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47054B - 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47054B
CN109147054B CN201810875948.XA CN201810875948A CN109147054B CN 109147054 B CN109147054 B CN 109147054B CN 201810875948 A CN201810875948 A CN 201810875948A CN 109147054 B CN109147054 B CN 109147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node
setting
orientation
fa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59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47054A (zh
Inventor
刘文军
吕庆春
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b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b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ba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b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759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47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47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7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47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47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该方法包括: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设置父节点,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本发明通过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设置了一个该3D模型的父节点,并为其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以进一步约束3D模型的朝向,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3D模型始终朝向视野节点,方便用户进行AR场景中3D模型对应的物体的观察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App,Application)涉及到各行各业,人们通过这些App可以实现各种功能。特别是近期一些之前只能在特定设备上才能进行的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 Reality)体验在智能手机的App里也逐渐被实现,这使得AR体验人群大幅度的增加。
在现有技术的AR场景中,通常需要放置各种物体进行展示,且每一个在AR场景中显示的物体均为一个三维(3D,3-Dimension)模型,其中物体的朝向是在初始化AR场景时就固定不再改变的,当用户移动到其他位置或旋转观察角度时无法按照当前的朝向进行物体的观察,甚至只能观察到AR场景中物体侧面或背面,若用户希望进一步操作AR场景中的物体,则只能回到初始位置和朝向来进行操作,进而造成了用户体验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被观察物体朝向固定不变,用户在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后无法正常观察和操作AR场景中所显示的物体,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包括: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设置父节点,并将所述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所述父节点上;为所述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进一步,所述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包括:将所述3D模型的材质属性设置为双面渲染,并禁止所述3D模型的材质属性使用深度缓存区。
进一步,为所述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相对所述父节点围绕纵轴旋转180度。
进一步,所述设置父节点,包括:将所述父节点的坐标设置为所述3D模型创建时的真实坐标映射至当前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装置,包括:模型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节点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父节点,并将所述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所述父节点上;约束模块,用于为所述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进一步,所述模型创建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3D模型的材质属性设置为双面渲染,并禁止所述3D模型的材质属性使用深度缓存区。
进一步,还包括:翻转模块,用于将所述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相对所述父节点围绕纵轴旋转180度。
进一步,所述节点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父节点的坐标设置为所述3D模型创建时的真实坐标映射至当前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设置了一个该3D模型的父节点,并为其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摄像头方向)的朝向约束,以进一步约束3D模型的朝向,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3D模型始终朝向视野节点,方便用户进行AR场景中3D模型对应的物体的观察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被观察物体朝向固定不变,用户在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后无法正常观察和操作AR场景中所显示的物体,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主要应用于具有AR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步骤S101至S103:
S101: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
现有技术中加快渲染速度和建模精确性,3D模型通常为单面可见,如只显示正面图像或只显示观察方向的图像,在AR场景中显示单面可见的3D模型时,会在初始化时固定3D模型的朝向不变,用户固定在一个位置时,可以正常观察该3D模型呈现的物体,若用户移动位置或旋转视角,则用户的视野方向改变,但对应的AR场景中3D模型的朝向并未改变,易造成用户无法完整地观察到该物体,只能回到初始位置和朝向来进行操作,进而造成了用户体验下降。
因此,需要设置在AR场景中创建的3D模型对于全角度均可见,即通过任何角度均可以观察到该3D模型的具体内容。具体地,每一个3D模型均有一个节点进行该3D模型内容的承载,3D模型内容可以包括在AR场景中呈现的物体形状、信息、颜色、样式、文字内容等。
S102:设置父节点,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
在本实施例中,若直接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的节点添加朝向约束,会造成3D模型不可见等情况,因此,设置一个父节点,将承载3D模型的节点添加至该父节点,作为该父节点的子节点。此时,不需要直接在承载3D模型的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而是在父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即可以使3D模型正常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实际上是创建一个节点嵌套的模式,通过设置一个新的节点作为承载3D模型的节点的父节点,完成两个节点之间的嵌套,而这个新的节点可以为AR场景中的一个新创建的普通节点,并且只需要设置其坐标、朝向约束等属性即可。
S103,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为了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的屏幕中观察到3D模型的正面信息,实现较好的AR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进而使父节点下的子节点也受该约束影响,使3D模型的朝向也始终朝向视野节点,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屏幕中观察到当前场景内的3D模型正面。
进一步地,视野节点与用户使用的终端的摄像头开启时所指向的方向关联,即父节点的朝向始终指向摄像头开启时拍摄的方向,用户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也是摄像头拍摄的当前指向方向的内容。
本实施例通过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设置了一个该3D模型的父节点,并为其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以进一步约束3D模型的朝向,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3D模型始终朝向视野节点,方便用户进行AR场景中3D模型对应的物体的观察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主要应用于具有AR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步骤S201至S204:
S201,将3D模型的材质属性设置为双面渲染,并禁止3D模型的材质属性使用深度缓存区。
为了使3D模型支持全角度可见,在创建3D模型时,需要将3D模型的材质属性设置为双面渲染,使3D模型在AR场景中可以展示给用户的内容均为全角度可见。进一步地,由于双面渲染会导致画面撕裂错乱,所以在设置3D模型支持双面渲染的同时禁用该模型所在的几何体材质属性设置使用深度缓存区。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任何角度均可以观察到该3D模型的具体内容。具体地,每一个3D模型均有一个节点进行该3D模型内容的承载,3D模型内容可以包括在AR场景中呈现的物体形状、信息、颜色、样式、文字内容等。
S202,设置父节点,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
在本实施例中,若直接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的节点添加朝向约束,会造成3D模型不可见等情况,因此,设置一个父节点,将承载3D模型的节点添加至该父节点,作为该父节点的子节点。此时,不需要直接在承载3D模型的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而是在父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即可以使3D模型正常显示。
S203,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为了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的屏幕中观察到3D模型的正面信息,实现较好的AR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进而使父节点下的子节点也受该约束影响,使3D模型的朝向也始终朝向视野节点,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屏幕中观察到当前场景内的3D模型正面。
进一步地,视野节点与用户使用的终端的摄像头开启时所指向的方向关联,即父节点的朝向始终指向摄像头开启时拍摄的方向,用户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也是摄像头拍摄的当前指向方向的内容。
S204,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相对父节点围绕纵轴旋转180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3D模型的材质属性为双面渲染,且为双面渲染后的3D模型的父节点设置了朝向约束,此时在AR场景中显示的3D模型的内容与该3D模型实际需要显示的内容呈镜像状态,为了保证用户的正常观察和使用,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相对父节点围绕纵轴旋转180度,使AR场景中显示的3D模型的内容与该3D模型实际需要显示的内容一致。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3D模型的材质属性为双面渲染实现了3D模型的全角度可见,在此基础上设置了3D模型的父节点,并为其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以进一步约束3D模型的朝向,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3D模型始终朝向视野节点,方便用户进行AR场景中3D模型对应的物体的观察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主要应用于具有AR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步骤S301至S303:
S301: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
在AR场景中创建的3D模型对于全角度均可见,即通过任何角度均可以观察到该3D模型的具体内容。具体地,每一个3D模型均有一个节点进行该3D模型内容的承载,3D模型内容可以包括在AR场景中呈现的物体形状、信息、颜色、样式、文字内容等。
S302,将父节点的坐标设置为3D模型创建时的真实坐标映射至当前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
在本实施例中,若直接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的节点添加朝向约束,会造成3D模型不可见等情况,因此,设置一个父节点,将承载3D模型的节点添加至该父节点,作为该父节点的子节点。此时,不需要直接在承载3D模型的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而是在父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即可以使3D模型正常显示。
在设置父节点时,将该父节点的坐标设置为3D模型创建时的真实坐标映射至当前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由于在一个AR场景下,可能同时存在多个3D模型需要显示,而多个3D模型不能同时显示在同一个位置,因此,通过将某个3D模型实际创建时的位置坐标对应映射至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作为该3D模型父节点的坐标,使3D模型在AR场景中显示时,其具体位置显示在对应父节点的坐标位置上,方便用户进行物体的区分,也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S303,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为了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的屏幕中观察到3D模型的正面信息,实现较好的AR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进而使父节点下的子节点也受该约束影响,使3D模型的朝向也始终朝向视野节点,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屏幕中观察到当前场景内的3D模型正面。
进一步地,视野节点与用户使用的终端的摄像头开启时所指向的方向关联,即父节点的朝向始终指向摄像头开启时拍摄的方向,用户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也是摄像头拍摄的当前指向方向的内容。
本实施例通过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设置了一个该3D模型的父节点,并为其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以进一步约束3D模型的朝向,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3D模型始终朝向视野节点,方便用户进行AR场景中3D模型对应的物体的观察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装置,主要安装于具有AR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模型创建模块10,用于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节点设置模块20,与模型创建模块10耦合,用于设置父节点,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约束模块30,与节点设置模块20耦合,用于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现有技术中加快渲染速度和建模精确性,3D模型通常为单面可见,如只显示正面图像或只显示观察方向的图像,在AR场景中显示单面可见的3D模型时,会在初始化时固定3D模型的朝向不变,用户固定在一个位置时,可以正常观察该3D模型呈现的物体,若用户移动位置或旋转视角,则用户的视野方向改变,但对应的AR场景中3D模型的朝向并未改变,易造成用户无法完整地观察到该物体,只能回到初始位置和朝向来进行操作,进而造成了用户体验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模型创建模块10创建对于全角度均可见的3D模型,即通过任何角度均可以观察到该3D模型的具体内容。具体地,模型创建模块10创建的每一个3D模型均有一个节点进行该3D模型内容的承载,3D模型内容可以包括在AR场景中呈现的物体形状、信息、颜色、样式、文字内容等。
在本实施例中,若直接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的节点添加朝向约束,会造成3D模型不可见等情况,因此,通过节点设置模块20设置一个父节点,并将承载3D模型的节点添加至该父节点,作为该父节点的子节点。此时,不需要直接在承载3D模型的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而是在父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即可以使3D模型正常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实际上是通过节点设置模块20创建一个节点嵌套的模式,通过设置一个新的节点作为承载3D模型的节点的父节点,完成两个节点之间的嵌套,而这个新的节点可以为AR场景中的一个新创建的普通节点,并且只需要设置其坐标、朝向约束等属性即可。
为了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的屏幕中观察到3D模型的正面信息,实现较好的AR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约束模块30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进而使父节点下的子节点也受该约束影响,使3D模型的朝向也始终朝向视野节点,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屏幕中观察到当前场景内的3D模型正面。
进一步地,视野节点与用户使用的终端的摄像头开启时所指向的方向关联,即父节点的朝向始终指向摄像头开启时拍摄的方向,用户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也是摄像头拍摄的当前指向方向的内容。
本实施例通过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设置了一个该3D模型的父节点,并为其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以进一步约束3D模型的朝向,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3D模型始终朝向视野节点,方便用户进行AR场景中3D模型对应的物体的观察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装置,主要安装于具有AR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模型创建模块10,用于将3D模型的材质属性设置为双面渲染,并禁止3D模型的材质属性使用深度缓存区;节点设置模块20,与模型创建模块10耦合,用于设置父节点,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约束模块30,与节点设置模块20耦合,用于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翻转模块40,与约束模块30耦合,用于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相对父节点围绕纵轴旋转180度。
为了使3D模型支持全角度可见,模型创建模块10在创建3D模型时,需要将3D模型的材质属性设置为双面渲染,使3D模型在AR场景中可以展示给用户的内容均为全角度可见。进一步地,由于双面渲染会导致画面撕裂错乱,所以在设置3D模型支持双面渲染的同时禁用该模型所在的几何体材质属性设置使用深度缓存区。通过上述设置,通过任何角度均可以观察到该3D模型的具体内容。具体地,每一个3D模型均有一个节点进行该3D模型内容的承载,3D模型内容可以包括在AR场景中呈现的物体形状、信息、颜色、样式、文字内容等。
在本实施例中,若直接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的节点添加朝向约束,会造成3D模型不可见等情况,因此,通过节点设置模块20设置一个父节点,并将承载3D模型的节点添加至该父节点,作为该父节点的子节点。此时,不需要直接在承载3D模型的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而是在父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即可以使3D模型正常显示。
为了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的屏幕中观察到3D模型的正面信息,实现较好的AR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约束模块30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进而使父节点下的子节点也受该约束影响,使3D模型的朝向也始终朝向视野节点,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屏幕中观察到当前场景内的3D模型正面。
进一步地,视野节点与用户使用的终端的摄像头开启时所指向的方向关联,即父节点的朝向始终指向摄像头开启时拍摄的方向,用户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也是摄像头拍摄的当前指向方向的内容。
由于模型创建模块10设置了3D模型的材质属性为双面渲染,且约束模块30为双面渲染后的3D模型的父节点设置了朝向约束,此时在AR场景中显示的3D模型的内容与该3D模型实际需要显示的内容呈镜像状态,为了保证用户的正常观察和使用,通过翻转模块40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相对父节点围绕纵轴旋转180度,使AR场景中显示的3D模型的内容与该3D模型实际需要显示的内容一致。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3D模型的材质属性为双面渲染实现了3D模型的全角度可见,在此基础上设置了3D模型的父节点,并为其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以进一步约束3D模型的朝向,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3D模型始终朝向视野节点,方便用户进行AR场景中3D模型对应的物体的观察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装置,主要安装于具有AR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主要包括:模型创建模块10,用于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节点设置模块20,与模型创建模块10耦合,用于将父节点的坐标设置为3D模型创建时的真实坐标映射至当前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约束模块30,与节点设置模块20耦合,用于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模型创建模块10在AR场景中创建的3D模型对于全角度均可见,即通过任何角度均可以观察到该3D模型的具体内容。具体地,每一个3D模型均有一个节点进行该3D模型内容的承载,3D模型内容可以包括在AR场景中呈现的物体形状、信息、颜色、样式、文字内容等。
在本实施例中,若直接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的节点添加朝向约束,会造成3D模型不可见等情况,因此,通过节点设置模块20设置一个父节点,将承载3D模型的节点添加至该父节点,作为该父节点的子节点。此时,不需要直接在承载3D模型的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而是在父节点上设置朝向约束,即可以使3D模型正常显示。
在节点设置模块20设置父节点时,将该父节点的坐标设置为3D模型创建时的真实坐标映射至当前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由于在一个AR场景下,可能同时存在多个3D模型需要显示,而多个3D模型不能同时显示在同一个位置,因此,通过将某个3D模型实际创建时的位置坐标对应映射至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作为该3D模型父节点的坐标,使3D模型在AR场景中显示时,其具体位置显示在对应父节点的坐标位置上,方便用户进行物体的区分,也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为了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的屏幕中观察到3D模型的正面信息,实现较好的AR使用体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约束模块30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进而使父节点下的子节点也受该约束影响,使3D模型的朝向也始终朝向视野节点,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均可在终端屏幕中观察到当前场景内的3D模型正面。
进一步地,视野节点与用户使用的终端的摄像头开启时所指向的方向关联,即父节点的朝向始终指向摄像头开启时拍摄的方向,用户在终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也是摄像头拍摄的当前指向方向的内容。
本实施例通过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设置了一个该3D模型的父节点,并为其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以进一步约束3D模型的朝向,保证用户无论如何移动位置或转动视角,3D模型始终朝向视野节点,方便用户进行AR场景中3D模型对应的物体的观察和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S11至S13:
S11,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
S12,设置父节点,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
S13,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安装在具有AR功能的终端中,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由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对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方法步骤。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S21至S23:
S21,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
S22,设置父节点,并将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父节点上;
S23,为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具有AR功能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由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对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
设置一个新的节点作为父节点,并将所述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所述父节点上,以及将承载3D模型的节点添加至该父节点,作为该父节点的子节点,且所述父节点为AR场景中的一个新创建的普通节点;
为所述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包括:
将所述3D模型的材质属性设置为双面渲染,并禁止所述3D模型的材质属性使用深度缓存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相对所述父节点围绕纵轴旋转180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一个新的节点作为父节点,包括:
将所述父节点的坐标设置为所述3D模型创建时的真实坐标映射至当前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
5.一种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
节点设置模块,用于设置一个新的节点作为父节点,并将所述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添加至所述父节点上,以及将承载3D模型的节点添加至该父节点,作为该父节点的子节点,且所述父节点为AR场景中的一个新创建的普通节点;
约束模块,用于为所述父节点添加指向视野节点的朝向约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创建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3D模型的材质属性设置为双面渲染,并禁止所述3D模型的材质属性使用深度缓存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转模块,用于将所述全角度可见的3D模型所在的节点相对所述父节点围绕纵轴旋转180度。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父节点的坐标设置为所述3D模型创建时的真实坐标映射至当前AR场景中的虚拟坐标。
9.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终端,至少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的步骤。
CN201810875948.XA 2018-08-03 2018-08-03 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Active CN109147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5948.XA CN109147054B (zh) 2018-08-03 2018-08-03 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5948.XA CN109147054B (zh) 2018-08-03 2018-08-03 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7054A CN109147054A (zh) 2019-01-04
CN109147054B true CN109147054B (zh) 2023-08-18

Family

ID=64791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5948.XA Active CN109147054B (zh) 2018-08-03 2018-08-03 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470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9438A (zh) * 2020-01-02 2020-05-19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Ar模型动态固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39408B (zh) * 2020-05-27 2022-11-15 上海实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r技术的城市管网管线3d模型展示方法和系统
CN111818265B (zh) * 2020-07-16 2022-03-0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模型的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3212A (zh) * 2014-07-02 2014-11-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方法及系统
CN104183014A (zh) * 2014-08-13 2014-12-03 浙江大学 一种面向城市增强现实的高融合度信息标注方法
CN106095094A (zh) * 2016-06-10 2016-11-09 北京行云时空科技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投影与现实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09223A (zh) * 2017-02-28 2017-06-30 杭州乐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3d场景的摄像头朝向修正方法及装置
CN107037403A (zh) * 2016-09-26 2017-08-1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物体相对定位方法
CN107463256A (zh) * 2017-08-01 2017-12-12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现实的用户朝向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7622524A (zh) * 2017-09-29 2018-01-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62428A1 (en) * 2014-03-17 2015-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for view management augmented realit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3212A (zh) * 2014-07-02 2014-11-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方法及系统
CN104183014A (zh) * 2014-08-13 2014-12-03 浙江大学 一种面向城市增强现实的高融合度信息标注方法
CN106095094A (zh) * 2016-06-10 2016-11-09 北京行云时空科技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投影与现实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37403A (zh) * 2016-09-26 2017-08-11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基于增强现实的物体相对定位方法
CN106909223A (zh) * 2017-02-28 2017-06-30 杭州乐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3d场景的摄像头朝向修正方法及装置
CN107463256A (zh) * 2017-08-01 2017-12-12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现实的用户朝向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7622524A (zh) * 2017-09-29 2018-01-23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显示方法和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空间增强现实方法;魏毅等;《高技术通讯》;20180531;第28卷(第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47054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0206B (zh) 显示信息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958480B (zh) 图像渲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272165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170154468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virtual reality scene model
KR20220030263A (ko) 텍스처 메시 빌딩
US20210182948A1 (en) Product brow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7092303A1 (zh) 虚拟现实场景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9147054B (zh) Ar的3d模型朝向的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8939556B (zh) 一种基于游戏平台的截图方法及装置
CN107223270B (zh) 一种显示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907760B (zh) 三维对象的标注方法及装置、工具、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9298338B2 (en) Multiple displays for displaying workspaces
CN111610998A (zh) Ar场景内容的生成方法、展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448050B (zh) 一种目标点的位置的确定方法及终端
US20150063785A1 (en) Method of overlappingly displaying visual object on video,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620807B2 (en) Association of objects in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with time-related metadata
CN111448542A (zh) 在模拟现实环境中显示应用程序
CN104991733A (zh) 一种图片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5187309A1 (en) Projecting a virtual image at a physical surface
US11532138B2 (en) Augmented reality (AR) imprinting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7291340B (zh) 实现界面效果的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18554B (zh) 一种实时渲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926190A (zh) 游戏编辑器中三维模型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4060949A1 (zh) 用于增强现实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40201A (zh) 虚拟沙盘展示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