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1645B - 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1645B
CN109151645B CN201811121468.0A CN201811121468A CN109151645B CN 109151645 B CN109151645 B CN 109151645B CN 201811121468 A CN201811121468 A CN 201811121468A CN 109151645 B CN109151645 B CN 109151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ar away
bottom end
top end
electric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14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51645A (zh
Inventor
陈明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ong R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ong R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ong R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ong R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2146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1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1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1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51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1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8Detecting or preventing theft or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结构包括提示灯板、耳机外壳、传输距离警示装置、外耳勾、防尘塞、耳塞,提示灯板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正端面,传输距离警示装置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内部,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顶端,防尘塞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内部,耳机外壳远离提示灯板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塞内部,本发明主要利用微型震动提示机构与灯光连接机构相互配合,通过可变阻件输送机构进行触发,从而提示使用者信号源的位置,无线耳机在使用中通过微型震动提示机构与灯光连接机构使用者判定信号源的覆盖距离,可以在信号源发射器例如手机被盗时及时发现。

Description

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耳机一般包括主耳机和从耳机,其使用逻辑是,主耳机与终端设备无线连接,接收终端设备上传的音频信号,将接收到的信号分成主信号和从信号,然后将从信号发送给从耳机,从而形成立体声播放,通过上面的逻辑进行工作,主耳机既要无线连接终端设备,又要无线连接从耳机,同时需要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现有技术无线耳机在使用中使用者无从判定信号源的覆盖距离,导致信号源发射器例如手机被盗时无法及时发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结构包括提示灯板、耳机外壳、传输距离警示装置、外耳勾、防尘塞、耳塞,所述提示灯板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正端面,所述传输距离警示装置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内部,所述外耳勾的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顶端,所述防尘塞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内部,所述耳机外壳远离提示灯板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塞内部。
所述传输距离警示装置包括电压被动机构、微型震动提示机构、双向制动机构、灯光连接机构、蓄电机构、接收机构、可变阻件输送机构、电源控制机构,所述耳机外壳内部顶端安装有接收机构,所述接收机构正下方安装有电压被动机构且固定在耳机外壳内部侧壁,所述电压被动机构正下方依次设有电源控制机构、双向制动机构、灯光连接机构,电源控制机构与双向制动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双向制动机构底端与灯光连接机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微型震动提示机构设于双向制动机构远离可变阻件输送机构一端且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内部侧壁,所述可变阻件输送机构设于双向制动机构远离微型震动提示机构一端且与蓄电机构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耳机外壳内部底端安装有蓄电机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压被动机构包括防护壳、第一连接电源线、支撑架、电压测量板、感应块、第二连接电源线、MOS管,所述电压测量板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防护壳内部底端,所述MOS管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电压测量板远离感应块一侧,所述感应块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电压测量板顶端内部,所述防护壳通过嵌入在支撑架内部从而安装固定在耳机外壳内部底端,所述第一连接电源线首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电源线顶端远离MOS管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电源线末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感应块顶端,所述第二连接电源线底端与蓄电机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微型震动提示机构包括防护软垫、软胶环、蜂鸣器、通电端子、固定支脚,所述防护软垫远离蜂鸣器一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内部侧面,所述蜂鸣器外环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软胶环内环面,所述通电端子靠近防护软垫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蜂鸣器远离防护软垫一端,所述固定支脚共设有两个且靠近防护软垫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蜂鸣器远离防护软垫一侧上下两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双向制动机构包括Y型拨拉架、定滑轮、第一定距拉线、镂空滑杆、限位推杆、第二复位弹簧、固定导套,所述镂空滑杆远离Y型拨拉架一端通过销钉与电源控制机构底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镂空滑杆远离电源控制机构一端通过销钉与Y型拨拉架远离第一定距拉线一端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Y型拨拉架远离镂空滑杆一端通过第一定距拉线与限位推杆远离第二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推杆远离镂空滑杆一端由右至左依次贯穿于第二复位弹簧与固定导套中间位置,所述定滑轮外环面与第一定距拉线内表面贴合,所述限位推杆远离固定导套一端通过导线与灯光连接机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灯光连接机构包括灯板连接块、导滑筒、顶出弹簧、通电块、三角定滑轮、第二定距拉线,所述灯板连接块正端面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提示灯板内部,所述灯板连接块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导滑筒底端,所述顶出弹簧共设有两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通电块左右两端,所述通电块外环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导滑筒内表面,所述通电块顶端通过导线与限位推杆远离固定导套一端电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蓄电机构包括蓄电池、电池固定架、接收电源线、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远离灯光连接机构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内部侧面,所述接收电源线远离蓄电池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充电插头远离耳机外壳内部侧面一端,所述接收电源线远离充电插头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蓄电池靠近充电插头一端,所述蓄电池顶端远离接收电源线一侧与第二连接电源线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收机构包括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吊架、电线支脚、共震盘、第二电线支脚,所述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底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顶端内部,所述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共震盘顶端,所述第二电线支脚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共震盘底端,所述电线支脚顶端与第二电线支脚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吊架底端,所述第二电线支脚底端与可变阻件输送机构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线支脚底端与蓄电池顶端远离接收电源线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可变阻件输送机构包括传输板定位架、传输板、第三电源线、可变电阻、输入电源线,所述传输板正端面远离可变电阻一端,所述传输板定位架共设有四个且两个一组分别安装在的上下端,所述可变电阻背部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传输板正端面中间位置,所述输入电源线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传输板正端面中间靠下位置,所述传输板正端面中间靠上位置与第二电线支脚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源控制机构包括强力磁块、隔离板、第一复位弹簧、固定导电杆、电磁块,所述隔离板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电磁块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共设有两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安装于电磁块底端左右两端,所述隔离板顶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电磁块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强力磁块顶端与隔离板底端通过黏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强力磁块底端通过销钉与镂空滑杆远离Y型拨拉架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耳机在开启后筒无线信号连接至输出端时,主要通过接收机构中的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输出与接收信号,当输出端离开耳机较远距离,令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接收不到输出端所发送的信号时,导致通过第二电线支脚输入可变阻件输送机构中的传输板信号消失时,传输板上端的可变电阻阻值减小,从而使由输入电源线输入的电流与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导致电压值的变小,当电压被动机构中的电压测量板由于电压值的变小无法固定感应块的运动,令其向右端进行复位,而感应块通过第二连接电源线连接电源,在其带电的情况下与电源控制机构中的固定导电杆相接触,电磁块在通电后加强磁力,将下端强力磁块进行吸附吸引,同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且拉动双向制动机构中的镂空滑杆,在Y型拨拉架围绕自身轴心顺时针旋转的带动下对两方向进行联动传输,同时拉动Y型拨拉架与第二定距拉线,使限位推杆向左端运动与通电端子一端贴合,并将电源输送至蜂鸣器中,蜂鸣器在接通电源后进行做功产生微弱震动,用来提醒佩戴耳机的使用者和输出端的位置以离开接收范围,而另一处通电块在顶出弹簧的拉动下向下移动,与灯板连接块顶端贴合,灯板连接块在通电后使提示灯板发出光亮提示,提醒未佩戴耳机的使用者输出端的信号范围。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主要利用微型震动提示机构与灯光连接机构相互配合,通过可变阻件输送机构进行触发,从而提示使用者信号源的位置,无线耳机在使用中通过微型震动提示机构与灯光连接机构使用者判定信号源的覆盖距离,可以在信号源发射器例如手机被盗时及时发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的运动状态内部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中:提示灯板-1、耳机外壳-2、传输距离警示装置-3、外耳勾-4、防尘塞-5、耳塞-6、电压被动机构-31、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双向制动机构-33、灯光连接机构-34、蓄电机构-35、接收机构-36、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电源控制机构-38、防护壳-311、第一连接电源线-312、支撑架-313、电压测量板-314、感应块-315、第二连接电源线-316、MOS管-317、防护软垫-321、软胶环-322、蜂鸣器-323、通电端子-324、固定支脚-325、Y型拨拉架-331、定滑轮-332、第一定距拉线-333、镂空滑杆-334、限位推杆-335、第二复位弹簧-336、固定导套-337、灯板连接块-341、导滑筒-342、顶出弹簧-343、通电块-344、三角定滑轮-345、第二定距拉线-346、蓄电池-351、电池固定架-352、接收电源线-353、充电插头-354、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吊架-362、电线支脚-363、共震盘-364、第二电线支脚-365、传输板定位架-371、传输板-372、第三电源线-373、可变电阻-374、输入电源线-375、强力磁块-381、隔离板-382、第一复位弹簧-383、固定导电杆-384、电磁块-38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结构包括提示灯板1、耳机外壳2、传输距离警示装置3、外耳勾4、防尘塞5、耳塞6,所述提示灯板1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正端面,所述传输距离警示装置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所述外耳勾4的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顶端,所述防尘塞5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所述耳机外壳2远离提示灯板1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塞6内部。
所述传输距离警示装置3包括电压被动机构31、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双向制动机构33、灯光连接机构34、蓄电机构35、接收机构36、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电源控制机构38,所述耳机外壳2内部顶端安装有接收机构36,所述接收机构36正下方安装有电压被动机构31且固定在耳机外壳2内部侧壁,所述电压被动机构31正下方依次设有电源控制机构38、双向制动机构33、灯光连接机构34,电源控制机构38与双向制动机构33连接在一起,所述双向制动机构33底端与灯光连接机构34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设于双向制动机构33远离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一端且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侧壁,所述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设于双向制动机构33远离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一端且与蓄电机构3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耳机外壳2内部底端安装有蓄电机构35。
所述电压被动机构31包括防护壳311、第一连接电源线312、支撑架313、电压测量板314、感应块315、第二连接电源线316、MOS管317,所述电压测量板314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防护壳311内部底端,所述MOS管317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电压测量板314远离感应块315一侧,所述感应块315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电压测量板314顶端内部,所述防护壳311通过嵌入在支撑架313内部从而安装固定在耳机外壳2内部底端,所述第一连接电源线312首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电源线316顶端远离MOS管317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电源线312末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感应块315顶端,所述第二连接电源线316底端与蓄电机构35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包括防护软垫321、软胶环322、蜂鸣器323、通电端子324、固定支脚325,所述防护软垫321远离蜂鸣器323一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侧面,所述蜂鸣器323外环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软胶环322内环面,所述通电端子324靠近防护软垫32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蜂鸣器323远离防护软垫321一端,所述固定支脚325共设有两个且靠近防护软垫32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蜂鸣器323远离防护软垫321一侧上下两端。
所述双向制动机构33包括Y型拨拉架331、定滑轮332、第一定距拉线333、镂空滑杆334、限位推杆335、第二复位弹簧336、固定导套337,所述镂空滑杆334远离Y型拨拉架331一端通过销钉与电源控制机构38底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镂空滑杆334远离电源控制机构38一端通过销钉与Y型拨拉架331远离第一定距拉线333一端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Y型拨拉架331远离镂空滑杆334一端通过第一定距拉线333与限位推杆335远离第二复位弹簧336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推杆335远离镂空滑杆334一端由右至左依次贯穿于第二复位弹簧336与固定导套337中间位置,所述定滑轮332外环面与第一定距拉线333内表面贴合,所述限位推杆335远离固定导套337一端通过导线与灯光连接机构34顶端固定连接在一。
所述灯光连接机构34包括灯板连接块341、导滑筒342、顶出弹簧343、通电块344、三角定滑轮345、第二定距拉线346,所述灯板连接块341正端面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提示灯板1内部,所述灯板连接块341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导滑筒342底端,所述顶出弹簧343共设有两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通电块344左右两端,所述通电块344外环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导滑筒342内表面,所述通电块344顶端通过导线与限位推杆335远离固定导套337一端电连接。
所述蓄电机构35包括蓄电池351、电池固定架352、接收电源线353、充电插头354,所述充电插头354远离灯光连接机构34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侧面,所述接收电源线353远离蓄电池35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充电插头354远离耳机外壳2内部侧面一端,所述接收电源线353远离充电插头354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蓄电池351靠近充电插头354一端,所述蓄电池351顶端远离接收电源线353一侧与第二连接电源线316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接收机构36包括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吊架362、电线支脚363、共震盘364、第二电线支脚365,所述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底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顶端内部,所述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共震盘364顶端,所述第二电线支脚365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共震盘364底端,所述电线支脚363顶端与第二电线支脚365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吊架362底端,所述第二电线支脚365底端与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线支脚363底端与蓄电池351顶端远离接收电源线353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包括传输板定位架371、传输板372、第三电源线373、可变电阻374、输入电源线375,所述传输板372正端面远离可变电阻374一端,所述传输板定位架371共设有四个且两个一组分别安装在372的上下端,所述可变电阻374背部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传输板372正端面中间位置,所述输入电源线375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传输板372正端面中间靠下位置,所述传输板372正端面中间靠上位置与第二电线支脚365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电源控制机构38包括强力磁块381、隔离板382、第一复位弹簧383、固定导电杆384、电磁块385,所述隔离板382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电磁块385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83共设有两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安装于电磁块385底端左右两端,所述隔离板382顶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83与电磁块385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强力磁块381顶端与隔离板382底端通过黏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强力磁块381底端通过销钉与镂空滑杆334远离Y型拨拉架331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原理:耳机在开启后筒无线信号连接至输出端时,主要通过接收机构36中的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输出与接收信号,当输出端离开耳机较远距离,令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接收不到输出端所发送的信号时,导致通过第二电线支脚365输入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中的传输板372信号消失时,传输板372上端的可变电阻374阻值减小,从而使由输入电源线375输入的电流与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导致电压值的变小,当电压被动机构31中的电压测量板314由于电压值的变小无法固定感应块315的运动,令其向右端进行复位,而感应块315通过第二连接电源线316连接电源,在其带电的情况下与电源控制机构38中的固定导电杆384相接触,电磁块385在通电后加强磁力,将下端强力磁块381进行吸附吸引,同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383且拉动双向制动机构33中的镂空滑杆334,在Y型拨拉架331围绕自身轴心顺时针旋转的带动下对两方向进行联动传输,同时拉动Y型拨拉架333与第二定距拉线346,使限位推杆335向左端运动与通电端子324一端贴合,并将电源输送至蜂鸣器323中,蜂鸣器323在接通电源后进行做功产生微弱震动,用来提醒佩戴耳机的使用者和输出端的位置以离开接收范围,而另一处通电块344在顶出弹簧343的拉动下向下移动,与灯板连接块341顶端贴合,灯板连接块341在通电后使提示灯板1发出光亮提示,提醒未佩戴耳机的使用者输出端的信号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蜂鸣器323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所述蓄电池351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叫化学电池,一般简称为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无线耳机在使用中使用者无从判定信号源的覆盖距离,导致信号源发射器例如手机被盗时无法及时发现,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主要利用微型震动提示机构与灯光连接机构相互配合,通过可变阻件输送机构进行触发,从而提示使用者信号源的位置,无线耳机在使用中通过微型震动提示机构与灯光连接机构使用者判定信号源的覆盖距离,可以在信号源发射器例如手机被盗时及时发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基本特征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

1.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提示灯板(1)、耳机外壳(2)、传输距离警示装置(3)、外耳勾(4)、防尘塞(5)、耳塞(6),所述提示灯板(1)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正端面,所述传输距离警示装置(3)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所述外耳勾(4)的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顶端,所述防尘塞(5)背部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所述耳机外壳(2)远离提示灯板(1)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塞(6)内部;
所述传输距离警示装置(3)包括电压被动机构(31)、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双向制动机构(33)、灯光连接机构(34)、蓄电机构(35)、接收机构(36)、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电源控制机构(38),所述耳机外壳(2)内部顶端安装有接收机构(36),所述接收机构(36)正下方安装有电压被动机构(31)且固定在耳机外壳(2)内部侧壁,所述电压被动机构(31)正下方依次设有电源控制机构(38)、双向制动机构(33)、灯光连接机构(34),电源控制机构(38)与双向制动机构(33)连接在一起,所述双向制动机构(33)底端与灯光连接机构(34)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设于双向制动机构(33)远离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一端且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侧壁,所述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设于双向制动机构(33)远离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一端且与蓄电机构(35)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耳机外壳(2)内部底端安装有蓄电机构(35);
所述电压被动机构(31)包括防护壳(311)、第一连接电源线(312)、支撑架(313)、电压测量板(314)、感应块(315)、第二连接电源线(316)、MOS管(317),所述电压测量板(314)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防护壳(311)内部底端,所述MOS管(317)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电压测量板(314)远离感应块(315)一侧,所述感应块(315)底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电压测量板(314)顶端内部,所述防护壳(311)通过嵌入在支撑架(313)内部从而安装固定在耳机外壳(2)内部底端,所述第一连接电源线(312)首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电源线(316)顶端远离MOS管(317)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电源线(312)末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感应块(315)顶端,所述第二连接电源线(316)底端与蓄电机构(35)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微型震动提示机构(32)包括防护软垫(321)、软胶环(322)、蜂鸣器(323)、通电端子(324)、固定支脚(325),所述防护软垫(321)远离蜂鸣器(323)一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侧面,所述蜂鸣器(323)外环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软胶环(322)内环面,所述通电端子(324)靠近防护软垫(32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蜂鸣器(323)远离防护软垫(321)一端,所述固定支脚(325)共设有两个且靠近防护软垫(32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连接于蜂鸣器(323)远离防护软垫(321)一侧上下两端;
所述双向制动机构(33)包括Y型拨拉架(331)、定滑轮(332)、第一定距拉线(333)、镂空滑杆(334)、限位推杆(335)、第二复位弹簧(336)、固定导套(337),所述镂空滑杆(334)远离Y型拨拉架(331)一端通过销钉与电源控制机构(38)底端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镂空滑杆(334)远离电源控制机构(38)一端通过销钉与Y型拨拉架(331)远离第一定距拉线(333)一端机械连接在一起,所述Y型拨拉架(331)远离镂空滑杆(334)一端通过第一定距拉线(333)与限位推杆(335)远离第二复位弹簧(336)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推杆(335)远离镂空滑杆(334)一端由右至左依次贯穿于第二复位弹簧(336)与固定导套(337)中间位置,所述定滑轮(332)外环面与第一定距拉线(333)内表面贴合,所述限位推杆(335)远离固定导套(337)一端通过导线与灯光连接机构(34)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灯光连接机构(34)包括灯板连接块(341)、导滑筒(342)、顶出弹簧(343)、通电块(344)、三角定滑轮(345)、第二定距拉线(346),所述灯板连接块(341)正端面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提示灯板(1)内部,所述灯板连接块(341)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导滑筒(342)底端,所述顶出弹簧(343)共设有两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通电块(344)左右两端,所述通电块(344)外环面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导滑筒(342)内表面,所述通电块(344)顶端通过导线与限位推杆(335)远离固定导套(337)一端电连接;
所述蓄电机构(35)包括蓄电池(351)、电池固定架(352)、接收电源线(353)、充电插头(354),所述充电插头(354)远离灯光连接机构(34)一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内部侧面,所述接收电源线(353)远离蓄电池(351)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充电插头(354)远离耳机外壳(2)内部侧面一端,所述接收电源线(353)远离充电插头(354)一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蓄电池(351)靠近充电插头(354)一端,所述蓄电池(351)顶端远离接收电源线(353)一侧与第二连接电源线(316)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接收机构(36)包括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吊架(362)、电线支脚(363)、共震盘(364)、第二电线支脚(365),所述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底端通过镶嵌的方式安装在耳机外壳(2)顶端内部,所述无线信号接收传播端子(361)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共震盘(364)顶端,所述第二电线支脚(365)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共震盘(364)底端,所述电线支脚(363)顶端与第二电线支脚(365)顶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吊架(362)底端,所述第二电线支脚(365)底端与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顶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电线支脚(363)底端与蓄电池(351)顶端远离接收电源线(353)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可变阻件输送机构(37)包括传输板定位架(371)、传输板(372)、第三电源线(373)、可变电阻(374)、输入电源线(375),所述传输板(372)正端面远离可变电阻(374)一端,所述传输板定位架(371)共设有四个且两个一组分别安装在372的上下端,所述可变电阻(374)背部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传输板(372)正端面中间位置,所述输入电源线(375)顶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传输板(372)正端面中间靠下位置,所述传输板(372)正端面中间靠上位置与第二电线支脚(365)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电源控制机构(38)包括强力磁块(381)、隔离板(382)、第一复位弹簧(383)、固定导电杆(384)、电磁块(385),所述隔离板(382)底端采用电焊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电磁块(385)顶端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复位弹簧(383)共设有两个且采用电焊的方式分别固定安装于电磁块(385)底端左右两端,所述隔离板(382)顶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83)与电磁块(385)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强力磁块(381)顶端与隔离板(382)底端通过黏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强力磁块(381)底端通过销钉与镂空滑杆(334)远离Y型拨拉架(331)一端活动连接在一起。
CN201811121468.0A 2018-09-26 2018-09-26 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Active CN109151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1468.0A CN109151645B (zh) 2018-09-26 2018-09-26 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21468.0A CN109151645B (zh) 2018-09-26 2018-09-26 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1645A CN109151645A (zh) 2019-01-04
CN109151645B true CN109151645B (zh) 2020-01-14

Family

ID=64812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1468.0A Active CN109151645B (zh) 2018-09-26 2018-09-26 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16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0399B (zh) * 2019-10-18 2021-06-11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738A (ja) * 1997-04-22 1999-01-12 Denso Corp 角速度センサ
CN2818422Y (zh) * 2005-07-12 2006-09-20 王兴忠 电控比例液压推杆制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2812U (zh) * 1992-02-14 1992-08-12 仲容耕 电子振动感应器
CN2471040Y (zh) * 2000-11-01 2002-01-09 张军 手机丢失报警器
CN101237479A (zh) * 2008-02-25 2008-08-0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设备主动防丢系统及防丢方法
CN202535501U (zh) * 2011-12-30 2012-11-14 吴东辉 一种具有防丢失功能的蓝牙耳机
CN203405887U (zh) * 2013-08-20 2014-01-22 瞿洪贵 防盗报警器
CN204156551U (zh) * 2014-08-27 2015-02-11 于红勇 智能防盗充电线
TWI649993B (zh) * 2016-08-01 2019-02-01 陳淑玲 智慧釦電路、智慧釦及其傳輸方法
CN106771445B (zh) * 2016-11-10 2018-12-0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邑市供电公司 防窃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738A (ja) * 1997-04-22 1999-01-12 Denso Corp 角速度センサ
CN2818422Y (zh) * 2005-07-12 2006-09-20 王兴忠 电控比例液压推杆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1645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4463B2 (en) Wireless sound equipment
CN107444462B (zh) 无线充电方向盘
KR101529469B1 (ko) 무선 단말기 거치 겸용 충전 시스템
US1114208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reless charging station, and vehicle
KR20210047944A (ko) 충전 핀들을 통신 경로로 사용하는 안경류 충전 케이스
EP4064721A1 (en) Earphone
CN101714676A (zh) 充电装置
CN109151645B (zh) 可变器件的无线通信设备
US9685069B2 (en) Device for emergency signaling from a vehicle, system for emergency signaling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KR20160103779A (ko) 무선음향기기
CN107682500B (zh) 一种上下夹持结构的电动手机夹
US20230030946A1 (en) Headphon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ation-based power switching
EP3375206B1 (en) Damping spring
JP2023502366A (ja) バックル
CN110077304A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车载杯座
CN204090091U (zh) 耳机
CN2914545Y (zh) 电喇叭
KR101610678B1 (ko) 정보 전송 기능이 구비된 무선 충전 장치
KR101458712B1 (ko) 차량의 무선충전기 상태확인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06021625U (zh) 无线充电点读笔
KR20170011549A (ko) 무선 이어셋
CN104237955A (zh) 金属探测器
CN210155807U (zh) 一种可定位运动轨迹的摔倒报警器
CN21046620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443493A (zh) 一种带音频输出功能的智能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9

Address after: 224000 in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south of Yancheng City District Xindu street Kejiao wisdom Valley Chong building area 1 (CND)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Tong R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10600 Room 2701-2702, 57 Zhongsha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Whole Proces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