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7895A - 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7895A
CN109167895A CN201811004925.8A CN201811004925A CN109167895A CN 109167895 A CN109167895 A CN 109167895A CN 201811004925 A CN201811004925 A CN 201811004925A CN 109167895 A CN109167895 A CN 109167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machine
machine assembly
described image
front housing
cla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049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7895B (zh
Inventor
刘彦辉
郑丽云
湛慧
罗正春
帅树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049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78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7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7/00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 H04N17/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for television systems or their details for television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其中,所述调后焦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感光芯片板,通过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图像传感器焊接在所述感光芯片板上;前壳,用于容置镜头,所述前壳上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其中,设置在所述前壳上的且能够容置弹簧的环形槽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外侧壁,所述前壳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连接;调节结构,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固定孔旋合;电机组件集合,包括多个电机组件,所述多个电机组件按照预设顺序,通过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前壳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在出厂之前会对后焦进行适当调整,客户在使用时一般不需要进行后焦调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热胀冷缩导致镜头内部镜片移位,振动导致对焦环松脱、图像传感器位置发生变化等情况都会使相机虚焦,重新调节耗时费力,维护成本高。特别是在极端情况下,对焦环调整到极限位置也无法使图像清晰,针对此问题,出现了ABF技术(自动调整后焦技术),即调整图像传感器的位置,使成像精确的落到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上。
具体来讲,现有的ABF技术,只能实现图像传感器沿光轴方向移动,但是如果在移动过程中,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发生了改变,就会出现图像边角模糊现象。
此外,现有技术采用可调机构,在生产时将图像传感器平整度调好,然后,点胶固定,而用户无法调节,存在的问题是一旦用户更换自配镜头,而自配镜头的光轴如果与像传感器不垂直,就会导致图像边角模糊,无法调节。
可见,现有摄像装置存在在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发生改变时,图像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摄像装置存在在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发生改变时,图像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后焦装置,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
感光芯片板,通过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图像传感器焊接在所述感光芯片板上;前壳,用于容置镜头,所述前壳上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其中,设置在所述前壳上的且能够容置弹簧的环形槽设置所述固定孔的外侧壁,所述前壳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调节结构,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孔旋合;
电机组件集合,包括多个电机组件,所述多个电机组件按照预设顺序,通过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前壳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结构在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作用下,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
可选地,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包括第一电机组件、第二电机组件和第三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通过所述调节结构按照垂直分布方式设置在所述前壳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组件位于所述前壳的第一子位置,所述第二电机组件位于所述前壳的第二子位置,所述第三电机组件位于所述前壳的第三子位置,所述第一子位置、所述第二子位置与所述第三子位置位于直角坐标系,且所述第一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Y轴上,所述第二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所述第三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
可选地,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每个电机组件包括:
支架,通过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蜗轮,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转轴上,所述蜗轮包括与所述蜗轮一体成型的拨片,所述拨片容置在所述调节结构靠近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的开口槽中;
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其中,在每个电机组件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顺时针转动,通过所述拨片带动所述调节结构转动,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向第一方向运动;在每个电机组件逆时针转动时,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逆时针转动,通过所述拨片带动所述调节结构转动,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向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靠近所述前壳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远离所述前壳的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为靠近所述前壳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前壳的方向。
可选地,在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包括所述第一电机组件、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时,若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均处于非工作状态,则所述支撑板将绕所述X轴翻转,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若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均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则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后焦距离;若所述第三电机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均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则所述支撑板将绕Y轴翻转,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包括:
采集获得待检测图像;
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一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一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平整度是否大于预设平整度;
如果所述第一平整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平整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第一平整度,以使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且调整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调整后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一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二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三平整度;
如果所述图像传感器为所述第三平整度,则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第三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停止工作。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第三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三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四平整度。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四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五预设平整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调后焦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获得待检测图像;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一清晰度;
第二检测单元,如果所述第一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平整度是否大于预设平整度;
控制单元,如果所述第一平整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平整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第一平整度,以使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且调整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如果过调整后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一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二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三平整度;
如果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为所述第三平整度,则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第三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停止工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第三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三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四平整度。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四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五预设平整度。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
主体;
如上所述的调后焦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中电机组件集合中其中一种排布情况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中每个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中在步骤S103之后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中在步骤S203之后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中在步骤S301之后的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的其中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摄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调后焦装置,包括:
支撑板1,支撑板1上开设有通孔;
感光芯片板2,通过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支撑板1上,其中,图像传感器焊接在感光芯片板2上;
前壳3,用于容置镜头,前壳3上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其中,设置在前壳3上的且能够容置弹簧4的环形槽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外侧壁,前壳3通过弹簧4与支撑板1连接;
调节结构5,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固定孔旋合;
电机组件集合6,包括多个电机组件,所述多个电机组件按照预设顺序,通过调节结构5与前壳3连接;
其中,调节结构5在电机组件集合6驱动作用下,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前壳3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将感光芯片板2固定在支撑板1上,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支撑板1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可以为螺钉、铆钉等结构。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用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图像传感器焊接在感光芯片板2上,如此以来,通过调节结构调节支撑板1与前壳3之间的相对距离,便可以间接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前壳3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对摄像装置的后焦距离进行了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通过调节结构对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调整,在支撑板1上开设有通孔,同时在用于容置镜头的前壳3上与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调节结构5能够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孔旋合,此外,为了保证前壳3与支撑板1始终处于接触的稳定状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容置弹簧4的环形槽设置在固定孔的外侧壁,具体可以是环形槽围绕所述固定孔整周设置,还可以是沿着固定孔的外侧壁设置,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环形槽的设置位置,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弹簧的自由端高于所述固定孔的安装面,不仅能够保证支撑板1通过弹簧4与前壳3连接,而且在通过调节结构5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能够对支撑板1与前壳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有效的缓存,进一步地,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调节结构5为调节螺钉时,所述固定孔为设置在前壳3上的螺纹孔。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用不同结构的调节结构5以及相应的固定孔,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通过调节结构5对支撑板1与前壳3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自动化的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前壳3上还设置有电机组件集合6,电机组件集合6包括多个电机组件,所述多个电机组件按照预设顺序,通过调节结构5与前壳3连接,其中,所述预设顺序比如电机组件集合6中每个电机组件排布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任意顺序,比如,可以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垂直分布的顺序,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所述预设顺序,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电机组件集6合,进一步地能够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对支撑板1的平整度进行调整,从而间接地实现了调节结构5在电机组件集合6驱动作用下,对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的调节,从而进一步地实现了对所述摄像装置的后焦距离的有效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通过电机组件集合6驱动调节结构5,及时高效地调整所述摄像装置的后焦距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电机组件集合6可以是包括第一电机组件601、第二电机组件602和第三电机组件603的情况,此时,这三个电机组件可以是通过调节结构5按照垂直分布方式设置在前壳3上,其中,第一电机组件601位于前壳3的第一子位置,第二电机组件602位于前壳3的第二子位置,第三电机组件603位于前壳3的第三子位置,所述第一子位置、所述第二子位置与所述第三子位置位于直角坐标系,且所述第一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Y轴上,所述第二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所述第三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具体的排布情况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的每个电机组件对调节结构5的有效驱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电机组件集合6中每个电机组件包括:
支架7,通过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前壳3上;
蜗轮8,设置在支架7的转轴上,蜗轮8包括与蜗轮8一体成型的拨片9,拨片9容置在调节结构5靠近支撑板1的第一端的开口槽中;
蜗杆10,与蜗轮8啮合;
其中,在每个电机组件顺时针转动时,通过蜗杆10驱动蜗轮8顺时针转动,通过拨片9带动调节结构5转动,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向第一方向运动;在每个电机组件逆时针转动时,通过蜗杆10驱动蜗轮8逆时针转动,通过拨片9带动调节结构5转动,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向第二方向运动,其中,第一方向为靠近前壳3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远离前壳3的方向;或者,第二方向为靠近前壳3的方向,第一方向为远离前壳3的方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电机组件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相应的图像传感器的运动方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电机组件的转轴上蜗杆10,通过蜗杆齿与蜗轮齿啮合,蜗轮8安装在支架7的转轴上。为了避免在蜗轮8转动过程中,蜗轮8从所述转轴上脱出,在支架7转轴上设置有卡簧11,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机组件的使用性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电机组件转动过程中对调节结构5的调整,蜗轮8包括与蜗轮8一体成型的拨片,拨片9容置在调节结构5靠近支撑板1的第一端的开口槽中,比如,拨片9可以插入调节螺钉头部的开口槽中。这样的话,蜗轮8与拨片9将通过调节结构5同步转动,调节结构5进而带动支撑板1压缩弹簧4向下移动。具体来讲,在每个电机组件顺时针转动时,通过蜗杆10驱动蜗轮8顺时针转动,通过拨片9带动所述调节结构转动5,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向靠近前壳3的方向运动,从而机械减小所述摄像装置的后焦距离;在每个电机组件反向转动时,通过蜗杆10驱动蜗轮8逆时针转动,通过拨片9带动调节结构5转动,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向远离前壳3的方向运动,从而机械增大所述摄像装置的后焦距离。
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电机组件停止转动时,由于蜗轮蜗杆的自锁特性,蜗轮无法驱动蜗杆转动,进而将调节结构5稳定在锁定结构,从而进一步地保证所述调后焦装置的使用性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的每个电机组件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组件集合还可以通过调节结构5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具体来讲,仍然以图2所示的所述电机组件集合的排布情况为例,若第一电机组件601处于工作状态,且第二电机组件602和第三电机组件603均处于非工作状态,则支撑板1将绕所述X轴翻转,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若第二电机组件602处于所述工作状态,且第一电机组件601和第三电机组件603均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则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与前壳1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后焦距离;也就是说,单独旋转第二电机组件602,可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后焦距离。若第三电机组件603处于所述工作状态,且第一电机组件601和第二电机组件602均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则支撑板1将绕Y轴翻转,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从而实现了在不同情况下,分别通过控制电机组件集合6中每个电机组件的工作状态,来对所述摄像装置的后焦距离进行自动调整的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同实施例一同样的发明构思,请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包括:
S101:采集获得待检测图像;
S102: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一清晰度;
S103:如果所述第一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平整度;
S104:如果所述第一平整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平整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第一平整度,以使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且调整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101至步骤S104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通过摄像装置采集获得待检测图像,所述待检测图像为待检测图像。然后,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一清晰度是。也就是说,对通过摄像装置当前采集获得的图像的清晰度进行检测。检测其图像清晰度是否大于预设清晰度,所述预设清晰度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所预先设置的清晰度阈值。即,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是否清晰或模糊。如果所述待检测图像的所述第一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平整度,可以是检测该第一平整度是否大于预设平整度。也就是说,在所述摄像装置当前采集的图像模糊时,进一步地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当前平整度是否达标。如果所述第一平整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平整度,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第一平整度,以使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且调整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也就是说,若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当前平整度不达标,则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来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进一步地,使得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且调整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从而使得后焦距离达标,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达标,进而保证图像的清晰度达标,从而有效提高了图像的拍照质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所述调后焦装置的使用性能,请参考图5,在步骤S103:如果所述第一清晰度小于或者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平整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201:如果调整后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一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二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
S202: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三平整度;
S203:如果所述图像传感器为所述第三平整度,则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第三清晰度;
S204: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停止工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201至步骤S204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如果调整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而调整后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即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图像质量不达标,具体地通过实施例一中的调后焦装置,则进一步地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的所述第二电机组件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一相对距离调整至小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第二相对距离。也就是说,如果调整后的图像质量仍不达标,则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减小后焦距离。
然后,进一步地,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具体地通过实施例一中的调后焦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分别绕X轴和Y轴旋转,进而将所述图像传感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三平整度,也就是说,通过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使得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达标。
然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为所述第三平整度时,进一步地,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第三清晰度是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也就是说,进一步地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图像质量是否达标。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停止工作。也就是说,如果此时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图像质量达标,则完成所述后焦组件的调焦,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则停止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所述调后焦装置的使用性能,从而提高图像质量,请参考图6,在步骤S203:如果所述图像传感器为所述第三平整度,则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第三清晰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S301: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第三清晰度;
S302:如果过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三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相对距离;
S303: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四平整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301至步骤S303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即所述待检测图像此时的图像质量仍未达标,则进一步地,检测所述第三清晰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清晰度。也就是说,将所述待检测图像此时的图像清晰度与之前调后焦距离之前的图像清晰度进行对比。仍基于实施例一中的调后焦装置,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即所述待检测图像的当前质量虽然模糊,但比之前的质量好,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的所述第二电机组件顺时针转动,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三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相对距离,从而机械减小后焦距离。
进一步地,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具体可以是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的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转动,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四平整度,即通过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使得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当前平整度达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所述调后焦装置的使用性能,请参考图7,在步骤S301: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第三清晰度,所述方法还包括:
S401: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四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相对距离;
S402: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五预设平整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步骤S401至步骤S402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即所述待检测图像的当前图像质量比之前的图像质量差,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四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相对距离,仍然以图2所示的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为例,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的所述第二电机组件逆时针转动,机械增大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后焦距离。
然后,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五预设平整度。仍然以图2所示的电机组件集合为例,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将所述传感器的平整度调整至达标,从而完整调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则进一步地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的第二电机组件顺时转动,机械减小后焦距离,再进一步地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达标,直到所述待检测图像的图像质量达标,完成调节。
请参考图8为实施例二中所提供的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由于具体过程在前述部分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实施例三
基于同实施例二同样的发明构思,请参考图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调后焦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100,用于采集获得待检测图像;
第一检测单元200,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一清晰度;
第二检测单元300,如果所述第一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平整度是否大于预设平整度;
控制单元400,如果所述第一平整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平整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第一平整度,以使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且调整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00还用于:
如果调整后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一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二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三平整度;
如果所述图像传感器为所述第三平整度,则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第三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停止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00还用于: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第三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三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四平整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00还用于: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四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五预设平整度。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
主体500;
如上所述的调后焦装置600,设置在主体500上。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调后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孔;
感光芯片板,通过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图像传感器焊接在所述感光芯片板上;
前壳,用于容置镜头,所述前壳上与所述通孔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固定孔,其中,设置在所述前壳上的且能够容置弹簧的环形槽设置在所述固定孔的外侧壁,所述前壳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调节结构,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固定孔旋合;
电机组件集合,包括多个电机组件,所述多个电机组件按照预设顺序,通过所述调节结构与所述前壳连接;
其中,所述调节结构在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作用下,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包括第一电机组件、第二电机组件和第三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通过所述调节结构按照垂直分布方式设置在所述前壳上,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组件位于所述前壳的第一子位置,所述第二电机组件位于所述前壳的第二子位置,所述第三电机组件位于所述前壳的第三子位置,所述第一子位置、所述第二子位置与所述第三子位置位于直角坐标系,且所述第一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Y轴上,所述第二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所述第三子位置位于所述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集合中每个电机组件包括:
支架,通过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蜗轮,设置在所述支架的转轴上,所述蜗轮包括与所述蜗轮一体成型的拨片,所述拨片容置在所述调节结构靠近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的开口槽中;
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其中,在每个电机组件顺时针转动时,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顺时针转动,通过所述拨片带动所述调节结构转动,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向第一方向运动;在每个电机组件逆时针转动时,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逆时针转动,通过所述拨片带动所述调节结构转动,以使所述图像传感器向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靠近所述前壳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远离所述前壳的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为靠近所述前壳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远离所述前壳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包括所述第一电机组件、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时,若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均处于非工作状态,则所述支撑板将绕所述X轴翻转,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若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三电机组件均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则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后焦距离;若所述第三电机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且所述第一电机组件和所述第二电机组件均处于所述非工作状态,则所述支撑板将绕Y轴翻转,以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整度。
5.一种调后焦装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后焦装置为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种,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获得待检测图像;
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一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一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平整度;
如果所述第一平整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平整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调节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第一平整度,以使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且调整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调整后的第二平整度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调整后的所述待检测图像的第二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一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二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三平整度;
如果所述图像传感器为所述第三平整度,则检测所述待检测图像当前的第三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停止工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清晰度,则检测所述第三清晰度;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大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三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四平整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三清晰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清晰度,则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前壳之间的所述第二相对距离调整至第四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相对距离;
控制所述电机组件集合驱动所述调节结构将所述图像传感器当前的平整度调整至大于所述预设平整度的第五预设平整度。
9.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后焦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CN201811004925.8A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Active CN1091678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4925.8A CN109167895B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04925.8A CN109167895B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7895A true CN109167895A (zh) 2019-01-08
CN109167895B CN109167895B (zh) 2021-02-02

Family

ID=64893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04925.8A Active CN109167895B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678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002A (zh) * 2020-12-25 2021-05-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113163102A (zh) * 2020-01-22 2021-07-2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611A (zh) * 2009-09-08 2011-04-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具备后焦距调节机构的摄像装置
CN102638647A (zh) * 2011-02-08 2012-08-15 安讯士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节传感器的数码相机
CN202394023U (zh) * 2011-12-08 2012-08-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后焦组件及摄像装置
CN204795321U (zh) * 2015-06-05 2015-11-18 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后焦调整器件的摄像机及其后焦调整器件
CN206077547U (zh) * 2016-09-23 2017-04-05 深圳市东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自动调节后焦机构及摄像装置
CN106888344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像面倾斜的获取方法和调整方法
WO2017193508A1 (zh) * 2016-05-09 2017-11-16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后焦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206759586U (zh) * 2017-04-19 2017-12-1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后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CN108055446A (zh) * 2018-01-20 2018-05-18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传感器补偿后焦的光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611A (zh) * 2009-09-08 2011-04-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具备后焦距调节机构的摄像装置
CN102638647A (zh) * 2011-02-08 2012-08-15 安讯士有限公司 具有可调节传感器的数码相机
CN202394023U (zh) * 2011-12-08 2012-08-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后焦组件及摄像装置
CN204795321U (zh) * 2015-06-05 2015-11-18 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后焦调整器件的摄像机及其后焦调整器件
CN106888344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像面倾斜的获取方法和调整方法
WO2017193508A1 (zh) * 2016-05-09 2017-11-16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后焦调节机构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206077547U (zh) * 2016-09-23 2017-04-05 深圳市东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蜗轮蜗杆自动调节后焦机构及摄像装置
CN206759586U (zh) * 2017-04-19 2017-12-1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后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CN108055446A (zh) * 2018-01-20 2018-05-18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传感器补偿后焦的光学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102A (zh) * 2020-01-22 2021-07-2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CN113163102B (zh) * 2020-01-22 2023-03-24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CN112752002A (zh) * 2020-12-25 2021-05-04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7895B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84588A1 (en) Autofocus system, projector with autofocus system, and autofocus method
US9635224B2 (en) Pan and tilt camera with robotic movement
US10447930B2 (en) Monitoring camera and swing correction method
CN109167895A (zh) 一种调后焦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
CN106292003B (zh) 一种用于光学检测lcd屏幕的自动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59525A (zh) 一种拍摄控制方法、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255853B (zh) 一种转动调节装置、镜头组件和摄像装置
CN105872475A (zh) 一种监控摄像装置
EP3328056B1 (en) Focus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CN203535295U (zh) 一种自动变焦机构
CN104853082A (zh) 一种拍摄全景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62994A (zh) 立体图像拍摄装置
WO2022267219A1 (zh)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H04184309A (ja) 光学機器
CN204925578U (zh) 一种双滤光片切换镜头座
US20040057714A1 (en) Camera system, camera and lens apparatus
JP2016073174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駆動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駆動プログラム
JP4493510B2 (ja) カメラ旋回装置
CN105090696A (zh) 一种运动相机旋转支架及运动相机
JP2007279659A (ja) バリフォーカル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884769A (zh) 一种高精度目标指向装置
CN201897680U (zh) 立体图像拍摄装置
CN105472251B (zh) 线扫相机全景成像装置
KR101698917B1 (ko) 폐쇄회로텔레비젼 카메라의 팬/틸트/줌/포커싱 통합 제어방법
CN110312118B (zh) 3d摄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