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50266A -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50266A
CN109150266A CN201710459501.XA CN201710459501A CN109150266A CN 109150266 A CN109150266 A CN 109150266A CN 201710459501 A CN201710459501 A CN 201710459501A CN 109150266 A CN109150266 A CN 109150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polarization direction
column vector
phase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95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荻
张瑞齐
李雪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95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5026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9391 priority patent/WO2018228214A1/zh
Priority to EP18818810.6A priority patent/EP3629504A4/en
Publication of CN109150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50266A/zh
Priority to US16/715,978 priority patent/US2020011979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MI、第二PMI和预设的码本,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该方法有效节省了终端设备反馈CSI的开销。

Description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的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简称FDD)系统中,终端设备利用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简称CSI),并将该CSI反馈给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将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rtrix Index,简称PMI)、秩索引(RankIndex,简称RI)和信道质量索引(Channel Quality Index,简称CQI)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这些索引信息从与UE约定的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进而利用该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以提高下行通信质量。
目前,现有技术终端设备在向基站反馈CSI时,采用如下方法:终端设备采用两级反馈的机制(W=W1×W2)向基站反馈CSI,具体的:当终端设备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秩为1时(rank=1),当终端设备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秩为2时(rank=2),其中, 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简称DFT)向量,r为W或者W2的极化方向,r={0,1}l为W2的列数,l={0,1},i是W1的列数。是终端设备通过宽带上报的W1的第i个列向量(或者beam)、W或者W2的第r个极化方向、W或者W2的第l列的第一幅度信息,是终端设备通过子带上报的W1的第i个列向量(或者beam)、第r个极化方向、W或者W2的第l列的第二幅度信息,cr,l,i是W1的第i个列向量(或者beam)、第r个极化方向、W或者W2的第l列的相位信息。终端设备确定了W1和W2之后,基站会根据该W2从预设的码本中查找一个最接近该W2的矩阵,将该矩阵的索引作为W2的索引信息上报给基站。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的码本中的矩阵的个数与W2的列数相关,当W2的列数越大(即W2中的元素的个数越多),该预设的码本集合中的矩阵个数越多,因此,在向基站指示终端设备所使用的W2是哪一个时,W2的索引信息所需要的比特数就越来越多。
故,上述反馈方式中,当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秩大于2时,若终端设备继续沿用上述反馈方式,其反馈开销较大,从而造成上行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预编码矩阵的秩大于2时,终端设备反馈开销大,造成上行资源的极大浪费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MI、第二PMI和预设的码本,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接入网设备下发的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在确定了预编码矩阵W(W=W1×W2)之后,可以根据该W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包含第一PMI和第二PMI的CSI,由于该第二PMI仅用于指示上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该W2的部分列向量对应的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的个数较少,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确定出W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PMI无需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所有列向量,因此,其占用的比特数少,有效节省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开销,避免了上行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当接入网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时,无需回退至低精度的码本。现有技术中,当W2的秩为rank1和rank2时,W2对应的码本均是高精度的码本,即高精度的码本中的矩阵局均包含了W1的线性加权值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当W2的秩大于2时,W2对应的码本均是低精度的码本。这样,当现有技术对终端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时,以两个终端设备为例,其具体是:
当终端设备不涉及多用户配对时,假设每个终端设备在时频资源上最多可传输4个空间流(或者layer),因此,当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上报的秩(rank)等于4时,接入网设备从rank4对应的低精度码本中可以获取到W2。当接入网设备需要用终端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时,即按照上述两个终端设备的例子,多用户配对指的是两个终端设备共用一个时频资源,由于该时频资源上最多可以传输4个空间流(或者layer),因此至少有一个UE传输层数至多为2。故,当两个配对的终端用户上报的秩均为4时,基站需要从至少一个UE反馈的的低精度码本找到选择出2列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因此,数据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是从低精度的码本中取出的,即MU配对时从高rank(即rank>2)回退到rank1或2时,回退到了低精度的码本。
但是,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第二PMI指示携带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该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因此,当终端设备未进行多用户配对时,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上报的第二PMI指示了W2的部分列向量,假设该部分列向量为W2的前两列列向量,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从rank2对应的高精度码本找到该前两列列向量,然后基于上述幅度关联关系,得到一个高精度的W2。当接入网设备需要用终端设备进行两个终端设备配对,且发生高rank回退到低rank时,例如rank4回退到rank2时,基站可以从该高精度的码本中选择两列出来,作为其中一个UE使用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是高精度的。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其回退到rank1/2时,得到的预编码仍然是高精度的,其提高了系统性能。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结合上述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包含第一PMI和第二PMI的CSI,由于该第二PMI仅用于指示上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和相位关联关系,该W2的部分列向量对应的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的个数较少,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确定出W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PMI无需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所有列向量,因此,其占用的比特数少,有效节省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开销,避免了上行资源的浪费。另外,该可选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二PMI所指示的内容,确定的W2更加准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手段(means)。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种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种提供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状态信息的处理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状态信息的处理程序,该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九方面的程序。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提供一种程序产品,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十方面的程序。
相较于现有技术,终端设备在确定了预编码矩阵W(W=W1×W2)之后,可以根据该W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包含第一PMI和第二PMI的CSI,由于该第二PMI仅用于指示上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该W2的部分列向量对应的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的个数较少,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确定出W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PMI无需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所有列向量,因此,其占用的比特数少,有效节省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开销,避免了上行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LTE的FDD系统,还可以适用于4.5G或者未来的5G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该通信系统的类型并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该接入网设备位于接入网中,为其所覆盖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服务。可选的,该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基站,还可以位于接入网中能够为终端设备提供接入网服务的其他设备。可选的,本申请中涉及的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
另外,本申请中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有线终端设备。无线终端可以是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经无线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例如,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又如,无线终端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在上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信息传输过程中,接入网设备往往需要获知下行信息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因此,接入网设备会向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利用该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得到下行信道的CSI,并将该CSI反馈给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得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下行信道的CSI进行资源的调度和数据传输等。例如,终端设备将PMI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根据该PMI可以从码本中选择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而利用该预编码矩阵对待发送的下行数据进行预编码,以提高下行通信质量。
目前,现有技术在提高终端设备反馈CSI精度时,采用如下方法:终端设备采用两级反馈的机制(W=W1×W2)向基站反馈CSI,当终端设备确定了W1和W2之后,基站会根据该W2从预设的码本中查找一个最接近该W2的矩阵,将该矩阵的索引作为W2的索引信息上报给基站。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的码本中的矩阵的个数与W2的列数相关,当W2的列数越大(即W2中的元素的个数越多),该预设的码本集合中的矩阵个数越多,因此,在向基站指示终端设备所使用的W2是哪一个时,W2的索引信息所需要的比特数就越来越多。
故,上述反馈方式中,当确定的预编码矩阵的秩大于2时,若终端设备继续沿用上述反馈方式,其反馈开销较大,从而造成上行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的信令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终端设备通过在第二PMI向基站指示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使得基站通过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PMI和第二PMI,确定预编码矩阵W,以节省终端设备的反馈开销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终端设备根据接入网设备下发的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
具体的,当接入网设备需要获取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时,接入网设备预先向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其中,W1为第一级反馈矩阵,W2为第二级反馈矩阵,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预编码矩阵W的秩大于或者等于2。也就是说,预编码矩阵W的秩可以为W的列数。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W2的列数也大于或者等于2,并且与该预编码矩阵W的秩相等。
另外,终端设备根据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矩阵W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现有技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S102:终端设备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2的列数大于2。
具体的,当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矩阵W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W确定W1和W2,从而根据W1和W2向接入网发送CSI。本实施例中,W2中包括的是W1的列向量的线性加权值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Squared ErrorEqualizer,简称MMSE)等接收机算法,并按照吞吐量最大化,或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最大化或者其它准则确定发送CSI,该第一PMI包括W1中的列向量的索引。可选的,上述第二PMI可以指示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可选的,第二PMI可以包括该部分列向量构成的矩阵对应的索引,可选的,该第二PMI还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单纯的标识信息,例如一个标识字符等,通过该标识信息告知W2的部分列向量,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PMI如何指示W2的部分列向量并不做限定。
可选的,针对终端设备如何确定的第一PMI和第二PMI,可以采用下述可能的实施方式:
终端设备侧预设有第一码本,该第一码本指示W1的列向量和W1的列向量的索引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侧还预设有第二码本,该第二码本指示多个第一矩阵和第一矩阵的索引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两个对应关系均可以是任意的形式(例如表格的形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码本中第一矩阵的个数取决于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指示的W2的元素的个数或者是W的秩。
故,当终端设备确定W1和W2,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码本确定出与W1最接近矩阵的索引,将该索引作为W1的第一PMI上报给基站。当W2的秩大于2时,终端设备向基站指示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该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可选的,该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可以是W2中相邻的两列列向量之间的幅度关联关系。其中,W2的部分列向量可以构成一个“新的W2”。由于该“新的W2”中的元素个数小于W2中的元素的个数,因此,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的个数较少。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从该第二码本中找到与该“新的W2”最接近的矩阵,将该矩阵的索引携带在第二PMI中,上报给接入网设备。由于上述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个数少,因此,终端设备仅需要采用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向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的是哪一个“新的W2”,从而使得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新的W2”以及,该“新的W2”(即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得到W2。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仅需要采用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得到W2
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在通过第二PMI向基站指示W2时,其指示的是W2中的所有元素,因此,随着W2中的元素的个数的增加,上述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的个数也逐渐增多,如果终端设备需要向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的是哪一个W2,则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二PMI就需要占用较多的比特数。但是,本申请中,当W2的秩大于2时,终端设备仅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部分列向量(即上述“新的W2”),在指示时,由于该部分列向量的元素少于W2的元素个数,因此,其对应的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的个数就少,终端设备在向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哪一个“新的W2”时,第二PMI所占用的比特数就少,进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PMI后,可以结合该第二PMI和预设的码本得到W2,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下述步骤所示。
因此,由上述描述可知,终端设备仅需要通过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使得就接入网设备获知W2,因此,其有效节省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开销,避免了上行资源的浪费。
另外,上述所涉及的“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具体指的是根据该第一PMI,可以确定W1;根据第二PMI,可以确定W2
S103: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CSI。
S104: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MI、第二PMI和预设的码本,确定预编码矩阵W。
具体的,接入网设备侧也具有预设码本,该预设码本包括上述终端设备侧的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当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PMI、第二PMI后,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PMI从第一码本中选择出W1;同时,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二PMI后,接入网设备根据该第二PMI从第二码本中可以确定出W2的部分列向量,然后根据该第二PMI所指示的该部分列向量和W2的剩余列向量之间的幅度关联关系,构造出W2的剩余列向量,从而得到W2。最后,接入网设备根据得到的W1和W2以及W=W1×W2,确定出预编码矩阵W。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W2剩余列向量的幅度与第二PMI所指示的W2的部分列向量之间的幅度相关,可选的,该W2剩余列向量与第二PMI所指示的W2的部分列向量之间也满足正交的关系。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W2的元素包含了W1的列向量的线性加权值的幅度和相位,故,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W2的列向量的幅度”,均指的是W2的元素的幅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终端设备在确定了预编码矩阵W(W=W1×W2)之后,可以根据该W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包含第一PMI和第二PMI的CSI,由于该第二PMI仅用于指示上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该W2的部分列向量对应的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的个数较少,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确定出W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PMI无需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所有列向量,因此,其占用的比特数少,有效节省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开销,避免了上行资源的浪费。
另外,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当接入网设备对终端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时,无需回退至低精度的码本。现有技术中,当W2的秩为rank1和rank2时,W2对应的码本均是高精度的码本,即高精度的码本中的矩阵局均包含了W1的线性加权值的幅度信息和相位信息,当W2的秩大于2时,W2对应的码本均是低精度的码本。这样,当现有技术对终端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时,以两个终端设备为例,其具体是:
当终端设备不涉及多用户配对时,假设每个终端设备在时频资源上最多可传输4个空间流(或者layer),因此,当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上报的秩(rank)等于4时,接入网设备从rank4对应的低精度码本中可以获取到W2。当接入网设备需要用终端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时,即按照上述两个终端设备的例子,多用户配对指的是两个终端设备共用一个时频资源,由于该时频资源上最多可以传输4个空间流(或者layer),因此至少有一个UE传输层数至多为2。故,当两个配对的终端用户上报的秩均为4时,基站需要从至少一个UE反馈的的低精度码本找到选择出2列对数据进行预编码。因此,数据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是从低精度的码本中取出的,即MU配对时从高rank(即rank>2)回退到rank1或2时,回退到了低精度的码本。
但是,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第二PMI指示携带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该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因此,当终端设备未进行多用户配对时,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上报的第二PMI指示了W2的部分列向量,假设该部分列向量为W2的前两列列向量,因此,接入网设备可以从rank2对应的高精度码本找到该前两列列向量,然后基于上述幅度关联关系,得到一个高精度的W2。当接入网设备需要用终端设备进行两个终端设备配对,且发生高rank回退到低rank时,例如rank4回退到rank2时,基站可以从该高精度的码本中选择两列出来,作为其中一个UE使用的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是高精度的。因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其回退到rank1/2时,得到的预编码仍然是高精度的,其提高了系统性能。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述第二PMI还可以用于指示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具体的,该可选的方式下,终端设备得到预编码矩阵W之后,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W1和W2,该W2对于终端设备来说是已知的。该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之间不仅具有幅度关联关系,也具有相位关联关系。基于该幅度关联关系和相位关联关系,当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既满足幅度关联关系、也满足相位关联关系,即表明该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之间是正交的。
因此,终端设备在确定W2之后,不仅可以通过第二PMI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还可以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故,当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PMI和第二PMI时,可以根据预设码本中的第一码本和第一PMI确定W1,并且根据预设码本中的第二码本和该第二PMI,确定出示W2的部分列向量,然后结合该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上述幅度瓜关联关系和相位关联关系,得到W2,最终根据得到的W1和W2以及W=W1×W2,确定出预编码矩阵W。
依据上述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的描述,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包含第一PMI和第二PMI的CSI,由于该第二PMI仅用于指示上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和相位关联关系,该W2的部分列向量对应的第二码本中的第一矩阵的个数较少,终端设备可以采用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确定出W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PMI无需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所有列向量,因此,其占用的比特数少,有效节省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开销,避免了上行资源的浪费。另外,该可选的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基于第二PMI所指示的内容,确定的W2更加准确。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一种涉及的“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在该可选的方式中,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可以是W2的后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前个列向量中的任一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这里的“幅度相关”,可以是W2的后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前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同,或者W2的后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前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在W2的极化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本实施例中,W2的极化方向可以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W2的前行是W2的第一极化方向,W2的后行是W2的第二极化方向,M为W2的行数。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一种涉及的“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W2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剩余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在该可选的方式中,W2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剩余的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可以是W2的剩余的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这里的“幅度相关”,可以是W2的剩余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同,或者W2的剩余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幅度在W2的极化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本实施例中,W2的极化方向可以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W2的前行是W2的第一极化方向,W2的后行是W2的第二极化方向,M为W2的行数。
可选的,上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可以是: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在该可选的方式中,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可以是W2的后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的前个列向量中的任一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这里的“相位相关”,可以是W2的后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的前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同,或者W2的后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的前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在W2的极化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角度比例关系。本实施例中,W2的极化方向可以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W2的前行是W2的第一极化方向,W2的后行是W2的第二极化方向,M为W2的行数。
可选的,上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可以是:W2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的剩余的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在该可选的方式中,W2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的剩余的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可以是W2的剩余的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个列向量中的任一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这里的“相位相关”,可以是W2的剩余的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同,或者W2的剩余的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个列向量中的某一个列向量的相位在W2的极化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角度比例关系。本实施例中,W2的极化方向可以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W2的前行是W2的第一极化方向,W2的后行是W2的第二极化方向,M为W2的行数。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其可以是: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其中,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在该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可以为:W2的第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第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第k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上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可以是:W2的第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W2的第k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可以是: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在该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可以是: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上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W2的第k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可以是: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需要说明的是,ay为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对应的相位旋转角度,by为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角度。可选的,上述ay可以等于0,且当ay等于0时,by=180°,即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每一行的元素的相位均旋转0°(实际上就是不旋转),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即直接将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作为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此时,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的每一行的元素的相位均旋转180°,作为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该种情况下,所旋转的相位的个数等于第k列元素个数的一半。
可选的,上述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元素可以包括多个,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每一行元素的相位所旋转的a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当ay不等于0时,所旋转的相位的个数可以等于第k列元素个数,即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和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均需要旋转,从而得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以及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其可以是: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在该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W2的第k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可以是: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上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W2的第k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指的是: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需要说明的是,ay为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对应的相位旋转角度,by为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角度。可选的,上述ay可以等于0,且当ay等于0时,by=180°,即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每一行的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后均旋转0°(实际上就是不旋转),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此时,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的每一行的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后均旋转180°,作为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该种情况下,所旋转的相位的个数等于第k列元素个数的一半。
可选的,上述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元素可以包括多个,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每一行元素的相位所旋转的a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当ay不等于0时,所旋转的相位的个数可以等于第k列元素个数,即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和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均需要旋转,从而得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以及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W2的结构可以是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结合得到的,还可以是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与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结合得到的。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上述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假设W2包括4行3列,即上述N=3,M=4,则该W2的前两行设为W2的第一极化方向,该W2的后两行设为第二极化方向,k=1,
(1)设W2的结构是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结合得到的,则该W2的结构可以是(结构1),或者,可以是(结构2)。其中,是终端设备通过宽带上报的W1的第i个列向量(或者beam)、W或者W2的第r个极化方向、W或者W2的第l列的第一幅度信息;是终端设备通过子带上报的W1的第i个beam、第r个极化方向、W或者W2的第l列的第二幅度信息,cr,l,i是W1的第i个beam、第r个极化方向、W或者W2的第l列的相位信息。r为W2的极化方向,l为W2的列数,i是W1的列数。其中,W1结构是其中bi为DFT向量。
参见结构1的W2,从幅度的角度来看,该W2的第三列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即第三列的前两行)的元素的幅度,等于该W2的第一列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即第一列的后两行)的元素的幅度,即第三列前两行的元素的幅度(p(WB) 1,0,0p(SB) 1,0,0、p(WB) 1,0,1p(SB) 0,0,1)与第一列后两行元素的幅度相同;并且,第三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为p(WB) 1,0,0p(SB) 1,0,0位于p(WB) 1,0,1p(SB) 0,0,1的前一行,上述第一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也是p(WB) 1,0,0p(SB) 1,0,0位于p(WB) 1,0,1p(SB) 0,0,1的前一行,即结构1的W2中,第三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第一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另外,该W2的第三列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即第三列的后两行)的元素的幅度,等于该W2的第一列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即第一列的前两行)的元素的幅度,即第三列后两行的元素的幅度(p(WB) 0,0,0p(SB) 0,0,0、p(WB) 0,0,1p(SB) 0,0,1)与第一列前两行元素的幅度相同;并且,第三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为p(WB) 0,0,0p(SB) 0,0,0位于p(WB) 0,0,1p(SB) 0,0,1的前一行,上述第一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也是p(WB) 0,0,0p(SB) 0,0,0位于p(WB) 0,0,1p(SB) 0,0,1的前一行,即结构1的W2中,第三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第一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然后,从相位的角度来看结构1的W2,第三列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两个相位(即第三列第一行的c0,0,0和第三列第二行的c0,0,1,其中,第三列第一行的c0,0,0称为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二行的c0,0,1称为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中,第三列第一行的c0,0,0等于第一列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0,0,0,即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0,0,0旋转了0°,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二行的c0,0,1等于第一列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0,0,1,即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0,0,1旋转了0°,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第二行元素的相位,该种情况下,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的每一行的元素对应的ay均等于0。
同理,继续参见结构1的W2,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两个相位(即第三列第三行的-c1,0,0和第三列第四行的-c1,0,1,其中,第三列第三行的-c1,0,0称为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四行的-c1,0,1称为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中,第三列第三行的-c1,0,0等于第一列第三行元素的相位c1,0,0旋转180°后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1,0,0旋转了180°,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四行的-c1,0,1等于第一列第四行元素的相位c1,0,1旋转了180°后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1,0,1旋转了180°,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该种情况下,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的每一行的元素对应的by均等于180°。
参见结构2的W2,从列向量的幅度的角度来看,其类似于结构1的W2,在此不再赘述。从列向量的相位的角度来看结构2的W2,第三列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两个相位(即第三列第一行的c0,0,0和第三列第二行的-c0,0,1,第三列第一行的c0,0,0称为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二行的c0,0,1称为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中,第三列第一行的c0,0,0等于第一列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0,0,0,即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0,0,0旋转了0°,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二行的-c0,0,1等于第一列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0,0,1旋转了180°后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0,0,1旋转了180°,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该种情况下,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一行的元素对应的a1等于0,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二行的元素对应的a2等于180°。
同理,继续参见结构2的W2,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两个相位(即第三列第三行的-c1,0,0和第三列第四行的c1,0,1,其中,第三列第三行的-c1,0,0称为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四行的c1,0,1称为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中,第三列第三行的-c1,0,0等于第一列第三行元素的相位c1,0,0旋转180°后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1,0,0旋转了180°,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二极化方向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四行的-c1,0,1等于第一列第四行元素的相位c1,0,1旋转了180度后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1,0,1旋转了180°,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该种情况下,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第一行的元素对应的b1等于180°,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第二行的元素对应的b2等于18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过宽带上报的幅度与通过子带上报的幅度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只存在其中一个。
(2)设W2的结构是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与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结合得到的,则该W2的结构可以是(结构3),或者,(结构4)。
参见结构3的W2,从幅度的角度来看,该W2的第三列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即第三列的前两行)的元素的幅度,等于该W2的第一列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即第一列的后两行)的元素的幅度,即第三列前两行的元素的幅度(p(WB) 1,0,0p(SB) 1,0,0、p(WB) 1,0,1p(SB) 0,0,1)与第一列后两行元素的幅度相同;并且,第三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为p(WB) 1,0,0p(SB) 1,0,0位于p(WB) 1,0,1p(SB) 0,0,1的前一行,上述第一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也是p(WB) 1,0,0p(SB) 1,0,0位于p(WB) 1,0,1p(SB) 0,0,1的前一行,即结构1的W2中,第三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第一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另外,该W2的第三列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即第三列的后两行)的元素的幅度,等于该W2的第一列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即第一列的前两行)的元素的幅度,即第三列后两行的元素的幅度(p(WB) 0,0,0p(SB) 0,0,0、p(WB) 0,0,1p(SB) 0,0,1)与第一列前两行元素的幅度相同;并且,第三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为p(WB) 0,0,0p(SB) 0,0,0位于p(WB) 0,0,1p(SB) 0,0,1的前一行,上述第一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也是p(WB) 0,0,0p(SB) 0,0,0位于p(WB) 0,0,1p(SB) 0,0,1的前一行,即结构1的W2中,第三列列向量在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第一列列向量在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然后,从相位的角度来看结构3的W2,第三列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两个相位(即第三列第一行的c1,0,0 *和第三列第二行的c1,0,1 *,其中,第三列第一行的c1,0,0 *称为第三列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二行的c1,0,1 *称为第三列在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中,第三列第一行的c1,0,0 *等于第一列第三行元素的相位c1,0,0取共轭后并旋转了0°得到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1,0,0取共轭后旋转了0°得到的值,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二行的c1,0,1 *等于第一列第四行元素的相位c1,0,1取共轭后并旋转了0°得到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1,0,1取共轭后并旋转了0°得到的值,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第二行元素的相位,该种情况下,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一行元素对应的a1为0°,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二行元素对应的a2为0°。
同理,继续参见结构3的W2,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两个相位(即第三列第三行的-c0,0,0 *和第三列第四行的-c0,0,1 *,其中,第三列第三行的-c0,0,0 *称为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四行的-c0,0,1 *称为第三列在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中,第三列第三行的-c0,0,0 *等于第一列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0,0,0取共轭并旋转180°后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一行元素的相位c0,0,0c0,0,0取共轭并旋转180°后的值,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二极化方向第一行元素的相位;第三列第四行的-c0,0,1 *等于第一列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0,0,1取共轭并旋转了180°后的值,即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第二行元素的相位c0,0,1c0,0,1取共轭并旋转了180°后的值,作为了第三列的第二极化方向第二行元素的相位;该种情况下,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一行元素对应的b1等于180°,第一列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二行元素对应的b2等于180°。
参见结构4的W2,从列向量的幅度的角度来看,其类似于结构3的W2,在此不再赘述。从列向量的相位的角度来看结构4的W2,其具体的对应关系可以参照结构3的W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上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W2,第列列向量与第k列列向量之间既满足相应的幅度关联关系,也满足相应的相位关联关系,基于这两个关联关系,实际上是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W2,第列列向量与第k列列向量之间正交,其可以满足如下的正交关系式:或者,满足关于p和c的解释,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
因此,结合上述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描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PMI向接入网设备指示W2的第k列列向量,以及,W2的第k列列向量与第列列向量之间的幅度关联关系以及相位关联关系,接入网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二PMI从预设码本的第二码本中找到W2的第k列列向量,然后结合该第k列列向量构造出第列列向量,从而构造出上述类似于结构1至结构4的W2。故,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较少比特的第二PMI,就可以使得接入网设备确定出W2,大大降低了终端设备的CSI反馈开销,提高了上行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关联方式,接入网设备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PMI得到W2的部分列向量时,例如,假设W2包括3列,接入网设备确定出W2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列向量,通过上述列向量与列向量幅度之间的关联和相位之间的关联,可以得到多个与第一列具有幅度关联关系和相位关联关系的列向量,这些列向量是线性相关的列向量,这些线性相关的列向量中的任一个列向量都可以作为W2的第三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终端设备进行CSI反馈,反馈开销大的技术问题。该方案具体是:
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均预设了两个码本,分别是码本A和码本B,码本A中包含的是多个与W1相关的第一矩阵和每个第一矩阵对应的索引,码本B中包含的是多个与W2相关的第二矩阵和第二矩阵对应的索引,码本B中包含的第一矩阵中的部分列向量与该矩阵的剩余列向量之间均是正交的。可选的,可以是第二矩阵中的前个列向量中某一一个列向量与第二矩阵的后个列向量中某一个列向量之间正交。可选的,可以是第二矩阵中的第列列向量,与第二矩阵的第k列列向量之间正交,k为[1,]中的正整数,N为第二矩阵的列数。
因此,终端设备在根据预编码矩阵W得到W1和W2之后,终端设备从码本B中选择与W2最接近的第二矩阵,通过第二PMI向接入网设备指示该第二矩阵,例如,可以将该第二矩阵的索引携带在第二PMI中发送给接入网设备。由于码本B中包括的第二矩阵均是具有正交特性的矩阵,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码本所包含的矩阵个数少,因此,终端设备通过第二PMI向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将码本B中的哪一个第二矩阵作为W2,该第二PMI所需的比特数减少,因此,该技术方案降低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反馈开销。
可选的,该第二PMI中包括的W2的索引,可以是一个直接的值,即接入网设备可以从接入网设备侧预设的码本B直接通过该第二PMI找到矩阵W2
可选的,该第二PMI中包括的W2的索引,可以是终端设备将W2拆分成一个相位矩阵C和一个幅度矩阵D(这是因为W2中的元素既包含了相位信息,也包含了幅度信息),并且,终端设备上预设了两个映射表,一个是相位矩阵与索引的对应表,一个是幅度矩阵与索引的对应表。终端设备UE基于这两个表,找到与C接近的相位矩阵的索引,和与D接近的幅度矩阵的索引,将这两个索引通过第二PMI上报给基站。同样的,基站侧也有相同的两个表,基站通过这两个索引和这两个表找到相位矩阵和幅度矩阵后,通过矩阵相乘的方式就可以得到W2。同样的,由于W2的正交特性,因此,其拆分后得到的相位矩阵和幅度矩阵对应的映射表中的矩阵个数也比较少,因此,终端设备通过第二PMI向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将映射表中的哪一个相位矩阵作为W2的相位矩阵,将映射表中的哪一个幅度矩阵作为W2的幅度矩阵,该第二PMI所需的比特数减少,因此,该技术方案降低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反馈开销。
可选的,该第二PMI中包括的W2的索引,还可以是终端设备将W2拆成一个宽带的幅度矩阵E、子带的幅度矩阵F和子带的相位矩阵G,然后终端设备上也对应预设了三个映射表,UE采用类似的方法,分别确定三个索引,通过第二PMI上报给基站,同理,基站就可以基于这三个索引得到W2。该技术方案也降低了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反馈CSI的反馈开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接入网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1和确定模块12。
具体的,所述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所述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PMI、第二PMI和预设的码本,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可选的,该接收模块11可以通过相应的接收机或者接收器实现,例如通过接入网设备中的射频模块或者基带模块实现。该确定模块12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器、微控制单元、数字处理器等具有控制功能的元器件实现。
可选的,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可选的,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可选的,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i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第i个第一角度ay,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i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i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第i个第二角度by,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i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ai和所述bybi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确定模块21以及发送模块22。
具体的,所述确定模块21,用于根据接入网设备下发的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
所述发送模块22,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可选的,该处理模块21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器、微控制单元、数字处理器等具有控制功能的元器件实现。该发送模块22可以通过相应的发送机或者发送器实现,例如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射频模块或者基带模块实现。
可选的,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可选的,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可选的,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器31、处理器32、存储器33。存储器3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3中可以存储各种程序,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接收器31可以为接入网设备上的射频模块或者基带模块。
本实施例中,接收器3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处理器3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PMI、第二PMI和预设的码本,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可选的,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可选的,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可选的,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器40、发送器41、处理器42、存储器43。存储器4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43中可以存储各种程序,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接收器40和接收器41可以为终端设备上的射频模块或者基带模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42,用于根据接收器40接收到的接入网设备下发的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
所述发送器41,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可选的,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可选的,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可选的,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1,]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可选的,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在没有超过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所描述系统、设备和方法以及不同实施例的示意图,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结合或集成。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子、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Claims (36)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所述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PMI、第二PMI和预设的码本,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10.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根据接入网设备下发的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19.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PMI、第二PMI和预设的码本,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28.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入网设备下发的参考信号确定预编码矩阵W,W满足W=W1×W2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CSI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第二PMI,W1对应于所述第一PMI,W2对应于所述第二PMI,所述第二PMI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以及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所述W的列数大于2。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幅度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所述N为W2的列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幅度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等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且所述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幅度的排列顺序,与所述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幅度的排列顺序相同。
32.根据权利要求28-31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MI还用于指示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部分列向量与所述W2的剩余列向量的相位关联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前个列向量的相位与所述W2的后个列向量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或者,
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
所述W2的极化方向包括第一极化方向和第二极化方向,所述k为中的正整数,其中,所述W2的前行为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所述W2的后行为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所述M为所述W2的行数。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以及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二极化方向上的相位,与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在所述W2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相位相关,具体包括: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a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二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将所述W2的第k列列向量的第二个极化方向的第y行元素的相位取共轭并旋转by角度,作为所述W2的第列列向量的第一极化方向第y行元素的相位;
其中,所述ay和所述by满足|ay-by|mod(2π)=π,(x)mod(2π)表示x对2π取余数,取值范围为[0,2π),
CN201710459501.XA 2017-06-16 2017-06-16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Pending CN109150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501.XA CN109150266A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PCT/CN2018/089391 WO2018228214A1 (zh) 2017-06-16 2018-05-31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EP18818810.6A EP3629504A4 (en) 2017-06-16 2018-05-31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6/715,978 US20200119796A1 (en) 2017-06-16 2019-12-16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9501.XA CN109150266A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50266A true CN109150266A (zh) 2019-01-04

Family

ID=6466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9501.XA Pending CN109150266A (zh) 2017-06-16 2017-06-16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19796A1 (zh)
EP (1) EP3629504A4 (zh)
CN (1) CN109150266A (zh)
WO (1) WO201822821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41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506646A (ja) * 2017-01-25 2020-02-2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送信方法、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773A (zh) * 2010-09-30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CN105939169A (zh) * 2013-06-07 2016-09-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及码本子采样
CN106302269A (zh) * 2015-06-04 2017-01-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032185A1 (zh) * 2015-08-24 2017-03-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87435A (zh) * 2015-08-24 2017-03-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6519B2 (en) * 2009-12-14 2013-09-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rank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PMI) feedback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
CN107196690B (zh) * 2016-03-11 2019-05-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JP2020506646A (ja) * 2017-01-25 2020-02-27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送信方法、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773A (zh) * 2010-09-30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信道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CN105939169A (zh) * 2013-06-07 2016-09-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及码本子采样
CN106302269A (zh) * 2015-06-04 2017-01-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032185A1 (zh) * 2015-08-24 2017-03-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87435A (zh) * 2015-08-24 2017-03-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编码指示信息和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41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756416B (zh) * 2019-03-29 202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9504A4 (en) 2020-05-06
WO2018228214A1 (zh) 2018-12-20
US20200119796A1 (en) 2020-04-16
EP3629504A1 (en) 202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329E1 (en) Precoder structure for MIMO precoding
CN104620527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
JP6148325B2 (ja) 進歩した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ンネル品質情報の決定
CN104488210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11342912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9951220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JP6316205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EP3272022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precoder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321983B (zh) 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079329B (zh) 一种虚拟天线端口的映射方法和基站
CN104541456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4067533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以及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428641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311431B (zh) 一种空频合并系数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180017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303442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5337683B (zh) 一种针对csi反馈系统的发射加权方法及装置
CN10863183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4113938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recoding signal
CN109150266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KR102059970B1 (ko) 다운 링크 채널 정보를 획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네트워크 측 장치
CN105324953A (zh) 下行信道预编码矩阵的确定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282204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54824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4717003B (zh) 一种移动通信信道误差建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604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