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8731A - 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 Google Patents

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8731A
CN109148731A CN201710465119.XA CN201710465119A CN109148731A CN 109148731 A CN109148731 A CN 109148731A CN 201710465119 A CN201710465119 A CN 201710465119A CN 109148731 A CN109148731 A CN 109148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carbon nanotube
conductive carbon
mixed film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51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8731B (zh
Inventor
向超宇
钱磊
曹蔚然
杨行
杨一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C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Corp filed Critical TCL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4651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8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8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8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8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8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1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active inorganic nanostructures, e.g.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20Carbon compounds, e.g. carbon nanotubes or fullere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方法包括步骤:将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混合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液;通过溶液法将混合液制成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通过HHIC技术对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发生交联,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本发明利用HHIC技术对包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混合薄膜中独立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在一起,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利用HHIC技术,不会改变非交联基团的性质,且不会产生副产物。

Description

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器件。
背景技术
胶体(Colloid)量子点是基于液相分布的纳米材料体系。胶体量子点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旋涂、打印、转印或涂布等),制备量子点多层或单层薄膜。目前,在胶体量子点和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体系中,量子点和导电碳纳米材料分散在溶剂中,成膜后溶剂挥发,形成只有量子点和导电碳纳米材料堆积的混合薄膜。然而在形成含量子点和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过程中,量子点和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不易发生交联,这是因为导电碳纳米材料没有交联官能团,成膜过程中无法交联。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器件,旨在解决现有含有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中,导电碳纳米材料与量子点之间不易发生交联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
步骤A、将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混合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液;
步骤B、通过溶液法将混合液制成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
步骤C、通过HHIC技术对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发生交联,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
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导电碳纳米材料为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富勒烯为C60、C70和PCBM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溶剂为甲苯、苯、氯苯、二甲苯、氯仿、丙酮、正辛烷、异辛烷、环己烷、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六甲基磷酰胺、正丁醚、苯甲醚、苯乙醚、苯乙酮、苯胺、二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量子点为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蓝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以及红外光量子点和紫外光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将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置于HHIC反应器中,通入H2,并使H2转变成H等离子,通过H等离子对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发生交联,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
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H等离子的能量为1~100eV。
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交联处理的时间为1~30min。
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其中,所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采用如上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一种QLED器件,其中,所述QLED器件包括如上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HHIC技术对包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混合薄膜中独立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在一起,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器件,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HHIC(Hyperthermal hydrogen induced cross-linking)技术是通过H2作为起始反应剂,然后使H2转变成H等离子,接着以适合能量的H等离子打开C-H,H-O,S-H,H-N等化学键。之后这些打开的化学键重新接合,从而把化学物质交联在一起。此方法耗时短,条件要求低(室温),对反应物没有特殊要求,而且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具体地,HHIC反应器中,通过电子回旋加速离子源,利用电子回旋共振使等离子体电离。微波被注入到一定体积的频率对应的电子回旋共振。该容积包含低压气体如氢气、氦气等。微波的交替电场设置为与气体自由电子的回转周期同步, 并增加其垂直动能。随后,当带电的自由电子与体积中的气体碰撞时, 如果它们的动能大于原子或分子的电离能,它们就会引起电离。电离后的粒子通过电场加速获得一定的动能,获得动能的粒子通过碰撞,把能量传递到不带电的粒子。通过调节电场的大小,控制粒子的动能。已具有一定动能的粒子如H2作为起始反应剂,交联目标薄膜。一般的,带有H键的键能如下表1。
表1
化学键 H-H H-C N-H O-H Si-H P-H S-H
键能(eV) 18.9 18 16.9 20.2 13.9 13.8 15.8
因此用一定能量的H2,可以打开H键。形成氢元素和其他基团的自由基,涉及到的反应如下:
-C-H → -C•+ H•• (1);
-N-H → -N•+ H•• (2);
-O-H → -O•+ H•• (3);
-Si-H → -Si•+ H•• (4);
-P-H → -P•+ H•• (5);
-S-H → -S•+ H•• (6);
=C-H → =C•+ H•• (7)。
上述自由基可以相互结合,从而使物质交联到一起。在有机物中,-C-H键是大量存在的,并且-C-H的键能和H-H键的键能很接近,因此,-C-H是最可能发生交联反应的。而通过调节电场可以控制反应能量,从而有针对性的打开不同的化学键。使用H2作为反应物,不会产生新的副产物。而生成的H2,返回通过气流带走。
当自由基形成后,可以在薄膜中扩散:
•C- C- C-……- C- C- C-H → H-C- C- C-……- C- C- C• (8)
一开始自由基在薄膜的表面浓度很大,通过扩散,自由基可以向薄膜内部迁移,这样交联反应在薄膜内部发生,从而使整个薄膜交联。
以此同时,自由基是非常活跃的,不同的自由基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自由基与非自由基可以发生质子交换,例如下式(9):
-X•+H-R- → -X-H+•R- (9);
其中H-R-是烷烃基团,X是其他因素,因此这种质子交换的反应,可以扩大交联的物质范围。
在量子点的表面含有各种有机配体,本发明通过HHIC方法可以使有机配体和其他有机/无机基团交联,涉及到的反应式主要为式(1)和(8),这是因为导电碳纳米材料(如石墨烯)含有大量的不饱和碳键,HHIC方法打开量子点表面有机配体的-C-H,接着碳自由基与H自由基重新结合,从而使导电碳纳米材料与量子点交联到一起。
具体地,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其包括步骤:
步骤S100、将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混合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液;
本发明所述导电碳纳米材料可以为石墨烯和富勒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导电碳纳米材料也可以为碳纳米管。石墨烯和富勒烯材料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可以弥补量子点材料导电性能的不足。并且石墨烯和富勒烯材料一般只有C、H元素,没有交联官能团,因而不会出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发生交联的问题。
具体地,所述富勒烯为C60、C70和PCBM(富勒烯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溶剂可以为但不限于甲苯、苯、氯苯、二甲苯、氯仿、丙酮、正辛烷、异辛烷、环己烷、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六甲基磷酰胺、正丁醚、苯甲醚、苯乙醚、苯乙酮、苯胺、二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溶剂为氯仿。
具体地,所述量子点(QD)可以为但不限于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蓝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以及红外光量子点和紫外光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所述量子点可以为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或蓝光量子,还可以为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蓝光量子点的混合量子点。即本发明可以将一种颜色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混合,还可以是将不同颜色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混合。
步骤S200、通过溶液法将混合液制成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
所述步骤S200具体为,旋涂所述混合液,将混合液制成一层混合薄膜,成膜后真空干燥或通过加热的方式(加热温度为0~120℃,如120℃)使溶剂挥发,形成只含有量子点和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
步骤S300、通过HHIC技术对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发生交联,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
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将混合薄膜置于HHIC反应器中,通入H2,并使H2转变成H等离子,通过H等离子对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发生交联,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优选地,控制所述H等离子的能量为1~100eV,更优选的H等离子的能量为10eV。优选地,控制所述交联处理的时间为1~30min,更优选的交联处理的时间为10min。
现有技术中,多组分的交联需要不同的交联剂或交联官能团,对量子点产生影响。由于多组分中不同物质,性质不同,交联剂和官能团容易和不同组分的官能团发生反应。本发明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改进的核心之处在于:利用HHIC技术对包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混合薄膜中独立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在一起,形成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本发明利用HHIC技术不需要交联剂或交联官能团,有利于多组分混合保持基团性能。
进一步地,本发明可以选用石墨烯和富勒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作为导电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和富勒烯一般只有C、H元素,没有交联官能团,因而导致存在导电碳纳米材料与量子点之间不易发生交联的问题。本发明利用HHIC技术可以使无交联官能团的导电碳纳米材料与量子点发生交联,且不会产生副产物;石墨烯和富勒烯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还可以弥补量子点材料导电性能的不足。
在量子点的表面含有各种有机配体,本发明通过HHIC方法可以使有机配体和其他有机/无机基团交联。HHIC方法不会改变非交联基团的性质,也不会产生副产物。本发明通过HHIC方法,可以极大的扩张QLED等光电器件的材料选择和工艺过程。HHIC方法是一种对于量子点没有选择性的交联方式(不同溶剂的量子点,不同表面配体的量子点等等),HHIC方法将扩大量子点的运用范围,减小对工艺的要求。HHIC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不会影响或较小影响量子点的性质(发光,导电等等),经过HHIC方法交联的薄膜在稳定性上优于传统加热交联的薄膜,并且其电学性质没有变化。HHIC能够扩大溶液法的应用和选材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其中,所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采用如上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本发明经HHIC方法交联所得的混合薄膜在稳定性上优于传统加热交联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并且其电学性质没有变化,能够扩大溶液法的应用和选材范围。优选地,所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厚度为10-100nm,如40nm、50nm或100nm。
本发明的一种QLED器件,其中,所述QLED器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所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可作为QLED器件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所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作为QLED器件的功能层,可有效提高QLED器件的稳定性,并能确保QLED器件的电学性质。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QD与PCBM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步骤如下:
20mg QD与50mgPCBM混合到1ml氯仿溶剂中,得到混合液。旋涂所述混合液,将混合液制成一层混合薄膜,成膜后真空干燥使溶剂挥发,形成50nm的混合薄膜。将所述混合薄膜放入HHIC反应器中,通入H2,并使H2转变成H等离子,调节H等离子能量为10eV,交联处理10min,得到QD与PCBM交联的混合薄膜。
实施例2
QD与PCBM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步骤如下:
50mg QD与50mgPCBM混合到1ml氯仿溶剂中,得到混合液。旋涂所述混合液,将混合液制成一层混合薄膜,成膜后真空干燥使溶剂挥发,形成100nm的混合薄膜。将所述混合薄膜放入HHIC反应器中,通入H2,并使H2转变成H等离子,调节H等离子能量为100eV,交联处理30min,得到QD与PCBM交联的混合薄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器件。本发明利用HHIC技术对包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混合薄膜中独立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在一起,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本发明利用HHIC技术不需要交联剂或交联官能团,有利于多组分混合保持基团性能。另外,利用HHIC技术,不会改变非交联基团的性质,且不会产生副产物。此外,HHIC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不会影响或较小影响量子点的性质(发光,导电等等),经过HHIC方法交联的薄膜在稳定性上优于传统加热交联的薄膜,并且其电学性质没有变化。HHIC能够扩大溶液法的应用和选材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混合于溶剂中,得到混合液;
步骤B、通过溶液法将混合液制成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
步骤C、通过HHIC技术对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发生交联,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导电碳纳米材料为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勒烯为C60、C70和PCBM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溶剂为甲苯、苯、氯苯、二甲苯、氯仿、丙酮、正辛烷、异辛烷、环己烷、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六甲基磷酰胺、正丁醚、苯甲醚、苯乙醚、苯乙酮、苯胺、二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量子点为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蓝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以及红外光量子点和紫外光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将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置于HHIC反应器中,通入H2,并使H2转变成H等离子,通过H等离子对含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的混合薄膜进行交联处理,使得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之间发生交联,得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等离子的能量为1~100eV。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所述交联处理的时间为1~30min。
9.一种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10.一种Q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QLED器件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量子点与导电碳纳米材料交联的混合薄膜。
CN201710465119.XA 2017-06-19 2017-06-19 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Active CN109148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5119.XA CN109148731B (zh) 2017-06-19 2017-06-19 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5119.XA CN109148731B (zh) 2017-06-19 2017-06-19 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8731A true CN109148731A (zh) 2019-01-04
CN109148731B CN109148731B (zh) 2020-07-21

Family

ID=64804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5119.XA Active CN109148731B (zh) 2017-06-19 2017-06-19 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873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345A (zh) * 2009-03-03 2012-04-11 西安大略大学 制备超高温氢分子的方法和使用超高温氢分子选择性断裂在基质表面中或基质表面上的分子的C-H和/或Si-H键的方法
CN103000813A (zh) * 2012-10-23 2013-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5577A (zh) * 2010-08-13 2013-11-27 朗盛公司 异烯烃和二烯烃的官能化共聚物和它们作为增容剂的用途
CN104477854A (zh) * 2014-11-17 2015-04-01 武汉理工大学 三元半导体量子点∕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29261A (zh) * 2016-07-04 2016-11-1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彩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9426A (zh) * 2016-09-18 2016-12-1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胶链量子点薄膜的方法与量子点薄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345A (zh) * 2009-03-03 2012-04-11 西安大略大学 制备超高温氢分子的方法和使用超高温氢分子选择性断裂在基质表面中或基质表面上的分子的C-H和/或Si-H键的方法
CN103415577A (zh) * 2010-08-13 2013-11-27 朗盛公司 异烯烃和二烯烃的官能化共聚物和它们作为增容剂的用途
CN103000813A (zh) * 2012-10-23 2013-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7854A (zh) * 2014-11-17 2015-04-01 武汉理工大学 三元半导体量子点∕石墨烯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29261A (zh) * 2016-07-04 2016-11-16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彩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29426A (zh) * 2016-09-18 2016-12-1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胶链量子点薄膜的方法与量子点薄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ANG HE, ET AL: "Hyperthermal hydrogen induced cross-linking and fabrication of nano-wrinkle patterns in ultrathin polymer films",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8731B (zh) 202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an et al. Origins and effects of deep traps in functional group grafted polymeric dielectric materials
CN109148699A (zh) 量子点与聚合物交联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CN106430172B (zh) 一种氢氧化镁/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980624A (zh) 用于纺织品的着色的等离子体处理
CN108841157A (zh) 一种电磁屏蔽的石墨烯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48701A (zh) 量子点与载体交联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器件
CN109148734B (zh) 量子点与金属纳米粒子交联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0283450A (zh) 一种通过磁场调控石墨烯排列制备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9148731A (zh) 量子点与碳纳米材料交联的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CN111725408A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复合材料
CN109148700A (zh) 量子点与无机纳米粒子交联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6400486B (zh) 一种硼酸镁晶须的表面改性方法
CN101428844B (zh) 纳米氧化锌表面大气压、常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方法
CN109148703B (zh) 无机物包裹量子点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
CN109148702A (zh) 量子点与载体交联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器件
CN109148698B (zh) 量子点与载体交联的混合薄膜及制备方法与qled器件
CN109148711B (zh) 一种基于无机薄膜的器件封装方法
CN109148736B (zh) 一种基于有机薄膜与无机薄膜交替的器件封装方法
CN109148735A (zh) 一种多层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光电器件
CN106317714A (zh) 纳米三氧化二铝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方法
CN109148732B (zh) 一种基于金属粒子与有机小分子交联的器件封装方法
CN106223057B (zh) 一种具有夜光功能的pvc涂层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48733B (zh) 一种基于金属粒子与吸附粒子交联的器件封装方法
CN104787749A (zh) 一种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Yu et al. Interface engineering of polymer composite films for high-temperatur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6006 TCL technology building, No.17, Huifeng Third Road,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C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6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Zhongkai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No. nineteen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TCL RESEARCH AMERICA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