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71193A - 会议桌 - Google Patents

会议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71193A
CN109171193A CN201811345217.0A CN201811345217A CN109171193A CN 109171193 A CN109171193 A CN 109171193A CN 201811345217 A CN201811345217 A CN 201811345217A CN 109171193 A CN109171193 A CN 109171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groove
module
fixed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52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71193B (zh
Inventor
吴雨华
单奇
丁立薇
廖富
赵永丰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452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71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71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119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7746 priority patent/WO202009839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71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71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1/00Tables or desks for office equipment, e.g. typewriters, keyboards
    • A47B21/007Tables or desks for office equipment, e.g. typewriters, keyboards with under-desk displays, e.g. displays being viewable through a transparent working surface of the table or desk
    • A47B21/0073Tables or desks for office equipment, e.g. typewriters, keyboards with under-desk displays, e.g. displays being viewable through a transparent working surface of the table or desk liftable above the desk to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1/00Tables or desks for office equipment, e.g. typewriters, keyboards
    • A47B21/007Tables or desks for office equipment, e.g. typewriters, keyboards with under-desk displays, e.g. displays being viewable through a transparent working surface of the table or desk
    • A47B2021/0076Tables or desks for office equipment, e.g. typewriters, keyboards with under-desk displays, e.g. displays being viewable through a transparent working surface of the table or desk the screen being incorporated in the desk to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2200/00General construction of tables or desks
    • A47B2200/008Tables or desks having means for applying electronic or electric devic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会议桌,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会议桌包括:桌板,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容纳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显示屏;以及容纳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显示屏;其中,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转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桌板上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使得当不需要使用显示功能时,可以直接将第一显示屏置于第一凹槽中,将第二显示屏置于第二凹槽中;当需要使用显示功能时,将第一显示屏从第一凹槽中折起,进而有效避免了与会者需要自行携带显示装置而产生的不便。

Description

会议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会议桌。
背景技术
目前,与会者在参与会议时,为了观看会议内容,经常需要自行携带显示装置,由此产生了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会议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与会者参与会议需要自行携带显示装置的问题。
在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会议桌,包括:桌板,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容纳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显示屏;以及容纳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显示屏;其中,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沿垂直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在表面的方向上,第二凹槽的底面到该表面的距离大于第一凹槽的底面到该表面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沿垂直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在表面的方向上,第一凹槽到该表面的最大距离等于第一显示屏的最大厚度,第二凹槽到该表面的最大距离等于第二显示屏的最大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一固定面板,其中第一显示面板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面板上;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显示面板和第二固定面板,其中第二显示面板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面板上;其中,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通过第一固定面板与第二固定面板的相对转动来实现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面板包括顶盖和背盖;其中,顶盖和背盖之间容纳有控制第一显示屏的第一电路板、控制第二显示屏的第二电路板以及接口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分别与接口电路板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会议桌进一步包括与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软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面板相对于第二固定面板的转动角度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3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第一固定面板上和/或第二显示面板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第二固定面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面板包括止转凹槽和第一连接部,第二固定面板包括止转凸起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固定面板和第二固定面板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转动来实现转动连接,止转凸起通过进入止转凹槽中来阻止第一连接部相对第二连接部朝一个方向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止转凹槽包括构成第一尖角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止转凸起包括构成第二尖角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其中第一尖角的角度与第二尖角的角度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会议桌进一步包括控制模块、传动模块和伸缩模块,传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和伸缩模块连接,其中,传动模块用于传递控制模块和伸缩模块之间的作用力,伸缩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伸展状态和压缩状态,处于伸展状态的伸缩模块与第二显示屏卡合,处于压缩状态的伸缩模块与第二显示屏分离,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控制力,以控制切换伸缩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传动单元,伸缩模块包括与至少一个传动单元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伸缩单元,任一传动单元分别与对应的伸缩单元和控制模块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具备触控功能和第二显示面板具备触控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桌板为无底面的空心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会议桌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桌板底部的脚垫。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桌板上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使得当不需要使用显示功能时,可以直接将第一显示屏置于第一凹槽中,将第二显示屏置于第二凹槽中;当需要使用显示功能时,将第一显示屏从第一凹槽中折起,进而有效避免了与会者需要自行携带显示装置而产生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会议桌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屏处于平放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屏处于折起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部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会议桌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A-A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c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传动模块和伸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将卡合结构应用到显示屏体和屏体承载结构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b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c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d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桌板1,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侧壁121,表面13,第一显示屏2,第一显示面板21,第一固定面板22,第一顶盖221,第一背盖222,第二显示屏3,第二显示面板31,第二固定面板32,第二顶盖321,第二背盖322,软胶4,第一电路板5,第二电路板6,接口电路板7,脚垫8,盖板9,第一构件1010,第一连接部1011,止转凹槽1012,止转凸起1013,第二连接部1014,第二构件1015,第一内表面1018,第二内表面1019,第一外表面1020,第二外表面1021,第三外表面1022,中轴线1023,铰链1024,底面1025,第一尖角1026,第二尖角1027,卡合结构91,传动模块911,第一传动单元9111,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卡合柱911121,第二传动单元9112,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卡合柱911221,控制模块912,控制部9121,固定部9122,承载孔91221,贯穿孔91222,弹性控制单元9123,伸缩模块913,弹性连接单元9131,卡合单元9132,屏体承载结构92,承载本体921,第一卡合孔9211,第二卡合孔9212,第三卡合孔9213,盖板922,第一盖板9221,第二盖板9222,第三盖板9223,显示屏体93,第一显示屏幕931,卡合孔9311,第二显示屏幕9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可能的情况下,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提到的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会议桌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屏2处于平放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屏2处于折起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会议桌可以包括:桌板1,包括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容纳在第一凹槽11内的第一显示屏2;以及容纳在第二凹槽12内的第二显示屏3;其中,第一显示屏2与第二显示屏3转动连接。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处于平放状态时,即第一显示屏2的显示区域的朝向和第二显示屏3的显示区域的朝向相同时,第一显示屏2可以处于第一凹槽11中,第二显示屏3可以处于第二凹槽12中。为了使得第二显示屏3处于第二凹槽12内时,第一显示屏2可以相对于第二显示屏3进行转动,如图1所示,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可以彼此相互连通。
为了避免第二显示屏3在第二凹槽12内非人为意愿的移动,第二显示屏3可以固定在第二凹槽12内。相应地,当需要移动第二显示屏3,第二显示屏3又可以从第二凹槽12内拿出。因此,第二显示屏3与第二凹槽12的关系可以为可分离式固定。
由于第一显示屏2与第二显示屏3转动连接,即第二显示屏3固定在第二凹槽12内时,第一显示屏2与第一凹槽11也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因此第一凹槽11可以优选直接作为第一显示屏2的容纳空间。
对于桌板1来说,桌板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表面13可以为整个桌面,相应地,根据应用桌子的场景的不同,桌面上设置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对数可以超过一对。
桌板1也可以是指桌子的一部分,即桌子可以包括凹槽,此时桌板1可以直接置于该凹槽内进而使得桌子具备了显示功能,其中,桌板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表面13可以为桌面的一部分,相应地,根据应用桌子的场景的不同,桌子上用于放置桌板1的凹槽的数量也可以超过一个。
在这里,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屏2处于第一凹槽11中且第二显示屏3处于第二凹槽12中时,桌板1的设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表面13可以作为桌面使用,不存在显示屏占用桌面面积的问题。当转动第一显示屏2使第一显示屏2从第一凹槽11中折起时,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观看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来实现显示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桌板1上设置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从而使得当不需要使用显示功能时,可以直接将第一显示屏2置于第一凹槽11中,将第二显示屏3置于第二凹槽12中;当需要使用显示功能时,将第一显示屏2从第一凹槽11中折起,进而有效避免了与会者需要自行携带显示装置而产生的不便。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显示屏2处于第一凹槽11中且第二显示屏3处于第二凹槽12中时,为了使得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的显示区所在的表面能够与桌板1上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在的表面13齐平,在沿垂直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在表面13的方向上,第一凹槽11到表面13的最大距离可以等于第一显示屏2的最大距离,第二凹槽12到表面13的最大距离可以等于第二显示屏3的最大距离,从而确保了桌面的平整。换句话说,第一凹槽11恰好能够容纳第一显示屏2,第二凹槽12恰好能够容纳第二显示屏3。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显示屏2可以包括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一固定面板22,其中第一显示面板21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面板22上;第二显示屏3可以包括第二显示面板31和第二固定面板32,其中第二显示面板31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面板32上;其中,第一显示屏2与第二显示屏3的转动连接可以具体通过第一固定面板22与第二固定面板32的铰接来实现。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全部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固定面板32可以包括顶盖和背盖;其中,顶盖和背盖之间容纳有控制第一显示屏2的第一电路板5、控制第二显示屏3的第二电路板6以及接口电路板7,其中第一电路板5和第二电路板6分别与接口电路板7电连接,具体地,第一电路板5和第二电路板6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与接口电路板7实现电连接。
具体地,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屏2和/或第二显示屏3的轻薄化,第一固定面板22和第二固定面板32可以均由顶盖和背盖构成。为了便于将第一固定面板22的顶盖和背盖与第二固定面板32的顶盖和背盖进行区分,第一固定面板22的顶盖和背盖可以称为第一顶盖221和第一背盖222,,第二固定面板32的顶盖和背盖可以称为第二顶盖321和第二背盖322。为了便于第一显示屏2的转动折起,第二顶盖321和第二背盖322组成的容纳空间可以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5、第二电路板6、接口电路板7和用于实现电连接的FPC等,第一顶盖221和第一背盖222组成的容纳空间可以仅用于容纳第一显示面板21与第一电路板5之间实现电连接的FPC。第一固定面板22的厚度小于第二固定面板32的厚度,第一显示屏2的厚度小于第二显示屏3的厚度。相应地,为了匹配第一显示屏2的厚度和第二显示屏3的厚度,在沿垂直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在表面13的方向上,第二凹槽12的底面到该表面13的距离大于第一凹槽11的底面到该表面13的距离。
再有,为了合理利用第二顶盖321和第二背盖322组成的容纳空间,第一电路板5、第二电路板6和接口电路板7可以平铺固定,也可以部分层叠固定。
接口电路板7上设置的接口可以包括USB接口、充电接口、耳机接口、麦克风接口、网线接口等,此外,还可以包括按键,例如音量按键、开关机按键等。
另外,由于第一显示屏2可以由第一电路板5控制,第二显示屏3可以由第二电路板6控制,因此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可以分别独立控制,例如,第一显示屏2可以用于实现信息共享,第二显示屏3可以用于实现修改记录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桌板1作为桌面的区域硬度,会议桌可以进一步包括盖板9,且盖板9可以固定在桌板1上。为了使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可见,盖板9上还设置有匹配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通口。
对于会议桌包括盖板9的情况,本文中的桌板1的设置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的表面13可以是指盖板9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均在对应的凹槽内处于平放状态时,为了避免第一显示面板21与第二显示面板31之间的间隙影响桌面的平整度,会议桌可以进一步包括与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31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软胶4。在第一显示屏2处于平放状态下,软胶4将处于拉伸展平状态;当第一显示屏2处于折起状态时,软胶4将处于自然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显示面板的固定,第一显示面板21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第一固定面板22上和/或第二显示面板31可以通过双面胶固定在第二固定面板32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21具备触控功能和第二显示面板31具备触控功能。
具体地,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31具备了触控功能,用于可以实时进行修改、绘画或记录,从而便于信息的处理。除此之外,也避免了由于设置键盘和鼠标等而引起的桌面整洁度差的问题。再有,还节省了纸张。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会议桌的示意性结构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桌板1可以为无底面的空心体,此时第二凹槽12的侧壁121上可以设置有与接口电路板7的各个接口和按钮相对应的开口,以便用户可以在桌板1的下方插接外接设备或者按动按钮以对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进行相应功能的控制,而不影响桌面的平整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桌板1为桌子的一部分时,为了避免桌板1置于桌子的凹槽内时发生非人为意愿的滑动,会议桌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桌板1底部的脚垫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面板22相对于第二固定面板32的转动角度可以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30°。在这个转动范围内,用户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转动第一固定面板22,进而使第一显示面板21呈现最舒适的观看角度。
下面结合图7至图9对第一固定面板22相对于第二固定面板32的转动角度的限定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下文中的第一构件1010即是第一固定面板22,第二构件1015即是第二固定面板32,转动装置即是转动连接的第一固定面板22和第二固定面板32。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7所示,转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构件1010,包括止转凹槽1012和第一连接部1011;以及第二构件1015,包括止转凸起1013和第二连接部1014;其中,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转动连接,止转凸起1013通过进入止转凹槽1012中来阻止第一连接部1011相对第二连接部1014朝一个方向转动。
具体地,止转凹槽1012和第一连接部1011可以设置在第一构件1010上,止转凸起1013和第二连接部1014可以设置在第二构件1015上。第一构件1010和第二构件1015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的转动连接来实现彼此的相互转动。
在相互转动过程中,止转凹槽1012会随第一连接部1011一起转动,止转凸起1013会随第二连接部1014一起转动。当止转凸起1013进入止转凹槽1012中后,沿原转动方向,由于止转凸起1013和止转凹槽1012无法再发生相对转动,因此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的相对转动也将受到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止转凸起1013和止转凹槽1012,从而使得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在发生相对转动过程中,止转凸起1013可以进入到止转凹槽1012中进而阻止第一连接部1011相对第二连接部1014朝一个方向转动,从而有效限制了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的相对转动角度,避免了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发生过度转动,进而有效降低了转动连接组件的损坏。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A-A位置的截面示意图。在图8中,涉及A-A位置的两种状态,分别是止转凸起1013未进入止转凹槽1012中时,以及止转凸起1013完全进入止转凹槽1012中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止转凹槽1012可以包括构成第一尖角1026的第一内表面1018和第二内表面1019,止转凸起1013可以包括构成第二尖角1027的第一外表面1020和第二外表面1021,其中第一尖角1026的角度与第二尖角1027的角度相等。
具体地,止转凹槽1012的截面可以呈尖角状,该尖角可以称为第一尖角1026,第一尖角1026的两条边可以由止转凹槽1012的第一内表面1018和第二内表面1019形成;类似地,止转凸起1013的截面也可以呈尖角状,该尖角可以称为第二尖角1027,第二尖角1027的两条边可以由止转凸起1013的第一外表面1020和第二外表面1021形成。为了确保止转凸起1013进入止转凹槽1012中后能够阻止第一连接部1011相对第二连接部1014朝一个方向转动,第一尖角1026的角度与第二尖角1027的角度相等。
相应地,将止转凹槽1012和止转凸起1013的形状设置为呈尖角状,在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相对转动时,止转凸起1013可以沿着止转凹槽1012的一个内表面到止转凹槽1012中,此种方式方便快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构件1010与第二构件1015之间的相对转动,用于实现第一构件1010与第二构件1015之间相对转动的组件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构件1010与第二构件1015的边缘,即第一连接部1011件和第二连接部1014件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构件1010和第二构件1015的边缘。进一步地,为了确保第一构件1010与第二构件1015在相对转动时可以呈现平展状态,且不影响平面的平整度,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可以优选分别设置在第一构件1010和第二构件1015的侧面。具体地,如图7所示,止转凹槽1012和第一连接部1011可以设置在第一构件1010的一个侧面上,止转凸起1013和第二连接部1014可以设置在第二构件1015的一个侧面上。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包括的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的组数为一组时,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构件1010和第二构件1015容易由于局部集中受力而发生损坏,例如,第一连接部1011从第一构件1010上断裂,和/或,第二连接部1014从第二构件1015上断裂。因此,如图9所示,转动装置包括的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的组数可以优选为两组。为了使得止转凸起1013和止转凹槽1012的止转作用力可以快速并有效作用到两组第一连接部1011件和第二连接部1014件上,止转凸起1013可以优选设置在两个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相应地,止转凹槽1012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部1011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止转凹槽1012和两个第一连接部1011可以优选为一体构成。
具体地,一体构成可以是指止转凹槽1012和两个第一连接部1011彼此之间相互实体连接,且彼此之间不存在间隔。例如,在制备时,可以是在第一构件1010的侧面上的一块凸起上分别制备止转凹槽1012和两个第一连接部1011。
相应地,一体构成可以使得止转凹槽1012和止转凸起1013在阻止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相对转动时,止转凹槽1012和止转凸起1013之间的止转作用力可以直接传递至第一连接部1011,进而限制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9所示,为了使得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在可相对转动的范围内能够充分转动,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可以优选通过铰链1024进行铰接,进而实现转动连接。
具体地,铰链1024可以选择呈一字型的,相应地,第一连接部1011和第二连接部1014可以为同轴设置,且分别固定在一字型铰链1024的相对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止转凸起1013和止转凹槽1012通过第二外表面1021和第三外表面1022的相互接触来阻止第一连接部1011相对第二连接部1014朝上述一个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是朝a方向的,也可以是朝与a方向相反的b方向。当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可以发生朝a方向的相对转动时,止转凸起1013可以进入到止转凹槽1012中并进一步限制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发生朝a方向的相对转动。此时,若是朝b方向转动,止转凸起1013将脱离止转凹槽1012,且止转凹槽1012的第三外表面1022和止转凸起1013的第二外表面1021将相互靠近。当第三外表面1022与第二外表面1021相互接触时,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朝b方向的相对转动将被限制。由此实现了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三外表面1022可以设置在止转凹槽1012的第二尖角1027的外围。当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发生朝b方向的相对转动时,为了使得第三外表面1022与第二外表面1021可以相互接触,应当选择止转凹槽1012的第二内表面1019和第三外表面1022的交线作为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的转动连接的中轴线1023。
相应地,止转凸起1013的第二外表面1021与止转凹槽1012的第三外表面1022之间的最大夹角即是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的角度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为了使得第一构件1010与第二构件1015能够呈现平展状态,止转凸起1013的第二外表面1021可以与第二构件1015的底面1025相互平行。为了使得该平展状态可以作为第一连接部1011与第二连接部1014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转动的一个极限状态,在该平展状态下,止转凹槽1012的第三外表面1022和止转凸起1013的第二外表面1021将相互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屏3可分离固定在第二凹槽12中,具体地,用于实现这种可分离固定的结构可以称为卡合结构,下面结合图10a至图11d详细描述一下这个卡合结构。
在下文中,第一端部可以对应第一显示屏2,第二端部可以对应第二显示屏3,弯折区可以第一显示屏2和第二显示屏3转动连接的区域,承载本体921可以指桌板1。
图10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应用于需要进行卡合固定的待固定物,其中,待固定物包括弯折区以及与弯折区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利用所述弯折区实现弯折,第二端部无需进行弯折操作。也就是说,第一端部为角度可变区,角度可变区指的是呈现角度能够改变的区域,即需要具备弯折或者旋转能力的区域;第二端部为角度不变区,角度不变区指的是呈现角度不需改变的区域。
比如,待固定物为需要固定到桌面的预设位置的显示屏幕,其中,显示屏幕包括显示区、输入区等区域,显示区的呈现角度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改变,即显示区为角度可变区(即第一端部),输入区的呈现角度不需要改变,即输入区为角度不变区(即第二端部),显示区和输入区之间的连接区域即为弯折区。并且,在显示屏幕的输入区(即角度不变区,第二端部)的预设位置开设有能够被卡合结构的伸缩模块卡合的孔或凹槽,更优选地,在桌面的预设位置,亦开设有能够被卡合结构的伸缩模块卡合的孔或凹槽。
应当理解,在待固定物的弯折区中,既可以通过转轴等结构来实现角度可变区(即第一端部)的角度变换,即,角度可变区借助于转轴等结构与其他区域实现连接;又可以借助区域本身的弯折柔韧性来实现角度可变区的角度变换,比如,角度可变区和角度不变区仅在功能上被划分为不同区域,而在物理意义上,角度可变区和角度不变区被集成到一张显示屏幕上,但是该显示屏幕为能够实现弯折的柔性显示屏幕。
如图10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91包括传动模块911、控制模块912和伸缩模块913,传动模块911与控制模块912和伸缩模块913分别连接,也就是说,控制模块912利用传动模块911间接与伸缩模块913连接,其中,传动模块911用于传递控制模块912和伸缩模块913之间的作用力,伸缩模块913的工作状态包括伸展状态和压缩状态,处于伸展状态的伸缩模块913与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卡合,处于压缩状态的伸缩模块913与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分离,控制模块912用于输出控制力,以通过传动模块911的传递作用来控制切换伸缩模块913的工作状态。应当理解,传动模块911传递的作用力包括控制模块912输出的控制力。
具体地,传动模块911包括第一传动单元9111和第二传动单元9112,第一传动单元9111和第二传动单元9112均为线型结构,其中,线型结构指的是呈直线或折线或曲线形状延伸的结构,并且第一传动单元9111和第二传动单元9112相对排布。具体地,第一传动单元9111包括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和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为刚性壳结构或为弹簧套结构,即,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包括贯穿槽,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设置于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的贯穿槽内,并且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的延伸长度,以实现活动连接,即可施加作用力在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即可实现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在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内的位移,即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能够在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内实现位移,同样地,第二传动单元9112包括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和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亦为刚性壳结构或为弹簧套结构,即,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亦包括贯穿槽,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设置于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的贯穿槽内,并且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的延伸长度,以实现活动连接,即可施加作用力在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即可实现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在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内的位移,即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能够在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内实现位移。
控制模块912包括控制部9121、与控制部9121连接的两个固定部9122以及与控制部9121连接并位于控制部9121与传动模块911之间的弹性控制单元9123,控制部9121用于输出控制力,固定部9122用于与传动模块911连接,弹性控制单元9123用于将处于第一状态的控制模块912回弹至第二状态,即,弹性控制单元9123用于控制控制部9121的行程位移。其中,第一状态指的是控制模块912的控制输出态,即控制模块912的控制部9121输出控制力的状态,第二状态指的是控制模块912的无控制输出态,即控制模块912的控制部9121没有输出控制力的状态。具体地,控制部9121和固定部9122均为条形结构,两个固定部9122分别固定到控制部9121延伸方向的两端,并且垂直于控制部9121设置,弹性控制单元9123设置在控制部9121上并位于两固定部9122之间。
伸缩模块913包括弹性连接单元9131和卡合单元9132,其中,弹性连接单元9131为中空弹簧结构,传动模块911与伸缩模块913连接的端部穿过弹性连接单元9131,并与卡合单元9132连接。
图10b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0c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的传动模块和伸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b所示,在控制模块912的固定部9122远离控制部9121的端部开设有承载孔91221以及与承载孔91221贯穿连接的贯穿孔91222,贯穿孔91222与承载孔91221贯穿相连,并且贯穿孔91222贯穿延伸至固定部9122的外侧表面。
如图10c所示,在传动模块911的第一传动单元9111中,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与控制模块912连接的端部(即第一端部)设置有卡合柱911121,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的第二端部与同侧的伸缩模块913相连接;同样地,在传动模块911的第二传动单元9112中,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与控制模块912连接的端部(即第一端部)亦设置有卡合柱911221,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的第二端部与同侧的伸缩模块913相连接。其中,卡合柱911121和卡合柱911221均能够与控制模块912中的对应位置的承载孔91221相卡合,并且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均能够借助控制模块912中的贯穿孔91222与控制模块912贯穿连接。
在实际制备过程中,首先将两个伸缩模块913的弹性连接单元9131分别套入传动模块911的第一传动单元9111与伸缩模块913相连接的端部、以及第二传动单元9112与伸缩模块913相连接的端部,然后再分别使两个伸缩模块913的卡合单元9132与第一传动单元9111与伸缩模块913相连接的端部、以及第二传动单元9112与伸缩模块913相连接的端部固定连接;然后将控制模块912中的弹性控制单元9123组装到控制部9121的预设位置;最后将组装完毕的卡合结构91放置到需要进行卡合固定的待固定物的预设位置即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卡合结构91与待固定物卡合时,传动模块911的卡合柱911121和卡合柱911221分别与控制模块912中的对应位置的承载孔91221卡合,伸缩模块913远离控制模块912的端部与待固定物的角度不变区卡合;当按下控制模块912的控制部9121时,借助控制模块912与传动模块911之间的连接关系,位于控制部9121内侧的固定部9122会带动传动模块911的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进行拉伸操作,又由于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的长度固定,因此,会使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与伸缩模块913连接的端部、以及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与伸缩模块913连接的端部沿靠近控制模块912的方向缩进(即发生位移),从而带动伸缩模块913向靠近控制模块912的方向缩进(即发生位移),进行缩进操作后的伸缩模块913能够脱离与待固定物的角度不变区(图中未示出)的卡合,至此,实现了卡合结构91与所卡合的待固定物的分离。
当想要实现卡合结构91与待固定物的再次卡合时,只需将待固定物放置到对应的位置后,松开控制模块912的控制部9121,失去按压力的控制部9121借助弹性控制单元9123的弹性作用力返回按压前的初始位置(即发生弹性位移),返回按压前的初始位置的控制部9121不再对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进行拉伸操作,又由于伸缩模块913中的弹性连接单元9131不再受到拖拽力,则弹性连接单元9131恢复初始状态(即未按下控制模块912时的状态),恢复初始状态的弹性连接单元9131带动伸缩模块913中的卡合单元9132以及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向远离控制模块912的方向移动,从而最终使伸缩模块913中的卡合单元9132再次与对应的待固定物的角度不变区实现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卡合结构91与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卡合时,未被卡合结构91卡合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改变自身的呈现角度,又由于卡合结构91的卡合固定作用,在第一端部改变自身的呈现角度时,借助待固定物的弯折区与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二端部不会被连带翘起,从而保证了第二端部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借助传动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伸缩模块之间的联动配合,并通过将卡合结构卡合固定到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方式,避免了当待固定物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改变呈现角度时,第二端部会发生翘起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的稳定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通过设置多个传动单元(即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并且限定传动单元的延伸长度和延伸形状均不相同的方式,实现了将伸缩模块固定到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不同位置的目的,进而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进一步有效防止了待固定物的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出现翘起或者滑脱的情况。更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合结构通过将多个传动单元共同固定到同一控制模块的方式,使同一控制模块能够同时联动控制两个伸缩模块,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卡合结构的操作步骤。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912不包括弹性控制单元9123,那么,当松开控制模块912的控制部9121时,失去按压力的控制部9121可以借助其他拨动结构等恢复至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只要控制部9121能够恢复至初始位置即可,本发明实施例对拨动结构的具体结构不进行统一限定。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对控制模块912的控制,包括按下以及松开等动作,既可以是用户手动完成,亦可以是借助于其他电子按钮完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优选地,柔性连接单元为柔性绳。
需要说明的是,当拓展连接单元为刚性壳结构时,柔性连接单元(即第一柔性连接单元91112和第二柔性连接单元91122)外围的拓展连接单元(即第一拓展连接单元91111和第二拓展连接单元91121)能够充分保证卡合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柔性连接单元在拉伸过程中脱离预设活动轨道,甚至出现卡死的现象。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传动模块911中,柔性连接单元的外围亦可以不被拓展连接单元包覆,即传动模块911借助柔性连接单元即可实现传动。
更优选地,柔性连接单元外围包覆弹簧套结构,即拓展连接单元为弹簧套结构,同样地,柔性连接单元借助两端设置的卡合柱来实现与弹簧套结构的卡合限位。应当理解,与拓展连接单元为刚性壳结构相比,当拓展连接单元为弹簧套结构时,能够有效降低柔性连接单元的摩擦力,从而使控制模块912输出的控制力能够更加高效的传递至伸缩模块913。
需要说明的是,卡合结构91中的传动模块911所包括的传动单元的具体数量以及各传动单元的具体位置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只要能够实现稳定卡合的目的即可,本发明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更优选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待固定物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厚度。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厚度相同或者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第二端部的厚度相比,厚度较大的第二端部能够为卡合结构的卡合提供更大的支撑力,进而能够增大卡合结构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卡合稳定性。
图11a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将卡合结构应用到显示屏体和屏体承载结构之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图11a为将卡合结构91应用到显示屏体93和屏体承载结构92之间,以实现将显示屏体93卡合到屏体承载结构92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屏体93包括相互连接的两块显示屏幕,即第一显示屏幕931和第二显示屏幕932,并且第一显示屏幕931能够实现不同角度的弯折甚至折叠(即角度可变区),第二显示屏幕932不需要进行弯折或折叠(即角度不变区),连接第一显示屏幕931和第二显示屏幕932的可弯折区域为弯折区,屏体承载结构92包括但不限于为用于承载显示屏体93的承载桌面等结构。
具体地,屏体承载结构92包括承载本体921和盖板922,承载本体921的上表面(如图11a所示方位的上表面)的预设位置处开设有能够容纳显示屏体93的凹槽,承载本体921的下表面(如图11a所示方位的下表面)的预设位置处开设有能够容纳卡合结构91的凹槽,并且,在承载本体921与显示屏体93和卡合结构91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卡合孔9211、第二卡合孔9212和第三卡合孔9213,其中,第一卡合孔9211用于与卡合结构91的控制模块912的控制部9121卡合,第二卡合孔9212和第三卡合孔9213用于与卡合结构91的伸缩模块913卡合,并且伸缩模块913借助于第二卡合孔9212和第三卡合孔9213卡合固定到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的侧表面的卡合孔9311中,从而实现卡合固定显示屏体93和屏体承载结构92的目的。此外,传动模块911、控制模块912和伸缩模块913可以设置在承载本体921上。
图11b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1a和图11b所示可得知,盖板922包括第一盖板9221、第二盖板9222和第三盖板9223,其中,第一盖板9221用于覆盖卡合结构91中的第一传动单元9111和与第一传动单元9111同侧的伸缩模块913,第二盖板9222用于覆盖卡合结构91中的控制模块912,第三盖板9223用于覆盖卡合结构91中的第二传动单元9112和与第二传动单元9112同侧的伸缩模块913。
图11c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1d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卡合结构的屏体承载结构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如图11a至图11d所示,当不利用卡合结构91将显示屏体93和屏体承载结构92进行卡合固定时,如果用户弯折第二显示屏幕932来改变第二显示屏幕932的显示视角,与第二显示屏幕932连接的第一显示屏幕931会翘起,从而使第一显示屏幕931受到不良影响,进而降低用户的体验好感度。相对地,当利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卡合结构91将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卡合固定到屏体承载结构92时,有效避免了在第一显示屏幕931被折弯时,第二显示屏幕932翘起的现象。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幕931为矩形平板结构,卡合结构91的两个伸缩模块分别对应设置到第一显示屏幕931的一斜对角附近的预设区域,能够进一步增加卡合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显示屏幕931翘起的几率。
继续参照图11a至图11d,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卡合结构91应用到显示屏体93和屏体承载结构92之间,以轻松实现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与屏体承载结构92的卡合固定或分离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初始状态为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与屏体承载结构92借助卡合结构91卡合固定,当想要取出显示屏体93,即,使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与屏体承载结构92实现分离时,首先需要按下卡合结构91的控制模块,按下的控制模块会沿靠近控制模块的方向拉拽传动模块,从而与传动模块连接的伸缩模块被拉出屏体承载结构92中的第二卡合孔9212和第三卡合孔9213,此时,解除了卡合结构91与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的卡合关系,从而实现显示屏体93与屏体承载结构92的分离。
相对地,如果想要借助卡合结构91再次将显示屏体93与屏体承载结构92卡合固定时,只需将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与屏体承载结构92、卡合结构91的位置对准,然后向靠近屏体承载结构92的方向按压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待显示屏体93的第一显示屏幕931的卡合孔9311与卡合结构91的伸缩模块卡合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体所包括的显示屏幕的数量不局限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两块,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统一限定。
又比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显示屏体包括一块显示屏幕,该显示屏幕为具备弯折能力的柔性显示屏幕,该柔性显示屏幕被划分为角度可变区和角度不变区,并且在角度不变区的预设位置开设有能够容纳卡合结构的伸缩模块的卡合单元的孔或者凹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卡合结构中的卡合单元与角度不变区的预设位置开设的孔或者凹槽卡合固定时,柔性显示屏幕的角度不变区能够被卡合结构卡合固定,从而避免了当柔性显示屏幕的角度可变区弯折或者折叠时,角度不变区翘起的情况,此外,由于卡合结构的卡合固定作用,角度可变区的弯折操作不会引起柔性显示屏幕的偏移或滑脱现象,进而保证了弯折稳定性;当卡合结构中的卡合单元与角度不变区的预设位置开设的孔或者凹槽分离时,即柔性显示屏幕脱离卡合结构的卡合固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幕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及的卡合结构,其中,显示屏幕包括弯折区和与弯折区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可利用弯折区进行弯折,卡合结构用于卡合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以使第二端部能够在第一端部的弯折过程中固定。具体地,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
优选地,显示屏幕的第一端部(即角度可变区)的厚度小于第二端部(即角度不变区)的厚度。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厚度相同或者第一端部的厚度大于第二端部的厚度相比,厚度较大的第二端部能够为卡合结构的卡合提供更大的支撑力,进而能够增大卡合结构与第二端部之间的卡合稳定性,从而增大卡合结构与显示屏幕之间的卡合稳定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卡合结构中的伸缩模块包括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分别卡合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的斜对角预设区域。需要说明的是,斜对角预设区域指的是,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所卡合的位置,既不同侧又不在水平线方向或垂直线方向共线。比如,第二端部为矩形板状结构,那么,斜对角预设区域指的是矩形结构的任一斜对角的预设范围。应当理解,将第一伸缩单元和第二伸缩单元分别卡合到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的斜对角预设区域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卡合结构的卡合稳定性,从而进一步防止显示屏幕的第二端部与卡合结构滑脱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会议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桌板,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容纳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第一显示屏;以及
容纳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显示屏;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显示屏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所在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到所述表面的最大距离等于所述第一显示屏的最大厚度,所述第二凹槽到所述表面的最大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屏的最大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一固定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面板上;
所述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显示面板和第二固定面板,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面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显示屏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面板和所述第二固定面板的相对转动来实现所述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面板包括顶盖和背盖;
其中,所述顶盖和所述背盖之间容纳有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第一电路板、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二电路板以及接口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接口电路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软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面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面板的转动角度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3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面板包括止转凹槽和第一连接部,第二固定面板包括止转凸起和第二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面板和所述第二固定面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转动来实现所述转动连接,所述止转凸起通过进入所述止转凹槽中来阻止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朝一个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凹槽包括构成第一尖角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止转凸起包括构成第二尖角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尖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二尖角的角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控制模块、传动模块和伸缩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伸缩模块连接,其中,所述传动模块用于传递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伸缩模块之间的作用力,所述伸缩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伸展状态和压缩状态,处于伸展状态的所述伸缩模块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卡合,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伸缩模块与所述第二显示屏分离,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控制力,以控制切换所述伸缩模块的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会议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传动单元,所述伸缩模块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传动单元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伸缩单元,任一所述传动单元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伸缩单元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CN201811345217.0A 2018-11-13 2018-11-13 会议桌 Active CN109171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5217.0A CN109171193B (zh) 2018-11-13 2018-11-13 会议桌
PCT/CN2019/107746 WO2020098391A1 (zh) 2018-11-13 2019-09-25 会议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5217.0A CN109171193B (zh) 2018-11-13 2018-11-13 会议桌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1193A true CN109171193A (zh) 2019-01-11
CN109171193B CN109171193B (zh) 2021-06-22

Family

ID=6493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5217.0A Active CN109171193B (zh) 2018-11-13 2018-11-13 会议桌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71193B (zh)
WO (1) WO202009839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1747A (zh) * 2019-08-05 2019-10-08 北京斯誉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位置可调的会议桌
CN110638212A (zh) * 2019-08-27 2020-01-03 安徽爱学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双面屏的桌体
CN110768063A (zh) * 2019-12-06 2020-02-07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侧压解锁功能的fpc连接器
WO2020098391A1 (zh) * 2018-11-13 2020-05-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桌
WO2020098247A1 (zh) * 2018-11-13 2020-05-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装置和显示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4494B (zh) * 2020-10-31 2021-12-21 瑞昌市兴海王子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网络连接功能的办公桌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9928Y (zh) * 2001-11-28 2002-09-11 北京正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数字化办公桌
CN1399521A (zh) * 1999-10-25 2003-02-26 海因里茨·伊格塞德 桌子
CN200993853Y (zh) * 2006-12-30 2007-12-19 上海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座签
CN201436906U (zh) * 2009-07-08 2010-04-14 北京绿茵天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小可调的方便课桌
CN202258153U (zh) * 2011-09-14 2012-05-30 常州科教城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显示屏
CN202694204U (zh) * 2012-04-16 2013-01-23 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可多方位观看的笔记本电脑
CN202842827U (zh) * 2012-10-12 2013-04-03 黄文杰 一种带显示屏的会议桌
CN205923391U (zh) * 2016-04-29 2017-02-08 杭州圣泰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会议桌
CN206921384U (zh) * 2017-07-20 2018-01-23 广州市柯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双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78889A1 (en) * 1989-01-19 1990-07-25 Dean A. Corren Computer system user interface
DE19533494C2 (de) * 1995-08-31 1997-11-06 Eberhard Roemer Arbeitseinheit
KR101515248B1 (ko) * 2007-07-19 2015-04-24 헹 카 초이 듀얼 스크린 프리젠테이션 노트북 컴퓨터
CN204048629U (zh) * 2014-08-20 2014-12-31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新型可收电脑屏的办公桌
CN205285521U (zh) * 2015-12-11 2016-06-08 杜天泽 一种会议用多功能桌
CN107291158A (zh) * 2017-06-16 2017-10-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章丘区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多功能会议台签
CN109171193B (zh) * 2018-11-13 2021-06-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桌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521A (zh) * 1999-10-25 2003-02-26 海因里茨·伊格塞德 桌子
CN2509928Y (zh) * 2001-11-28 2002-09-11 北京正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绿色数字化办公桌
CN200993853Y (zh) * 2006-12-30 2007-12-19 上海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座签
CN201436906U (zh) * 2009-07-08 2010-04-14 北京绿茵天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小可调的方便课桌
CN202258153U (zh) * 2011-09-14 2012-05-30 常州科教城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显示屏
CN202694204U (zh) * 2012-04-16 2013-01-23 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可多方位观看的笔记本电脑
CN202842827U (zh) * 2012-10-12 2013-04-03 黄文杰 一种带显示屏的会议桌
CN205923391U (zh) * 2016-04-29 2017-02-08 杭州圣泰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会议桌
CN206921384U (zh) * 2017-07-20 2018-01-23 广州市柯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双屏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8391A1 (zh) * 2018-11-13 2020-05-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桌
WO2020098247A1 (zh) * 2018-11-13 2020-05-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装置和显示设备
US11751346B2 (en) 2018-11-13 2023-09-05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Rot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01747A (zh) * 2019-08-05 2019-10-08 北京斯誉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位置可调的会议桌
CN110638212A (zh) * 2019-08-27 2020-01-03 安徽爱学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双面屏的桌体
CN110768063A (zh) * 2019-12-06 2020-02-07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侧压解锁功能的fpc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71193B (zh) 2021-06-22
WO2020098391A1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1193A (zh) 会议桌
CN110928364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25632A (zh) 可掀式连动机构
TW201238526A (en) Computer desk with flat display
CN105867532A (zh) 可折叠屏幕
US9268359B2 (en) Tablet apparatus
CN102478893A (zh) 一种便携式的平板电脑
CN101382822A (zh) 折叠式移动运算装置与应用于其上的操作方法
CN101271351B (zh) 双屏笔记本电脑
CN103576749B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202134813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9828640A (zh) 双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开合运动装置
CN109521840A (zh) 显示装置
CN101320282B (zh) 便携式计算机及其控制装置
CN204284190U (zh) 转轴元件及具有转轴元件的掀盖式装置
CN201255844Y (zh) 双屏笔记本电脑
CN201130987Y (zh) 一种新型移动终端
CN20352023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677280B (zh) 键盘组件和电子设备
US11751346B2 (en) Rot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456863B (zh) 一种带有屏幕的电子设备
CN212677207U (zh) 动轴式折叠屏手机
CN208990202U (zh) 一种带有辅助键的游戏手柄
CN107402638A (zh) 键盘组
CN202632171U (zh) 可携式电脑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