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67161B -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67161B
CN109167161B CN201810981597.0A CN201810981597A CN109167161B CN 109167161 B CN109167161 B CN 109167161B CN 201810981597 A CN201810981597 A CN 201810981597A CN 109167161 B CN109167161 B CN 109167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film
metal layer
terminal
me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15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67161A (zh
Inventor
郭铁男
郭铁龙
徐广林
谭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mute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amute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amute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amute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815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67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67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161A/zh
Priority to US16/632,805 priority patent/US2021006232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3510 priority patent/WO202004263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67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67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24Vacuum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2Arrangements for de-icing; Arrangements for drying-out ; 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62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 broadside radiating helic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30/00Coating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aracterised only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etallic material, i.e.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0、在柔性薄膜的一侧表面形成表面金属层;步骤S20、使所述表面金属层上进行图案化,形成螺旋型天线;步骤S30、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所述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本发明实现了较好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同时,还实现了对于便携终端内各种部件的散热。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利用在柔性薄膜的一侧表面预先形成的表面金属层,同时为了实现所谓散热贴片或散热辐射贴片的追加功能,在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里面金属层通过真空沉积的方式简单容易地形成,减少了加工时浪费的金属,而且保障了容易的作业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天线的生产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因用于通过电源供应进行无线通信或各种运算所需的多个电路部件的驱动而发生热,这种热作为缩短部件相互间寿命的主要因素而进行作用,需要能够尽可能迅速散热的结构。
图1是显示现有技术文献(大韩民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16-0121073号)的天线线圈的实施例的图。
现有技术文献的智能手机用无线天线线圈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外壳部分配备有2个能够无线接收数据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在数据接收线圈内部51-1、51-2配备有能够无线接收能量的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
而且,一般而言,最大且位于外侧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可以为NFC线圈,但根据需要,位于紧内侧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可以为NFC线圈。
图2a至图5b是显示现有技术文献的多天线线圈的配置方法的实施例的图。
图2a至图2d是无线能量接收线圈在内部、在其外部配备有无线数据接收线圈的情形的实施例的图。
图2a是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52-2也为2个、在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52-2外部配备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也为2个的情形的实施例的图。
图2b和图2c是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52-2也为2个、在所述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52-2外部配备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为1个的情形的实施例图。
此时,一个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既可以为NFC线圈,也可以为能够进行认证或结算等的其他数据通信线圈。
另一方面,图2d是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为1个时的实施例的图。而且,即使在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为1个的情况下,在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外部可以配备2个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
另一方面,当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为1个时,在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1外部可以只配备1个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此时,所述1个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既可以为NFC线圈,也可以为能够进行认证或结算等的其他数据通信线圈。
图3a至图3d是显示独立于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而配备有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的实施例的图。此时,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可以只存在一个,另外,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大小既可以小于也可以与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相似。
图4a和图4b是显示在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外部配备有一个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在另外的位置配备有另一个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的实施例的图。
此时,位于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外部的线圈既可以为NFC线圈,也可以为能够进行认证或结算等的其他数据通信线圈。
图5a和图5b是显示独立于无线能量接收线圈52而配置有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为2个的情形的实施例的图。
而且,所述2个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1-1、51-2,一个配备于内部,另一个配备于外部。另一方面,配备于内部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可以为NFC线圈,配备于外部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可以为能够进行认证或结算等的其他数据通信线圈,与此相反,也可以是配备于外部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为NFC线圈,配备于内部的无线数据接收线圈为能够进行认证或结算等的其他数据通信线圈。
图6是显示配备于无线天线线圈的其他功能性薄膜层的实施例的图。
如图6所示,在配备有无线天线线圈52、51的薄膜55上端,配备形成有铁氧体(磁性体层)层56a、56b的薄膜56,另外,在其上配备形成有散热薄膜层的薄膜57。
而且,位于无线能量接收线圈所在部分的铁氧体层56a与无线数据接收线圈56b所在的铁氧体层的种类可以互不相同。
铁氧体片也可以具有绝缘效果,但却是为了使对线圈相互间或线圈与部件间造成磁场影响实现最小化而配备的片形态的部件。因此,使得所述铁氧体片位于线圈与手机部件之间。
因此,虽然在现有技术文献的多天线线圈基板55附着于智能手机壳后面的情况下,铁氧体片位于最上面,但相反,在多天线线圈基板55附着于电池等智能手机部件的情况下,铁氧体片附着于最下面。
作为铁氧体片,使用硅钢板,但也可以为锰、铁氧体、坡莫合金、铁钴磁性合金、金属玻璃、铁粉等现已商用化的材料。另外,作为吸收体形态,可以使用锌等。
在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边境区域配备有铁氧体片,从而在无线能量接收线圈与无线数据接收线圈相互间减小磁场的影响。
图7a和图7b是显示铁氧体薄膜与散热薄膜的剖面结构的实施例的图。
为了配备于智能手机,重要的是使各个层的厚度变薄,图7的实施例是显示用于使各层的厚度变薄的实施例的图。
在图7a和图7b中,散热层在散热薄膜57上涂布形成散热层57a,在散热薄膜57下面,为了与其他层接合而形成导热粘着层57b。而且,铁氧体片在铁氧体薄膜56上形成铁氧体层56a、56b。此时,为了使整体厚度变薄,铁氧体层涂布20~100μm左右。而且,在铁氧体薄膜56下面形成有导热粘着层56c。
可是,现有技术文献的智能手机用无线天线线圈的结构,以在散热薄膜57上涂布形成散热层57a、在散热薄膜57下面为了与其他层接合而形成导热粘着层57b的结构构成,因而带有整体厚度因散热薄膜57的厚度而变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为了制备具有符合无线通信天线的阻抗及电阻的螺旋型天线,利用在柔性薄膜的一侧表面预先形成的表面金属层,同时为了实现所谓散热贴片或散热辐射贴片的追加功能,在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里面金属层通过真空沉积的方式简单容易地形成,减少了加工时浪费的金属,而且保障了容易的作业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天线的生产率。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使得将以柔性薄膜为中心,分别形成上下贯通的多个导通孔的状态下,在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上真空沉积金属,将金属填充于多个导通孔来实现内侧末端和一侧金属区域之间,以及外侧始端和另一侧金属区域之间的连接,可以消除对导通孔独立地镀金的通常工序,保障生产率。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使得将通过去除部分柔性薄膜的方式来形成多个导通槽,导通槽使内侧末端和外侧始端向下侧方向露出,在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上真空沉积金属,将金属填充于导通槽来实现内侧末端和一侧金属区域之间,以及外侧始端和另一侧金属区域之间的连接,可以消除对导通槽独立地镀金的通常工序,保障生产率。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来制备,不仅具有柔性薄膜一侧表面的作为螺旋型天线的内侧螺旋型图案和外侧螺旋型图案,还制备了具有通过柔性薄膜另一侧表面的散热辐射贴片的追加匝(Turn)数来卷绕的螺旋型无线通信天线。从而保障了在便携终端内狭窄空间中的通信性能和便携终端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因柔性薄膜另一侧表面的单向开放切缝形成的一侧金属区域、另一侧金属区域、内侧螺旋型图案和外侧螺旋型图案相互连接,使得散热辐射图案作为辐射体来工作,使近距离无线通信性能进一步最大化的同时,作为散热辐射贴片,散发便携终端内各种部件所发生的热量,从而即使不采用额外散热薄膜层叠结构,也可以实现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整体的轻薄短小化。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使金属沉积于柔性薄膜的里面,借助于具有因里面金属层而形成的单向开放切缝及扩张狭缝的散热辐射贴片,相对更多地确保磁场的通路,使便携终端的无线通信天线全方位连接,形成感应电流,从而,例如使得可以更高效地对电池充电,或进一步提高作为NFC或MST的功能,保障近距离无线通信品质。
使金属沉积于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通过由里面金属层形成的单向开放切缝和扩张狭缝来确保相对更多的磁场通路,使便携终端的无线通信天线全方位连接,形成感应电流。例如使得可以更高效地对电池充电,或进一步提高NFC或MST的功能,保障近距离无线通信品质。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利用薄型且柔软的柔性薄膜的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和另一侧表面的里面金属层来形成,由内侧螺旋图案、散热/辐射金属层及外侧螺旋图案依次连接成螺旋型的无线通信天线。即不仅是柔性薄膜表面的内侧螺旋图案及外侧螺旋图案,而且还实现了通过柔性薄膜另一侧表面的散热/辐射金属层的追加匝(Turn)数来卷绕的螺旋型无线通信天线,使散热/辐射金属层能够作为辐射体的同时,还能够使近距离无线通信性能进一步最大化。而且还作为散热/辐射金属层,散发便携终端内的各种部件发生的热量,能够实现便携终端的高品质通信、散热保障、轻薄短小化。
旨在达成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技术构成上的特征在于,包括:
在柔性薄膜的一侧表面形成表面金属层的步骤;
使所述表面金属层图案化,形成螺旋型天线的步骤;
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所述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的步骤。
为了制备具有符合无线通信天线的阻抗及电阻的螺旋型天线,利用在柔性薄膜的一侧表面预先形成的表面金属层,同时为了实现所谓散热贴片或散热辐射贴片的追加功能,在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里面金属层通过真空沉积的方式简单容易地形成,减少了加工时浪费的金属,而且保障了容易的作业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天线的生产率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使里面金属层作为能够散发便携终端内的各种部件发生的热量的散热贴片,从而实现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整体的轻薄短小化的效果。
本发明使得可以在将柔性薄膜置于中心并形成分别上下贯通的多个导通孔的状态下,在柔性薄膜的里面真空沉积的金属填充于多个导通孔而实现连接,具有可以消除对导通孔独立地镀金的通常工序,保障生产率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使得将以柔性薄膜为中心,分别形成上下贯通的多个导通孔的状态下,在柔性薄膜的另一侧表面上真空沉积金属,将金属填充于多个导通孔来实现内侧末端和一侧金属区域之间,以及外侧始端和另一侧金属区域之间的连接,可以消除对导通孔独立地镀金的通常工序,保障生产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内侧螺旋型图案、散热/辐射金属层及外侧螺旋型图案依次连接成螺旋型,形成无线通信天线。例如:NFC、WPT或MST等的无线通信天线。
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不仅形成了具有柔性薄膜一侧表面的作为螺旋型天线的内侧螺旋型图案和外侧螺旋型图案,还形成了通过柔性薄膜另一侧表面的散热辐射贴片的追加匝(Turn)数来卷绕的螺旋型无线通信天线。从而保障了在便携终端内狭窄空间中的通信性能和便携终端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因柔性薄膜另一侧表面的单向开放切缝形成的一侧金属区域、另一侧金属区域、内侧螺旋型图案和外侧螺旋型图案相互连接,使得散热辐射图案作为辐射体来工作,使近距离无线通信性能进一步最大化的同时,作为散热辐射贴片,散发便携终端内各种部件所发生的热量,从而即使不采用额外散热薄膜层叠结构,也可以实现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整体的轻薄短小化。
本发明具有,使金属沉积于柔性薄膜的里面,借助于具有因里面金属层而形成的单向开放切缝及扩张狭缝的散热辐射贴片,相对更多地确保磁场的通路,使便携终端的无线通信天线全方位连接,形成感应电流,从而,例如使得可以更高效地对电池充电,或进一步提高作为NFC或MST的功能,保障近距离无线通信品质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磁场通过扩张狭缝及单向开放切缝来连接便携终端的无线通信天线并形成感应电流,同时可对电池充电,或能够实现如NFC或MST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本发明具有的效果是,利用薄型且柔软的柔性薄膜的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和另一侧表面的里面金属层来形成,由内侧螺旋图案、散热/辐射金属层及外侧螺旋图案依次连接成螺旋型的无线通信天线。即不仅是柔性薄膜表面的内侧螺旋图案及外侧螺旋图案,而且还实现了通过柔性薄膜另一侧表面的散热/辐射金属层的追加匝(Turn)数来卷绕的螺旋型无线通信天线,使散热/辐射金属层能够作为辐射体的同时,还能够使近距离无线通信性能进一步最大化。而且还作为散热/辐射金属层,散发便携终端内的各种部件发生的热量,能够实现便携终端的高品质通信、散热保障、轻薄短小化。
本发明通过多个导通孔而,使内侧始端、经由端子及第一外向端子依次连接,来保障内侧螺旋型图案的匝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文献的天线线圈的实施例的图;
图2a至图5b是现有技术文献的多天线线圈的配置方法的实施例的图;
图6是配备于无线天线线圈的其他功能性薄膜层的实施例的图;
图7a和7b是铁氧体薄膜与散热薄膜的剖面结构的实施例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9a是金属薄膜的剖面图;
图9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剖面图;
图9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的立体图。
以下为附图标记说明。
1:金属薄膜 F:柔性薄膜
M1:表面金属层 M2:里面金属层
M3:两面金属层 B10:散热贴片
B20:散热辐射贴片 B21:一侧金属区域
B22:另一侧金属区域 S1:单向开放切缝
S2:扩张狭缝 H:螺旋型天线
H10:内侧螺旋型图案 H11:内侧始端
H12:内侧末端 H20:外侧螺旋型图案
H21:外侧始端 H22:外侧末端
V1:导通孔 V2:导通槽
T10:第一端子 T11:第一外向端子
T12:经由端子 T20:第二端子
T21:第二外向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作为其实施例可以存在多个,通过这种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8是显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9a是显示金属薄膜的剖面图,图9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剖面图,图9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剖面图。在下面说明中,表面及里面是相互名称上的区分,当然也可以互换。
如图8和图9a之9c所示,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在柔性薄膜F一侧表面形成表面金属层M1(S10)后,在表面金属层M1进行图案化,形成螺旋型天线H后(S20),通过金属真空沉积在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M2。
制造无线通信天线时,如图9a所示,当利用在柔性薄膜F两面形成的两面金属层M3时,因蚀刻(Etching)浪费的金属较多,而且蚀刻工艺较麻烦,所以生产率必然显著下降。
考虑到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如图8、图9b及9c所示,为了制备具有符合无线通信天线的阻抗及电阻的螺旋型天线H,利用在柔性薄膜F的一侧表面预先形成的表面金属层M1,同时为了实现所谓散热贴片B10或散热辐射贴片B20的追加功能,在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M2,里面金属层M2通过真空沉积的方式简单容易地形成,减少了加工时浪费的金属,而且保障了容易的作业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无线通信天线的生产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使得所述S30步骤的里面金属层M2如图9b所示,用于能够散发便携终端内的各种部件发生的热量(图11中HS指向的部分)的散热贴片B10,即使不采用现有技术文献中的涂布散热层的散热薄膜层叠结构,也可以实现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整体的轻薄短小化(散热/辐射金属层B10可以应用电阻低、导电效率好的金、银、铜、石墨(Graphite)、石墨烯(Graphene)及碳(Carbon)中某一者,使得辐射及散热效果最大化)。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天线的立体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9c、图10及图11所示,在所述S30步骤中,当金属真空沉积于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时,形成以单向开放型构成的单向开放切缝(Slit)S1。以单向开放切缝S1为基准,使里面金属层M2分割成一侧金属区域B21及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使里面金属层M2作为散热辐射贴片B20。优选地,在所述S30步骤中,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时,还形成连通于单向开放切缝S1的扩张狭缝(Slot)S2。
进一步,在所述S20步骤中,螺旋型天线H可以包括:
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其具有将柔性薄膜F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进行螺旋型图案化来,形成的内侧始端H11及内侧末端H12;
外侧螺旋型图案H20,其具有将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外廓的柔性薄膜F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进行螺旋型图案化来,形成的外侧始端H21及外侧末端H22;
在所述S30步骤中,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时,使内侧末端H12和一侧金属区域B21之间,以及外侧始端H21和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之间分别上下连接,使得内侧螺旋型图案H10、散热辐射贴片B20及外侧螺旋型图案H20依次连接成螺旋型。
此时,在所述S30步骤中,如图10所示,内侧末端H12和一侧金属区域B21之间,以及外侧始端H21和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之间,将柔性薄膜F置于中心,形成了分别上下贯通的多个导通孔V1,真空沉积于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的金属填充于多个导通孔V1实现内侧末端H12和一侧金属区域B21之间,以及外侧始端H21和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之间的连接。消除了对导通孔V1进行的独立的镀金工序,保障了生产率。
进而,在所述S30步骤中,如图10所示,内侧末端H12和一侧金属区域B21之间,以及外侧始端H21和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之间,使得将通过去除部分柔性薄膜F的方式来形成多个导通槽V2,导通槽V2使内侧末端H12和外侧始端H21向下侧方向露出,在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上真空沉积金属,将金属填充于导通槽V2来实现内侧末端H12和一侧金属区域B21之间,以及外侧始端H21和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之间的连接,可以消除对导通槽V2独立地镀金的通常工序,保障生产率。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在所述S20步骤中,使得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和外侧螺旋型图案H20形成螺旋型天线H。其中,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包括将由聚酰亚胺薄膜等构成的柔性薄膜F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例如由铜箔构成的一层金属层)进行螺旋型(Spiral Type)图案化(Patterning;蚀刻(Etching)或NC加工(NumericalControl Work,数控加工)等)来形成的内侧始端H11和内侧末端H12。外侧螺旋型图案H20包括将该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外廓的柔性薄膜F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进行螺旋型图案化来形成的外侧始端H21和外侧末端H22。
在所述S30步骤中,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所述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时,使内侧末端H1和一侧金属区域B21之间,以及外侧始端H21和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之间分别上下连接(在所述S30步骤中,通过金属的真空沉积,填充导通孔V1或导通槽V2的方式来连接),使得内侧螺旋型图案H10、散热辐射贴片B20及外侧螺旋型图案H20依次连接成螺旋型。进而,还包括扩张狭缝S2,其在柔性薄膜F另一侧表面上真空沉积金属时,在里面金属层M2上扩张形成,且连通于单向开放切缝S1。
内侧螺旋型图案H10、散热/辐射金属层及外侧螺旋型图案H20依次连接成螺旋型的方式来形成无线通信天线。例如:NFC、WPT或MST等的无线通信天线。
特别是不仅具有柔性薄膜一侧表面F的作为螺旋型天线H的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和外侧螺旋型图案H20,还制备了具有通过柔性薄膜F另一侧表面的散热辐射贴片B20的追加匝(Turn)数来卷绕的螺旋型无线通信天线。从而保障了在便携终端内狭窄空间中的通信性能和便携终端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因柔性薄膜F另一侧表面的单向开放切缝S1形成的一侧金属区域B21、另一侧金属区域B22、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和外侧螺旋型图案H20相互连接,使得散热辐射图案作为辐射体来工作,使近距离无线通信性能进一步最大化的同时,作为散热辐射贴片B20,散发便携终端内各种部件所发生的热量,从而即使不采用额外散热薄膜层叠结构,也可以实现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整体的轻薄短小化(散热辐射贴片B20可以应用电阻低、导电效率好的金、银、铜、石墨(Graphite)、石墨烯(Graphene)及碳(Carbon)中某一者,使得辐射及散热效果最大化)。
作为无线通信天线,例如可以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WPT(Wireless PowerTransfer;无线能量传输)、MST(Magnetic SecureTransmission;磁性安全传输)或移动结算服务通信天线等,具体而言,NFC作为电子标签(RFID)的一种,是利用约13.56MHz频带的非接触式无线通信模块,WPT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即根据感应磁场原理,使电流流经无线发射充电垫而形成磁场,将智能手机置于其上,使得可以在低频带,即在100~200KHz频带或6MHz频带下对电池充电,MST用于在10~200cm的近距离,利用13.56MHz频带的非接触磁感应耦合力,使外部终端相互间传输数据。
例如,在便携终端中体现电池的无线充电的无线通信天线,在大部分情况下,安装于金属(电池)附近或其上的多个电子部件附近。金属或电子部件妨碍无线通信天线获得感应电流,即,如果无线通信天线安装于金属附近,则引起大量无线通信妨碍现象,这是因为金属使无线通信天线的电感(Inductance)减小,因此,降低Q指数(Q-factor,品质因数),使磁感应发生变化,进而磁场使得在金属内感生涡电流(Eddy Current)。这种涡电流根据楞次定律(Lenz's Law),生成相反方向的磁场,这在近距离无线充电系统中成为大问题。
例如,如果将无线通信天线置于金属(电池)表面附近,则无线通信天线的性能急剧减小。
这是因为,存在于磁场或电场紧下面的金属的接地面,使这些电磁场的强度,即信号的强度极大减小,因此,妨碍无线通信天线的充电效率或NFC的功能。
根据上述问题,对本发明中应用的柔性薄膜F里面的金属层进行图案化形成的单向开放切缝S1及扩张狭缝S2,相对更多地确保因近距离发射器(图中未示出)的电流而发生的磁场的通路,使便携终端的无线通信天线全方位连接,形成感应电流。例如使得可以更高效地对电池充电,或进一步提高NFC或MST的功能,保障近距离无线通信品质,而且这种功能不受单向开放切缝S1或扩张狭缝S2的形状限制。
根据这种构成,无线通信天线使得在电流流经近距离发射器时发生的磁场,通过扩张狭缝S2及单向开放切缝S1而连接便携终端的无线通信天线,在形成感应电流的同时,可以对电池充电,或能够进行诸如NFC或MST的近距离无线通信。
例如,对比在散热/辐射金属层B20有扩张狭缝S2或单向开放切缝S1的结构与在散热/辐射金属层B20均没有扩张狭缝S2或单向开放切缝S1的结构的无线通信天线及近距离发射器相互间的插入损失。则发现当在散热/辐射金属层B20有扩张狭缝S2或单向开放切缝S1时,插入损失良好(-10dB),但当在散热/辐射金属层B20均没有扩张狭缝S2或单向开放切缝S1时,插入损失显著下降,为-60~-50dB,无法实现作为无线通信天线的功能。
结果,在本发明中利用薄型且柔软的柔性薄膜F的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和另一侧表面的里面金属层M2,来形成内侧螺旋图案H10、散热/辐射金属层B10及外侧螺旋图案H20依次连接成螺旋型的无线通信天线。即不仅形成了柔性薄膜F表面的内侧螺旋图案H10和外侧螺旋图案H20,而且还形成了通过柔性薄膜F另一侧表面的散热/辐射金属层B20的追加匝(Turn)数来卷绕的螺旋型无线通信天线,使散热/辐射金属层B20能够作为辐射体的同时,还能够使近距离无线通信性能进一步最大化,而且还作为散热/辐射金属层B20,散发便携终端内的各种部件发生的热量,能够实现便携终端的高品质通信、散热保障、轻薄短小化。
而且,柔性薄膜F的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上的图案化可以形成多个螺旋型,一同形成诸如NFC、WPT及MST等的多个无线通信天线。
另一方面,使得内侧螺旋图案H10的内侧始端H11用作第一端子T10,外侧螺旋图案H20的外侧末端H22用作第二端子T20,例如,使得可以分别通过第一端子T10供应正极电源,通过第二端子T20供应负极电源。
更具体而言,第一端子T10可以包括:第一外向端子T11,其将柔性薄膜F的一侧表面的金属层进行外向直线型图案化形成;经由端子T12,其将对所述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的所述散热/辐射金属层B10进行独立图案化形成;多个导通孔V,其使所述内侧始端H11和所述经由端子T12之间,以及所述经由端子T12和所述第一外向端子T11之间分别上下连接,使得所述内侧始端H11、经由端子T12及第一外向端子T11依次连接。如此通过多个导通孔V,使得内侧始端H11、经由端子T12及第一外向端子T11依次连接,从而确保内侧螺旋图案H10的匝数。
进而,第二端子T20连接于将柔性薄膜F的表面金属层进行外向直线型图案化形成的第二外向端子T21而完成,从而使得例如可以容易地接受负极电源供应。

Claims (3)

1.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S10,在柔性薄膜(F)的一侧表面形成表面金属层(M1);
步骤S20,使所述表面金属层(M1)上进行图案化,形成螺旋型天线(H);
步骤S30,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所述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形成里面金属层(M2);
其中,在所述S30步骤中,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所述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时,形成单向开放的单向开放切缝(S1),以所述单向开放切缝(S1)为基准,使所述里面金属层(M2)分割成一侧金属区域(B21)及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使得所述面金属层(M2)用作散热辐射贴片(B20);
其中,在所述S30步骤中,包括在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所述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时,还形成连通于所述单向开放切缝(S1)的扩张狭缝(S2);
其中,在所述S20步骤中,所述螺旋型天线(H)包括: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其具有将所述柔性薄膜(F)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进行螺旋型图案化形成的内侧始端(H11)及内侧末端(H12);外侧螺旋型图案(H20),其具有将所述内侧螺旋型图案(H10)外廓的所述柔性薄膜(F)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进行螺旋型图案化形成的外侧始端(H21)及外侧末端(H22);
在所述S30步骤中,使金属真空沉积于所述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时,使所述内侧末端(H12)和一侧金属区域(B21)之间,以及所述外侧始端(H21)及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之间分别上下连接,使得所述内侧螺旋型图案(H10)、散热辐射贴片(B20)和外侧螺旋型图案(H20)依次螺旋状连接;
其中,所述内侧始端(H11)用作第一端子(T10),所述外侧末端(H22)用作第二端子(T20);所述第一端子(T10)包括:
第一外向端子(T11),其将在所述柔性薄膜(F)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上进行直线型图案化来形成;
经由端子(T12),其将在所述柔性薄膜(F)另一侧表面上独立进行真空沉积的方式来形成的里面金属层(M2);
多个导通孔(V1),其使所述内侧始端(H11)和经由端子(T12)之间,以及所述经由端子(T12)和第一外向端子(T11)之间分别上下连接,使得所述内侧始端(H11)、经由端子(T12)和第一外向端子(T11)依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S30步骤中,将以所述柔性薄膜(F)为中心,分别形成上下贯通的多个导通孔(V1)的状态下,在所述柔性薄膜(F)的另一侧表面上真空沉积金属,将金属填充于所述多个导通孔(V1)来实现所述内侧末端(H12)和一侧金属区域(B21)之间,以及所述外侧始端(H21)和另一侧金属区域(B22)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端子(T20)通过将把所述柔性薄膜(F)一侧表面的表面金属层(M1)连续连接于外向直线型图案化的第二外向端子(T21)来完成。
CN201810981597.0A 2018-08-27 2018-08-27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167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1597.0A CN109167161B (zh) 2018-08-27 2018-08-27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US16/632,805 US20210062321A1 (en) 2018-08-27 2019-04-19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tenna
PCT/CN2019/083510 WO2020042634A1 (zh) 2018-08-27 2019-04-19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1597.0A CN109167161B (zh) 2018-08-27 2018-08-27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67161A CN109167161A (zh) 2019-01-08
CN109167161B true CN109167161B (zh) 2021-05-14

Family

ID=6489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1597.0A Active CN109167161B (zh) 2018-08-27 2018-08-27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62321A1 (zh)
CN (1) CN109167161B (zh)
WO (1) WO20200426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8162B (zh) * 2018-08-17 2024-02-20 深圳市嘉姆特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及辐射兼用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CN109167161B (zh) * 2018-08-27 2021-05-14 深圳市嘉姆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CN116093610B (zh) * 2023-01-19 2024-03-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的制造方法、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931708U (zh) * 2017-07-17 2018-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7732408A (zh) * 2017-07-10 2018-02-23 深圳市嘉姆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CN107852040A (zh) * 2015-07-20 2018-03-27 阿莫善斯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传输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8802A1 (de) * 1996-07-17 1998-01-22 Telesensomatic Gmbh Transponder
US7863582B2 (en) * 2008-01-25 2011-01-04 Valery Godyak Ion-beam source
KR100976264B1 (ko) * 2008-03-31 2010-08-18 주식회사 잉크테크 금속 박막 형성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금속 박막 형성 방법
KR20130059854A (ko) * 2011-11-29 2013-06-07 스카이크로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Nfc 안테나를 위한 차폐지 부착 장치
CN103247847A (zh) * 2012-02-06 2013-08-14 睿讯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芯片天线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KR101928989B1 (ko) * 2012-05-29 2018-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US10593452B2 (en) * 2016-05-31 2020-03-17 Skc Co., Ltd. Magnetic sheet and antenna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190006344A (ko) * 2017-07-10 2019-01-18 송영석 방열 무선통신 안테나 구조
KR20190006342A (ko) * 2017-07-10 2019-01-18 송영석 방열 무선통신 안테나 구조
CN109167161B (zh) * 2018-08-27 2021-05-14 深圳市嘉姆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52040A (zh) * 2015-07-20 2018-03-27 阿莫善斯有限公司 无线电力传输模块
CN107732408A (zh) * 2017-07-10 2018-02-23 深圳市嘉姆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CN206931708U (zh) * 2017-07-17 2018-0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62321A1 (en) 2021-03-04
WO2020042634A1 (zh) 2020-03-05
CN109167161A (zh) 2019-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96266B2 (en) Device having a multimode antenna with conductive wire width
CN105514573B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装置
US11205849B2 (en) Multi-coil antenna structure with tunable inductance
US10164336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967303B2 (ja) 車両用無線電力送信装置
CN109167161B (zh) 无线通信天线制造方法
JP5621953B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
US9472340B2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N207517848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US10186875B2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US1122808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tenna structure for both heat dissipation and radiation
US1187630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90006343A (ko) 방열 무선통신 안테나 구조
KR20190033699A (ko) 무선통신 안테나 제조방법
KR20190006344A (ko) 방열 무선통신 안테나 구조
CN208706863U (zh) 散热及辐射兼用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CN207517849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通信天线结构
US9761371B2 (en)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il type un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KR20190032975A (ko) 방열 및 방사 겸용 무선통신 안테나 구조
CN109994825A (zh) 一种pds工艺近场通讯天线及其通讯设备
JPWO2017104245A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70142355A (ko) 칩 안테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