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7789A -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饲养盒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饲养盒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7789A
CN109197789A CN201811311734.6A CN201811311734A CN109197789A CN 109197789 A CN109197789 A CN 109197789A CN 201811311734 A CN201811311734 A CN 201811311734A CN 109197789 A CN109197789 A CN 109197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worm
cartridge body
upper cartridge
li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17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瑜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3117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977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97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7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4Silk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ackging For Living Organisms, Food Or Medicinal Products That A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家蚕饲养方法和饲养盒,能够一次性解决上述桑叶干枯、蚕体踩踏、细菌滋生以及湿度和温度不易调控等难题,通过该家蚕饲养盒的整体设计能够在饲养过程中一次性解决上述全部问题,从而使得家蚕饲养更加安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饲养盒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昆虫饲养器具,特别是一种家蚕饲养盒。
【背景技术】
我国是蚕丝生产大国,源远流长;蚕宝宝作为一种饲养方便、无味无害、易于观察的昆虫,成为春季少年儿童们动物饲养的首选。蚕是一种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变化过程,通过饲养和观察蚕的生长可以观察到昆虫各个时期的形态,帮助了解昆虫的一生,观察到昆虫各个时期的形态,同时还能够培养青少年动手观察能力。较早以前,已有人把养蚕作为少年儿童认识自然、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能力的一项有益的课外活动。
但是,目前饲养家蚕常见的饲养盒结构简单,基本仅包含盒体和盒盖两部分,而且喂食桑叶的方式也仅能够实现简单的平铺式给食,从而导致盒底容易寄存蚕沙和干枯的桑叶,时间长容易导致细菌增生,而且桑叶发酵也容易导致温度和湿度上升,从而诱发蚕体病害。此外,平铺式喂食桑叶的方法使得桑叶被蚕踩于脚下,取食不便;并且有些孵化较晚,体型弱小的蚕被埋藏于桑叶中,又被体型壮大的蚕踩踏,从而导致幼蚕伤亡。如果频繁换叶,清理盒体的话,也容易导致蚕体受伤,此外还增加了饲养难度。
综上所述,目前没有一种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家蚕饲养盒,能够一次性解决桑叶易于干枯、蚕体踩踏、细菌滋生以及湿度调控的难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立体取食家蚕饲养盒,能够一次性解决上述桑叶干枯、蚕体踩踏、细菌滋生以及湿度和温度不易调控等难题,通过该家蚕饲养盒的整体设计能够在饲养过程中一次性解决上述全部问题,从而使得家蚕饲养更加安全方便。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取食家蚕饲养盒,主要用于少年儿童观察学习、课外实践时进行桑蚕饲养,以及其他人群进行桑蚕饲养的休闲、娱乐活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该饲养盒包括盖体(1)、上盒体(2)和下盒体(3);其中上盒体(2)具有向上敞开口,在上盒体(2)上方设置有盖体(1),在上盒体(2)下方设置有下盒体(3);
盖体(1)的上表面内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隔板(4),将盖体(1)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蚕室,盖体(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a);
上盒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2a);其侧壁具有双层结构,分别为内壁(8)和外壁(9),在内壁(8)和外壁(9)之间具有空腔(6),其内设置有吸水材料(7),内壁(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a);
下盒体(3)与上盒体(2)相连,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卡扣连接装置(1b),上盒体(2)上设置有卡扣连接装置(2b),卡扣连接装置(1b)与卡扣连接装置(2b)通过链接装置(5)连接,链接装置(5)可以任选从卡扣连接装置(1b)与卡扣连接装置(2b)拆卸下来,从而使得盖体(1)任选盖合于上盒体(2)上,或者竖直连接于上盒体(2)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上盒体(2)与下盒体(3)紧密连接,以确保下盒体(3)内容物无法倾泻出饲养盒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盖体(1)内设置的隔板(4)可以任选卡接于盖体(1)内,或者拆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是由多个隔板相互之间通过切口“井”字形相互插接,然后在插接于盒盖(1)内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由透明材料制备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盒的侧壁可以设置附加盒体,用于盛放饲养家蚕用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盒上设置的通孔(1a)、(2a)和(8a)上均设置有弹性薄膜,该薄膜上具有开口,当桑叶或桑枝穿过该薄膜插入前述通孔内时,薄膜能够紧贴插入枝干表面,防止液体深入盒体内部。
使用立体取食家蚕饲养盒饲养家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使用的饲养盒组成如下:
该饲养盒包括盖体(1)、上盒体(2)和下盒体(3);其中上盒体(2)具有向上敞开口,在上盒体(2)上方设置有盖体(1),在上盒体(2)下方设置有下盒体(3);
盖体(1)的上表面内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隔板(4),将盖体(1)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蚕室,盖体(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a);
上盒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2a);其侧壁具有双层结构,分别为内壁(8)和外壁(9),在内壁(8)和外壁(9)之间具有空腔(6),其内设置有吸水材料(7),内壁(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a);
下盒体(3)与上盒体(2)相连,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在该饲养方法中将粗壮桑叶或者桑枝插入通孔(2a)内,使得桑叶或桑枝上半部分可以取食处置于上盒体(2)内,由家蚕方便取食;上盒体(2)内壁(8)和外壁(9)之间具有空腔(6)内设置有吸水材料(7),内壁(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a),当家蚕取食量大时,将新鲜桑叶或者桑枝通过通孔(8a)插入吸水材料(7)内,吸水材料能够保证提供保鲜桑叶或者桑枝所需的水分,同时又保证水分不会溢出流入盒体内部;
上盒体(2)的上方设置空腔开口(10),当吸水材料内水分不足时,通过开口补充水分;同时,如果需要替换补充吸水材料时,通过该开口(10)进行操作;
常见的吸水材料是市售的吸水凝胶、吸水树脂、吸水棉;上盒体(2)的下半部分置于下盒体(3)内;下盒体(3)内装有清水或者充满水分的吸水材料,从而保证桑叶或者桑枝的新鲜和生长;
该方法能够实现家蚕饲养过程中立体给叶,并能够保持新鲜给叶。
立体取食家蚕饲养盒饲养家蚕的方法在家蚕饲养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家蚕饲养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饲养盒盖体(1)与上盒体(2)和下盒体(3)由上至下连接;盖体(1)与上盒体可以采用铰接连接,从而使得盖体(1)能够在上盒体(2)实现开合,也可以在开合的一面设置卡扣或者吸铁石,从而保证盖体(1)与上盒体(2)能够在闭合状态下紧密连接。
盖体(1)的上表面设置的若干个通孔(1a)除了能够保证盒体透气之外,在喂食桑叶时,也可以将桑叶叶柄插入透气孔内,从而实现垂直喂食的效果。盖体(1)的内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向下能将盖体(1)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蚕室的隔板(4);隔板(4)可以任选卡接于盖体(1)内,或者拆卸下来。该隔板(4)卡和设置在盖体(1)内表面将盖体(1)分成若干的隔间。盖体(1)也可以竖直立于上盒体(2)上,具体是盖体(1)通过设置在盖体(1)上卡扣连接装置(1b)和上盒体(2)上设置的卡扣连接装置(2b),以及链接装置(5)连接将盖体(1)竖直支撑立于上盒体上。当家蚕停止取食即将吐丝结茧时,成熟的家蚕顺着隔板(4)攀援而上,从而在隔板(4)之间形成的隔间内吐丝结茧。
上盒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2a),该通孔的面积比通孔(1a)大,其作用具体有如下两个:一是可以将粗壮桑叶或者桑枝插入通孔(2a)内,使得桑叶或桑枝上半部分可以取食处置于上盒体(2)内,由家蚕方便取食;上盒体(2)内壁(8)和外壁(9)之间具有空腔(6)内设置有吸水材料(7),内壁(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a),当家蚕取食量大时,可以将新鲜桑叶或者桑枝通过通孔(8a)插入吸水材料(7)内,吸水材料能够保证提供保鲜桑叶或者桑枝所需的水分,同时又保证水分不会溢出流入盒体内部。上盒体(2)的上方可以设置空腔开口(10),当吸水材料内水分不足时,通过开口补充水分。同时,如果需要替换补充吸水材料时,也可以通过该开口(10)进行操作。常见的吸水材料可以是市售的吸水凝胶、吸水树脂、吸水棉等均可。上盒体(2)的下半部分置于下盒体(3)内。下盒体(3)内装有清水或者充满水分的吸水材料,从而保证桑叶或者桑枝的新鲜和生长。
这种能够实现立体取食且保鲜的喂食方式不仅有效适用于家蚕三眠以内的阶段,因为此时家蚕食量相对较小,喂食的桑叶过多容易造成桑叶浪费,以及桑叶干枯和发酵情形;同时也能够适用于三眠以上,家蚕取食量大的情况,可以避免桑叶更换频繁,使得养蚕的过程避免的繁重的桑叶更换和枯叶打扫工作,增加了养蚕的趣味性。同时这种保鲜的喂食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约桑叶,同时减少桑叶喂食次数,还能够保证幼蚕食用的桑叶的新鲜度,从而使得养蚕和蚕生长期的观察更加方便有趣。此外,这样的立体取食方式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蚕体在自然环境下的取食模式,家蚕在取食过程中攀爬在桑叶或桑枝之上取食,更方便于观察蚕体,同时也能够避免蚕体之间的踩踏,增加饲养盒内的通风,增加蚕体的健康。在具体的饲养过程中,上盒体(2)内也可以垫上纸等物品,以方便盒内卫生打扫,同时也避免幼蚕落入下盒体(3)内。此时桑叶或者桑枝只需穿透垫纸插入下盒体(3)内即可。
上盒体(2)与下盒体(3)与上盒体(2)相连,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本领域常见的方式。上盒体(2)与下盒体(3)的连接要紧密,以确保下盒体(3)内容物无法倾泻出饲养盒内。下盒体(3)内盛放清水或者吸水材料时,除了能够保持桑枝或桑叶的新鲜度,还同时能够起到调节春蚕饲养的温度和湿度的效果。此外,当盛夏湿度过高时,还可以弃去清水,在下盒体(3)内盛放吸湿试剂。总之下盒体(3)能够任选更换其内容物,从而达到调节家蚕饲养的温度、湿度环境,并且避免细菌生长,保证家蚕健康。
[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该家蚕饲养盒的设计能够在饲养过程中达到桑叶保鲜、立体给食、蚕沙及时清理以及调控温度和湿度的技术效果,从而获得如下技术效果:
1、使得家蚕饲养更加简单方便,保持桑叶新鲜、节约桑叶使用,并且避免了繁重的桑叶更换工作;
2、防止盒内桑叶干枯腐烂滋生细菌,避免家蚕踩踏,降低家蚕死亡率,提高家蚕成活率并增进蚕体健康。
3、方便观察家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变化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家蚕饲养盒立体图。
图2是盖体(1)内表面隔板(4)组合的结构图。
图3是饲养盒立体给叶的示意图。
图4是扣盖后盒体外观示意图。
图5是是盖体(1)与上盒体(2)连接部分的局部图。
图6是饲养盒在饲养过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家蚕饲养盒,其饲养盒盖体(1)、上盒体(2)和下盒体(3)分别由透明热塑性塑料、亚克力或PMMA一体铸造而成,或者铸造成板材之后粘结而成。盖体(1)、上盒体(2)和下盒体(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盖体(1)与上盒体采用铰接连接,上盒体(2)和下盒体(3)采用配合连接,并且上下两个盒体可以随时分离,当连接时能够具有一定的密闭效果。
盖体(1)的上表面成阵列设置有24个透气孔,透气孔直径为1mm。盖体(1)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横向3块,纵向4块隔板,隔板将盖体均匀分成若干小室。所述隔板(4)成“井”字形穿插而成,卡接于盖体(1)内壁设置的凹槽内部。盖体(1)两侧面分别对称设置两个卡扣,卡扣与支撑部件任选相连,支撑部件另一侧与上盒体(2)两侧面外部的卡扣任选相连,当卡扣和支撑部件连接时,能够将盖体(1)竖直支撑立于上盒体(2)上。
上盒体(2)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填充吸水树脂,在内壁(8)上四面各设置8个通孔(8a),下表面设置有8个通孔(2a),该通孔直径为5mm。下盒体(3)内用于装置清水。
使用本家蚕饲养盒的饲养家蚕的具体条件如下:
(1)环境要求:
温度:20-28℃;相对湿度:65-75%
光线:禁止直射光;空气:流通、无污染。
(2)饲养管理:
在上盒体(2)内部铺设柔软垫纸,将蚕卵放置在垫纸上进行孵化,此时下盒体内可以放置少量液体以保持孵化的湿度。当幼蚕孵化之后在垫纸上放入少量剪碎的嫩桑叶进行喂食。当幼蚕1眠后更换垫纸,将上盒体(2)内部铺设新的柔软垫纸,根据上盒体下部设置的通孔(2a)的位置和数量在垫纸上相应抠出小洞,洞口大小要保证桑叶叶柄和桑枝能够深入下盒体(3)内,但是幼家蚕不能落入。此时将桑叶叶柄或者桑枝由垫纸的小洞内深入下盒体(3)的液体内,并家蚕移入上盒体内进行饲养。由于桑叶近似于竖直给食,家蚕攀爬至桑叶上取食,由此防止了踩踏。同时家蚕能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取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桑叶。由于桑叶能够保持新鲜,所以无需经常更换桑叶,基本上能够保持2-3日,或者视桑叶取食完毕后更换一批新的桑叶即可。
待家蚕3眠取食量剧增之后,可以进一步将整片桑叶的叶柄插入盖体(1)内通孔(1a)或者上盒体内壁上设置的通孔(8a)内,同样能够保证立体给食,家蚕攀援至叶片上取食,蚕沙粪便落入上盒体(2)底层,能够保证食物桑叶和蚕沙分离。
每两天或视情况清理上盒体1次(清除蚕沙、更换垫纸),保持上盒体(2)内干燥、清洁,防止发霉。根据室外温度和湿度来及时调整下盒体内装载清水、吸水材料或者干燥剂。
(3)上簇结茧:饲养4眠7-8天后,当蚕儿全身透明发亮、口吐丝缕、不再取食桑叶时,即为老熟,准备吐丝结茧。此时将盖体(1)卡扣和支撑部件与上盒体(2)连接,从而将盖体(1)竖直支撑立于上盒体(2)上。将隔板(4)取出,互插后插入盖体(1)的凹槽内,即可将老蚕放入格中,使之吐丝结茧。也可以任由老蚕攀爬至隔板(4)上吐丝结茧,或者将盖体(1)放平,然后将老蚕放入格中,使之吐丝结茧,以上方式均可。
(4)蚕蛹管理:蚕茧结成后7-10日,蚕即化为蛹,可剪开蚕茧倒出蚕蛹,并置于上盒体(2)内观察,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蛹体。
(5)化蛾与产卵:化蛹后10-15天即可羽化成蚕蛾,雌雄峨可自动寻偶交配,交配4-6小时即可拆对,在上盒体(2)内铺产卵纸并加蛾圈,然后将雌蛾捉入峨圈使之产卵。
该家蚕饲养盒可以采用模具实现大批量规模生产,其制作成本可大大降低。因此,这种新型多功能桑蚕饲养盒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该饲养盒包括盖体(1)、上盒体(2)和下盒体(3);其中上盒体(2)具有向上敞开口,在上盒体(2)上方设置有盖体(1),在上盒体(2)下方设置有下盒体(3);
盖体(1)的上表面内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隔板(4),将盖体(1)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蚕室,盖体(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a);
上盒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2a);其侧壁具有双层结构,分别为内壁(8)和外壁(9),在内壁(8)和外壁(9)之间具有空腔(6),其内设置有吸水材料(7),内壁(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a);
下盒体(3)与上盒体(2)相连,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上设置有卡扣连接装置(1b),上盒体(2)上设置有卡扣连接装置(2b),卡扣连接装置(1b)与卡扣连接装置(2b)通过链接装置(5)连接,链接装置(5)可以任选从卡扣连接装置(1b)与卡扣连接装置(2b)拆卸下来,从而使得盖体(1)任选盖合于上盒体(2)上,或者竖直连接于上盒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上盒体(2)与下盒体(3)紧密连接,以确保下盒体(3)内容物无法倾泻出饲养盒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盖体(1)内设置的隔板(4)可以任选卡接于盖体(1)内,或者拆卸下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是由多个隔板相互之间通过切口“井”字形相互插接,然后在插接于盒盖(1)内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由透明材料制备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盒的侧壁可以设置附加盒体,用于盛放饲养家蚕用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家蚕饲养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盒上设置的通孔(1a)、(2a)和(8a)上均设置有弹性薄膜,该薄膜上具有开口,当桑叶或桑枝穿过该薄膜插入前述通孔内时,薄膜能够紧贴插入枝干表面,防止液体深入盒体内部。
9.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取食家蚕饲养盒饲养家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使用的饲养盒组成如下:
该饲养盒包括盖体(1)、上盒体(2)和下盒体(3);其中上盒体(2)具有向上敞开口,在上盒体(2)上方设置有盖体(1),在上盒体(2)下方设置有下盒体(3);
盖体(1)的上表面内部上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向下的隔板(4),将盖体(1)内腔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蚕室,盖体(1)上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a);
上盒体(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2a);其侧壁具有双层结构,分别为内壁(8)和外壁(9),在内壁(8)和外壁(9)之间具有空腔(6),其内设置有吸水材料(7),内壁(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a);
下盒体(3)与上盒体(2)相连,其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在该饲养过程中将粗壮桑叶或者桑枝插入通孔(2a)内,使得桑叶或桑枝上半部分可以取食处置于上盒体(2)内,由家蚕方便取食;上盒体(2)内壁(8)和外壁(9)之间具有空腔(6)内设置有吸水材料(7),内壁(8)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8a),当家蚕取食量大时,将新鲜桑叶或者桑枝通过通孔(8a)插入吸水材料(7)内,吸水材料能够保证提供保鲜桑叶或者桑枝所需的水分,同时又保证水分不会溢出流入盒体内部;
上盒体(2)的上方设置空腔开口(10),当吸水材料内水分不足时,通过开口补充水分;同时,如果需要替换补充吸水材料时,通过该开口(10)进行操作;
常见的吸水材料是市售的吸水凝胶、吸水树脂、吸水棉;上盒体(2)的下半部分置于下盒体(3)内;下盒体(3)内装有清水或者充满水分的吸水材料,从而保证桑叶或者桑枝的新鲜和生长;
该方法能够实现家蚕饲养过程中立体给叶,并能够保持新鲜给叶。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在家蚕饲养领域中的应用。
CN201811311734.6A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饲养盒及其用途 Pending CN109197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1734.6A CN109197789A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饲养盒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1734.6A CN109197789A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饲养盒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7789A true CN109197789A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94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1734.6A Pending CN109197789A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饲养盒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977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6458A (zh) * 2020-11-25 2021-04-02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一种科普用家蚕人工饲料饲养盒及饲养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6458A (zh) * 2020-11-25 2021-04-02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一种科普用家蚕人工饲料饲养盒及饲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5613Y (zh) 一种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虫的装置
CN103782968B (zh) 一种亚克力水稻昆虫饲养笼及水稻昆虫饲养方法
CN111449028B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冬季实验室内养殖方法
CN107047485A (zh) 一种叶蝉科昆虫室内饲养的方法及仿生饲养盒
CN205124768U (zh) 一种斑翅果蝇优势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养殖装置
CN103478117A (zh) 一种异色瓢虫防治烟蚜的扩散繁殖释放方法
CN213463503U (zh) 一种蝴蝶小型饲养笼
CN106106374B (zh) 一种亮腹釉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
CN109769755A (zh) 一种斑翅果蝇蛹寄生蜂毛角锤角细蜂的简易快速繁殖方法
CN103563757B (zh) 一种种兔群养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CN111328773A (zh) 一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饲养方法
CN105746442B (zh) 爬沙虫成虫的规模化养殖和卵的孵化方法
CN204888356U (zh) 一种雪龙鱼受精黏性卵孵化室
CN206699191U (zh) 一种叶蝉科昆虫室内饲养的仿生饲养盒
CN109997777A (zh) 一种蟾蜍的养殖方法
CN109197789A (zh)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方法、饲养盒及其用途
CN101361474B (zh) 一种家蚕实用品种转基因用蚕卵的制备方法
CN103250685A (zh) 一种多功能养蚕盒及其制作方法
JP2000197428A (ja) 昆虫類の飼育装置及び飼育方法並びに飼育観察容器
CN106135138A (zh) 一种收集稻纵卷叶螟卵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15490B (zh) 一种库蠓的养殖方法及其应用
CN210113968U (zh) 一种立体取食家蚕饲养盒
CN110278922A (zh) 双叉犀金龟人工饲养技术
CN105284723A (zh) 一种甲鱼生态养殖管理的方法
Milevoj Rearing of the common green lacewing, Chrysoperla carnea Stephens, in the laborato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