状结构10-311与所述端部结构10-33相连,通过设置转接头10-72和出水管10-71,使得第五筒状结构10-81通过转接结构10-7与端部结构10-33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确保该第一过滤装置1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在端部结构10-3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10-1连通的第一水口10-331和第二水口10-332,所述第一水口10-331和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的过滤结构10-4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的过滤结构10-4下游侧空间连通,即,水流可以从第一水口10-331进入第一腔室10-1,然后从第二水口10-332流出,也可以从第二水口10-332进入第一腔室10-1,从第一水口10-331流出。
在端部结构10-3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10-2连通的第三水口10-333和第四水口10-334,所述第三水口10-333和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二腔室10-2内的过滤结构10-4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二腔室10-2内的过滤结构10-4下游侧空间连通,即,水流可以从第三水口10-333进入第二腔室10-2,然后从第四水口10-334流出,也可以从第四水口10-334进入第一腔室10-1,从第三水口10-333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6所示,在第一腔室10-1内以及第二腔室10-2内可以形成外压式过滤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内压式过滤结构。当在第一腔室10-1内以及第二腔室10-2内形成内压式过滤结构时,第一水口10-331为第一腔室10-1的进口,第二水口10-332为第一腔室10-1的出口,第三水口10-333为第二腔室10-2的进口,第四水口10-334为第二腔室10-2的出口。而当在第一腔室10-1内以及第二腔室10-2内形成外压式过滤结构时,第一水口10-331和第三水口10-333为出口,第二水口10-332和第四水口10-334为进口。
优选地,超滤结构包括超滤膜丝10-52,超滤膜丝10-52的一端采用浇筑或其它固定方式形成封头10-53,所述转接结构穿过封头10-53将所述超滤结构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0-1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0-2中,以实现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相互独立的过滤系统。
优选地,在本申请中的水处理系统中,参考图1和6所示,所述切换装置30构造为将所述第三腔室10-6接入位于所述制水流路上的所述第一腔室10-1或者第二腔室10-2的下游侧,即,进入第三腔室10-6内的水是经过第一腔室10-1或第二腔室10-2净化处理后的水,这样对第三腔室10-6内的碳滤芯10-61的破坏将降低,延长碳滤芯10-61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通过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交替切换接入冲洗流路,对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进行交替清洗,延长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使用寿命,然后通过使得水流先经第一腔室10-1或第二腔室10-2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进入第三腔室10-6进行净化处理,延长第三腔室10-6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该第一过滤装置10的整体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参考图1和6所示,第一腔室10-1上设置有第一水口10-331和第二水口10-332,所述第一水口10-331和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的过滤结构10-4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的过滤结构10-4下游侧空间连通,使得水流能够从第一水口10-331进入第一腔室10-1,然后从第二水口10-332流出第一腔室10-1,或者,从第二水口10-332进入第一腔室10-1,从第一水口10-331流出第一腔室10-1,从而实现对流经第一腔室10-1的水进行过滤达到净化水的效果;第二腔室10-2上设置有第三水口10-333和第四水口10-334,所述第三水口10-333和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二腔室10-2内的过滤结构10-4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二腔室10-2内的过滤结构10-4下游侧空间连通,从而实现对流经第二腔室10-2的水进行过滤达到净化水的效果;第三腔室10-6上设置有进水口10-335和净化水出口10-336,水流从第一腔室10-1或第二腔室10-2流出后,通过进水口10-335进入第三腔室10-6,然后从净化水出口10-336流出第三腔室10-6,完成进一步的净化。
参考图1和6所示,该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支路8、第一排废支路1、第一净化水支路6和连接支路9,所述净化水出口10-336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6连通,所述进水口10-335与所述连接支路9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切换装置30包括第一切换单元30-1和第二切换单元30-2,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用于将所述进水支路8和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在所述第一水口10-331和第三水口10-333之间切换连通,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连接支路9的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四水口10-334连通,使得该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
在第一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连接支路9的第二端口连通,在第一过滤装置10处,该水处理系统中的水流通过进水支路8由第一水口10-331进入第一腔室10-1,然后从第二水口10-332流出,完成对水的第一次净化处理,从连接支路9的第二端口进入连接支路9,从第一端口流出,然后通过进水口10-335进入第三腔室10-6,从净化水出口10-336流出,完成对水的第二次净化处理,然后进入第一净化水支路6。
在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四水口10-334连通,在第一过滤装置10处,该水处理系统中的水流通过进水支路8由第一水口10-331进入第一腔室10-1,然后从第二水口10-332流出,然后从第四水口10-334进入第二腔室10-2,再从第三水口10-333流出,通过第一排废支路1流出该水处理系统,完成对第二腔室10-2的冲洗。
在第二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与所述连接支路9的第二端口连通,在第一过滤装置10处,该水处理系统中的水流通过进水支路8由第三水口10-333进入第二腔室10-2,然后从第四水口10-334流出,完成对水的第一次净化处理,从连接支路9的第二端口进入连接支路9,然后从第一端口流出,通过进水口10-335进入第三腔室10-6,从净化水出口10-336流出,完成对水的第二次净化处理,然后流入第一净化水支路6。
在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四水口10-334连通,在第一过滤装置10处,该水处理系统中的水流通过进水支路8由第三水口10-333进入第二腔室10-2,然后从第四水口10-334流出,然后通过第二切换装置30使得水流从第四水口10-334流入第二水口10-332,进入第一腔室10-1,然后从第一水口10-331流出,最后通过第一排废支路1流出该水处理系统,完成对第一腔室10-1的冲洗。
该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二冲洗模式依次循环进行,从而对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交替进行冲洗,冲刷掉附着在超滤膜丝10-52表面的污染物,延长超膜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6所示,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冲洗水支路3和与该冲洗水支路3相连通的储水装置51,例如为压力水桶或压力水袋等,该储水装置51可以为用户提供短暂的临时用水,也可用于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提供冲洗水,用于冲洗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第二切换单元30-2还构造为能够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和所述第四水口10-334在所述连接支路9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冲洗水支路3之间切换连通。
在第一制水模式下,通过第一腔室10-1过滤得到的净水,一部分供用户使用,另一部分储存在储水装置51中,在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与所述冲洗水支路3连通,通过储水装置51为第二腔室10-2的冲洗提供冲洗水,对第二腔室10-2进行冲洗;在第二制水模式下,通过第二腔室10-2过滤得到净水,一部分供用户使用,另一部分储存在储水装置51中,在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冲洗水支路3连通,通过储水装置51为第一腔室10-1的冲洗提供冲洗水,对第一腔室10-1进行冲洗。需要注意的是,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冲洗模式时,不需要通过连接支路9为第二腔室10-2提供冲洗水,只需要同时通过第二切换单元30-2使得第二水口10-332与连接支路9的第二端口保持连通状态,第一冲洗模式和第一制水模式便可同时运行,同理,第二冲洗模式和第二制水模式可同时运行也可不同时运行,当需要对第一腔室10-1或第二腔室10-2进行冲洗时,该水处理系统同时进行制水,并不会影响用户的用水,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更加优选地,参考图2和6所示,该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净化水支路7、储水支路5和用户取水支路4,第一净化水支路6上稳压装置,例如稳压泵61,以确保该水处理系统的水压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产生足够量的用户用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第一净化水支路6的出口与第二过滤装置20的进口连通,第二过滤装置20的废水口与第二排废支路2相连通,用于排出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0后产生的废水,在第二排废支路2上设置有废水比电磁阀21,该废水比电磁阀21优选为可调废水比电磁阀,以更好地控制该第二排废支路2处的废水比,进而保证该水处理系统的废水比。第二过滤装置20的净水口与第二净化水支路7连通,在第二净化水支路7靠近第二过滤装置20的位置设置有逆止阀71,在第一制水模式下,在水流方向上,在第二净化水支路7上的逆止阀71之后设置有储水支路5,逆止阀71可有效阻止第二净化水支路7上的水倒流进入第二过滤装置20,确保该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储水支路5上设置有储水装置51,在第二净化水支路7上设置有第三过滤装置72,用于进一步对水进行处理,第二净化水支路7的出口与用户取水支路4连通,用户取水支路4上设置有取水龙头,例如为鹅颈龙头41,方便用户取水。另外,该水处理系统中的冲洗水支路3的进口与储水支路5连通,冲洗水支路3可以用储水装置51中的水作为冲洗水,也可以是,第二净化水支路7中的水进入储水支路5后,直接进入冲洗水支路3作为冲洗水,因此,当设置储水装置51时,在第一冲洗模式或第二冲洗模式时,第一制水模式或第二制水模式可以同时运行,也可不同时运行。
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6所示,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20,第二过滤装置20例如包括反渗透滤芯,进一步对经过第一过滤装置10处理后得到的净水进行净化处理,使用户得到更好水质的用水。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6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0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0的废水口连接第二排废支路2,所述冲洗水支路3与所述第二排废支路2连通,利用第二过滤装置20产生的废替代上述的储水装置51,为第一冲洗模式和第二冲洗模式提供冲洗水,合理利用废水,避免浪费净水对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进行冲洗,节约用水。
此时,在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与所述冲洗水支路3连通,通过第一过滤装置10对原水进行过滤得到净水,净水经过第一净化水支路6进入第二过滤装置20进行再次的处理,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0得到的二次净水用于供用户使用,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0产生的废水通过第二排废支路2进入冲洗水支路3,用作冲洗第二腔室10-2的冲洗水,冲洗水通过第四水口10-334进入第二腔室10-2,通过第三水口10-333从第二腔室10-2排出,然后经过第一排废支路1排出,完成对第二腔室10-2的冲洗。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冲洗模式下,第一制水模式同样处于运行状态,以保证用户的用水。第二冲洗模式与第一冲洗模式的基本原理相同,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该替代实施例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当运行第一冲洗模式时,第一制水模式需要同时运行,通过第一制水模式为第二过滤装置20提供水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滤瓶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瓶的开口端的端部结构,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外壳内部分隔成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每个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第三筒状结构,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开口端与所述端部结构相连,所述端部结构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端部结构、所述第三筒状结构和所述滤瓶围合形成所述第三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侧壁相连,以将所述端部结构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围合形成的空间分为相互独立的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筒状结构内的第一膜壳,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膜壳中,所述第一膜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第四筒状结构,所述第四筒状结构的一开口端与所述端部结构相连,另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封闭端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第二膜壳,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内的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膜壳中,所述第二膜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五筒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筒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五筒状结构上设置有过水通孔;和/或,
所述第四筒状结构和/或所述第五筒状结构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或凹槽结构沿螺旋线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瓶的轴向上,所述第五筒状结构位于所述第三筒状结构的封闭端与所述滤瓶的封闭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的进水口和净化水出口,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转接结构,所述第五筒状结构通过所述转接结构与所述端部结构相连并与所述净化水出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包括转接头和出水管,所述转接头与所述第五筒状结构相连,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转接头相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筒状结构与所述端部结构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所述第一水口和所述第二水口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下游侧空间连通;和/或,
所述端部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所述第三水口和所述第四水口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下游侧空间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滤芯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过滤结构包括超滤结构;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包括超滤结构;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内的过滤结构包括碳滤芯。
11.一种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滤芯结构,所述水处理系统能够形成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构造为能够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切换接入所述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并将所述第三腔室接入所述制水流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构造为将所述第三腔室接入位于所述制水流路上的所述第一腔室或者第二腔室的下游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为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芯结构,
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支路、第一排废支路、第一净化水支路和连接支路,所述净化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连通,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进水支路和所述第一排废支路在所述第一水口和第三水口之间切换连通,所述第二切换单元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冲洗水支路,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构造为能够将所述第二水口和所述第四水口在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冲洗水支路之间切换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的净化水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废水口连接第二排废支路,所述冲洗水支路与所述第二排废支路连通;和/或,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储水装置,所述冲洗水支路与所述储水装置连通。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
在所述第一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
在所述第一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冲洗水支路连通;
在所述第二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连接支路的第二端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冲洗水支路连通。
CN201810997436.0A 2018-08-29 2018-08-29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2313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7436.0A CN109231363B (zh) 2018-08-29 2018-08-29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7436.0A CN109231363B (zh) 2018-08-29 2018-08-29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1363A true CN109231363A (zh) 2019-01-18
CN109231363B CN109231363B (zh) 2023-07-21

Family

ID=65068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97436.0A Active CN109231363B (zh) 2018-08-29 2018-08-29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3136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43402A1 (en) * 1998-09-09 2000-03-16 Pall Corporation Fluid treatment elements, methods for cleaning fluid treatment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fluids
JP2003024752A (ja) * 2001-07-18 2003-01-28 Stem:Kk ろ過分離膜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ろ過装置
JP2007021361A (ja) * 2005-07-15 2007-02-01 Kawamoto Pump Mfg Co Ltd 浄水装置
CN201997155U (zh) * 2010-11-30 2011-10-05 倪云枭 一种过滤器
CN202962169U (zh) * 2012-11-23 2013-06-05 裕东(中山)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分隔式滤芯装置
CN106693709A (zh) * 2017-02-10 2017-05-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净水机
CN107098519A (zh) * 2017-05-23 2017-08-29 中山市柠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反冲洗净水器
CN206843259U (zh) * 2017-05-23 2018-01-05 中山市柠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反冲洗净水器
CN107823956A (zh) * 2017-11-29 2018-03-23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207210093U (zh) * 2017-05-04 2018-04-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机
CN209143864U (zh) * 2018-08-29 2019-07-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滤芯结构及水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43402A1 (en) * 1998-09-09 2000-03-16 Pall Corporation Fluid treatment elements, methods for cleaning fluid treatment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fluids
JP2003024752A (ja) * 2001-07-18 2003-01-28 Stem:Kk ろ過分離膜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ろ過装置
JP2007021361A (ja) * 2005-07-15 2007-02-01 Kawamoto Pump Mfg Co Ltd 浄水装置
CN201997155U (zh) * 2010-11-30 2011-10-05 倪云枭 一种过滤器
CN202962169U (zh) * 2012-11-23 2013-06-05 裕东(中山)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分隔式滤芯装置
CN106693709A (zh) * 2017-02-10 2017-05-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净水机
CN207210093U (zh) * 2017-05-04 2018-04-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机
CN107098519A (zh) * 2017-05-23 2017-08-29 中山市柠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反冲洗净水器
CN206843259U (zh) * 2017-05-23 2018-01-05 中山市柠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反冲洗净水器
CN107823956A (zh) * 2017-11-29 2018-03-23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CN209143864U (zh) * 2018-08-29 2019-07-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滤芯结构及水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D368:净水器滤芯自动反冲洗装置", no. 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31363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67964B (zh) 反冲洗式前置水过滤器
WO2010093026A1 (ja) ろ過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012206B (zh) 滤芯及净水机
CN101143303B (zh) 一种家用全自动双膜自冲洗净水装置
CN104024164A (zh) 净化系统以及过滤器
CN206295823U (zh) 一种内压式超滤膜水处理系统
CN209143864U (zh) 滤芯结构及水处理系统
CN109179576A (zh)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128167U (zh) 水处理系统及滤芯结构
CN106861265A (zh) 一种净水系统及反洗方法
CN208964656U (zh) 滤芯结构及水处理系统
CN209143863U (zh) 滤芯结构及水处理系统
CN208933113U (zh) 滤芯结构及水处理系统
CN208933114U (zh) 水处理系统及滤芯结构
CN109231364A (zh)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31363A (zh)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71553B (zh) 多功能家用净水器
CN109231361A (zh) 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滤芯结构
CN109794092A (zh) 一种可快速反冲洗的网式过滤器
JP5048140B2 (ja) 浄水器
CN109231362A (zh) 滤芯结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31360A (zh) 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滤芯结构
CN208166634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206730620U (zh) 一种净水系统
TWI624295B (zh) 超音波震盪清洗淨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