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8495A -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8495A
CN105488495A CN201610001704.XA CN201610001704A CN105488495A CN 105488495 A CN105488495 A CN 105488495A CN 201610001704 A CN201610001704 A CN 201610001704A CN 105488495 A CN105488495 A CN 105488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user
fingerprint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17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
吉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anzhi Finance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anzhi Finance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anzhi Finance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anzhi Finance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17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8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488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8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94Hardware or software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age or video understanding
    • G06V10/95Hardware or software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age or video understanding structured as a network, e.g.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65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40Spoof detection, e.g. liveness detection
    • G06V40/45Detection of the body part being aliv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50Maintenance of biometric data or enrol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注册认证和用户识别两大主步骤,系统包括智能手机、用于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及用户身份信息的存储服务器和用于对人脸活体信息及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进行识别的认证服务器;智能手机与存储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且存储服务器的输出端与认证服务器连接;且智能手机与认证服务器交互连接。本发明将智能人脸活体识别技术与智能手机设备指纹技术结合,实现了网络实人、实名认证及网络账户高安全性、登录便利性等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用户身份不确定性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风险,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威胁互联网交易安全。网络钓鱼、账户盗用、垃圾注册等欺诈问题都是这种风险的直接体现。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做到精确识别自然人,但由于安全保护原则,一直以来,在智能手机上只能将生物信息存储在安全区域,所以只能作为用户众多账户的非登录密码使用,无法作为用户的账户名和登录密码,自动识别用户身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将智能人脸活体识别技术与智能手机设备指纹技术结合,实现了网络实人、实名认证及网络账户高安全性、登录便利性等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先进行用户注册认证和后进行用户识别的两个主步骤;
所述用户注册认证主步骤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用户调用智能手机的人脸活体认证模块,对用户进行人脸活体本机认证;若是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则注册失败;若是人脸活体认证通过,则进行步骤2;
步骤2,采集人脸活体信息及采集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并录入或读取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
步骤3,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用户身份证件照片进行匹配;若是匹配失败,则本次注册失败,若是匹配成功,则进行步骤4;
步骤4,在存储服务器内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用户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后,用户认证则成功;用户注册认证成功后可进行用户识别主步骤;
所述用户识别主步骤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5,当智能手机用户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先调用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服务器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本识别过程结束;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
其中,所述步骤1中人脸活体认证的方法是:智能手机提供多个操作指令,人脸完成相应的指令动作,若指令动作准确,则人脸活体认证通过;若指令动作不准确,则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
其中,所述智能手机上安装有被封装为独立的APP或嵌入SDK的APP。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智能手机、用于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及用户身份信息的存储服务器和用于对人脸活体信息及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进行识别的认证服务器;所述智能手机与存储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且存储服务器的输出端与认证服务器连接;且所述智能手机与认证服务器交互连接;
所述智能手机上安装有人脸活体认证模块、设备指纹采集模块和身份匹配模块;所述人脸活体认证模块与身份匹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身份匹配的输出端和设备指纹采集模块与存储服务器相连;且将首次注册的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存储在存储服务器内;
用户调用智能手机的人脸活体认证模块,对用户进行人脸活体本机认证;若是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则注册失败;若是人脸活体认证通过;则采集人脸活体信息及采集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并录入或读取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用户身份证件照片进行匹配;若是匹配失败,则本次注册失败,若是匹配成功,在存储服务器内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用户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后,用户认证则成功;用户注册认证成功后可进行用户识别;
当智能手机用户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服务器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
其中,所述人脸活体认证模块包括人脸活体信息采集单元、操作指令发送单元、认证比对单元和结果发送单元;所述人脸活体信息采集单元和操作指令发送单元分别与认证比对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认证比对单元的输出端通过结果发送单元与身份匹配模块连接;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操作指令在认证比对单元中进行认证;若是人脸活体信息与操作指令相匹配,则认证通过;若是不匹配,则认证失败。
其中,所述认证服务器包括认证处理模块、人脸活体信息读取模块和设备指纹信息读取模块;所述存储服务器与认证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人脸活体信息读取模块和设备指纹信息读取模块也分别与认证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将调用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处理模块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本识别过程结束;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
其中,所述智能手机上安装的APP模块为被封装为独立的APP或嵌入SDK的APP。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包括注册认证和用户识别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通过人脸活体识别认证,认证通过后再与用户身份证件中的照片进行匹配,若是认证通过,并结合智能手机设备指纹,才可完成该用户的注册认证,该两重方式的注册认证,有效避免后续识别出现错误,保证了识别的准确率;注册认证完成后才可进行用户识别,用户识别的过程中有包括人脸活体信息、智能手机设备指纹进行双重识别,只要其中一项不通过,即都不能通过识别,两项都通过了才可确认手机的操作者确系手机主人;进而保证了用户注册认证及识别信息的准确性。本发明将智能人脸活体识别技术与智能手机设备指纹技术结合,实现了网络实人、实名认证及网络账户高安全性、登录便利性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的工作方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智能手机2、存储服务器
3、认证服务器10、人脸活体认证模块
11、设备指纹采集模块12、身份匹配模块
30、认证处理模块31、人脸活体信息读取模块
32、设备指纹信息读取模块101、人脸活体信息采集单元
102、操作指令发送单元103、认证比对单元
104、结果发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先进行用户注册认证和后进行用户识别的两个主步骤;
用户注册认证主步骤的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用户调用智能手机的人脸活体认证模块,对用户进行人脸活体本机认证;若是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则注册失败;若是人脸活体认证通过,则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采集人脸活体信息及采集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并录入或读取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
第三步,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用户身份证件照片进行匹配;若是匹配失败,则本次注册失败,若是匹配成功,则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在存储服务器内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用户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后,用户认证则成功;用户注册认证成功后可进行用户识别主步骤;
如果第四步中匹配成功,结合第二步骤中的三个结论,确认:1)手机主人的人脸活体信息与身份证照匹配;2)手机操作者确系手机主人;3)手机设备指纹为该手机的唯一安全标识。
用户识别主步骤的具体步骤为:
第五步,当智能手机用户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先调用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服务器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本识别过程结束;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
根据在注册认证流程中得出的结论,可以确认:1)手机的操作者确系手机主人;2)该手机设备指纹与用户预留在服务器的设备指纹匹配;得出结论:本次操作确系用户本人操作,识别用户身份信息成功。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注册认证和用户识别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通过人脸活体识别认证,认证通过后再与用户身份证件中的照片进行匹配,若是认证通过,并结合智能手机设备指纹,才可完成该用户的注册认证,该两重方式的注册认证,有效避免后续识别出现错误,保证了识别的准确率;注册认证完成后才可进行用户识别,用户识别的过程中有包括人脸活体信息、智能手机设备指纹进行双重识别,只要其中一项不通过,即都不能通过识别,两项都通过了才可确认手机的操作者确系手机主人;进而保证了用户注册认证及识别信息的准确性。方法将智能人脸活体识别技术与智能手机设备指纹技术结合,实现了网络实人、实名认证及网络账户高安全性、登录便利性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步中人脸活体认证的方法是:智能手机提供多个操作指令,人脸完成相应的指令动作,若指令动作准确,则人脸活体认证通过;若指令动作不准确,则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就比如说智能手机中提供人脸眯眼、摇头、张嘴等几个动作,用户根据这几个动作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然后由人脸活体认证模块进行认证,若是动作匹配,则认证通过;若是动作不匹配,则认证不通过。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主要是为该智能手机的一些物理特性,比如该手机的唯一ID等,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就如该智能手机的身份证,可区别于任何一部手机。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机上安装有被封装为独立的APP或嵌入SDK的APP。SDK的英文全名是:softwaredevelopmentkit,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软件开发工具包”;通俗一点的理解,是指由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实现软件产品某项功能的工具包。
请进一步参阅图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智能手机1、用于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及用户身份信息的存储服务器2和用于对人脸活体信息及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进行识别的认证服务器3;智能手机1与存储服务器2的输入端连接,且存储服务器2的输出端与认证服务器3连接;且智能手机1与认证服务器3交互连接;
智能手机1上安装有人脸活体认证模块10、设备指纹采集模块11和身份匹配模块12;人脸活体认证模块10与身份匹配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身份匹配的输出端和设备指纹采集模块11与存储服务器2相连;且将首次注册的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存储在存储服务器2内;
用户调用智能手机的人脸活体认证模块10,对用户进行人脸活体本机认证;若是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则注册失败;若是人脸活体认证通过;则采集人脸活体信息及采集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并录入或读取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用户身份证件照片进行匹配;若是匹配失败,则本次注册失败,若是匹配成功,在存储服务器内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用户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后,用户认证则成功;用户注册认证成功后可进行用户识别;
当智能手机用户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服务器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包括注册认证和用户识别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通过人脸活体识别认证,认证通过后再与用户身份证件中的照片进行匹配,若是认证通过,并结合智能手机设备指纹,才可完成该用户的注册认证,该两重方式的注册认证,有效避免后续识别出现错误,保证了识别的准确率;注册认证完成后才可进行用户识别,用户识别的过程中有包括人脸活体信息、智能手机设备指纹进行双重识别,只要其中一项不通过,即都不能通过识别,两项都通过了才可确认手机的操作者确系手机主人;进而保证了用户注册认证及识别信息的准确性。本系统将智能人脸活体识别技术与智能手机设备指纹技术结合,实现了网络实人、实名认证及网络账户高安全性、登录便利性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人脸活体认证模块10包括人脸活体信息采集单元101、操作指令发送单元102、认证比对单元103和结果发送单元104;人脸活体信息采集单元101和操作指令发送单元102分别与认证比对单元103的输入端连接,认证比对单元103的输出端通过结果发送单元104与身份匹配模块12连接;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操作指令在认证比对单元中进行认证;若是人脸活体信息与操作指令相匹配,则认证通过;若是不匹配,则认证失败。
在本实施例中,认证服务器3包括认证处理模块30、人脸活体信息读取模块31和设备指纹信息读取模块32;存储服务器2与认证处理模块30的输入端连接,人脸活体信息读取模块31和设备指纹信息读取模块32也分别与认证处理模块30的输入端连接,将调用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处理模块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本识别过程结束;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当然,本案中并不局限于认证服务器3的具体结构,只要是能实现对信息进行认证的实施方式,均属于对本案的简单变形或变换,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先进行用户注册认证和后进行用户识别的两个主步骤;
所述用户注册认证主步骤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用户调用智能手机的人脸活体认证模块,对用户进行人脸活体本机认证;若是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则注册失败;若是人脸活体认证通过,则进行步骤2;
步骤2,采集人脸活体信息及采集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并录入或读取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
步骤3,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用户身份证件照片进行匹配;若是匹配失败,则本次注册失败,若是匹配成功,则进行步骤4;
步骤4,在存储服务器内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用户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后,用户认证则成功;用户注册认证成功后可进行用户识别主步骤;
所述用户识别主步骤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5,当智能手机用户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先调用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服务器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本识别过程结束;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人脸活体认证的方法是:智能手机提供多个操作指令,人脸完成相应的指令动作,若指令动作准确,则人脸活体认证通过;若指令动作不准确,则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机上安装有被封装为独立的APP或嵌入SDK的APP。
4.一种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手机、用于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及用户身份信息的存储服务器和用于对人脸活体信息及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进行识别的认证服务器;所述智能手机与存储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且存储服务器的输出端与认证服务器连接;且所述智能手机与认证服务器交互连接;
所述智能手机上安装有人脸活体认证模块、设备指纹采集模块和身份匹配模块;所述人脸活体认证模块与身份匹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身份匹配的输出端和设备指纹采集模块与存储服务器相连;且将首次注册的智能手机设备指纹信息、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存储在存储服务器内;
用户调用智能手机的人脸活体认证模块,对用户进行人脸活体本机认证;若是人脸活体认证不通过,则注册失败;若是人脸活体认证通过;则采集人脸活体信息及采集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并录入或读取用户的身份证件信息;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用户身份证件照片进行匹配;若是匹配失败,则本次注册失败,若是匹配成功,在存储服务器内存储该智能手机设备指纹、用户人脸活体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后,用户认证则成功;用户注册认证成功后可进行用户识别;
当智能手机用户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时,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服务器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活体认证模块包括人脸活体信息采集单元、操作指令发送单元、认证比对单元和结果发送单元;所述人脸活体信息采集单元和操作指令发送单元分别与认证比对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认证比对单元的输出端通过结果发送单元与身份匹配模块连接;将采集到的人脸活体信息与操作指令在认证比对单元中进行认证;若是人脸活体信息与操作指令相匹配,则认证通过;若是不匹配,则认证失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服务器包括认证处理模块、人脸活体信息读取模块和设备指纹信息读取模块;所述存储服务器与认证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人脸活体信息读取模块和设备指纹信息读取模块也分别与认证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将调用人脸活体信息和智能手机设备指纹发送到认证处理模块中与已经注册的人脸活体信息和设备指纹进行比对识别;若是比对不通过,则识别失败,本识别过程结束;若是比对成功,则识别成功。
7.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机上安装的APP模块为被封装为独立的APP或嵌入SDK的APP。
CN201610001704.XA 2016-01-05 2016-01-05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Pending CN105488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1704.XA CN105488495A (zh) 2016-01-05 2016-01-05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1704.XA CN105488495A (zh) 2016-01-05 2016-01-05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8495A true CN105488495A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75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1704.XA Pending CN105488495A (zh) 2016-01-05 2016-01-05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88495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905A (zh) * 2016-05-26 2016-08-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6101136A (zh) * 2016-07-22 2016-11-09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对比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778523A (zh) * 2016-11-25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录入方法及装置
CN107077615A (zh) * 2017-01-12 2017-08-18 厦门中控生物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防伪方法和设备
CN107292620A (zh) * 2017-06-14 2017-10-24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07437070A (zh) * 2017-07-17 2017-12-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活体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009921A (zh) * 2017-12-25 2018-05-08 安徽磐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指纹识别的期权交易系统
CN108173871A (zh) * 2018-01-19 2018-06-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射频指纹和生物指纹无线网接入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8573203A (zh) * 2017-03-17 2018-09-25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04884A (zh) * 2017-05-02 2018-11-13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150841A (zh) * 2018-07-25 2019-01-04 盐城线尚天使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723655A (zh) * 2020-05-12 2020-09-29 五八有限公司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设备及介质
US10796178B2 (en) 2016-12-15 2020-10-06 Beijing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ace liveness dete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462A (zh) * 2004-09-14 2006-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身份认证的方法
CN102833182A (zh) * 2012-08-09 2012-12-19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中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3036680A (zh) * 2012-12-10 2013-04-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域名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4765998A (zh) * 2015-04-16 2015-07-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用户身份可靠认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462A (zh) * 2004-09-14 2006-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身份认证的方法
CN102833182A (zh) * 2012-08-09 2012-12-19 上海量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中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3036680A (zh) * 2012-12-10 2013-04-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域名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4765998A (zh) * 2015-04-16 2015-07-08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用户身份可靠认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庞辽军等: "信息安全工程", vol.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pages: 244 - 245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1905A (zh) * 2016-05-26 2016-08-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5871905B (zh) * 2016-05-26 2019-09-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06101136A (zh) * 2016-07-22 2016-11-09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对比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101136B (zh) * 2016-07-22 2019-04-12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特征对比的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6778523A (zh) * 2016-11-25 2017-05-3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录入方法及装置
US10796178B2 (en) 2016-12-15 2020-10-06 Beijing Ku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ace liveness detection
CN107077615A (zh) * 2017-01-12 2017-08-18 厦门中控生物识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防伪方法和设备
CN108573203A (zh) * 2017-03-17 2018-09-25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573203B (zh) * 2017-03-17 2021-01-26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04884A (zh) * 2017-05-02 2018-11-13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292620A (zh) * 2017-06-14 2017-10-24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07437070A (zh) * 2017-07-17 2017-12-0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虹膜活体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009921A (zh) * 2017-12-25 2018-05-08 安徽磐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指纹识别的期权交易系统
CN108173871A (zh) * 2018-01-19 2018-06-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射频指纹和生物指纹无线网接入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8173871B (zh) * 2018-01-19 2020-02-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射频指纹和生物指纹无线网接入认证系统及方法
CN109150841A (zh) * 2018-07-25 2019-01-04 盐城线尚天使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设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723655A (zh) * 2020-05-12 2020-09-29 五八有限公司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设备及介质
CN111723655B (zh) * 2020-05-12 2024-03-08 五八有限公司 人脸图像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8495A (zh) 基于人脸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05279416B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系统
CN109389723B (zh) 利用人脸识别的访客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03402203A (zh) 基于生物识别的快速接入方法及装置
CN202772921U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网络登录认证保护系统
CN102638471A (zh) 一种密码保护和管理方法
CN103259800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互联网登录系统及其方法
CN104657652A (zh) 进行移动应用登录的方法及系统
CN205302954U (zh) 一种电子留言设备及系统
CN203301561U (zh) 具有指纹识别及nfc 功能的手机壳
CN103200325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外围设备及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02222375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敬老院接送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486310A (zh) 指静脉认证的方法、系统及指静脉信息采集仪
CN205354036U (zh) 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的数据加密云存储系统
CN107294981B (zh) 一种认证的方法和设备
CN105678143A (zh) 一种电子名片的设置和获取方法及装置
CN205427857U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结合设备指纹的身份识别系统
CN205647669U (zh) 一种基于云通信系统的公用电话亭
CN107172068A (zh) 信息发送控制方法、服务器、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617984A (zh) 一种数据存储云在线管理系统
CN101646262A (zh) 一种无线数据卡及其身份认证方法
CN105046493A (zh) 基于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的支付系统
CN107330315B (zh) 个人数据安全终端及其共享方法
CN103209263B (zh) 一种备份sim卡的puk码的方法及系统
CN112650997A (zh)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统一身份认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