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6473A - 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6473A
CN109126473A CN201811184806.5A CN201811184806A CN109126473A CN 109126473 A CN109126473 A CN 109126473A CN 201811184806 A CN201811184806 A CN 201811184806A CN 109126473 A CN109126473 A CN 109126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edta
situ
membrane
dg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48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26473B (zh
Inventor
王新华
李玲
李秀芬
任月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1848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26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26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6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26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6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8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or of concentration pola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02Forward osmosis or direct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5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forward osmo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04Backflus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4Maintenance of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2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scale removal, scale preven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FO)膜污染方法,属于污水处理与膜分离技术领域。基于钙镁离子强化FO膜污染的共识,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从膜面污染物中原位移除钙镁离子的FO膜污染控制方法。具体来说,借助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以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原位从FO膜面污染物中提取钙镁离子,降低膜面污染物中钙镁离子含量,提高膜污染层的孔隙率,从而减少膜面阻力并提升污染膜的清洗效果。与传统的膜污染控制措施相比,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FO膜污染方法操作更简单、对膜没有损伤、DGT和EDTA等移除材料可以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属于污水处理和膜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正渗透(FO)工艺在世界各地受到了广泛关注。FO膜具有截留性能好、能耗低、污染趋势小等突出优点。然而,长期运行以及厌氧条件下的严重膜污染,已经成为制约FO膜及其相关组合工艺推广应用的瓶颈。
FO膜污染主要包括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和生物污染。与传统的微滤(MF)或者超滤(UF)膜的污染类型相同,但是由于驱动力的区别,FO膜污染的机理完全不同。FO膜运行过程的驱动力是膜两侧的渗透压差,而传统MF或UF膜的驱动力是水力压差。与水力压差相比,渗透压差保证了FO膜的污染趋势更小,且膜污染物的沉积方式也有不同。因此,目前比较成熟的MF或UF的膜污染控制方式,比如化学清洗等,可一定程度上缓解FO膜污染,但是并不完全适用于FO膜。此外,现有的FO膜污染控制手段都侧重于异位控制的方式。
FO膜污染主要是由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复合而成。其中,二价金属离子钙镁等利用架桥作用可以与多糖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交联在一起,增加了污染层的密实程度,降低了膜污染层的孔隙率,大大强化了FO膜污染。目前,钙镁等离子引起的FO膜污染的强化已经成为膜污染研究关注的热点。考虑到钙镁离子在FO膜污染物组成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可以原位从膜污染物中移除钙镁离子,那么FO膜污染层的孔隙率必然增加,膜污染随之减轻,且更有助于膜污染的清洗。
梯度薄膜扩散技术(DGT)是一种新型的形态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和金属从固相到液相的释放通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一种新的原位被动采样技术。根据DGT的特性,可以用于从固相污染物中移除钙镁等金属离子。乙二胺四乙酸(EDTA)是一种常见的螯合剂,其对钙镁等金属离子具有高效吸附性,可在一定程度上移除生物结合态的钙镁离子。
基于钙镁离子强化FO膜污染的共识,本发明提出一种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FO膜污染的方法,具体来说,借助DGT技术以及EDTA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原位从FO膜面污染物中提取钙镁离子,实现钙镁离子的原位去除,提高膜污染层的孔隙率,降低膜污染,并提升膜清洗效果。与传统的膜污染控制措施相比,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FO膜污染的方法操作简单,不会破坏膜性能,DGT和EDTA等移除材料可以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发明一种操作简单、不破坏膜性能、成本低廉的从膜污染物中原位提取钙镁离子来缓解膜污染的方法,为FO膜污染物的清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原位移除FO污染膜上的钙镁离子以实现除去FO膜污染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是利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膜或DGT技术对FO膜面污染物中的钙镁离子进行原位移除,从而实现除去FO膜污染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1)制备EDTA膜或活化DGT装置上的吸附膜。
(2)采用EDTA膜或DGT对FO膜污染物中的钙镁离子进行原位移除;
(3)采用原位反冲洗对吸附后的FO膜进行物理清洗;
(4)将经过钙镁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膜重新投入运行;
其中,所述EDTA膜为EDTA溶液和凝固点在40℃以上的物质制备得到的;所述原位移除指的是无需取下FO膜,将EDTA膜或DGT装置直接覆在FO膜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EDTA膜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95℃将1wt%-3wt%EDTA钠盐于水,加入3wt%-6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EDTA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所述EDTA膜由1wt%的EDTA钠盐和3wt%的琼脂溶液混合制备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GT技术通过DGT装置实现,所述DGT装置包括吸附膜、扩散膜和滤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DGT装置中所述吸附膜的树脂为chelex-100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GT装置由上至下按照吸附膜、扩散膜、滤膜进行组装,其中滤膜靠近FO污染膜。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GT装置在使用前需要经过活化,所述活化是指在4℃下,将吸附膜在0.03M NaCl溶液中浸泡5-24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GT装置与FO污染膜面接触时间为5-48h,优选48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EDTA膜与FO污染膜面的接触时间为5-24h,优选24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原位反冲洗处理中使用的原料液为0.25-1M氯化钠溶液,汲取液为水,反冲洗时间为0.5-2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水优选去离子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GT装置中树脂与EDTA膜可再生。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GT装置中树脂再生是采用1-2M盐酸溶液浸泡,然后用水洗去H+;接着用1-2M氢氧化钠溶液将树脂转为Na+型,最后用水洗去树脂中的OH-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EDTA膜再生是采用1-2M盐酸或柠檬酸溶液洗脱钙镁离子,然后用水冲洗EDTA膜表面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首次提出通过去除FO膜污染物中的结合态钙镁离子的方法除去FO膜污染,为FO膜污染物的清除提供了新思路。
2、本发明所采用的原位钙镁离子移除技术,可以从FO膜污染膜面提取50%-95%的生物结合态钙镁,钙镁离子移除效率高,且移除后膜污染层的孔隙率提升10%-30%,有效缓解了膜污染。
3、DGT技术和EDTA膜采用直接与FO污染膜接触的方式实现原位移除钙镁离子,具有操作简单和不破坏FO膜等优点,且通过DGT技术和EDTA膜处理后的FO膜的水处理效果与新膜的效果差别不明显,能够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4、DGT技术和EDTA膜的钙镁离子移除效果良好,且DGT中树脂与EDTA膜可重复多次使用,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使得工业化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FO膜:Hydration Technologies Inc;TFC/CTA膜
DGT装置:DGT Research Ltd;树脂:chelex-100;
膜孔隙率的测定: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膜面进行观测,然后采用以下步骤测定孔隙率:
(1)导出CLSM图像的中间层;
(2)用ImageJ将该图像转为黑白图片;
(3)使用ImageJ的Analyze Particles工具,计算空隙所占比例,即得到孔隙率
DGT和EDTA膜吸附率的测定或计算:通过吸附的钙镁离子质量浓度除以污染物中原有的钙镁离子质量浓度。
FO膜水通量的测量或计算:FO膜的水通量通过原料液质量变化转化得到。
实施例1:(DGT技术对钙的吸附)
本实施例作用的对象为被海藻酸钠-硫酸钙(钙离子浓度为1mM、15mM、35mM)污染的FO膜,其在经过DGT吸附后的运行性能为:DGT吸附率最高可达62.83%,水通量最高提升了70%。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准备FO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染的FO膜。
(2)准备DGT吸附装置,将吸附膜在4℃下采用0.03M NaCl浸泡16h,完成活化过程。
(3)安装DGT吸附装置,将吸附膜、扩散膜和滤膜按顺序由上至下进行安装。
(4)采用DGT对污染物中的钙离子进行原位移除,DGT装置中的滤膜与FO污染膜面接触,接触时间为48h。
(5)对DGT吸附后的FO污染膜进行原位反冲洗,采用0.5M氯化钠溶液为原料液,去离子水为汲取液,反冲洗时间为0.5h。
(6)将经过钙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污染膜重新放入FO污水处理装置中进行运行。
经过上述清洗后,将FO膜重新置于FO污水处理装置内运行得到如表1所示的运行数据,可见,经过DGT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恢复至新膜通量的70%。经过DGT吸附后,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膜孔变得疏松,孔隙率提升15%以上,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减少。
以海藻酸钠-硫酸钙(钙离子浓度为1mM)污染的FO膜为例,经过DGT吸附后的FO膜进行水处理,以通量下降到2LMH(L/(m2·h))为运行终点,其运行时间达到20d,对COD的截留率达到98.8%,氨氮截留率为65.5%,磷酸盐截留率达到100%,新膜的运行时间为25d,COD、氨氮和磷酸盐的截留率分别为99.2%、66.3%和100%,可见,尽管经过DGT吸附处理后的FO污染膜的运行时间下降,但是其处理效果与新膜无明显差别,能满足水处理的要求,且能降低新膜成本。
表1 DGT装置对不同污染状态下的FO污染膜(钙离子浓度不同)的处理性能
实施例2(EDTA膜对钙离子的吸附性能)
本实施例作用的对象为被海藻酸钠-硫酸钙(钙离子浓度为1mM、15mM、35mM)污染的FO膜,其在经过EDTA膜吸附后的运行性能为:EDTA吸附率最高可达93.51%,水通量最高恢复77.1%。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准备FO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染的FO膜。
(2)制备EDTA吸附膜:在95℃将1wt%EDTA-2Na于水,加入3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EDTA吸附膜。
(3)采用EDTA吸附膜对污染物中的钙离子进行原位移除,吸附时间为24h。
(4)对EDTA吸附后的FO污染膜进行原位反冲洗,采用0.5M氯化钠溶液为原料液,去离子水为汲取液,反冲洗时间为0.5h。
(5)将经过钙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污染膜重新放入FO污水处理装置中进行运行。
经过上述清洗后,将FO膜重新置于FO污水处理装置内运行得到如表2所示的运行数据,可见,经过EDTA膜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恢复77.1%,EDTA吸附膜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3.51%,且EDTA膜对不同浓度的钙离子均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吸附后的FO污染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膜孔变得疏松,孔隙率提升20%以上,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含量减少。
以海藻酸钠-硫酸钙(钙离子浓度为35mM)污染的FO膜为例,经过EDTA膜吸附后的FO膜进行水处理,以通量下降到2LMH为运行终点,其运行时间达到25d,对COD的截留率达到99%以上,氨氮截留率为66.2%,磷酸盐截留率达到100%,新膜的运行时间为25d,COD、氨氮和磷酸盐的截留率分别为99.2%、66.3%和100%,可见,经过EDTA膜吸附后的FO污染膜的水处理效果与新膜几乎一致,且其运行时间也与新膜一致,可见,利用EDTA膜原位缓解FO污染膜能够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表2 EDTA膜对不同污染状态下的FO膜(钙离子浓度不同)的处理性能
实施例3(EDTA膜对钙离子的吸附性能)
本实施例EDTA膜的制备方法为:在95℃下将2wt%EDTA-2Na溶于水,加入4.5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的EDTA吸附膜,其余操作和条件和实施例2相同。
以海藻酸钠-硫酸钙(钙离子浓度为1mM)污染的FO膜为例,经过EDTA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恢复35.2%,EDTA吸附膜的吸附率最高可达42.35%。吸附后的FO污染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发生变化,膜孔变得疏松,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含量减少。
实施例4(DGT对镁)
本实施例作用的对象为被海藻酸钠-硫酸镁(镁离子浓度为1mM、5mM)污染的FO膜,其在经过DGT吸附后的运行性能为:DGT吸附率最高可达50.03%,水通量最高提升61.2%。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准备FO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染的FO膜。
(2)准备DGT吸附装置,将吸附膜在4℃下采用0.03M NaCl浸泡24h,完成活化过程。
(3)安装DGT吸附装置,将吸附膜、扩散膜和滤膜按顺序由上至下进行安装。
(4)采用DGT对污染物中的镁离子进行原位移除,DGT装置中的滤膜与FO污染膜面接触,接触时间为24h。
(5)对DGT吸附后的FO污染膜进行原位反冲洗,采用0.5M氯化钠溶液为原料液,去离子水为汲取液,反冲洗时间为0.5h。
(6)将经过镁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污染膜重新放入FO污水处理装置中进行运行。
经过上述清洗后,将FO膜重新置于FO污水处理装置内运行得到如表3所示的运行数据,可见,经过DGT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提升61.2%,DGT的吸附率最高可达50.03%。经过DGT吸附后,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膜孔变得疏松,孔隙率提升8%以上,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减少。
以海藻酸钠-硫酸钙(镁离子浓度为1mM)污染的FO膜为例,经过DGT吸附后的FO膜进行水处理,以通量下降到2LMH为运行终点,其运行时间达到18d,对COD的截留率达到98.6%,氨氮截留率为62.5%,磷酸盐截留率达到100%,新膜的运行时间为25d,COD、氨氮和磷酸盐的截留率分别为99.2%、66.3%和100%,可见,尽管经过DGT吸附处理后的FO污染膜的运行时间有所下降,但是其处理效果与新膜差别不大,仍能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表3 DGT技术对不同污染状态下的FO膜(镁离子浓度不同)的处理性能
实施例5(EDTA对镁)
本实施例作用的对象为被海藻酸钠-硫酸镁(镁离子浓度为1mM、5mM)污染的FO膜,其在经过EDTA吸附后的运行性能为:EDTA吸附率最高可达50.49%,水通量最高恢复61.9%。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准备FO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染的FO膜。
(2)制备EDTA吸附膜:在95℃将1wt%EDTA-Na于水,加入3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EDTA吸附膜。
(3)采用EDTA吸附膜对污染物中的镁离子进行原位移除,吸附时间为24h。
(4)对EDTA吸附后的FO污染膜进行原位反冲洗,采用0.5M氯化钠溶液为原料液,去离子水为汲取液,反冲洗时间为0.5h。
(5)将经过镁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污染膜重新放入FO污水处理装置中进行运行。
经过上述清洗后,将FO膜重新置于FO污水处理装置内运行得到以下运行数据:
经过EDTA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恢复61.9%,EDTA吸附膜的吸附率最高可达50.49%。吸附后的FO污染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膜孔变得疏松,孔隙率提升15%以上,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含量减少。
以海藻酸钠-硫酸钙(镁离子浓度为5mM)污染的FO膜为例,经过EDTA膜吸附后的FO膜进行水处理,以通量下降到2LMH为运行终点,其运行时间达到25d,对COD的截留率达到99%以上,氨氮截留率为67.1%,磷酸盐截留率达到100%,新膜的运行时间为25d,COD、氨氮和磷酸盐的截留率分别为99.2%、66.3%和100%,可见,经过EDTA膜吸附后的FO污染膜的水处理效果与新膜几乎一致,且其运行时间也与新膜一致,可见,利用EDTA膜原位缓解FO污染膜能够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表4 EDTA膜对不同污染状态下的FO膜(镁离子浓度不同)的处理性能
实施例6(EDTA膜对镁离子的吸附性能)
本实施例EDTA膜的制备方法为:在95℃下将2wt%EDTA-2Na溶于水,加入5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的EDTA吸附膜,其余操作和条件和实施例5相同。
以海藻酸钠-硫酸钙(镁离子浓度为5mM)污染的FO膜为例,经过EDTA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恢复30.5%,EDTA吸附膜的吸附率最高可达32.2%。吸附后的FO污染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发生变化,膜孔变得疏松,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含量减少。
实施例7(DGT对钙镁)
本实施例作用的对象为被海藻酸钠、硫酸钙、硫酸镁(钙镁离子浓度均为1mM)污染的FO膜,其在经过DGT吸附后的运行性能为:DGT吸附率最高可达26.9%,水通量最高提升了60.3%。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准备FO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染的FO膜。
(2)准备DGT吸附装置,将吸附膜在4℃下采用0.03M NaCl浸泡5-24h,完成活化过程。
(3)安装DGT吸附装置,将吸附膜、扩散膜和滤膜按顺序由上至下进行安装。
(4)采用DGT对污染物中的钙离子进行原位移除,DGT装置中的滤膜与FO污染膜面接触,接触时间为48h。
(5)对DGT吸附后的FO污染膜进行原位反冲洗,采用0.5M氯化钠溶液为原料液,去离子水为汲取液,反冲洗时间为0.5h。
(6)将经过钙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污染膜重新放入FO污水处理装置中进行运行。
经过上述清洗后,将FO膜重新置于FO污水处理装置内运行得到以下运行数据:
经过DGT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提升60.3%。经过DGT吸附后,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膜孔变得疏松,孔隙率提升约7%,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减少。
经过DGT吸附后的FO膜进行水处理,以通量下降到2LMH为运行终点,其运行时间达到20d,对COD的截留率达到98.2%,氨氮截留率为65.1%,磷酸盐截留率达到100%,新膜的运行时间为25d,COD、氨氮和磷酸盐的截留率分别为99.2%、66.3%和100%,可见,尽管经过DGT吸附处理后的FO污染膜的运行时间下降,但是其处理效果与新膜无明显差别,仍能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实施例8(EDTA对钙镁)
本实施例作用的对象为被海藻酸钠、硫酸钙、硫酸镁(钙镁离子浓度均为1mM)污染的FO膜,其在经过EDTA吸附后的运行性能为:EDTA吸附率最高可达47.07%%,水通量最高提升了61%。具体运行步骤如下:
(1)准备FO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污染的FO膜。
(2)制备EDTA吸附膜:在95℃将1wt%EDTA-2Na于水,加入3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EDTA吸附膜。
(3)采用EDTA吸附膜对污染物中的镁离子进行原位移除,吸附时间为24h。
(4)对EDTA吸附后的FO污染膜进行原位反冲洗,采用0.5M氯化钠溶液为原料液,去离子水为汲取液,反冲洗时间为0.5h。
(5)将经过镁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污染膜重新放入FO污水处理装置中进行运行。
经过上述清洗后,将FO膜重新置于FO污水处理装置内运行得到以下运行数据:
经过EDTA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恢复61%,EDTA吸附膜的吸附率最高可达47.07%。吸附后的FO污染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膜孔变得疏松,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含量减少。
经过EDTA膜吸附后的FO膜进行水处理,以通量下降到2LMH为运行终点,其运行时间达到25d,对COD的截留率达到99%以上,氨氮截留率为70.2%,磷酸盐截留率达到100%,新膜的运行时间为25d,COD、氨氮和磷酸盐的截留率分别为99.2%、66.3%和100%,可见,经过EDTA膜吸附后的FO污染膜的水处理效果与新膜一致,且其运行时间也与新膜一致,可见,利用EDTA膜原位缓解FO污染膜能够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对比例1:不同制备条件下EDTA膜
A、在95℃下将1wt%EDTA-2Na溶于水,加入2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的EDTA吸附膜过于柔软,无法成块进行吸附。
B、在95℃下将4wt%EDTA-2Na溶于水,加入8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的EDTA吸附膜,其韧性与吸附效果与实施例2一致,但从经济性角度出发,不予考虑。
C、在95℃下将0.5wt%EDTA-2Na溶于水,加入3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的EDTA吸附膜对于35mM钙离子形成的FO膜污染的钙离子吸附率仅有50%左右,远低于1%EDTA-2Na制备吸附膜的效果。
对比例2:EDTA溶液
以海藻酸钠-硫酸钙(钙离子浓度为35mM)污染的FO膜为例,采用1wt%EDTA溶液代替EDTA膜进行处理FO污染膜,此时需要将膜从装置中取出,属于异位缓解过程,会使得操作繁琐,且相同浓度下的EDTA溶液吸附处理后的FO膜,重新安装后进行原位反冲洗,采用0.5M氯化钠溶液为原料液,去离子水为汲取液,反冲洗时间为0.5h,将经过钙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污染膜重新放入FO污水处理装置中进行运行,经过EDTA溶液吸附后的FO膜水通量可恢复50.4%,EDTA溶液的吸附率为69.1%,FO膜的孔隙率提升18.29%,与实施例2中EDTA膜吸附处理后的FO膜相比,其效果明显降低。
对比例3:不使用膜吸附
本对比例不使用EDTA膜或者DGT装置,仅仅对污染膜进行原位反冲洗操作,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经过原位反冲洗后,将FO膜重新置于FO污水处理装置内运行得到以下运行数据:
经过原位反冲洗后的FO膜水通量最高可提升2%,膜表面污染物结构和膜表面平均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原位移除FO污染膜上的钙镁离子以实现除去FO膜污染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利用EDTA膜或DGT技术对FO膜面污染物中的钙镁离子进行原位移除,从而实现除去FO膜污染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EDTA膜或活化DGT装置上的吸附膜;
(2)采用EDTA膜或DGT装置对FO膜污染物中的钙镁离子进行原位移除;
(3)采用原位反冲洗对吸附后的FO膜进行物理清洗;
(4)将经过钙镁离子移除和物理清洗后的FO膜重新投入运行;
其中,所述EDTA膜为EDTA溶液和凝固点在40℃以上的物质制备得到的;所述原位移除指的是无需取下FO膜,将EDTA膜或DGT装置直接覆在FO膜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DTA膜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在90-100℃将1wt%-3wt%EDTA钠盐溶于水,加入3wt%-6wt%的琼脂,搅拌均匀,冷却制得EDTA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GT装置包括吸附膜、扩散膜和滤膜。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GT装置由上至下按照吸附膜、扩散膜、滤膜的顺序进行组装,其中滤膜靠近FO污染膜。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GT装置在使用前需要经过活化过程,所述活化过程是指在4℃下,将吸附膜在0.03M NaCl溶液中浸泡5-24h。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DTA膜与FO污染膜面的接触时间为5-24h。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一种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GT装置与FO污染膜面接触时间为24-48h。
10.一种膜清洗用品,其特征在于,包括EDTA膜。
CN201811184806.5A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 Active CN109126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4806.5A CN109126473B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4806.5A CN109126473B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6473A true CN109126473A (zh) 2019-01-04
CN109126473B CN109126473B (zh) 2020-04-17

Family

ID=64811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4806.5A Active CN109126473B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264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2359A (zh) * 2020-03-18 2020-07-0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驱动剂反向渗透的正渗透浓缩回收藻酸盐的方法
CN115874044A (zh) * 2023-03-08 2023-03-31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废弃脱硝催化剂中钙的脱除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4895A (ja) * 2000-04-13 2001-10-23 Miura Co Ltd 膜洗浄剤
CN101758068A (zh) * 2010-01-22 2010-06-30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螯合剂连续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方法
CN104048930A (zh) * 2013-03-12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沉积物中活性磷和铁的同步获取方法
CN104478042A (zh) * 2014-12-02 2015-04-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便携式正渗透净水袋及其使用和清洗方法
CN104959039A (zh) * 2015-06-12 2015-10-07 江南大学 一种正渗透膜清洗剂及其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4895A (ja) * 2000-04-13 2001-10-23 Miura Co Ltd 膜洗浄剤
CN101758068A (zh) * 2010-01-22 2010-06-30 中山大学 一种利用螯合剂连续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方法
CN104048930A (zh) * 2013-03-12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沉积物中活性磷和铁的同步获取方法
CN104478042A (zh) * 2014-12-02 2015-04-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一种便携式正渗透净水袋及其使用和清洗方法
CN104959039A (zh) * 2015-06-12 2015-10-07 江南大学 一种正渗透膜清洗剂及其应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军等: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理论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I:工作原理、特性与在土壤中的应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2359A (zh) * 2020-03-18 2020-07-03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驱动剂反向渗透的正渗透浓缩回收藻酸盐的方法
CN111362359B (zh) * 2020-03-18 2022-04-15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利用驱动剂反向渗透的正渗透浓缩回收藻酸盐的方法
CN115874044A (zh) * 2023-03-08 2023-03-31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废弃脱硝催化剂中钙的脱除方法
CN115874044B (zh) * 2023-03-08 2023-04-25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废弃脱硝催化剂中钙的脱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6473B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e et al. Seawater-driven forward osmosis for enriching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in treated municipal wastewater: Effect of membrane properties and feed solution chemistry
Ibrar et al. Treatment of biologically 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 with forward osmosis: Investigating membrane performance and cleaning protocols
CN102162036B (zh) 一种从电镀铜镍混合废水中富集铜镍的工艺
CN102030440A (zh) 汞污染水处理工艺
CN202729959U (zh) 一种电镀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
Kurz et al. Small-scale membrane-based arsenic removal for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s–Developing a conceptual approach for future utilization
CN104258816B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磁性剥离型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Hsieh et al. Addition of biochar as thin preamble layer into sand filtration columns could improve the microplastics removal from water
Chae et al. Foul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ized and submerged PVD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in a pilot-scal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system under low and high turbidity conditions
CN109126473A (zh) 一种基于钙镁离子移除的原位缓解正渗透膜污染方法
CN109437475A (zh) 高盐废水处理方法及高盐废水处理系统
CN203833778U (zh) 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Zhang et al. Reduction of long-term irreversible membrane fouling: A comparison of integrated and separated processes of MIEX and UF
Li et al. Separation performance and fouling analyses of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or lithium extraction from salt lake brine
Halakarni et al. Forward osmosis process for energy materials recovery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with simultaneous recovery of reusable water: a sustainable approach
CN201092541Y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CN107545940A (zh) 放射性废水的络合吸附处理方法
CN208577521U (zh) 一种节水ro纯水机
CN110498543A (zh) 一种半导体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2179192A (zh) 填充含氟两亲性表面改性材料的抗污染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0996A (zh) 一种电厂脱硫废水的处理方法
Lu et al.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Cr (VI) removal by bacterial cellulose
CN201380045Y (zh) 矿井水脱盐的预处理装置及反渗透脱盐设备
CN210237294U (zh) 表面处理废水的近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06277482B (zh) 稀土重金属废液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