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6801A -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 - Google Patents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6801A
CN109196801A CN201780033421.6A CN201780033421A CN109196801A CN 109196801 A CN109196801 A CN 109196801A CN 201780033421 A CN201780033421 A CN 201780033421A CN 109196801 A CN109196801 A CN 109196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yload portions
payload
redundancy check
check information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34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6801B (zh
Inventor
J·M·林
杨阳
J·B·索里阿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6774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8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96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6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6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6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06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33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using a block and a convolutional cod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9Sequence estimation, i.e.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codes
    • H03M13/3905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 [MAP] decoding or approximations thereof based on trellis or lattice decoding, e.g. forward-backward algorithm, log-MAP decoding, max-log-MAP decoding
    • H03M13/3938Tail-bit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22Intended application, e.g.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09Error detection only, e.g. us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codes or single parity b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涉及用于增加解码性能和/或降低解码复杂度的技术和装置。一种示例性方法一般包括: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以及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还要求保护并描述了其它的方面、实施例和特征。

Description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
根据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5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5/607,161的权益,后者要求分别于2016年6月1日和2016年6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344,031和62/346,291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下面讨论的技术的某些方面通常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所,涉及用于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的卷积编码/咬尾卷积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所有现代无线通信链路的发射机中,可能将来自纠错码的输出比特序列映射到复杂的调制符号的序列上。随后,可以使用这些符号来创建适于跨越无线信道传输的波形。特别是随着数据速率增加,接收机侧的解码性能对于可达到的数据速率而言可能是限制因素。
发明内容
以下总结本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以提供对所讨论的技术的基本理解。该概括不是对本公开内容的所有预期方面的详尽概述,并且既不旨在标识本公开内容的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要素也不旨在描绘本公开内容的任意或全部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目的是以简要的形式呈现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作为之后呈现的更为详细的描述的序言。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用于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的卷积编码/咬尾卷积编码的技术和装置。实施例可以实现并提供针对总体有效载荷的错误检测的快速、有效的编码技术,以及针对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的分段式的有效载荷的额外的错误检测能力。分段式的冗余校验旨在提供额外的洞察(insight)(针对错误征兆),以实现用于提高的性能的编码/解码。分段式的CRC也被称为多CRC段或者多段CRC,其允许CRC信息的额外粒度,以产生提高的码块错误率性能和/或解码复杂度降低。技术提供新的编码结构配置(arrangement),这使得能够使用错误征兆洞察来在解码性能中进步和/或降低解码复杂度。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通常包括: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以及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以及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所述装置还通常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通常包括:用于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的单元;用于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单元;用于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的单元;用于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的单元;以及用于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的单元。
某些方面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通常包括用于以下各项的代码: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以及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通常包括: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解码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基于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解码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基于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通常包括:用于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的单元;用于解码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单元;用于基于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的单元。
某些方面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通常包括用于进行以下各项的代码: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解码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基于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
技术可以在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体现。在连同所附附图查看了对本发明的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之后描述时,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虽然本发明的特征可能是相对于下面的某些实施例和附图来讨论的,但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以包括本文所讨论的有利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换言之,尽管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能被讨论为具有某些有利特征,这种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根据本文中所讨论的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来使用。以类似的方式,虽然可以在下面将示例性实施例讨论为设备、系统或方法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各种设备、系统和方法来实现。
附图说明
以可以详细地了解本公开内容的上述特征的方式,可以通过参考各方面来具有以上简要概述的更具体的描述,所述描述的其中一些在附图中示出。然而,应当注意,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内容的某些典型方面,并因此不应将其视为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因为所述描述可以承认其他同等有效的各方面。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接入点和用户终端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示例性无线设备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解码器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解码器的框图。
图6示出了卷积编码的示例。
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对卷积编码的比特流进行解码的维特比(Viterbi)算法的示例。
图8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经由咬尾卷积码(TBCC)进行编码的示例。
图9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解码TBCC编码的比特流的维特比算法的示例。
图1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解码TBCC编码的比特流的维特比算法的示例性迭代过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性操作。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针对冗余校验信息的示例性交织/连结模式。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性操作。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具有冗余校验的示例性4状态CC/TBCC。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具有冗余校验的示例性4状态CC/TBCC。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的被配置为执行增强的TBCC列表解码的编码器。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方面的被配置为执行增强的TBCC列表解码的解码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的方面提供了新的码结构。该结构提供并且允许使用错误征兆(errorsymptom)洞察来提高解码性能和/或降低解码复杂度。这可能例如通过将有效载荷分成多个部分并且导出针对这些部分中的每个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而发生。在不改变冗余校验比特和有效载荷比特的总数的情况下,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提供对解码错误征兆的额外洞察的技术。这样做可以通过在保持不受影响的总体错误检测率的同时启用某种复杂的处理来实现改进的码块错误率性能和/或解码复杂度降低,来产生改进的编码器/解码器设计和技术。
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频分多址(FDMA)网络、正交FDMA(OFDMA)网络、单载波FDMA(SC-FDMA)网络等等、码分多址(CDMA)网络等。术语“网络”和“系统”经常可以互换使用。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无线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低码片速率(LCR)。CDMA 2000覆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无线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演进的UTRA(E-UTRA)、IEEE802.11、IEEE 802.16(例如,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IEEE 802.20、闪速OFDM等无线技术。UTRA、E-UTRA和GSM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长期演进(LTE)和先进的长期演进(LTE-A)是UMTS的使用E-UTRA的即将到来的版本。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GSM、UMTS和LTE。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2000。这些各种无线技术和标准是本领域已知的。为了清楚起见,以下针对LTE和LTE A描述了该技术的某些方面。
本文的教导可以并入各种有线或无线装置(例如,节点)(例如,在其内实现或由其执行)。在某些方面,节点包括无线节点。这样的无线节点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提供例如针对网络或到网络(例如,诸如因特网或蜂窝网等广域网)的连接。在一些方面,根据本文的教导实现的无线节点可以包括接入点或接入终端。
接入点(“AP”)可以包括、被实现为、或被称为:节点B、无线网络控制器(“RNC”)、eNodeB、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台(“BTS”)、基站(“BS”)、收发机功能单元(“TF”)、无线路由器、无线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无线基站(“RBS”),或某种其他术语。在一些实现中,接入点可以包括机顶盒信息亭、媒体中心或被配置为经由无线或有线介质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的设备。
接入终端(“AT”)可以包括、被实现为、或被称为:接入终端、订户站、订户单元、移动站、远程站、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用户设备、用户站或某种其他术语。在一些实现中,接入终端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站(“STA”)、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某种其他适当的处理设备。因此,本文教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并入电话(例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膝上型)、便携式通信设备、便携式计算设备(例如,个人数据助理)、平板电脑、娱乐设备(例如,音乐或视频设备或卫星无线单元)、电视显示器、翻转摄像头、安全摄像机、数字录像机(DVR)、全球定位系统设备、传感器、工业设备、医疗设备、可植入设备、可穿戴设备、哺乳动物植入设备、车辆或车辆组件、无人机、物联网、或被配置为经由无线或有线介质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的设备。
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来自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无线移动宽带系统。接入点100(AP)可以包括多个天线组,其中一个组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组包括天线108和110,并且还有一组包括天线112和114。在图1中,针对每个天线组仅示出两个天线,然而,针对每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T)可以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在前向链路120上向接入终端116发送信息,并在反向链路118上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122可以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在前向链路126上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并在反向链路124上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用于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组天线和/或其被设计为进行通信的区域通常被称为接入点的扇区。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每个天线组可以被设计为与由接入点100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
在前向链路120和126上的通信中,接入点100的发射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提高针对不同的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另外,接入点使用波束形成向随机散布在其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进行发送,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向所有其接入终端进行发送的接入点,其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造成较少的干扰。
图2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机系统210(例如,也称为接入点/基站)和接收机系统250(例如,也称为接入终端)的一个方面的框图,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例如MIMO系统200,在其中可以实践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在发射机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向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提供针对数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每个数据流可以在相应的发射天线上进行发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格式化、编码和交织针对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经编码的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针对每个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以在接收机系统处用于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基于针对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Q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针对所述数据流的经复用导频和经编码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针对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以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
随后,可以将针对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其可以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随后,TX MIMO处理器220向NT个发射机(TMTR)222a至222t提供NT个调制符号流。在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TX MIMO处理器220向数据流的符号和从其发送所述符号的天线应用波束成形权重。
每个发射机222接收并处理相应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发送的调制信号。随后,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发送来自发射机222a至222t的NT个调制信号。
在接收机系统250处,所发送的调制信号可以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并且可以将来自每个天线252的接收信号提供给相应的接收机(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机254可以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相应的接收信号、数字化经调节的信号以提供采样,并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符号流。
随后,RX数据处理器260基于接收机处理技术接收并处理来自NR个接收机254的NR个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随后,RX数据处理器260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每个检测到的符号流,以恢复针对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可以与由发射机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执行的处理是互补的。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关于所述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的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随后,反向链路消息由TX数据处理器238处理,TX数据处理器238还从数据源236接收由调制器280调制、由发射机254a至254r调节的针对若干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并发送回发射机系统210。
在发射机系统210处,来自接收机系统250的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机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并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由接收机系统2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随后,处理器230确定要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并随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图3示出了可以在无线设备302中使用的各种组件,无线设备302可以在来自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内采用。无线设备302是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法的设备的示例。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无线通信装设备可以被配置为: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导出针对所述多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将针对每个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以及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在其他情况下,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解码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以及基于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根据某些方面,无线设备302可以是来自图1中的接入点100或任何接入终端116、122。
无线设备302可以包括控制无线设备302的操作的处理器304。处理器304也可以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二者的存储器306向处理器304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306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处理器304通常基于存储在存储器306内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逻辑和算术操作。存储器306中的指令可以是可执行的,以实现本文描述的方法。
无线设备302还可以包括壳体308,其可以包括发射机310和接收机312,以允许在无线设备302和远程位置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发射机310和接收机312可以组合成收发机314。单个或多个发射天线316可以附着到壳体308并且电耦合到收发机314。无线设备302还可以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机、多个接收机和多个收发机。
无线设备302还可以包括信号检测器318,其可以用于检测和量化由收发机314接收的信号的电平。信号检测器318可以将这样的信号检测为总能量、每符号每子载波的能量、功率谱密度和其他信号。无线设备302还可以包括用于处理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320。
另外,无线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编码用于传输的信号的编码器322和用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器324。根据某些方面,编码器322可以根据本文呈现的某些方面来执行编码(例如,通过实现图11中所示的操作1100)。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编码器322的额外细节。根据某些方面,解码器324可以根据本文呈现的某些方面来执行解码(例如,通过实现图11中所示的操作1300)。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解码器324的额外细节。
无线设备302的各种组件可以由总线系统326耦合在一起,除了数据总线之外,总线系统326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根据下面讨论的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处理器304可以被配置为访问存储在存储器306中的指令以执行无连结访问。
图4示出了可以被配置为提供用于无线传输的编码消息的射频(RF)调制解调器404的一部分。在一个示例中,基站(例如,AP 100和/或210)中的编码器406(或反向路径中的接入终端,例如116和/或250)接收用于发送的消息402。消息402可以包含旨在接收设备的数据和/或编码语音或其他内容。编码器406(其可以对应于无线设备302的编码器322)使用通常基于由基站100/210或另一网络实体定义的配置而选择的、适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来对所述消息进行编码。
在一些情况下,编码器406可以使用下面描述的技术来编码所述消息(例如,通过实现图11中所示的操作1100)。例如,在一些情况下,编码器406可以: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部分;导出针对所述多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将针对每个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以及通过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例如,编码比特流408),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根据各方面,随后可以将由编码器406产生的编码比特流408提供给映射器410,所述映射器410生成Tx符号412的序列,所述序列被Tx链414调制、放大和以其他方式处理,以产生用于通过天线418发送的RF信号416。
图5示出了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和解码包括编码消息(例如,如下所述使用咬尾卷积码的消息)的无线发送的信号的RF调制解调器510的一部分。在各种示例中,接收信号的调制解调器510可以驻留在接入终端处、基站处、或者用于执行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其它适当的装置或单元处。天线502向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122和/或250)提供RF信号418(即,图4中产生的RF信号)。RF链506处理和解调RF信号418,并且可以向解映射器512提供符号508的序列,所述解映射器512产生代表编码消息的比特流514。
随后,可以使用解码器516(其可以对应于无线设备302的解码器324)来从已经使用编码方案(例如,TBCC编码方案、极化码编码方案等)编码的比特流来解码m比特的信息串。解码器516可以包括维特比解码器、代数解码器、蝶形解码器、或另一适当的解码器。在一个示例中,维特比解码器采用公知的维特比算法来找到对应于接收到的比特流514的最可能的信令状态序列(维特比路径)。可以基于针对比特流514计算的LLR的统计分析来解码比特流514。在一个示例中,维特比解码器可以使用从比特流514生成LLR的似然比测试来比较和选择定义信令状态序列的正确的维特比路径。通过使用似然比测试(其比较针对每个候选维特比路径的似然比的对数(即,LLR))以确定哪个路径更可能考虑产生比特流514的符号序列,似然比可以用于统计地比较多个候选维特比路径的匹配(fit)。随后,解码器516可以基于LLR来解码比特流514,以确定包含从基站(例如,AP 100和/或210)发送的数据和/或编码语音或其他内容的消息518。解码器可以根据下面呈现的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来解码比特流514(例如,通过实现图13中所示的操作1300)。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解码器可以接收包括多个部分的码字,解码该码字的多个部分,以及基于与所述多个部分中的每个解码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部分。
根据某些方面,可以使用卷积编码算法来编码比特流(例如,如关于图4所描述的)并且生成编码码字。图6示出了卷积编码的示例,其中对信息比特流进行编码。如所示,编码可以以已知的比特序列(例如,在该示例中为000)开始,并且可以根据先前的比特来生成每个编码比特。如图6中所示,在末尾附加相同的已知比特序列。
如图7所示,编码码字可以使用网格结构来解码。在网格结构中,网格中的每个阶段具有若干状态中的一个(例如,如果每个比特是根据先前的三个比特来编码的,则为8个状态)。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每个转变取决于先前比特和被编码的“新”有效载荷比特。在所示示例中,由于第1比特是“1”,所以从第1阶段中的状态“000”转变到第2阶段中的状态“001”(然后从第2阶段中的“001”状态转变到第三阶段中的“011”等)。因此,由于解码路径的有效性取决于用于编码的比特(即,先前的比特和被编码的“新”比特),因此通过网格只有有限数量的有效解码路径。尽管图7示出了具有8个状态的网格结构,应当理解,网格结构可以包含任何数量的状态,这取决于使用多少“先前比特”来编码“新”有效载荷比特。
如上所述,并且如图7所示,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都是已知的,这是当解码时可能被利用的事实(例如,通过网格的不以已知状态开始和结束的任何解码路径可能不合格)。例如,参考图7,假设已知状态为[000](例如,如图所示),则不以[000]结束状态结束的任何解码路径可能自动不合格。例如,具有起始状态[000]和结束状态[111]的解码路径可能不合格。
图8示出了使用咬尾卷积码(TBCC)来编码比特流的示例。TBCC算法被这样命名,是因为将比特结尾处的“尾”附加到编码比特流的开头,例如,如所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是相同的(如图7所示),但是状态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尾部比特的值)。在所示示例中,尾部比特的值(并因此开始和结束状态)是“010”。因此,如图9中的实线所示,由于第一比特是“1”,所以从第一阶段中的起始状态“010”转变到第二阶段中的状态“101”(随后从第二阶段中的“101”状态转变为第三阶段中的“011”等)。使用TBCC解码网格,如图9所示,不以相同状态开始和结束的解码路径(尽管最初未知)可能不合格。例如,再次假设起始状态为“010”。然而,在该示例中,由图9中的虚线示出,起始状态(即,“010”)与结束状态(例如,“001”)不匹配。因此,该解码路径可能不合格。
如图10所示,用于解码TBCC编码码字的一种算法是通过一系列迭代。例如,在第一迭代中,解码器(例如,解码器324和/或516)可以开始构造具有以相等权重开始的每个状态的解码网格。在网格结构结束时(例如,在最后的迭代之后),解码器324和/或516可以标识数个最佳状态,随后在针对经解码的比特的某一范围的阶段内执行后向跟踪输出,并且基于在这些迭代期间产生的度量(例如,诸如路径度量、尾字节校验等)来选择解码路径,以导出解码比特。
示例性极化码
如上所述,极化码可以用于编码用于传输的比特流。极化码是第一个可证明的具有几乎线性(块长度)编码和解码复杂度的能力实现编码方案。极化码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无线系统中的纠错的候选者。极化码具有诸如确定性构造(例如,基于快速Hadamard变换)、非常低和可预测的错误层以及基于简单的连续消除(SC)的解码等许多期望特性。
极化码是长度为N=2n的线性块码,其中它们的生成器矩阵是使用矩阵的n次克罗内克幂函数构造的,其由Gn表示。例如,等式(1)显示了针对n=3所得到的生成器矩阵。
根据某些方面,可以通过使用生成器矩阵来编码数个输入比特(例如,信息比特)来生成码字(例如,由BS)。例如,给定数个输入比特u=(u0,u1,...,uN-1),可以通过使用生成器矩阵G来编码输入比特来生成所得到的码字矢量x=(x0,x1,...,xN-1)。随后,所得到的码字可以是速率匹配的(例如,使用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并由基站在无线介质上发送并由UE接收。
当使用解码器(例如,解码器516)(例如连续取消(SC))解码器或连续取消列表(SCL)解码器)来解码(例如,由UE)接收到的矢量时,给定比特u0 i-1被正确解码,则每个估计的比特具有预定的误差概率,所述概率趋向于0或0.5。另外,具有低错误概率的估计比特的比例趋向于底层信道的容量。例如如下所解释的,极化码通过使用最可靠的K个比特来发送信息,同时将剩余(N-K个)比特设置或冻结到预定值(例如0)来利用称为信道极化的现象。
对于非常大的N,极化码将信道转变成针对N个信息比特的N个并行“虚拟”信道。如果C是信道的容量,那么N*C个信道是几乎完全没有噪声的,并且N(1-C)个信道是完全嘈杂的。随后,基本的极性编码方案包括冻结(即不发送)沿着完全有噪声的信道发送的信息比特,并且仅沿着完美信道来发送信息。对于短至中等的N,这种极化可能不是完整的,因为可能存在若干个既不是完全无用也不是完全无噪声的信道(即正在转变的信道)。取决于传输速率,转变中的这些信道被冻结或用于传输。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示例性编码和解码
在使用卷积编码(CC)和/或咬尾卷积编码(TBCC)来编码用于传输的流控制信令比特的传统通信标准中,通常将循环冗余校验(CRC)包括在预编码的控制信令比特流中,以帮助检测与预编码控制信令比特流相对应的经解码的有效载荷中的错误。例如,给定预编码比特流,可以基于该预编码比特流来计算CRC(称为全局CRC),并且将其附加到该预编码比特流的末尾。随后,可以使用特定的编码方案(例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极化码、咬尾卷积码(TBCC)、卷积码(CC)等)来编码预编码比特流(包括全局CRC),并且发送经编码的码字。在接收端,接收机可以接收并且解码码字(例如,根据用于编码码字的特定编码方案),并且可以基于所包括的CRC来检查码字是否被正确解码。
N比特循环冗余校验可以自然地以2^-N来提供预期的错误检测率。然而,除了由全局CRC(即,针对有效载荷的一个CRC)提供的解码错误检测(例如,用于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过程中进行块重传)之外,传统方法不能提供对传输的错误征兆的额外洞察,例如相对于在整个解码的码字中稀疏分布的“E”数量个错误解码的比特,指示被局限于在码字的特定部分的、相同的“E”数量个不正确解码的比特。
因此,在不改变冗余校验比特和有效载荷比特的总数的情况下,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呈现了用于提供对控制信令的解码错误征兆的额外洞察的技术,其可以通过以下操作来使解码器受益:在保持不受影响的总体错误检测率的同时,实现某些复杂的处理(例如网格路径修剪)以实现改进的码块错误率性能和/或解码复杂度降低。也就是说,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的码结构,其例如通过将有效载荷(例如,控制信令、数据等)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并且导出针对这些控制信令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控制信令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使得能够使用错误征兆洞察来增加解码性能和/或降低解码复杂度。
图11示出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性操作1100,其用于提高解码性能和/或降低解码复杂度。这些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应用于各种场景中的无线传输(例如控制信令和/或数据信令)。根据某些方面,操作1100可以由诸如基站(例如,AP 100、210)、用户终端(例如,AT116、250)和/或无线设备302等任何适当的无线发送设备执行。操作1100被示出用于说明,但是可以根据需要以各种方式进行排序或补充。
为了实现操作1100,可以利用各种实现配置。例如,无线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如图2和图3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这些组件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例如,如图2中所示,接入点210的天线224、接收机/发射机222、TX数据处理器214、处理器230和/或存储器232可以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另外地或替代地,如图2所示,接入终端250的天线252、接收机/发射机254、TX数据处理器238、调制器280、处理器270和/或存储器272可以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另外地或替代地,如图5所示的处理器304、存储器306、收发机314、DSP 320、编码器322、解码器324和/或天线51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
通常,操作1100示出了用于有效的无线通信的一系列动作。操作1100在1102处通过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而开始。在1104,无线发送设备可以将有效载荷划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所述划分可以包括将信息的一个配置分段分为几个部分;划分的数量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在1106,无线发送设备导出针对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在1108,无线发送设备将与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相关联的冗余校验信息或者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合并它们可以产生表示聚合的合并冗余校验信息的比特序列。合并还可以包括根据需要以各种方式来组合比特,使得最终结果表示输入到合并函数中的信息。在1110,无线发送设备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尽管未示出,但是操作1100还可以包括无线发送设备向无线接收设备发送码字以进行解码。
如上所述的划分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如上所述,有效载荷(不总是包括CRC/奇偶校验信息)可以首先由无线发送设备划分成N个有效载荷部分。N个有效载荷部分的大小、范围、细节、优先级、重要性、顺序等都可以排列和变化。划分可以产生一系列信息以形成“P”(即有效载荷)序列:{P0,P1,...,PN-1}。根据某些当前优选的方面,在一些情况下,有效载荷可以包括控制信息比特/信令。然而在其它方面,有效载荷可以根据需要包括其他类型的信令或数据。简而言之,实施例为分段式的CRC的长度和位置提供了灵活的配置,使得能够在期望的场景中进行动态和即时的调整。
划分的信息比特可以用作导出纠错或者冗余校验信息的基础。导出通常可以包括以某种方式使用信息比特(即,信息的一种集合)来产生或者获得其他信息(即,信息的另一第二集合)。根据某些方面,无线发送设备随后可以使用每个有效载荷部分来独立地导出与该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根据某些方面,冗余校验信息可以在解码期间由无线接收设备(例如,单独的无线设备302)用于确定码字的部分是否被正确解码,例如,如下面更详细地解释的。
在一些情况下,冗余校验信息可以包括错误检测码。其可以包括作为“分段式的”CRC,后者还被称为分段式的解码冗余校验(SDRC)。在其他情况下,冗余校验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奇偶校验比特,例如,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在其他情况下,冗余校验信息可以包括由列表解码器可使用的信息,其用于确定通过该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的一个或多个最有可能的/正确的解码路径,这被称为分段式的网格冗余校验(SITRC)。
根据某些方面,无线发送设备可以导出冗余校验信息。这可以以与P序列的每个部分相对应的独立方式(例如,分段式的CRC、奇偶校验比特信息等)来执行,以形成“C”(例如,CRC)序列(C0,C1,...,CN-1}冗余校验信息。根据各方面,针对每个部分导出的冗余校验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并且可以具有相等或不相等的长度。也就是说,在一些情况下,针对第一部分(例如,P0)导出的冗余校验信息可以包括与针对第二部分(例如,P1)导出的冗余校验信息相同数量或不同数量的比特。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无线发送设备可以导出针对全部有效载荷的全局CRC,例如,如图12中所示。全局CRC可以覆盖多段有效载荷的每个部分(即P序列)。根据一些实施例,全局CRC可以包括在C序列中。在一些情况下,全局CRC可以从与分段式的CRC组合的多段有效载荷来导出。
另外,根据某些方面,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的其他变化是可能的。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定义冗余校验信息的分段式的覆盖,使得C序列的{C0}覆盖P序列的{P0},并且C序列的C1覆盖P序列的{P0,P1},等等。
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针对每个“X”数量个有效载荷部分来执行导出冗余校验信息。例如,根据确定的速率和特定类型的业务或期望的业务可靠性。例如,相比于与例如互联网浏览相关联的业务,对于超可靠的低延迟通信(URLLC)和/或任务关键(MiCr)类型的业务,可能希望具有更频繁地导出并插入到URLLC/MiCr有效载荷中的冗余校验信息(例如,以确保有效载荷的可靠性)。因此,无线发送设备可以例如基于业务类型或业务/有效载荷的期望可靠性,来确定用于将冗余校验信息导出/插入到有效载荷的部分的速率。在一些实例中,可能希望省略或不使用CRC分段信息。
根据某些方面,使用本文描述的技术的优点是很多的。例如,具有以上述方式使用的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例如覆盖有效载荷的相应部分)的优点在于,无线接收设备的解码器(例如,接收包括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的码字)可以确定码字的各个部分是否被正确地接收/解码。这是相对于其中码字仅包括单个16比特的全局CRC的其他情况,以及其中解码器只能确定当全局CRC失败时整个有效载荷被错误地接收/解码的情况。因此,关于码字的特定部分是否被不正确地接收/重新编码的知识可以允许无线接收设备向无线发送设备发送请求以重传码字的特定部分。此外,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使得解码器能够基于关于有效载荷的某些部分通过/失败的知识来可选地执行额外的过程/处理。
根据某些方面,无线发送设备可以通过应用合并函数(包括诸如插入、交织、以及连结等比特序列配置)来导出比特序列,后者包含有效载荷部分(例如,P序列)以及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以及(如果适用的话)全局冗余校验信息(例如,C序列)。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其他合并函数,以实现产生代表性的合并的CRC信息。
根据某些方面,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式来执行合并(例如,交织/连结/插入)。例如,如1202处所示,为了形成新序列,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P0可以与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相应的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例如,C0)连结,并且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及其对应的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可以连结到有效载荷的第二部分(例如,P1)及其相应的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例如,C1)等。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1206),可以在该新序列的末尾连结全局冗余校验信息部分(例如,全局CRC)。
根据各方面,CRC信息的大小可以变化,并且因此,作为一个示例,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的大小也可以变化。在一些情况下,这种大小差异可以基于是否包括全局冗余校验信息部分。例如,如果是全局冗余校验信息部分,则相比于如果包括全局冗余校验信息部分,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例如,C0和C1)可能包括更多的比特。此外,在一些情况下,每个冗余校验信息部分的大小可以在不同部分之间变化。例如,在某些情况下,C0可能比C1更大或更小(即,包括或多或少的比特)。另外,在一些情况下,与有效载荷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部分的大小可能是零(例如,该部分有效载荷不具有冗余校验信息)。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针对合并的序列预定义交织/连结模式。这可以包括其中相应的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并不是紧跟在有效载荷部分后面的场景(例如,P0后面不紧跟着C0)。交织/连结模式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在接收机处,单个错误征兆可能会影响高达K个连续比特。因此,将P0与其对应的C0相分离可能是有益的,这使得单个错误征兆不会跨越P0和C0二者。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形成新的序列或者合并的序列,有效载荷部分可以被进行各种处理。例如,有效载荷的每个部分可以连结在一起以形成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例如,P0到PN-1),并且可以将针对每个部分的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连结在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末端。例如,如1204处所示,这示出了从对各部分的个体化处理而形成的所得到的合并序列。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1208处),可以在该新序列的末尾处连结全局CRC。
关于交织/连结模式(例如,如上所述),对于给定的k,对模式的某些选择可能在Pk和Ck之间的序列中产生间隔。由于码约束长度与一个单一错误征兆的典型比特长度之间的关系,这种间隔可能对冗余校验信息错误检测至关重要。换句话说,交织/连结模式可以是基于码约束长度和定义的错误征兆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关系的。例如,TBCC的约束长度可以具有这样的特性,即单个错误事件可以扩展到不超过解码比特的约束长度,这是因为解码器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存储器可能被“刷新”关于超出约束长度的单个错误。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大小为“C”的冗余校验信息(例如,CRC)可以保证检测不超过“C”比特的一个或多个解码错误。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对于达到了大于“C”比特的错误,可能无法保证错误检测。
在一些配置中,用于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例如,分段式的CRC)的比特数量可以与传统情况相同。这可以包括例如仅具有全局CRC且没有分段式的CRC的情况。例如,在传统情况下,全局CRC可以包括16比特。此处,参考在1208处示出的示例性连结,假设用于预编码数据或CRC的部分数量是2(即,两个部分),则两个分段式的CRC(例如,C0和C1)可以包括6比特,并且单个全局CRC(例如,CRCGlobal)可以包括4比特。因此,用于分段式的/全局CRC的比特总数仍然是16比特。
根据某些方面,随后,可以由使用编码器(例如,例如图5中所示的编码器)的无线发送设备来编码所得到的合并的比特序列(即,合并的P序列和C序列),将其编码成单个码字。根据各方面,编码器可以使用卷积码(CC)编码方案、咬尾卷积码(TBCC)编码方案或任何其它适当的编码方案(例如,极化码)来编码合并的比特序列。
然后,该码字可以由无线发送设备在无线介质上发送,并由无线接收设备接收以用于解码,例如,如下所述。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性操作1300,所述操作例如用于提高解码性能和/或降低解码复杂度。根据某些方面,操作1300可以由诸如基站(例如,AP 100、210)、接入终端(例如,AT 116、250)和/或无线设备302之类的任何适当的无线接收设备来执行。
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包括如图2和3中所示的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如图2中所示,接入点210的天线224、接收机/发射机222、TX数据处理器214、处理器230和/或存储器232、可以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另外地或替代地,如图2中所示,接入终端250的天线252、接收机/发射机254、TX数据处理器238、调制器280、处理器270和/或存储器272可以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另外地或替代地,如图5中所示的处理器304、存储器306、收发机314、DSP 320、编码器322、解码器324和/或天线516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述的操作。
根据某些方面,操作1300可以与操作1100是互补的。例如,操作1100可以由无线发送设备执行,以用于生成(和发送)码字,并且操作1300可以由无线接收设备执行,以用于接收和解码码字。
操作1300在1302处通过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来开始。在1304,无线接收设备解码码字的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在1306,无线接收装置基于与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经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经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
如上所述,冗余校验信息可以包括针对有效载荷的不同部分导出的纠错码,其例如分段式的CRC。根据某些方面,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对包含多个部分的接收到的码字进行解码,并且可以基于针对每个部分的分段式的CRC来验证解码码字种的每个部分是否被正确解码。另外,在一些情况下,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基于包括在码字中的全局CRC来验证解码码字。
如上所述,在一些情况下,冗余校验信息包括奇偶校验信息(例如,单个奇偶校验比特)。该信息可以从状态信息或路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导出。状态信息或路径信息可以基于无线接收设备中的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
在一些情况下,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基于被称为分段式的网格冗余校验(SITRC)的技术来解码接收的码字,该技术使用码字中的信息(即,冗余校验信息)来确定通过无线接收设备中的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的、码字的各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最可能的/正确的解码路径。
根据某些方面,生成具有包括SITRC信息的冗余校验信息的码字可以类似于生成具有SDRC信息(即,分段式的CRC)的码字。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对于码字的每个部分,可以利用分段式的路径或状态推导逻辑(即,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最可能/正确的解码路径的信息)来代替分段式的CRC。换句话说,对于码字的每个部分,用于SITRC的冗余校验信息可以包括分段式的路径或者状态推导逻辑。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从结束存储器状态导出的具有SITRC的4状态CC/TBCC。例如,如图14中所示,SITRC可以涉及:在对码字的一部分进行解码期间,无线接收设备确定通过针对第一部分的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的、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例如,通过使用上述解码技术),例如,如1402处所示。随后,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基于冗余校验信息(例如,分段式的路径或者状态导出逻辑)来修剪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以确定针对第一部分的最可能/正确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例如,如1404处所示。例如,如果针对有效载荷的特定部分的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中的特定解码路径不能满足冗余校验信息(例如,CRC失败),则可以修剪该特定解码路径(例如,丢弃)。
根据某些方面,随后可以使用最可能/正确的解码路径(例如,满足冗余校验信息/通过CRC的那些)的列表来解码码字并验证经解码的部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允许这些通过了CRC解码的路径候选来利用网格中可用的资源(例如,状态和阶段)来提高列表解码器的网格质量。例如,假设有效载荷的中间部分未通过其分段式的CRC,并且其先前和后续相邻部分都通过了其相应的部分CRC。现在,根据各方面,在知晓并相信两个相邻部分通过了其分段式的CRC的情况下,中间失败部分可以直接利用通过了其CRC的部分的状态知识,这例如,其通过使用针对通过部分的状态信息作为失败的中间部分的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因此,在一些情况下,解码器可以使用该信息来尝试重新解码失败的中间部分。
在一些情况下,在解码期间,如果无线接收设备确定:对于码字的特定部分,没有可能的解码路径(例如,所有解码路径已经从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中修剪),则无线接收设备可以提前终止解码,这是因为没有解码路径将使得码字被正确解码。根据各方面,这种早期终止降低了解码复杂度和功耗,因为解码器不需要尝试对由于没有解码路径存活而最终不可解码的码字进行解码。
根据某些方面,可以通过从分段式的有效载荷CC/TBCC存储器状态或网格路径信息(例如,预定义的函数)获得输入来实现这样的SITRC,例如:
sections_redundancy_check=f(sections_payload_memory_state_or_trellis_path_info),例如,如图14中所示。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从网格路径比特上的2比特CRC(X2+X1+1)导出的具有SITRC的4状态CC/TBCC。例如,如图所示,在对码字的有效载荷部分进行解码期间,无线接收设备可以确定通过针对第一部分的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的、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例如,如1402处所示。随后,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基于针对该有效载荷部分的状态信息或路径信息来修剪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以确定针对该有效载荷部分的最可能/正确的解码路径的列表。如上所述,如果没有解码路径在修剪中存活(例如,所有解码路径都被修剪),则无线接收设备可以提前终止解码。
根据某些方面,与SDRC相比,SITRC的主要优点涉及CRC数据的应用。例如,解码器可以受益于可以通过在用于解码码字的状态度量中定量地反映冗余校验,在解码器网格构造期间直接应用冗余校验知识。这使得解码器能够在导出经解码的比特之前努力总是找到数个最可能/正确的路径候选。然而,在可以应用经解码的冗余校验之前,SDRC将需要完整的解码过程。
根据各方面,当与极化码一起使用时,SDRC提供某些益处。例如,可以对信息比特(u0,u1,u2,...)(上述)顺序地执行极化解码(SC/SCL),并且可以比具有较高索引的索引更早地导出并校验具有较低索引的经解码的信息比特。根据各方面,通过在极化码中应用SDRC,为了支持多个信息优先级,有效载荷的一部分及其对应的分段式的CRC可能覆盖较高优先级的信息,而有效载荷的其他部分(及其对应的CRC)可能覆盖较低优先级的信息。例如,有效载荷通常可以由多个参数字段组成,这些参数字段在应用定时方面可能或可能不是相同的优先级。假设每个参数字段还带有对应的分段式的CRC,在对第一部分有效载荷进行解码并确保通过了其对应的CRC之后,并且在有效载荷的第二部分的解码之前,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的解码结果可以已经由其他调制解调器模块使用。在极化码的情况下,这样的优先级方案是可能的,这是因为解码是高度连续的。
根据各方面,这种分段式的CRC(例如,在极化码中)的应用包括增强的移动宽带(eMBB),某些下行链路控制(DCI)信息(例如资源块(RB)分配)可能更加时间关键,这是因为在解调器前端(DEM前端)需要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道估计/均衡,而其他DCI字段(例如调制和编码方案(MSC)或新数据指示符(NDI))可能不是时间关键是,这是因为它们仅在解调器后端使用(DEM后端)。在不具有分段式的CRC的情况下,可能不容易支持这种类型的多优先级信令。
在一些情况下,码字的特定部分可能没有被正确解码。例如,在验证过程期间,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基于冗余校验信息来确定码字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没有被正确解码。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无线接收设备确定码字的一个或多个部分没有被正确解码,则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发送请求(例如,向无线发送设备),以请求重新发送那些一个或多个不正确解码的部分。在其他情况下,无线接收设备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部分没有被正确解码的信息来执行更高级的解码操作,以尝试对一个或多个部分进行解码。例如,无线接收设备可以尝试使用更高性能、更高复杂度的解码算法(例如,具有较大列表大小的解码器)来对码字进行解码。
另外,尽管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描述了使用具有TBCC/CC编码方案的分段式的冗余校验信息,但是应当注意,上述呈现的技术也可以与其他编码方案(诸如极化码)一起使用。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被配置为对有效载荷进行编码的编码器1600。根据各方面,编码器1600可以包括编码器322和/或编码器406。如所示,编码器1600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例如图11中所示的操作1100的数个电路。例如,编码器1600包括用于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的电路1602。另外,解码器1600包括用于将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电路1604。另外,解码器1600包括用于导出针对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的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的电路1606。另外,解码器1600包括用于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与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的电路1608。另外,解码器1600包括用于通过使用编码器来编码该比特序列以生成码字的电路1610。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被配置为对使用本文呈现的技术编码的码字进行解码的解码器1700。根据各方面,解码器1700可以包括解码器324和/或解码器516。如所示,解码器1700包括被配置为执行例如图13中所示的操作1300的数个电路。例如,解码器1700包括用于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的电路1702。另外,解码器1700包括用于对码字的多个有效载荷部分进行解码的电路1704。另外,解码器1700包括用于基于与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经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的电路1706。
本文公开的方法包括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彼此互换。换句话说,除非指定了步骤或动作的特定顺序,否则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修改特定步骤和/或动作的顺序和/或使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以使用任意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表示。例如,在贯穿上面的描述中可能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场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表示。
上述方法的各种操作可以通过能够执行相应功能的任何适当的单元来执行。所述单元可以包括各种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和/或模块,其包括但不限于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处理器。
例如,用于处理的单元,用于生成的单元、用于获得的单元、用于划分的单元、用于确定的单元、用于导出的单元、用于合并的单元、用于验证的单元、用于连结的单元、用于交织的单元、用于解码的单元、以及用于编码的单元可以包括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诸如图2中所示的接入点210的TX数据处理器214、处理器230和/或RX数据处理器242,或图2中所示的接入终端250的TX数据处理器238、处理器270和/或RX数据处理器260。另外,用于发送的单元和用于接收的单元可以包括接入点210的TMTR/RCVR 222或接入终端250的TMTR/RCVR 252。
根据某些方面,这种单元可以通过实现以上描述的各种算法(例如,在硬件中或通过执行软件指令),由被配置为执行对应功能的处理系统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明白,结合本文中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组合。为了清楚地表示硬件和软件的这种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示例性的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总体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具体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导致背离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
可以利用被设计为执行本文中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文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结合本文公开内容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二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磁盘、CD-ROM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使得该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和/或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驻留在ASIC中。该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终端。或者,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以软件来实现,则可以将这些功能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其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促进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计算机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通过示例的方式而不是限制的方式,这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单元并能够由通用计算机或专用计算机或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述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媒体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本文所使用的,提及项目列表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个成员)。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旨在覆盖:a、b、c、a-b、a-c、b-c和a-b-c。
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进行或者使用本公开内容,提供了对本公开内容的之前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公开内容的各种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或保护范围的情况下适用于其它变型。因此,本公开内容并不旨在限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方案,而是要符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32)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
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
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
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合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根据基于码约束长度或者定义的错误征兆的比特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模式,将有效载荷部分与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或者进行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模式将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与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将每个有效载荷部分与对应于该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或者
将每个有效载荷部分连结在一起以形成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以及
在所述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末端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导出覆盖至少多个所述有效载荷部分的全局错误检测码,其中,合并包括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以及所述全局错误检测码进行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包括:
导出覆盖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以及
导出覆盖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和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二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冗余校验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循环冗余校验(CRC)、奇偶校验信息、或者由列表解码器可用于确定通过所述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的一个或多个正确解码路径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字是使用咬尾卷积码(TBCC)编码方案、卷积码(CC)编码方案、或者极化码编码方案来编码的,并且其中,所述有效载荷包括控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的大小不同于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二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的大小。
9.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
解码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以及
基于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有效载荷部分是根据模式、与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了交织或者连结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其中,所述模式是基于码约束长度和定义的错误征兆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关系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与对应于该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或者
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连结在一起以形成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以及
在所述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末端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验证包括基于包括在所述码字中的全局错误检测码来验证全部的经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冗余校验信息的第一部分对应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以及
冗余校验信息的第二部分对应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和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二有效载荷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冗余校验信息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循环冗余校验(CRC)、奇偶校验信息、或者由列表解码器可用于确定通过所述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的一个或多个正确解码路径以用于解码所述码字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验证,确定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未被正确解码;以及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发送对重传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请求;或者
使用第一有效载荷部分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息和较大的解码列表大小,来执行高级解码操作,以尝试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进行解码。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解码包括:
针对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确定通过针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的、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以及
基于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修剪所述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正确解码路径的列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针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正确解码路径的列表来解码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如果针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可能的解码路径全部都被修剪了,则提前终止解码。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码字是使用咬尾卷积码(TBCC)编码方案、卷积码(CC)编码方案、或者极化码编码方案来编码的,并且其中,所述码字包括控制信息。
20.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
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
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
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
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以及
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以及
存储器,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进行合并:根据基于码约束长度或者定义的错误征兆的比特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模式,将有效载荷部分与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或者进行交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根据模式将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与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
将每个有效载荷部分与对应于该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或者
将每个有效载荷部分连结在一起以形成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以及
在所述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末端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导出覆盖至少多个所述有效载荷部分的全局错误检测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以及所述全局错误检测码进行组合来合并。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各项来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
导出覆盖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以及
导出覆盖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和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二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
2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被配置为:
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
解码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
基于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以及
存储器,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多个有效载荷部分根据模式与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了交织或者连结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其中,所述模式是基于码约束长度和定义的错误征兆的比特长度之间的关系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中,以下各项中的一项:
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与对应于该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或者
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有效载荷部分连结在一起以形成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以及
在所述分段式的有效载荷部分的末端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进行连结。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验证,确定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未被正确解码;以及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发送对重传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请求;或者
使用第一有效载荷部分未被正确解码的信息和较大的解码列表大小,来执行高级解码操作,以尝试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进行解码。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解码:
针对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确定通过针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列表解码器的网格阶段的、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以及
基于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修剪所述可能的解码路径的列表,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正确解码路径的列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如果针对所述第一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可能的解码路径全部都被修剪了,则提前终止解码。
3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获得要发送的有效载荷的单元;
用于将所述有效载荷分成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单元;
用于导出针对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相应有效载荷部分的冗余校验信息的单元;
用于将针对每个有效载荷部分的所述冗余校验信息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合并以形成比特序列的单元;以及
用于通过使用编码器对所述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来生成码字的单元。
3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包括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码字的单元;
用于解码所述码字的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的单元;以及
用于基于与所述多个有效载荷部分中的每个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相对应的冗余校验信息,来验证该解码的有效载荷部分的单元。
CN201780033421.6A 2016-06-01 2017-05-30 用于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1968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410.XA CN113708775B (zh) 2016-06-01 2017-05-30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44031P 2016-06-01 2016-06-01
US62/344,031 2016-06-01
US201662346291P 2016-06-06 2016-06-06
US62/346,291 2016-06-06
US15/607,161 US10313057B2 (en) 2016-06-01 2017-05-26 Error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ing sectional redundancy check information
US15/607,161 2017-05-26
PCT/US2017/035026 WO2017210205A1 (en) 2016-06-01 2017-05-30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control signaling with sectional redundancy check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7410.XA Division CN113708775B (zh) 2016-06-01 2017-05-30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6801A true CN109196801A (zh) 2019-01-11
CN109196801B CN109196801B (zh) 2021-07-09

Family

ID=5905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7410.XA Active CN113708775B (zh) 2016-06-01 2017-05-30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
CN201780033421.6A Active CN109196801B (zh) 2016-06-01 2017-05-30 用于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7410.XA Active CN113708775B (zh) 2016-06-01 2017-05-30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313057B2 (zh)
EP (1) EP3465962A1 (zh)
CN (2) CN113708775B (zh)
AU (1) AU2017273443B2 (zh)
BR (1) BR112018074414A2 (zh)
CA (1) CA3021667C (zh)
TW (1) TWI758295B (zh)
WO (1) WO201721020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9913A (zh) * 2020-05-20 2020-10-13 上海橙群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08559A1 (en) * 2021-12-16 2023-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sical layer joint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of multiple payloads
US11689317B2 (en) 2020-07-13 2023-06-27 Mediatek Inc. Re-transmission CRC for polar coding incremental-redundancy HARQ
WO2024065490A1 (en) * 2022-09-29 2024-04-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of a self-decodable payloa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84901B2 (en) 2015-11-12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for structured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US11043966B2 (en) 2016-05-11 2021-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generating multiple lift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US10454499B2 (en) 2016-05-12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uncturing an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 structure
US9917675B2 (en) 2016-06-01 2018-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olar code constructions by strategic placement of CRC bits
US10291354B2 (en) 2016-06-14 2019-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performance, flexible, and compact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
KR20180007584A (ko) * 2016-07-13 2018-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종 서비스간 공존 방법 및 장치
CN109478959B (zh) * 2016-07-27 2021-08-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比特的设计
US10225046B2 (en) * 2017-01-09 2019-03-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ncoding
US10313056B2 (en) * 2017-02-06 2019-06-0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Irregular polar code encoding
WO2018145242A1 (en) * 2017-02-07 2018-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 low complexity puncturing method for low-rate polar codes
WO2018174675A1 (en) 2017-03-24 2018-09-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ient protocol selection for short data service
US10601447B2 (en) * 2017-05-15 2020-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ield prioritization for polar codes
US10312939B2 (en) 2017-06-10 2019-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involving pairwise orthogonality of adjacent rows in LPDC code
CN107425941B (zh) * 2017-06-16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和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US10880062B2 (en) 2017-06-29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protection for information delivered in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DMRS)
KR102385274B1 (ko) 2017-07-07 2022-04-08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저밀도 패리티 체크 코드 베이스 그래프 선택을 적용한 통신 기술
US10862646B2 (en) * 2017-07-11 2020-12-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Polar coded broadcast channel
BR112020004771A2 (pt) * 2017-09-12 2020-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s de operação de um transmissor e de um receptor sem fio, e, transmissor e receptor sem fio
WO2019069261A1 (en) * 2017-10-03 2019-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RONT INTERLACING CRC CODING OF A PURCHASED PBCH NR INCLUDING KNOWN BITS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POLAR CODES
CN109756307B (zh) * 2017-11-02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EP3780433A4 (en) * 2018-03-30 2021-06-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ING A POLAR CODE AND DEVICE FOR IT
US10644835B1 (en) * 2018-10-12 2020-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leaving distributed CRC in polar codes for early termination
CN109474283B (zh) * 2018-11-15 2022-07-12 东南大学 具备提前终止和置信度增强的极化码译码方法及其架构
US11121728B2 (en) * 2018-12-04 2021-09-1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coding and decoding polar codes using local feedback
EP3977653A4 (en) * 2019-06-03 2023-07-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NVOLUTIVE PRECODING AND DECODED POLAR CODE
KR20210006807A (ko) * 2019-07-09 2021-01-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11063614B1 (en) * 2019-11-21 2021-07-13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Polar decoder processor
WO2022031325A1 (en) * 2020-08-05 2022-02-10 Zeku, Inc. Error check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3162629B (zh) * 2021-04-21 2022-07-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支持多码长多码率共模的多核极化码编码器
CN113395683B (zh) * 2021-05-28 2022-07-12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分段神经网络解码的LoRa剪接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095040B (zh) * 2022-01-19 2022-04-26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Hadamard-CTC级联的编码器及编码方法
CN117692106B (zh) * 2024-01-31 2024-05-03 北京中科网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数据冗余校验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4918A (en) * 1995-11-28 1998-1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gital transmission/receiving method, digital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US20020147954A1 (en) * 2001-03-22 2002-10-10 Shea John M. Method and coding means for error-correction utilizing concatenated parity and turbo codes
US20080062975A1 (en) * 2006-09-08 2008-03-13 Ian M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over a group of wires
CN102340378A (zh) * 2011-10-23 2012-02-01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纵联保护用光纤通道crc校验方法
US8601345B1 (en) * 2010-05-12 2013-12-03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frame alignment with false alignment protection
US20140304574A1 (en) * 2007-09-08 2014-10-09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segmentation method and crc attachment method for reducing undetected error
CN105227189A (zh) * 2015-09-24 2016-01-06 电子科技大学 分段crc辅助的极化码编译码方法
CN105337696A (zh) * 2015-10-08 2016-02-17 东南大学 基于分段crc校验的极化解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3500A (en) 1993-02-10 1996-12-10 Ricoh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data
DE69841631D1 (de) 1997-07-30 2010-06-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daptiven Kanalcodierung
TW427076B (en) * 1999-04-06 2001-03-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CRC key checking device and the method thereof
US6633865B1 (en) 1999-12-23 2003-10-14 Pmc-Sierra Limited Multithreaded address resolution system
US6931581B1 (en) * 2000-10-25 2005-08-16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for superimposing a sequence number in an error detection code in a data network
US6633856B2 (en) 2001-06-15 2003-10-14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LDPC codes
KR100762632B1 (ko) * 2001-10-17 2007-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채널 다중화/역다중화 장치 및 방법
US6854082B1 (en) 2001-11-27 2005-02-08 Lsi Logic Corporation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Reed-Muller code generator and decoder
US7295555B2 (en) * 2002-03-08 2007-11-13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pper layer protocol message boundaries
US6961888B2 (en) 2002-08-20 2005-11-01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LDPC codes
US6957375B2 (en) 2003-02-26 2005-10-18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 operations using a multi-level permutation
KR100955952B1 (ko) 2003-10-13 2010-05-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리프팅 저밀도 패러티 검사 부호를이용한 시공간 부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18763B1 (ko) 2003-11-14 200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병렬 연접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를 사용하는 채널 부호화/복호 장치 및 방법
US7526717B2 (en) 2004-06-16 2009-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ding and decoding semi-systematic block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
US20050283707A1 (en) 2004-06-22 2005-12-22 Eran Sharon LDPC decoder for decoding a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words
US7395490B2 (en) 2004-07-21 2008-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DPC de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7346832B2 (en) 2004-07-21 2008-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DPC en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7571369B2 (en) 2005-02-17 2009-08-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urbo decoder architecture for use in software-defined radio systems
KR101157246B1 (ko) 2005-05-16 2012-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의 패딩 및 천공 방법
US7571372B1 (en) 2005-06-23 2009-08-0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s and algorithms for joint channel-code decoding of linear block codes
US8213291B2 (en) 2005-06-29 2012-07-03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KR100929079B1 (ko) 2005-10-31 2009-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의 복호 장치 및 방법
US8132072B2 (en) 2006-01-06 2012-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ARQ rate compatible codes for high throughput applications
US7979784B2 (en) 2006-03-29 2011-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of video information over wireless channels
US7840880B1 (en) 2006-09-25 2010-11-23 Alter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hecking code computation
US8464120B2 (en) 2006-10-18 2013-06-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including unbalanced lifting of a parity check matrix prior to encoding input data streams
US7986622B2 (en) 2006-10-24 2011-07-2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sical layer aggregation
BRPI0717729B1 (pt) 2006-10-26 2020-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étodo e equipament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para facilitar a transmissão de dados codificados, e memória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WO2008092040A2 (en) 2007-01-24 2008-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dpc encoding and decoding of packets of variable sizes
JPWO2008093717A1 (ja) 2007-01-31 2010-05-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パンクチャリング方法
KR20080077473A (ko) * 2007-02-20 2008-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101285887B1 (ko) * 2007-03-26 2013-07-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KR101253185B1 (ko) * 2007-03-26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방송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EP2159930A1 (en) 2007-06-15 2010-03-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PT2183867E (pt) * 2007-08-14 2014-07-18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dados
US8555148B2 (en) * 2007-09-18 2013-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multiple CRCs
US20090077457A1 (en) * 2007-09-19 2009-03-19 Rajaram Ramesh Iterative decoding of blocks with cyclic redundancy checks
JPWO2009041034A1 (ja) 2007-09-27 2011-01-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381582B1 (en) 2007-12-06 2013-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ncod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KR101445080B1 (ko) 2008-02-12 2014-09-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구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03059B1 (ko) 2008-02-26 2015-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저밀도 패리티 검사 부호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부호/복호 방법 및 장치
US20090300461A1 (en) 2008-05-29 2009-12-03 Gadi Shor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mmunication
US8347199B2 (en) * 2009-01-21 2013-01-01 Cisco Technology, Inc. Enhanced error detection in multilink serdes channels
US8433972B2 (en) 2009-04-06 2013-04-30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he base matrix of quasi-cycli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US8495450B2 (en) 2009-08-24 2013-07-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uctured LDPC code family with fixed code length and no puncturing
US8560911B2 (en) 2009-09-14 2013-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uctured LDPC code family
JP5073770B2 (ja) 2010-02-19 2012-11-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687751B1 (en) 2010-04-02 2014-04-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eceivers using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US9634693B2 (en) 2010-08-12 2017-04-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oding LDPC code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627166B2 (en) 2011-03-16 2014-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DPC code family for millimeter-wave band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20120137198A (ko) 2011-06-11 2012-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US9176927B2 (en) 2011-11-08 2015-11-03 The 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Mcgill Universit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coding polar codes
CN103220001B (zh) 2012-01-20 2016-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与循环冗余校验级联的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US9503126B2 (en) 2012-07-11 2016-11-2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CC polar coding and list decoding methods and codecs
WO2014021837A1 (en) 2012-07-31 2014-02-06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Entropy coding and decoding using polar codes
CN108712231B (zh) 2012-10-17 2019-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译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007770B1 (ko) 2012-12-14 2019-08-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킷의 부호화 방법과 그 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US9178653B2 (en) 2013-01-16 2015-11-03 Broadcom Corporation Very short size LDPC coding for physical and/or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9362956B2 (en) 2013-01-23 2016-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using concatenated polar codes
WO2014127129A1 (en) 2013-02-13 2014-08-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dpc design using quasi-cyclic constructions and puncturing for high rate, high parallelism, and low error floor
CN104038234B (zh) * 2013-03-07 2017-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器
US9432143B2 (en) 2013-06-06 2016-08-30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bining CRC and FEC on a variable number of NCPs
CN103746708A (zh) 2013-10-25 2014-04-23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Polar-LDPC级联码的构造方法
US9787470B2 (en) 2013-12-12 2017-10-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joint security advanced LDPC cryptcoding
US9602241B2 (en) 2013-12-17 2017-03-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uting system with polar process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3716130A (zh) * 2014-01-09 2014-04-09 苏州英菲泰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网络传输可靠性的物理层自适应处理方法
US9319073B2 (en) 2014-02-11 2016-04-1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itigation of write errors in multi-level cell flash memory through adaptive error correction code decoding
US10193578B2 (en) 2014-07-10 2019-01-29 The Royal Institu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 / Mcgill University Flexible polar encoders and decoders
US9432052B2 (en) 2014-09-18 2016-08-30 Broadcom Corporation Puncture-aware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decoding
US9654144B2 (en) 2014-09-30 2017-05-16 Micron Technology, Inc. Progressive effort decoder architecture
US9692451B2 (en) 2014-09-30 2017-06-27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Non-binary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NB-LDPC) code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954645B2 (en) 2014-12-05 2018-04-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secure transmission based on polar code
US20160164537A1 (en) 2014-12-08 2016-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concatenated ldpc convolutional codes enabling power-efficient decoders
US20160173132A1 (en) 2014-12-10 2016-06-16 Alcatel-Lucent Usa Inc.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ed LDPC Convolutional Codes
US9479375B1 (en) 2015-04-02 2016-10-25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Joint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and PAPR mitigation in OFDM systems
US9680605B2 (en) * 2015-05-15 2017-06-13 Nxp Usa, Inc. Method of offload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on portions of a packet
US10231121B2 (en) 2015-06-24 2019-03-12 Lg Electronics Inc. Security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 code scheme
US10461779B2 (en) * 2015-08-12 2019-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US20170063493A1 (en) * 2015-08-25 2017-03-02 Signalchip Innovations Private Limited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performing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of an input data stream
US9823960B2 (en) * 2015-09-10 2017-11-21 Cavium,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rallel CRC units for variably-sized data frames
US10784901B2 (en) 2015-11-12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for structured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US11043966B2 (en) 2016-05-11 2021-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generating multiple lift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EP3264611A1 (en) 2016-05-12 2018-01-03 MediaTek Inc. Qc-ldpc 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10454499B2 (en) 2016-05-12 2019-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uncturing an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 structure
US9917675B2 (en) 2016-06-01 2018-03-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olar code constructions by strategic placement of CRC bits
US20170353267A1 (en) 2016-06-01 2017-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Generalized polar code construction
US10291354B2 (en) 2016-06-14 2019-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performance, flexible, and compact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
CN109478959B (zh) 2016-07-27 2021-08-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码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比特的设计
WO2018128559A1 (en) 2017-01-09 2018-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fficiently decodable qc-ldpc code
US10594339B2 (en) 2017-02-03 2020-03-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generating parity check matrix for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ing
US10312939B2 (en) 2017-06-10 2019-06-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involving pairwise orthogonality of adjacent rows in LPDC code
US20180367245A1 (en) 2017-06-19 2018-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WITH SELF-DECODABLE REDUNDANCY VERSIONS (RVs) USING SYSTEMATIC COD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4918A (en) * 1995-11-28 1998-12-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Digital transmission/receiving method, digital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US20020147954A1 (en) * 2001-03-22 2002-10-10 Shea John M. Method and coding means for error-correction utilizing concatenated parity and turbo codes
US20080062975A1 (en) * 2006-09-08 2008-03-13 Ian M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over a group of wires
US20140304574A1 (en) * 2007-09-08 2014-10-09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segmentation method and crc attachment method for reducing undetected error
US8601345B1 (en) * 2010-05-12 2013-12-03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rching frame alignment with false alignment protection
CN102340378A (zh) * 2011-10-23 2012-02-01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纵联保护用光纤通道crc校验方法
CN105227189A (zh) * 2015-09-24 2016-01-06 电子科技大学 分段crc辅助的极化码编译码方法
CN105337696A (zh) * 2015-10-08 2016-02-17 东南大学 基于分段crc校验的极化解码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RIAN CHEN、CARL-ERIK W. SUNDBERG: "List Viterbi Algorithms for Continuous Transmiss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
ERICSSON: "CRC attachment point for MAC-is when transmitting MAC-c PDU",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64 R2-086458》 *
ERICSSON: "Performance and Complexity of Per-Segment CRC Methods", 《3GPP TSG-RAN WG1#50 R1-073741》 *
HUAYI ZHOU、CHUAN ZHANG等: "Segmented CRC-Aided SC List Polar Decoding", 《2016 IEEE 83RD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
JIANFENG GUO,、ZHIPING SHI等: "Multi-CRC Polar Cod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9913A (zh) * 2020-05-20 2020-10-13 上海橙群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89317B2 (en) 2020-07-13 2023-06-27 Mediatek Inc. Re-transmission CRC for polar coding incremental-redundancy HARQ
TWI809445B (zh) * 2020-07-13 2023-07-2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及裝置
WO2023108559A1 (en) * 2021-12-16 2023-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sical layer joint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of multiple payloads
WO2024065490A1 (en) * 2022-09-29 2024-04-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joint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of a self-decodable paylo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8775B (zh) 2024-01-02
CN113708775A (zh) 2021-11-26
CA3021667A1 (en) 2017-12-07
US20170353269A1 (en) 2017-12-07
EP3465962A1 (en) 2019-04-10
TWI758295B (zh) 2022-03-21
US10313057B2 (en) 2019-06-04
WO2017210205A1 (en) 2017-12-07
TW201803280A (zh) 2018-01-16
AU2017273443B2 (en) 2022-03-10
CN109196801B (zh) 2021-07-09
US20190260507A1 (en) 2019-08-22
AU2017273443A1 (en) 2018-11-15
BR112018074414A2 (pt) 2019-03-06
CA3021667C (en)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6801A (zh) 利用分段式的冗余校验对控制信令进行编码和解码
CN109314602B (zh) 用于错误检测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CN110089037A (zh) 用于极化码构造的装置和方法
CN109196802A (zh) 通过crc比特的策略性放置进行的增强型极化码构建
EP3455943A1 (en) Multi-stage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with parity codes
US10476998B2 (en) Reinforced list decoding
CN10931460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发射机
KR20190017040A (ko) 폴라 코드들을 사용할 때 구간별 레이트 매칭을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CN109565287A (zh) 降级极化解码
US1139883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7371077B2 (ja) セクション式冗長検査を有する制御シグナリングの符号化および復号
US10425108B2 (en) Tailless convolutional codes
CN107040337B (zh) 编解码方法及其解码器
US9680602B2 (en) Bit coding device, bit decoding device,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bit coding method, bit decoding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10313058B2 (en) False positive detection using combining gain
US111283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od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lmos et al. Simulation of LTE IR H-ARQ at System Level Using MIESM Error Prediction
WO2018184159A1 (en)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attachments for early termination of polar c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