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05195B - 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05195B
CN109205195B CN201711054739.0A CN201711054739A CN109205195B CN 109205195 B CN109205195 B CN 109205195B CN 201711054739 A CN201711054739 A CN 201711054739A CN 109205195 B CN109205195 B CN 1092051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upper cover
rotary valve
lower cover
vertical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47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05195A (zh
Inventor
黑濑聪
藤原惠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wara Techno A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wara Techno A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wara Techno A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wara Techno Ar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205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5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05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051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9/00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 B65G29/02Rotary conveyors, e.g. rotating discs, arms, star-wheels or cones for inclined or vertical trans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2Fill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65G65/40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 B65G65/48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other rotating means, e.g. rotating pressure sluices in pneumatic systems
    • B65G65/4809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other rotating means, e.g. rotating pressure sluices in pneumatic system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 B65G65/4872Devices for emptying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top using other rotating means, e.g. rotating pressure sluices in pneumatic systems rotating about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axis through which material passes, e.g. fan-like whe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能够防止转子或上下盖的磨损而实现免维护,并且维持立式回转阀的气密性。一种构成为转子(20)在配置于上盖(12)与下盖(13)之间的壳体(14)内水平地旋转的立式回转阀(1)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1)的热变形控制方法,在上盖(12)和/或下盖(13)上设置调温用加热器(27、29),调整对上盖(12)和/或下盖(13)进行加热的调温用加热器(27、29)的加热能力,以使上盖(12)或下盖(13)不与转子(20)接触。

Description

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用在加压蒸煮装置中、以转子在配置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壳体内水平地旋转的方式构成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热变形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将原料蒸煮的加压蒸煮装置中,将原料在加压蒸煮罐内的水蒸汽气氛中加压蒸煮。在加压蒸煮罐上连接着回转阀,原料经由投入用回转阀被向加压蒸煮罐供给,经由排出用回转阀被排出。由于回转阀气密性较高,所以能够在维持加压蒸煮罐内的压力的同时将原料供给、排出。
立式回转阀以转子在配置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壳体内水平地旋转的方式构成,通常使密封件夹在转子的上下端面与上下盖之间。在该构成中,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不仅是密封件磨损,转子的上下端面或上下盖也不断磨损。在此情况下,转子的上下端面与上下盖之间的间隙扩大,气密性的保持变得困难,所以需要伴随着零件更换的定期性的维护。
关于气密性的保持,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用调整螺钉使上面板与转子的上端面紧密接触、使下面板与转子的下端面紧密接触、从而保持转子的气密性的方案。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使中间面板夹在上面板与转子之间、持续长时间维持气密性的方案。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方案,将上盖或下盖的与转子滑动接触的面用包覆材料包覆、长时间高性能地保持回转阀本来拥有的维持内外压力差的目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0-1116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2-167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326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技术都是以转子的上下端面与上下盖接触而发生磨损为前提的对策,只要磨损在进行,伴随着零件更换的维护就不可避免。
此外,所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技术并非考虑到预热时的上下盖的热变形的技术。在用加压蒸煮装置将原料蒸煮的情况下,需要在蒸煮之前进行预热而使装置成为目标蒸煮温度。虽然蒸煮运转中的温度变化很小,但预热时被从常温升温到高温,所以温度变化较大,回转阀的上下盖较大地热变形。考虑该预热时的热变形,需要将盖与转子的间隙设计得较大以使上下盖与转子不接触。如果使间隙变大,则即使能够防止上下盖与转子的接触,由于在预热初期从该间隙发生蒸汽泄漏,所以也有加压蒸煮罐的升压及预热所需要的时间变长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预热时及蒸煮运转的任一种情况下,如果上下盖热变形,则上下盖与转子的间隙部分地变宽,回转阀的气密性下降而发生蒸汽从回转阀泄漏的问题,如果间隙变窄,则有上下盖与转子接触而带来磨损这样的问题。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解决所述那样的以往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能够防止转子或上下盖的磨损而实现免维护,并且能够维持立式回转阀的气密性。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是构成为转子在配置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壳体内水平地旋转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上设有调温用加热器,具备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调整对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进行加热的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以使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不与所述转子接触。
本发明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是构成为转子在配置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壳体内水平地旋转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上设置调温用加热器;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对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进行加热,以使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不与所述转子接触。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由于转子不会在与上盖及下盖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所以防止了转子与上盖及下盖的磨损,无需因磨损造成的零件更换,能够实现免维护。此外,本发明的热变形控制能够维持立式回转阀的气密性。
在所述本发明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中,优选采用以下的各构成。优选是,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所述上盖、所述下盖、所述转子或所述壳体中任一个或多个的温度、来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由于上盖或下盖与转子的间隙的大小与上盖、下盖、转子或壳体中任一个或多个的温度有关,所以通过进行基于这些温度的控制,能够进行控制以使上盖或下盖与转子不接触。
优选是,所述控制机构利用传感器来测量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与所述转子的距离,基于所述测量的距离来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根据该构成,由于热变形控制基于由传感器测量的上盖或下盖与转子的距离,所以控制变得直接,控制的可靠性变高,使得上盖或下盖与转子不接触。
优选是,所述壳体的外周面被隔热结构覆盖。根据该构成,由于从壳体的放热被抑制,所以在上盖及下盖难以发生中央部分的温度较高、越是靠近外周温度越低这样的温度梯度,能够防止由温度梯度带来的形变。此外,通过抑制从壳体的放热,蒸汽利用效率提高,所以能够实现预热时间的缩短和运转中的需要蒸汽量的削减。
在所述本发明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中,优选是采用以下的各构成。优选是,基于所述上盖、所述下盖、所述转子或所述壳体中任一个或多个的温度、来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对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进行加热。由于上盖或下盖与转子的间隙的大小与上盖、下盖、转子或壳体中任一个或多个的温度有关,所以通过进行基于这些温度的控制,能够进行控制以使上盖或下盖与转子不接触。
优选是,利用传感器测量来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与所述转子的距离,基于所述测量的距离来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对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进行加热。根据该构成,由于热变形控制基于由传感器测量的上盖或下盖与转子的距离,所以控制变得直接,控制的可靠性变高,使得上盖或下盖与转子不接触。
优选是,在所述上盖、所述下盖、所述转子或所述壳体中任一个或多个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述距离是容许范围内的值并且从使蒸汽流入到所述立式回转阀内经过设定时间的情况下,开始所述转子的旋转。根据该构成,通过从构成立式回转阀的部件某种程度膨胀的状态进行旋转的判断,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上盖或下盖与转子的接触。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由于转子不会在与上盖及下盖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所以防止了转子与上盖及下盖的磨损,无需因磨损造成的零件更换,能够实现免维护,而且还能够维持立式回转阀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立式回转阀安装在加压蒸煮罐上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立式回转阀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立式回转阀的转子单体的横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立式回转阀、入口滑槽、出口滑槽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上盖及下盖的热变形前后的状况的立式回转阀的概略纵剖视图,(a)图是示出预热前的图,(b)图是示出预热后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变形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立式回转阀1及立式回转阀2安装在加压蒸煮罐6上的状态的概略构成图。立式回转阀1用于原料的排出,立式回转阀2用于原料的投入。加压蒸煮罐6在水蒸汽气氛中对原料进行蒸煮处理。作为原料,例如可以举出完整大豆、切碎大豆、脱脂大豆、压扁大豆、麦糠、米、麦等的谷物原料。
在加压蒸煮罐6上设有原料的投入筒4。在立式回转阀2上,设有作为与其不同零件的入口滑槽(shoot)7及出口滑槽8。加压蒸煮罐6与立式回转阀2经由出口滑槽8、投入筒4被连接。经过了各种前序处理的原料被从入口滑槽7向立式回转阀2供给。被供给的原料经由立式回转阀2的出口滑槽8及投入筒4被投入到加压蒸煮罐6内。由于立式回转阀2气密性较高,所以能够在维持加压蒸煮罐6内的压力的同时将原料向加压蒸煮罐6内供给。
在加压蒸煮罐6内,原料一边在带(未图示)上被输送,一边在水蒸汽气氛中被加压蒸煮,被投入到排出筒5内。在立式回转阀1上,设有作为与其另外的零件的入口滑槽10及出口滑槽11。加压蒸煮罐6与立式回转阀1经由入口滑槽10、接头9及排出筒5被连接。在加压蒸煮罐6内被加压蒸煮后的原料被向排出筒5内投入,经由接头9及入口滑槽10进入立式回转阀1,经由出口滑槽11被排出。
排出用的立式回转阀1和投入用的立式回转阀2基本结构相同,所以以下对排出用的立式回转阀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立式回转阀1那样的立式的回转阀能够将蒸煮后的原料不压碎地排出,适合想要保留完整大豆等的原料的原形的情况。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立式回转阀1的纵剖视图。本图图示了在图1中省略的控制机构30等。图3是图1所示的立式回转阀1的转子20单体的横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立式回转阀1、入口滑槽10及出口滑槽11的俯视图。
在图4中,入口滑槽10在供给口24的位置处被连接,出口滑槽11在排出口25的位置处被连接。在图2中,在由上盖12及下盖13和壳体14形成的空间3内内置有转子20。转子20在空间3内以轴19及轴18为中心水平地旋转。轴19被电机32驱动而旋转。电机32简略化地示出。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子20的旋转轴的轴由独立的2根轴19及轴18构成,但也可以由1根轴构成。
如图3所示,转子20由周壁21、分隔板22和内筒37形成。分隔板22以内筒37为中心放射状地延伸,将周壁21内划分为多个小室23。在图3中,如果转子20旋转,则从入口滑槽10(参照图4)被投入了原料的小室23从供给口24(参照图4)的位置朝向排出口25(参照图4)旋转。如果小室23旋转到与排出口25对置的位置,则原料经由出口滑槽11(参照图4)被排出。
如图2所示,上盖12由上板33和肋26构成,下盖13由下板34和肋28构成。如图4所示,肋26以轴19为中心配置为放射状。同样,在图2中肋28以轴18为中心配置为放射状。在图2中,在肋26上粘贴着调温用加热器即上加热器27,在肋28上粘贴着调温用加热器即下加热器29。上加热器27及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由控制机构30调整。通过利用上加热器27加热肋26,上板33也同时被加热,通过利用下加热器29加热肋28,下板34也同时被加热。因此,能够由上加热器27加热上盖12,能够由下加热器29加热下盖13。
立式回转阀1具备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以下,简称为“热变形控制结构”)。该热变形控制结构以构成为转子20在由上盖12及下盖13和壳体14形成的空间3内水平地旋转的立式回转阀的基本结构为前提,具备上加热器27、下加热器29及控制机构30。控制机构30调整上加热器27及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多上盖12及下盖13进行加热,以使上盖12及下盖13不与转子20接触。
立式回转阀1通过具备热变形控制结构,能够防止因装置的预热时及蒸煮运转时的上盖12及下盖13的热变形而上盖12及下盖13与转子20接触而导致这些零件磨损。以下,一边参照图5一边对预热时的上盖12及下盖13的热变形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上盖12及下盖13的热变形前后的状况的立式回转阀1的概略纵剖视图,图5(a)示出预热前,图5(b)示出预热后。
为了说明的方便,图5的立式回转阀1仅将要部以截面状态图示,与图2相比简略化而图示。虽然上盖12与转子20的间隙36及下盖13与转子20的间隙35是微小的,但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图2及图5中夸张地图示。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如所述那样使得上盖12及下盖13不与转子20接触,但为了说明的方便,在图5(b)中,表示了不使热变形控制结构动作而上盖12与转子20接触的状态。
在预热前的图5(a)的状态中,分别确保了均匀的间隙35及间隙36。通过在预热时蒸汽向立式回转阀1内流入,上盖12及下盖13各自的内表面侧被加热。由此,上盖12及下盖13的内表侧都膨胀,如图5(b)所示,上盖12以向下凸的方式变形,下盖13以向上凸的方式变形。
在图2中,上轴承17被固定在构成上盖12的肋26上,但在上轴承17与轴19之间有间隙,在构成上盖12的上板33与轴19之间也有间隙,轴19与上轴承17及上盖12不是一体。在该间隙中被填充密封材料而保持了气密性。构成下盖13的下板34与轴18之间的间隙也是同样的。另一方面,轴19与转子20成为一体,转子20不被固定到上盖12上。在该构成中,即使上盖12变形,轴19也不移动,与轴19一体的转子20也不移动,所以如图5(b)那样上盖12以向下凸的方式变形,如果该变形继续推进,则构成上盖12的上板33的下表面与转子20的上端面抵接。
另一方面,在图2中,下盖13和下轴承15为一体,下轴承15与轴18经由轴承16成为一体。因此,如果下盖13如图5(b)所示那样以向上凸的方式变形,则与该变形一体地,下轴承15及轴18和与轴18一体的转子20向上方移动。如果转子20的移动继续,则如图5(b)所示,构成上盖12的上板33的下表面与转子20的上端面抵接。
因而,上盖12及下盖13的热变形都发挥作用以使构成上盖12的上板33的下表面与转子20的上端面抵接。构成上盖12的上板33的下表面与转子20的上端面抵接,如果原样地以该状态旋转,则两个零件磨损,如果磨损发展则需要进行伴随零件更换的维护。
此外,在图5(b)的例子中,通过下盖13的变形,下盖13的外周部与转子20的间隙扩大。如果间隙地这样扩大,则转子20的气密性下降而发生蒸汽泄漏,加压蒸煮罐6(参照图1)内的升压及预热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另一方面,如果下盖13以向下凸的方式变形(参照图5(a)的双点划线42),构成下盖13的下板34的上表面与转子20的外周部下端面接触。
为了防止所述那样的变形,在上盖12及下盖13上安装加热器,如果不进行任何控制而进行加热器加热,则通过加热器加热而使得各盖的外表面侧成为比内表面侧高温,上盖12以向上凸、下盖13以向下凸的方式变形(参照图5(a)的双点划线41、42)。在此情况下,通过上盖12的变形,间隙36扩大而发生蒸汽泄漏,通过下盖13的变形,转子20向下方移动,所以下板34的上表面与转子20的外周部下端面接触。
以上,对上盖12及下盖13与转子20的接触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热变形控制在预热时及蒸煮运转时,使得上盖12及下盖13与转子20不接触,防止上盖12及下盖13和转子20的磨损,并维持立式回转阀1的气密性。
以下,一边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一边对本发明的热变形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该说明以预热时的热变形控制为前提,但关于蒸煮时的热变形控制也是同样的。在开始预热的同时,蒸汽从加压蒸煮罐6流入(图6的步骤101)。蒸汽流入是为了将加压蒸煮罐6加热。
通过该蒸汽流入,上盖12的内表面被加热,该加热发挥作用以使上盖12向下凸(图5(b)参照)。另一方面,控制机构30调整上加热器27的加热能力,以使上盖12的温度与向立式回转阀1内流入的蒸汽温度相同。由此,上盖12的外表面被加热,该加热发挥作用以使上盖12向上凸(图5(a)的双点划线41参照)。因而,即使蒸汽流入到立式回转阀1内,也抑制上盖12的变形,防止上盖12与转子20接触。
在蒸汽流入后,调整上加热器27的加热能力,以使上盖12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以上(图6的步骤102),开始后述的用于抑制下盖13的变形的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控制(图6的步骤103)。控制机构30判断上盖12的温度是否正常(图6的步骤104)。如果该温度不正常,则维持转子20的旋转停止状态。因为如果上盖12的温度没有达到目标温度,则由于由蒸汽流入带来的加热,上盖12以向下凸的方式变形(参照图5(b)),构成上盖12的上板33的下表面与转子20的上端面有可能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上盖12变形,转子20也不移动,所以上盖12的加热能力的调整是基于温度的形变预测就足够,但如果下盖13变形则转子20也移动,这与接触、磨损直接联系,所以下盖13的加热能力通过基于距离H的控制进行调整,提高防止接触的可靠性。
在图2中,由传感器31测量传感器31与轴承15之间的距离H。如所述那样,如果下盖13如图5(b)所示那样以向上凸的方式变形,则与该变形一体地,下轴承15及轴18和与轴18一体的转子20向上方移动。即,随着距离H变大而间隙36缩小,所以能够将距离H换算为间隙36,能够以上盖12不变形为前提,根据距离H预测上盖12与转子20之间的距离。控制机构30判断距离H是否是容许范围内(图6的步骤105)。
如果距离H比容许范围内大,则在图5(b)中构成上盖12的上板33的下表面与转子20的上端面接触,如果距离H比容许范围内小,则在图5(a)中如双点划线42那样变形,构成下盖13的下板34的上表面与转子20的外周部下端面接触。由此,如果距离H是容许范围外,则上盖12或下盖13接近于与转子20接触的状态,所以转子20的旋转停止状态被维持。
如前所述,在蒸汽流入后开始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控制,在转子20的旋转停止状态下,控制机构30根据距离H的测量值来控制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图6的步骤103)。根据距离H的测量值进行加热能力的控制,在距离H较大(上盖12与转子20的间隙36较小)的情况下,使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变大。由此,下盖13的外表面的温度变高,下盖13以向下凸的方式变形(参照图5(a)的双点划线42),距离H变小,接近于容许范围的值。
在距离H较小的情况下,由于上盖12与转子20的间隙36较大,所以上盖12和转子20从接触状态远离,但通过下盖13以向下凸的方式变形(参照图5(a)的双点划线42),构成下盖13的下板34的上表面和转子20的外周部下端面接近于接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变小。由此,下盖13的外表面的温度变低,下盖13以向上凸的方式变形,距离H变大,接近于容许范围的值。
虽然用于调整距离H的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控制的要领是所述那样的,但控制程序只要适当修正后就可以使用。例如,也可以计算距离H的测量值与容许范围的值的偏差,根据偏差的值决定下盖13的设定温度。更具体而言,将偏差设定为例如a~e的5个类型,控制机构30判断偏差属于a~e的哪个类型,基于判断出的偏差的类型决定下盖13的设定温度,调整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以使下盖13成为设定温度。
如果通过所述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控制(图6的步骤103)确认了距离H是容许范围内(图6的步骤105),则判定蒸汽流入经过时间是否达到设定值(图6的步骤106)。如果蒸汽流入经过时间达到设定值,则开始转子20的旋转(图6的步骤107)。即,当全部满足上盖12的温度是正常(图6的步骤104)、距离H是容许范围内(图6的步骤105)、蒸汽流入经过时间达到了设定值(图6的步骤106)时,转子20开始旋转(图6的步骤107)。根据该结构,通过转子20从构成立式回转阀1的部件为某种程度膨胀的状态开始旋转,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上盖12或下盖13与转子20的接触。
如果转子20的旋转开始,则对转子20的旋转次数进行计数,判断转子20的连续旋转次数是否达到了设定值(图6的步骤108)。如果转子20的连续旋转次数没有达到设定值,则维持旋转,重复步骤104以后的步骤。在此期间中,在上盖12的温度不正常的情况(图6的步骤104)、距离H不是容许范围内的情况(图6的步骤105)的任一种情况下,都停止转子20的旋转(图6的步骤109),当满足了各条件时,转子20再次开始旋转(图6的步骤107)。
以后,如果转子20的连续旋转次数达到设定值,则结束预热(图6的步骤108)。通过预热,包括上盖12及下盖13的立式回转阀1的构成零件的温度稳定。在预热后的蒸煮运转时,热变形控制也持续进行,能够使转子20不与上盖12及下盖13接触而旋转。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热变形控制,由于转子20不会在与上盖12及下盖13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所以防止了转子20与上盖12及下盖13的磨损,无需因磨损造成的零件更换,能够实现免维护。此外,本发明的热变形控制在预热时及蒸煮运转时控制上盖12及下盖13的热变形、防止转子20与上盖12及下盖13接触,由此,能够防止上盖12及下盖13与转子20的磨损并维持立式回转阀1的气密性。此外,如果能够维持预热时的气密性,则能够缩短加压蒸煮罐6内的升压及预热时间。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立式回转阀1如图2所示,壳体14的外周面被隔热结构40覆盖。根据该构成,由于从壳体14的放热被抑制,所以在上盖12及下盖13难以发生中央部分的温度较高、越靠近外周则温度越低这样的温度梯度,能够防止因温度梯度带来的形变。此外,通过抑制从壳体14的放热,蒸汽利用效率提高,所以能够实现预热时间的缩短和运转中的需要蒸汽量的削减。图2所示的隔热结构40是使空气夹在金属板与壳体14之间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该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所述实施方式是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基于由传感器31测量的距离H调整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来进行下盖13的热变形控制,但也可以追加基于上盖12和转子20的距离调整上加热器27的加热能力的上盖12的热变形控制。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也测量下盖13的温度,但也可以仅基于距离H来调整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
此外,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热变形控制是基于由传感器31测量的距离、来调整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的,但也可以是通过基于上盖12、下盖13、转子20或壳体14中任一个或多个的温度、来调整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由于间隙35及间隙36的大小与上盖12、下盖13、转子20或壳体14中任一个或多个的温度有关,所以通过基于这些温度进行控制,能够预测间隙35及间隙36而进行控制,以使上盖12或下盖13与转子20不接触。
所述的基于温度的控制只要使用温度传感器就可以。例如如果在上盖12、下盖13的几处安装温度传感器,则能够根据由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预测上盖12、下盖13的当前的形变。这是因为,在转子20内的蒸汽的压力、蒸汽的流入量之类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上盖12、下盖13中发生与温度对应的大小的形变。即,能够根据上盖12、下盖13的温度预测形变,能够基于预测出的形变调整上加热器27、下加热器29的加热能力来进行上盖12、下盖13等的热变形控制。
此外,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反,也可以是与轴19一体的转子20构成为与上盖12的变形一体地移动,在该构成中,图2及图5所示的传感器31的位置为上盖12的上侧。在该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上盖12、下盖13的任一者或两者和基于转子20的距离的热变形控制的对象仅为上盖12,但也可以为上盖12、下盖13这两者。
进而,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转子20的旋转开始的条件的一个是上盖12的温度为正常(图6的步骤104),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上盖12、下盖13、转子20或壳体14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为条件。
附图标记说明
1、2 立式回转阀
12 上盖
13 下盖
14 壳体
20 转子
26、28 肋
27 上加热器(调温用加热器)
29 下加热器(调温用加热器)
30 控制机构
31 传感器
35、36 间隙
40 隔热结构

Claims (8)

1.一种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所述立式回转阀构成为转子在配置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壳体内水平地旋转,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设有调温用加热器;
具备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调整对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进行加热的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以使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不与所述转子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基于所述上盖、所述下盖、所述转子或所述壳体中任一个或者多个的温度、来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利用传感器来测量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与所述转子的距离,基于所述测量的距离来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外周面被隔热结构覆盖。
5.一种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所述立式回转阀构成为转子在配置于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壳体内水平地旋转,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上设置调温用加热器;
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对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进行加热,以使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不与所述转子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上盖、所述下盖、所述转子或所述壳体中任一个或者多个的温度、来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对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进行加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传感器来测量所述上盖或所述下盖与所述转子的距离,基于所述测量的距离来调整所述调温用加热器的加热能力,对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进行加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如下的情况下开始所述转子的旋转:即,所述上盖、所述下盖、所述转子或所述壳体中任一个或者多个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所述距离是容许范围内的值,并且在使蒸汽流入到所述立式回转阀内后经过了设定时间。
CN201711054739.0A 2017-06-30 2017-11-01 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205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9063 2017-06-30
JP2017129063A JP6878750B2 (ja) 2017-06-30 2017-06-30 竪型ロータリーバルブの熱変形制御構造及び竪型ロータリーバルブの熱変形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5195A CN109205195A (zh) 2019-01-15
CN109205195B true CN109205195B (zh) 2021-08-10

Family

ID=64991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4739.0A Active CN109205195B (zh) 2017-06-30 2017-11-01 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78750B2 (zh)
CN (1) CN1092051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6630A (zh) * 2009-01-21 2009-07-08 任荣泽 一种用于物料蒸煮装置的旋转阀
JP5932387B2 (ja) * 2012-02-22 2016-06-08 株式会社フジワラテクノアート ロータリーバルブ
JP5847680B2 (ja) * 2012-09-28 2016-01-27 青山 吉郎 ロータリーバルブ
CN105370896B (zh) * 2014-08-27 2018-04-13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排料阀
CN204660640U (zh) * 2015-05-15 2015-09-23 藤原酿造机械株式会社 连续蒸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11180A (ja) 2019-01-24
JP6878750B2 (ja) 2021-06-02
CN109205195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8043B2 (en) Opening/closing valve
EP2741895B1 (en) Mould tool temperature control assembly
US1012455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vulcanizing tires
EP2639424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oling device
US2508988A (en) Heat control
JPH04272490A (ja) スクロール式圧縮機
US11047383B2 (en) Control flowrate regulating valve specifically for scroll compressor inside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or heat pump
CN109205195B (zh) 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结构及立式回转阀的热变形控制方法
JPH10220947A (ja) 恒温冷媒液循環装置
CN204427790U (zh) 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EP3211238B1 (en) Hermetic compressor
CN108523625A (zh) 烹饪器具的压力控制方法
JP5969795B2 (ja) 制御弁、および制御弁を用いた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8982201A (zh) 一种空气浴温控装置及系统
US20140134022A1 (en) Cylinder head for a piston compressor
CN205443392U (zh) 转炉
KR100827406B1 (ko) 전기압력 보온밥솥의 비복귀형 증기 배출장치
US8740555B2 (en) Steam turbine having a cooling apparatus
JPS62237009A (ja) 蒸気タ−ビン用の蒸気弁
RU2695561C2 (ru) Клапан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расхода горячего газа
JP2011068963A (ja) 高炉炉頂下部シール弁パッキンの損傷防止方法
CN204931386U (zh) 一种电饭煲盖板漏装自检装置
JPH09191864A (ja) 穀類等の焙煎制御方法とその装置
JP2735739B2 (ja) 無給油式圧縮機およびその起動方法
JP6880655B2 (ja) タイヤの加硫システムおよび加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