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17509B - 内转子马达的转子 - Google Patents

内转子马达的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17509B
CN109217509B CN201710568349.9A CN201710568349A CN109217509B CN 109217509 B CN109217509 B CN 109217509B CN 201710568349 A CN201710568349 A CN 201710568349A CN 109217509 B CN109217509 B CN 109217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rotating shaft
rotor
combining part
comb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83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17509A (zh
Inventor
洪银树
俞木凯
梁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17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7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17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17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Abstract

一种内转子马达的转子,用以解决现有马达的一个转动轴与一个永久磁铁之间易于松脱的问题。本发明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包括:一个转动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一个永久磁铁,设于该转动轴,该永久磁铁的第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相结合,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端具有一个第二结合部;及一个组接件,由一个通孔套设于该转动轴,该组接件具有一个第三结合部,该第三结合部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相结合。

Description

内转子马达的转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转子,尤其是一种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转动轴与永久磁铁结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马达转子结构具有一转动轴及一永久磁铁,该永久磁铁呈圆柱体形态,且中央贯穿设有一轴孔,该永久磁铁可套设于该转动轴,使永久磁铁与该转动轴结合并同步旋转。
其中,该转动轴与该永久磁铁之间的结合方式,为将该转动轴与该永久磁铁的轴孔之间涂布有粘着剂,使该永久磁铁可与该转动轴粘着固定并可同步旋转。然而,粘着剂本身具有一定的寿命,而且转子结构是长期处于高温、高速旋转的环境之下,所以粘着剂很容易因此而变质老化并失去粘着效果。
有鉴于此,现有的马达转子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具有较佳的结合稳固性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
本发明以下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包括:一个转动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一个永久磁铁,设于该转动轴,该永久磁铁的第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相结合,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端具有一个第二结合部;及一个组接件,由一个通孔套设于该转动轴,该组接件具有一个第三结合部,该第三结合部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相结合。
据此,本发明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利用该永久磁铁的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与该转动轴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相结合,且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与该组接件的第三结合部相结合,使该永久磁铁能够与该转动轴呈紧密结合状态,借此,该转动轴、永久磁铁及组接件彼此之间即具有更佳的结合稳固性,可以有效防止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轴向位移或脱落,也可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
其中,该永久磁铁具有一个贯孔,该永久磁铁由该贯孔设置于该转动轴。如此,该永久磁铁与该转动轴具有较为牢固的结合效果。
其中,该组接件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该永久磁铁的外径。如此,具有避免旋转时该至少一组接件碰触该定子、且使该永久磁铁与该定子之间具有最小气隙的效果。
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为凸出的块体,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为凹槽。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的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的效果。
其中,该转动轴与该永久磁铁结合的部位在径向上具有一个截面,该截面为圆形状。如此,具有容易组装的结合效果。
其中,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结合部为具有斜度的锥面。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的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的效果。
其中,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三结合部的斜度为互补。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的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的效果。
其中,该永久磁铁由多个单元体所组成。如此,该永久磁铁具有容易充磁的效果。
其中,该多个单元体为相同构造。如此,该永久磁铁具有容易充磁、且易于加工制造的效果。
其中,该永久磁铁由两个单元体所组成,该两个单元体分别各为一半圆形。如此,该永久磁铁具有容易充磁、且易于加工制造的效果。
其中,该永久磁铁第二端的该第二结合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以及,该组接件的第三结合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该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与该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可以相卡合。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的效果。
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卡合部为V字形状的槽,该至少一个第二卡合部为倒V字形状的凸出。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的效果。
其中,该转动轴与该永久磁铁结合的部位在径向上具有一截面,该截面为非圆形状。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沿圆周方向松动的效果。
其中,该径向截面为多边形。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沿圆周方向松动的效果。
其中,该转动轴与该永久磁铁结合部位的邻近该组接件的多边形夹角为倒角。如此,具有易于与该组接件相结合的效果。
其中,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具有一个径缩而形成一个肩部,该组接件的第三结合部为一帽盖形状,使该组接件的第三结合部可以结合在形成该肩部的该第二结合部。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的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的效果。
其中,该转动轴另外具有一个挡止部,该挡止部连接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的轴向移动的效果。
其中,该转动轴另外具有一个径向贯穿该转动轴的穿孔及一个插销,该插销穿伸该穿孔以为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如此,具有易于加工制造的效果。
其中,该插销与该穿孔以焊接或紧配合的方式结合。如此,该永久磁铁与该组接件具有较为牢固结合的效果。
其中,该插销为一圆柱状或一圆锥状。如此,具有易于与该穿孔结合的效果。
其中,该插销的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往该永久磁铁的方向翘起并呈倾斜。如此,具有易于与该永久磁铁的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相结合的效果。
其中,所述转子另外包括一个固定件,该转动轴另外具有一个第二定位部,该固定件结合于该第二定位部。如此,具有避免该永久磁铁与该至少一组接件松脱的效果。
其中,所述转子另外包括一垫片,该垫片套设于该转动轴并位于该组接件与该固定件之间。如此,具有增加该固定件与该至少一组接件之间的紧迫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5: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7: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转动轴 11 第一定位部
12 第二定位部 13 挡止部
14 穿孔 15 插销
2 永久磁铁 2a 单元体
2b 单元体 21 贯孔
22 第一结合部 23 第二结合部
2a1 第一端 2a2 第二端
2b1 第一端 2b2 第二端
2c1 第一端 2c2 第二端
23a 肩部 24 第一卡合部
3 组接件 31 通孔
32 第三结合部 33 第二卡合部
4 固定件
5 垫片
D1 永久磁铁的外径 D2 组接件的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内转子马达的转子的第一实施例,该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包括一个转动轴1、一个永久磁铁2及一组接件3,该永久磁铁2设于该转动轴1外周面,该组接件3套设于该转动轴1并结合于该永久磁铁2的一端。
请参照图1、2,该转动轴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及一个第二定位部12,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为于该转动轴1的外周面,该转动轴1与该永久磁铁2结合的部位在径向上具有一个截面,该截面较佳为圆形状,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可以为凸出于该转动轴1的外周面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为凸出的块体;该第二定位部12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距一间距。
请参照图1、2,该永久磁铁2由一个贯孔21套设于该转动轴1,该永久磁铁2的第一端2c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该第一结合部22可以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22为与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对应的多个凹槽,使该第一结合部22可以与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结合。该永久磁铁2的第二端2c2具有一个第二结合部23,该第二结合部23较佳为锥面,例如:该锥面可以为一个斜面或一个倒弧面。
请参照图1、2,该组接件3具有一个通孔31,使该组接件3可以由该通孔31套设于该转动轴1,该组接件3具有一个第三结合部32,该第三结合部32可以与该永久磁铁2的该第二结合部23相结合,该第三结合部32较佳为锥面,且该第三结合部32与该第二结合部23的锥面较佳具有互补斜度,如此,该组接件3与该永久磁铁2可以相结合,会有较佳的结合效果。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该永久磁铁2与一个定子(图未示)之间具有一气隙,因此,该组接件3的外径D2较佳小于或等于该永久磁铁2的外径D1,使该第三结合部32与第二结合部23相结合时,可以避免该组接件3旋转时碰触该定子,且借此可以使该永久磁铁2与该定子之间具有最小气隙。
请参照图1、2,该内转子马达的转子还可以另外包括一个固定件4,该固定件4套设于该转动轴1并用以固定该永久磁铁2与该组接件3,该固定件4与该转动轴1的第二定位部12结合,该结合较佳为螺合方式,使该永久磁铁2与该组接件3可以被固定于该转动轴1。此外,为防止该组接件3松脱,该组接件3与该固定件4之间还可以另外包括一个垫片5,该垫片5套设于该转动轴1并位于该组接件3与该固定件4之间,如此,该垫片5可以防止该固定件4因旋转而造成松脱,其中,该垫片5较佳具有弹性,例如为 弹片垫片,借以增加该固定件4与该组接件3之间的紧迫性。
请参照图1、2,通过前述结构,当该永久磁铁2由该贯孔21套设于该转动轴1时,该永久磁铁2的第一端2c1由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卡掣结合,该永久磁铁2的第二端2c2则由该第二结合部23与该组接件3的该第三结合部32相结合,并通过该固定件4结合于该转动轴1的第二定位部12,使该永久磁铁2能够与该转动轴1呈紧密结合状态,借此,该转动轴1、永久磁铁2及组接件3彼此之间即具有更佳的结合稳固性,可以有效防止该永久磁铁2相对该转动轴1轴向位移或脱落,也可避免该永久磁铁2相对该转动轴1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
请参照图3、4,其为本发明内转子马达的转子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当中,该转动轴1还具有一个挡止部13,该挡止部13连接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该永久磁铁2由多个单元体所组成,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多个单元体为两个单元体2a、2b,该两个单元体2a、2b较佳为相同构造,该两个单元体2a、2b分别各为一个半圆形,如此,该两个单元体2a、2b可并合为该永久磁铁2,该永久磁铁2具有一贯孔21、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及一个第二结合部23。该贯孔21可以设于该转动轴1;该两个单元体2a、2b的第一端2a1、2b1的各第一结合部22可以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结合,各第二结合部23可以与该组接件3的第三结合部32相结合,各第二结合部23与该第三结合部32较佳也为相同锥面。该两个单元体2a、2b的第二端2a2、2b2的各第二结合部23分别另外具有一第一卡合部24,以及,该组接件3另外具有一第二卡合部33,各第一卡合部24与该第二卡合部33可以相卡合。例如:各第一卡合部24为V字形状的槽,该第二卡合部33断面倒V字形状的凸出,使该第一卡合部24与该第二卡合部33可以相互卡掣结合。
请参照图3、4,通过前述结构,该两个单元体2a、2b相并合由该贯孔21设于该转动轴1,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该永久磁铁2的第一端2a1、2b1能抵靠于该挡止部13,且该永久磁铁2与该组接件3彼此之间的卡掣面积将可相对增加,以提供该转动轴1、永久磁铁2及组接件3之间更佳的结合效果,且可以有效防止该永久磁铁2相对该转动轴1轴向位移或脱落,也可避免该永久磁铁2相对于该转动轴1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
请参照图5、6,其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本第三实施例大致上同上述第一实施例,主要差异在于:该转动轴1还具有一个挡止部13,该挡止部13连接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另外,该第三实施例的该转动轴1与该永久磁铁2结合的部位在径向上的截面为非圆形状,且该永久磁铁2的贯孔21及该组接件3的通孔31径向截面为相同且相结合的形状,该截面可以为四方形、六方形等多边形,本实施例的该转动轴1呈四方形,具有四个周面,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分别位于该转动轴1的四个周面,该永久磁铁2的贯孔21也呈四方形以配合该转动轴1,该永久磁铁2的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结合,该永久磁铁2的该第二结合部23可以与该组接件3的第三结合部32相结合,在本实施例当中,该第二结合部23具有一径缩而形成一个肩部23a,该组接件3的第三结合部32为一帽盖形状,使该组接件3的第三结合部32可以结合在形成该肩部23a的该第二结合部23,使该组接件3的第三结合部32与该永久磁铁2的第二结合部23相结合。其中,该转动轴1与该永久磁铁2结合部位的邻近该组接件3的多边形夹角较佳为倒角。
请参照图5、6,通过前述结构,该永久磁铁2的贯孔21套设于该转动轴1时,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该永久磁铁2的第一端2c1能抵靠于该挡止部13,且该转动轴1与该贯孔21成多边形的设计,彼此之间卡合的面积将可相对增加,以提供该转动轴1、永久磁铁2及组接件3之间更佳的结合效果,且可以有效防止该永久磁铁2相对该转动轴1轴向位移或脱落,也可避免该永久磁铁2相对该转动轴1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
请参照图7,其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本第四实施例大致上同上述第一实施例,主要差异在于:该转动轴1另外具有一径向贯穿该转动轴1的穿孔14,使用一插销15穿伸该穿孔14,该插销15的两端凸出于该转动轴1的外周面以形成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使该永久磁铁2的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结合,其中,该插销15可以为一圆柱状或一圆锥状,并配合该穿孔14的形状以穿伸该穿孔14使相结合,且彼此之间较佳以焊接或紧配合的方式固定,另外,该永久磁铁2的第二结合部23另外具有多个第一卡合部24,以及,该组接件3另外具有多个第二卡合部33,各第一卡合部24与该第二卡合部33可以相卡合。例如:各第一卡合部24为V字形状的槽,该第二卡合部33为倒V字形状的凸出,使该第一卡合部24与该第二卡合部33可以相互卡掣结合。
请参照图7,通过前述结构,该永久磁铁2的贯孔21套设于该转动轴1时,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使用一插销15穿伸该至该转动轴1的穿孔14,该插销15的两端凸出于该转动轴1的外周面以形成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使该永久磁铁2的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结合,除提供不同的结合方式外,且该永久磁铁2与该组接件3彼此之间的卡掣面积将可相对增加,可有效防止该永久磁铁2相对该转动轴1轴向位移或脱落,并避免该永久磁铁2相对该转动轴1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
请参照图8,其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本第五实施例大致上同上述第四实施例,主要差异在于:该插销15穿伸至该转动轴1的穿孔14时,该插销15的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向上翘起,该永久磁铁2的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为槽,使该至少一第一结合部22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结合。其中,该插销15的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往该永久磁铁2的方向翘起并呈倾斜,该永久磁铁2的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为配合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的形状的槽。
请参照图8,通过前述结构,该永久磁铁2的贯孔21套设于该转动轴1时,相较于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该插销15穿伸该至该转动轴1的穿孔14时,该插销15的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向上翘起,该永久磁铁2的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为槽,使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22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11相结合,除提供不同的结合方式外,且该永久磁铁2与该组接件3彼此之间的卡掣面积将可相对增加,可有效防止该永久磁铁2相对于该转动轴1的轴向位移或脱落,并避免该永久磁铁2相对于该转动轴1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利用该永久磁铁的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与该转动轴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相结合,且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与该组接件的第三结合部相结合,并通过该固定件结合于该转动轴的第二定位部,使该永久磁铁能够与该转动轴呈紧密结合状态,借此该转动轴、永久磁铁及组接件彼此之间即具有更佳的结合稳固性,可以有效防止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的轴向位移或脱落,也可避免该永久磁铁相对该转动轴径向移动、及沿圆周方向松动。

Claims (18)

1.一种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转动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
一个永久磁铁,设于该转动轴,该永久磁铁的第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相结合,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端具有一个第二结合部;及
一个组接件,由一个通孔套设于该转动轴,该组接件具有一个第三结合部,该第三结合部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相结合;
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具有一个径缩而形成一个肩部,该组接件的第三结合部为一帽盖形状,使该组接件的第三结合部可以结合在形成该肩部的该第二结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永久磁铁具有一个贯孔,该永久磁铁由该贯孔设置于该转动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组接件的外径小于或等于该永久磁铁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为凸出的块体,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为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轴与该永久磁铁结合的部位在径向上具有一个截面,该截面为圆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永久磁铁由多个单元体所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单元体为相同构造。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永久磁铁由两个单元体所组成,该两个单元体分别各为一个半圆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轴与该永久磁铁结合的部位在径向上具有一个截面,该截面为非圆形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径向截面为多边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轴与该永久磁铁结合部位的邻近该组接件的多边形夹角为倒角。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动轴另外具有一个挡止部,该挡止部连接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
13.一种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转动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
一个永久磁铁,设于该转动轴,该永久磁铁的第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相结合,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端具有一个第二结合部;及
一个组接件,由一个通孔套设于该转动轴,该组接件具有一个第三结合部,该第三结合部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相结合;
该转动轴另外具有一个径向贯穿该转动轴的穿孔及一个插销,该插销穿伸该穿孔以形成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插销与该穿孔以焊接或紧配合的方式结合。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插销为一圆柱状或一圆锥状。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插销的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往该永久磁铁的方向翘起并呈倾斜。
17.一种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转动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
一个永久磁铁,设于该转动轴,该永久磁铁的第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该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与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相结合,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端具有一个第二结合部;及
一个组接件,由一个通孔套设于该转动轴,该组接件具有一个第三结合部,该第三结合部与该永久磁铁的第二结合部相结合;
所述转子另外包括一个固定件,该转动轴另外具有一个第二定位部,该固定件结合于该第二定位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转子马达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另外包括一个垫片,该垫片套设于该转动轴并位于该组接件与该固定件之间。
CN201710568349.9A 2017-07-04 2017-07-13 内转子马达的转子 Active CN1092175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2395 2017-07-04
TW106122395A TWI645652B (zh) 2017-07-04 2017-07-04 內轉子馬達之轉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17509A CN109217509A (zh) 2019-01-15
CN109217509B true CN109217509B (zh) 2020-05-26

Family

ID=6499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8349.9A Active CN109217509B (zh) 2017-07-04 2017-07-13 内转子马达的转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217509B (zh)
TW (1) TWI64565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21396A1 (de) * 1980-06-06 1981-12-1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2000 Hamburg Rotor fue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P0332269A2 (de) * 1988-03-10 1989-09-13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Rotor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Motor
EP3093960A1 (de) * 2015-05-11 2016-11-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otor mit einem ringmagneten und einem kunststoffte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1366A (en) * 1980-01-12 1981-08-13 Citizen Watch Co Ltd Rotor for small motor
US20110062812A1 (en) * 2008-06-25 2011-03-17 Alex Horng Rotor Structure Including Fixing Seats Securely Coupling A Shaft and A Magnet Together
CN102792560B (zh) * 2010-03-15 2016-05-25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永久磁铁式旋转电机
TWM514157U (zh) * 2015-06-23 2015-12-11 Kilews Ind Co Ltd 馬達轉子結構
TWM520205U (zh) * 2016-01-07 2016-04-11 Fukuta Electric & Machinery Co Ltd 轉軸的磁石固定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21396A1 (de) * 1980-06-06 1981-12-17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2000 Hamburg Rotor fue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P0332269A2 (de) * 1988-03-10 1989-09-13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Rotor für einen elektrischen Motor
EP3093960A1 (de) * 2015-05-11 2016-11-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otor mit einem ringmagneten und einem kunststoffte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5652B (zh) 2018-12-21
CN109217509A (zh) 2019-01-15
TW201907643A (zh) 2019-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27562B2 (ja) ベルクランクフォーク上で首振りを行う装置からなるアセンブリ、この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る可変ピッチ整流器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が設けられている航空機用エンジン
US20110286813A1 (en) Fastening means for pre-assembly of a pin-shaped joining means in a through-hole of a structural element
CN100398850C (zh) 角形铰链
JP6185778B2 (ja) 回転子の取付構造
RU2607704C2 (ru) Защитное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трубопровода, концева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муфта так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гайки для него
CN107921557B (zh) 具有划分的支撑区域的旋入式刀具和刀夹
RU2006145028A (ru) Узел подшипника с коническим блокиратором
US8734045B1 (en) Inner race and boot sleeve
CN107781270A (zh) 带垫圈的螺钉
EP1837538A2 (en)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and a hous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US9822818B1 (en) Bearing assembly with combination set screw and concentric shaft locking mechanism
KR102334719B1 (ko) 방진너트세트
US20200248740A1 (en) Universal socket structure
CN109217510B (zh) 内转子马达的转子
JP2013151969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CN109217509B (zh) 内转子马达的转子
US9097287B2 (en) Inner race and boot sleeve
EP1036280A1 (en) Device for holding two objects together
CN107749695A (zh) 一种用于电机输出轴与旋转轴的连接结构
JP2015078738A5 (zh)
CN104884820A (zh) 螺钉连接装置
CN105637274A (zh) 管接头
JP4326191B2 (ja) ピン型保持器
CN110785573B (zh) 具有至少部分地插入空心轴中的轴和套到空心轴上的环部件的连接件和行星齿轮减速器
KR102646826B1 (ko) 휠허브에 차륜을 장착하는데 이용되는 허브 볼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휠베어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