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0329A - 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80329A
CN109180329A CN201811147751.0A CN201811147751A CN109180329A CN 109180329 A CN109180329 A CN 109180329A CN 201811147751 A CN201811147751 A CN 201811147751A CN 109180329 A CN109180329 A CN 109180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adverse
resistant agent
compound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77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薄录吉
李彦
罗加法
井永苹
张英鹏
刘兆辉
王艳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11477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03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80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80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C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05C11/00Other nitrogenous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20Liquid fertilis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营养技术领域。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有机锗0.4~0.8份、抗坏血酸1~3份、复硝酚钠0.5~3份、氯化胆碱0.2~1份、尿囊素1~2份、甲壳素5~10份、海藻精3~6份、微量元素0.5~1份和黄腐酸钾10~20份;微量元素包括质量比为0.2~1.5:2~4:7~14:15~25的铜、锰、锌和铁复合抗逆剂各组分协同作用,使生长在逆境的植物启动并增强自我保护机制,提高植物对逆境环境的耐受,减少逆境环境的损害,从而提高植物抗逆性。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能显著提高生长在逆境尤其是盐渍化环境中多种农作物的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营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当植物在不良环境中,会自动启动抗逆机制,以免于外界环境对植物正常生长带来的影响。不良环境包括抗旱、抗盐碱、抗涝、抗风、抗冻和抗病虫害等。在自然界条件下,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各种不良环境,超出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能忍受的范围,致使植物受到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植物抗逆性,常用的方法包括施用提高植物抗逆性的营养剂,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导入抗逆性基因和抗逆品种的筛选育种。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导入抗逆性基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抗逆性见效快,但是前期抗逆性基因的筛选是构建转基因的前提。抗逆品种的筛选育种中,得到的抗逆植物品种往往是经过长期筛选得到的,抗逆性稳定,但是筛选育种时间长,不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施用提高植物抗逆性的营养剂的方法见效快,一般施用当年就能见效,例如施用钾肥,钾是对植物健康影响最大的元素,因为钾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中几乎所有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钾营养元素供应充足通常可使植物在协迫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钾在增强植物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虫害能力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对植物抗逆性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添加一种抗逆剂能够实现两种或多种抗性效果,复合抗逆剂就应运而生,例如,授权公告号CN 101142925 B的专利公开的植物抗逆剂是由植物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组成,能够达到增产、抗病的作用。授权公告号为CN100355344B公开的蔬菜抗逆增产剂,是由植物激素和多种植物营养成分组成,不仅避免单一激素作用引起的营养失调,提高蔬菜抗逆性同时还利于蔬菜坐果和果实发育。公开号为CN156870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杨树抗逆保健剂,由菌根菌和植物激素复合而成,不仅能够提供杨树根系生产力还增加杨树对病害的抗性。上述复合抗逆剂都能不同程度上提高植物抗性还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或长势。但是上述复合抗逆剂主要是在抗病虫害方面的抗逆性,没有揭露抗盐渍方面的抗逆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植物活性,并且使生长在抗盐渍化环境的植物具有较高的抗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有机锗0.4~0.8份、抗坏血酸1~3份、复硝酚钠0.5~3份、氯化胆碱0.2~1份、尿囊素1~2份、甲壳素5~10份、海藻精3~6份、微量元素0.5~1份和黄腐酸钾10~20份;
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铜、锰、锌和铁;所述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为0.2~1.5:2~4:7~14:15~25。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有机锗0.5~0.7份、抗坏血酸1.5~2.5份、复硝酚钠1~2.5份、氯化胆碱0.4~0.8份、尿囊素1.2~1.7份、甲壳素6~8份、海藻精4~5份、微量元素0.6~0.8份和黄腐酸钾12~18份;
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铜、锰、锌和铁;所述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为0.5~1.2:2.5~3.5:8~12:18~22。
优选的,所述有机锗为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
所述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分子式为C6H10Ge2O7
所述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纯度大于99%。
优选的,所述甲壳素为水溶性甲壳素。
优选的,所述铜以氨基酸螯合铜形式添加,所述锰以硫酸锰的形式添加,所述锌以硫酸锌的形式添加,所述铁以氨基酸螯合铁的形式添加。
优选的,所述抗坏血酸中含有稳定剂;
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抗坏血酸质量的10%~20%。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微量元素中锰和锌与甲壳素混合,所得混合物与水按照质量比1:1~2的比例溶解,所得混合湿料再依次与微量元素的铜、铁和黄腐酸钾混合,干燥,得第一混合料;
(2)将有机锗、复硝酚钠、氯化胆碱、尿囊素和海藻精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
(4)将所述步骤(1)中的第一混合料、所述步骤(2)中的第二混合料和抗坏血酸混合,得到植物复合抗逆剂。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或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在植物抗逆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植物抗逆包括抗盐渍化。
优选的,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稀释倍比为1:1000~1500;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施用方式包括灌根和叶面喷施;所述灌根时,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用量为80~120g/亩;所述叶面喷施时,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用量为40~60g/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有机锗能显著提高保护性酶的含量及活性,并且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进而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以及酶、蛋白质、核酸等免受氧化变性,保持活性;抗坏血酸能有效减轻逆境环境中植物产生的活性氧对植物的伤害,提高植物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含量,增强逆境胁迫下植物的抗逆能力;在有机锗和抗坏血酸的作用下,复硝酚钠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水平,同时甲壳素能提高植物抗菌抗病毒能力,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植物体抵抗逆境的能力;海藻精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还可以提高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酶的活性,增强植物代谢活动,提高植物抗逆性能;氯化胆碱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尿囊素有利于刺激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抗不利环境的影响,微量元素有利于补充细胞反应的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细胞活力,而且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抗逆剂,微量元素、甲壳素、黄腐酸钾、有机锗、复硝酚钠、氯化胆碱、尿囊素和海藻精协同作用,使生长在逆境的植物启动并增强自我保护机制,提高植物对逆境环境的耐受,减少逆境环境的损害,从而提高植物活力。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抗逆剂相对于对比例,具有显著提高生长在盐渍化环境中多种农作物的产量,具体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甘薯、辣椒和黄瓜产量平均比对比例分别提高了10.4%、7.1%、9.5%、11.9%、9.3%、11.8%和12.1%,比清水对照分别提高了22.6%、25.3%、28.3%、25.2%、14.9%、35.2%和32.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有机锗0.4~0.8份、抗坏血酸1~3份、复硝酚钠0.5~3份、氯化胆碱0.2~1份、尿囊素1~2份、甲壳素5~10份、海藻精3~6份、微量元素0.5~1份和黄腐酸钾10~20份;
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铜、锰、锌和铁;所述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为0.2~1.5:2~4:7~14:15~25。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有机锗。按重量份计,所述有机锗为0.4~0.8份,优选为0.5~0.7份,最优选为0.6份。所述有机锗为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所述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分子式为C6H10Ge2O7;所述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纯度大于99%。本发明对有机锗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有机锗的来源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锗购自克拉玛尔公司。有机锗能显著提高保护性酶的含量及活性,并且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进而保护细胞膜免受损伤以及酶、蛋白质、核酸等免受氧化变性,保持活性。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抗坏血酸。按重量份计,所述抗坏血酸包括1~3份,优选为1.5~2.5份,最优选为2份。所述抗坏血酸中优选含有稳定剂;所述稳定剂有利于防止抗坏血酸发生氧化。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优选为抗坏血酸质量的10%~20%,更优选为15%。所述稳定剂的种类优选自柠檬酸钾、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稳定剂为一种时,优选柠檬酸钠;当稳定剂为两种时优选柠檬酸钾和硫酸钾,所述柠檬酸钾和硫酸钾的质量比优选为1:1;当稳定剂为三种时,优选为柠檬酸钾、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所述柠檬酸钾、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优选为2:2:1。所述抗坏血酸能有效减轻逆境环境中植物产生的活性氧对植物的伤害,提高植物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含量,增强逆境胁迫下植物的抗逆能力。本发明对所述抗坏血酸和稳定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来源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抗坏血酸购自郑州富太化工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复硝酚钠。按重量份计,所述复硝酚钠为0.5~3份,优选为1~2.5份,最优选为1.8份。所述复硝酚钠在有机锗和抗坏血酸的作用下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水平。本发明对所述复硝酚钠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复硝酚钠来源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复硝酚钠购自武汉远成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氯化胆碱。按重量份计,所述氯化胆碱为0.2~1份,优选为0.4~0.8份,最优选为0.6份。所述氯化胆碱具有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作用。本发明对所述氯化胆碱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氯化胆碱来源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氯化胆碱购自济南金辉化工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尿囊素。按重量份计,所述尿囊素为1~2份,优选为1.2~1.7份,最优选为1.5份。所述尿囊素有利于刺激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抗不利环境的影响。本发明对所述尿囊素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尿囊素来源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尿囊素购自芜湖普盛药业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甲壳素。按重量份计,所述甲壳素为5~10份,优选为6~8份,最优选为7份。所述甲壳素优选为水溶性甲壳素。所述甲壳素提高植物抗菌抗病毒能力,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植物体抵抗逆境的能力。本发明对所述甲壳素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甲壳素来源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甲壳素购自郑州超凡化工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海藻精。海藻精为3~6份,优选为4~5份,最优选为4.5份。所述海藻精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还可以提高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酶的活性,增强植物代谢活动,提高植物抗逆性能。本发明对所述海藻精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海藻精来源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海藻精购自青岛海鲸灵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微量元素。按质量份计,所述微量元素为0.5~1份,优选为0.6~0.8份,最优选为0.7份。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铜、锰、锌和铁;所述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优选为0.5~1.2:2.5~3.5:8~12:18~22,最优选为1:3:10:2。所述铜以氨基酸螯合铜形式添加,所述锰以硫酸锰的形式添加,所述锌以硫酸锌的形式添加,所述铁以氨基酸螯合铁的形式添加。所述微量元素有利于补充细胞反应的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细胞活力,而且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元素。所述微量元素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微量元素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包括黄腐酸钾。按质量份计,所述黄腐酸钾为10~20份,优选为12~18份,最优选为15份。所述黄腐酸钾提供钾元素,钾营养元素供应充足通常可使植物在协迫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钾在增强植物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虫害能力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述黄腐酸钾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黄腐酸钾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黄腐酸钾购自山东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微量元素中锰和锌与甲壳素混合,所得混合物与水按照质量比1:1~2的比例溶解,所得混合湿料再依次与微量元素的铜、铁和黄腐酸钾混合,干燥,得第一混合料;
(2)将有机锗、复硝酚钠、氯化胆碱、尿囊素和海藻精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
(4)将所述步骤(1)中的第一混合料、所述步骤(2)中的第二混合料和抗坏血酸混合,得到植物复合抗逆剂。
本发明对混合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所熟知的混合方案即可。
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或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在植物抗逆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抗逆优选包括抗盐渍化。
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稀释倍比优选为1:1000~1500。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施用方式优选包括灌根和叶面喷施;灌根时优选1:1000倍稀释,喷施叶面时优选1:1500稀释。所述灌根时,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用量优选为80~120g/亩,更优选为100g/亩;所述叶面喷施时,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用量优选为40~60g/亩,更优选为50g/亩。灌根或叶面喷施视作物生育期而定,如小麦在苗期灌根、拔节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玉米在苗期灌根、拔节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花生在苗期灌根、结荚期叶面喷施,棉花在苗期灌根、花铃期叶面喷施,甘薯在发根返青期灌根、薯块膨大期叶面喷施,辣椒在幼苗期灌根、开花结果期叶面喷施,黄瓜在苗期灌根、初花期叶面喷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逆境条件下植物复合抗逆剂,所述的抗逆剂组分重量份组成如下:有机锗0.5kg、抗坏血酸1.5kg、复硝酚钠1kg、氯化胆碱0.4kg、尿囊素1.3kg、甲壳素6kg、海藻精4kg、微量元素0.6kg、黄腐酸钾15kg;微量元素中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为0.5:3.5:8:22。
所述复合抗逆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1)先将抗坏血酸与柠檬酸钠按照8:1充分混合得到材料①;
(2)将甲壳素、硫酸锰和硫酸锌混合均匀后与水按照1:1溶解,然后与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铁以及黄腐酸钾混合均匀,风干得材料②;
(3)将有机锗、复硝酚钠、氯化胆碱、尿囊素、海藻精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料的材料③;
(4)将材料①、材料②、材料③混合得复合抗逆剂。
实施例2
一种逆境条件下植物复合抗逆剂,所述的抗逆剂组分重量份组成如下:有机锗0.6kg、抗坏血酸1kg、复硝酚钠1.2kg、氯化胆碱0.5kg、尿囊素1kg、甲壳素5kg、海藻精5kg、微量元素0.5kg、黄腐酸钾16kg;微量元素中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为1.2:2.5:12:18。
(1)先将稳定剂柠檬酸钾和硫酸钾按1:1混合均匀,而后将抗坏血酸与按照8:1充分混合得到材料①;
(2)将甲壳素、硫酸锰和硫酸锌混合均匀后与水按照1:1溶解,然后与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铁以及黄腐酸钾混合均匀,风干得材料②;
(3)将有机锗、复硝酚钠、氯化胆碱、尿囊素、海藻精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料的材料③;
(4)最后将材料①、材料②、材料③充分混合得复合抗逆剂。
实施例3
一种逆境条件下植物复合抗逆剂,所述的抗逆剂组分重量份组成如下:有机锗0.4kg、抗坏血酸2kg、复硝酚钠2kg、氯化胆碱0.8kg、尿囊素2kg、甲壳素10kg、海藻精6kg、微量元素0.8kg、黄腐酸钾10kg;微量元素中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为1:3:10:2。
(1)先将稳定剂柠檬酸钾、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2:2:1混合均匀,而后将抗坏血酸与按照9:1充分混合得到材料①;
(2)将甲壳素、硫酸锰和硫酸锌混合均匀后与水按照1:1溶解,然后与氨基酸螯合铜、氨基酸螯合铁以及黄腐酸钾混合均匀,风干得材料②;
(3)将有机锗、复硝酚钠、氯化胆碱、尿囊素、海藻精按照比例混合均匀得混合料的材料③;
(4)最后将材料①、材料②、材料③充分混合得复合抗逆剂。
对比例1
一种逆境条件下植物复合抗逆剂,所述的抗逆剂组分重量份组成如下:有机锗0.6kg、抗坏血酸1kg、复硝酚钠0.5kg。
对比例2
一种逆境条件下植物复合抗逆剂,所述的抗逆剂组分重量份组成如下:氯化胆碱0.8kg、尿囊素1kg、甲壳素8kg。
对比例3
一种逆境条件下植物复合抗逆剂,所述的抗逆剂组分重量份组成如下:有机锗0.8kg、海藻精5kg、微量元素0.5kg、黄腐酸钾15kg。
实施例4~6和对比例4~6
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4~6制备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在植物逆境调节下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将复合抗逆剂分别按照1:1000倍稀释,在植物生长苗期进行灌根处理(100g/亩),在其它时期按照1:1500倍稀释(50g/亩)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如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玉米拔节期和孕穗期,花生结荚期、棉花花铃期,甘薯薯块膨大期、辣椒开花结果期、黄瓜初花期等进行叶面喷施。
实验田选择:东营市农高区盐渍化土壤、济宁金乡县露地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淄博临淄区设施蔬菜盐渍化土壤对本发明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制备的植物复合抗逆剂进行实验,实验对象具体为,东营为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和甘薯,金乡为辣椒,临淄为黄瓜,并以清水为对照。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不同农作物喷施对比例1~3和实施例1~3的植物复合抗逆剂的产量结果
处理 小麦 玉米 棉花 花生 甘薯 辣椒 黄瓜
实施例1 378 475 361 413 528 1983 5215
实施例2 381 471 352 409 509 2017 5191
实施例3 385 486 357 421 517 2125 5417
对比例1 346 446 331 363 481 1817 4739
对比例2 351 439 327 371 473 1869 4681
对比例3 339 452 319 377 468 1792 4695
清水对照 311 381 278 331 451 1510 3972
注:单位kg/亩,花生产量为荚果重量,甘薯产量为薯干重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中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甘薯、辣椒和黄瓜产量平均比对比例分别高10.4%、7.1%、9.5%、11.9%、9.3%、11.8%、12.1%,比清水对照分别高22.6%、25.3%、28.3%、25.2%、14.9%、35.2%、32.8%。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植物复合抗逆剂中各组分在发挥抗逆作用时具有协同作用,对比例1~3选择其中的三个或几个组分不能达到本发明的等同的抗逆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有机锗0.4~0.8份、抗坏血酸1~3份、复硝酚钠0.5~3份、氯化胆碱0.2~1份、尿囊素1~2份、甲壳素5~10份、海藻精3~6份、微量元素0.5~1份和黄腐酸钾10~20份;
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铜、锰、锌和铁;所述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为0.2~1.5:2~4:7~14:15~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有机锗0.5~0.7份、抗坏血酸1.5~2.5份、复硝酚钠1~2.5份、氯化胆碱0.4~0.8份、尿囊素1.2~1.7份、甲壳素6~8份、海藻精4~5份、微量元素0.6~0.8份和黄腐酸钾12~18份;
所述微量元素包括铜、锰、锌和铁;所述铜、锰、锌和铁的质量比例为0.5~1.2:2.5~3.5:8~12:18~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锗为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
所述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分子式为C6H10Ge2O7
所述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纯度大于99%。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壳素为水溶性甲壳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铜以氨基酸螯合铜形式添加,所述锰以硫酸锰的形式添加,所述锌以硫酸锌的形式添加,所述铁以氨基酸螯合铁的形式添加。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坏血酸中含有稳定剂;
所述稳定剂的含量为抗坏血酸质量的10%~20%。
7.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微量元素中锰和锌与甲壳素混合,所得混合物与水按照质量比1:1~2的比例溶解,所得混合湿料再与微量元素的铜、铁和黄腐酸钾混合,干燥,得第一混合料;
(2)将有机锗、复硝酚钠、氯化胆碱、尿囊素和海藻精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料;
(4)将所述步骤(1)中的第一混合料、所述步骤(2)中的第二混合料和抗坏血酸混合,得到植物复合抗逆剂。
8.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植物复合抗逆剂或权利要求7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植物复合抗逆剂在植物抗逆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抗逆包括抗盐渍化。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稀释倍比为1:1000~1500;
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施用方式包括灌根和叶面喷施;
所述灌根时,所述植物复合抗逆剂的用量为80~120g/亩;
所述叶面喷施时,所述复植物合抗逆剂的用量为40~60g/亩。
CN201811147751.0A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091803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7751.0A CN109180329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7751.0A CN109180329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0329A true CN109180329A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06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7751.0A Pending CN109180329A (zh) 2018-09-29 2018-09-29 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803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888A (zh) * 2022-06-28 2022-08-30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一种用于绿豆抗旱栽培的抑蒸腾剂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4950A (zh) * 2013-04-25 2014-08-06 李启荣 一种水稻抗寒剂
CN104892087A (zh) * 2014-12-30 2015-09-09 山东天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细胞膜稳态剂
CN104945142A (zh) * 2015-06-29 2015-09-30 山东卫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菜类专用含壳寡糖多微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1398A (zh) * 2016-11-27 2017-05-10 深圳前海汉唐农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专用水溶型土壤调理套餐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4950A (zh) * 2013-04-25 2014-08-06 李启荣 一种水稻抗寒剂
CN104892087A (zh) * 2014-12-30 2015-09-09 山东天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细胞膜稳态剂
CN104945142A (zh) * 2015-06-29 2015-09-30 山东卫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菜类专用含壳寡糖多微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1398A (zh) * 2016-11-27 2017-05-10 深圳前海汉唐农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专用水溶型土壤调理套餐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自朝: "《植物生理学》", 31 August 2017,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王朵等: "有机锗对植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安徽农业科学》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6888A (zh) * 2022-06-28 2022-08-30 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一种用于绿豆抗旱栽培的抑蒸腾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9984B (zh) 一种小麦耐旱抗逆复合调节剂及其应用
CN105638720B (zh) 一种植物栽培用富硒强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4402595B (zh) 预防梨树早期落叶的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83893A (zh) 提高抗旱能力的肥料增效剂及抗旱肥料
CN112514909A (zh) 一种增产组合物、增产药剂及其应用
Liang et al. Elucidating the dialogue betwee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polyamines in plants
AU2020102307A4 (en) Compound plant stress resistance ag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Elsakhawy et al. Evaluation of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Extract as a Biofertilizer for Growth Improvement of Rice (Oryza sativa L,)
CN110250189A (zh) 一种含γ-聚谷氨酸的组合型除草剂
CN108752107B (zh) 提高毛竹产量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9180329A (zh) 一种植物复合抗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31676A (zh) 一种新型天冬培养基
CN107279182B (zh)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7827520A (zh) 一种提高小麦产量的化控制剂及化控方法
CN106916022A (zh) 一种果树挂果前喷施的富锌叶面营养素
CN107365187A (zh) 一种用于花生结荚期的生长调节剂
CN110015930A (zh) 一种柑橘着色增甜调理剂
CN107439119A (zh) 黄桃果树的施肥方法
CN104003820A (zh) 复合硝酸钾肥制备及使用方法
LU501461B1 (en) Composite plant stress resistance agent for salinity soil, preparation method andapplication thereof
CN106747997A (zh) 一种农用富硒多元生物营养液及制备方法
CN102860319B (zh) 食用菌培养基脱落酸增水剂及其增水方法
CN109704870A (zh) 一种核苷多肽氨基酸多功能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alah El Din et al. Effect of seaweed extract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faba bean (Vicia faba l.)
Javaid et al. Biofortification through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 sustainable approach for enhancing the productivity of rice: a revie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