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1913B -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21913B
CN109121913B CN201810992563.1A CN201810992563A CN109121913B CN 109121913 B CN109121913 B CN 109121913B CN 201810992563 A CN201810992563 A CN 201810992563A CN 109121913 B CN109121913 B CN 1091219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wall
block
sliding block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925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21913A (zh
Inventor
王通
谢明权
梁梓毅
刁继辉
何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art Gar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art Gar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art Gar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art Gard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925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21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21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1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21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21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01G13/02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lants; Coverings for the ground; Devices for laying-out or removing coverings
    • A01G13/0243Protective shelters for young plants, e.g. tubular slee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16Control of watering
    • A01G25/165Cyclic operations, timing systems, timing valves, impulse oper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水分收集装置,所述水分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间隔块,所述间隔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丝杠;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在下雨天时能自动的对雨水进行储存,而在长期干燥时可通过对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捕捉并进行储存,同时可定时的对植物自动的进行灌溉的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自动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植物种植时为了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不可避免的要对其进行浇水灌溉,若采用通过人工进行灌溉费时费力,而采用自然雨水灌溉时由于土壤蓄水能力较差容易造成水分流失也仅可进行短期灌溉,若长期出现不下雨的现象还是仅可通过人力进行灌溉,如此就需要使用大量劳力频繁的进行灌溉,无形中又增加的种植成本,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在下雨天时能自动的对雨水进行储存,而在长期干燥时可通过对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捕捉并进行储存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水分收集装置,所述水分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间隔块,所述间隔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上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上,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三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套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外侧端面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三滑块,其中,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的相对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花键块,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毛细晶柱,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一丝杠的下端延伸通入到所述第四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右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定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转槽,所述第一转槽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槽内转动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周侧端面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为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块轴心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上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有远离所述转动铰链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摆块,所述第一摆块靠近所述第一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缺口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并固定连接于设置于所述第四空腔左侧内壁内的离合装置上,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的上端延伸出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侧开口外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端开口相配合的盖板,所述盖板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花键块相配合的第一花键槽,所述六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靠近上侧内壁的周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滑槽,其中,所述第六空腔靠近上端开口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滑槽,其中,所述第三滑槽设置为环状且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后侧内壁相连通,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上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上,所述第七滑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九滑块,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二丝杠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八空腔内转动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右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八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后继续向右侧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合装置上,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转动的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与所述第九空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及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开腔内转动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锥齿槽,所述第一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开腔内转动的第四转动块,所述第四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锥齿槽,所述第一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槽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锥齿槽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一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入所述第四开腔内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四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压力腔,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压力腔内的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压力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动块,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所述压力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线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漂浮块,所述第一通线孔的上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五开腔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拉线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后延伸通入所述第五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漂浮块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左侧及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右侧之间的所述压力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进水槽,所述第一进水槽的左端向左侧有延伸至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之后向上延伸并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雨水收集槽,所述压力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蓄水槽,所述第一蓄水槽的上侧内壁与所述压力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进水槽,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水槽的上端开口与所压力腔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滑动块进行隔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蓄水槽,所述第二蓄水槽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进水槽,所述第一蓄水槽右侧内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槽的左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进水槽,所述第四进水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可使得所述第一蓄水槽内的水分可在所述第二蓄水槽内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一蓄水槽的下侧内壁时流入到所述第二蓄水槽,而所述第二蓄水槽内的水分无法流入到所述第一蓄水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所述第九滑块在所述第七空腔内最大限度上升时,由于所述第九滑块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九滑块无法继续上升,同时第九滑块的后侧端面的右侧与前侧端面的左侧失去约束,此时在所述第二丝杠继续同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九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杠不发生相对位移,即此时所述第二丝杠带动所述第九滑块转动九十度直至所述第九滑块后侧端面的右端及前侧端面的左端再次约束时停止转动,而在此时若所述第二丝杠发生反向转动,由于所述第九滑块的下侧端面受到所述下侧内壁的约束无法向下移动,此时所述第九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杠相对静止,此时若所述第二丝杠发生反向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九滑块反向转回入所述第七空腔内并在所述第九滑块最大限度转回第七空腔内时所述第九滑块的前侧端面受到约束,此时第二丝杠继续反向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九滑块在第七空腔内下降,同时在所述第九滑块转动或升降时皆可带动所述第七滑块转动或下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漂浮块可在水中漂浮,并且所述第一漂浮块的浮力大于所述第四滑动块与所述压力腔之间的摩擦及所述第一进水槽内的水分压强之差,所述第一进水槽内的水分压强大于所述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及所述第一滑动块的摩擦之和并小于所述第四滑动块与所述压力腔之间的摩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滑块内固定设置有制冷块,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制冷块相连通,所述制冷块产生的冷气可通过所述导流管对所述毛细晶柱进行冷却降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所转化电能可提供本装置的电能消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压力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四滑动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导滑槽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左右两侧端面下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固定孔,本装置可通过所述固定孔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雨水及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收集时,当进行空气中的水分子收集时,第二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块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此时第二锥齿轮即使转动也对第一转动块不产生影响,此时第一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三空腔内上升,进而通过第四滑块带动第三滑块上升,进而带动第五滑块上升,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柱带动毛细晶柱及第五锥齿轮上升出第一花键槽的上端开口外,此时制冷块通电,进而通过对毛细晶柱进行降温,当毛细晶柱的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时停止工作,此时由于毛细晶柱的温度较低,进而空气中是水分子液化并沾附于毛细晶柱上,此时当毛细晶柱的温度回升至一定程度时第二电机反转,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三锥齿轮反转,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丝杠反转,进而通过第二滑块带动第四滑块下降,进而通过第三滑块带动第五滑块下降,进而带动毛细晶柱及第五锥齿轮下降至初始状态,此时第五锥齿轮与第一花键槽花键配合连接而毛细晶柱下降至第一花键槽的下端开口内,此时第二电机继续加速反转,此时由于第二滑块最大限度下降进而此时第一丝杠与第一滑块相对固定连接,此时在第二电机继续加速反转时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二空腔内转动,进而带动毛细晶柱转动,此时毛细晶柱在间隔块上侧的第一空腔内转动进而将毛细晶柱上液化的水滴通过离心分离至第一空腔内并最终流入第二蓄水槽内,在此过程中,第五锥齿轮与第一花键槽的啮合可保障离心时液滴不会甩出第一空腔外造成浪费同时还可以保障第一滑块及第一支撑柱离心时的稳定性,通过上述过程即可在晴天时对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捕捉,当下雨并对雨水进行收集时,雨水通过雨水收集槽进入到第一进水槽内,此时随着第一进水槽内的液面的增高,第三滑动块右侧端面及第四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之间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进而推动第三滑动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向左侧移动并带动第七锥齿轮啮合入第二滑动块内,此时第二电机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四转动块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二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九滑块上升,进而通过第七滑块带动盖板上升,并在第九滑块最大限度上升时在第二丝杠的带动下自转,进而通过第七滑块带动盖板向后转动,进而将第一空腔的上端开口开启进行雨水的收集,在此过程中第二电机的转动将一部分转矩储存于第一扭力弹簧的变形中,当第一空腔内的液面上升时带动第一漂浮块上升,并在第一漂浮块上升至一定高度时,通过第一漂浮块的浮力拉动第一拉线,进而通过第一拉线拉动第四滑动块向右侧一移动,此时雨水收集槽及第四锥齿轮内的雨水通过第二进水槽进入到第一蓄水槽内进行储存,此时第三滑动块右侧及第四滑动块左侧的压力腔内的压强迅速降低,此时第一滑动块受到第一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储存于第一扭力弹簧内的转矩带动第二转动轴反转,进而带动第二丝杠反转,进而带动盖板恢复至初始状态并对第一空腔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在此过程中,当第五锥齿轮位于第一花键槽上端开口外或者本装置内电量不足时,第一电机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此时在第一转动块转动时由于第一弹簧的离心作用向远离第一转动块轴心一侧移动并顺着第一转动块转动的方向卡到第六滑块上,此时第一转动块可带动第六滑块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杠转动,此时可将毛细晶柱收回第一空腔内以防损坏,通过本装置可自动的进行雨水的收集储备,当晴天又需要进行灌溉时可通过预先收集的雨水进行灌溉,同时在晴天时可自动的对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捕捉并进行储存,且本装置电能消耗皆可通过设置于自身内部的太阳能装置进行供电,无需外接电源,节能环保,方便使用,可节约的大量的水资源,值得推荐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工作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转动块与第六滑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1中“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F-F”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G-G”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水分收集装置,所述水分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21,所述第一空腔21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间隔块24,所述间隔块24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25,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38,所述第二空腔3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5的第一滑块31,所述第一滑块31内设置有第三空腔28,所述第三空腔28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丝杠29,所述第一丝杠29的上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28的上侧内壁上,所述第三空腔2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杠29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56,所述第三空腔28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二通孔27,所述第一滑块31的外侧套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31外侧端面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三滑块26,其中,所述第三滑块26与所述第二滑块56的相对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通孔27内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块57,所述第三滑块26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块32,所述第五滑块32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35,所述第一支撑柱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花键块98,所述第一支撑柱35上设置有毛细晶柱34,所述第二空腔58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74,所述第一丝杠29的下端延伸通入到所述第四空腔74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74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61,所述第一锥齿轮61的右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63,所述第四空腔74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104,所述第二锥齿轮63的右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定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104内转动的第六滑块105,所述第六滑块105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转槽108,所述第一转槽108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07,所述第五空腔104的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103,所述第一电机103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槽108内转动的第一转动块109,所述第一转动块109的周侧端面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为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块109轴心的缺口108,所述缺口108的内壁上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摆杆114,所述第一摆杆有114远离所述转动铰链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摆块112,所述第一摆块112靠近所述第一转动块109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缺口108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5,所述第一锥齿轮61的左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62,所述第三锥齿轮62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64,所述第一转动轴64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74的左侧内壁内并固定连接于设置于所述第四空腔74左侧内壁内的离合装置上,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空腔44,所述第六空腔44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七滑块47,所述第七滑块47的上端延伸出所述第六空腔44的上侧开口外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上端开口相配合的盖板54,所述盖板54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三通孔99,所述第三通孔99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101,所述第八滑块101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花键块98相配合的第一花键槽102,所述六空腔44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42,所述第七空腔42靠近上侧内壁的周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滑槽49,其中,所述第六空腔44靠近上端开口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滑槽113,其中,所述第三滑槽113设置为环状且与所述第二滑槽49的后侧内壁相连通,所述第七空腔42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丝杠43,所述第二丝杠43的上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七空腔42的上侧内壁上,所述第七滑块46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42内且与所述第二丝杠43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九滑块45,所述第七空腔42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39,所述第二丝杠43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39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八空腔39内转动的第四锥齿轮41,所述第四锥齿轮41的右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五锥齿轮38,所述第五锥齿轮3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37,所述第八空腔39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95,所述第二转动轴37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95后继续向右侧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合装置上,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37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95内转动的第二转动块97,所述第二转动块97与所述第九空腔95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96,所述装置主体11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有益地,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九空腔95的右侧内壁及所述第四空腔74的左侧内壁之间的第一开腔78,所述第一开腔78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86,所述第一转动轴64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开腔86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开腔86内转动的第三转动块87,所述第三转动块87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锥齿槽89,所述第一开腔78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开腔121,所述第二转动轴37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开腔121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开腔121内转动的第四转动块94,所述第四转动块94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锥齿槽93,所述第一开腔7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83,所述第一滑动块83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85,所述第二电机85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槽89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88,所述第二电机85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锥齿槽93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81,所述第一开腔78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93,所述第一滑动块83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入所述第四开腔93内的第二滑动块92,所述第四开腔93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压力腔67,所述第二滑动块92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压力腔67内的第三滑动块91,所述第三滑动块91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压力腔6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动块71,所述第四滑动块71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51,所述压力腔67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线孔66,其中,所述第一空腔21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53,所述第五开腔5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漂浮块52,所述第一通线孔66的上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五开腔53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拉线51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66后延伸通入所述第五开腔53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漂浮块52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四滑动块71的左侧及所述第三滑动块91的右侧之间的所述压力腔67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进水槽46,所述第一进水槽46的左端向左侧有延伸至所述第七空腔42的左侧之后向上延伸并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雨水收集槽48,所述压力腔67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蓄水槽75,所述第一蓄水槽75的上侧内壁与所述压力腔67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进水槽72,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水槽72的上端开口与所压力腔67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滑动块71进行隔断。
有益地,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蓄水槽23,所述第二蓄水槽23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21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进水槽22,所述第一蓄水槽75右侧内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槽23的左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进水槽76,所述第四进水槽76的内壁上设置有单向阀77,所述单向阀77可使得所述第一蓄水槽75内的水分可在所述第二蓄水槽23内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一蓄水槽75的下侧内壁时流入到所述第二蓄水槽23,而所述第二蓄水槽23内的水分无法流入到所述第一蓄水槽75内。
有益地,当所述第九滑块45在所述第七空腔42内最大限度上升时,由于所述第九滑块45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七空腔42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九滑块45无法继续上升,同时第九滑块45的后侧端面的右侧与前侧端面的左侧失去约束,此时在所述第二丝杠43继续同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九滑块45与所述第二丝杠43不发生相对位移,即此时所述第二丝杠43带动所述第九滑块45转动九十度直至所述第九滑块45后侧端面的右端及前侧端面的左端再次约束时停止转动,而在此时若所述第二丝杠43发生反向转动,由于所述第九滑块45的下侧端面受到所述49下侧内壁的约束无法向下移动,此时所述第九滑块45与所述第二丝杠43相对静止,此时若所述第二丝杠43发生反向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九滑块45反向转回入所述第七空腔42内并在所述第九滑块45最大限度转回第七空腔42内时所述第九滑块45的前侧端面受到约束,此时第二丝杠43继续反向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九滑块45在第七空腔42内下降,同时在所述第九滑块45转动或升降时皆可带动所述第七滑块47转动或下降。
有益地,所述第一漂浮块52可在水中漂浮,并且所述第一漂浮块52的浮力大于所述第四滑动块71与所述压力腔67之间的摩擦及所述第一进水槽46内的水分压强之差,所述第一进水槽46内的水分压强大于所述第三滑动块91、所述第二滑动块93及所述第一滑动块83的摩擦之和并小于所述第四滑动块71与所述压力腔67之间的摩擦。
有益地,所述第五滑块32内固定设置有制冷块33,所述第一支撑柱25内设置有导流管36,所述导流管36与所述制冷块33相连通,所述制冷块33产生的冷气可通过所述导流管36对所述毛细晶柱34进行冷却降温。
有益地,所述盖板54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太阳能板55,所述太阳能板55所转化电能可提供本装置的电能消耗。
有益地,所述第一开腔78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84,所述第一滑动块83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84内的第一导滑块82,所述第一导滑块82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84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79,所述压力腔67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导滑槽68,所述第四滑动块71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68内的第二导滑块73,所述第二导滑块73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导滑槽68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69。
有益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11左右两侧端面下端的固定板201,所述固定板201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固定孔202,本装置可通过所述固定孔202进行固定。
初始状态时,第二滑块56的下侧端面与第三空腔28的下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四滑块57最大限度下降,第五滑块32的下侧端面与第一滑块31的上侧端面相抵接诶,此时第五锥齿轮38最大限度下降并下降至第一空腔21内,同时盖板54的下侧端面与装置主体11的上侧端面相抵接,此时第一空腔21的上端开口通过盖板54进行封闭,此时可防止第一空腔21内的水分蒸发,同时第五锥齿轮38卡入第一花键槽102内,同时第一锥齿槽89在第一开腔78内最大限度右移,此时第六锥齿轮88啮合入第一锥齿槽89内,第二滑动块92的右侧端面与第二滑动块93的右侧内壁相抵接,第三滑动块91最大限度伸入压力腔67内,第一扭力弹簧96处于松弛状态,第四滑动块71在压力腔67内最大限度左移并将第二进水槽72的上端开口隔断,第一进水槽46内无水分,同时第一摆块112受到第一弹簧115的弹力作用最大限度靠近第一转动块109的轴心,此时第六滑块105转动不对第一转动块109产生影响。
通过本装置进行雨水及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收集时,当进行空气中的水分子收集时,第二电机85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六锥齿轮88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块87带动第一转动轴64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62带动第一锥齿轮61转动,此时第二锥齿轮63即使转动也对第一转动块109不产生影响,此时第一丝杠2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56在第三空腔28内上升,进而通过第四滑块57带动第三滑块26上升,进而带动第五滑块32上升,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柱35带动毛细晶柱34及第五锥齿轮38上升出第一花键槽102的上端开口外,此时制冷块33通电,进而通过36对毛细晶柱34进行降温,当毛细晶柱34的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时33停止工作,此时由于毛细晶柱34的温度较低,进而空气中是水分子液化并沾附于毛细晶柱34上,此时当毛细晶柱34的温度回升至一定程度时第二电机85反转,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64带动第三锥齿轮62反转,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61带动第一丝杠29反转,进而通过第二滑块56带动第四滑块57下降,进而通过第三滑块26带动第五滑块32下降,进而带动毛细晶柱34及第五锥齿轮38下降至初始状态,此时第五锥齿轮38与第一花键槽102花键配合连接而毛细晶柱34下降至第一花键槽102的下端开口内,此时第二电机85继续加速反转,此时由于第二滑块56最大限度下降进而此时第一丝杠29与第一滑块31相对固定连接,此时在第二电机85继续加速反转时通过第一转动轴64带动第三锥齿轮62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29带动第一滑块31在第二空腔58内转动,进而带动毛细晶柱34转动,此时毛细晶柱34在间隔块24上侧的第一空腔21内转动进而将毛细晶柱34上液化的水滴通过离心分离至第一空腔21内并最终流入第二蓄水槽23内,在此过程中,第五锥齿轮38与第一花键槽102的啮合可保障离心时液滴不会甩出第一空腔21外造成浪费同时还可以保障第一滑块31及第一支撑柱35离心时的稳定性,通过上述过程即可在晴天时对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捕捉,当下雨并对雨水进行收集时,雨水通过雨水收集槽48进入到第一进水槽46内,此时随着第一进水槽46内的液面的增高,第三滑动块91右侧端面及第四滑动块71的左侧端面之间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进而推动第三滑动块91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83向左侧移动并带动第七锥齿轮81啮合入第二滑动块93内,此时第二电机85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四转动块94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轴37带动第五锥齿轮38转动,进而通过第四锥齿轮41带动第二丝杠43转动,进而带动第九滑块45上升,进而通过第七滑块47带动盖板54上升,并在第九滑块45最大限度上升时在第二丝杠43的带动下自转,进而通过第七滑块47带动盖板54向后转动,进而将第一空腔21的上端开口开启进行雨水的收集,在此过程中第二电机85的转动将一部分转矩储存于第一扭力弹簧96的变形中,当第一空腔21内的液面上升时带动第一漂浮块52上升,并在第一漂浮块52上升至一定高度时,通过第一漂浮块52的浮力拉动第一拉线51,进而通过第一拉线51拉动第四滑动块71向右侧一移动,此时雨水收集槽48及第四锥齿轮41内的雨水通过第二进水槽72进入到第一蓄水槽75内进行储存,此时第三滑动块91右侧及第四滑动块71左侧的压力腔67内的压强迅速降低,此时第一滑动块83受到第一回位弹簧79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储存于第一扭力弹簧96内的转矩带动第二转动轴37反转,进而带动第二丝杠43反转,进而带动盖板54恢复至初始状态并对第一空腔21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在此过程中,当第五锥齿轮38位于第一花键槽102上端开口外或者本装置内电量不足时,第一电机103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块109转动,此时在第一转动块109转动时由于第一弹簧115的离心作用向远离第一转动块109轴心一侧移动并顺着第一转动块109转动的方向卡到第六滑块105上,此时第一转动块109可带动第六滑块105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63带动第一锥齿轮6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杠29转动,此时可将毛细晶柱34收回第一空腔21内以防损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雨水及空气中的水分进行收集时,当进行空气中的水分子收集时,第二电机启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三转动块带动第一转动轴转动,进而通过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此时第二锥齿轮即使转动也对第一转动块不产生影响,此时第一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三空腔内上升,进而通过第四滑块带动第三滑块上升,进而带动第五滑块上升,进而通过第一支撑柱带动毛细晶柱及第五锥齿轮上升出第一花键槽的上端开口外,此时制冷块通电,进而通过对毛细晶柱进行降温,当毛细晶柱的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时停止工作,此时由于毛细晶柱的温度较低,进而空气中是水分子液化并沾附于毛细晶柱上,此时当毛细晶柱的温度回升至一定程度时第二电机反转,进而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三锥齿轮反转,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丝杠反转,进而通过第二滑块带动第四滑块下降,进而通过第三滑块带动第五滑块下降,进而带动毛细晶柱及第五锥齿轮下降至初始状态,此时第五锥齿轮与第一花键槽花键配合连接而毛细晶柱下降至第一花键槽的下端开口内,此时第二电机继续加速反转,此时由于第二滑块最大限度下降进而此时第一丝杠与第一滑块相对固定连接,此时在第二电机继续加速反转时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丝杠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二空腔内转动,进而带动毛细晶柱转动,此时毛细晶柱在间隔块上侧的第一空腔内转动进而将毛细晶柱上液化的水滴通过离心分离至第一空腔内并最终流入第二蓄水槽内,在此过程中,第五锥齿轮与第一花键槽的啮合可保障离心时液滴不会甩出第一空腔外造成浪费同时还可以保障第一滑块及第一支撑柱离心时的稳定性,通过上述过程即可在晴天时对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捕捉,当下雨并对雨水进行收集时,雨水通过雨水收集槽进入到第一进水槽内,此时随着第一进水槽内的液面的增高,第三滑动块右侧端面及第四滑动块的左侧端面之间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进而推动第三滑动块向左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块向左侧移动并带动第七锥齿轮啮合入第二滑动块内,此时第二电机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四转动块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二丝杠转动,进而带动第九滑块上升,进而通过第七滑块带动盖板上升,并在第九滑块最大限度上升时在第二丝杠的带动下自转,进而通过第七滑块带动盖板向后转动,进而将第一空腔的上端开口开启进行雨水的收集,在此过程中第二电机的转动将一部分转矩储存于第一扭力弹簧的变形中,当第一空腔内的液面上升时带动第一漂浮块上升,并在第一漂浮块上升至一定高度时,通过第一漂浮块的浮力拉动第一拉线,进而通过第一拉线拉动第四滑动块向右侧一移动,此时雨水收集槽及第四锥齿轮内的雨水通过第二进水槽进入到第一蓄水槽内进行储存,此时第三滑动块右侧及第四滑动块左侧的压力腔内的压强迅速降低,此时第一滑动块受到第一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回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储存于第一扭力弹簧内的转矩带动第二转动轴反转,进而带动第二丝杠反转,进而带动盖板恢复至初始状态并对第一空腔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在此过程中,当第五锥齿轮位于第一花键槽上端开口外或者本装置内电量不足时,第一电机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转动块转动,此时在第一转动块转动时由于第一弹簧的离心作用向远离第一转动块轴心一侧移动并顺着第一转动块转动的方向卡到第六滑块上,此时第一转动块可带动第六滑块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杠转动,此时可将毛细晶柱收回第一空腔内以防损坏,通过本装置可自动的进行雨水的收集储备,当晴天又需要进行灌溉时可通过预先收集的雨水进行灌溉,同时在晴天时可自动的对空气中的水分子进行捕捉并进行储存,且本装置电能消耗皆可通过设置于自身内部的太阳能装置进行供电,无需外接电源,节能环保,方便使用,可节约的大量的水资源,值得推荐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水分收集装置,所述水分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且开口向上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设置有间隔块,所述间隔块内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向上延伸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的上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的上侧内壁上,所述第三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三空腔的左右两侧内壁内分别左右贯穿的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套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外侧端面滑动配合连接的第三滑块,其中,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的相对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通孔内上下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花键块,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置有毛细晶柱,所述第二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一丝杠的下端延伸通入到所述第四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四空腔内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右侧端面上通过转轴固定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的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滑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转槽,所述第一转槽的周侧弧形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转槽内转动的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周侧端面上设置有开口朝向为远离所述第一转动块轴心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上可转动的连接有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有远离所述转动铰链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摆块,所述第一摆块靠近所述第一转动块轴心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缺口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内并固定连接于设置于所述第四空腔左侧内壁内的离合装置上,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的上端延伸出所述第六空腔的上侧开口外并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端开口相配合的盖板,所述盖板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花键块相配合的第一花键槽,所述六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靠近上侧内壁的周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滑槽,其中,所述第六空腔靠近上端开口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滑槽,其中,所述第三滑槽设置为环状且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后侧内壁相连通,所述第七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上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上,所述第七滑块的左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七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九滑块,所述第七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八空腔,所述第二丝杠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八空腔内转动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右侧啮合配合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八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九空腔,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九空腔后继续向右侧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离合装置上,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九空腔内转动的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与所述第九空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九空腔的右侧内壁及所述第四空腔的左侧内壁之间的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开腔,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二开腔内转动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第一锥齿槽,所述第一开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三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三开腔内转动的第四转动块,所述第四转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二锥齿槽,所述第一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槽相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可与所述第二锥齿槽相啮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一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开腔,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下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入所述第四开腔内的第二滑动块,所述第四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压力腔,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压力腔内的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右侧且位于所述压力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动块,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右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线,所述压力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通线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漂浮块,所述第一通线孔的上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五开腔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拉线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线孔后延伸通入所述第五开腔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漂浮块的下侧端面上,所述第四滑动块的左侧及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右侧之间的所述压力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进水槽,所述第一进水槽的左端向左侧有延伸至所述第七空腔的左侧之后向上延伸并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雨水收集槽,所述压力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蓄水槽,所述第一蓄水槽的上侧内壁与所述压力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进水槽,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进水槽的上端开口与所压力腔之间通过所述第四滑动块进行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蓄水槽,所述第二蓄水槽的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进水槽,所述第一蓄水槽右侧内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蓄水槽的左侧内壁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进水槽,所述第四进水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可使得所述第一蓄水槽内的水分可在所述第二蓄水槽内的液面低于所述第一蓄水槽的下侧内壁时流入到所述第二蓄水槽,而所述第二蓄水槽内的水分无法流入到所述第一蓄水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九滑块在所述第七空腔内最大限度上升时,由于所述第九滑块的上侧端面与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相抵接,此时第九滑块无法继续上升,同时第九滑块的后侧端面的右侧与前侧端面的左侧失去约束,此时在所述第二丝杠继续同向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九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杠不发生相对位移,即此时所述第二丝杠带动所述第九滑块转动九十度直至所述第九滑块后侧端面的右端及前侧端面的左端再次约束时停止转动,而在此时若所述第二丝杠发生反向转动,由于所述第九滑块的下侧端面受到所述下侧内壁的约束无法向下移动,此时所述第九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杠相对静止,此时若所述第二丝杠发生反向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九滑块反向转回入所述第七空腔内并在所述第九滑块最大限度转回第七空腔内时所述第九滑块的前侧端面受到约束,此时第二丝杠继续反向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九滑块在第七空腔内下降,同时在所述第九滑块转动或升降时皆可带动所述第七滑块转动或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浮块可在水中漂浮,并且所述第一漂浮块的浮力大于所述第四滑动块与所述压力腔之间的摩擦及所述第一进水槽内的水分压强之差,所述第一进水槽内的水分压强大于所述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及所述第一滑动块的摩擦之和并小于所述第四滑动块与所述压力腔之间的摩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滑块内固定设置有制冷块,所述第一支撑柱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制冷块相连通,所述制冷块产生的冷气可通过所述导流管对所述毛细晶柱进行冷却降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所转化电能可提供本装置的电能消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导滑槽内的第一导滑块,所述第一导滑块的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回位弹簧,所述压力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第四滑动块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的第二导滑块,所述第二导滑块的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导滑槽的右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回位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主体左右两侧端面下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上下贯穿的设置有固定孔,本装置可通过所述固定孔进行固定。
CN201810992563.1A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Active CN109121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2563.1A CN109121913B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2563.1A CN109121913B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1913A CN109121913A (zh) 2019-01-04
CN109121913B true CN109121913B (zh) 2020-09-08

Family

ID=6482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92563.1A Active CN109121913B (zh) 2018-08-29 2018-08-29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219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2821A (zh) * 2019-01-15 2019-07-16 深圳市安思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灌溉均匀的用于农业生产的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4927A1 (ja) * 2007-10-01 2009-04-09 Kozo Oshio 自動潅水システム
CN102986499A (zh) * 2012-11-07 2013-03-27 黑龙江海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表温差的自供电辅冷空气汲水自灌溉系统
CN105724118A (zh) * 2016-02-04 2016-07-06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用于温室栽培的补给系统
CN105887971A (zh) * 2016-05-06 2016-08-24 哈尔滨共阳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干旱地区用水利收集装置
CN206512782U (zh) * 2017-03-01 2017-09-22 三峡大学 一种综合集水装置
CN107094594A (zh) * 2017-03-29 2017-08-29 合肥天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绿植喷灌装置
CN207340901U (zh) * 2017-08-24 2018-05-11 程瑞 一种市政道路绿化苗木节能灌溉装置
CN207727652U (zh) * 2017-12-13 2018-08-14 天津金色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温室冷凝水及雨水收集系统
CN108361411B (zh) * 2018-05-09 2019-04-19 青岛鑫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水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21913A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3954B (zh) 一种家庭阳台用可伸缩式防滑落种植物浇灌装置
CN111919713A (zh) 一种能收集露水和雨水的节水灌溉装置
CN110999671A (zh) 一种光照均匀的花盆
CN109121913B (zh)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CN214884067U (zh) 一种水利水电设备防冻装置
CN206118545U (zh) 一种电控自动浇灌花盆
JPH0870716A (ja) 給水栓自動開閉装置及び給水堰自動開閉装置
CN109122246A (zh) 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改良的综合装置
CN114323803B (zh) 一种园林生态管理用水质取样装置
CN114080926A (zh) 一种高陡坡植被恢复用土壤水分调控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111778940B (zh) 一种农田灌排机械设备
CN113675753A (zh) 一种配电柜
CN112583342A (zh) 一种自动除雪的太阳能电池板装置
CN109220735A (zh) 一种垂直绿化种植系统
CN109463265A (zh) 一种用于山地防风节水护苗装置
CN220598303U (zh) 河道斜坡垃圾拾取器
CN109208691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109056893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111692104A (zh) 一种基于水量控制调节阀的水泵
CN220752122U (zh) 一种园林绿化土壤监测设备
CN217399797U (zh) 一种市政园林道路立体绿化养护装置
CN111014262B (zh) 一种带有调节阀的湿垃圾处理装置
CN220748461U (zh) 一种迎风转向的风力发电机支架
CN214316394U (zh) 一种可调节植物栽培种植辅助架及其浇水机构和种植机构
CN219621724U (zh) 一种清洁能源闸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