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5856B -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5856B
CN109185856B CN201811032318.2A CN201811032318A CN109185856B CN 109185856 B CN109185856 B CN 109185856B CN 201811032318 A CN201811032318 A CN 201811032318A CN 109185856 B CN109185856 B CN 109185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water
steam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23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85856A (zh
Inventor
黄伟聪
蔡自光
严嘉明
冯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lexwarm Advanced Materials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lexwarm Advanced Materials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lexwarm Advanced Materials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lexwarm Advanced Materials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18/1044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904790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5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5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85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5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和控制模块。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方法,包括S1‑7,S1,判断是否处于负离子设置模式,S2,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S3,只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S4,控制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入电压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S5,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低压报警阈值,S6,停止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并报警提示,S7,检测保护模块是否断路。本发明提高了纳米水离子蒸汽的产生效率,使整个控制过程更智能化、更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英国物理学家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经过研究,他于1894年发明了一个叫“云雾室”(Cloud Chamber,Wilson Chamber)的装置,它里面充满了干净空气和酒精(或乙醚)的饱和汽。如果闯进去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带电微粒,它就成了“云雾”凝结的核心,形成雾点,这些雾点便显示出微粒运动的“足迹”。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云雾室”,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基本粒子(电子质子等)的运动和变化情况。同时,还发现了不少新的基本粒子。威尔逊云雾室,为研究微观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1927年,他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1894年起研究云雾中的光学现象。1895年,他设计了一套设备,使水蒸气冷凝来形成云雾当时普遍认为,要使水蒸气凝结,每颗雾珠必须有一个尘埃为核心。威尔逊发现:潮湿而无尘的空气膨胀时出现水滴。他认为这可能是水蒸气以大气中导电离子为核心而凝聚的结果。1895年,威尔逊在卡文迪什实验室时便开始了他对云的形成的研究。他让水蒸气在他设计好的玻璃容器中膨胀,发现达到饱和状态的水蒸气遇到游离的灰尘或者带电离子核,便会凝结成小水珠,这就是云雾形成的原因。
目前,现有的蒸汽产生器普遍使用合金电热丝或PTC作为加热元件,合金电热丝存在发热慢、寿命低的缺点,PTC电热元件的加热温度一般只有200℃左右,加热温度高于120℃的则普遍采用四氧化三铅,由于含铅量大被认为不环保,随着生活质量与使用要求的提高,市场急切需要一种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水蒸汽且体积小的蒸汽产生器。
另外,对于蒸汽产生器的安全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现有的负离子产生设备采用高压方式进行负离子生成,这样大大让高压危险存在,同时高压将有机会产生臭氧,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性。
另外,纳米水离子技术是带电离子进化技术中的一种,主要用于空气除菌,优点是带电离子能够除菌,吸附在粉尘表面能够帮助过滤网吸附细微粉尘颗粒,而且能够起到加湿空气、风干循环长效使用的作用,目前产生纳米水离子的电路多为结构复杂的专用电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应用于蒸汽产生器,该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供电模块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用于保护电路,防止发生干烧现象;
所述供电模块又分别与控制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进行电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又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电源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用于控制蒸汽产生模块加热并调节发热量,控制水泵模块供水并调节出水量,控制负离子产生模块产生负离子气体并雾化水蒸汽;
所述蒸汽产生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调节发热量;
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
所述水泵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模块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充电模块、蓄电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入端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市电进行整流变压,对蓄电模块进行充电;
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
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
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又用于检测蓄电模块的电压值。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保险片;
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正极端、保险片的一端进行连接,保险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保护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与第二电池组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电池组的负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电池组的正极又分别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
所述保险片用于保护连接电路,防止短路。
进一步地,第一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位于第一电池组一端的第一电池的正极为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一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一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
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二电池,位于第二电池组一端的第二电池的正极为第二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二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二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模块为采用自动复位温控器的保护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产生模块包括发热体使能控制电路与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电路包括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和通断电检测电路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与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的一端进行电性连接;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通断电检测电路模块的一端、发热体的一端进行电性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供电模块的N端进行电性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进行电性连接;发热体的另一端与供电模块的L端进行电性连接;
所述发热体为采用陶瓷发热片或膜式印刷发热体的发热体,用于使能加热水从而产生水蒸汽;
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用于调压输出,控制发热体的发热量与启停。
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包括负离子驱动单元、逆变单元和紫外线灯;
所述负离子驱动单元分别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进行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对逆变单元进行直流供电;
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紫外线灯进行连接,用于将直流电源逆变成交流电源并使用交流电驱使紫外线灯发亮;
所述紫外线灯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模块包括水泵驱动单元、水泵;
所述水泵驱动单元分别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水泵进行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对水泵进行控制;
所述水泵用于对所述蒸汽产生器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MCU模块;MCU模块分别与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人机设置单元和报警单元;
所述人机设置单元用于选择负离子设置模式,调节水蒸汽的出汽量,报警复位,定时设置;
所述报警单元用于当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检测到低电平时进行报警,提示所述保护模块已断路;
所述MCU单元分别与人机设置单元、报警单元进行连接,用于执行程序控制、处理检测信息与发出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交流滤波电源输出电路和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交直流转换以及对交流电进行滤波;所述交流滤波电源输出电路用于提供交流电给蒸汽产生模块;所述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路用于提供直流电源给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及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该控制电路还包括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MCU模块、所述供电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紫外线LED灯和与所述紫外线LED灯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分压电阻;MCU模块分别与各个两个紫外线LED灯的负极进行电性连接;各个两个紫外线LED灯的负极通过各自对应分压电阻与供电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处于负离子设置模式,是则执行S2,否则执行S3;
S2,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然后执行S4;
S3,只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然后执行S4;
S4,控制模块读取设置参数,并控制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入电压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
S5,控制模块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低压报警阈值,是则执行S6,否则执行S7;
S6,停止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并报警提示,然后结束整个工作流程;
S7,控制模块检测保护模块是否断路,是则执行S6,否则循环执行S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要求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的能耗实现最佳配合和优化,因此将控制模块分别与这几个模块连接,当电流和电压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随时控制产生水蒸汽的量、负离子气体的量。
本发明的上述控制电路通过调节输出电流或电压,从而进行有效调节蒸汽和负离子气体的产生速度和产生量,同时也可以让使用者根据蓄电池的电量情况或供电模块的交流电压来调整蒸汽产生速度和产生量、负离子气体产生速度和产生量,尤其是蒸汽量和负离子气体量的比例,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本发明上述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通过自动控制的电路使负离子与水蒸汽的产生更智能化、更安全,具体地,本发明通过直流蓄电池或整流稳压的供电模块对蒸汽产生模块进行使能,避免了交流供电时意外触电的危险,通过自动检测温控器的断开进行停机与报警,使控制电路更安全,通过紫外线灯对水蒸汽的作用,使纳米水离子蒸汽的产生更加高效、更加环保健康,通过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方法使蒸汽产生器更加智能化。采用紫外线灯激发负离子产生,同时光亮能使得雾化的效果加强,在控制方法上通过调节水量、发热量、紫外光亮来保障蒸汽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充电模块与蓄电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蓄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及连接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负离子产生模块的结构示意及连接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水泵模块的结构示意及连接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及连接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供电模块与水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发热体使能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负离子产生模块与MCU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温度传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用于保护电路,防止发生干烧现象;
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与蒸汽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用于控制蒸汽产生模块加热并调节发热量,控制水泵模块供水并调节出水量,控制负离子产生模块产生负离子气体并雾化水蒸汽,检测供电模块的电压值;
所述蒸汽产生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调节发热量;
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
所述水泵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
该直流控制电路应用于蒸汽产生器,蒸汽产生器一般应用交流电作为直接电源,以适应蒸汽产生模块的功率要求,但是其缺点是对于需要直流电的模块,例如控制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等,需要对交流电转直流电,否则模块的运行受到影响,安全性也比较低,因而通过直流电作为各个模块的供电,解决了此问题,为适应直流电供电实现蒸汽产生器的功能和其他的功能,上述直流控制电路通过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与保护模块、控制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进行连接,而蒸汽产生模块的供电则通过保护模块供给,同时控制模块增加了检测输入端,检测供电模块的输出电的安全性。供电模块可以是交流转直流的电源,也可以优选地使用蓄电模块和为蓄电模块提供充电的充电模块作为供电模块。
如图2所示,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充电模块、蓄电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入端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市电进行整流变压,对蓄电模块进行充电;
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
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
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又用于检测蓄电模块的电压值;
如图3所示,所述蓄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保险片;
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正极端、保险片的一端进行连接,保险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保护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与第二电池组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电池组的负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电池组的正极又分别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
所述保险片用于保护连接电路,防止短路,保障电路的供电安全。
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位于第一电池组一端的第一电池的正极为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一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一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
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二电池,位于第二电池组一端的第二电池的正极为第二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二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二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池组采用直流标称电压6V,所述第二电池组采用直流标称电压12V;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2-10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
对于第一电池组所包含的第一电池的个数实际上是不受限制的,当第一电池组只有一个第一电池的时候,只要第一电池组的电量供应满足要求也可以使用,如果为了提高蒸汽量或者蒸汽速度,可以将第一电池组的个数设置到10个或更多,而作为个人使用者来说,第一电池组一般选用2-10个第一电池为佳;
优选地,所述保护模块为采用自动复位温控器的保护模块,自动复位温控器的型号为KSD301。
所述蒸汽产生模块包括发热体使能控制器与发热体;
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与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控制端进行连接;
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输入一端进行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与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输入另一端;
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输出一端与发热体的一端进行连接,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的输出另一端与发热体的另一端进行连接;
所述发热体为采用高温共烧氧化铝金属陶瓷发热片的发热体,用于使能加热水从而产生水蒸汽;
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用于调压输出,控制发热体的发热量与启停;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器通过MOS管对发热体进行调压控制,使发热体的发热量可调;
由于使用直流电作为电源,要求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的能耗实现最佳配合和优化,因此将控制模块分别与这几个模块连接,当电流和电压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能够随时控制产生水蒸汽的量、负离子气体的量,当然,过程中也必须控制水泵的泵水频率和泵水量,这样的连接解决了当直流电为蓄电池供应时,电流或电压发生变化可以进行有效调节蒸汽和负离子气体的产生速度和产生量,同时也可以让使用者根据蓄电池的电量情况来调整蒸汽产生速度和产生量、负离子气体产生速度和产生量,尤其是蒸汽量和负离子气体量的比例,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所述高温共烧氧化铝金属陶瓷发热片采用一种高效环保节能陶瓷发热体,主要是替代现在使用最广泛的合金丝电热元件和PTC电热元件及组件,合金丝电热元件存在高温容易氧化、寿命短、有明火不安全、热效率低、加热不均匀等缺点,而PTC电热元件的加热温度一般只有200℃左右,加热温度高于120℃的则普遍采用四氧化三铅,由于含铅量大而被列为需要淘汰的产品;
所述高温共烧氧化铝金属陶瓷发热片是按照发热电路设计的要求将发热电阻浆料印刷于流延陶瓷生坯而形成的,然后多层叠合共烧成一体,从而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寿命长、高效节能、温度均匀、导热性能良好、热补偿速度快等优点,而且不含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符合欧盟的Rohs要求。
如图4所示,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包括负离子驱动单元、逆变单元、紫外线灯;
所述负离子驱动单元分别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进行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对逆变单元进行直流供电;
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紫外线灯进行连接,用于将直流电源逆变成交流电源并使用交流电驱使紫外线灯发亮;
所述逆变单元为采用通用的紫外线直流逆变器的逆变单元;
所述紫外线灯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
紫外线灯的射频有利于打散水分子团,令蒸汽达到Nano纳米的水平,蒸汽在104℃以上是透明(人眼是看不見),如果利用紫外线灯的射频,令水份子外皮加上静电衣(外套),加强显示作用(人眼能看见白雾化的水蒸汽),此外,紫外线灯还能产生一点臭氧,有助于放负离子的产生。
如图5所示,所述水泵模块包括水泵驱动单元、水泵;
所述水泵驱动单元分别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水泵进行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对水泵进行控制;
所述水泵可以选择定量隔膜泵或调压输入的定量水泵;
若采用定量隔膜泵,水泵驱动单元则采用定时通断输出的方式对定量隔膜泵进行控制;
若采用调压输入的定量水泵,水泵驱动单元则输出模拟调节信号与驱动电压;
所述水泵用于对所述蒸汽产生器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
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人机设置单元、报警单元、CPU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
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正极端、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负极端、控制单元的检测输入端;
所述输出单元包括控制输出端,所述控制输出端包括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的输出端、与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的输出端、与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出端;
所述人机设置单元用于选择负离子设置模式,调节水蒸汽的出汽量,报警复位,定时设置;
所述人机设置单元包括电位器,所述电位器输入渐变的电压,用以模拟出汽量的输出,即利用电位器调节蒸汽产生器的发热量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或者使用档位按键代替电位器;
所述报警单元用于当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检测到低电平时进行报警,提示所述保护模块已断路;
所述报警单元可以采用蜂鸣器进行声音报警;
所述CPU单元分别与人机设置单元、报警单元、输入单元、输出单元进行连接,用于执行程序控制、处理检测信息与发出控制指令;
所述CPU单元采用单片机芯片。
优选地,所述蒸汽产生模块采用一种高效环保节能陶瓷发热体或膜式印刷发热体,主要是替代现在使用最广泛的合金丝电热元件和PTC电热元件及组件,合金丝电热元件存在高温容易氧化、寿命短、有明火不安全、热效率低、加热不均匀等缺点,而PTC电热元件的加热温度一般只有200℃左右,加热温度高于120℃的则普遍采用四氧化三铅,由于含铅量大而被列为被需要淘汰的产品;所述蒸汽产生模块是按照发热电路设计的要求将发热电阻浆料印刷于干态固体基材上,然后印刷一层或多层线路作为加热传感系统,与基材高温固化烧结形成一整体,从而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寿命长、高效节能、温度均匀、导热性能良好、热补偿速度快等优点,而且不含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符合欧盟的Rohs要求。
如图7所示,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处于负离子设置模式,是则执行S2,否则执行S3;
S2,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然后执行S4;
S3,只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然后执行S4;
S4,控制模块读取设置参数,并控制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入电压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
S5,控制模块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低压报警阈值,是则执行S6,否则执行S7;
S6,停止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并报警提示,然后结束整个工作流程;
S7,控制模块检测保护模块是否断路,是则执行S6,否则循环执行S1。
实施例2
如图8、图9、图10所示,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M3、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M6、水泵模块M2和控制模块;
所述保护模块M3的一端与供电模块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M3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M3用于保护电路,防止发生干烧现象;
所述供电模块又分别与控制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M6、水泵模块M2进行电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又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电源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M6的控制端、水泵模块M2的控制端进行连接,用于控制蒸汽产生模块加热并调节发热量,控制水泵模块M2供水并调节出水量,控制负离子产生模块M6产生负离子气体并雾化水蒸汽;
所述蒸汽产生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调节发热量;
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M6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
所述水泵模块M2用于对蒸汽产生模块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
所述蒸汽产生模块包括发热体使能控制电路与发热体M41;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电路包括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M42、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M43和通断电检测电路模块M44;
所述控制模块与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的一端进行电性连接;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通断电检测电路模块的一端、发热体的一端进行电性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供电模块的N端进行电性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进行电性连接;发热体的另一端与供电模块的L端进行电性连接;所述发热体为采用陶瓷发热片或膜式印刷发热体的发热体,用于使能加热水从而产生水蒸汽;
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用于调压输出,控制发热体的发热量与启停;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MCU模块M51;MCU模块M51分别与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M2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M6的控制端进行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交流滤波电源输出电路M11和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路M12;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交直流转换以及对交流电进行滤波;所述交流滤波电源输出电路M11用于提供交流电给蒸汽产生模块;所述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路M12用于提供直流电源给负离子产生模块M6、水泵模块及控制模块;
该控制电路还包括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MCU模块M51、所述供电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M6包括至少两个紫外线LED灯和与所述紫外线LED灯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分压电阻;MCU模块分别与各个两个紫外线LED灯的负极进行电性连接;各个两个紫外线LED灯的负极通过各自对应分压电阻与供电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还包括温度传感电路;所述MCU模块M51与温度传感电路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电路用于检测纳米水离子蒸汽和/或蒸汽产生模块的温度信息,并将该温度信息传送至所述MCU模块M51。
如图7所示,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处于负离子设置模式,是则执行S2,否则执行S3;
S2,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然后执行S4;
S3,只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然后执行S4;
S4,控制模块读取设置参数,并控制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入电压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
S5,控制模块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低压报警阈值,是则执行S6,否则执行S7;
S6,停止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并报警提示,然后结束整个工作流程;
S7,控制模块检测保护模块是否断路,是则执行S6,否则循环执行S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括供电模块、保护模块、蒸汽产生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和控制模块;
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供电模块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用于保护电路,防止发生干烧现象;
所述供电模块又分别与控制模块、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进行电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又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电源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用于控制蒸汽产生模块加热并调节发热量,控制水泵模块供水并调节出水量,控制负离子产生模块产生负离子气体并雾化水蒸汽;
所述蒸汽产生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器内的水进行加热,调节发热量;
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
所述水泵模块用于对蒸汽产生模块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
所述蒸汽产生模块包括发热体使能控制电路与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电路包括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和通断电检测电路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与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的一端进行电性连接;电压转换开关电路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通断电检测电路模块的一端、发热体的一端进行电性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供电模块的N端进行电性连接;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与控制模块进行电性连接;发热体的另一端与供电模块的L端进行电性连接;
所述发热体用于使能加热水从而产生水蒸汽;
所述发热体使能控制器用于调压输出,控制发热体的发热量与启停;
供电模块包括充电模块、蓄电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市电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入端进行可拔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用于对市电进行整流变压,对蓄电模块进行充电;
所述保护模块的一端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进行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另一端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进行连接;
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又与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电连接;
所述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分别与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用于提供直流电给各个与其连接的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又用于检测蓄电模块的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组、第二电池组、保险片;
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正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正极端、保险片的一端进行连接,保险片的另一端分别与保护模块的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正极端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组的负极与第二电池组的正极进行连接,第二电池组的负极分别与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蒸汽产生模块的另一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另一端、水泵模块的另一端、控制模块的电源输入负极端进行连接;
所述第二电池组的正极又分别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的一端、水泵模块的一端进行连接;
所述保险片用于保护连接电路,防止短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一电池,位于第一电池组一端的第一电池的正极为第一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一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一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
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性串联连接的第二电池,位于第二电池组一端的第二电池的正极为第二电池组的正极,位于第二电池组另一端的第二电池的负极为第一电池组的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模块为采用自动复位温控器的保护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采用陶瓷发热片或膜式印刷发热体的发热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包括负离子驱动单元、逆变单元和紫外线灯;
所述负离子驱动单元分别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进行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对逆变单元进行直流供电;
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与紫外线灯进行连接,用于将直流电源逆变成交流电源并使用交流电驱使紫外线灯发亮;
所述紫外线灯用于产生负离子气体,雾化水蒸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模块包括水泵驱动单元和水泵;
所述水泵驱动单元分别与蓄电模块的输出端正极、蓄电模块的输出端负极、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水泵进行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对水泵进行控制;
所述水泵用于对所述蒸汽产生器进行供水,调节出水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MCU模块;MCU模块分别与隔离控制开关电路模块的控制端、水泵模块的控制端、负离子产生模块的控制端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人机设置单元和报警单元;
所述人机设置单元用于选择负离子设置模式,调节水蒸汽的出汽量,报警复位,定时设置;
所述报警单元用于当控制模块的检测输入端检测到低电平时进行报警,提示所述保护模块已断路;
所述MCU模块分别与人机设置单元、报警单元进行连接,用于执行程序控制、处理检测信息与发出控制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交流滤波电源输出电路和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路;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交直流转换以及对交流电进行滤波;所述交流滤波电源输出电路用于提供交流电给蒸汽产生模块;所述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路用于提供直流电源给负离子产生模块、水泵模块及控制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还包括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MCU模块、所述供电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产生模块包括至少两个紫外线LED灯和与所述紫外线LED灯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分压电阻;MCU模块分别与各个两个紫外线LED灯的负极进行电性连接;各个两个紫外线LED灯的负极通过各自对应分压电阻与供电模块进行电性连接。
13.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模块判断是否处于负离子设置模式,是则执行S2,否则执行S3;
S2,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然后执行S4;
S3,只运行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然后执行S4;
S4,控制模块读取设置参数,并控制蒸汽产生模块的输入电压与水泵模块的出水量;
S5,控制模块检测输入电压是否低于低压报警阈值,是则执行S6,否则执行S7;
S6,停止蒸汽产生模块、水泵模块与负离子产生模块,并报警提示,然后结束整个工作流程;
S7,控制模块检测保护模块是否断路,是则执行S6,否则循环执行S1。
CN201811032318.2A 2017-09-07 2018-09-05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Active CN1091858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4478 WO2019047903A1 (zh) 2017-09-07 2018-09-07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4562.5A CN108050504A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
CN2017108045625 2017-09-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5856A CN109185856A (zh) 2019-01-11
CN109185856B true CN109185856B (zh) 2020-10-09

Family

ID=6211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4562.5A Pending CN108050504A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
CN201811032318.2A Active CN109185856B (zh) 2017-09-07 2018-09-05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4562.5A Pending CN108050504A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05050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7285A1 (zh) * 2017-09-07 2019-03-14 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31171Y (zh) * 2008-11-27 2009-10-21 梁永健 带有臭氧装置的加热系统及清洁机
CN203334071U (zh) * 2012-12-18 2013-12-11 黄伟聪 一种电熨斗
CN204581910U (zh) * 2014-10-13 2015-08-26 北京宏强富瑞技术有限公司 纳米蒸汽水离子生成装置
CN205234917U (zh) * 2015-11-12 2016-05-18 东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美肤仪
CN107120629A (zh) * 2017-06-26 2017-09-01 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蒸汽产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50504A (zh) 2018-05-18
CN109185856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36959U (zh) 一种多功能电脉冲式可负离子发生器
CN205227648U (zh) 一种室内空气加湿净化装置
CN205512352U (zh)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电子烟
CN106486894A (zh) 一种多功能电脉冲式可负离子发生器
KR920006725B1 (ko) 가스경보 및 가스중독방지 가열시스템.
CN109185856B (zh)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WO2019000489A1 (zh)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蒸汽产生器
JP2009052847A (ja) 加熱および加湿空気送風機
CN201731582U (zh) 一种湿度检测装置及包含该湿度监测装置的空气加湿器
TWM287153U (en) Solar energy anion device
CN106813344A (zh) 一种智能空气加湿器
WO2019047903A1 (zh) 一种产生纳米水离子蒸汽的控制电路及方法
CN207146344U (zh) 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蒸汽产生器
CN108686473A (zh) 一种用于去除静电产生的臭氧的装置
CN108508985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电脑机箱
CN106512060A (zh) 利用等离子发生器同时产生负离子和微量臭氧的装置
CN204447353U (zh) 适用于多效蒸发器节能改造的mvr蒸发器
CN207539884U (zh) 一种产生负离子蒸汽的直流控制电路
CN203190550U (zh) 加湿器
CN202546986U (zh) 多功能净化加湿器
CN105570979A (zh) 便携式供暖器
CN104764130A (zh) 一种智能空气加湿器
CN203343004U (zh) 利用电子元器件超额定功率所产生热能的微型雾化加热器
CN201686488U (zh) 节能制氧机
CN204534942U (zh) 一种太阳能湿度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nano water ion vap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Pledgee: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Guangzhou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FLEXWARM ADVANCED MATERIALS &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5948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10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Pledgee: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Guangzhou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FLEXWARM ADVANCED MATERIALS &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