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21483B - 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拔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拔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21483B CN109121483B CN201810735549.3A CN201810735549A CN109121483B CN 109121483 B CN109121483 B CN 109121483B CN 201810735549 A CN201810735549 A CN 201810735549A CN 109121483 B CN109121483 B CN 1091214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lk
- stalk pulling
- rotor
- pulling
- str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43/00—Gatherers for removing stones, undesirable roots or the like from the soil, e.g. tractor-drawn rak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Root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拔秆方法,拔秆机构包括动力驱动装置、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拨秆装置和拔秆转子,所述拨秆装置在作业前进方向上的前侧外缘在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的前方;所述拨秆装置与所述拔秆转子间有2cm以上的间隙,拔秆机构开始作业时,拨秆装置转动将秸秆拨向拔秆转子并使其绕附拔秆转子上,拔秆转子旋转与秸秆接触产生向上的摩擦力,秸秆在拨秆装置的作用下使秸秆与拔秆转子的包角越来越大,摩擦力也越来越大,同时拨秆装置向前的顶冲力进一步增加拔秆转子与秸秆的摩擦力,当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向上连根拔起。该结构简单,不容易产生漏秆、断秆现象,大大提升机械化拔秆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和拔秆方法。
背景技术
作物秸秆是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其处理问题涉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及再生资源有效利用等持续发展。
又因我国是世界第一的棉花生产大国,全国二十多个省区最大种植面积达到九千万亩,是我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因此,作物秸秆中棉花秸秆的处理在我国就更加重要。
在棉花种植过程中,由于棉秆中遗留的病菌和虫卵会在来年继续传播,棉花采摘后的棉秆是必须拔除清理的,否则,即影响来年棉花产量及地表残膜回收,又影响机械化播种和铺膜作业质量。自古以来棉花秆的拔除工作都是采用人工拔秆和清理,由于棉花生长期长,茎杆粗壮,根深且发达,加上农民和机械频繁的田间管理活动又使得地面更加板结,棉秆拔除清理成为棉花种植的一项非常繁重的体力工作,不可避免而又无可替代。长期以来我国科研部门与企业的农机专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目前已有采用两条链条来夹持的方法进行拔秆,但由于棉秆大小不均、密度不匀,在作业时,漏拔与断秆情况严重,不能满足要求。
中国专利号:201420364573.8公开了一种自走式不对行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该方案的拔秆机构采用拔秆辊、拨秆辊、拨禾轮组合进行拔秆,但是,其结构设计复杂,拔秆作业可靠性差、效率低,漏拔与断秆的情况严重,不能广泛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拔秆率高、效果好,尤其是可高效拔除棉花类作物的拔秆机构和拔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包括动力驱动装置、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拨秆装置和拔秆转子,所述拨秆装置回转轴心设于所述拔秆转子回转轴心上方,所述拨秆装置在作业前进方向上的前侧外缘在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的前方;所述拨秆装置与所述拔秆转子间有2cm以上的间隙;拔秆机构作业时,所述拔秆转子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轮的转向相反,所述拨秆装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轮的转向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拔秆机构开始作业时,拨秆装置转动将秸秆拨向拔秆转子并使其绕附拔秆转子上,拔秆转子旋转与秸秆接触产生向上的摩擦力,秸秆在拨秆装置的作用下使秸秆与拔秆转子的包角越来越大,摩擦力也越来越大,同时拔秆转子向前的顶冲力进一步增加拔秆转子与秸秆的摩擦力,当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向上连根拔起。
该拔秆机构设置拨秆装置和拔秆转子,且拨秆装置位于拔秆转子前上方可以保证拨秆装置先接触秸秆,配合拨秆装置与拔秆转子反向旋转,可以将秸秆导向二者间的间隙,设置2cm以上的间隙才可容置秸秆,可实现拔秆工作。这种机构结构简单,且在工作前进方向上,在高密度的拔秆工况下,前后相近的秸秆也可以相互叠起绕附在拔秆转子上被连续拔起,不受株距和行距的影响,不容易产生漏秆、断秆现象,大大提升机械化拔秆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拔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驱动机架和设置机架上的拔秆转子和拨秆装置向秸秆方向靠近;
S2:所述拨秆装置将秸秆拨向所述拔秆转子与所述拨秆装置的间隙内,并使秸秆绕在所述拔秆转子上形成包角;
S3:所述拔秆转子继续向前移动,使包角越来越大;
S4:所述拔秆转子冲顶秸秆,所述拔秆转子的迎秆前部向上旋转,使秸秆与所述拔秆转子间产生的向上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连根拔起。
上述方法的拔秆原理、效果:拔秆机构由动力驱动装置带动前进,其拨秆装置将秸秆的上部拨向后部的拔秆转子与拨秆装置的间隙内,使秸秆缠绕在拔秆转子上形成一个包角,拔秆转子继续向前移动顶撞秸秆的同时秸秆根部向后移动,使包角越来越大,此时,拔秆转子迎秆的前部向上旋转,当向前的顶撞力、向后的拨秆力及秸秆与拔秆转子间产生的向上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驻扎力时,秸秆被连根拔起并抛向后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拔秆转子与拨秆转子配合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拔秆转子与拨秆转子配合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拔秆转子与拨秆转子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拔秆转子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梳土器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拨秆装置与拔秆转子位置关系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动力驱动装置;2、机架;3、拔秆转子;
4、拨秆装置(拨秆转子);
31、拔秆栅条;32、V型齿开口角;41、拨秆横条
5、梳土器;51、心轴;52、压膜轮;53、条形梳齿
6、分秆器;7、排秆轮;8、升降调节机构
H、拨秆装置(拨秆转子)与拔秆转子的间隙
A、拨秆装置最前外缘点
B、拔秆转子前侧外缘在拨秆装置外缘上投影点
C、拔秆转子前侧外缘
L、水平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拔秆机构工作时,拨秆装置将秸秆拨向拔秆转子,并使秸秆绕附在拔秆转子上形成的包角越来越大,拨秆装置拨秆产生的拨秆力、拔秆转子迎秆面向上旋转与秸秆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拔秆转子前进对秸秆产生顶撞力,三力共同作用秸秆,当该作用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向上连根拔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包括动力驱动装置1、机架2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拨秆装置4和拔秆转子3,所述拨秆装置4回转轴心设于所述拔秆转子3回转轴心上方,所述拨秆装置4在作业前进方向上的前侧外缘在所述拔秆转子3前侧外缘的前方;所述拨秆装置4与所述拔秆转子3间有2cm以上的间隙;拔秆机构作业时,所述拔秆转子3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轮的转向相反,所述拨秆装置4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轮的转向相同。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拨秆装置将秸秆拨向拔秆转子,并使秸秆绕附在拔秆转子上,通过拨秆装置与拔秆转子的配合实现可快速拔起秸秆,在高密度的拔秆工况下,前后相近的秸秆也可以实现相互叠起绕附在拔秆转子上被连续拔起,不受株距和行距的影响。上述机构结构简单、拔秆效果好。
进一步的,本发明在所述拔秆转子3外表面沿法线方向形成有四条或四条以上拔秆栅条31。
由上述描述可知,拔秆栅条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拔秆转子迎秆面向上旋转与秸秆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提高拔秆效率。特别是当拔秆栅条为六条以上时,拔秆效果更有明显提高。
进一步的,本发明拔秆栅条31可以是平板栅条、弧型齿栅条和V型齿栅条。其中,V型齿栅条是较常采用的栅条形式,该V型齿栅条可有效避免拔秆转子迎秆面向上旋转与秸秆接触时的打滑现象,有利于秸秆拔起,尤其是V型齿开口角32角度为20~120度时,效果最好。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拨秆装置4为拨秆转子,所述拨秆转子沿轴向设置有的五条或五条以上拨秆横条41。
由上述描述可知,拨秆装置设置为带拨秆横条的拨秆转子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拨秆效果好。
进一步的,本发明采用的拔秆转子3和拨秆转子4的直径比为2~8。通常选择拔秆转子3的直径小于平均秸秆高度的二分之一。
由上述描述可知,拔秆转子和拨秆转子的直径比为2~8,最优的是,同时拔秆转子的直径小于平均秸秆高度的二分之一,这样可以确保秸秆拨秆及绕附的可靠性和有效提高拨秆效果。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拨秆装置4除上述拨秆转子结构,还可以采用联合收割机中广泛使用的其它拨禾、拨秆结构,如:链式拨秆结构、伞式拨禾轮、栅条式拨禾轮以及偏心拨禾轮等型式,实现拨秆装置可以将秸秆拨向拔秆转子,均属于本发明拨秆装置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梳土器5,所述梳土器5位于拔秆转子3作业前进方向的下方,该梳土器5设有条形梳齿53,所述条形梳齿53顶端位于拔秆转子3外缘的正下方或前下方。
由上述描述可知,梳土器设于拔秆转子下方,秸秆连根拔起前先经过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利于条形梳齿间较小的间距可以将根部附着物刮除,大大减少了秸秆根部附着物被带出。条形梳齿顶端位于拔秆转子外缘的正下方或前下方可以保证秸秆在拔起前先碰触梳土器,以免漏过。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梳土器5包括所述条形梳齿53间设有的压膜轮52,所述压膜轮52通过心轴51连接,并固定在梳土器5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梳土器随机架前进时带动心轴上压膜轮滚动,当秸秆被向上连根拔起时,压膜轮滚动按压地表残膜,以免地表残膜被秸秆一起被拔起或混合入土,影响秸秆的纯净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拔秆机构还包括排秆轮,所述排秆轮固定机架上,位于所述拔秆转子3后方,且所述排秆轮回转轴心高于所述拔秆转子3回转轴心,所述排秆轮与所述拔秆转子3的旋转方向相反并具有10-50cm旋转间隙。
由上述描述可知,该结构可以导向已拔除的秸秆,将拔出的秸秆向后地面引导,以免引起秸秆堵塞,影响连续作业,同时方便收集或进一步加工。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拨秆装置4从作业前进方向上的最前外缘点A旋转至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C垂直投影在拨秆装置外缘上的投影点B所用时长,形成第一时间;
所述拨秆装置最前外缘点A在第一时间内移动A至B轨迹形成对应的水平距离L,所述机架行进所述水平距离L所用时长,形成第二时间;
所述的第二时间是第一时间的1.2~5倍。
由上述描述可知,相同的距离,用时短速度快,该拨秆装置向后拨秆的速度大于拔秆转子(机架)的前进速度,有利于将秸秆及时拔向拔秆转子,减少拔秆转子先接触秸秆产生连续摩擦打滑而断秆的可能,有效提高了拔除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的拔秆方法,包括步骤:
S1:驱动机架和设置机架上的拔秆转子和拨秆装置向秸秆方向靠近;
S2:所述拨秆装置将秸秆拨向所述拔秆转子与所述拨秆装置的间隙内,并使秸秆绕在所述拔秆转子上形成包角;
S3:所述拔秆转子继续向前移动,使包角越来越大;
S4:所述拔秆转子冲顶秸秆,所述拔秆转子的迎秆前部向上旋转,使秸秆与所述拔秆转子间产生的向上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连根拔起。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拨秆装置将秸秆拨向拔秆转子,并使秸秆绕附在拔秆转子上,通过拨秆装置与拔秆转子的配合,在拨秆装置拨秆产生的拨秆力、拔秆转子迎秆面向上旋转与秸秆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拔秆转子前进对秸秆产生顶撞力,三力共同作用秸秆的情况下,当该作用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连根向上拔起,实现可连续快速拔起秸秆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方法中本发明所述拨秆装置4从作业前进方向上的最前外缘点A旋转至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C垂直投影在拨秆装置外缘上的投影点B所用时长,形成第一时间;所述拨秆装置最前外缘点A在第一时间内移动A至B轨迹形成对应的水平距离L,所述机架行进所述水平距离L所用时长,形成第二时间;所述的第二时间是第一时间的1.2~5倍。此时,拨秆装置拨秆速度快于拔秆转子的前进速度,有利于将秸秆及时拨向拔秆转子,减少秸秆因拔秆转子先接触秸秆产生连续摩擦打滑断秆,提高拔秆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方法还包括步骤:
S51:梳土器设于所述拔秆转子的正下方或前下方,当秸秆被连根拔起时,秸秆穿过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通过条形梳齿的设置有效地刮除秸秆根部附着物。
进一步包括步骤:S52:所述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设有的压膜轮,滚动按压地表残膜。压膜轮可以有效避免地表残膜被秸秆一起被拔起或混合入土,影响秸秆的纯净度。
进一步,在本方法步骤S2前包括步骤:S20:调整拔秆转子和拨秆装置的高度,使拨秆装置的回转轴心在秸秆顶部上方或拨秆装置外缘最高点在秸秆顶部上方。
该步骤可切实保证拨秆装置工作时能有效接触到秸秆,将秸秆及时拨向拔秆转子,高效完成拔秆工作。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包括动力驱动装置1,机架2及固定在机架上的拨秆转子4、拔秆转子3和升降调节机构8,所述拨秆转子4回转轴心设于所述拔秆转子3回转轴心上方,所述拨秆转子4在作业前进方向上的前侧外缘在所述拔秆转子3前侧外缘的前方;所述拨秆转子4与所述拔秆转子3间有10cm的间隙H。拔秆机构开始作业时,调整机架上拨秆转子4和拔秆转子3的高度,使拨秆转子4外缘最高点在秸秆顶部上方,以便拨秆转子4可以拨动秸秆向所述拔秆转子3。所述拔秆转子3的旋转方向与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轮的转向相反,所述拨秆转子4的旋转方向与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轮的转向相同。
所述拨秆转子4从作业前进方向上的最前外缘点A旋转至所述拔秆转子3前侧外缘C垂直投影在拨秆转子4外缘上的投影点B所用时长,形成第一时间;
所述拨秆转子4最前外缘点A在第一时间内移动A至B轨迹形成对应的水平距离L,所述机架行进所述水平距离L所用时长,形成第二时间;
所述的第二时间是第一时间的1.2~5倍。
相同的距离,用时短速度快,该拨秆转子4向后拨秆的速度大于拔秆转子(机架)的前进速度,有利于将秸秆及时拔向拔秆转子,减少拔秆转子先接触秸秆产生连续摩擦打滑而断秆的可能,有效提高了拔除率。
所述拔秆转子3外表面沿法线方向形成有十条拔秆栅条31。所述拔秆栅条31为V型齿栅条,V型齿开口角32角度为30度。
所述拨秆转子4沿轴向设置有的六条拨秆横条41。
所述拔秆转子3和所述拨秆转子4的直径比为4。
所述拔秆转子3的下方设有梳土器5,该梳土器设有条形梳齿53,条形梳齿53顶端位于拔秆转子3外缘的前下方,二者间距为H1,条形梳齿53间还设有压膜轮52,该压膜轮52通过心轴51连接,并固定在梳土器5上。
还包括分秆器6,所述分秆器设于机架前方底部,用于秸秆导向。
还包括排秆轮7,所述排秆轮固定机架上,位于所述拔秆转子3后方,且所述排秆轮回转轴心高于所述拔秆转子3回转轴心,所述排秆轮与所述拔秆转子3的旋转方向相反并具有30cm旋转间隙。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拨秆转子转动将秸秆的上部拨向后部的拔秆转子与拨秆转子的间隙内,可以使秸秆缠绕在拔秆转子上形成一个包角,拔秆转子继续向前移动顶撞秸秆的同时秸秆根部向后移动,使该包角越来越大,此时,拔秆转子迎秆的前部向上旋转,当向前的顶撞力和向后的拨秆力及秸秆根部驻扎力使秸秆与拔秆转子间产生的向上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驻扎力时,秸秆被连根拔起,秸秆在拔起过程中经过梳土器,在条形梳齿和压膜轮的共同作用下,秸秆根部附着物被刮除,地表残膜被压在地面,即减少秸秆土壤残膜附着率,也为保证后期秸秆再加工工序顺利进行。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的拔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驱动机架和设置机架上的拔秆转子和拨秆转子向秸秆方向靠近;
调整拔秆转子和拨秆转子的高度,使拨秆转子的顶部外缘在秸秆顶部上方。
所述拨秆转子将秸秆拨向所述拔秆转子与所述拨秆转子的间隙内,并使秸秆绕在所述拔秆转子上形成包角;
所述拨秆转子从作业前进方向上的最前外缘点旋转至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垂直投影在拨秆转子外缘上的投影点所用时长,形成第一时间;
所述拨秆装置最前外缘点在第一时间内移动轨迹形成对应的水平距离,所述机架行进所述水平距离所用时长,形成第二时间;
所述的第二时间是第一时间的3倍。
所述拔秆转子继续向前移动,使包角越来越大;
所述拔秆转子冲顶秸秆,所述拔秆转子的迎秆前部向上旋转,使秸秆与所述拔秆转子间产生的向上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连根拔起。
当秸秆被连根拔起时,秸秆穿过设于所述拔秆转子前下方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所述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还设有的压膜轮,在前进时滚动按压地表残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拔秆方法步骤简单、拔秆效率高、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驱动装置、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拨秆装置和拔秆转子,所述拨秆装置回转轴心设于所述拔秆转子回转轴心上方,所述拨秆装置在作业前进方向上的前侧外缘在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的前方;所述拨秆装置与所述拔秆转子间有2cm以上的间隙;拔秆机构作业时,所述拔秆转子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轮的转向相反,所述拨秆装置的旋转方向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驱动轮的转向相同;
所述拨秆装置从作业前进方向上的最前外缘点旋转至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垂直投影在拨秆装置外缘上的投影点所用时长,形成第一时间;
所述拨秆装置最前外缘点在第一时间内移动轨迹形成对应的水平距离,所述机架行进所述水平距离所用时长,形成第二时间;
所述的第二时间是第一时间的1.2~5倍;
包括梳土器,所述梳土器位于拔秆转子作业前进方向的下方,该梳土器设有条形梳齿,所述条形梳齿顶端位于拔秆转子外缘的正下方或前下方;多个条形梳齿相互平行,等间距呈一字排列,条形梳齿的齿尖朝向作业方向的前方;
所述梳土器包括所述条形梳齿间设有的压膜轮,所述压膜轮通过心轴连接,并固定在梳土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秆转子外表面沿法线方向形成有四条以上拔秆栅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秆栅条为六条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秆栅条为平板栅条、弧型齿栅条或V型齿栅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秆栅条为V型齿栅条,V型齿开口角度为20~1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秆装置为拨秆转子,所述拨秆转子沿轴向设置有的五条以上拨秆横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秆转子和所述拨秆转子的直径比为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秆轮,所述排秆轮固定机架上,位于所述拔秆转子后方,且所述排秆轮回转轴心高于所述拔秆转子回转轴心,所述排秆轮与所述拔秆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并具有10-50cm旋转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的拔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驱动机架和设置机架上的拔秆转子和拨秆装置向秸秆方向靠近;
S2:所述拨秆装置将秸秆拨向所述拔秆转子与所述拨秆装置的间隙内,并使秸秆绕在所述拔秆转子上形成包角;
S3:所述拔秆转子继续向前移动,使包角越来越大;
S4:所述拔秆转子冲顶秸秆,所述拔秆转子的迎秆前部向上旋转,使秸秆与所述拔秆转子间产生的向上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连根拔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的拔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秆装置从作业前进方向上的最前外缘点旋转至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垂直投影在拨秆装置外缘上的投影点所用时长,形成第一时间;
所述拨秆装置最前外缘点在第一时间内移动轨迹形成对应的水平距离,所述机架行进所述水平距离所用时长,形成第二时间;
所述的第二时间是第一时间的1.2~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的拔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51:梳土器设于所述拔秆转子的正下方或前下方,当秸秆被连根拔起时,秸秆穿过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的拔秆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步骤:
S52:所述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设有的压膜轮,滚动按压地表残膜。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的拔秆方法,其特征在于:S2前包括步骤:
S20:调整拔秆转子和拨秆装置的高度,使拨秆装置的回转轴心在秸秆顶部上方或拨秆装置外缘最高点在秸秆顶部上方。
14.一种拔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驱动机架和设置机架上的拔秆转子和拨秆装置向秸秆方向靠近;
S2:所述拨秆装置将秸秆拨向所述拔秆转子与所述拨秆装置的间隙内,并使秸秆绕在所述拔秆转子上形成包角;
S3:所述拔秆转子继续向前移动,使包角越来越大;
S4:所述拔秆转子冲顶秸秆,所述拔秆转子的迎秆前部向上旋转,使秸秆与所述拔秆转子间产生的向上摩擦力大于秸秆根部对地面驻扎力时,秸秆被连根拔起;所述拨秆装置从作业前进方向上的最前外缘点旋转至所述拔秆转子前侧外缘垂直投影在拨秆装置外缘上的投影点所用时长,形成第一时间;
所述拨秆装置最前外缘点在第一时间内移动轨迹形成对应的水平距离,所述机架行进所述水平距离所用时长,形成第二时间;
所述的第二时间是第一时间的1.2~5倍;
S51:梳土器设于所述拔秆转子的正下方或前下方,多个条形梳齿相互平行,等间距呈一字排列,条形梳齿的齿尖朝向作业方向的前方,当秸秆被连根拔起时,秸秆穿过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
S52:所述梳土器的条形梳齿间设有的压膜轮,滚动按压地表残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拔秆方法,其特征在于:S2前包括步骤:
S20:调整拔秆转子和拨秆装置的高度,使拨秆装置的回转轴心在秸秆顶部上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672346 | 2018-01-24 | ||
CN2018100671659 | 2018-01-24 | ||
CN201810067234 | 2018-01-24 | ||
CN201810067165 | 2018-01-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21483A CN109121483A (zh) | 2019-01-04 |
CN109121483B true CN109121483B (zh) | 2021-04-27 |
Family
ID=64799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35549.3A Active CN109121483B (zh) | 2018-01-24 | 2018-07-06 | 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拔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1214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04775B (zh) * | 2019-01-28 | 2020-09-11 | 福建永顺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作物秸秆拔除机构及其拔除方法 |
CN109729823B (zh) * | 2019-03-06 | 2023-09-01 | 中国农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 |
CN109819762B (zh) * | 2019-04-10 | 2020-10-23 | 福建永顺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残膜回收作业机 |
CN115211278A (zh) * | 2022-06-02 | 2022-10-21 | 新疆农业大学 | 一种棉杆起拔剥皮收获一体机 |
CN117501966B (zh) * | 2023-12-23 | 2024-04-16 |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牡丹江分院 | 一种玉米秸秆还田粉碎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78567A1 (de) * | 1999-08-21 | 2001-02-28 | Maschinenfabrik Kemper GmbH & Co. KG | Erntegerät zum Ernten von Maiskolben oder dgl. Körnerfrüchten |
CN2710328Y (zh) * | 2004-03-22 | 2005-07-20 | 石河子开发区福顺安防电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棉杆收获机的收取棉杆的机构 |
EP2422610A1 (de) * | 2010-08-27 | 2012-02-29 | Leibniz-Institut für Agrartechnik Potsdam-Bornim e.V. (ATB)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Pflücken von Blütenpflanzen |
CN104081931A (zh) * | 2014-07-03 | 2014-10-08 | 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 | 一种不对行棉秆拔秆台 |
CN105638084A (zh) * | 2015-12-17 | 2016-06-08 | 新疆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 自走式棉花秸秆拔杆粉碎打捆残膜回收收获机 |
-
2018
- 2018-07-06 CN CN201810735549.3A patent/CN1091214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78567A1 (de) * | 1999-08-21 | 2001-02-28 | Maschinenfabrik Kemper GmbH & Co. KG | Erntegerät zum Ernten von Maiskolben oder dgl. Körnerfrüchten |
CN2710328Y (zh) * | 2004-03-22 | 2005-07-20 | 石河子开发区福顺安防电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棉杆收获机的收取棉杆的机构 |
EP2422610A1 (de) * | 2010-08-27 | 2012-02-29 | Leibniz-Institut für Agrartechnik Potsdam-Bornim e.V. (ATB)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Pflücken von Blütenpflanzen |
CN104081931A (zh) * | 2014-07-03 | 2014-10-08 | 滨州市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 | 一种不对行棉秆拔秆台 |
CN105638084A (zh) * | 2015-12-17 | 2016-06-08 | 新疆中收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 自走式棉花秸秆拔杆粉碎打捆残膜回收收获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21483A (zh) | 2019-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21483B (zh) | 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拔秆方法 | |
CN101491181B (zh) | 苎麻联合收割机 | |
CN105766206B (zh) | 拔棉秆机构 | |
CN104303628A (zh) | 一种弹齿链轮式残膜回收机 | |
CN2904610Y (zh) | 一种农田清膜整地联合作业机具 | |
CN207519087U (zh) | 一种具有自动脱膜功能的地膜回收机 | |
CN109906761A (zh) | 机采棉棉田棉秆对行铲拔铺条机 | |
CN111670679B (zh) | 一种对行铲切、带夹组合式密植棉秆起拔铺条机 | |
CN109819763B (zh) | 一种残膜回收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 |
CN210726204U (zh) | 一种地膜卷收机 | |
CN210093866U (zh) | 一种新型小块田棉花秸秆起获机 | |
CN209299672U (zh) | 一种残地膜回收机拾膜滚筒 | |
CN207885213U (zh) | 一种采棉机构总成及所构成的采棉机 | |
CN107409505B (zh) | 地膜回收膜面清理排杂机构及其所构成的地膜回收作业机 | |
CN202476113U (zh) | 复指杆式棉花收获机采摘台 | |
CN111869411B (zh) | 一种对夹式双行棉秆拔除装置 | |
CN205510901U (zh) | 拔棉秆机构 | |
CN201278661Y (zh) | 一种用于大型采棉机的棉朵收采装置 | |
CN212413864U (zh) | 一种对行铲切、带夹组合式密植棉秆起拔铺条机 | |
CN102598957A (zh) | 复指杆式棉花收获机采摘台 | |
CN209806366U (zh) | 一种残膜回收装置 | |
CN107637852A (zh) | 一种用于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根须切除装置 | |
CN208581454U (zh) | 一种作物秸秆拔秆机构 | |
CN203416581U (zh) | 棉田残膜清理秸秆还田一体机 | |
CN201383941Y (zh) | 苎麻联合收割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