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78304A - 旋转扑翼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扑翼飞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78304A
CN109178304A CN201811044539.1A CN201811044539A CN109178304A CN 109178304 A CN109178304 A CN 109178304A CN 201811044539 A CN201811044539 A CN 201811044539A CN 109178304 A CN109178304 A CN 109178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wheel
clutch
cable
keel
cross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445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78304B (zh
Inventor
邱文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0445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78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78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8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78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8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3/00Ornithopters
    • B64C33/02Wings; Actuating mechanism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1/00Power plant control systems; Arrangement of power plant control systems in aircraft
    • B64D31/02Initiating means
    • B64D31/04Initiating means actuated person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扑翼飞行器,包括龙骨、发动机、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两L型转杆、翼片、固定装置、油门拨杆、离合控制装置、方向控制装置等。采用扑翼原理,本发明所述的飞行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且安全可靠,重量轻、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旋转扑翼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扑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个人飞行器因其特殊的使用场景,对重量尺寸等都有特别的要求。不能太重,不然携带不方便;不能太大,要能够把机器搬到家里甚至车上。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种个人飞行器面市了,有固定翼的,比如蟋蟀飞机;有直升机,比如蚊子直升机,有螺旋桨喷气飞机,马丁背包式飞行器,甚至还有喷气火箭背包等。上述飞行器重量至少超过75kg,且结构复杂,携带和搬运都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飞行器重量大,结构复杂的不足,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旋转扑翼飞行器,其包括:
龙骨,包括第一横杆和纵杆,所述纵杆的下端与第一横杆的中心固定连接;
发动机,其固定在所述龙骨上,且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横杆与纵杆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过并延伸至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龙骨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末端同轴控制有依次排列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
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其均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均有一端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两L型转杆,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一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一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另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二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二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向转动时仍在同一水平面上。
翼片,其一条边转动连接于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上,所述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圆心间距,以使另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可以阻止所述翼片的尾部上行;
固定装置,其包括箱体和安全带,所述箱体一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二通孔中穿出,所述安全带连接在所述箱体与开设有第二通孔相对的另一面,以固定飞行员。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三主动轮,其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轮背离第一主动轮的一侧,且所述第三主动轮受所述发动机控制。
第三从动轮,其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三从动轮转轴一端以垂直于龙骨所在平面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纵杆上部,第三从动轮与第三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驱动一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转动过程中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
优选的是,还包括速度控制装置,所述速度控制装置包括:
油门控制器,包括油门拨杆、E型槽和第一线缆;油门拨杆底端穿过E型槽,通过一个万向节固定于E型槽的竖直槽端点底部,第一线缆一端连接在油门拨杆的位于E型槽内段的中间部位,第一线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节气门连接,油门拨杆通过万向节在E型槽的竖直槽内前后推动,以拉伸第一线缆控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大小;
第一离合器,其输入轴与发动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一离合器的输出轴依次与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同轴连接;
第一离合控制器,包括第一刹车把和第一离合线,所述第一刹车把与第一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离合器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一刹车把来控制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方向控制装置,其包括:
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纵杆垂直固定连接且位于纵杆的同一轴线上,所述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其中一根连接在所述螺旋桨旋转形成的圆周上部,另一根连接在所述螺旋桨旋转形成的圆周的下部,且所述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均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
第二横杆,其中点与所述纵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平行,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各设有一圆环;
方向板,其竖直设置于两根方向板固定杆间,且所述方向板的一条竖直边靠近所述螺旋桨,所述方向板的另一条竖直边远离所述螺旋桨,所述方向板绕其靠近所述螺旋桨的竖直边转动且与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分别转动连接;
第二线缆、第三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的一端均与所述方向板远离所述螺旋桨的竖直边上端固接,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从第二横杆一端的导向环穿过后延伸到所述箱体的一侧,第三线缆的另一端从第二横杆的另外一端的导向环穿过后延伸到所述箱体的另一侧,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是,还包括:
第二离合器,其与第三从动轮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输出轴与螺旋桨旋转轴同轴连接;
第二离合控制器,其包括第二刹车把和第二离合线,所述第二刹车把与第二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握把为刹车把的控制形式与第二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控制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二控制握把来控制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三从动轮输出轴的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两根等长支杆,两支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末端垂直固接,两支杆与发动机处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且两支杆在同一水平面上;
其中,所述油门控制器位于其中一个支杆的末端;所述第一离合控制器与油门控制装置位于同一支杆上且位于所述其中一个支杆的中部,所述第一离合控制器通过刹车把的固定圆环套接在所述其中一个支杆上;
在另一支杆的末端铰接有一根握杆,铰接点位于所述握杆的中部,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握杆上,且第二线缆与握杆的连接点和第三线缆与握杆的连接点以所述握把与支杆的铰接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位于所述另一支杆中部,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通过刹车把的固定圆环套接在所述另一控制支架上。
优选的是,所述龙骨的杆体和所述支杆的杆体均为空心杆。
优选的是,所述龙骨和翼片的材质为碳纤维材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离合线、第二离合线、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的外部均套有套管。
优选的是,所述E型槽的横槽内侧靠近竖直槽的一端侧壁设有一个弹性止挡块阻止所述油门拨杆滑出横槽。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众面广。
2、本发明采用碳纤维杆为主要杆体材料,重量轻,易携带。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及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反面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飞行器翼片下行运转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飞行器翼片上行运转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扑翼飞行器,其包括:
龙骨,包括第一横杆5和纵杆1,所述纵杆1的下端与第一横杆5的中心固定连接;
发动机4,其固定在所述龙骨上,且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横杆5与纵杆1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4输出轴从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过并延伸至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发动机4输出轴与龙骨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发动机4输出轴的末端同轴控制有依次排列的第一主动轮21和第二主动轮22;
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18,其均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18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杆5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轮19转轴和第二从动轮18转轴均有一端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19转轴和第二从动轮18转轴与发动机4的输出轴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从动轮19和第一主动轮21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从动轮18和第二主动轮22通过皮带连接;
两L型转杆,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一从动轮19轴线的方式与第一从动轮19转轴的另一端固接,另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二从动轮18轴线的方式与第二从动轮18转轴的另一端固接,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向转动时仍在同一水平面上。
翼片15,其一条边转动连接于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19转轴或第二从动轮18转轴连接的部分上,所述翼片15的长度大于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18圆心间距,以使另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19转轴或第二从动轮18转轴连接的部分可以阻止所述翼片15的尾部上行;
固定装置,其包括箱体3和安全带,所述箱体3一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发动机4设置于所述箱体3内且所述发动机4输出轴从所述第二通孔中穿出,所述安全带连接在所述箱体3与开设有第二通孔相对的另一面,以固定飞行员,其中安全带所在的箱体3的一面设计成与人的背部嵌合的形状以适应人背负,所述的安全带上部为工字型,用以固定飞行员上半身,下部为T字型,用以固定飞行员下半身,安全带上设有多个安全卡扣,以达到能够方便飞行员穿戴的效果,卡扣还设置成可以调节安全带松紧的形式,能够牢固的将人固定在所述箱体3上,不会因在飞行过程中左右晃动而脱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4控制主动轮的方式为,第一主动轮21、第二主动轮22和第三主动轮20同轴转动,通过皮带来带动第一从动轮19、第二从动轮18和第三从动轮14转动;三个主动轮为小齿轮,三个从动轮为大齿轮,三对齿轮组形成三对固定减速装置,省去笨重的减速器。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主动轮21和第二主动轮22还可以通过齿轮或链条来带动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18转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动机4控制主动轮转速还可以通过主动轮直接与发动机4输出轴相连,但在发动机4上设置一个油门电位计,油门电位计由飞行员控制,输出比例电压或电流控制信号给发动机4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电比例信号,向发动机4喷油嘴、喷油器输出相应的油量信号,对发动机4转速进行控制,进而起到控制主动轮的效果
因为两L型转杆的其中一端分别与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18的转轴的另一端垂直固接,两L型转杆分别跟随第一从动轮19和第二从动轮18同向转动,两L型转杆未与从动轮链接的两杆不论静止还是转动均处于同一水平面;翼片15设置于与旋转方向相同的一侧L型转杆上,发动机4转轴顺时针转动,则翼片15设置在右边的L型杆上,发动机4转轴逆时针转动,则翼片15设置在左边的L型转杆上;翼片15与L型转杆铰接的一边沿L型转杆与从动轮转轴连接杆的杆长为旋转半径以从动轮轴心为圆心转动,上行阶段时翼片15处于最低点,翼片15的翼面沿L型转杆绕第一从动轮19或第二从动轮18的转轴所形成圆周的切线方向转动,直到行至最高点;越过最高点后,L型转杆处于下行阶段,L型转杆带动翼片扑打下方的空气,空气的反作用力将翼片顶起,因为另一传动轮上的L型杆未与传动轮转轴固接的一端的限制,又因为两L型转杆是同步同向水平往下转动的,所以翼片的运动形状从上行时的切线环绕运动变成水平直线环绕运动。这种翼片形状的改变,使它在上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力面积,下行时最大限度增大了受力面积,增加了升力,提高了翼片的升力效率。当翼片15离开位于另一传动轮上的L型杆未与传动轮转轴固接的一端时,翼片15变换成上行沿切线方向运动,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当发动机4转动加快,升力增加到大于自重后,飞行器即升空起飞。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主动轮20,其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轮22背离第一主动轮21的一侧,且所述第三主动轮20受所述发动机4控制。
第三从动轮14,其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三从动轮14转轴一端以垂直于龙骨所在平面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纵杆1上部,第三从动轮14与第三主动轮20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14转轴的另一端驱动一螺旋桨13,所述螺旋桨13转动过程中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三主动轮20与第三从动轮14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通过齿轮或者链条;
在另一是实施例中,第三从动轮14驱动螺旋桨13的方式为螺旋桨13转轴直接第三从动轮14的转轴同轴固定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从动轮14驱动螺旋桨13的方式为通过第三从动轮14输出轴连有一变速箱的输入轴,变速箱的输出轴与螺旋桨13旋转轴同轴连接;
第三主动轮20通过皮带带动第三从动轮14控制一个在竖直方向上的螺旋桨13,使得飞行器获得一个可以前进或后退的效果,使得飞行器更加灵活。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速度控制装置,所述速度控制装置包括:
油门控制器,包括油门拨杆7、E型槽23和第一线缆;油门拨杆7底端穿过E型槽23,通过一个万向节固定于E型槽23的竖直槽端点底部,第一线缆一端连接在油门拨杆7的位于E型槽23内段的中间部位,第一线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4节气门连接,油门拨杆7通过万向节在E型槽23的竖直槽内前后推动,以拉伸第一线缆控制发动机4节气门开度大小;
第一离合器,其输入轴与发动机4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一离合器的输出轴依次与第一主动轮21、第二主动轮22和第三主动轮20同轴连接;
第一离合控制器9,包括第一刹车把和第一离合线,所述第一刹车把与第一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离合器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一刹车把来控制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4输出轴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横杆5的一端部与一个弧形杆的一端固定垂直链接,弧形杆位于龙骨所在平面一侧,且与发动机4处在同一侧,油门控制器设置在弧形杆上,第一离合控制器9的第一刹车把的圆环套接在弧形杆中部且固定连接;其中,第一线缆一直处于绷紧状态;
其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油门控制器使得飞行器的速度可调,起到可以调节飞行高度的效果,使得飞行器的用法更多样化,设置第一离合和第一离合控制器9,是为了使飞行器能够缓慢启动,起飞时更加平稳,不损耗机器。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方向控制装置,其包括:
两根方向板12固定杆,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纵杆1垂直固定连接且位于纵杆1的同一轴线上,所述两根方向板12固定杆其中一根连接在所述螺旋桨13旋转形成的圆周上部,另一根连接在所述螺旋桨13旋转形成的圆周的下部,且所述两根方向板12固定杆均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
第二横杆,其中点与所述纵杆1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5平行,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各设有一圆环;
方向板12,其竖直设置于两根方向板12固定杆间,且所述方向板12的一条竖直边靠近所述螺旋桨13,所述方向板12的另一条竖直边远离所述螺旋桨13,所述方向板12绕其靠近所述螺旋桨13的竖直边转动且与两根方向板12固定杆分别转动连接;
第二线缆10、第三线缆11,第二线缆10和第三线缆11的一端均与所述方向板12远离所述螺旋桨13的竖直边上端固接,第二线缆10的另一端从第二横杆一端的导向环穿过后延伸到所述箱体3的一侧,第三线缆11的另一端从第二横杆的另外一端的导向环穿过后延伸到所述箱体3的另一侧,第二线缆10和第三线缆11的长度相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除了第二横杆的两端设有导向环外,在纵杆1上沿同一母线方向也均匀设有多个导向环,第二线缆10和第三线缆11的另一端均穿过所纵杆1上的导向环后,第二线缆10设置在所述箱体3的一侧,第三线缆1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箱体3的另一端,飞行员通过拉动线缆起到控制方向板12转向,进而得到控制飞行器转向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纵杆1上的导向环更换为束线夹;
其有益效果为:通过拉动第二线缆10和第三线缆11,起到控制方向板12摆向的效果,使得飞行器在飞行时能够有效的转变方向,实现多向飞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离合器,其与第三从动轮14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输出轴与螺旋桨13旋转轴同轴连接;
第二离合控制器8,其包括第二刹车把和第二离合线,所述第二刹车把与第二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握把为刹车把的控制形式与第二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控制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二控制握把来控制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三从动轮14输出轴的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8上设置有一手环,手环套在飞行员手腕处,第二刹车把的固定环套在一圆柱握把一端上,使用时将圆柱握把与第二刹车把同时握紧或放松起到控制第二离合器的目的;
其有益效果为:给螺旋桨13与第三从动轴之间设置离合及离合控制装置,是为了给螺旋桨13分配扭矩调节转速以达到改变前进速度的目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两根等长支杆,两支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杆5的两末端垂直固接,两支杆与发动机4处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且两支杆在同一水平面上;
其中,所述油门控制器位于其中一个支杆的末端;所述第一离合控制器9与油门控制装置位于同一支杆上且位于所述其中一个支杆的中部,所述第一离合控制器9通过刹车把的固定圆环套接在所述其中一个支杆上;
在另一支杆的末端铰接有一根握杆6,铰接点位于所述握杆6的中部,第二线缆10和第三线缆11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握杆6上,且第二线缆10与握杆6的连接点和第三线缆11与握杆6的连接点以所述握把与支杆的铰接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8位于所述另一支杆中部,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8通过刹车把的固定圆环套接在所述另一控制支架上。
其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两个支杆,将油门控制器,第一离合控制器9,第二离合控制器8,用来调节方向的握杆6整合到一起,操作更方便,飞行器外形更美观。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龙骨的杆体和所述支杆的杆体均为空心杆,其中龙骨杆体和支杆的连接点相互联通,第一线缆、第二线缆10和第三线缆11可以穿过空心杆体再与相应的控制装置连接;
其有益效果为:将第一线缆,第二线缆10和第三线缆11设置在中空杆内,保护线缆,防止线缆受到损伤。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龙骨和翼片15的材质为碳纤维材质;
其有益效果为:碳纤维材质的优点在于重量轻,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430Gpa亦高于钢。使得飞行器的质量更轻巧,并且其抗拉强度大,能有效承受住飞行时带来的空气压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合线、第二离合线、第一线缆、第二线缆10的外部均套有套管;
在第一线缆,第二线缆10和第三线缆11外设置套管是为了防止线缆损耗,影响飞行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E型槽23的横槽内侧靠近竖直槽的一端侧壁设有一个弹性止挡块阻止所述油门拨杆7滑出横槽;
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在E型草的横槽内侧靠近竖直槽的一端侧壁设有一个弹性止挡块可以将油门拨杆7有效的固定在横槽内部,防止油门拨杆7滑动,稳定飞行器的速度。
飞行方法:
起飞方法:首先,握紧第一离合器控制器9和第二离合控制器8,分离两个离合器,启动发动机4,待发动机4启动后,松开第一离合控制器9,并拨动油门拨杆7加油,发动机4施加扭矩给三个主动轮。第一主动轮21带动第一从动轮19,第二主动轮22带动第二从动轮18转动。L型转杆绕着从动轮的轴心转动,并带动翼片15进行扑翼运动做功。随着油门加大,转速变快,升力增加。当升力大于自重后,随即升空。把油门拨杆7拨到合适的卡槽后松开手,飞行器上升至一定高度并在此高度悬停。
前行方法:接着,松开第二离合控制器8,释放扭矩给第三从动轮14带动螺旋桨13转动,握紧或松开第二离合控制器8来调节第二离合器的松紧度,以减小或增大扭矩,进而减小或增大螺旋桨13转速,起到减慢或增加前进速度的效果。
悬停方法:第一离合控制器9不动,第二离合控制器8握紧。
转向方法:通过把转向握杆6向前或向后拨动,拉动方向板12偏转,把原本向后喷射的气流分出一部分并改变它的流向,这就形成一个偏向的力,这个偏向力会产生一个力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从而把设备往相反方向推动,这就是转向的方法。方向板12偏转的角度越大,转向半径越小。
改变飞行高度方法:把油门拨杆7向前拨动加油,提高发动机4转速,带动翼片15转速,即可增加升力提升飞行高度;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的动力都是从一个动力输出轴输出的,当升高或降低飞行高度时,螺旋桨13会相应地提速或减速,这就造成了升高时设备加速往前飞,可能会追尾造成危险,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离合器放掉一些力来降速。
停飞方法:用手握住油门拨杆7缓缓向后拨动逐渐减少油门开度来降速,直到到达地面熄火,结束操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旋转扑翼飞行器,其包括:
龙骨,包括第一横杆和纵杆,所述纵杆的下端与第一横杆的中心固定连接;
发动机,其固定在所述龙骨上,且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横杆与纵杆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过并延伸至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龙骨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末端同轴控制有依次排列的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
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其均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杆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均有一端与所述横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转轴和第二从动轮转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两L型转杆,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一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一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另一L型转杆的一端以垂直于第二从动轮轴线的方式与第二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固接,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两L型转杆的另一端在同向转动时仍在同一水平面上。
翼片,其一条边转动连接于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上,所述翼片的长度大于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圆心间距,以使另一L型转杆未与第一从动轮转轴或第二从动轮转轴连接的部分可以阻止所述翼片的尾部上行;
固定装置,其包括箱体和安全带,所述箱体一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发动机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从所述第二通孔中穿出,所述安全带连接在所述箱体与开设有第二通孔相对的另一面,以固定飞行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主动轮,其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轮背离第一主动轮的一侧,且所述第三主动轮受所述发动机控制。
第三从动轮,其位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另一侧,所述第三从动轮转轴一端以垂直于龙骨所在平面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纵杆上部,第三从动轮与第三主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从动轮转轴的另一端驱动一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转动过程中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速度控制装置,所述速度控制装置包括:
油门控制器,包括油门拨杆、E型槽和第一线缆;油门拨杆底端穿过E型槽,通过一个万向节固定于E型槽的竖直槽端点底部,第一线缆一端连接在油门拨杆的位于E型槽内段的中间部位,第一线缆的另一端与发动机节气门连接,油门拨杆通过万向节在E型槽的竖直槽内前后推动,以拉伸第一线缆控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大小;
第一离合器,其输入轴与发动机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一离合器的输出轴依次与第一主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三主动轮同轴连接;
第一离合控制器,包括第一刹车把和第一离合线,所述第一刹车把与第一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离合器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一刹车把来控制第一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控制装置,其包括:
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其一端分别与所述纵杆垂直固定连接且位于纵杆的同一轴线上,所述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其中一根连接在所述螺旋桨旋转形成的圆周上部,另一根连接在所述螺旋桨旋转形成的圆周的下部,且所述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均不与两L型转杆接触;
第二横杆,其中点与所述纵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平行,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各设有一圆环;
方向板,其竖直设置于两根方向板固定杆间,且所述方向板的一条竖直边靠近所述螺旋桨,所述方向板的另一条竖直边远离所述螺旋桨,所述方向板绕其靠近所述螺旋桨的竖直边转动且与两根方向板固定杆分别转动连接;
第二线缆、第三线缆,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的一端均与所述方向板远离所述螺旋桨的竖直边上端固接,第二线缆的另一端从第二横杆一端的导向环穿过后延伸到所述箱体的一侧,第三线缆的另一端从第二横杆的另外一端的导向环穿过后延伸到所述箱体的另一侧,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离合器,其与第三从动轮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输出轴与螺旋桨旋转轴同轴连接;
第二离合控制器,其包括第二刹车把和第二离合线,所述第二刹车把与第二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握把为刹车把的控制形式与第二离合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离合线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控制连接,握紧和放松第二控制握把来控制第二离合器与所述第三从动轮输出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等长支杆,两支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每一支杆与所述第一横杆垂直,两支杆与发动机处于龙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且两支杆在同一平面上;
其中,所述油门控制器位于其中一个支杆的末端;所述第一离合控制器与油门控制装置位于同一支杆上且位于所述其中一个支杆的中部,所述第一离合控制器通过刹车把的固定圆环套接在所述其中一个支杆上;
在另一支杆的末端铰接有一根握杆,铰接点位于所述握杆的中部,第二线缆和第三线缆另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握杆上,且第二线缆与握杆的连接点和第三线缆与握杆的连接点以所述握把与支杆的铰接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位于所述另一支杆中部,所述第二离合控制器通过刹车把的固定圆环套接在所述另一控制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的杆体和所述支杆的杆体均为空心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和翼片的材质为碳纤维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线、第二离合线、第一线缆、第二线缆、第三线缆的外部均套有套管。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扑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E型槽的横槽内侧靠近竖直槽的一端侧壁设有一个弹性止挡块阻止所述油门拨杆滑出横槽。
CN201811044539.1A 2018-09-07 2018-09-07 旋转扑翼飞行器 Active CN109178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4539.1A CN109178304B (zh) 2018-09-07 2018-09-07 旋转扑翼飞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44539.1A CN109178304B (zh) 2018-09-07 2018-09-07 旋转扑翼飞行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8304A true CN109178304A (zh) 2019-01-11
CN109178304B CN109178304B (zh) 2022-02-22

Family

ID=64915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44539.1A Active CN109178304B (zh) 2018-09-07 2018-09-07 旋转扑翼飞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7830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79845A (fr) * 1907-07-01 1907-11-20 Hermann Ruthenberg Aile pour aviateurs, ballons et analogues
US1133984A (en) * 1913-11-26 1915-03-30 Welman B Mccarley Flying-machine.
US1514046A (en) * 1923-08-13 1924-11-04 Ray B Hinkly Helicopter
US1766330A (en) * 1929-02-20 1930-06-24 Korwin-Sokolowski Joseph De Flying machine
CN1143590A (zh) * 1996-03-11 1997-02-26 肖三周 扑翼飞机
KR200336766Y1 (ko) * 2003-07-19 2003-12-24 조 원 장 날개짓 비행체 구동 메커니즘
CN104477386A (zh) * 2014-12-15 2015-04-01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发双摇杆平拍类扑翼飞行器
CN206520755U (zh) * 2017-03-02 2017-09-26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磁吸合转动式仿生扑翼装置
CN107953992A (zh) * 2017-12-06 2018-04-24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扑翼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79845A (fr) * 1907-07-01 1907-11-20 Hermann Ruthenberg Aile pour aviateurs, ballons et analogues
US1133984A (en) * 1913-11-26 1915-03-30 Welman B Mccarley Flying-machine.
US1514046A (en) * 1923-08-13 1924-11-04 Ray B Hinkly Helicopter
US1766330A (en) * 1929-02-20 1930-06-24 Korwin-Sokolowski Joseph De Flying machine
CN1143590A (zh) * 1996-03-11 1997-02-26 肖三周 扑翼飞机
KR200336766Y1 (ko) * 2003-07-19 2003-12-24 조 원 장 날개짓 비행체 구동 메커니즘
CN104477386A (zh) * 2014-12-15 2015-04-01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发双摇杆平拍类扑翼飞行器
CN206520755U (zh) * 2017-03-02 2017-09-26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磁吸合转动式仿生扑翼装置
CN107953992A (zh) * 2017-12-06 2018-04-24 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扑翼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8304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035789A (en) Convertiplane
US2429502A (en) Captive helicopter-kite means
US2382460A (en) Aircraft
CN112977818B (zh) 一种可改变扑翼飞行器前缘翼面绕流的仿生小翼羽结构
CN206243479U (zh) 扑翼飞行器
CN106364672A (zh) 弹性翼扑翼飞行器
CN109383796A (zh) 一种地效飞行器
CN107042885A (zh) 一种采用风扇涵道结构控制偏航和俯仰的倾转旋翼机
CN106379534A (zh) 自旋控制系统及飞行器
CN201052838Y (zh) 人力飞行器
CN111976978A (zh) 微型飞行器用仿生扑翼拍动及扭转组合运动的传动装置
CN108298075B (zh) 能悬停的扑翼飞行器及其控制方式
CN205395679U (zh) 一种四旋翼履带飞行器
US2750131A (en) Steering control for helicopter
WO1999065767A1 (fr) Avion a voilure basculante
CN109178304A (zh) 旋转扑翼飞行器
CN101844617A (zh) 一种新构型的双横梁双螺桨直升机
CN209290684U (zh) 一种地效飞行器
US2646130A (en) Helicopter
CN103350753A (zh) 活动翼飞机
US3273824A (en) Single passenger aircraft
CN100591400C (zh) 航模直升机转向机构
US3162400A (en) Reciprocating wing helicopter adapted to be manually powered
US2755866A (en) Tandem helicopter
CN101700808A (zh) 一种正反向双旋翼式单人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