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70150A - 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70150A CN109170150A CN201811413976.6A CN201811413976A CN109170150A CN 109170150 A CN109170150 A CN 109170150A CN 201811413976 A CN201811413976 A CN 201811413976A CN 109170150 A CN109170150 A CN 1091701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fermentation
- microorganism
- temperature
- prepa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10—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 A23K10/12—Animal feeding-stuffs obtained by micro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processes by ferment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e.g. of vegetable material, animal waste material or biomas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23K10/26—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from waste material, e.g. feathers, bones or ski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3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 A23K10/37—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plant origin, e.g. roots, seeds or hay; from material of fungal origin, e.g. mushrooms from waste material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42—Amino ac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A23K20/147—Polymeric derivatives, e.g. peptides or protei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10—Organic substances
- A23K20/163—Sugars; Polysacchari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20/00—Accessory food factors for 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20/20—Inorganic substances, e.g. oligoelements
- A23K20/30—Oligoel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配制微生物发酵剂;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配制发酵物,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50份,米糠40‑50份,骨粉5‑10份,红糖0.1‑0.2份;加入水和红糖,待红糖完全溶解,加入微生物培养液;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25‑30天,发酵过程中,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0.2℃/天的速度下降;烘干。本发明制备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含有对禽畜有益的发酵代谢产物,有助于禽畜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肠道的健康,改善禽畜的生长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饲料是将粮食、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经过多种微生物的混合发酵,通过发酵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增加饲料的吸收率,降低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的附加值,有益于畜禽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防病抗病能力,生产天然有机绿色的肉蛋奶。
微生物发酵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有益活菌体,它们可通过动物消化系统的竞争性排斥作用,抑制有害菌生长,形成优势菌群,保持肠内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同时,微生物发酵饲料中的有益菌群还可以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抗体水平和巨嗜细胞活性,通过产生抗体和提高嗜菌性活性刺激免疫、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达到增强免疫力、抗病力的目的。一些微生物发酵中的需氧菌,特别是芽孢杆菌也通过竞争作用,在生长时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有益乳酸菌等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使失调的菌群恢复正常,达到防病治病促生长的目的。
由于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畜牧养殖业中具有的诸多优点,深受养殖业和配合饲料厂家的欢迎,微生物发酵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技术产品,为饲料工业和畜禽饲养业提供了一种天然健康、无毒的绿色选择。但目前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在改善禽畜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提高禽畜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的方面,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乳酸菌5-8份,黑曲霉菌5-8份;
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20份,玉米粉5-8份,蛋白胨10-12份,微量元素1-2份;
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50份,米糠40-50份,骨粉5-10份,红糖0.1-0.2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
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待红糖完全溶解,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0-32℃,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培养时间为2-4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发酵混合物的pH为3.5-4.0,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25-30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0.2℃/天的速度下降;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天的速度下降。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烘干机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烘干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烘干温度的初始值为85℃,烘干温度从85℃开始以2℃/min的速度下降,直至烘干结束。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烘干结束后,将烘干产物置于冷却设备中进行风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粉碎,打包装袋。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乳酸菌5份,黑曲霉菌5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份,玉米粉5份,蛋白胨10份,微量元素1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份,米糠40份,骨粉5份,红糖0.1份。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乳酸菌5-8份,黑曲霉菌5-8份;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20份,玉米粉5-8份,蛋白胨10-12份,微量元素1-2份;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50份,米糠40-50份,骨粉5-10份,红糖0.1-0.2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待红糖完全溶解,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0-32℃,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培养时间为2-4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发酵混合物的pH为3.5-4.0,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25-30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0.2℃/天的速度下降;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本发明采用多种益生菌制成的微生物发酵剂,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培养,制成微生物培养液,采用豆粕、米糠以及骨粉、红糖一起制成发酵物,再采用该微生物培养液对发酵物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最终制备出微生物发酵饲料。该微生物发酵饲料含有对禽畜有益的发酵代谢产物:乳酸、脂肪酸、维生素、可溶性的钙质等,有助于禽畜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肠道的健康,可以提高禽畜对于饲料消化吸收的能力,进而改善禽畜的生长情况。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乳酸菌5-8份,黑曲霉菌5-8份;
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20份,玉米粉5-8份,蛋白胨10-12份,微量元素1-2份;
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50份,米糠40-50份,骨粉5-10份,红糖0.1-0.2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
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待红糖完全溶解,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0-32℃,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培养时间为2-4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发酵混合物的pH为3.5-4.0,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25-30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0.2℃/天的速度下降;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本发明采用多种益生菌制成的微生物发酵剂,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培养,制成微生物培养液,采用豆粕、米糠以及骨粉、红糖一起制成发酵物,再采用该微生物培养液对发酵物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最终制备出微生物发酵饲料。该微生物发酵饲料含有对禽畜有益的发酵代谢产物:乳酸、脂肪酸、维生素、可溶性的钙质等,有助于禽畜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肠道的健康,可以提高禽畜对于饲料消化吸收的能力,进而改善禽畜的生长情况。
在步骤四中,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并控制发酵设备在30-32℃下,加入微生物培养液,培养2-4小时,从而使菌种扩大,以便于后续发酵工艺的进行。之后将发酵物加入到发酵设备中,控制发酵温度、pH、水分百分比以及发酵时间,最终制备出含有有益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尤其是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以阶梯状变化,在发酵初期,即前2天,此阶段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较弱,可将发酵温度控制在较低的28℃,发酵进行至3-20天,微生物代谢活动旺盛,发酵温度控制在38℃,以促使微生物代谢产生所须的代谢产物,之后的时间内,微生物代谢活动逐渐减弱,则控制发酵温度缓慢下降。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天的速度下降。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烘干机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烘干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烘干温度的初始值为85℃,烘干温度从85℃开始以2℃/min的速度下降,直至烘干结束。
烘干温度可以呈阶梯状的变化,即从85℃开始以2℃/min的形式下降,这是因为随着烘干的进行,发酵混合物中所含水分逐渐减少,不必要始终以相同的高温对其进行烘干。该设计可以减少对能量的消耗。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烘干结束后,将烘干产物置于冷却设备中进行风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粉碎,打包装袋。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乳酸菌5份,黑曲霉菌5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份,玉米粉5份,蛋白胨10份,微量元素1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份,米糠40份,骨粉5份,红糖0.1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发酵时,控制发酵温度在38℃,发酵混合物的pH为3.5,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25天。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微量元素为由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硫酸铵1份,硫酸二氢钾1份,硫酸镁2份,氯化钠15份,氯化钙4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其中,红糖相对于发酵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待红糖完全溶解,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0℃,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500ml,培养时间为2小时,所述菌种混合液中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黑曲霉菌的总个数为5×1010个/毫升。
实施例一
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乳酸菌5份,黑曲霉菌5份;
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份,玉米粉5份,蛋白胨10份,微量元素1份;
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份,米糠40份,骨粉5份,红糖0.1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
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红糖相对于发酵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待红糖完全溶解,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0℃,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500ml,培养时间为2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所述菌种混合液中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黑曲霉菌的总个数为5×1010个/毫升;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发酵混合物的pH为3.5,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25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天的速度下降;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烘干机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烘干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烘干温度的初始值为85℃,烘干温度从85℃开始以2℃/min的速度下降,直至烘干结束。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烘干结束后,将烘干产物置于冷却设备中进行风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粉碎,打包装袋。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微量元素为由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硫酸铵1份,硫酸二氢钾1份,硫酸镁2份,氯化钠15份,氯化钙4份。
实施例二
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乳酸菌8份,黑曲霉菌8份;
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份,玉米粉8份,蛋白胨12份,微量元素2份;
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50份,米糠50份,骨粉5份,红糖0.1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
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红糖相对于发酵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待红糖完全溶解,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0℃,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500ml,培养时间为2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所述菌种混合液中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黑曲霉菌的总个数为4×1010个/毫升;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在42℃,发酵混合物的pH为4.0,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30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2℃/天的速度下降;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烘干机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烘干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烘干温度的初始值为85℃,烘干温度从85℃开始以2℃/min的速度下降,直至烘干结束。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烘干结束后,将烘干产物置于冷却设备中进行风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粉碎,打包装袋。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微量元素为由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硫酸铵1份,硫酸二氢钾1份,硫酸镁2份,氯化钠15份,氯化钙4份。
实施例三
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20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乳酸菌8份,黑曲霉菌5份;
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20份,玉米粉8份,蛋白胨12份,微量元素2份;
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50份,米糠50份,骨粉10份,红糖0.1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
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待红糖完全溶解,红糖相对于发酵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2℃,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500ml,培养时间为4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所述菌种混合液中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黑曲霉菌的总个数为5×1010个/毫升;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在42℃,发酵混合物的pH为4.0,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30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天的速度下降;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烘干机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烘干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烘干温度的初始值为85℃,烘干温度从85℃开始以2℃/min的速度下降,直至烘干结束。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烘干结束后,将烘干产物置于冷却设备中进行风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粉碎,打包装袋。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微量元素为由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硫酸铵1份,硫酸二氢钾1份,硫酸镁2份,氯化钠15份,氯化钙4份。
实施例四
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8份,枯草芽孢杆菌20份,乳酸菌8份,黑曲霉菌8份;
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20份,玉米粉8份,蛋白胨10份,微量元素1份;
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5份,米糠45份,骨粉10份,红糖0.2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
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待红糖完全溶解,红糖相对于发酵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2℃,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500ml,培养时间为4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所述菌种混合液中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黑曲霉菌的总个数为5×1010个/毫升;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在38℃,发酵混合物的pH为4.0,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25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2℃/天的速度下降;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烘干机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烘干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烘干温度的初始值为85℃,烘干温度从85℃开始以2℃/min的速度下降,直至烘干结束。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烘干结束后,将烘干产物置于冷却设备中进行风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粉碎,打包装袋。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微量元素为由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硫酸铵1份,硫酸二氢钾1份,硫酸镁2份,氯化钠15份,氯化钙4份。
实施例五
一种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20份,枯草芽孢杆菌15份,乳酸菌6份,黑曲霉菌6份;
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5份,玉米粉7份,蛋白胨10份,微量元素1份;
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份,米糠40份,骨粉5份,红糖0.1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
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待红糖完全溶解,红糖相对于发酵物的质量百分比为5%,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2℃,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500ml,培养时间为4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所述菌种混合液中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黑曲霉菌的总个数为6×1010个/毫升;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在39℃,发酵混合物的pH为4.0,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25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天的速度下降;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烘干机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烘干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烘干温度的初始值为85℃,烘干温度从85℃开始以2℃/min的速度下降,直至烘干结束。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五中,烘干结束后,将烘干产物置于冷却设备中进行风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粉碎,打包装袋。
优选的是,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微量元素为由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组成:硫酸铵1份,硫酸二氢钾1份,硫酸镁2份,氯化钠15份,氯化钙4份。
将上述各实施例制备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到肥猪饲料,添加量为5%。肥猪的料肉比数据见表1。微生物发酵饲料可改善肥猪的肠胃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料肉比,使肥猪的生长更为健康。
表1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Claims (7)
1.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配制微生物发酵剂,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20份,枯草芽孢杆菌10-20份,乳酸菌5-8份,黑曲霉菌5-8份;
步骤二、利用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培养,制备微生物培养液,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20份,玉米粉5-8份,蛋白胨10-12份,微量元素1-2份;
步骤三、配制发酵物,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50份,米糠40-50份,骨粉5-10份,红糖0.1-0.2份,骨粉的粒径为200-300目;按照上述比例将豆粕和米糠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状,研磨后豆粕和米糠的粒径为400-500目,研磨后再按比例加入红糖和骨粉,混合均匀;
步骤四、先向发酵设备中加入水和红糖,待红糖完全溶解,控制所述发酵设备中的温度为30-32℃,加入所述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微生物培养液,培养时间为2-4小时,得到菌种混合液;
将所述步骤三制备得到的发酵物加入至所述发酵设备中,搅拌使所述发酵设备中的各物质混合均匀,得到发酵混合物,进行发酵,发酵混合物的pH为3.5-4.0,发酵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控制在30%,发酵时间为25-30天,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发酵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在发酵初始的2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28℃,在发酵的3至20天内,控制发酵温度在38℃,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0.2℃/天的速度下降;
步骤五、将所述步骤四制备得到的发酵混合物烘干,烘干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在5%以下,得到微生物发酵饲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在发酵剩下的时间内,控制发酵温度以0.1℃/天的速度下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采用烘干机对发酵混合物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呈阶梯状的变化,烘干温度的变化规律为:烘干温度的初始值为85℃,烘干温度从85℃开始以2℃/min的速度下降,直至烘干结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烘干结束后,将烘干产物置于冷却设备中进行风冷,冷却至室温后,进行粉碎,打包装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微生物发酵剂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微生物:酵母菌10份,枯草芽孢杆菌10份,乳酸菌5份,黑曲霉菌5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培养基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10份,玉米粉5份,蛋白胨10份,微量元素1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发酵物包括按质量份数计的以下物质:豆粕40份,米糠40份,骨粉5份,红糖0.1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13976.6A CN109170150A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413976.6A CN109170150A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70150A true CN109170150A (zh) | 2019-01-11 |
Family
ID=6493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13976.6A Withdrawn CN109170150A (zh) | 2018-11-26 | 2018-11-26 | 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7015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7374A (zh) * | 2019-08-28 | 2019-10-25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发酵固料、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176905A (zh) * | 2022-08-03 | 2022-10-14 | 昭通香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牛用微生物饲料制备方法 |
-
2018
- 2018-11-26 CN CN201811413976.6A patent/CN10917015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67374A (zh) * | 2019-08-28 | 2019-10-25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发酵固料、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367374B (zh) * | 2019-08-28 | 2023-02-28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发酵固料、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176905A (zh) * | 2022-08-03 | 2022-10-14 | 昭通香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牛用微生物饲料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99349B (zh) | 灵芝菌糠节粮饲料及其安全养殖法 | |
CN101449744B (zh) | 多功能生物活性水产饲料添加剂 | |
CN102228129B (zh) | 发酵饲料 | |
CN103621766A (zh) | 具有营养免疫活性的生物饲料伴侣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279835C (zh) | 一种发酵法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 |
CN101124937A (zh) | 生物发酵全元饲料的生产工艺 | |
CN102907563B (zh) | 一种畜牧养殖用高活性益生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6107061B (zh) | 一种绿狐尾藻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599351A (zh) | 一种含有生物酶和微生物的复合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4365992A (zh) | 通用型饲料发酵剂 | |
CN104886390A (zh) | 一种生物发酵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707434A (zh) | 一种多菌种混合发酵制备发酵生物饲料的方法和应用 | |
CN104106727A (zh) | 一种全价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03669A (zh) | 用于生产无抗原豆粕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66422A (zh) | 一种加快猪生长的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19383A (zh) | 一种促进仔猪生长的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22788A (zh) | 一种低成本的猪用无抗生素发酵饲料及育肥猪饲料 | |
KR100338122B1 (ko) | 농가 부산물을 이용한 가축사료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5601446A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用有机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955276A (zh) | 有机微生物组合物和用途 | |
CN109170151A (zh) |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8432979A (zh) |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生态饲料 | |
CN102138637A (zh) | 无粮生物质有机饲料转化剂的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9170150A (zh) | 利用微生物制备饲料的方法 | |
CN110367375A (zh) | 一种黄芪、金银花与豆粕组合发酵产物及畜禽水产养殖饲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