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0841A -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0841A
CN109150841A CN201810824720.8A CN201810824720A CN109150841A CN 109150841 A CN109150841 A CN 109150841A CN 201810824720 A CN201810824720 A CN 201810824720A CN 109150841 A CN109150841 A CN 109150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 address
mobile device
identified
human body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47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韵慧
田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Line Ange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Line Ange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Line Ange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Line Angel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247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08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50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录入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并匹配对应的用户信息;S2:通过人体感应系统感应到有待识别人员时,向外发出指令;S3:接收到所述指令后,读取所述待识别人员的移动设备的待识别MAC地址,并与录入的所述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进行对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通过录入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以及移动设备的MAC地址,准确地自动识别用户的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操作,出现异常时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Description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识别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人们出差工作学习的频次日趋变高,居住宾馆的频次也因此增加。另一方面,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安全治安也提供了帮助,我国中高档次的小区都实现了电梯权限化,也即都需要刷卡才能使用。但是,针对以上两种场景,其实都有很多不便之处。例如,入住的手续麻烦、需要额外办理房卡才能进入房间,不仅加重了宾馆的人员运作成本,也为用户带来了不便。此外电梯需要刷卡才能使用,在忘记带卡或者亲友拜访时都大有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方面需要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能够实现智能识别用户信息。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录入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并匹配对应的用户信息;S2:通过人体感应系统感应到有待识别人员时,向外发出指令;S3:接收到所述指令后,读取所述待识别人员的移动设备的待识别MAC地址,并与录入的所述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进行对比,当原始MAC地址与待识别MAC地址一致时,向外发出识别成功信息,当原始MAC地址与待识别MAC地址不一致时,向外发出识别失败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通过录入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以及移动设备的MAC地址,准确地自动识别用户的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操作,出现异常时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S1中,录入的原始MAC地址存储在MCU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S1中,录入的原始MAC地址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S3中,通过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与读取所述待识别MAC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S3中,所述人体感应系统为红外线人体感应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读取和存储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人体感应系统,所述人体感应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以在所述人体感应系统感应到人员时,所述人体感应系统向所述控制系统发出指令;MAC地址识别系统,所述MAC地址识别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其中在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所述人体感应系统的指令后,所述控制系统指示所述MAC地址识别系统识别待识别人员的移动设备的待识别MAC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通过录入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以及移动设备的MAC地址,准确地自动识别用户的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操作,出现异常时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网络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MAC地址识别系统通过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与读取所述待识别MAC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人体感应系统为红外线人体感应系统。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录入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并匹配对应的用户信息。
S2:通过人体感应系统感应到有待识别人员时,向外发出指令。
S3:接收到所述指令后,读取所述待识别人员的移动设备的待识别MAC地址,并与录入的所述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进行对比,当原始MAC地址与待识别MAC地址一致时,向外发出识别成功信息,当原始MAC地址与待识别MAC地址不一致时,向外发出识别失败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通过录入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以及移动设备的MAC地址,准确地自动识别用户的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操作,出现异常时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S1中,录入的原始MAC地址存储在MCU中。可以理解的是,录入的原始MAC地址并不限于存储于MCU中,例如,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录入的原始MAC地址可以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由此,可以便于对数据的读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S3中,可以通过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与读取待识别MAC地址。由此,可以便于读取待识别MAC地址。
优选地,在S3中,所述人体感应系统为红外线人体感应系统。由此,可以更快捷地感应到待识别的人体目标。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0、人体感应系统20和MAC地址识别系统30。
具体而言,控制系统10可以用于读取和存储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
人体感应系统20与控制系统10连接,以在人体感应系统20感应到人员时,人体感应系统20向控制系统10发出指令。
MAC地址识别系统30与控制系统10相连,其中在控制系统20接收到人体感应系统20的指令后,控制系统10指示MAC地址识别系统30识别待识别人员的移动设备的待识别MAC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100,通过录入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以及移动设备的MAC地址,准确地自动识别用户的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操作,出现异常时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系统10包括MCU。可以理解的为了,更便于读取,控制系统10可以包括网络服务器。为了便于识别,MAC地址识别系统30可以通过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与读取所述待识别MAC地址。优选地,为了快捷地感应到待识别的人体目标,人体感应系统20为红外线人体感应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系统可以基于MCU实现,也可以基于网络服务器(基于互联网实现)实现。
具体地,基于MCU实现时,可以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前端模块:网络预设、MAC地址读入。
中端模块:网络模块。
后端模块:人体感应、MAC地址识别、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基于网络服务器(基于互联网实现)实现时,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前端模块:MAC地址读入、人体感应以及控制模块。
中端模块:MCU模块。
后端模块:电源模块。
无论是基于MCU实现还是基于互联网实现,首先都是通过这两种处理方式将用户的移动设备MAC地址读入到系统中。
基于MCU主要针对用户已经来到了使用场景,但是没有预先读入自己的相关信息的情况。用户通过设备读入自己的MAC地址,有需要的情况下读入自己的身份证件。基于互联网的用户实现已经读入了自己的相关信息,到达使用场景时只需等待系统识别即可。
系统感应人体,也即系统检测到有人。例如,在电梯门口,感应到有人。
MAC地址识别,当系统感应到有人时,对该人携带的移动设备MAC地址进行验证,可通过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多种手段实现读取。用户携带多个移动设备时,系统进行遍历识别。
MAC地址识别通过后,系统的控制模块自动发出响应。例如,电梯门打开等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和系统可以有如下具体的方案。
A方案:基于MCU处理实现。
MAC地址读入:在用户需要使用系统之前,连接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将自己的移动设备MAC地址读入到系统中。在使用需要时,此步骤可要求读取身份证件;
人体感应:系统已经读取了用户设备的MAC地址后,用户来到使用场景,系统感应人体感应,然后搜索系统信息库,核对MAC地址;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区别定制。例如,使用该系统的电梯系统,控制模块即核对过用户的MAC地址正确后,用户即可使用本电梯。
电源模块:用于系统供电。
B方案:基于互联网实现。
网络预设:主要针对如宾馆使用,用户在网上预订自己的使用需求
MAC地址读入:在用户需要使用系统之前,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移动设备MAC地址读入到系统中。在使用需要时,此步骤可要求读取身份证件;
人体感应:系统感应有人来到了使用场景;
MAC地址识别:检测来到使用场景的人的移动设备,对照系统信息库是否已经上传了该MAC地址;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区别定制。例如,使用该系统的电梯系统,控制模块即核对过用户的MAC地址正确后,用户即可使用本电梯。
电源模块:用于系统供电。
基于移动设备身份识别的智能检测系统及其实施方案,具体实现流程如下:
无论是基于MCU实现还是基于互联网实现,首先都是通过这两种处理方式将用户的移动设备MAC地址读入到系统中。
特别地,基于MCU主要针对用户已经来到了使用场景,但是没有预先读入自己的相关信息的情况。用户通过设备读入自己的MAC地址,有需要的情况下读入自己的身份证件。基于互联网的用户实现已经读入了自己的相关信息,到达使用场景时只需等待系统识别即可。
系统感应人体,也即系统检测到有人。例如,在电梯门口,感应到有人。
MAC地址识别,当系统感应到有人时,对该人携带的移动设备MAC地址进行验证,可通过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多种手段实现读取。用户携带多个移动设备时,系统进行遍历识别。
MAC地址识别通过后,系统的控制模块自动发出响应。例如,电梯门打开等操作。
优选地,系统选用移动设备作为识别对象:系统摒弃了传统读卡式识别,不仅不需要有触的操作更加方便,而且减少了使用外围设备的材料和人力服务成本。
另一种优选地,系统采用两种实施方案,基于MCU及基于互联网实现。
更优选地,系统采用智能控制:识别到有人时,进行MAC地址核对即可进一步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还在于:有效的解决了使用读卡式识别,一方面,用户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工作量大、还需要人工服务,需要安装的外围设备过多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录入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并匹配对应的用户信息;
S2:通过人体感应系统感应到有待识别人员时,向外发出指令;
S3:接收到所述指令后,读取所述待识别人员的移动设备的待识别MAC地址,并与录入的所述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进行对比,当原始MAC地址与待识别MAC地址一致时,向外发出识别成功信息,当原始MAC地址与待识别MAC地址不一致时,向外发出识别失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录入的原始MAC地址存储在MCU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录入的原始MAC地址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通过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与读取所述待识别MAC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人体感应系统为红外线人体感应系统。
6.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读取和存储用户的移动设备的原始MAC地址;
人体感应系统,所述人体感应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以在所述人体感应系统感应到人员时,所述人体感应系统向所述控制系统发出指令;
MAC地址识别系统,所述MAC地址识别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其中
在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到所述人体感应系统的指令后,所述控制系统指示所述MAC地址识别系统识别待识别人员的移动设备的待识别MAC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MCU。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网络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MAC地址识别系统通过WIFI、蓝牙或者移动数据与读取所述待识别MAC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系统为红外线人体感应系统。
CN201810824720.8A 2018-07-25 2018-07-25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91508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4720.8A CN109150841A (zh) 2018-07-25 2018-07-25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4720.8A CN109150841A (zh) 2018-07-25 2018-07-25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841A true CN109150841A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97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4720.8A Pending CN109150841A (zh) 2018-07-25 2018-07-25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5084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7772A (zh) * 2009-11-10 2010-05-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fc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488495A (zh) * 2016-01-05 2016-04-13 上海川织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06487762A (zh) * 2015-08-31 2017-03-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的识别方法、身份识别应用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6780867A (zh) * 2016-11-28 2017-05-31 广州极酷物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门禁系统、身份识别装置及身份识别方法
CN107742351A (zh) * 2017-11-29 2018-02-27 丁峰平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wifi信号的自动感应无线门禁系统
US20180091974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Hospitality Core Services, LLC Network Operations Center With User Authorization Interfa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7772A (zh) * 2009-11-10 2010-05-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fc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6487762A (zh) * 2015-08-31 2017-03-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户身份的识别方法、身份识别应用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5488495A (zh) * 2016-01-05 2016-04-13 上海川织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US20180091974A1 (en) * 2016-09-28 2018-03-29 Hospitality Core Services, LLC Network Operations Center With User Authorization Interface
CN106780867A (zh) * 2016-11-28 2017-05-31 广州极酷物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门禁系统、身份识别装置及身份识别方法
CN107742351A (zh) * 2017-11-29 2018-02-27 丁峰平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wifi信号的自动感应无线门禁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7454B (zh) 指纹模板完善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4167041B (zh) 基于智能手机使用的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78872B (zh) 一种门禁管理系统及其授权方法和门禁终端设备
CN104637184B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医疗储物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2799944B (zh) 图书馆座位预约系统
US8102240B2 (en) Controller providing shared device access for access control systems
CN205015915U (zh) 自助住宿管理系统
US20160301691A1 (en) Layering in user authentication
CN107578519A (zh) 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及智能门禁开锁方法
US20110224509A1 (en) Secured personal data handl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AU20162536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access of dispensing unit
CN108122350A (zh) 图书自助借阅、归还系统及方法
TWI627550B (zh) 裝置安全管理設備、金融處理系統、裝置安全管理方法、及程式
CN109285234A (zh) 人脸识别考勤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151843B1 (ko) 서브 리더기 및 서브 리더기 제어 방법
CN109461017A (zh) 基于特定用户发放权益的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
CN203276380U (zh) 基于掌静脉的分布式门禁认证系统
CN107038509A (zh) 自助住宿管理系统
CN108257270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共享设备服务器和共享设备
CN108182743A (zh) 一种人脸识别系统
WO2013000128A1 (zh) 一种多通道考勤管理系统
CN205788357U (zh) 基于人脸识别和卡识别的验证系统
CN109150841A (zh)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202838401U (zh) 图书馆座位
CN103295293B (zh) 一种领卷与回卷自动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