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8162B - 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8162B
CN109218162B CN201710542941.1A CN201710542941A CN109218162B CN 109218162 B CN109218162 B CN 109218162B CN 201710542941 A CN201710542941 A CN 201710542941A CN 109218162 B CN109218162 B CN 109218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unt
mail
sender
sender terminal
attrib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29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8162A (zh
Inventor
黄福昌
李玉杰
贾小华
金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263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263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263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263 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429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2181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218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8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8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8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Reliability checks, e.g. acknowledgments or fault repo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邮件投递方法包括: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根据电子邮件,对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分发服务器将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根据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电子邮件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再转发发送至接收方。从而解决由于一台服务器同时发送不同账号属性的电子邮件,导致一旦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通过该服务器发送的所有在账号属性的邮件都被拒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邮件作为一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具有成本低廉、发送速度快的优势,已经成为了人们常用的交流工具。电子邮件的收发流程为:由发送邮箱归属的发送服务器接收邮件,再将邮件转发至接收方邮箱所在的接收服务器,由接收服务器将邮件发送至接收方的终端中。
目前,用户在使用电子邮箱时,会接收到很多垃圾邮件,例如广告邮件,给用户带来不便,为此,运营商在电子邮箱系统内部署反垃圾邮件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技术为实时IP黑名单技术(REAL-TIME BLANKHOLE LISTS,简称“RBL”),RBL技术的原理是将发送垃圾邮件的服务器IP地址加入黑名单中,接收服务器会拒收来自黑名单里的IP地址所发送的所有邮件。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运营商的发送服务器IP地址被加入该黑名单,就会造成正常邮件也无法发送,给用户带来无法及时接收/发送邮件的问题,导致用户体验极差。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正常邮件被及时发送的邮件投递方法,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邮件投递方法及服务器,通过甄别电子邮件发送方终端的账号的属性,选择与其属性相对应的服务器对该电子邮件进行发送,从而通过专用服务器投递非信任的邮件,避免其他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造成正常邮件无法被及时投递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邮件投递方法,包括:
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根据所述电子邮件,对所述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根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与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所述分发服务器将所述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邮件投递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邮件,对所述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分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与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所述分发服务器将所述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本发明提供的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的技术效果是:首先由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再对接收到的对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然后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由分发服务器将邮件发送至接收方。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电子邮件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由分发服务器将邮件发送至接收方。在服务器接收到邮件后,根据发送邮件的账号属性选择与属性对应的分发服务器进行投递,能够解决由于一台服务器同时发送不同账号属性的电子邮件,导致一旦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所有账号属性的用户通过该服务器发送的邮件都会被拒收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方法,包括:
步骤101,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其中,发送方终端为发送方用户使用的用于发送邮件的终端,包括手机、电脑、ipad等能联网的电子设备,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或客户端等方式发送邮件。在发送邮件的过程中,邮件首先被发送方邮箱所在的邮件服务器接收。例如,发送方用户使用的邮箱为263邮箱,则邮件首先被发送至263邮箱的邮件服务器。
具体的,发送方邮件服务器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例如,作为发送方时,处理发送邮件的邮件接收服务器、邮件发送服务器,作为接收方时,处理接收邮件的接收服务器、发送服务器,具体用于执行步骤101的服务器优选为处理发送邮件的接收服务器。
步骤102,根据电子邮件,对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进一步的,用户账号属性可以是可信账号、可疑账号、黑名单账号等等。例如,获取发送方与接收方的往来邮件,若只有发送方给接收方发送的邮件,接收方从没有向发送方回过邮件,也没有主动向发送方主动发送过邮件,则可以认为对于上述接收方来说,上述发送方是可疑的用户,则确定上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可疑账号。如果在往来邮件中,有接收方给发送方发送的或者回复的邮件,就可以认为对于上述接收方来说,上述发送方是可信的用户,则确定上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可信账号。如果在往来邮件中,有接收方给发送方的退信,或者接收方曾拒收了多封发送方的退信,则可以认为对于上述接收方来说,上述发送方是黑名单账号,则确定上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黑名单账号。
步骤103,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分发服务器将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其中,分发服务器是用于向外发送邮件的服务器。例如,发送方使用的邮箱是263邮箱,接收方使用的邮箱是其他邮箱。则由处理发送邮件的接收服务器接收发送方发出的邮件,再根据邮件的属性将该邮件分发到相应的分发服务器中,由分发服务器发送至接收方。
具体的,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可信账号,则使用可信分发服务器发送上述电子邮件;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可疑账号,则使用可疑分发服务器发送上述电子邮件;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黑名单账号,则使用黑名单分发服务器发送上述电子邮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方法,首先由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再对接收到的对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然后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由分发服务器将邮件发送至接收方。其中,属性信息可以为可信账号、可疑账号、黑名单账号等等,通过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再根据账号属性选择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使得可信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均是可信的邮件,从而避免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使通过该服务器发送的邮件都能够被及时发送的效果。同时,对于非可信的账号,又进一步的区分为可疑账号和黑名单账号,使可疑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仅仅是可疑的邮件,不包含肯定会被用户拒收的邮件,从而减小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的概率。
图2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方法,包括:
步骤201,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到电子邮件后,在电子邮件中获取电子邮件的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根据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其中,提取电子邮件中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并从数据库中获取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
具体的,数据库可以设置在发送方邮件服务器中,也可以设置在其他服务器中。该数据库中,存储有发送方、接收方账号的往来邮件数据。例如,发送方给接收方发送20封邮件,接收方给发送方回复3封邮件;或,发送方给接收方发送20封邮件,接收方给发送方回复0封邮件;或,发送方给接收方发送0封邮件,接收方给发送方发送过5封邮件;或,发送方给接收方发送20封邮件,接收方退回发送方10封邮件。
通过接收方、发送方账号的往来关系,能够判断出使用两个账号的用户的关系,例如,陌生人,认识的人,不想联系的人。
具体的,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步骤202,判断接收方是否给发送方发送过邮件。
步骤203,若是,则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信账号。
步骤204,若否,则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疑账号。
进一步的,上述实现方式还可以包括:
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疑账号,则进一步的判断接收方是否退回过预设次数的发送方发送的邮件,若是,则判断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黑名单账号。其中,预设次数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5次。
相应的,本实施例在确定完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后,还包括:
步骤205,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信账号,则将电子邮件分发到可信分发服务器。
步骤206,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疑账号,则将电子邮件分发到可疑分发服务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黑名单账号,则将电子邮件分发到黑名单分发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方法,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选择不同的分发服务器投递该电子邮件,使得可信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均是可信的邮件,从而避免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使通过该服务器发送的邮件都能够被及时发送的效果。同时,对于非可信的账号,又进一步的区分为可疑账号和黑名单账号,使可疑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仅仅是可疑的邮件,不包含肯定会被用户拒收的邮件,从而减小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的概率。
图3为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方法,包括:
步骤301,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步骤302,获取电子邮件的内容。
根据内容,确定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其中,还将确定后的信用值进行保存,作为该账号的信用值。
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步骤303,若内容中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降低第一预设值。
可以为每个账号设置初始信用值,例如100。
其中,预设违规内容可以是预设词汇,并且,预设词汇可以是不同类别的预设词汇。
相应的,第一预设值可以是多个第一预设值,每个第一预设值对应一类预设词汇。例如,若电子邮件的内容中包含有广告词汇,则将该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降低5。若电子邮件的内容中包含违法词汇,则将该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降低20。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根据发送方终端账号发送的所有邮件来评价该账号的信用,更加准确。
步骤304,若内容中不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提高第二预设值。
如果电子邮件中的内容不包括预设词汇,则可以提高该账号的信用值。避免一个账号由于发送过一次、或两次包含违规内容的电子邮件,导致信用值过低,无法正常发送电子邮件的问题。但是,第二预设值应小于第一预设值,使得多次发送违规内容的账号能够被甄别出来。例如,若内容中不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提高1。
步骤305,根据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其中,可以根据信用值确定账号的属性,例如大于60小于等于100是白账号,大于40小于等于60是灰账号,小于40是黑账号。
步骤306,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分发服务器将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具体为,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白账号,则将电子邮件分发到白账号分发服务器中;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灰账号,则将电子邮件分发到灰账号分发服务器中;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是黑账号,则将电子邮件分发到黑账号分发服务器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方法,根据发送方终端发送的邮件内容,计算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再根据信用值确定发送方终端账号的属性。并将计算的信用值保存为该账号的信用值,可以理解为,每次该账号发送电子邮件,都会更新其信用值。也就是根据该账号发送的所有邮件,评价该账号的属性,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确定完账号属性后,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分发服务器将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得白账号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是信用值较高的用户所发出的邮件,从而避免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使通过该服务器发送的邮件都能够被及时发送的效果。同时,对于信用值较低的账号,又进一步的区分为灰账号和黑账号,使灰账号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中不包含信用值特别低的账号发出的邮件,从而减小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的概率。
图4为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装置,包括:接收模块41、确定模块42、分发模块43,并且,接收模块41、确定模块42、分发模块43依次连接。
接收模块41,用于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确定模块42,用于根据电子邮件,对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分发模块43,用于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分发服务器将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装置,首先由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再对接收到的对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然后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由分发服务器将邮件发送至接收方。其中,属性信息可以为可信账号、可疑账号、黑名单账号等等,通过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再根据账号属性选择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使得可信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均是可信的邮件,从而避免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使通过该服务器发送的邮件都能够被及时发送的效果。同时,对于非可信的账号,又进一步的区分为可疑账号和黑名单账号,使可疑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仅仅是可疑的邮件,不包含肯定会被用户拒收的邮件,从而减小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的概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服务器的具体原理和实现方式均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邮件投递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装置,确定模块42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21,用于在电子邮件中获取电子邮件的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422,用于根据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其中,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包括可信账号、可疑账号;
确定模块42还包括:
判断单元423,用于判断接收方是否给发送方发送过邮件,若是,则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信账号,否则为可疑账号;
相应的,分发模块包括:
第一分发单元431,用于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信账号,则将电子邮件分发到可信分发服务器;
第二分发单元432,用于若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疑账号,则将电子邮件分发到可疑分发服务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装置,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选择不同的分发服务器投递该电子邮件,使得可信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均是可信的邮件,从而避免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使通过该服务器发送的邮件都能够被及时发送的效果。同时,对于非可信的账号,又进一步的区分为可疑账号和黑名单账号,使可疑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仅仅是可疑的邮件,不包含肯定会被用户拒收的邮件,从而减小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的概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根据发送终端账号的属性分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其中,确定模块42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424,用于获取电子邮件的内容;
第二确定单元425,用于根据内容,确定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
第二确定单元425还用于根据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确定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第二确定单元425,具体用于:
若内容中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发送方终端的信用值降低第一预设值;
若内容不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发送方终端的信用值提高第二预设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装置,根据发送方终端发送的邮件内容,计算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再根据信用值确定发送方终端账号的属性。并将计算的信用值保存为该账号的信用值,可以理解为,每次该账号发送电子邮件,都会更新其信用值。也就是根据该账号发送的所有邮件,评价该账号的属性,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确定完账号属性后,根据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电子邮件分发到与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分发服务器将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使得白账号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是信用值较高的用户所发出的邮件,从而避免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使通过该服务器发送的邮件都能够被及时发送的效果。同时,对于信用值较低的账号,又进一步的区分为灰账号和黑账号,使灰账号分发服务器发送的邮件中不包含信用值特别低的账号发出的邮件,从而减小该服务器被加入黑名单的概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邮件投递服务器的具体原理和实现方式均与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邮件投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获取所述电子邮件的内容;
根据所述内容,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
根据所述信用值,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根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与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所述分发服务器将所述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内容,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包括:
若所述内容中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所述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降低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内容不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所述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提高第二预设值。
3.一种邮件投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方邮件服务器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根据所述电子邮件,对所述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包括可信账号、可疑账号,所述可信账号表示接收方给所述发送方发送过邮件,所述可疑账号表示接收方未给所述发送方发送过邮件;
根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与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所述分发服务器将所述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子邮件,对所述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包括:
在所述电子邮件中获取所述电子邮件的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
根据所述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与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包括:
若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信账号,则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可信分发服务器;
若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疑账号,则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可疑分发服务器。
6.一种邮件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确定模块,所述确定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一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子邮件的内容;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内容,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根据所述信用值,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分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与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所述分发服务器将所述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内容中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所述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降低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内容不包括预设违规内容,则将所述发送方终端账号的信用值提高第二预设值。
8.一种邮件投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送方终端发送的电子邮件;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邮件,对所述电子邮件的用户账号属性进行判断,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包括可信账号、可疑账号,所述可信账号表示接收方给所述发送方发送过邮件,所述可疑账号表示接收方未给所述发送方发送过邮件;
分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与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相对应的分发服务器中,以使所述分发服务器将所述电子邮件投递到接收方邮件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邮件中获取所述电子邮件的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方、接收方的账号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发模块包括:
第一分发单元,用于若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信账号,则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可信分发服务器;
第二分发单元,用于若所述发送方终端的账号属性为可疑账号,则将所述电子邮件分发到可疑分发服务器。
CN201710542941.1A 2017-07-05 2017-07-05 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2181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2941.1A CN109218162B (zh) 2017-07-05 2017-07-05 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2941.1A CN109218162B (zh) 2017-07-05 2017-07-05 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8162A CN109218162A (zh) 2019-01-15
CN109218162B true CN109218162B (zh) 2021-04-27

Family

ID=6499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2941.1A Active CN109218162B (zh) 2017-07-05 2017-07-05 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81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5759B (zh) * 2020-06-23 2022-08-02 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邮件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15228A (zh) * 2022-02-21 2022-06-10 深圳市世强元件网络有限公司 电子邮件推送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784A (zh) * 2003-06-04 2005-02-02 微软公司 用于阻止垃圾邮件的源/目的地的特征和列表
CN103188124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电子邮箱功能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4579926A (zh) * 2014-12-27 2015-04-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邮件的方法和邮件客户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2245B2 (ja) * 2001-06-15 2005-07-20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メール発信システム、メールサーバ、メール転送システム、メール転送方法、メール発信方法、メール配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DE102004012490B4 (de) * 2004-01-23 2006-09-07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bwehr unerwünschter E-Mail
CN100490392C (zh) * 2006-04-19 2009-05-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邮件处理系统及分检垃圾邮件的方法
JP5071947B2 (ja) * 2010-07-20 2012-11-14 Necビッ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方法
US9160725B2 (en) * 2011-09-23 2015-10-13 Rpost Communications Limited Computer implemen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 sender of electronic data to a recipient
CN104883296A (zh) * 2015-06-26 2015-09-0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邮件转发方式及相关系统
CN105847123A (zh) * 2016-04-19 2016-08-10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垃圾邮件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5847131B (zh) * 2016-05-12 2019-01-01 广东万丈金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邮件发送方法和系统、邮件发送服务器、邮件接收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3784A (zh) * 2003-06-04 2005-02-02 微软公司 用于阻止垃圾邮件的源/目的地的特征和列表
CN103188124A (zh) * 2011-12-27 2013-07-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电子邮箱功能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4579926A (zh) * 2014-12-27 2015-04-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邮件的方法和邮件客户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8162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2046B2 (en) Degrees of separation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s
US7673003B2 (en) Social network email filtering
KR101117451B1 (ko) 전자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전자 메시지 전송 장치 및프로그램 저장 매체
EP1733532B1 (en) A filter and a method of filtering electronic messages
US780230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an integrated reputation service
US8959626B2 (en) Detecting a suspicious entit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50108360A1 (en) Method,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for validating users of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nd messages transmitted
CN109218162B (zh) 邮件投递方法及装置
US8930466B2 (en) Method for internet-based messaging
US2010021201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pam reporting by reference
US8249560B2 (en)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ail transfer by short message
CN109218163B (zh) 邮件投递方法及服务器
KR100996709B1 (ko) 아이피 응용 스팸 차단 장치 및 방법
US2011019142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dapted for users us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EP1733521B1 (en)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to classify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US8082310B2 (en) Selective publication of e-mail account access frequency
EP1782239A2 (en) Selection of bearer mode according to message characteristics
US2009002473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delivery to a user
WO2021137826A1 (en) A system for enabling recipients to remove themselves from an electronic mail, correspondence
KR101867269B1 (ko) 메시지 수신 지원 시스템
CN105610861A (zh) 一种实时通话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0960532B1 (ko) 이동 단말에 전자 메일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05184437A (ja) 電子メール送受信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1800710A (zh) 邮件接收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及装置
KR20090098553A (ko) 메시지 중계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