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78512A - 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78512A
CN109178512A CN201811229237.1A CN201811229237A CN109178512A CN 109178512 A CN109178512 A CN 109178512A CN 201811229237 A CN201811229237 A CN 201811229237A CN 109178512 A CN109178512 A CN 109178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pack
cargo
space
size
packing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92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78512B (zh
Inventor
晏伟
李相朋
刘军平
罗建军
夏火松
余联庆
李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2292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78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78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8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78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8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65/00Details peculiar to packaging machin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details
    • B65B65/003Packaging lines, e.g. general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00Packaging individual articles in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e.g. bags, sacks, boxes, cartons, cans, j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7/00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7/02Stacking of articles by adding to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7/16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 B65G57/20Stacking of articles of particular shape three-dimensional, e.g. cubiform, cylindr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04Loading l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 B65G2201/0258Trays, totes or b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寄货系统,涉及物流领域,包括:寄货箱、运货车、包装箱和移动装置。运货车和移动装置均位于寄货箱内。运货车中具有储货空间,装有货物的包装箱位于储货空间内。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运行方法,该运行方法应用于该寄货系统,可以使快递员在揽件时无需手动人工码放货物,减少了揽件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等待被寄出。传统的人工寄货手段由于受到时间、位置、成本等因素的制约,逐渐无法适应日趋增多的寄货需求,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一种自动化寄货系统。
现有的寄货系统一般通过将货物存储在储货柜中,再由快递员将该储货柜中的货物取走完成寄货,这种寄货系统普遍存在快递员揽件时需要人工码放货物,工作量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寄货系统和一种运行方法,用于通过将该运行方法应用于该寄货系统中,解决现有的寄货系统在快递员揽件时需要人工码放货物,工作量大的缺点。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寄货系统,包括:
寄货箱、运货车、包装箱和移动装置;
所述运货车和所述移动装置均位于所述寄货箱内;
所述运货车中具有储货空间;
所述包装箱位于所述储货空间内,用于存放货物。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运行方法,该运行方法应用于一种寄货系统,该寄货系统包括:
寄货箱、运货车、包装箱和移动装置;
所述运货车中具有储货空间;
所述运行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货物装入所述包装箱内;
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包装箱依次码放在所述储货空间中,直至所述包装箱填满所述储货空间。
上述各实施例中,由于利用包装箱包装货物,并将装有货物的包装箱依次码放在运货车的储货空间中,故在快递员揽件时无需手动人工码放货物,减少了揽件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移动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移动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移动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夹持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夹持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夹持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寄货系统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尺寸测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尺寸测量装置拆下升降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尺寸测量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尺寸测量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的爆炸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寄货系统包括:
寄货箱100、运货车200、包装箱300和移动装置400。
运货车200和移动装置400均位于寄货箱100内。
运货车200中设置有储货空间210,装有货物的包装箱300位于储货空间210内。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待寄送货物的尺寸和形状不同,现有的寄货系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码放逻辑,若利用现有的寄货系统码放该待寄送的货物,会导致待寄送的货物被杂乱地堆放在储货空间中,这种堆放方式,一方面使带寄送货物对储货空间的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各待寄送货物无法形成有效的相互支撑,在运输的过程中,在振动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导致各待寄送货物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甚至导致各待寄送货物之间发生相互碰撞,导致待寄送货物的损坏。为了避免对储货空间的浪费以及避免待寄送货物被损坏的可能性,现有的寄货系统人需要人工将待寄送货物码放在储货空间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由于将各待寄送货物装入包装箱300中,再将包装箱300码放在运货车的储货空间中,包装箱300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故本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可以利用一个统一的码放逻辑将包装箱300码放在储货空间210内。
可选的,所有包装箱300均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的立方箱体,故储货空间210内的所有包装箱300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相互支撑,可以抵抗在运输过程中的外力对待寄送货物的影响,防止各带寄送货物之间产生相对位移或者相互碰撞,避免待寄送货物损坏。
可选的,储货空间210的容积是包装箱300的体积的整数倍,以使包装箱300刚好可以填满储货空间210。
如图1所示,移动装置400包括移动部410和夹持部420,移动部410与夹持部420连接,带动夹持部420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部410为所有可以实现带动夹持部420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机械结构,图1所示的移动部410仅为移动部的一种形式,并非对移动部410的结构进行任何的限定,示例性的,移动部410的结构可以为: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移动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移动部410包括:第一导轨411A、第一导轨套412A、第二导轨413A、第二导轨套414A和伸缩杆415A。第二导轨413A通过第一导轨套412A与第一导轨411A连接,第一导轨套412A套在第一导轨411A上,第二导轨413A沿着第一导轨411A的长度方向运动。伸缩杆415A通过第二导轨套414A连接,伸缩杆415A沿着第二导轨414A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一导轨411A和第二导轨413A相互垂直,伸缩杆415A与第一导轨411A及第二导轨413A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二导轨413A沿着第一导轨411A的长度方向运动,伸缩杆415A沿着第二导轨413A的长度方向运动,伸缩杆415A沿着自身长度方向伸缩,夹持部420与伸缩杆415A连接,即可实现夹持部420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移动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移动部410包括:齿轮411B、齿条412B、横向导轨413B、滑动车415B、车轮416B、滑轮轴417B和滑轮418B。齿轮411B和齿条412B啮合,横向导轨413B固定于齿条412B的侧壁上,横向导轨413B与齿条412B的长度方向垂直。在横向导轨413B的顶部设置有横向导向槽414B,横向导向槽414B与横向导轨413B的长度方向平行。车轮416B位于横向导向槽414B内,滑动车415B与车轮416B连接,在滑动车415B的侧壁上设置有滑轮轴417B,滑轮418B套在滑轮轴417B上。在滑轮418B上绕有绳索(图中未示出),将夹持部420与该伸缩的一端连接,在齿轮411B、车轮416B和滑轮418B的驱动下,实现了夹持部420在三维空间内的运动。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移动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移动部410包括:底座411C、第一万向节412C、第一杆413C、第二万向节414C和第二杆415C。第一杆413C的一端通过第一万向节412C与底座411C连接,第一杆413C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万向节414C与第二杆415C的一端连接,第一杆413C绕第一万向节412C旋转,带动第二万向节414C在一个球面上运动,第二杆415C绕第二万向节414C转动,将夹持部420与第二杆415C的第二段连接,即可带动夹持部420在三维空间内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夹持部420仅为移动部的一种形式,并非对夹持部420的结构进行任何的限定,示例性的,夹持部420的结构可以为: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夹持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夹持部包括底座421A、铰链422A和夹持臂423A,两个夹持臂423A分别位于底座421A的两侧,且两个夹持臂423A分别通过铰链422A与底座连接。两个夹持臂423A对向运动,即可夹紧包装箱300,两个夹持臂423A背向运动即可松开包装箱300。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夹持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夹持部420包括外壳421B、齿轮422B、滑块423B,外壳421B为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箱体,在外壳421B的两个相对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挡臂424B,两个滑块423B的内部,两个滑块423B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挡臂424B接触,两个滑块423B的另一端均设置有齿条425B,齿条425B与齿轮422B啮合,在齿轮422B的驱动下,两个滑块423B相互靠近,即可夹住包装箱300,两个滑块423B相互远离,即可松开包装箱300。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夹持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夹持部420包括两个卷筒421C和松紧带422C,松紧带422C的两端分别缠绕于两个卷筒421C上。在两个卷筒421C的驱动下,两个卷筒421C将松紧带422C缠绕在卷筒421C上,此时,松紧带422C未缠绕在卷筒421C上的周长缩短,未缠绕在卷筒421C上的松紧带422包围的体积减小,松紧带422C夹紧包装箱300。两个卷筒421C的驱动下,使缠绕在卷筒421C上的松紧带422C脱离卷筒421C,此时,松紧带422C未缠绕在卷筒421C上的周长伸长,未缠绕在卷筒421C上的松紧带422包围的体积增大,松紧带422C松开包装箱300。
可选的,该寄货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当包装箱300填满运货车200的储货空间210时,该通信模块向预设的至少一家快递公司发送该寄货系统的位置并通知快递员到达该寄货系统的位置将储货空间210中的包装箱300以及包装箱300中的货物取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包装箱包装货物,并将装有货物的包装箱依次码放在运货车的储货空间中,故在快递员揽件时无需手动人工码放货物,减少了揽件的工作量。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与前述图1至图7所示的寄货系统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
进一步地,包装箱300包括外壳310和子包装320,货物位于子包装320内。
寄货箱100内设置有子包装暂存空间110和储箱空间120,储箱空间120包括第一储箱空间121和第二储箱空间122。
装有货物的子包装320位于子包装暂存空间110内。
未装有货物的子包装320位于第一储箱空间121中,未装有子包装320的外壳310位于第二储箱空间122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图9为图8中寄货系统的A-A截面的剖视图,结合图8和图9,子包装320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
子包装暂存空间110包括至少两个子包装暂存子空间110,在子包装暂存子空间110内,装有货物的各种类型的子包装320分别位于各子包装暂存子空间111内,子包装暂存子空间110的数量等于子包装320的类型的数量。
第一储箱空间121包括至少两个个第一储箱子空间,未装货物的各种类型的子包装320分别位于各第一储箱子空间内,第一储箱子空间的数量等于子包装320的类型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仅以子包装暂存空间110包括4个子包装暂存子空间:一单元暂存子空间110A、二单元暂存子空间110B、三单元暂存子空间110C和四单元暂存子空间110D为例进行说明,并非对子包装暂存子包装的数量进行任何限定。图9仅以第一储箱空间121包括四个第一储箱子空间:一单元储箱子空间121A、二单元储箱子空间121B、三单元储箱子空间121C和四单元储箱子空间121D为例进行说明,并非对第一储箱子空间的数量进行任何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子包装320的尺寸不同,不同类型的子包装分别位于不同的子包装暂存子空间内或不同的第一储箱子空间内,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不同类型的子包装和子包装暂存子空间以及不同类型的子包装和第一储箱子空间的位置关系,下面结合图9,以子包装320包括四种类型的子包装:一单元子包装320A、二单元子包装320B、三单元子包装320C和四单元子包装320D,以第一储箱空间121包括四个第一储箱子空间:一单元储箱子空间121A、二单元储箱子空间121B、三单元储箱子空间121C和四单元储箱子空间121D,以子包装暂存空间110包括四个子包装暂存子空间:一单元暂存子空间110A、二单元暂存子空间110B、三单元暂存子空间110C和四单元暂存子空间110D为例对不同类型的子包装和子包装暂存子空间以及不同类型的子包装和第一储箱子空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具体说明。
装有货物的一单元子包装320A位于一单元暂存子空间110A内,装有货物的二单元子包装320B位于二单元暂存子空间110B内,装有货物的三单元子包装320C位于三单元暂存子空间110C内,装有货物的四单元子包装320D位于四单元暂存子空间110D内。
未装货物的一单元子包装320A位于一单元储箱子空间121A内,未装货物的二单元子包装320B位于二单元储箱子空间121B内,未装货物的三单元子包装320C位于三单元储箱子空间121C内,未装货物的四单元子包装320D位于四单元储箱子空间121D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子包装分别装入不同的子包装暂存子空间和不同的第一储箱子空间中,可以通过子包装所在的位置判断子包装的类型。
进一步地,结合图8和图9,该寄货系统还包括货物流通通道130,货物流通通道130连通储货空间210、子包装暂存空间110、第一储箱空间121和第二储箱空间122。移动装置400位于货物流通通道130内,在货物流通通道130内运动。
进一步地,结合图8和图9,该寄货系统还包括入货窗口140,入货窗口140连通寄货箱100的外部空间和货物流通通道130。
入货窗口140中设置有尺寸测量装置500。
在实际应用中,尺寸测量装置500可以是接触式尺寸测量装置也可以是非接触尺寸测量装置,图8中所示的尺寸测量装置500仅仅只是尺寸测量装置的一种形式,尺寸测量装置500可以是能够测量货物尺寸的任何结构或装置,示例性地,尺寸测量装置的结构可以为: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尺寸测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尺寸测量装置拆下升降板后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0和图11,尺寸测量装置500包括:第一内表面510A、第一导向槽511A、第一测量传感器512A、第二内表面520A、第二导向槽521A、第二测量传感器522A、第三内表面530A、第三导向槽531A和第三测量传感器532A。
第一内表面510A和第二内表面520A均为入货窗口140的内表面。尺寸测量装置500还包括升降板560,在寄货箱100的外壳中设置有升降槽101A,升降板560A位于升降槽101A中。第三内表面530A为升降板560A面向入货窗口140内部的表面。
第一内表面510A与第二内表面520A垂直,第三内表面530A同时与第一内表面510A和第二内表面520A垂直。在第一内表面510A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槽511A,在第二内表面520A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槽521A,在第三内表面530A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导向槽531A,第一导向槽511A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导向槽521A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三导向槽531A的长度方向同时与第一导向槽511A的长度方向和第二导向槽521A的长度方向垂直。
第一测量传感器512A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槽511A中,沿第一导向槽511A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二测量传感器522A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导向槽521A中,沿第二导向槽521A的长度方向运动,第三测量传感器532A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三导向槽531A中,沿第三导向槽531A的长度方向运动。
在入货窗口140的底部还设置有压板540A,在压板540A和入货窗口140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50A。
在入货窗口140中没有货物时,升降板560A位于升降槽101A中,防止升降槽101阻挡货物进入入货窗口140。
将货物放入入货窗口140后,在货物的重力的作用下,压板540A压向压力传感器550A,压力传感器550A输出压力信号,该寄货系统的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响应于该压力信号,控制升降板560A由升降槽101A中升起。然后第一测量传感器512A沿第一导向槽511A的长度方向运动,在沿第一导向槽511A的长度方向上测量该货物的最大外缘尺寸,第二测量传感器522A沿第二导向槽521A的长度方向运动,在沿第二导向槽521A的长度方向上测量该货物的最大外缘尺寸,第三测量传感器532A沿第三导向槽531A的长度方向运动,在沿第三导向槽531A的长度方向上测量该货物的最大外缘尺寸。
可选的,第一测量传感器512A、第二测量传感器522A和第三测量传感器532A均为激光测距传感器,对货物发射激光脉冲信号,并接收货物发射的光信号,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和接受光信号之间的时间差获取货物与各传感器的距离,进而得到该货物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缘尺寸。
测量完成后,第一测量传感器512A、第二测量传感器522A和第三测量传感器532A回到测量开始时的位置,移动装置400将货物由入货窗口140中取出。此时,压板540A不再压向压力传感器550A,压力传感器550A停止输出压力信号,该寄货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升降板560A回到升降槽101A中。
请参阅图12和图13,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尺寸测量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中尺寸测量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的爆炸图,结合图12和图13,尺寸测量装置500包括外箱体510B、第一推板520B、第二推板530B、第三推板540B、升降支架550B、挡板560B、第一泵521B、第二泵531B和第三泵541B。
外箱体510B为入货窗口140的内壁的一部分,在外箱体510B上设置有第一通槽512B、第二通槽513B、第三通槽514B、第四通槽515B,第一通槽512B所在的平面和第二通槽513B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三通槽514B所在的平面和第四通槽515B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三通槽514B所在的平面同时与第一通槽512B所在的平面和第二通槽513B所在的平面垂直。
外箱体510B还包括第一平面511B和第二平面516B,第一平面511B正对第一通槽512B所在的平面,第二平面516B正对第二通槽513B所在的平面。
第一推板520B正对第一通槽512B,第一推板520B背对第一通槽512B的表面与第一泵521B的输出轴连接。第二推板530B正对第二通槽513B,第二推板530B背对第二通槽513B的表面与第二泵531B的输出轴连接。第三推板514B的一端与升降支架550B连接,尺寸测量装置500还包括挡板560B,挡板560B固定在升降支架550B上,挡板560B所在的平面和第三推板514B所在的平面为相对的两个平面。在升降支架550B的带动下,第三推板514B和挡板560B在垂直于第三通槽514B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上运动。
将货物由第四通槽515B放入外箱体510B中,该货物位于第二平面516B上,在第二平面516B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在该货物的重力作用下,该压力传感器输出压力信号,升降支架550B上升,带动第三推板540B、第三泵541B和挡板560B上升,直至第三推板540B正对第三通槽514B,挡板560B正对第四通槽515B。
第三推板540B正对第三通槽514B,挡板560B正对第四通槽515B后开始测量。
第一泵521B的输出轴推动第一推板520B向第一平面511B运动,在第一推板520B和第一平面511B均与货物接触时,根据此时第一推板520B和第一平面511B之间的距离得到货物在第一平面511B的法向上的外缘尺寸。得到货物在第一平面511B的法向上的外缘尺寸后,第一泵521B的输出轴拉动第一推板520B回到开始测量时的位置。
第一泵521B拉动第一推板520B回到开始测量时的位置后,第二泵531B的输出轴推动第二推板530B向第二平面516B运动,在第二推板530B和第二平面516B同时与货物接触时,根据此时第二推板530B和第二平面516B之间的距离得到该货物在第二平面516B的法向上的外缘尺寸。得到该货物在第二平面516B的法向上的外缘尺寸后,第二泵531B的输出轴拉动第二推板530B回到开始测量时的位置。
第二泵531B的输出轴拉动第二推板530B回到开始测量时的位置后,第三泵541B的输出轴推动第三推板540B向挡板560B运动,在第三推板540B和挡板560B同时与该货物接触时,根据此时第三推板540B和挡板560B之间的距离得到该货物在挡板560B所在平面的法向上的外缘尺寸。得到该货物在挡板560B所在平面的法向上的外缘尺寸后,第三泵541B的输出轴拉动第三推板540B回到开始测量时的位置。
第三泵541B的输出轴拉动第三推板540B回到开始测量时的位置后,升降支架550B下降,并带动第三推板540B、第三泵541B和挡板560B下降,使第三推板540B不遮挡第三通槽514B,使挡板560B不遮挡第四通槽515B,移动装置400将该货物从外箱体510B中取出。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尺寸测量装置500测量得到的货物的装置,将货物装入对应子包装转暂存子空间内的子包装320中。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还包括闸门600,在寄货箱100的表面上设置有运货车开口150,运货车开口150连通寄货箱100的外表面和运货车200所在的空间,闸门600位于运货车开口150中。快递员揽件时,可以打开闸门600,并通过运货车开口150将运货车200、运货车200中的包装箱300和包装箱300中的货物整体由该寄货系统中取出,并将装有空的包装箱300的运货车200由运货车开口150送入寄货箱100内。移动装置400将运货车200中的空的外壳310和子包装320移动至对应的储箱空间中。
快递员将装满货物的运货车200取出后,还要将一个装满空的外壳310的运货车200由运货车开口150放入寄货箱内。移动装置400将该空间的外壳310依次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122中。快递员还要将不同类型的空的子包装分别存入各第一储箱子空间中。
可选的,不同的寄货系统用于容纳不同尺寸范围的货物,可以用一个运输通道连通多个用于容纳不同尺寸范围的货物的寄货系统,并使该多个寄货系统共用一个入货窗口,将货物放入该入货窗口后,根据该入货窗口中设置的尺寸测量装置获取的该货物的尺寸,确定目标寄货系统,该货物的尺寸在该目标寄货系统用于容纳的货物的尺寸范围内。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将货物装入用于容纳不同尺寸范围的货物的寄货系统,下面以三个不同用于容纳不同尺寸范围的货物的寄货系统:第一寄货系统、第二寄货系统和第三寄货系统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并非对寄货系统的数量和寄货系统用于容纳的货物的尺寸范围进行任何的限定。
第一寄货系统、第二寄货系统和第三寄货系统的货物流通通道通过一个传送带连接,该传送带的一端与入货窗口连接。
将货物放入入货窗口中,该入货窗口的尺寸测量装置得到该货物的第一尺寸、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并以该第一尺寸、该第二尺寸和该第三尺寸中最小的尺寸作为该货物的标记尺寸,该第一尺寸、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为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货物的最大外缘尺寸。
第一寄货系统用于容纳货物的标记尺寸的范围为在20毫米至500毫米之间,第二寄货系统用于容纳货物的标记尺寸的范围在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第三寄货系统用于容纳货物的标记尺寸的范围在2000毫米至10000毫米之间。
将货物放入入货窗口后,尺寸测量装置测量得到该货物的第一尺寸、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分别为:700毫米、800毫米和650毫米,该货物的标记尺寸为650毫米,则对与该货物目标寄货系统为第二寄货系统,传送带将该货物移动至第二寄货系统的货物流通通道中。
可选的,该寄货系统还包括数据接收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和数据写入装置,子包装的各外表面上还具有芯片,该数据接收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和该数据写入装置均固定于夹持部420上。
用户将货物放入入货窗口140后,通过终端将该货物的货物信息发送至传输至该数据接收装置,该货物信息包括收件人的联系方式和该货物的收件地址。
该数据接收装置将接收到的货物信息传输至数据存储装置中。
在移动装置400将货物存入与该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子包装320中时,该数据存储将该货物的货物信息传输至该数据写入装置,该数据写入装置将该货物的货物信息传输至该子包装320的各外表面的芯片上。
可选的,该寄货设备还包括输入设备和通信设备,该输入设备固定于寄货箱100的外表面上,该通信设备与该输入设备连接。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设备输入货物的货物信息,并通过该通信设备将该货物信息传输至夹持部400上的该数据接收装置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面,由于利用包装箱包装货物,并将装有货物的包装箱依次码放在运货车的储货空间中,故在快递员揽件时无需手动人工码放货物,减少了揽件的工作量。第二方面,由于包装箱包括外壳和子包装,且子包装包括至少两种类型,故本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可以应用于寄送不同尺寸的货物。第三方面,由于在入货窗口中设置有尺寸测量装置,可以根据货物的尺寸,自动将货物存入对应类型的子包装中,故提高了货物对该寄货系统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在储存货物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小了该寄货系统的体积。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方法的流程图,该运行方法应用于一种寄货系统,该寄货系统包括:
寄货箱、运货车、包装箱和移动装置。
该运货车中具有储货空间。
如图14所示,该运行方法包括:
S301、控制移动装置将货物装入包装箱内。
具体的,该移动装置包括移动部和夹持部,夹持部与移动部连接,移动部带动夹持部在寄货箱的内部空间内运动,夹持部可以夹持和松开货物和包装箱。
该包装箱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的箱体,该移动装置夹持货物,将该货物由包装箱的开口端放入该包装箱内,然后夹持部松开该货物,即可实现将货物装入包装箱内。
S302、控制移动装置将包装箱依次码放在储货空间中,直至包装箱填满该储货空间。
具体的,各包装箱具有相同的外缘尺寸,且包装箱的外缘形状与储货空间的形状几何相似。例如,储货空间的形状为立方形,则包装的外缘形状也为立方形,且该储货空间的长度和该包装箱的长度之间的比值、该储货空间的宽度和该包装箱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该储货空间的高度和该包装箱的高度之间比值均相等。
可选的,储货空间的体积是包装箱的体积的整数倍,以使包装箱正好可以填满该储货空间,增大包装箱对该储货空间的利用率。
在实际应用中,将包装箱依次码放在储货空间中的方法顺序要保证将包装箱之间形成可靠的支撑,将包装箱放入储货空间时,包装箱不能之间不能相互碰撞,还需要保证码放好的装不会箱倾倒,以防止包装箱中的货物损坏。
具体的,码放包装箱的顺序为,首先在该储货空间的底部码放包装箱,直至包装箱组成第一组合体,该第一组合体位于一个以重力为法线的平面上,且除了在储货空间的高度的方向上之外,在储货空间的其他方向上,该第一组合体的尺寸均等于该储货空间的体积。然后在该第一组合体上码放包装箱,直至包装箱组成第二组合体,该第二组合体位于的平面与该第一组合体所在的平面平行,且该第二组合体的外缘尺寸和该第一组合体的外缘尺寸相同。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包装箱组成第N组合体,其中,N不小于1,该第N组合体位于的平面与该第一组合体所在的平面平行,且该第N组合体的外缘尺寸和该第一组合体的外缘尺寸相同,且所有组合体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和等于该储货空间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这种码放顺序可以保证将包装箱码放在储货空间中时,包装箱之间形成可靠的相互支撑,能够有效防止包装箱之间发生相互碰撞,防止在码放包装箱时包装箱倾倒,从而有效防止包装箱中的货物损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将包装箱码放在储货空间中的顺序,下面以储货空间为一个立方体,储货空间的长度是包装箱的长度的两倍,储货空间的宽度是包装箱的宽度的两倍,储货空间的高度是包装箱的高度的两倍,对各包装箱为立方体为例对将包装箱码放在储货空间中的顺序进行说明,并非对包装箱和储货空间的形状或尺寸做出任何限定。
首先将第一个包装箱、第二个包装箱、第三个包装箱和第四个包装箱依次码放在储货空间的底面上,第一个包装箱、第二个包装箱、第三个包装箱和第四个包装箱的长度方向均与储货空间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个包装箱、第二个包装箱、第三个包装箱和第四个包装箱的宽度方向均与储货空间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一个包装箱、第二个包装箱、第三个包装箱和第四个包装箱组成第一组合体,第一组合体的长度与储货空间的长度相等,第一组合体的宽度与储货空间的宽度相等,第一组合体的高度是储货空间的高度的一半。
然后将第五个包装箱、第六个包装箱、第七个包装箱和第八个包装箱依次码放在第一组合体的顶面上,第五个包装箱、第六个包装箱、第七个包装箱和第八个包装箱的长度方向均与储货空间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五个包装箱、第六个包装箱、第七个包装箱和第八个包装箱的宽度方向均与储货空间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五个包装箱、第六个包装箱、第七个包装箱和第八个包装箱组成第二组合体,第二组合体的长度与储货空间的长度相等,第二组合体的宽度与储货空间的宽度相等,第二组合体的高度是储货空间的高度的一半,第一组合体和第二组合体共同填满储货空间。
可选的,在该储货空间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阵列和红外线接收器阵列,若在红外线接收器阵列中存在红外线接收器,能够接受到红外线发射器阵列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则说明包装箱没有填满储货空间,若红外线接收器阵列中的所有红外线接收器均无法接受到红外线发射器阵列发射的红外线信号,则说明红外线发射器阵列发出的红外线信号均被储货空间中的包装箱阻挡,包装箱填满储货空间。
可选的,储货空间和包装箱均具有预设的尺寸,根据储货空间的尺寸和包装箱的尺寸可以计算得到储货空间中所能容纳的包装箱的最大个数。在移动装置上设置有计数器,并在储货空间的内壁上设有次数信号发射器,每次移动装置将包装箱放入储货空间中时,计数器接收该次数信号发射器发射的次数信号,响应于该次数信号,计数器记录的次数自增1,当计数器记录的次数等于储货空间中所能容纳的包装箱的最大个数时,说明包装箱填满储货空间,同时技术器记录的次数清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包装箱包装货物,并将装有货物的包装箱依次码放在运货车的储货空间中,故在快递员揽件时无需手动人工码放货物,减少了揽件的工作量。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方法的流程图,该运行方法应用于一种寄货系统,该寄货系统包括:
寄货箱、运货车、包装箱和移动装置。
运货车中具有储货空间。
该包装箱包括外壳和子包装,该寄货箱内设置有子包装暂存空间和储箱空间。
该储箱空间包括第一储箱空间和第二储箱空间。
未装货物的子包装位于该第一储箱空间内,未装子包装的外壳位于该第二储箱空间内。
该寄货系统还包括入货窗口,在该入货窗口内设置有尺寸测量装置。
该寄货箱内还设置有货物流通通道,该货物流通通道连通该子包装暂存空间、该第一储箱空间、该第二储箱空间、该入货窗口和该储货空间。
该子包装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
子包装暂存空间包括至少两个子包装暂存子空间,子包装暂存子空间的数量等于子包装的类型的数量。
该第一储箱空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储箱子空间,第一储箱子空间的数量等于子包装的类型的数量,未装货物的各种类型的子包装分别位于各第一储箱子空间内。
如图15所示,该运行方法包括:
S401、当感应到入货窗口中存在货物时,控制尺寸测量装置测量货物的尺寸,得到该货物的第一尺寸、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
具体的,该第一尺寸、该第二尺寸和该第三尺寸分别为货物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缘尺寸。
S402、比较第一尺寸、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并将该第一尺寸、该第二尺寸和该第三尺寸中最小的尺寸标定为该货物的标记尺寸。
S403、根据货物的标记尺寸,控制移动装置将货物装入与该货物的标记和尺寸对应的第一储箱子空间内的子包装中。
具体的,各种类型的子包装均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的长方箱体,即各种类型的子包装具有内缘空间的形状为长方体、外缘形状也为长方体。
各种类型的子包装具有相同的壁厚,各种类型的子包装的内缘空间具有相同的长尺寸和相同的宽尺寸,各种类型的子包装的外缘具有相同的长尺寸和相同的宽尺寸。
各种类型的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组成一个以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各种类型的子包装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根据外缘的高尺寸和壁厚计算得到。
子包装包括N种类型,第一储箱空间也包括N个第一储箱子空间,每个第一储箱子空间中容纳一种类型的子包装。
与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第一储箱子空间是指容纳有与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子包装的第一储箱子空间。与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子包装为具有目标内缘空间的高尺寸的子包装。
该目标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为,在所有类型的子包装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中,大于货物的标记尺寸,且与该货物的标记尺寸的差值最小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
为了更清楚了说明根据货物的标记尺寸确定与该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第一储箱子空间内的子包装中的过程,下面以子包装包括四种类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并非对子包装的类型和子包装的尺寸进行任何限定。
子包装包括四种类型,不妨将该四种类型的子包装分别命名为: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则第一储箱空间也包括四个第一储箱子空间,不妨将该四个第一储箱子空间命名为:第一子空间、第二子空间、第三子空间和第四子空间,第一子包装容纳于第一子空间内,第二子包装容纳于第二子空间内,第三子包装容纳于第三子空间内,第四子包装容纳与第四子空间内。
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分别为30毫米、60毫米、90毫米和120毫米,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的壁厚均为5毫米,则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分别为20毫米、50毫米、80毫米和110毫米。
若货物的标记尺寸为68毫米,则与该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目标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为80毫米,与该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子包装为第三子包装,与该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第一储箱子空间为第三子空间。
于是控制移动装置将该货物由入货窗口移动至货物流通通道中,然后将该货物移动至第三子空间,并将该货物存入第三子包装中。
S404、控制移动装置将装有货物的子包装存入与该子包装的类型对应的子包装暂存子空间中。
具体的,子包装暂存空间包括N个子包装暂存子空间,每个子包装暂存子空间中容纳一种类型的装有货物的子包装。
与装有货物的子包装的类型对应的子包装暂存子空间是指,容纳有与该子包装的类型相同的子包装的子包装暂存子空间。
S405、根据子包装暂存子空间内的各类型的子包装的数量,控制移动装置将满足预设条件的一个或多个子包装存入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
具体的,外壳中装有至少一个子包装,该预设的条件为外壳中的子包装的外缘尺寸等于该外壳的内缘尺寸,或者,至少两个子包装形成的组合体的外缘尺寸等于该外壳的内缘尺寸。
具体的,外壳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端的立方箱体,外壳的内缘空间的形状和外缘的形状均为长方体。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长尺寸为各类型的子包装的外缘的长尺寸,外壳的内缘空间的宽尺寸为各类型的子包装的外壳的宽尺寸。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为所有子包装中,具有最大的外缘的高尺寸的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则该预设的条件具体为,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或者至少两个子包装形成的组合体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确定子包装暂存空间中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包装的过程,下面以子包装包括四种类型为例,对该过程进行具体说明,并非对子包装的种类、子包装的尺寸或对外壳的尺寸进行任何形式的限定。
子包装包括四种类型: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子包装暂存空间包括四个子包装暂存子空间:第一暂存子空间、第二暂存子空间、第三暂存子空间和第四暂存子空间。装有货物的第一子包装容纳于第一暂存子空间中,装有货物的第二子包装容纳于第二暂存子空间中,装有货物的第三子包装容纳于第三暂存子空间中,装有货物的第四子包装容纳于第四暂存子空间中。
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组成一个以首项作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不妨,令该等差数列的各项数值分别为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则第二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两倍,第三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三倍,第四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四倍。
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长尺寸等于各种类型的子包装的外缘的长尺寸,外壳的内缘空间的宽尺寸等于各种类型的子包装的外缘的宽尺寸,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为第四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
则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包装或至少两个子包装形成的组合体包括:
一个第四子包装、一个第三子包装和一个第一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两个第二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一个第二子包装和两个第一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以及四个第一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
在实际应用中,当子包装暂存空间中同时存在一个子包装和至少一种组合体满足该预设条件时,优先将该子包装暂存空间中的组合体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当子包装暂存空间中同时存在至少两种组合体满足该预设条件时,优先将包括具有较大的外缘的高尺寸的子包装的组合体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
例如,子包装包括四种类型:子包装包括四种类型: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两倍,第三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三倍,第四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四倍。
当子包装暂存空间中同时存在一个第四子包装和两个第二子包装时,一个第四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满足预设条件,两个第二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也满足预设条件,此时应该优先将两个第二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再将该第四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的另一个外壳中。
当子包装暂存空间中同时存在一个第三子包装和四个第一子包装时,第一第三子包装和一个第一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满足预设条件,第四第一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也满足预设条件,此时,应该优先将一个第三子包装和一个第一子包装组成的组合体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
S406、控制移动装置将包装箱依次码放在储货空间中,直至包装箱填满该储货空间。
具体的,控制移动装置将第二储箱空间中装有货物的包装箱的外壳依次码放在储货空间中。第二储箱空间和储货空间的形状均与包装箱的外壳的外缘形状几何相似,且第二储箱空间和储货空间的体积均为外壳的体积的整数倍,以使包装箱的外壳正好能够填满第二储箱空间和储货空间。
可选的,第二储箱空间的体积和储箱空间的体积相同,第二储箱空间中可以储存的未装有子包装的外壳的数量和储货空间可以容纳的包装箱的数量相等。
在实际应用中,未装有货物的外壳储存在第二储箱空间中,且各外壳的开口端均面向货物流通通道。移动装置将子包装暂存空间中满足预设条件的装有货物的子包装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再将装有子包装的外壳移动至储货空间中。
需要说明的是,将装有子包装的外壳依次移动至储货空间后,可以防止装有子包装的外壳对其他未装有子包装的外壳的开口端的遮挡,而无需在各外壳之间设置货物移动空间。
在实际使用中,当包装箱的外壳填满储货空间时,子包装暂存空间中可能还有剩余的装有货物的子包装,且剩余的装有货物的子包装无法满足预设的条件,不妨将这些身故的装有货物的子包装称为剩余子包装。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的子包装外,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越大成为剩余子包装的可能性越大,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越大成为剩余子包装的可能性越大的原因,下面子包装包括四种类型:第一子包装、第二子包装、第三子包装和第四子包装,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并非对子包装的类型和尺寸进行任何的限制。
第二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两倍,第三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三倍,第四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是第一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的四倍。
第四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满足预设条件。
第一子包装可以通过四个第一子包装形成组合体,使该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以满足预设条件。
第一子包装也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子包装和一个第二子包装形成组合体,使该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以满足预设条件。
第一子包装还可以通过一个第一子包装和一个第三子包装形成组合体,使该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以满足预设条件。
第二子包装可以通过两个第二子包装形成组合体,使该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以满足预设条件。
第二子包装还可以通过一个第二子包装和两个第一子包装形成组合体,使该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以满足预设条件。
第三子包装可以通过一个第三子包装和一个第一子包装形成组合体,使该组合体的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以满足预设条件。
综上所述,第一子包装有三种组合方式,使组合体满足预设条件;第二子包装有两种组合方式,使组合体满足预设条件;第三子包装有一种组合方式,使组合体满足预设条件。除了外缘的高尺寸等于外壳的内缘空间的高尺寸的子包装外,子包装的外缘的高尺寸越大,形成满足预设条件的组合体的组合方式越少,组合方式越不灵活,成为剩余子包装的可能性越大。
在本实施例中,当子包装暂存空间中同时存在一个子包装和至少一种组合体满足该预设条件时,优先将该子包装暂存空间中的组合体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当子包装暂存空间中同时存在至少两种组合体满足该预设条件时,优先将包括具有较大的外缘的高尺寸的子包装的组合体移动至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可以保证优先将最有可能成为剩余子包装的子包装通过组合形成满足预设条件的组合体,故可以降低子包装成为剩余子包装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面,由于利用包装箱包装货物,并将装有货物的包装箱依次码放在运货车的储货空间中,故在快递员揽件时无需手动人工码放货物,减少了揽件的工作量。第二方面,由于包装箱包括外壳和子包装,且子包装包括至少两种类型,故本实施例提供的寄货系统可以应用于寄送不同尺寸的货物。第三方面,由于在入货窗口中设置有尺寸测量装置,可以根据货物的尺寸,自动将货物存入对应类型的子包装中,故提高了货物对该寄货系统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进而在储存货物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小了该寄货系统的体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寄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寄货箱、运货车、包装箱和移动装置;
所述运货车和所述移动装置均位于所述寄货箱内;
所述运货车具有储货空间;
所述包装箱位于所述储货空间内,用于存放货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寄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包括外壳和子包装,所述子包装用于存放所述货物;
所述寄货箱具有子包装暂存空间和储箱空间,所述储箱空间包括第一储箱空间和第二储箱空间;
装有货物的所述子包装位于所述子包装暂存空间或所述外壳内;
未装有货物的所述子包装位于所述第一储箱空间中,未装有所述子包装的所述外壳位于所述第二储箱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寄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包装的类型至少包括两种;
所述子包装暂存空间包括至少两个子包装暂存子空间,在所述子包装暂存空间中,装有货物的各种类型的所述子包装分别位于各所述子包装暂存子空间内,所述子包装暂存子空间的数量等于所述子包装的类型的数量;
所述第一储箱空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储箱子空间,未装货物的各种类型的所述子包装分别位于各所述第一储箱子空间内,所述第一储箱子空间的数量等于所述子包装的类型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寄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寄货系统还包括货物流通通道,所述货物流通通道连通所述储货空间、所述子包装暂存空间、所述第一储箱空间和所述第二储箱空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寄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寄货系统还包括入货窗口;
所述入货窗口连通所述寄货箱的外部空间和所述货物流通通道;
所述入货窗口内设置有尺寸测量装置。
6.一种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寄货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货物装入所述包装箱内;
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包装箱依次码放在所述储货空间中,直至所述包装箱填满所述储货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货物装入所述包装箱内,包括:
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货物装入所述第一储箱空间内的所述子包装中,并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子包装存入所述子包装暂存空间中;
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包装从所述子包装储存空间中取出,并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包装存入所述第二储箱空间中的外壳中;
其中,所述外壳中装有至少一个所述子包装,所述预设条件为外壳中的子包装的外缘尺寸等于所述外壳的内缘尺寸,或者,至少两个子包装形成的组合体的外缘尺寸等于所述外壳的内缘尺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货物装入所述第一储箱空间内的所述子包装中,并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子包装存入所述子包装暂存空间中,包括:
根据货物的标记尺寸,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货物装入与该货物的标记尺寸对应的所述第一储箱子空间内的所述子包装中;
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装有所述货物的所述子包装存入与所述子包装的类型对应的所述子包装暂存子空间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包装从所述子包装储存空间中取出,并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子包装存入所述第二储箱空间中的外壳中,包括:
根据各所述子包装暂存子空间内的各类型的所述子包装的数量,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子包装存入第二储箱空间的外壳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货物的标记尺寸,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将所述货物装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储箱子空间内的所述子包装中,之前还包括:
当感应到所述入货窗口中存在货物时,控制所述尺寸测量装置测量所述货物的尺寸,得到所述货物的第一尺寸、第二尺寸和第三尺寸;
比较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和所述第三尺寸,并将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和所述第三尺寸中最小的尺寸标定为所述货物的所述标记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和所述第三尺寸分别为所述货物在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的最大外缘尺寸。
CN201811229237.1A 2018-10-22 2018-10-22 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ctive CN109178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9237.1A CN109178512B (zh) 2018-10-22 2018-10-22 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9237.1A CN109178512B (zh) 2018-10-22 2018-10-22 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8512A true CN109178512A (zh) 2019-01-11
CN109178512B CN109178512B (zh) 2023-10-20

Family

ID=6494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9237.1A Active CN109178512B (zh) 2018-10-22 2018-10-22 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785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0500A (zh) * 2021-02-24 2021-07-23 滕州京腾鑫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智能柜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0868A1 (de) * 2007-03-16 2008-09-17 Nobab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Einlagern von Stückgut
CN204496556U (zh) * 2015-03-14 2015-07-22 张川 自助式网购系统
CN104941915A (zh) * 2015-05-28 2015-09-30 梁筌韵 一种标准化包装盒及全自动投递、分拣、签收系统
CN105852451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快递柜及其工作方法
CN107067580A (zh) * 2017-06-12 2017-08-18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快递寄件揽收柜及其控制方法
CN206466550U (zh) * 2016-12-28 2017-09-05 杭州霆舟无人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收发装置
CN107902310A (zh) * 2017-11-24 2018-04-13 醴陵市绿源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智能配货及装箱“u”型流水作业方法及装置
CN108557452A (zh) * 2018-04-17 2018-09-21 深圳市卓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转移装置及货物的转移方法
US20180273298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Berkshire Gre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including automated processing
CN209396152U (zh) * 2018-10-22 2019-09-17 武汉纺织大学 寄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0868A1 (de) * 2007-03-16 2008-09-17 Nobab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Einlagern von Stückgut
CN204496556U (zh) * 2015-03-14 2015-07-22 张川 自助式网购系统
CN104941915A (zh) * 2015-05-28 2015-09-30 梁筌韵 一种标准化包装盒及全自动投递、分拣、签收系统
CN105852451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快递柜及其工作方法
CN206466550U (zh) * 2016-12-28 2017-09-05 杭州霆舟无人科技有限公司 机器人收发装置
US20180273298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Berkshire Gre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including automated processing
CN107067580A (zh) * 2017-06-12 2017-08-18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快递寄件揽收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02310A (zh) * 2017-11-24 2018-04-13 醴陵市绿源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智能配货及装箱“u”型流水作业方法及装置
CN108557452A (zh) * 2018-04-17 2018-09-21 深圳市卓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转移装置及货物的转移方法
CN209396152U (zh) * 2018-10-22 2019-09-17 武汉纺织大学 寄货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0500A (zh) * 2021-02-24 2021-07-23 滕州京腾鑫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智能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8512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02107A1 (en) Vision-assisted robotized depalletizer
CN108910378B (zh) 一种电池立体存储仓库系统及电池存储入库的方法
WO2020171859A1 (en) Robotic multi-item type palletizing & depalletizing
US1105304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acking a cushioning element in a carton
CN209396152U (zh) 寄货系统
CN103796926A (zh) 用于医药容器的托盘和包装
CN109178512A (zh) 寄货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9789940A (zh) 机械手自动化装箱方法
WO2021098778A1 (zh) 搬运装置、搬运机器人、盘点方法及盘点系统
US10059496B2 (en) Device with reusable supports for packing flat articl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14275265A (zh) 一种自动包装封箱码垛生产线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79385A (zh) 寄货取货系统及包装箱的流通方法
CN203832877U (zh) 一种紧固件叉车周转箱
CN106800158A (zh) 一种仓储系统
CN210655208U (zh) 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09052111U (zh) 寄货取货系统
CN211893730U (zh) 一种辣酱连续式包装装置
CN113928770A (zh) 确定货物的换箱策略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2830141A (zh)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
US2755923A (en) Package of bottles
CN208979164U (zh) 包装存储装置及食品生产线
CN110329961A (zh) 飞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7125848U (zh) 一种船舶仓储系统
CN217416470U (zh) 包装组件及堆垛式包装结构
CN216887736U (zh) 用于桶装水的储运套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