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9787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9787A
CN109119787A CN201811088068.4A CN201811088068A CN109119787A CN 109119787 A CN109119787 A CN 109119787A CN 201811088068 A CN201811088068 A CN 201811088068A CN 109119787 A CN109119787 A CN 109119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air
end subgroup
power supply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80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9787B (zh
Inventor
谢永涛
茆玉龙
胡兵波
翟重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880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97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9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9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9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导电端子、锁扣件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收容空间及若干端子槽,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均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信号端子,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接地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两个连体接地端子通过第一连接部连为一体,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电源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电源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电源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两个连体电源端子通过第二连接部连为一体。本发明电连接器不仅能够正反插,还能够传输大电流。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体积更是沿着越来越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也就要求电子产品的零组件尺寸越来越小,而连接器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由于要求新一代USB Type-C连接器的尺寸更小,这导致对机械性能要求更好,产品设计难度更高。为了面向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并保证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结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其导电端子通常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两个端子组件,再将两个端子组件与前本体组装构成一个整体,如此不仅制程复杂而且可能产生公差累积而造成产品不良;并且传统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通常不能传输较大的电流,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程简单、适于传输大电流且能够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及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沿电连接器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均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组或第二端子组的最外侧,所述电源端子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内侧,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接地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两个所述连体接地端子通过第一连接部连为一体,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电源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电源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电源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两个所述连体电源端子通过第二连接部连为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及每一所述连体电源端子均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一对弹性接触臂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的一对接触臂与固持部为二对一的对应关系,且连接构成开口朝前的音叉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连接于两个连体接地端子的所述固持部的底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连体接地端子的固持部相连构成U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前方的对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后方的安装部及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向前延伸且沿高度方向向上及向下将所述主体部贯穿,但并未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安装部贯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均设置有8根导电端子,且第一、第二端子组中的导电端子反向排布,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内绝缘件,所述若干信号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件以与之构成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间隔壁,所述安装槽形成于所述一对间隔壁之间,所述内绝缘件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间隔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收容电源端子的所述端子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四根接地端子共用一个接地尾部,所述接地尾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后延伸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于两个对应固持部的顶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及两个连体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相连构成n形,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四根电源端子共用一个电源尾部,所述电源尾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后延伸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于横向方向上,所述电源尾部与所述接地尾部分置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竖直中心面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长度,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区间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电连接器能够与对接连接器正反插,且将上、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连为一个整体、电源端子连为一个整体,如此不仅制程简单、组装方便,还能实现大电流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中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中端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端子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移除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锁扣件3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4。
请参图3至图5并结合图7至图1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主体部11、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前方的对接部12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11后方且向外突出的安装部13,其中所述主体部11与对接部12整体上呈椭圆形柱状设置,所述对接部12的内侧形成有向前开放设置的收容空间120,以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入。
所述绝缘本体1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端子槽10,所述端子槽10位于所述对接部12内的部分沿电连接器100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端子槽10自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向前延伸,所述端子槽10向前延伸至所述对接部12的内侧且与收容空间120相连通。
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持槽14,一对所述固持槽14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部,且分别自安装部13的后端面向前凹陷至所述对接部12内部并与所述收容空间120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持槽14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固持槽141及一对第二固持槽142,所述第一固持槽141向前延伸并与所述收容空间120相连通,所述一对第二固持槽142分置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41的上、下两侧,且其前端面位于所述安装部13的前端面后侧,也即,所述第二固持槽142仅设置在所述安装部13的对应区域内。同时,所述第二固持槽142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41沿横向方向上的宽度,以使所述第二固持槽142设置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41于横向方向上的一侧。
请参图5及图1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向前延伸且沿高度方向向上及向下将所述主体部11贯穿,但并未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安装部13贯穿。
所述安装部13内设置有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间隔壁131,所述安装槽15形成于所述一对间隔壁13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壁131朝向彼此的一侧的底端突设有一限位壁1311,一对间隔壁131侧部的所述限位壁1311朝向彼此突伸,以承接相应的导电端子2。
请参图3至图1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安装槽15内的内绝缘件16,所述内绝缘件16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间隔壁131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收容电源端子的所述端子槽10。位于中部的所述端子槽1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将所述主体部11及所述内绝缘件16贯穿,位于两侧的所述端子槽1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将所述主体部11及所述安装部13贯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绝缘件16包括沿高度方向组装的上、下绝缘件161、162,其中所述上、下绝缘件161、162的结构相同且反向对应设置,以下绝缘件162为例,所述下绝缘件162具有位于其前后方向上中部的半圆形第一凸起1621及半圆形第一凹槽1622、位于其前端的矩形第二凸起1623及矩形第二凹槽1624、位于其后端的矩形第三凸起1625及矩形第三凹槽1626,其中所述第一凸起1621与第三凸起1625位于所述下绝缘件162沿横向方向上的不同侧。所述下绝缘件162的第一凸起1621、第二凸起1623及第三凸起1625分别对应插入所述上绝缘件161的第一凹槽1622、第二凹槽1624及第三凹槽1626内;上绝缘件161的第一凸起1621、第二凸起1623及第三凸起1625分别对应插入所述下绝缘件162的第一凹槽1622、第二凹槽1624及第三凹槽1626内,如此以实现交互结合的稳固型结构。
请参图3至图8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21及第二端子组22(也即上、下两排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相对应且反向排布。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的对接部在绝缘本体1上的位置设置均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上相应端子的对接部位置设置相同。
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均分别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23及一对电源端子24,所述一对接地端子23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组21或第二端子组22的最外侧,所述电源端子24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23的内侧。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中的一对接地端子23分别与第二端子组22中相应的接地端子23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两个端子组21、22位于其两侧的两个所述连体接地端子通过第一连接部230连为一体。具体来说,每一连体接地端子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20内的一对弹性接触臂231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10内的固持部232,所述固持部232竖直放置,其位于所述一对接触臂231后方且与其一体相连,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的一对接触臂231与固持部232为二对一的对应关系,且连接构成开口朝前的音叉状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230一体连接于两个所述固持部232的底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230与两个连体接地端子的固持部232相连构成U形。所述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的四根接地端子23共用一个接地尾部233,所述接地尾部233自所述第一连接部230向后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尾部233呈弯曲状,且其沿横向方向上偏置于所述电源端子24的外侧,也即远离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竖直中心面C-C’设置。
所述接地尾部233具有水平设置且与电路板(未图示)电性相连的焊接部2331。总体而言,所述一对接地端子23的接触臂231向下或向上突伸入收容空间120内,以形成上、下排中对应的两个接地端子的接触臂231,上、下两排中对应的两根导电端子2共用一个所述固持部232,四根所述接地端子23共用一个所述接地尾部233。
同样地,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中的一对电源端子24分别与第二端子组22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电源端子24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电源端子,两个端子组21、22的两个连体电源端子通过第二连接部240连为一体。具体来说,每一连体电源端子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20内的一对弹性接触臂241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10内的固持部242,所述固持部242竖直放置,且位于所述一对接触臂241后方且与其一体相连,每一所述连体电源端子的一对接触臂241与固持部242为二对一的对应关系,且连接构成开口朝前的音叉状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部240一体连接于两个所述固持部242的顶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240及两个连体电源端子的固持部242相连构成n形。所述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的四根电源端子24共用一个电源尾部243,所述电源尾部243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40向后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尾部243呈弯曲状,且其沿横向方向上靠近其中一侧的连体电源端子设置。所述接地尾部233具有水平设置且与电路板(未图示)电性相连的焊接部2431。
在本实施例中,于横向方向上,所述电源尾部243与所述接地尾部233分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竖直中心面c-c’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240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30的延伸长度,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240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30的长度区间范围内。所述电源尾部243与所述接地尾部233朝向彼此突出设置,以将电路板夹置于其间。进一步地,如图6及图10所示,于横向方向上,所述接地尾部233位于一侧的所述电源端子24的固持部242与相邻接地端子23的固持部232之间,且更靠近所述电源端子24的固持部242设置。所述电源尾部243位于另一侧的所述电源端子24的固持部242与相邻接地端子23的固持部232之间,且更靠近所述电源端子24的固持部242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中的部分导电端子与第二端子组22中的对应导电端子(也即接地端子23与电源端子24)分别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端子,组装时,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中的导电端子可同时组装入绝缘本体1内,给组装带来极大方便。
请参图3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分别还具有位于一对电源端子24之间的若干USB 2.0信号端子,具体来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分别还具有位于电源端子24内侧的一根侦测端子25(CC1,用以侦测正反插的功能与辨认CABLE的功能)、一对用以传输低速信号的信号端子26及一根扩充端子27(SBU1,可增加定义成其它用途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均设置有8根导电端子,且两排端子组21、22中的导电端子反向排布。
所述若干USB 2.0信号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件16以与之构成一体;具体地,第一端子组21中的四根信号端子镶埋成型于上绝缘件161以构成一体,第二端子组22中的四根信号端子镶埋成型于下绝缘件162以构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及内绝缘件16共同构成本发明电连接器100的端子组件。
所述侦测端子25及每一信号端子26均具有突伸入收容空间120内的弹性接触臂25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槽10内的固持部252及自固持部252向后延伸并突露于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13后侧的尾部253。
具体来说,第一端子组21中侦测端子25及信号端子26的所述尾部253自固持部252后端的底侧向后延伸形成,其接触臂251自对应的固持部252前端的顶侧向前延伸形成;第二端子组22中的侦测端子25的尾部253自其固持部252后端的上侧向后延伸形成,其接触臂251自对应的固持部252前端的下侧向前延伸形成。总体而言,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分成沿高度方向设置的两排,且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部13后侧。
所述接地端子23及电源端子24的固持部均为竖直设置的平板状结构,且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1对应的端子槽10内,且各导电端子2的接触臂231、241、251、261突露于所述收容空间120内,以与对接连接器接触。
所述安装部13还具有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第一收容槽132及第二收容槽133,所述第一收容槽132及第二收容槽133均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分别与其两端的端子槽10相连通,所述第一收容槽132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33的延伸长度,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30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32内,第二连接部240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33内,换言之,所述第一收容槽132与其两端的端子槽10相连通以共同接地连体端子,第二收容槽133与其两端的端子槽10相连通以共同收容电源连体端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容槽133还具有沿所述横向方向向其一侧延伸的延伸槽1331,也即于所述横向方向上,所述延伸槽1331自一个所述间隔壁131的内壁面朝向远离电连接器100的中心面C-C’的方向凹陷形成,换言之,所述延伸槽1331自其中一个所述间隔壁131的后端向前凹陷设置。所述延伸槽1331与所述电源尾部243沿前后方向对齐设置。
请参图3至图4所示,所述锁扣件3为金属材质,一对所述锁扣件3彼此独立设置,且相对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子2横向方向上的两侧。每一锁扣件3具有基部31、位于其前端的锁扣臂32、设置于所述基部31上、下两侧的干涉部33及自所述基部31向后延伸出的一对夹持臂34。每一所述锁扣臂32具有位于其前端且朝向另一锁扣臂32拱出的锁扣部321,所述一对夹持臂34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3整体上竖直放置,其基部31为沿竖直方向放置的板状结构。
当所述锁扣件3组装至绝缘本体1内时,所述锁扣件3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1两侧的固持槽14内,并沿高度方向位于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之间。所述锁扣臂32自所述基部31的前端向前延伸至收容空间120内,所述锁扣部321在收容空间120内与对接连接器进行锁扣固持,所述基部31收容于所述第一固持槽141内并通过所述干涉部33干涉定位于其中,以实现所述锁扣件3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相互配合。
请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遮蔽壳体4的前端具有椭圆形的对接框口,其与标准的USB Type-C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框口一致,用于对接插座连接器的正反插入配合,具有正反插均适用的使用便捷性优势。
所述遮蔽壳体4包括位于其前端的框体部41及自所述框体部41的上、下两侧向后延伸的一对延伸部42,所述一对延伸部42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每一延伸部42上设置有至少一配合槽421。所述遮蔽壳体4还具有自所述框体部41的两侧向后延伸且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向部43,每一侧向部43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具有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支臂431及夹设于所述一对支臂431之间的夹持口432,以收容并夹置所述电路板。
所述遮蔽壳体4自前向后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侧,所述延伸部42贴置于所述安装部13的上、下两侧,且所述延伸部42的后端面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共面设置,所述侧向部43的前端贴靠于所述安装部13的外侧,所述支臂431突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后侧。
本发明电连接器100能够与对接连接器正反插,且将上、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23连为一个整体、电源端子24连为一个整体,如此不仅组装方便,还能实现大电流的传输。同时,上、下排导电端子中位于中间的四根导电端子分别与对应的内绝缘件16先注塑成型为一体,再整体插入绝缘本体1后侧的安装槽15内,如此可简化中部导电端子的组装及制程,保证导电端子的共面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可供对接插座连接器插入的收容空间及沿前后方向贯穿设置的若干端子槽,所述端子槽沿电连接器的横向方向并排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沿高度方向呈两排设置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均设置有一对接地端子、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组或第二端子组的最外侧,所述电源端子位于邻近的所述接地端子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接地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接地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接地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两个所述连体接地端子通过第一连接部连为一体,所述第一端子组中的一对电源端子分别与第二端子组中沿高度方向相对应的电源端子一体相连构成连体电源端子,第一、第二端子组的两个所述连体电源端子通过第二连接部连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及每一所述连体电源端子均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一对弹性接触臂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每一所述连体接地端子的一对接触臂与固持部为二对一的对应关系,且连接构成开口朝前的音叉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连接于两个连体接地端子的所述固持部的底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两个连体接地端子的固持部相连构成U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前方的对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后方的安装部及自其后端面向前凹陷形成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向前延伸且沿高度方向向上及向下将所述主体部贯穿,但并未沿高度方向将所述安装部贯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均设置有8根导电端子,且第一、第二端子组中的导电端子反向排布,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内绝缘件,所述若干信号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内绝缘件以与之构成一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一对间隔壁,所述安装槽形成于所述一对间隔壁之间,所述内绝缘件沿横向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间隔壁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收容电源端子的所述端子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四根接地端子共用一个接地尾部,所述接地尾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后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于两个对应固持部的顶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及两个连体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相连构成n形,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四根电源端子共用一个电源尾部,所述电源尾部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后延伸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横向方向上,所述电源尾部与所述接地尾部分置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竖直中心面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长度,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区间范围内。
CN201811088068.4A 2018-09-18 2018-09-18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9119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8068.4A CN109119787B (zh) 2018-09-18 2018-09-18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88068.4A CN109119787B (zh) 2018-09-18 2018-09-18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9787A true CN109119787A (zh) 2019-01-01
CN109119787B CN109119787B (zh) 2024-02-06

Family

ID=64859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8068.4A Active CN109119787B (zh) 2018-09-18 2018-09-18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97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821A (zh) * 2020-11-27 2022-05-31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端子以及电子模块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3236A1 (en) * 2001-10-10 2003-07-03 Mcgrath James L. High speed differential signal edge card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layouts therefor
CN202076487U (zh) * 2011-04-21 2011-12-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508472B1 (en) * 2006-11-28 2013-08-13 James W. Wieder Wearable remote control with a single control button
KR20150078071A (ko) * 2013-12-30 2015-07-08 (주)유즈브레인넷 반지형 무선 콘트롤러 장치
US20150194771A1 (en) * 2014-01-09 2015-07-0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525244B1 (en) * 2015-09-09 2016-12-20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d inner grounding unit and an outer grounding unit
CN206340782U (zh) * 2016-12-23 2017-07-18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06961031A (zh) * 2017-04-27 2017-07-18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06961034A (zh) * 2017-05-16 2017-07-18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820177U (zh) * 2017-06-13 2017-12-29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207818956U (zh) * 2018-01-30 2018-09-04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8723144U (zh) * 2018-09-18 2019-04-09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3236A1 (en) * 2001-10-10 2003-07-03 Mcgrath James L. High speed differential signal edge card connector and circuit board layouts therefor
US8508472B1 (en) * 2006-11-28 2013-08-13 James W. Wieder Wearable remote control with a single control button
CN202076487U (zh) * 2011-04-21 2011-12-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KR20150078071A (ko) * 2013-12-30 2015-07-08 (주)유즈브레인넷 반지형 무선 콘트롤러 장치
US20150194771A1 (en) * 2014-01-09 2015-07-0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525244B1 (en) * 2015-09-09 2016-12-20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d inner grounding unit and an outer grounding unit
CN206340782U (zh) * 2016-12-23 2017-07-18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06961031A (zh) * 2017-04-27 2017-07-18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106961034A (zh) * 2017-05-16 2017-07-18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820177U (zh) * 2017-06-13 2017-12-29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
CN207818956U (zh) * 2018-01-30 2018-09-04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8723144U (zh) * 2018-09-18 2019-04-09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821A (zh) * 2020-11-27 2022-05-31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端子以及电子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9787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901E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US10205256B2 (en) Plu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US955944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ignal contact section and a power contact section
CN106684595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系统
US756622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agnetic retention device
US9720181B2 (en) Hybrid connector for both electrical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CN107546529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9038003A (zh) 电连接器
CN208723144U (zh) 电连接器
CN107465013B (zh) 电连接器
CN110299630A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90027855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6961031B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9792124A (zh) 连接器结构
US11909136B2 (en) Connector with current-shunt structure, shunt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same
TW201611430A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208738532U (zh) 电连接器
US3731257A (en) Diagnostic connector
CN109119842A (zh) 电连接器
CN109119787A (zh) 电连接器
CN208738527U (zh) 电连接器
CN20682017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634078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US201501260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ow profile
CN208923447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