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94492B - 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94492B
CN109194492B CN201810686102.1A CN201810686102A CN109194492B CN 109194492 B CN109194492 B CN 109194492B CN 201810686102 A CN201810686102 A CN 201810686102A CN 109194492 B CN109194492 B CN 109194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power conversion
fet
output
p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861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94492A (zh
Inventor
曹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861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94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94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4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94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94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电网供电POE系统,用于当两PD的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存在共地连接时,供电设备PSE可正确识别PD。本申请提供的PD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开关模块以及功率转换模块,第一通信接口包括正极与负极,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功率转换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功率转换模块包括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正极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负极连接第三输入端,正极与负极之间连接识别模块,第二输出端接地;当第一通信接口接收到供电设备PSE输出的检测电压时,开关模块处于关断状态,第三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处于关断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背景技术
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指的是通过网线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电话机、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AP)或网络摄像机等基于IP的终端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
POE系统包括供电设备(power source equipment,PSE)以及受电设备(powereddevice,PD)。由于PD的单体功率较小,PSE通常采用多个通信接口共用一个大功率直流(direct current,DC)电源的方式,以降低POE系统的总体供电成本。PD中设有功率转换模块,以进行直流降压,为PD中的负载模块进行低压供电,其中,功率转换模块的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存在接地路径。同时,PD的通信接口还并联有识别模块,当PD连接PSE时,PSE可通过向PD的通信接口输出检测电压检测识别模块的电阻值和/或电容值,当符合电阻值和/或电容值识别范围时,可识别出连接的PD,再向PD正常供电。
在实际应用中,当两PD分别连接上PSE共用电源的通信接口,且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的接地路径为共地连接时,PSE则会因为此时两PD的识别模块形成了并联电路结构,从而检测出较低的电阻值和/或较高的电容值,超出电阻值和/或电容值识别范围,从而PSE未能正确识别PD,无法向PD正常供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PD以及POE系统,用于当两PD的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存在共地连接时,PSE可正确识别PD。
本申请在第一方面提供一种PD,PD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开关模块、功率转换模块以及负载模块,第一通信接口包括正极与负极,用于连接PSE的正、负极输出,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功率转换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功率转换模块包括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
正极连接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入端,负极连接第三输入端,正极与负极之间连接识别模块,第二输出端与第三输出端之间用于连接负载模块,第二输出端接地;
当第一通信接口接收到PSE输出的检测电压时,开关模块处于关断状态,第三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处于关断状态。
当第一通信接口接收到PSE输出的供电电压时,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供电电压经功率转换模块降压后输出,向负载模块供电。
在本申请中,当该PD与其他PD分别连接共用电源的第二通信接口,且功率转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采用共地连接时,由于在第一通信接口接收到PSE输出的检测电压时,开关模块处于关断状态,同时第三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也处于关断状态,此时无论该PD中第二输出端的接地路径是否与其他PD中第二输出端的接地路径形成共地连接,两PD的识别模块并不会形成并联电路结构,PSE只有与该PD之间形成检测电流,从而PSE可根据检测电压以及检测电流,正确识别PD的识别模块,识别出PD,从而PSE可向PD正常供电。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功率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以及电感;
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引出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三输出端,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引出第二输入端,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还通过电感引出第二输出端。
在本申请中,由于在识别阶段,开关模块处于关断状态,第三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也处于关断状态,此时无论该PD中第二输出端的接地路径是否与其他PD中第二输出端的接地路径形成共地连接,两PD的识别模块并不会形成并联电路结构,POE系统中PSE只有与该PD之间形成检测电流,从而PSE可根据检测电压以及检测电流,正确识别该PD的识别模块,识别出该PD,可进入供电阶段,向该PD正常供电。
通过上述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以及电感的组合,在有效避免两PD的识别模块形成并联电路结构的同时,还因结构简洁的特点,带来较低的成本以及加工工艺复杂性,从而更便于在实际中的推广及引用。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连接功率转换控制器,功率转换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除了通断供电电压向功率转换模块的传输,还用于分别控制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
结合本申请上述任意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分别设有寄生二极管,防止反向击穿的情况发生。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或者上述任意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引出第一输入端,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引出第一输出端;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PD芯片,PD芯片在控制PD的工作中,具体还用于控制第三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场效应管设有寄生二极管,防止反向击穿的情况发生。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或者上述任意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通信接口设有二极管,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为电流从正极经识别模块至负极的方向,防止向开关模块、功率转换模块传输反向电压。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或者上述任意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识别模块包括识别电阻以及识别电容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本申请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POE系统,POE系统包括PSE以及至少一个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PD,PSE包括第二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通过网线与第一通信接口连接;PSE用于向第一通信接口输出检测电压;PSE还用于当通过检测电压识别出PD时,向第一通信接口输出供电电压。
在POE系统中,本申请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意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PD,无论是与其他相同的PD形成共地连接,或者是与现有技术中采用非隔离转换电路的PD形成共地连接,本申请提供的PD的识别模块与其他PD的识别模块之间都不会形成并联电路结构,从而PSE可正确识别PD的识别模块,识别出PD,向PD正常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POE系统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PSE的一种输出电压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功率转换模块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PD以及POE系统,用于当两PD的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存在共地连接时,PSE可正确识别PD。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内容中,仅介绍与电压的传输有关的内容。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首先介绍POE系统的相关应用场景。
参阅图1示出的POE系统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POE系统包括PSE120以及PD110,PSE120的第二通信接口121与PD110的第一通信接口111之间通过网线连接,第一通信接口111以及第二通信接口121除了可以为网线接口,还可为包括网线接口的其他结构的接口,具体在此不做限定。网线中包括多组导线,在预设的导线上分别进行电压以及数据的传输。PSE120连接正极电源V+以及负极电源V-,通过PSE120内部压降的调节,向PD110输出不同的电压。
PD110包括第一通信接口111、开关模块112、功率转换模块113以及负载模块114,第一通信接口111包括正极与负极,开关模块112包括第一输入端I1以及第一输出端O1,功率转换模块113包括第二输入端I2、第三输入端I3、第二输出端O2以及第三输出端O3,功率转换模块114包括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正极连接I1,O1连接I2,负极连接I3,正极与负极之间连接识别模块115,O2与O3之间连接负载模块114。
结合图2示出的PSE120的一种输出电压示意图,PSE120供电的正常流程包括三个阶段,具体的,如:
(1),侦测阶段,PSE120在第二通信接口121输出侦测低压,通过电流的变化侦测第二通信接口121是否连接上设备。侦测低压可以为图2中的5V或者8V,侦测阶段通常小于500ms。
(2),识别阶段,当侦测到第二通信接口121连接设备时,PSE120向第二通信接口121连接的设备输出检测电压,由于PD110上开关模块112处于关断状态,如图1中箭头所标的电流走向,沿着第二通信接口121的1端、正极、识别模块115、负极至第二通信接口121的2端的回路形成检测电流,因此PSE120根据该回路上的检测电压以及检测电流识别出识别模块115,进而识别出第二通信接口121已连接的PD110,进一步的,PSE120还可根据检测电压以及检测电流,检测出识别模块115的电阻和/或电容值以确定PD110的功率等级,从而确定该PD对应的输出功率大小。检测电压可以为图2中的8V,识别阶段通常约为50ms。
(3),供电阶段,当识别出识别模块115时,PSE120向第二通信接口121连接的PD110输出供电电压,此时PD110上开关模块112处于导通状态,供电电压经功率转换模块113直流降压后输出如5V的低压,向负载模块114供电。供电电压可以为图2中的54V。
其中,以一组电压的实际参数范围为例,PSE120输入电压的范围为50V至57V,侦测电压的范围为2.8V至10V,检测电压的范围为15.5V至20.5V,供电电压的范围为42.5V至57V。当然,具体的电压参数还可随实际应用可调整,具体在此不做限定。例如,目前的POE标准中PD110的最大功率为25.4w,而在预计的新一代POE标准中,PD110的最大输出功率将会大大提高,例如为71w,因此,电压参数还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PSE120侧,为降低POE系统的总体供电成本,多个第二通信接口121通常共用一个大功率DC电源,其中,不同的第二通信接口121可设在同一PSE120上,或者分别设在不同的PSE120上,下面内容则以两第二通信接口121设在同一PSE120上为例。
在PD110侧,PD110的功率转换模块113还可采用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替代原先的隔离功率转换电路,以节省变压器以及光耦合器等隔离器件,从而减少功率转换模块113的成本以及体积。在实际应用中,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相较于隔离功率转换电路,通常可减少功率转换模块113一半左右的成本以及体积。
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存在一缺陷,参阅图3示出的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当两PD110分别连接上共用电源的第二通信接口121,且两PD的I3以及O2连接并引出接地路径形成共地连接时,两识别模块115形成并联电路结构,在识别阶段,PD110上开关模块112处于关断状态,此时PSE120向第二通信接口210连接的PD1101输出检测电压,如图3中箭头所标的电流走向,测得的检测电流则为检测电流1以及检测电流2的和,若两PD的识别模块115分别为相同的电阻和/或电容,则PSE根据检测电压以及检测电流测得的是一半的电阻值和/或两倍的电容值,超出电阻值和/或电容值识别范围,从而未能正确识别PD1101,无法向PD1101正常供电。同理,PSE120也未能正确识别PD1102,无法向PD1102正常供电。
其中,以POE协议规范的一组实际参数范围为例,参阅表1以及表2分别示出的识别模块的识别范围:
表1
参数 符号 单位 最小 最大
1 可识别电阻 R 19 26.5
2 可识别电容 C μF 0.15
表2
参数 符号 单位 最小 最大
1 拒绝识别电阻 R 15 33
2 拒绝识别电容 C μF 10
从表1以及表2可看出,识别电阻的可识别范围为19KΩ至26.5KΩ,拒绝范围为15KΩ以下,33KΩ以上;识别电容的可识别范围为0.15μF以下,拒绝范围为10μF以上。以一组参数为例,两PD的识别电阻都为25KΩ,识别电阻都为0.1μF,若形成并联电路结构,则测得的12.5KΩ电阻值处于15KΩ以下的拒绝识别范围;测得的0.2μF电容值处于0.15μF至10μF之间的模糊识别范围,PSE120可能识别或者可能拒绝识别。
若测得错误的电阻值和/或电容值,不在可识别范围内,则直接导致“握手失败”,PSE120将不向PD110输出供电电压,PD110无法上电。
在介绍了现有技术缺陷的技术上,接着开始介绍本申请的具体内容。
参阅图4示出的本申请提供的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在POE系统中,本申请提供的PD410包括第一通信接口411、开关模块412、功率转换模块413以及负载模块414,第一通信接口411包括正极与负极,开关模块412包括I1以及O1,功率转换模块413包括I2、I3、O2以及O3,功率转换模块413包括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正极连接I1,O1连接I2,负极连接I3,正极与负极之间连接识别模块415,识别模块415可设在第一通信接口411中,或者设在第一通信接口411外,O2与O3之间连接负载模块414,O2接地。
在识别阶段,当第一通信接口411接收到PSE420输出的检测电压时,开关模块412处于关断状态,I3与O2之间的电路也处于关断状态。
在供电阶段,当第一通信接口411接收到PSE420输出的供电电压时,开关模块412处于导通状态,供电电压经功率转换模块413降压后输出,向负载模块414供电。
在本申请中,由于在识别阶段,开关模块412处于关断状态,I3与O2之间的电路也处于关断状态,此时无论该PD410中O2的接地路径是否与其他PD中O2的接地路径形成共地连接,两PD的识别模块415并不会形成并联电路结构,POE系统中PSE420只有与PD410之间形成检测电流,即如图4中箭头所标的电流走向,在沿着第二通信接口421的1端、正极、识别模块415、负极至第二通信接口421的2端的回路中形成检测电流,从而PSE420可根据检测电压以及检测电流,正确识别PD410的识别模块415,识别出PD410,可进入供电阶段,向PD410正常供电。
PSE420向PD410供电的正常流程可参照上述图2的说明,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参阅图5及图6分别示出的本申请提供的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此时在POE系统中,本申请提供的PD4101无论是与其他相同的PD4102形成共地连接,两PD的电路结构可参照上述中图4所示PD410的说明,具体在此不再赘述;或者是与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非隔离转换电路的PD110形成共地连接,两PD的电路结构可分别参照上述图3及图4所示PD110的说明,具体在此不再赘述,在识别阶段,本申请提供的PD4101的识别模块415与其他PD的识别模块415(或115)之间都不会形成并联电路结构,POE系统中PSE420只有与本申请提供的PD4101之间形成检测电流,即如图5、图6中箭头所标的电流走向,在沿着第二通信接口421的1端、正极、识别模块415、负极至第二通信接口421的2端的回路中形成检测电流,从而PSE120可正确识别PD4101的识别模块415,识别出PD4101,向PD4101正常供电。同理,PSE120可正确识别PD4102以及PD110,向PD4102以及PD110正常供电。
应当理解的是,图5及图6中示出的两组PD与第二通信接口组成的电路结构仅为示意性的举例,在实际应用中,该电路结构还可以为多组,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内容,结合图7示出的本申请提供的POE系统的又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对本申请中相关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图7的基础上,结合图8示出的本申请提供的功率转换模块413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功率转换模块413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电感L。
其中,Q1的漏极引出I2以及O3,Q1的源极与Q2的漏极连接,Q2的源极引出I3,Q1的源极与Q2的漏极还通过L引出O2。
O2、O3之间连接负载模块414,在图7中,负载模块414等效成并联的电容C1以及电阻R1,可以理解,负载模块414还可等效成其他电路结构,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在识别阶段,由于开关模块412处于关断状态,Q2也处于关断状态,此时I3与O2之间的电路处于关断状态,无论该PD410中O2的接地路径是否与其他PD中O2的接地路径形成共地连接,两PD的识别模块415都不会形成并联电路结构,从而PSE可正确识别PD410的识别模块,识别出PD410,可进入供电阶段,向PD410正常供电。
在供电阶段,当开关模块412处于导通状态,功率转换模块413接收到PSE420输出的供电电压后,Q1以及Q2轮流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实现直流降压,向负载模块414供电。功率转换模块413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两部分:
(1),当Q1切换成关断状态、Q2切换成导通状态时,L与负载模块414形成串联电路结构,L充电,消耗供电电压的一部分电压,从而向负载模块414输出低压;
(2),当Q1切换成导通状态、Q2切换成关断状态时,L与负载模块414形成并联电路结构,L放电,抵消供电电压的一部分电压,从而向负载模块414输出低压。
通过上述Q1以及Q2的通断状态的循环切换,功率转换模块413向负载模块414输出稳定的低压。
其中,在控制Q1、Q2的通断状态的过程中,具体还可通过调整Q1、Q2的通断时间比例,或者调整Q1、Q2的占空比,继而调整L在充、放电时的电压,从而调整向负载模块414输出的电压的大小。
其中,Q1以及Q2可以为结型型场效应管(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JFET)或者绝缘栅型场效应管(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er,IGFET),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IGFET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
通过上述Q1、Q2以及L的组合,在有效避免两PD的识别模块形成并联电路结构的同时,还因结构简洁的特点,带来较低的成本以及加工工艺复杂性,从而更便于在实际中的推广及引用。
进一步的,Q1以及Q2还可设有寄生二极管,如图7示出的,Q1设有寄生二极管D1,Q2设有寄生二极管D2,通过寄生二极管的设置,可有效防止Q1以及Q2反向击穿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Q1以及Q2通断状态的控制方式包括两种实现方式,具体的:
方式1,Q1以及Q2的栅极分别连接功率转换控制器,功率转换控制器通过输出不同的电压,分别控制Q1以及Q2的通断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功率转换控制器可以采用降压式变换电路控制器等控制器,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方式2,Q1以及Q2的栅极分别连接开关模块412,开关模块412除了可通断供电电压向功率转换模块413的传输,还可用于通过输出不同的电压,分别控制Q1以及Q2的通断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7示出的,开关模块412包括第三场效应管Q3,Q3的漏极引出I1,Q3的源极引出O1;Q3的栅极连接PD芯片,PD芯片在控制PD410的工作中,具体还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压控制Q3的通断状态。
其中,PD芯片还可分别连接Q1以及Q2的栅极,通过输出不同的电压,分别控制Q1以及Q2的通断状态。
其中,Q3可以为JFET或者IGFET,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IGFET中应用较为广泛的MOSFET。
Q3也可如Q1、Q2,设有寄生二极管D3,防止Q3反向击穿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如图7示出的,PD410在第一通信接口411还可设有二极管D4,D4的导通方向为电流从正极经识别模块415至负极的方向,由于D4单向导通的限制,可有效防止第一通信接口411、第二通信接口412或者网线中的正负极导线接反、接错等情况发生时,向开关模块412、功率转换模块413传输反向电压,造成PD410的工作异常。
D4可以串联在PSE420与正极之间,或者也可串联在识别模块415中,或者还可串联在负极与PSE420之间,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7示出的,识别模块415包括识别电阻R2以及识别电容C2的并联电路结构,通过R2以及C2的双重验证,可进一步保证PSE420对识别模块415的准确识别,R2以及C2分别可以为25KΩ以及0.1μF等具体参数值。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识别模块415也可单独采用R2或者C2,以及采用其他具体参数值,具体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7示出的,第二通信端口421包括PSE芯片、场效应管Q4以及电阻R3,Q4也可设有保护二极管D5防止反向击穿的情况发生。PSE芯片通过控制芯片内部线性电源的压降,从而调节PSE420向PD410输出的电压,具体的,例如:
在识别阶段,检测电压与芯片内部线性电源的压降的和等于V+、V-之间的压降。此时,Q4处于关断状态,如图7中箭头所标的的电流走向,沿着PSE芯片的1引脚、正极、识别模块415、负极、PSE芯片的2引脚的方向形成检测电流;
在供电阶段,供电电压与芯片内部线性电源的压降的和等于V+、V-之间的压降。此时,Q4处于导通状态,沿着PSE芯片的1引脚、开关模块412、功率转换模块415、Q4的方向形成负载电流。
当PSE芯片检测到负载电流小于如10mA等预设的电流阈值时,可确定PD410断开连接,PSE芯片关闭供电电压的输出,并从供电阶段切换至侦测阶段,重新侦测设备的连接,其中,关闭输出的响应时间一般设置在300ms至400ms内。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受电设备PD,其特征在于,所述PD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开关模块以及功率转换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包括正极与负极,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包括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包括非隔离功率转换电路;
所述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负极连接所述第三输入端,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连接识别模块,所述第二输出端接地;
当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接收到供电设备PSE输出的检测电压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关断状态,所述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处于关断状态;
当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接收到所述PSE输出的供电电压时,所述开关模块处于导通状态,所述供电电压经所述功率转换模块降压后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D,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以及电感;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引出所述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引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还通过所述电感引出所述第二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连接功率转换控制器,所述功率转换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还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项所述的P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以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分别设有寄生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项所述的PD,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引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引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PD芯片,所述PD芯片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场效应管设有寄生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项所述的PD,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设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为电流从所述正极经所述识别模块至所述负极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项所述的PD,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包括识别电阻以及识别电容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10.一种以太网供电POE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OE系统包括供电设备PSE以及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项所述的PD,所述PSE包括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二通信接口通过网线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PSE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输出所述检测电压;
所述PSE还用于当通过所述检测电压识别出所述PD时,向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输出所述供电电压。
CN201810686102.1A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Active CN109194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6102.1A CN109194492B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86102.1A CN109194492B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4492A CN109194492A (zh) 2019-01-11
CN109194492B true CN109194492B (zh) 2020-09-18

Family

ID=6494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6102.1A Active CN109194492B (zh) 2018-06-27 2018-06-27 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94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5391B (zh) * 2019-03-08 2022-11-2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等级检测装置
CN111812377A (zh) * 2019-04-10 2020-10-2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供电检测装置
CN110658408B (zh) * 2019-10-14 2021-12-0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安全自动装置的测试终端平台及测试系统
CN113497713B (zh) * 2020-04-03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单元及poe供电系统
CN113438091B (zh) * 2021-05-28 2022-07-01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切换电路
CN113381501B (zh) * 2021-06-23 2022-12-09 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pd设备插入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2895B2 (en) * 2008-05-29 2011-05-31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 unregulated dormant mode in a power converter
US20110077719A1 (en) * 2009-09-30 2011-03-31 Broadcom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power bio-medical unit
CN202617142U (zh) * 2012-06-05 2012-12-19 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总线通信网络的集中供电装置
US8933675B2 (en) * 2012-12-10 2015-01-13 Dialog Semiconductor Inc. Two-inductor based AC-DC offline power converter with high efficiency
JP6081251B2 (ja) * 2013-03-21 2017-02-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システム
EP3259880B1 (en) * 2015-02-17 2018-09-26 Microsemi P.O.E. Ltd. Poe power utilizat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WO2017213030A1 (ja) * 2016-06-09 2017-12-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
CN106027268B (zh) * 2016-06-29 2022-09-09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以太网供电系统及控制电路
CN106612577B (zh) * 2016-12-23 2018-08-10 浙江大学 一种电源开关调亮度led灯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47503B (zh) * 2017-04-28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受电设备和poe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4492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4492B (zh) 一种受电设备pd以及以太网供电poe系统
US1088446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upplying and receiving power over ethernet
US104115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delivered to a powered device through a communication cable
US75119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voltage protection of powered devices
US7248097B2 (en) Voltage-activated, constant current sink circuit
CN106027268B (zh) 以太网供电系统及控制电路
US20070171690A1 (en) Active diode bridge system and method
EP3576345B1 (en) Powered device
US9389662B2 (en) Rectifier circuit and powered device
US20070170903A1 (en) Active diode bridge system
US20180062517A1 (en) Redundant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EP3206331B1 (en) Power souring equipment chip, power over ethernet equipment and method
US9509227B2 (en) MOSFET bridge circuit
US10887117B2 (en) Powered device used for power over ethernet
US9553525B2 (en) Active bridge back powering protection and powered device interface with active bridge control
RU2689306C2 (ru) Схема коррекции полярности
JP2022524349A (ja) チップ、信号レベルシフタ回路、及び電子装置
WO20170466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maintain power signature (mps)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9448604B2 (en) Powered device
US9729081B1 (en) Powered device having semi-active bridge
WO2019100280A1 (zh) 一种受电电路装置
CN217956960U (zh) 电源控制电路及装置
CN112714002B (zh) 受电控制装置、受电端设备和以太网供电系统
CN211656162U (zh) 辅助电源控制电路、及应用该控制电路的辅助供电电路、poe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系统
CN117459332A (zh) 一种受电电路及以太网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6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Bantian,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