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9499B -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9499B
CN109199499B CN201811206465.7A CN201811206465A CN109199499B CN 109199499 B CN109199499 B CN 109199499B CN 201811206465 A CN201811206465 A CN 201811206465A CN 109199499 B CN109199499 B CN 1091994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movable sleeve
wall
lock catch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064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9499A (zh
Inventor
张海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u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u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u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u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064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99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99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949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0548 priority patent/WO202007826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9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9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 A61B17/115Stapler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in a single operation
    • A61B17/1155Circular stapler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tap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 A61B2017/1107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performing anastomosis; Buttons for anastomosis for blood vesse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管腔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以期解决动脉血管及人体小管腔吻合的技术问题,其结构包括: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筒肩;固定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吻合连接端;活动套筒套接在固定套筒的筒壁上,并设置有挂针,活动套筒具有沿固定套筒长度方向滑动的运动自由度;活动套筒的长度满足靠近筒肩的一端与筒肩贴合时,吻合连接端相对于活动套筒另一端的端面外露;锁扣由弹性材料制成,外形为环状并设置有锁合部,锁扣的内孔形状与吻合连接端的外形相适配;其特征在于,固定套筒的筒壁面向内腔方向至少设置有一处凹陷部,活动套筒筒腔的外形与固定套筒外壁的外形相适配。本发明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手术更为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及人体小管腔吻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背景技术
人体管腔吻合技术是把人体断裂成两根的管腔连接成一根的手术技术。血管缝线吻合法是利用缝线对血管的断端进行对接缝合的一种血管吻合方法,是当前公认的血管吻合标准方法,也是日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对于血管缝线吻合法来说,虽然是血管吻合的“金”标准,但其也存在如下缺陷:1.缝针对血管内膜造成损害;2.缝线暴露于管腔内干扰正常血流;3.吻合口内翻等,增加了血管栓塞的风险。4.操作繁琐,手术时间长;5.对医生的技能要求较高,不经过培训很难在短期内熟练地掌握。6.手术质量容易受医生心理、生理波动的影响;7.血管是弹性、柔软、可伸缩人体组织,手工缝合很难对其定位,缝针很难精确缝合。所以在术中,容易出现缝合不紧密,缝合过深或过浅、缝合过紧或过松等问题导致血管漏;在术后,缝针及线的影响容易导致血管血栓;最终引起手术的失败。对于血管机械钉环吻合法,通常采用图1所示的硬件结构,采用2只塑料小环,每只小环上6根小针及6个小孔均匀相间,吻合时一侧血管断端穿过小孔,外翻90度并固定在6根小针上;另一端血管同样操作,再将两针环的针、孔相互嵌入对合。吻合后的效果通常为图2所示。血管机械钉环吻合法的应用虽然明显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但其也有如下缺点:如图1所示,两个塑料环的内径必须要求一致,所以不能吻合管径有差异的血管。而在实际手术中,很多血管有明显差异。在将血管壁挂在小针上时,每个血管都需六次大距离的拉扯血管,导致手术难度大,医生操作不方便,并且容易引起血管的撕裂。此外,上述结构的机械钉环在吻合动脉血管时,由于动脉壁厚且韧,没有足够弹性,无法拉扯大的距离,从而导致动脉管壁无法挂到挂针上,手术失败。专利号CN107802308A公开了一种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针对目前的缝线吻合法和机械钉环吻合法的不足在结构上作出大幅改进,彻底解决机械钉环吻合法中无法吻合管径有差异的血管的问题;优化血管吻合手术的操作;促进血管吻合手术的标准化。但临床使用中发现,上述血管吻合器虽可方便的吻合静脉血管,却无法方便的吻合动脉血管。经资料查证:因为动脉血管壁厚且韧,且没有足够的弹性来进行翻转及挂到挂针上,故现有技术中的机械钉环吻合器的最佳应用场合仍仅局限在静脉吻合。此外,很多小管腔也有着和动脉血管壁一样的状态,所以也没法很好的进行管壁翻转,从而导致小管腔吻合无法完成。具体的,人体小管腔是指人体内直径小于10mm、形状类似管道的一种人体组织。除人体血管外,还有八种主要的小管腔组织:胆管、肝管、胰腺管、支气管、肾小管、输尿管、输精管、输卵管。这些小管腔都有着和动脉几乎一样的管壁结构,这些小管腔在破损的情况下也都需要重新连接吻合,但现有小管腔吻合器械无法满足上述小管腔吻合时的操作所需,特别是在挂接及翻转小管腔腔壁操作时存在诸多的不便,致使医生在吻合操作时被迫采用手工缝合。手工缝合的操作过程费时费力,且操作难度较大,对医生的操作技艺亦要求过高,因此手术成功率难以稳定在较高的数值且因人而异。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血管吻合器在手术操作中都需要用镊子夹持固定后,再进行相应操作。导致医生使用时感到操作不方便灵活。
因此,提供一种小管腔吻合器,以解决人体小管腔的器械吻合问题,降低吻合人体小管腔时产生的损伤,并更进一步增加吻合手术的操作便利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管腔吻合器,以期解决动脉血管及人体小管腔如何快速、高成功率吻合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小管腔吻合器,包括: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筒肩;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吻合连接端;所述活动套筒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筒的筒壁上,并在远离所述筒肩的一端设置有挂针,所述活动套筒具有沿所述固定套筒长度方向滑动的运动自由度;所述活动套筒的长度满足靠近所述筒肩的一端与所述筒肩贴合时,所述吻合连接端相对于所述活动套筒另一端的端面外露;所述锁扣由弹性材料制成,外形为环状并设置有锁合部,所述锁扣的内孔形状与所述吻合连接端的外形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的筒壁面向内腔方向至少设置有一处凹陷部,所述活动套筒筒腔的外形与所述固定套筒外壁的外形相适配,使得挂壁距离更短的挂针,位于活动套筒的凹陷处,所述挂针包括翻转挂针和套定挂针。
优选地,所述筒肩上连接设置有手柄。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材质具备任意角度弯折时所需的柔性及弯折后保持当前折后外形所需的刚性。
优选地,所述手柄为金属丝。
优选地,所述吻合连接端的外壁与所述锁扣内孔孔壁之间对应设置有凸起及与所述凸起位置相对应的凹坑。
优选地,所述锁扣由弹性材料制成,外形为环状并设置有锁合部,所述锁扣的内孔形状与所述吻合连接端的外形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吻合连接端的横截面外形由多个圆弧顺次连接后而成;所述活动套筒上的翻转挂针在前端面位置处,与端面截面外形凹陷的部位紧固连接;所述套定挂针置于活动套筒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均分别由可吸收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中的至少一个由可吸收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活动套筒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筒肩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结构相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后,所述活动套筒具有沿所述固定套筒长度方向滑动的运动自由度。
优选地,所述锁扣采用具有自动锁定效果的插扣实现紧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扣的外形为字符α状,由弹性薄片两端中的一端穿过另一端上设置的插孔,并经进一步的弯折后形成;当所述弹性薄片弯折后的两端受力靠拢时,所述锁扣的内孔因弹性薄片发生可恢复弹性形变而变大;当所述弹性薄片弯折后的两端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锁扣的内孔的孔径缩至变大前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筒内腔的腔壁涂覆有吸附涂层。
优选地,所述挂针的设置数量大于等于一根,所述挂针在所述活动套筒远离所述筒肩的一端均布。
优选地,所述挂针的设置数量为四根,相邻两根挂针所成的夹角为90度。
优选地,所述小管腔吻合器的各个部件均分别由高分子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为可吸收高分子材料。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前所述小管腔吻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与待连接人体组织小管管径相适配的小管腔吻合器;
S2:将活动套筒滑至远离筒肩的一端;
S3:将待连接的小管识别为第一管和第二管;
S4:将所述第一管从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筒肩的一端穿入,从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穿出;
S5:将所述第一管的端面外翻后挂在所述挂针上;
S6:将所述活动套筒滑至筒肩一侧;
S7:待所述第二管连接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管翻起的内壁相吻合时,将所述锁扣卡箍在连接有所述第二管的吻合连接端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前所述小管腔吻合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与待连接人体组织小管管径相适配的小管腔吻合器;
S2:将活动套筒滑至远离筒肩的一端;
S3:将待连接的小管识别为第一管和第二管;
S4:将所述第一管从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筒肩的一端穿入,从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穿出;
S5:将手柄弯折成相对于当前手术部位方便夹持时所需的外形;所述外形能够使所述小管腔吻合器在当前手术部位直立,致使所述活动套筒设置有挂针的一端面向当前操作医生;
S6:将所述第一管的端面外翻后挂在所述挂针上;
S7:将所述活动套筒滑至筒肩一侧;
S8:待所述第二管连接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管翻起的内壁相吻合时,将所述锁扣卡箍在连接有所述第二管的吻合连接端上;
S9:用剪刀将所述手柄从所述筒肩上剪下;剪断部位为所述手柄在所述筒肩上的紧固连接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在使用时可方便的应用在动脉血管及人体小管腔手术中,突破了现有技术中血管机械钉环吻合法的应用局限性,填补了医学领域里的一项技术空白,能够弥补现有血管吻合装置在结构上挂针基部距离血管壁过远,以致管腔壁不易被外翻的技术缺陷。进一步地,固定套筒及活动套筒上配合设置的凹陷部,能够在动脉血管吻合过程中收纳因被撑起部位受挤压而向该部位侧方堆积的血管壁组织,致使动脉血管在翻转操作时操作变得更为容易,能够大幅提升手术效率及手术成功率,大幅降低动脉血管及小管腔在翻转操作中被撕裂的技术风险。进一步地,上述结构在使用时操作非常方便,只需钩挂小管腔或动脉血管一次既能完成两根断管的吻合操作,使用中可通过控制活动套筒的滑动速度达到稳妥外翻血管内壁的技术效果,整个操作中不易对被钩挂的管腔壁造成撕裂,致使手术成功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锁扣的设置用于以箍扣的方式将管腔压合密封,有助于促进被连接管腔更快速的愈合,并使连接处更为牢固,大幅降低连接处发生侧漏的手术风险。
进一步地,手柄的设置能够方便手术操中对小管腔吻合器实施夹持操作,小管腔吻合手术在操作中如若能向管腔端面直接面向操作医生,能够为将管腔壁翻转并挂接在挂针上提供极大的操作便利,不仅方便医生实施吻合操作,还能大幅提升手术成功率及节省手术过程中所消耗的操作时间。此外,由于手柄在使用后可以方便的从小管腔吻合器上剪除,进而在术后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程度上的不适,对患者康复亦不会存在任何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采用医药领域常用的无毒无害的金属制成的金属丝作为手柄应用在小管腔吻合器上,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保持小管腔吻合器夹持姿态所必须的刚性。其中,金属丝优异的可塑性能为将其弯曲至任意外形提供极大的操作便利,为高水平的医生实施手术操作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进一步地,选择横截面外形由多个圆弧顺次连接后而成的吻合连接端能够对小管腔及动脉血管的翻转提供极大的便利;滑动套筒端面上设置在相邻两个圆弧间交界处的挂针能够更为接近被吻合的小管腔及动脉血管,翻转挂接操作将变得更为容易;进一步地,翻转操作后,小管腔腔壁或动脉血管腔壁受积压的局部会被收纳在相邻两个圆弧间形成的天然沟壑中,致使翻转后的小管腔腔壁或动脉血管腔壁外形平整的形成圆柱状,易于与另一端管腔端面形成牢固平整的吻合。此外,具备上述结构的固定套筒及外形相适配的活动套筒还具有外形简单,且方便加工易于批量生产,节省制作成本的技术优点。
进一步地,由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在吻合操作后能够伴随人体康复被人体组织缓慢吸收,能够彻底消除管腔处异物。
进一步地,活动套筒与筒肩之间配合设置的导向柱结构能够提升活动套筒相对于固定套筒滑动时的滑动平稳性,降低吻合操作时管壁被撕裂的风险的同时,亦能防止吻合操作时被吻合小管或动脉血管在连接部位发生对正部位扭曲。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采用具有自动锁定效果的插扣实现锁扣的紧固连接,有助于达到快速紧固血管的技术效果,手术中只需将锁扣啮合即可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其操作更为简易便捷。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采用弹性薄片两端中的一端穿过另一端上设置的插孔,并经进一步的弯折后形成的字符α状插扣作为锁扣的固定形式,能够取得更进一步方便手术操作的技术效果,使用时只需将锁扣预先套在待连接动脉血管上,待动脉血管断面完成吻合操作后通过夹持弹性薄片弯折后的两端既能达到扩大锁扣内孔直径的技术效果,待将锁扣套接在已完成血管吻合连接的吻合连接端上时,通过解除对性薄片弯折后的两端的夹持,既能达到以套接的方式稳固动脉血管连接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涂覆在固定套筒内腔腔壁的吸附涂层,能够在小管腔或动脉血管穿过固定套筒内腔后将管腔外壁稳固吸附在内壁上,致使小管腔或动脉血管的横截面与吻合连接端的截面外形保持一致,为方便管壁稳固挂持在活动套筒的挂针上提供极大的操作便利。
进一步地,在吻合连接端的外壁与所述锁扣内孔孔壁之间对应设置的凸起及凹坑有助于增加小管腔与吻合连接端的接触面积,当锁扣锁紧时能够取得促进管腔连接更为紧固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基于本发明上述结构所带来的手术操作上的利好,挂针的设置数量可进一步减少至一根,更进一步降低血管吻合操作中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并能大幅降低血管壁被撕裂的手术风险。相比现有技术中需要至少挂接血管壁12次的血管机械钉环吻合法,本发明上述小管腔吻合器在整个手术操作中只需挂接血管壁3次,进而其相关技术操作难度得到大幅的降低,采用本发明上述小管腔吻合器后能够大幅减少手术操作中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并能促使手术成功率得到大幅的提升。
此外,采用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的使用方法后能够更方便的解决如何吻合小管腔及动脉血管的技术问题,优化吻合操作时所需的必要手术操作,极大的增加了吻合手术操作的方便性,减少吻合手术关键步骤操作所耗费的时间,并能减少对管壁造成撕裂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致使吻合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血管机械钉环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血管机械钉环吻合连接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小管腔吻合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图3中固定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活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活动套筒在终了位置的结构状态图;
图10为图3中小管腔吻合器最终状态结构状态图(未显示血管);
图11为手术操作初始活动套筒及固定套筒间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手术操作中第一小管腔断端从固定套筒穿过后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手术操作中将第一小管腔断端端面外翻后挂在所述挂针上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手术操作中第一小管腔断端端部180度外翻效果示意图;
图15为手术操作中第一小管腔断端与第二小管腔断端待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手术操作中第二小管腔断端与第一小管腔断端套接后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手术操作中将锁扣卡箍在第二小管腔断端的外壁上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8为现有技术中血管吻合装置固定套筒部分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在小管腔吻合器固定套筒部分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现有技术中2毫米管径的血管吻合器使用状态下的挂针间距尺寸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中2毫米管径的小管吻合器使用状态下的挂针间距尺寸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锁扣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2中锁扣的另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2中锁扣的另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考附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爆炸图,能够方便的解决小管腔及动脉血管的吻合问题,吻合操作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及促进人体小管腔及动脉血管吻合手术的标准化,增加吻合手术的操作便捷性,减少医生手术难度及培训时间。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整体上呈长柱状,柱状轴向截面类似花瓣形状。由4个零件组成一个小管腔吻合系统。4个零件分别为固定套筒100、活动套筒200、手柄300、锁扣400。这4个零件都可由不可吸收材料或可吸收材料制成。其中,固定套筒100中空,前端外截面类似花瓣形,后端有凸起块,其上有导向孔110(参见图5);活动套筒200内孔形状和固定套筒100前端外截面形状相匹配,其前端面上有翻转挂针230(参见图6),位于花瓣形状的凹陷处,这样使得挂壁距离更短,从而完成原有血管吻合器无法完成的壁厚且韧的管腔挂壁动作;其侧面上也有挂针,用于挂住另一个管腔断端,其接近边沿处有导杆;活动套筒上的导杆插入固定套筒的导向孔内,并可前后滑动;手柄是细杆状,尾部有手持柄,细杆是软的,可以任意折弯,其头部和固定套管连接在一起;锁扣锁合时,内孔形状和固定套筒前端外截面形状相匹配,锁扣打开时,可以展开为条状。锁扣用来轴向和径向锁定连接在一起的管腔,使二者相互之间不会发生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定套筒柱状轴向截面的外形并不限于图示中的花瓣状,为满足设计需要而将其制成设置有至少一处的凹陷部结构也是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具体的,上述花瓣状外形可优选采用:多个圆弧顺次连接后而成;位于所述横截面上,所述圆弧的两端连接形成的弦共同组成多边形。并可优选将活动套筒上的翻转挂针在前端面位置处,与端面截面外形凹陷的部位紧固连接。亦可优选将上述多边形外形更进一步设置为正多边形。
本方案实施时的初始状态如图3所示,活动套筒200套在固定套筒100上滑动,通过图5所示固定套筒100上的110孔和图6所示活动套筒200上的210的导杆相配合,使得活动套筒200被限定在固定套筒100上只可前后滑动;手柄300通过图7所示的330杆端部和图5所示固定套筒100上的140孔紧配合从而连接在一起。
使用时,首先根据小管腔的位置,把手柄折弯成适合吻合器放置于小管腔手术部位的形状,再使用手柄把吻合器送至小管腔断端处;把小管腔断端穿过固定套管和活动套管共同组成的内孔通道;把手柄摆放在合适位置,使得活动套管的带针前端面竖直朝上,方便医生把小管腔断端挂于活动套管端面挂针上;让活动套管回缩,这样会使小管腔外翻180度,反套在固定套管外壁上,然后把小管腔的另一个断端套在其上并挂在活动套管侧面的挂针上;最后把锁扣套在小管腔外壁上并锁定。从而完成了管腔的吻合。
具体的,医生手握图7中手柄310手握持部,通过任意折弯图7中320杆部来把吻合器放置在靠近管腔的合适的手术部位;小管腔的一个断端从图5所示固定套筒的130花瓣形内孔中从后往前穿出,内孔内壁由于有吸附涂层,会把小血管外壁吸附在内壁上,使得小血管截面呈也花瓣形,以利于后面的翻转操作。当小管腔断端穿出图6所示活动套筒200上的240面适当距离后,利用手柄300转动吻合器,使得活动套筒200上的240面竖直向上面对医生,方便断端的挂壁操作;使用镊子夹起小管腔断端壁顺时针挂在图6所示活动套筒200上的所有翻转挂针230上。断端组织会自动容纳在250凹槽处。利用手柄300转动吻合器,使得吻合器回到初始状态如图4所示。因图6所示的220为花瓣形内孔且大于图5固定套筒160花瓣形外轮廓,所以用镊子推动活动套筒200上的240面可使活动套筒200回缩到如图9所示终止状态;此时,小管腔已经完成180度内壁外翻。用镊子把小管腔另一断端撑开,套在小管腔一端外翻的内壁上。并把管壁挂在图6所示的套定挂针260上;两个管腔断端套在了一起。把图8所示的锁扣400的410内孔对齐图5固定套筒100上的120凹入形外壁,通过430中间开槽凸锁插入420内孔中,完成锁扣的锁合,小管腔吻合完成,完成后状态如图10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翻转挂针230的设置方式除根部局部弯曲后与活动套筒的端面紧固连接外,其针体的长度方向与活动套筒的套接方向始终保持垂直,改进后的挂针结构相比改进前能够更为牢固的挂接管腔外壁,挂接后管腔不易滑脱,可大幅提升吻合手术的成功率及操作效率。此外,套定挂针260的设置方式为除根部局部弯曲后与活动套筒的端面紧固连接外,其针体的长度方向与活动套筒的套接方向保持平行,且针尖朝向固定套筒方向。套定挂针260的设置目的为用来挂接套接在吻合连接端上的另一根管腔。现有技术中在吻合手术作业时通常是将另一根管腔套接在吻合连接端上后借助锁扣将吻合部位连接固定;但实际操作中上述步骤经常需要反复操作多次才能连接成功,具体原因是套接后的管腔容易从吻合连接端上滑脱,或在锁扣操作时易发生错位扭转。套定挂针260的设置能够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能够大幅提升吻合手术的操作成功率,并能大幅提升医生的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操作时长。
进一步地,上述套定挂针260,固定设置在活动套筒的侧壁上,用于挂接套接在吻合连接端上的另一根管腔;实际设置时套定挂针260与活动套筒滑动方向的成角可以根据需要在0度至90度之间灵活调整。此外,上述翻转挂针230,固定置于活动套筒前端面上,用于挂接待翻转管腔的内壁;实际设置时翻转挂针230与活动套筒滑动方向的成角亦可以根据需要在0度至90度之间作出灵活调整。
进一步地,为达到更进一步牢固挂接管壁的技术效果,上述翻转挂针230及套定挂针260上亦可设置与现有技术中鱼钩上的倒刺结构相类似的倒刺,由于在挂针上设置倒刺的结构方式基于现有技术,故相关结构细节在此不再进一步图示与赘述。
采用上述结构后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
1、可以吻合所有小管腔(血管[动脉+静脉]、胆管、肝管、胰腺管、支气管、肾小管、输尿管、输精管、输卵管)。解决了以前的方案只能吻合静脉血管的问题。
2、不仅可以吻合直径相同的小管腔,而且还可吻合不同直径的小管腔,手术适用范围更广。
3、固定套管花瓣形的设计,使得小管腔挂壁时更加容易和安全,避免了管壁撕裂的风险。
4、手柄的任意折弯设计,增加了操作的灵活性,使手术操作更简单。
为更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上述小管腔吻合器的使用方法,参照图11至图17对小管腔吻合器械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本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中按下述步骤进行
根据小管腔直径,选择适当型号的小管腔吻合器。
首先,小管腔一个断端位置理顺,不扭曲,然后摆放小管腔吻合器械使之与小管腔的相对位置和图示11所示一致。
使用镊子,使得小管腔500断端穿过固定套管100和活动套管200的内孔,并使小管腔断端端面延伸到活动套管200带挂针面的外侧,到如图12所示的位置。并检查以确保小管腔没有在孔内扭曲。
把吻合器翻转,使得活动套筒200上的装有挂针的面面对医生,方便断端的挂壁操作。观察活动套管200上4个翻转挂针的位置,使用镊子把断端面的外沿拉向就近的挂针,并最终使端面的外沿挂在挂针上,重复同样的动作,直到把4个挂针上都挂上小管腔断端边沿,如图13所示。
使用镊子,使活动套管200回退到终止位置,如同图14所示。此时血管端部已经实现了180度外翻。
把另一段小管腔600断端拉向吻合器,并且使两个断端尽量同轴,并尽量靠近,如图15所示。
使用镊子拉着小管腔的另一断端的外沿挂在活动套管200侧壁的2个套定挂针上,并达到如图16所示位置。并检查以确保两个断端没有发生相对扭转。
把锁扣400套在小管腔外壁上,并使用镊子使锁扣闭合,即完成了小管腔的吻合,最终吻合状态如图17所示。
为更进一步阐明本申请为何能够方便的解决小管腔如何吻合的技术问题,现以吻合直径2毫米的小血管为例,将现有吻合装置与本申请在吻合操作效果上对比如下:
因为动脉血管或类似的管腔组织相比于静脉血管,壁厚明显增厚,并且组织弹性明显降低。所以用图一的吻合器吻合静脉血管没有问题,但是吻合动脉血管却不行。因为动脉管壁在挂针操作时,并不能拉扯那么远的直线距离。所以本发明对前一个发明中的吻合器进行改进。
图18是现有技术中血管吻合装置固定套筒部分的具体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吻合器内径是2mm,现在我们对2mm的管腔进行吻合,如果对管壁进行挂针操作的话,可以看到两个相对的挂针直线距离是3.6mm;而从图19可以看出,同样是内径是2mm的吻合器,如果也对2mm的管腔进行吻合,两个相对的挂针直线距离是2.5mm。现在的方案两挂针的直线距离只有原来方案的70%。这样的话管腔壁就会容易的挂到挂针上。
图18中的两个挂针之所以最小距离是3.6mm,是因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的固定套筒是塑料结构,最少需要0.3mm的壁厚结构,否则固定套筒没有足够强度来保持其形状;另外,固定套筒和活动套筒最小需要0.1毫米的间隙,否则活动套筒不能在固定套筒上滑动;最后,挂针是金属材质,距离活动套筒内壁也需要有最少0.4mm的距离,否则挂针不能稳固的固定在其位置上。综上所述:2+(0.3+0.1+0.4)x2=3.6,所以3.6mm是其最小直线距离。
而本申请在这些基本结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固定套筒的4个位置的内缩,可以使活动套筒上两挂针的直线距离缩短至2.5mm,这样动脉及类似组织管腔壁很方便的就可以挂在挂针上。并且同时,如图20所示,如果现有技术中,管腔壁挂在四个挂针上,管腔撑开的长度为4x2.6=10.4mm。而如图21所示,本申请中,管腔壁挂在四个挂针上,管腔撑开的长度为4x1.8=7.2mm,大大减少了管腔壁需要撑开的幅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其结构可概括为,包括: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筒肩;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吻合连接端;所述活动套筒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筒的筒壁上,并在远离所述筒肩的一端设置有挂针,所述活动套筒具有沿所述固定套筒长度方向滑动的运动自由度;所述活动套筒的长度满足靠近所述筒肩的一端与所述筒肩贴合时,所述吻合连接端相对于所述活动套筒另一端的端面外露;所述锁扣由弹性材料制成,外形为环状并设置有锁合部,所述锁扣的内孔形状与所述吻合连接端的外形相适配;所述固定套筒的筒壁面向内腔方向至少设置有一处凹陷部,所述活动套筒筒腔的外形与所述固定套筒外壁的外形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结构中的相关细节已在实施例1中完整图示,故本实施例中相关重复技术内容不再进一步图示与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在使用时可方便的应用在动脉血管及人体小管腔手术中,突破了现有技术中血管机械钉环吻合法的应用局限性,填补了医学领域里的一项技术空白,能够弥补现有血管吻合装置在结构上挂针基部距离血管壁过远,以致管腔壁不易被外翻的技术缺陷。进一步地,固定套筒及活动套筒上配合设置的凹陷部,能够在动脉血管吻合过程中收纳因被撑起部位受挤压而向该部位侧方堆积的血管壁组织,致使动脉血管在翻转操作时操作变得更为容易,能够大幅提升手术效率及手术成功率,大幅降低动脉血管及小管腔在翻转操作中被撕裂的技术风险。进一步地,上述结构在使用时操作非常方便,只需钩挂小管腔或动脉血管一次既能完成两根断管的吻合操作,使用中可通过控制活动套筒的滑动速度达到稳妥外翻血管内壁的技术效果,整个操作中不易对被钩挂的血管造成撕裂,致使手术成功率得到大幅提升。此外,锁扣的设置用于以箍扣的方式将管腔压合密封,有助于促进被连接管腔更快速的愈合,并使连接处更为牢固,大幅降低连接处发生侧漏的手术风险。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筒肩上连接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的材质具备任意角度弯折时所需的柔性及弯折后保持当前折后外形所需的刚性。手柄的设置能够方便手术操中对小管腔吻合器实施夹持操作,小管腔吻合手术在操作中如若能向管腔端面直接面向操作医生,能够为将管腔壁翻转并挂接在挂针上提供极大的操作便利,不仅方便医生实施吻合操作,还能大幅提升手术成功率及节省手术过程中所消耗的操作时间。此外,由于手柄在使用后可以方便的从小管腔吻合器上剪除,进而在术后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程度上的不适,对患者康复亦不会存在任何不良影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为金属丝。采用医药领域常用的无毒无害的金属制成的金属丝作为手柄应用在小管腔吻合器上,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保持小管腔吻合器夹持姿态所必须的刚性。其中,金属丝优异的可塑性能为将其弯曲至任意外形提供极大的操作便利,为高水平的医生实施手术操作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吻合连接端的外壁与所述锁扣内孔孔壁之间对应设置有凸起及与所述凸起位置相对应的凹坑。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锁扣由弹性材料制成,外形为环状并设置有锁合部,所述锁扣的内孔形状与所述吻合连接端的外形相适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中的至少一个由可吸收材料制成。由可吸收材料制成的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在吻合操作后能够伴随人体康复被人体组织缓慢吸收,能够彻底消除管腔处异物。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如图6所示,所述挂针包括翻转挂针230和套定挂针260;所述翻转挂针23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套筒的滑动方向相垂直;所述套定挂针26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活动套筒的滑动方向,所述套定挂针的针尖面向所述固定套筒设置。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套筒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筒肩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结构相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后,所述活动套筒具有沿所述固定套筒长度方向滑动的运动自由度。活动套筒与筒肩之间配合设置的导向柱结构能够提升活动套筒相对于固定套筒滑动时的滑动平稳性,降低吻合操作时管壁被撕裂的风险的同时,亦能防止吻合操作时被吻合小管或动脉血管在连接部位发生对正部位扭曲。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锁扣采用具有自动锁定效果的插扣实现紧固连接。如图22所示,锁扣400采用柱状插簧401,和与所述柱状插簧401直径尺寸相适配的通孔402实现自动锁定;其中,柱状插簧401由两片含有半圆台状凸起的弹片构成,所述弹片具有当柱状插簧401插入通孔402时对向收拢,并在柱状插簧401插入通孔后恢复原状的形变自由度,半圆台状凸起用于在柱状插簧401插入通孔后阻挡柱状插簧401从通孔402内拔出,进而达到自动锁定的技术效果。如图23所示,锁扣400采用圆柱状插条403,和与所述圆柱状插条403相适配的插槽404实现自动锁定;其中,圆柱状插条403包括圆柱状插舌和厚度小于圆柱状插舌直径的连接片,由于圆柱状插条403从插槽404内拔出需要克服插槽404侧壁形变所需的弹力,故使用时将圆柱状插条403压入插槽404内既能实现锁扣400的自动锁定。如图24所示,锁扣400采用片状设置有凸起的插舌405,和与所述插舌405外形相适配的插孔406实现自动锁定;其中,插舌405的插入方向与锁扣400的开合方向相垂直,具有锁定后不易意外打开的技术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插舌的设置数量为两个,但不限于两个,为满足设置需要而具有任意数量插舌的锁扣400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通过采用具有自动锁定效果的插扣实现锁扣的紧固连接,有助于达到快速紧固血管的技术效果,手术中只需将锁扣啮合即可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其操作更为简易便捷。
优选地,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扣的外形为字符α状,由弹性薄片两端中的一端407穿过另一端408上设置的插孔409,并经进一步的弯折后形成;当所述弹性薄片弯折后的两端(407和408)受力靠拢时,所述锁扣400的内孔因弹性薄片发生可恢复弹性形变而变大;当所述弹性薄片弯折后的两端(407和408)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锁扣的内孔的孔径缩至变大前的状态,进而可用于对吻合连接完成的血管进行紧固。实际制作时,弹性薄片的宽度与吻合连接端的长度相适配。
本发明通过采用弹性薄片两端中的一端穿过另一端上设置的插孔,并经进一步的弯折后形成的字符α状插扣作为锁扣的固定形式,能够取得更进一步方便手术操作的技术效果,使用时只需将锁扣预先套在待连接血管上,待血管断面完成吻合操作后通过夹持弹性薄片弯折后的两端既能达到扩大锁扣内孔直径的技术效果,待将锁扣套接在已完成血管吻合连接的吻合连接端上时,通过解除对性薄片弯折后的两端的夹持,既能达到以套接的方式稳固血管连接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套筒内腔的腔壁涂覆有吸附涂层,吸附涂层的设置会把血管外壁吸附在其上,使得血管截面呈圆形,以利于后面的翻转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吸附涂层的材质为现有技术,故其详细成分及相关涂覆工艺在此不再进一步图示与赘述。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更进一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填充套,还能解决如何吻合不同管径的小管腔吻合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未设置手柄的小管腔吻合器在使用中其操作方法如下:
S1:选择与待连接人体组织小管管径相适配的小管腔吻合器;
S2:将活动套筒滑至远离筒肩的一端;
S3:将待连接的小管识别为第一管和第二管;
S4:将所述第一管从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筒肩的一端穿入,从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穿出;
S5:将所述第一管的端面外翻后挂在所述挂针上;
S6:将所述活动套筒滑至筒肩一侧;
S7:待所述第二管连接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管翻起的内壁相吻合时,将所述锁扣卡箍在连接有所述第二管的吻合连接端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步骤S1至S3不分先后顺序,实际操作时可根据操作习惯作出常规操作选择。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手柄的小管腔吻合器在使用中其操作方法如下:
S1:选择与待连接人体组织小管管径相适配的小管腔吻合器;
S2:将活动套筒滑至远离筒肩的一端;
S3:将待连接的小管识别为第一管和第二管;
S4:将所述第一管从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筒肩的一端穿入,从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穿出;
S5:将手柄弯折成相对于当前手术部位方便夹持时所需的外形;所述外形能够使所述小管腔吻合器在当前手术部位直立,致使所述活动套筒设置有挂针的一端面向当前操作医生;
S6:将所述第一管的端面外翻后挂在所述挂针上;
S7:将所述活动套筒滑至筒肩一侧;
S8:待所述第二管连接端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管翻起的内壁相吻合时,将所述锁扣卡箍在连接有所述第二管的吻合连接端上;
S9:用剪刀将所述手柄从所述筒肩上剪下;剪断部位为所述手柄在所述筒肩上的紧固连接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5改进了现有吻合手术将管壁挂接在挂针上时所采取的操作姿态,能够让手术中小管腔吻合器以直立的姿态面向操作医生,进而为管壁挂接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采用上述操作方法后吻合手术的操作成功率能够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
采用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小管腔吻合器的使用方法后能够更方便的解决如何吻合小管腔及动脉血管的技术问题,优化吻合操作时所需的必要手术操作,极大的增加了吻合手术操作的方便性,减少吻合手术关键步骤操作所耗费的时间,并能减少对管壁造成撕裂的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致使吻合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步骤S1至S4不分先后顺序,实际操作时可根据操作习惯作出常规操作选择。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7)

1.一种小管腔吻合器,包括: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筒肩;所述固定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吻合连接端;所述活动套筒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筒的筒壁上,并在远离所述筒肩的一端设置有挂针,所述活动套筒具有沿所述固定套筒长度方向滑动的运动自由度;所述活动套筒的长度满足靠近所述筒肩的一端与所述筒肩贴合时,所述吻合连接端相对于所述活动套筒另一端的端面外露;所述锁扣由弹性材料制成,外形为环状并设置有锁合部,所述锁扣的内孔形状与所述吻合连接端的外形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的筒壁面向内腔方向至少设置有一处凹陷部,所述活动套筒筒腔的外形与所述固定套筒外壁的外形相适配,使得挂壁距离更短的所述挂针,位于活动套筒的凹陷处,所述挂针包括翻转挂针和套定挂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管腔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肩上连接设置有手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管腔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材质具备任意角度弯折时所需的柔性及弯折后保持当前折后外形所需的刚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管腔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金属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管腔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吻合连接端的横截面外形由多个圆弧顺次连接后而成;所述活动套筒上的翻转挂针在前端面位置处,与端面截面外形凹陷的部位紧固连接;所述套定挂针置于活动套筒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管腔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和锁扣中的至少一个由可吸收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管腔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筒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筒肩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结构相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后,所述活动套筒具有沿所述固定套筒长度方向滑动的运动自由度。
CN201811206465.7A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Active CN109199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6465.7A CN109199499B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PCT/CN2019/110548 WO2020078264A1 (zh) 2018-10-17 2019-10-11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06465.7A CN109199499B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9499A CN109199499A (zh) 2019-01-15
CN109199499B true CN109199499B (zh) 2020-10-27

Family

ID=6498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06465.7A Active CN109199499B (zh) 2018-10-17 2018-10-17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99499B (zh)
WO (1) WO20200782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499B (zh) * 2018-10-17 2020-10-27 盐木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5473A (zh) * 2007-08-29 2010-08-25 韩国美塔生物材料株式会社 可吸收的血管吻合系统
US8298251B2 (en) * 2002-10-04 2012-10-30 Medtronic, Inc. Anastomosi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7802308A (zh) * 2017-11-20 2018-03-16 张海红 一种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31319Y (zh) * 1998-07-23 1999-08-04 任宗仁 血管连接吻合器
ITBO20040642A1 (it) * 2004-10-19 2005-01-19 I & S Idee & Sviluppo S R L Giunto vascolare
US20100036397A1 (en) * 2008-08-06 2010-02-11 Wei-Chang Kang Vascular graft connector
WO2011146816A1 (en) * 2010-05-20 2011-11-24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Anastomosis device and method
CN105250004A (zh) * 2015-10-28 2016-01-20 王平山 一种组合式微小血管吻合器
CN107536631B (zh) * 2017-08-24 2020-01-17 王培吉 一种微血管吻合器
CN109199499B (zh) * 2018-10-17 2020-10-27 盐木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8251B2 (en) * 2002-10-04 2012-10-30 Medtronic, Inc. Anastomosi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1815473A (zh) * 2007-08-29 2010-08-25 韩国美塔生物材料株式会社 可吸收的血管吻合系统
CN107802308A (zh) * 2017-11-20 2018-03-16 张海红 一种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8264A1 (zh) 2020-04-23
CN109199499A (zh) 2019-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6230B2 (en) Vascular seal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EP1211983B1 (en) Vascular closure
JP2647259B2 (ja) 背静脈結紮を実施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6726704B1 (en) Advanced closure device
US5478353A (en) Suture ti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natomical tissue proximate an opening
JP4203934B2 (ja) 医療用移植片コネク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の方法およびその設置の方法
US7261725B2 (en) Endoscopic device with independently actuated legs
JP4187411B2 (ja) 中隔欠損を閉じる際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US6790229B1 (en) Fix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fixing to vascular wall tissue
WO1997007741A1 (en) Suture ti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anatomical tissue proximate an opening
WO1991017712A1 (en) Endoscopic suturing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and suture
JPH11500642A (ja) 血管吻合を行な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10211206A (ja) 心腔内縫合手術用具
JP2003524480A (ja) 生理学的な殻構造の穴または穿刺の壁を接合および閉鎖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9414822B2 (en) Tissue eversion apparatus and tissue closur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of
US6589255B2 (en) Vessel eversion instrument with filament elements
EP1786310A2 (en) Endoscopic device with independently actuated legs
US20030050652A1 (en) Vessel eversion instrument with conical, expandable mandrel
CN109199499B (zh)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
CN107802308B (zh) 一种血管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US20220296223A1 (en) Med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osing an aperture in a tissue
JP2006006648A (ja) 血管接合具および血管接合装置
US11051818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hollow organs, especially blood vessels, by surgery
CN113081131A (zh) 一种经心尖手术辅助系统
US20020173802A1 (en) Conical holder for assisting vessel ever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1

Address after: No.cb108-035, B1, building 8, yard 1, Zhongguancun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4

Applicant after: Yanmu medical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West Gate B08, Building 71, Jingke Garde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Zhang Hai Ho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