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3856B -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3856B
CN109183856B CN201811338825.9A CN201811338825A CN109183856B CN 109183856 B CN109183856 B CN 109183856B CN 201811338825 A CN201811338825 A CN 201811338825A CN 109183856 B CN109183856 B CN 1091838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vibration
wall
building
extruded polystyr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88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83856A (zh
Inventor
高一轩
蔡骋
蔡锦辉
毛刚
肖中岭
郭昱
肖彬
张俊强
经雷
邓文志
张语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to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to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to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tou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388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38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3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38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83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38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包括隔振器本体,所述隔振器本体设置于建筑物一侧与基坑侧壁间预留的肥槽中,所述隔振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水涂料层、挤塑聚苯板层、墙式减振板层、双层土工布层、混凝土层以及素土回填层,所述防水涂料层一侧紧贴建筑物。该组合减振系统,使振动波被减弱,达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层墙体处理、外墙进行防水涂料处理、粘贴挤塑聚苯板、粘贴墙式减振板、粘贴双层土工布、浇筑混凝土层、开设隔振沟以及素土回填,通过该施工方法形成的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其减振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还涉及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紧邻轨道交通地面线的土地上修建楼房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列车运行所致的环境振动和噪声污染问题。对于振动问题,可用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轨道隔振;二是非轨道隔振。其中,轨道隔振是指在轨道上进行隔振,已有方法包括采用减振扣件或减振道床等措施进行隔振。非轨道隔振是指在轨道和建筑物之间的区域,以及在建筑物自身上进行隔振的方法,已有方法包括密排桩、隔振墙、建筑物基础隔振、建筑物室内隔振等。
轨道隔振技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治理经验丰富,工程实例多,配套的隔振产品和技术也不少。相比而言,非轨道隔振技术由于研究难度大,实验验证费用高,配套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跟不上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发展严重滞后于轨道隔振技术。除了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具有一些成功的工程案例外,目前主要还停留在隔振方式或方法的理论研究上,例如:密排桩是指在地面线和建筑物之间的土里打一排或多排深桩进行隔振的方法,目前研究内容主要是集中在桩的直径、深度、密排方式等设计方面。密排桩易于施工,但隔振能力有限。隔振墙指在地面线和建筑物之间的土里做一面连续的混凝土墙进行隔振,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墙体厚度和深度设计上。隔振墙的隔振能力与深度密切相关,深度越大,隔振效果越好,但工程实施难度也越大,配套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研制难度也很大。建筑物基础隔振是指在建筑物的整个基础上包裹一层隔振材料,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配方及其制造工艺上。建筑物基础隔振虽然隔振能力大,但涉及建筑物的安全性问题,对材料的承载能力、疲劳寿命和耐老化性能等方面要求很高。建筑物体量越大,隔振材料的研制难度越大。目前德国和日本也只在一些轻质建筑物上有过成功案例。建筑物室内隔振主要是采用减振地板,受制于不能让人感觉到地板的柔性,且需尽量减少室内空间的占用量,使得减振地板的隔振能力有限。
当轨道已经投入运营而难以改造,且地质情况使得传播途径一对整个建筑物的振动贡献度较高时,肥槽隔振方法是值得采用的一种方法。目前已提出的具体肥槽隔振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为在建筑物基础外墙上粘贴一层薄薄的柔性材料,例如聚氨酯材料或橡胶材料等,之后在肥槽里回填泥土。
另一种为在整个肥槽里回填某种柔性材料,例如废弃的橡胶轮胎或橡胶颗粒等。
总之,如何利用好肥槽的空间对传播途径一的振动进行合理的隔振设计至今研究成果稀少,仍旧是地面线周边建筑物非轨道隔振的一项研究难题。此外,利用肥槽空间进行隔振设计后,具体施工阶段的施工方法研究也较稀少,缺乏相关工程经验与施工指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极大的将振动波减弱,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在现场涂刷防水涂料层后,对后续进行的墙式减振板层与粘贴双层土工布的粘接以及浇筑混凝土层等工序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减振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包括隔振器本体,所述隔振器本体设置于建筑物一侧与基坑侧壁间预留的肥槽中,所述隔振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水涂料层、挤塑聚苯板层、墙式减振板层、双层土工布层、混凝土层以及素土回填层,所述防水涂料层一侧紧贴建筑物。
优选的,所述组合减振系统还包括碎波桩,所述碎波桩设置于远离素土回填层外端。
优选的,所述组合减振系统还包括隔振沟,所述隔振沟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上端,且其一侧与建筑物基础外墙相抵,另一侧与素土回填层相抵。
优选的,所述隔振沟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中间设置有凸字型空腔,所述隔振沟上端盖合有盖板,所述隔振沟底部靠近素土回填层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穿设于素土回填层内。
优选的,所述墙式减振板层包括上下层聚丙烯面板,所述聚丙烯面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与聚丙烯面板通过定位销连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在步骤:
步骤一、基层墙体处理;
步骤二、外墙进行防水涂料处理,形成防水涂料层;
步骤三、粘贴挤塑聚苯板,形成挤塑聚苯板层;
步骤四、粘贴墙式减振板层,形成墙式减振板层;
步骤五、粘贴双层土工布,形成双层土工布层;
步骤六、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步骤七、开设隔振沟;
步骤八、素土回填,即形成素土回填层。
步骤三中,首先将外墙防水涂料层上的灰尘清洗干净;然后采用防水胶液对防水涂料层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同时在挤塑聚苯板单面涂界面剂,待界面剂干燥后,涂抹聚合物粘贴砂浆,待聚合物粘贴砂浆涂抹后即刻将挤塑聚苯板贴到外墙上,即形成挤塑聚苯板层。
在步骤四中,所述墙式减振板层采用粘结砂浆粘贴,在墙式减振板层表面涂抹4~5mm厚粘结砂浆,将墙式减振板层贴于挤塑聚苯板上,并采用橡胶小锤轻轻敲击墙式减振板层将其敲击压实。
在步骤四中,所述墙式减振板层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拐角处墙式减振板层之间的缝隙采用挤塑聚苯板填充,且所述墙式减振板层拐角处外壁两侧各粘贴一块挤塑聚苯板,所述挤塑聚苯板的宽度为500~1000mm。
在步骤五中,首先在墙式减振板层上涂抹界面剂,粘贴第一层土工布,然后再在第一层土工布外表面涂抹界面剂,粘贴第二层土工布。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该减振系统使振动波被减弱,达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
2、设置的墙式减振板层起到有效减小由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运行引起建筑物振动的作用。
3、设置的隔振沟起到隔振作用,隔振沟设置于混凝土层上端进一步加强了隔振效果。
4、碎波桩是在振源和建筑物之间的振动传播途径中设置的一排或几排混凝土桩,能够扰动振动能量传播从而起到减振作用。
5、双层土工布层将墙式减振板层与混凝土层隔离,双层土工布层起到隔离异物的作用,进一步防止异物进入墙式减振板层影响其减振效果。
6、在现场涂刷防水涂料层后,对后续进行的墙式减振板层与粘贴双层土工布的粘接以及浇筑混凝土层等工序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A截面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隔振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墙式减振板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拐角墙式减振板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参阅图1及图2,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包括隔振器本体,所述隔振器本体设置于建筑物一侧与基坑侧壁间预留的肥槽中,所述隔振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水涂料层6、挤塑聚苯板层7、墙式减振板层8、双层土工布层9、混凝土层4以及素土回填层3,所述防水涂料层6一侧紧贴建筑物。
为了起到保护建筑物和隔振作用,参阅图4,所述墙式减振板层8包括上下层聚丙烯面板81,所述聚丙烯面板8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82,所述橡胶垫82与聚丙烯面板81通过定位销83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参阅图1及图2,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包括隔振器本体,所述隔振器本体设置于建筑物一侧与基坑侧壁间预留的肥槽中,所述隔振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水涂料层6、挤塑聚苯板层7、墙式减振板层8、双层土工布层9、混凝土层4以及素土回填层3,所述防水涂料层6一侧紧贴建筑物。
所述组合减振系统还包括碎波桩1,所述碎波桩1设置于远离素土回填层3外端。
为了起到保护建筑物和隔振作用,参阅图4,所述墙式减振板层8包括上下层聚丙烯面板81,所述聚丙烯面板8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82,所述橡胶垫82与聚丙烯面板81通过定位销83连接。
实施例3: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包括隔振器本体,所述隔振器本体设置于建筑物一侧与基坑侧壁间预留的肥槽中,所述隔振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水涂料层6、挤塑聚苯板层7、墙式减振板层8、双层土工布层9、混凝土层4以及素土回填层3,所述防水涂料层6一侧紧贴建筑物。
所述组合减振系统还包括隔振沟2,所述隔振沟2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4上端,且其一侧与建筑物基础外墙5相抵,另一侧与素土回填层3相抵。
所述隔振沟2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中间设置有凸字型空腔21,所述隔振沟2上端盖合有盖板23,所述隔振沟2底部靠近素土回填层3一侧设置有凸块22,所述凸块22穿设于素土回填层3内。
所述墙式减振板层8包括上下层聚丙烯面板81,所述聚丙烯面板8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82,所述橡胶垫82与聚丙烯面板81通过定位销83连接。
实施例4: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参阅图1及图2,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包括隔振器本体,所述隔振器本体设置于建筑物一侧与基坑侧壁间预留的肥槽中,所述隔振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水涂料层6、挤塑聚苯板层7、墙式减振板层8、双层土工布层9、混凝土层4以及素土回填层3,所述防水涂料层6一侧紧贴建筑物。
所述组合减振系统还包括碎波桩1,所述碎波桩1设置于远离素土回填层3外端。
所述组合减振系统还包括隔振沟2,所述隔振沟2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4上端,且其一侧与建筑物基础外墙5相抵,另一侧与素土回填层3相抵。
为了起到隔振作用,参阅图1及图3,所述隔振沟2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中间设置有凸字型空腔21,所述隔振沟2上端盖合有盖板23,所述隔振沟2底部靠近素土回填层3一侧设置有凸块22,所述凸块22穿设于素土回填层3内。
为了起到保护建筑物和隔振作用,参阅图4,所述墙式减振板层8包括上下层聚丙烯面板81,所述聚丙烯面板8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82,所述橡胶垫82与聚丙烯面板81通过定位销83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层墙体处理;
施工前应使用靠尺检查基层墙体表面平整度,然后使用水泥砂浆找平基层墙体表面。
步骤二、外墙进行防水涂料施工,形成防水涂料层;
步骤三、粘贴挤塑聚苯板,形成挤塑聚苯板层;
首先将外墙防水涂料层上的灰尘清洗干净;然后采用防水胶液对防水涂料层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拉毛采用JS防水胶液,拉毛后防水涂料层表面的凹凸高度不宜小于3mm(为0.5~10mm);同时在挤塑聚苯板单面涂界面剂,待界面剂干燥后,涂抹聚合物粘贴砂浆,待聚合物粘贴砂浆涂抹后即刻将挤塑聚苯板贴到外墙上,即形成挤塑聚苯板层。
涂抹后应立即将挤塑聚苯板贴到墙上并用2m(0.5~5m)靠尺挤压平,碰头处不得抹聚合物粘贴砂浆,每贴完一块挤塑聚苯板应及时清除挤出的聚合物粘贴砂浆,挤塑聚苯板之间不得有缝,所述挤塑聚苯板之间的缝隙宽度超出1.5mm(为0.5~5mm)时用挤塑聚苯板片填塞。拼缝高差不得大于1.5mm(为0.5~5mm),否则应打磨平整;
转角处粘贴挤塑聚苯板,应先排好尺寸,切割挤塑聚苯板,使其粘贴时垂直交错连接,每一施工段均应由下而上、沿水平方向进行粘贴。
步骤四、粘贴墙式减振板层,形成墙式减振板层;
所述墙式减振板层采用粘结砂浆粘贴,在墙式减振板层表面涂抹4~5mm厚粘结砂浆,将墙式减振板层贴于挤塑聚苯板上,并采用橡胶小锤轻轻敲击墙式减振板层将其敲击压实;墙式减振板层应从基础底板飞边处自下而上、从一端向另一边铺设,减振板排缝应采用横竖通缝粘贴,从起点开始粘贴前应弹一条垂直线,水平方向拉线调平减振板;墙式减振板层粘贴完1.2米高度后,使用勾缝剂填充相邻墙式减振板层之间的缝隙。
参阅图5,所述墙式减振板层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拐角处墙式减振板层之间的缝隙采用挤塑聚苯板填充,且所述墙式减振板层拐角处外壁两侧各粘贴一块挤塑聚苯板,所述挤塑聚苯板的宽度为500~1000mm。
步骤五、粘贴双层土工布,形成双层土工布层;
首先在墙式减振板层上涂抹界面剂,粘贴第一层土工布,然后再在第一层土工布外表面涂抹界面剂,粘贴第二层土工布。
相邻两块土工布的搭接长度为500mm~900mm。
步骤六、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厚度为500mm~1200mm;
步骤七、开设隔振沟,形成隔振层;
施工前,当混凝土层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100%后,隔振沟方可施工。
步骤八、素土回填,即形成素土回填层。
素土回填采用分层回填的方法,每层回填高度为30cm~50cm,每回填一层夯实后,进行下一层回填。素土回填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4。
肥槽底部操作空间狭小,不具备素土回填条件的,应使用混凝土回填,混凝土必须使用振动棒振捣密实。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包括隔振器本体,所述隔振器本体设置于建筑物一侧与基坑侧壁间预留的肥槽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器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水涂料层(6)、挤塑聚苯板层(7)、墙式减振板层(8)、双层土工布层(9)、混凝土层(4)以及素土回填层(3),所述防水涂料层(6)一侧紧贴建筑物;
所述组合减振系统还包括碎波桩(1),所述碎波桩(1)设置于远离素土回填层(3)外端;
所述组合减振系统还包括隔振沟(2),所述隔振沟(2)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层(4)上端,且其一侧与建筑物基础外墙(5)相抵,另一侧与素土回填层(3)相抵;
所述隔振沟(2)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中间设置有朝向双层土工布层(9)方向的凸字型空腔(21),所述隔振沟(2)上端盖合有盖板(23),所述隔振沟(2)底部靠近素土回填层(3)一侧设置有凸块(22),所述凸块(22)穿设于素土回填层(3)内;
所述墙式减振板层(8)包括上下层聚丙烯面板(81),所述聚丙烯面板(8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82),所述橡胶垫(82)与聚丙烯面板(81)通过定位销(83)连接。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层墙体处理;
步骤二、外墙进行防水涂料处理,形成防水涂料层;
步骤三、粘贴挤塑聚苯板,形成挤塑聚苯板层;
步骤四、粘贴墙式减振板层,形成墙式减振板层;
步骤五、粘贴双层土工布,形成双层土工布层;
步骤六、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
步骤七、开设隔振沟;
步骤八、素土回填,即形成素土回填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首先将外墙防水层上的灰尘清洗干净;然后采用防水胶液对防水涂料层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同时在挤塑聚苯板单面涂界面剂,待界面剂干燥后,涂抹聚合物粘贴砂浆,待聚合物粘贴砂浆涂抹后即刻将挤塑聚苯板贴到外墙上,即形成挤塑聚苯板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所述墙式减振板层采用粘结砂浆粘贴,在墙式减振板层表面涂抹4~5mm厚粘结砂浆,将墙式减振板层贴于挤塑聚苯板上,并采用橡胶小锤轻轻敲击墙式减振板层将其敲击压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所述墙式减振板层施工过程中,建筑物拐角处墙式减振板层之间的缝隙采用挤塑聚苯板填充,且所述墙式减振板层拐角处外壁两侧各粘贴一块挤塑聚苯板,所述挤塑聚苯板的宽度为500~1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首先在墙式减振板层上涂抹界面剂,粘贴第一层土工布,然后在第一层土工布外表面涂抹界面剂,粘贴第二层土工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相邻两块土工布的搭接长度为500mm~900mm。
CN201811338825.9A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091838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8825.9A CN109183856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8825.9A CN109183856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3856A CN109183856A (zh) 2019-01-11
CN109183856B true CN109183856B (zh) 2023-08-08

Family

ID=64938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8825.9A Active CN109183856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38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0859B (zh) * 2019-03-12 2023-03-2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铁沿线建筑物隔振结构及有限元仿真方法
CN109930631B (zh) * 2019-04-10 2024-03-08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建筑基础隔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73987A (zh) * 2021-06-17 2021-09-10 苏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隔振体和一种隔振方法
CN116145739B (zh) * 2022-12-15 2024-05-24 广州大学 一种免拆除底板木模板减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5524A (zh) * 2012-01-18 2012-07-04 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用复合型多频段隔振沟
CN203049565U (zh) * 2013-01-28 2013-07-10 华东交通大学 复合隔振桩
CN205742297U (zh) * 2016-06-03 2016-11-30 京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肥槽隔振器
CN209568477U (zh) * 2018-11-12 2019-11-01 京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5524A (zh) * 2012-01-18 2012-07-04 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用复合型多频段隔振沟
CN203049565U (zh) * 2013-01-28 2013-07-10 华东交通大学 复合隔振桩
CN205742297U (zh) * 2016-06-03 2016-11-30 京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肥槽隔振器
CN209568477U (zh) * 2018-11-12 2019-11-01 京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3856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3856B (zh)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及施工方法
WO2017152674A1 (zh) 地下工程防水结构
CN202227214U (zh) 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基路堤构造
WO2009070984A1 (fr) Procédé de précontrainte sous vide sans couche de coussin de sable de drainage
CN109930635A (zh) 一种淤泥质土层中单桩基础的模型系统及试验方法
CN105804007B (zh) 一种基于滩涂软基的加筋土岸墙结构
CN111519668A (zh) 一种夹芯多层装配式隔振沟
CN109440733B (zh) 一种胶凝砂砾石坝及其施工工艺
CN206157760U (zh) 一种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的蜂窝土工格室挡土墙
CN106049413B (zh) 一种应用于深层饱和软土地基的复合动力排水固结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06337714U (zh) 一种防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CN104746506A (zh) 软土联合预压结构和施工方法
CN209568477U (zh) 一种建筑物组合减振系统
CN215563901U (zh) 一种自粘卷材及非固化橡胶沥青种植屋面后浇带防水结构
CN211816368U (zh) 一种加固软基的生态环保地基结构
CN204551378U (zh) 一种堆石坝上游面表层的防渗结构
CN113832948A (zh) 一种水利工程复合地基用复合水泥土褥垫层结构
CN215801833U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保护层结构
CN207686047U (zh) 一种生态砌块墙
CN205421157U (zh) 一种基于滩涂软基的加筋土岸墙结构
CN114763685A (zh) 一种防变形道路结构
CN201933515U (zh) 地下室防水结构
CN218405577U (zh) 一种用于强夯地基中隔振墙结构
CN210216475U (zh) 一种集水坑防水结构
CN206521880U (zh) 种植顶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