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29323A -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29323A
CN109229323A CN201811303450.2A CN201811303450A CN109229323A CN 109229323 A CN109229323 A CN 109229323A CN 201811303450 A CN201811303450 A CN 201811303450A CN 109229323 A CN109229323 A CN 109229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locking mechanism
water blocking
weight body
survival caps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034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29323B (zh
Inventor
胡勇智
刘陈利
张云飞
陈蓉
谭伟远
高剑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034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293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29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93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5134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672A1/zh
Priority to AU2019372032A priority patent/AU201937203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29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29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11/00Marine propulsion by water jets
    • B63H11/02Marine propulsion by water jets the propulsive medium being ambient wa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包括挡水板及配重体,所述挡水板转动设置在推进器内,所述配重体与所述挡水板相连,使得所述挡水板在所述配重体的重力下始终处于上方。本发明通过挡水板加配重体的设置,借助配重体的重力拉扯作用,使得动力救生器无论以何种角度抛入到水中,挡水板能够自主的转动到处于上方的进水口处,大大简化了动力救生器的使用,为快速、及时的救援提供有利条件。

Description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面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海域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海上活动也与日俱增,同时伴随的海事事故和海上救援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海上对于落水人员救援基本都是手抛救生圈,距离短,效率低,属于被动救援,而且对落水人员有一定水性的要求,如果落水人员不会游泳,不懂水性,那么手抛救生圈就起不到救援效果,而且手抛救生圈的救援效果主要取决于抛救生圈的人,力气大的抛的远一点,力气小就抛的近一点,当救生圈抛的离母船很近的话,还有可能会对落水人员产生二次伤害。
另外,也有一些救生器搭载有推进设备,但是这种推进设备一般结构复杂,体型较大,推进效率较低,且在使用时具有正反讲究,其只有一面设置有进水口,也就是说只有当救生器以正向处在水中时,水才能够从进水口进入,再从出水口排出,以此产生推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挡水机构包括:
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转动设置在推进器内;及
配重体,所述配重体与所述挡水板相连,使得所述挡水板在所述配重体的重力下始终处于上方。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挡水板呈弧形结构。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挡水板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耐腐蚀材料为铝合金或塑料。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挡水板的覆盖面积略大于推进器的进水口。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挡水板的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筋,所述挡水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筋相连的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第二连接筋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筋设有弧形腔,所述配重体安装在所述弧形腔内。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配重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筋形成一体化结构。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配重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筋形成可拆卸式安装。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配重体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作为所述挡水机构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耐腐蚀材料为不锈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挡水机构,通过挡水板加配重体的设置,借助配重体的重力拉扯作用,使得动力救生器无论以何种角度抛入到水中,挡水板能够自主的转动到处于上方的进水口处,大大简化了动力救生器的使用,为快速、及时的救援提供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俯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仰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后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救生器主体与推进器的拆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推进器的爆炸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排水方向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锥形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救生器的锥形安装座与挡水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救生器主体;200-推进器;300-控制盒;400-供电单元;500-无线充电模块;110-承托位;120-壳体;130-防滑保温机构;140-安装槽;150-弹性缓冲圈;160-抓绳;170-抓手孔;180-LED指示灯;210-涵道管;220-动力机构;230-挡水机构;240-密封机构;121-控制盒腔;122-供电单元腔;123-上壳体;124-下壳体;125-无线充电模块腔;131-防滑板;132-加热件;151-安装孔;211-进水口;212-出水口;213-第一涵道管;214-第二涵道管;221-电机;222-旋转轴;223-螺旋桨;231-挡水板;232-配重体;233-第二连接筋;241-连接座;242-锥形安装座;243-密封圈;1221-连接口;2311-第一连接筋;2331-弧形腔;2411-第一凹槽;2421-第二凹槽;241a-圆形底板;241b-圆形凹陷部;241c-凸筋;242a-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救生器。
请参考图1-4,该动力救生器包括救生器主体100、推进器200及控制盒300。
其中,救生器主体100具有用于承托人体的承托位110。推进器200设置在救生器主体100的尾部,推进器200用于产生推力使得救生器主体100向前推进。控制盒300设置在救生器主体100内,并与推进器200连接,用于控制推进器200的启闭。
如此,由于在救生器主体100的尾部设置有能够产生推力的推进器200,这样在推进器200的作用下即可使得救生器主体100向前推进,在将动力救生器放入水中后,通过发送信号到控制盒300,再通过控制盒300控制推进器200的启闭即可使得整个动力救生器快速向前推进并准确的到达落水人员附近,实现了对落水人员及时、快速、准确的救援。
请继续参考图1-4,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动力救生器为对称式动力救生器,体现在救生器主体100呈左右及上下对称结构,推进器200对称设置在救生器主体100的两侧,控制盒300设置在救生器主体100沿左右方向的中轴线上。
具体而言,救生器主体100包括壳体120,壳体120的中部位置形成承托位110,壳体120限定出控制盒腔121及供电单元腔122,控制盒腔121处于壳体120的中部位置,控制盒300设置在控制盒腔121内。供电单元腔122对称设置在壳体120的两侧,推进器200则安装在供电单元腔122的尾部,供电单元腔122内设置有供电单元400,该供电单元400用于与推进器200建立连接,用以给推进器200供电。
至此,整个动力救生器在左右方向上关于中轴线对称。
而为了实现上下对称结构,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壳体120包括上壳体123及下壳体124,上壳体123盖设在下壳体124上,且上壳体123及下壳体124具有相同的外形及尺寸,这样一旦将上壳体123盖设到下壳体124上后,上壳体123与下壳体124所形成的壳体120的上下两面具有相同的构造。
至此,整个动力救生器呈现出左右及上下对称结构,这对于方便操控人员操控动力救生器及落水人员攀爬上动力救生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方便操控人员及落水人员的使用,为及时、快速的救援提供基础。
具体而言,由于动力救生器的上述对称设置,使得操控人员可以以任意方向将动力救生器抛入水中,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操控人员的准备工作;当动力救生器到达落水人员处时,落水人员也可以不用分辨动力救生器的方位,落水人员以任一角度爬上动力救生器即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落水人员待在水中的时间,为及时救援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基础。
另一方面,对称设置两个供电单元400,在动力救生器出现紧急情况时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当其中一个供电单元400失效后,另外一个供电单元400还可以继续工作,至少保证动力救生器能够正常使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供电单元400包括蓄电池,较好的方式是选择锂电池。
另外,请参考图5,为了方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在动力救生器中还可以设置无线充电模块500,用于给供电单元400充电,壳体120还具有无线充电模块腔125,无线充电模块腔125位于控制盒腔121的正后方,无线充电模块500设置在无线充电模块腔125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保障落水人员处于动力救生器上的稳定性,防止二次落水,前述供电单元腔122拱起以形成限位部,使得人体被限制在限位部之间。
具体而言,请结合参考图3-4,由于供电单元腔122对称设置在救生器主体100的两侧,而供电单元腔122的拱起设置,能够使得救生器主体100的中部位置形成一片下凹区域,显然当落水人员处于该下凹区域内时,由于受到供电单元腔122所形成的限位部的作用,能够防止落水人员二次落水。
可以知道的是,落水人员在落水后,体温会快速下降,为了尽可能维持落水人员的正常机能,也为后续的救援提供更宝贵、更多的时间,在救生器主体100上还可以设置防滑保温机构130。
请继续参考图4,该防滑保温机构130包括防滑板131及加热件132。
其中,防滑板131用以起防滑作用。加热件132处于防滑板131的下方或穿设在防滑板131内,加热件132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热量并传递到防滑板131。
如此,通过防滑板131的作用可进一步保证落水人员处于动力救生器上的稳定性,防止出现二次落水,再借助加热件132的作用还可使得防滑板131具备一定的温度,以维持落水人员的正常机能,也为后续的救援提供更宝贵、更多的时间。
在加热件132处于防滑板131下方的实施方式中,可在救生器主体100的表面设置能够容纳加热件132的容纳槽,该容纳槽可设置在控制盒腔121的正后方,待将加热件132安装到容纳槽中后,再盖上防滑板131即可。
为了使得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到防滑板131上,可在防滑板131的外围套上一层导热膜,该导热膜可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例如可通过铝丝编制而成,这样导热膜不仅能够起着导热的作用,还同时具备了防滑功能。
当然,为了尽快的使热量传递到防滑板131,防滑板131本身也可以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此时,为了使得防滑板131具有防化功能,可在防滑板131的表面设置防滑条和/或防滑凸起和/或防滑凹槽等。
在加热件132穿设在防滑板131内的实施方式中,可在防滑板131的内部设有穿孔,而将加热件132套设在穿孔内。
在上述两种方式中,还可以防滑板131与加热件132之间还设有导热件,进一步提高热量传递的速度。
另外,还可以将加热件132弯曲迂回布置,尽可能的使得加热件132与防滑板131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
在某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加热件132可采用电加热丝,该电加热丝可直接与处于两侧的供电单元400相连,由供电单元400对电加热丝进行供电。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落水人员在攀爬上动力救生器的过程中受到动力救生器的碰撞而损伤,在救生器主体100的周边还具有如下设置。
请参考图5,救生器主体100的边缘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140,在安装槽140内设置有弹性缓冲圈150,该弹性缓冲圈150凸出安装槽140。
如此,由于弹性缓冲圈150的设置,可使得落水人员首先与弹性缓冲圈150接触,在弹性缓冲圈150的缓冲及支撑下,可保证落水人员无损伤的攀爬到动力救生器上。
进一步的,弹性缓冲圈150往外凸出的部分呈弧形,该弧形可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得弹性缓冲圈150不至于对落水人员造成不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缓冲圈150采用橡胶或者诸如与橡胶具有相同性质的材料制成。
另外,请参考图5,为了方便落水人员快速的攀爬上动力救生圈,在救生器主体100的边缘安装有抓绳160。
可以理解的是,抓绳160的设置可为落水人员提供抓取点,当落水人员抓取到抓绳160后,就可以以抓绳160而发力,从而登上动力救生器。
抓绳160可直接安装在弹性缓冲圈150上,此时弹性缓冲圈150可沿其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安装孔151,抓绳160则套设在安装孔151内。
当然,抓绳160也可以直接安装在救生器主体100上,此时可在救生器主体100的边缘均匀间隔设置有安装柱(图中未示出),而将抓绳160连接在安装柱上。
请继续参考图5,除以上所述外,为了方便落水人员攀爬上动力救生器,也为了方便落水人员处于动力救生器上的稳定性,在救生器主体100的头部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抓手孔170。
进一步的,该抓手孔170设置在救生器主体100的靠近边缘处,方便落水人员的抓取。
更进一步的,该抓手孔170呈条状,进一步方便落水人员的抓取。
为了与动力救生器的对称造型相适应,抓手孔170宜对称设置在救生器主体100上。
当然,抓手孔170除了上述作用之外,还可以方便实施救援的人员抓取待抛放的动力救生器。
接前文所述,为了便于推进器200的安装,在供电单元腔122的尾部具有一连接口1221,推进器200则密封安装在该连接口1221处。
请参考图5-7,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推进器200包括涵道管210、动力机构220及挡水机构230。
其中,涵道管210限定出容纳腔,涵道管210的筒壁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呈上下布置的两个进水口211,涵道管210的尾部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出水口212。动力机构220设置在涵道管210内,动力机构220用于使水沿着进水口211到出水口212的方向排出涵道管210以产生推力。挡水机构230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处于上方的进水口211处,用于阻挡水从处于上方的进水口211处排出。
如此,由于涵道管210两个进水口211的设置,且挡水机构230能够挡住水从处于上方的进水口211处排出,也就是说,当动力救生器在正常使用时,水始终是从处于下方的进水口211进入而从出水口212排出的,能够减少水流后推力的损失,提高推进器200的推进效率。同时由于两个进水口211的设置,可使得动力救生器可以无论以何种方向的放入到水中,均能够产生推力。
涵道管210包括第一涵道管213及与第一涵道管213连接的第二涵道管214,第一涵道管213的筒壁的上下两侧设有进水口211。
进一步的,该进水口211呈格栅状。
第一涵道管213与第二涵道管214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以提高第一涵道管213与第二涵道管214连接的密封效果。
第二涵道管214形成缩口状的出水口212,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流排出的速度,有利于提高推进力。
可以知道的是,为了便于安装,上文中的涵道管210分为第一涵道管213与第二涵道管214。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涵道管210也可以一体成型,以降低制造工序,控制制造时间。
请继续参考图6,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动力机构220包括电机221、与电机221的输出轴连接的旋转轴222及盘旋设置在旋转轴222上的螺旋桨223。
结合前文所述,该电机221与处于供电单元腔122内的供电单元400相连,由供电单元400进行供电。而电机221是由控制盒300进行控制的,在控制盒300接收到指令(该指令可由操控人员操控遥控器的方式来实现,而遥控器与控制盒300之间的控制关系在现有技术中已有成熟应用,本文不作详细介绍)后,就可以控制电机221运转,最终使得螺旋桨223转动,从而使得产生推力。
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在电机221与旋转轴222之间还可以设有联轴器等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障电机221正常、稳定的使用,电机221宜密封安装。
对此,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推进器200还包括密封机构240,电机221设置在密封机构240内,被密封机构240所包裹,该密封机构240包括连接座241、锥形安装座242及密封圈243。
连接座241安装在供电单元腔122尾部的连接口1221处,连接座241沿其周向设有一圈第一凹槽2411。锥形安装座242沿其周向设有一圈与第一凹槽2411配合的第二凹槽2421。密封圈243设置在第一凹槽2411与第二凹槽2421的结合处。
如此,通过第一凹槽2411与第二凹槽2421的配合作用,可使得电机221密封处在连接座241与锥形安装座242所围成的空间内,从而提高电机221的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整个推进器200的推进效率。
请参考图8,连接座241包括圆形底板241a及设置在圆形底板241a中部位置的圆形凹陷部241b,在圆形凹陷部241b上凸起设置有一圈凸筋241c,凸筋241c与圆形底板241a围成第一凹槽2411。
圆形凹陷部241b的中部位置设有动力机构安装孔,前述电机221就安装在该动力机构安装孔处。
在将电机221安装到位后,就可以将锥形安装座242安装到连接座241上。
请参考图9,锥形安装座242的端面凹陷形成有一圈第二凹槽2421,该第二凹槽2421的宽度与凸筋241c的厚度相适应,这样将锥形安装座242安装到连接座241上后,第二凹槽2421刚好卡在凸筋241c上,而锥形安装座242端面的其它部分则卡入到第一凹槽2411内,此时再结合密封圈243的作用即可实现锥形安装座242与连接座241的密封连接。
为了实现锥形安装座242与连接座241的安装,可在锥形安装座242的端面及连接座241的第一凹槽2411内设置螺纹孔,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即可实现两者的安装连接。
另外,在连接座241的边缘还可以设置螺纹孔,该螺纹孔的存在是为了便于涵道管210的安装。
此时可以理解的是,推进器200由内到外分别设置有动力机构220的电机221、锥形安装座242及涵道管210,同时电机221处于锥形安装座242与连接座241所围成的空间内,动力机构220的其它部位,例如旋转轴222及螺旋桨223等则处于涵道管210的空间内。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挡水机构230能够自发的遮挡处于上方的进水口211,为此挡水机构230可以采用以下一种示例结构来实现。
请参考图9-10,挡水机构230包括挡水板231及配重体232。
其中,挡水板231转动设置在推进器200内,配重体232与挡水板231相连,使得挡水板231在配重体232的重力下始终处于上方。
如此,通过挡水板231加配重体232的设置,通过配重体232的重力拉扯作用,使得动力救生器无论以何种角度抛入到水中,挡水板231能够自主的转动到处于上方的进水口211处,大大简化了动力救生器的使用,为及时、快速的救援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实现挡水机构230的转动,请参考图9,可在锥形安装座242的周向设置有一圈凹槽242a,挡水机构230转动则设置在凹槽242a内。
此时挡水机构230需要与凹槽242a相匹配的造型。为此,挡水机构230可以做如下设置。
请参考图10,挡水板231的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筋2311,挡水机构230还包括与第一连接筋2311相连的第二连接筋233,第一连接筋2311与第二连接筋233形成环状结构,第二连接筋233设有弧形腔2331,配重体232安装在弧形腔2331内。
至此,一旦将挡水机构230安装到凹槽242a内后,挡水机构230在重力的影响下即可自发的转动,使得挡水板231处于上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重体232与第二连接筋233形成一体化结构。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配重体232与第二连接筋233也可以形成可拆卸式安装。
为了与涵道管210的形状相匹配,挡水板231设计成弧形结构。
另外,挡水板231的覆盖面积宜略大于推进器200的进水口211,以保证挡水板231完全遮挡住处于上方的进水口211。
挡水板231宜采用轻质的耐腐蚀材料制成,例如铝或者铝合金或塑料等,配重体232则宜采用较重的耐腐蚀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等。
最后,为了便于操控人员掌控动力救生器的前进方向及路线,在救生器主体100的两侧还可以各设置一个LED指示灯180,两个LED指示灯180采用不同的颜色。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转动设置在推进器内;及
配重体,所述配重体与所述挡水板相连,使得所述挡水板在所述配重体的重力下始终处于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呈弧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材料为铝合金或塑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的覆盖面积略大于推进器的进水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的两侧边缘向下延伸出第一连接筋,所述挡水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筋相连的第二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与所述第二连接筋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筋设有弧形腔,所述配重体安装在所述弧形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筋形成一体化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与所述第二连接筋形成可拆卸式安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挡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材料为不锈钢。
CN201811303450.2A 2018-11-02 2018-11-02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Active CN109229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3450.2A CN109229323B (zh) 2018-11-02 2018-11-02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PCT/CN2019/115134 WO2020088672A1 (zh) 2018-11-02 2019-11-01 动力救生器
AU2019372032A AU2019372032B2 (en) 2018-11-02 2019-11-01 Power lifesav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03450.2A CN109229323B (zh) 2018-11-02 2018-11-02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9323A true CN109229323A (zh) 2019-01-18
CN109229323B CN109229323B (zh) 2024-06-04

Family

ID=65076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03450.2A Active CN109229323B (zh) 2018-11-02 2018-11-02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293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8672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救生器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05185A1 (ru) * 1989-12-14 1992-01-15 В.М. Трошкин Водометный движитель
EP0527250A1 (en) * 1991-08-09 1993-02-17 INTERMARINE S.p.A. Water jet propulsion apparatus
CN2405905Y (zh) * 1999-12-11 2000-11-15 刘杰生 自动密封盖
CN2771100Y (zh) * 2005-03-22 2006-04-12 胡济荣 一种喷水式推进器
JP2010143703A (ja) * 2008-12-18 2010-07-01 Tadao Inamura スライド蓋のゴミ箱
CN102303695A (zh) * 2011-06-01 2012-01-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结构对称各向水动力均等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CN203512466U (zh) * 2013-07-16 2014-04-02 冯东 一种自开式固液分离垃圾箱
CN103723412A (zh) * 2014-01-06 2014-04-1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向上敞口的防雨垃圾箱
CN204777010U (zh) * 2015-06-19 2015-11-18 薛瑞祥 防臭垃圾桶
PL411592A1 (pl) * 2015-03-13 2016-09-26 Grzegorz Fryjewicz Napęd jednostki pływającej zwłaszcza housebota oraz sposób sterowania
CN206885933U (zh) * 2017-01-09 2018-01-16 林美秀 一种自动关闭的防雨垃圾箱
CN207257949U (zh) * 2017-10-16 2018-04-20 武汉深海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推进装置及水上推进装置
CN108146595A (zh) * 2018-01-02 2018-06-12 北京章鱼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推进装置
CN207496912U (zh) * 2017-11-03 2018-06-15 贺伟 无人救生圈及其喷水推进器
CN108189994A (zh) * 2018-02-06 2018-06-22 上海丞士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吸水的喷水推进泵
CN108248803A (zh) * 2018-03-12 2018-07-06 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双面吸水的推进装置
CN108284930A (zh) * 2018-03-12 2018-07-17 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
CN108298044A (zh) * 2018-03-17 2018-07-20 烟台尼达船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救援机器人
CN207917118U (zh) * 2017-12-05 2018-09-28 台州新顺航游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人水下救生艇
CN208979085U (zh) * 2018-11-02 2019-06-14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05185A1 (ru) * 1989-12-14 1992-01-15 В.М. Трошкин Водометный движитель
EP0527250A1 (en) * 1991-08-09 1993-02-17 INTERMARINE S.p.A. Water jet propulsion apparatus
CN2405905Y (zh) * 1999-12-11 2000-11-15 刘杰生 自动密封盖
CN2771100Y (zh) * 2005-03-22 2006-04-12 胡济荣 一种喷水式推进器
JP2010143703A (ja) * 2008-12-18 2010-07-01 Tadao Inamura スライド蓋のゴミ箱
CN102303695A (zh) * 2011-06-01 2012-01-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结构对称各向水动力均等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
CN203512466U (zh) * 2013-07-16 2014-04-02 冯东 一种自开式固液分离垃圾箱
CN103723412A (zh) * 2014-01-06 2014-04-1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向上敞口的防雨垃圾箱
PL411592A1 (pl) * 2015-03-13 2016-09-26 Grzegorz Fryjewicz Napęd jednostki pływającej zwłaszcza housebota oraz sposób sterowania
CN204777010U (zh) * 2015-06-19 2015-11-18 薛瑞祥 防臭垃圾桶
CN206885933U (zh) * 2017-01-09 2018-01-16 林美秀 一种自动关闭的防雨垃圾箱
CN207257949U (zh) * 2017-10-16 2018-04-20 武汉深海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推进装置及水上推进装置
CN207496912U (zh) * 2017-11-03 2018-06-15 贺伟 无人救生圈及其喷水推进器
CN207917118U (zh) * 2017-12-05 2018-09-28 台州新顺航游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无人水下救生艇
CN108146595A (zh) * 2018-01-02 2018-06-12 北京章鱼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水推进装置
CN108189994A (zh) * 2018-02-06 2018-06-22 上海丞士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吸水的喷水推进泵
CN108248803A (zh) * 2018-03-12 2018-07-06 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双面吸水的推进装置
CN108284930A (zh) * 2018-03-12 2018-07-17 南通长青沙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
CN108298044A (zh) * 2018-03-17 2018-07-20 烟台尼达船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水上救援机器人
CN208979085U (zh) * 2018-11-02 2019-06-14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88672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29323B (zh) 202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0048A (zh) 动力救生器
CN208979085U (zh)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EP3041733B1 (en) Self-propelled craft
CN108583814A (zh) 一种水域救援设备
CN208963291U (zh) 用于动力救生器的推进器
CN208007250U (zh) 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
CN208963288U (zh) 动力救生器
CN208963296U (zh) 推进器的密封机构及推进器
CN108216524B (zh) 一种动力救生圈
CN208102287U (zh) 一种动力救生圈
US7442105B2 (en) Personal visibility marker
CN208248462U (zh) 一种智能救生装置
CN109178277A (zh) 用于动力救生器的推进器
KR20170123732A (ko) 수중 인명 감지 및 구조 로봇
CN107521635A (zh) 一种水面救援机器人
CN112407192A (zh) 一种水上智能救援机器人
CN208979074U (zh) 防撞动力救生器
CN109501992A (zh) Rov泵式轴流推进器及其多功能遥控救生圈
CN209396011U (zh) 对称式动力救生器
CN208979075U (zh) 防滑保温机构
AU2019372032B2 (en) Power lifesaving device
CN109229323A (zh) 用于推进器的挡水机构
KR20170122621A (ko) 수중 인명 구조용 로봇
KR20190082476A (ko) 수중 이동이 가능한 구명조끼
CN108622338A (zh) 多功能遥控单人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311 and 312A, 3 / F, Xiangshan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rt, 3888 North Lovers Road, Tangjiawan Town, high tech Zone,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Applicant after: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 214, teaching area, No.1, software garden road,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