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9780A - 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9780A
CN109119780A CN201810027224.XA CN201810027224A CN109119780A CN 109119780 A CN109119780 A CN 109119780A CN 201810027224 A CN201810027224 A CN 201810027224A CN 109119780 A CN109119780 A CN 109119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interior
conduct piece
adaptation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272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9780B (zh
Inventor
崔艳磊
呼丹
李猛
张春健
吴志富
张志中
曹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119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9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9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9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导电接触组件,所述导电接触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接触件组,所述接触件组包括用于与同一适配导电件接触的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内接触件位于外接触件的朝向适配导电件的内侧,内、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错开布置,内、外接触件均具有引出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通过由外接触件和内接触件构成的接触件组与同一适配导电件导电接触,增多了同一电路上的接触部位,在不增大电连接器体积、满足温升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连接器的通流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源信号混装的电连接器通常可实现板对板之间电源与信号的传输。如图1-2所示,混装电连接器的壳体1内安装有电源接触片11和信号接触片12,电源接触片11的一端与金手指对插,另一端通过鱼眼结构110与对应PCB板采用免焊压接结构,信号接触片12的一端与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另一端通过信号针鱼眼结构120与印制板压接。这种连接器在使用时由于电源接触片的接触点位较少,这就限制了其通流能力。然而,随着市场中整机需求满足的功率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产品的通流指标不断升高,现有产品在不增大结构尺寸情况下已无法满足通流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连接器体积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通流能力较高的电连接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该电连接器与适配连接器导电连接时的导电接触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一是:电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导电接触组件,所述导电接触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接触件组,所述接触件组包括用于与同一适配导电件接触的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内接触件位于外接触件的朝向适配导电件的内侧,内、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错开布置,内、外接触件均具有引出端。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通过由外接触件和内接触件构成的接触件组与同一适配导电件导电接触,增多了同一电路上的接触部位,在不增大电连接器体积、满足温升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连接器的通流能力。
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的导电接触方式形成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二,即内接触件的触点和外接触件的触点对应位于相应接触件的内侧或外侧;内接触件的触点位于内接触件的外侧,外接触件的触点位于外接触件的内侧。
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可以选用片式接触件得到技术方案三,片式接触件表面积大,更有利于提高通流能力。
在技术方案三的基础上可以优化得到技术方案四,即同一接触件组所包含的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均成对设置,通过成对设置的接触片与同一适配导电件接触,保证了接触的可靠性,增大了接触面积,有利于大电流输电。
针对技术方案四具体优化可得到技术方案五,即一个接触件组包括一内接触片对和一外接触片对,所述内接触片对位于外接触片对的两个接触片的内侧,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在厚度方向上的正对设置。因为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与适配导电件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那么将内接触片对设置在外接触片对的内侧,通过调整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的倾斜角度,能够最大化的减小对连接器体积的影响。
在前五种技术方案的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内接触件较外接触件短,内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这样使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能够节省连接器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的尺寸。
在技术方案三或者技术方案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七,即内、外接触件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同一适配导电件接触的接触臂,所述触点位于对应接触臂上,同一接触件组的内、外接触件的接触臂在相应接触件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这样在节省插接方向上的尺寸的同时,也实现了多点接触,增多了接触部位的数量,便于散热。
在技术方案七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八,即同一接触件组中,内接触件的相邻两个接触臂之间具有供与其同侧的外接触件的接触臂伸入的间隙,内接触件的各接触臂和与其同侧的外接触件的各接触臂在相应接触件的宽度方向上交叉设置。
在技术方案八的基础上还可以优化得到技术方案九,即同一接触件组中,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和内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对齐或错开布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二到技术方案五等四种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限定了内外接触件的结构形式得到了技术方案十,即外接触件具有定位插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外层定位板部,内接触件具有定位插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内层定位板部,外层定位板部位于内层定位板部外侧,外接触件的引出端位于内接触件的引出端的外侧并通过弯折过渡段与外接触件的外层定位板部过渡连接。
在技术方案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引出端进行限定得到技术方案十一,即所述引出端为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引脚。采用鱼眼式引脚相比于采用焊接引脚能够省去焊接工序,使用更加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一到技术方案九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内、外接触件可以选用具有两个以上引脚的多引脚接触件。采用多引脚接触件增多了引出端的数量,也便于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一到技术方案九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接器壳体为矩形壳体,所述接触件组有多个且沿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还可以选用管状接触件。
本发明的导电接触结构的技术方案一:包括适配导电件以及与该适配导电件接触的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内接触件位于外接触件的朝向适配导电件的内侧,内、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错开布置,内、外接触件均具有引出端。
本发明的导电接触结构通过由外接触件和内接触件构成的接触件组与同一适配导电件导电接触,增多了同一电路上的接触部位,在不增大电连接器体积、满足温升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连接器的通流能力。
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的导电接触方式形成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二,即内接触件的触点和外接触件的触点对应位于相应接触件的内侧或外侧;内接触件的触点位于内接触件的外侧,外接触件的触点位于外接触件的内侧。
在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可以选用片式接触件得到技术方案三,片式接触件表面积大,更有利于通流能力的提升。
在技术方案三的基础上可以优化得到技术方案四,即同一接触件组所包含的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均成对设置,通过成对设置的接触片与同一适配导电件接触,保证了接触的可靠性,增大了接触面积,有利于大电流输电。
针对技术方案四具体优化可得到技术方案五,即一个接触件组包括一内接触片对和一外接触片对,所述内接触片对位于外接触片对的两个接触片的内侧,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在厚度方向上的正对设置。因为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与适配导电件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那么将内接触片对设置在外接触片对的内侧,通过调整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的倾斜角度,能够最大化的减小对连接器体积的影响。
在前五种技术方案的任意一种的基础上,内接触件较外接触件短,内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这样使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能够节省连接器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的尺寸。
在技术方案三或者技术方案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七,即内、外接触件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同一适配导电件接触的接触臂,所述触点位于对应接触臂上,同一接触件组的内、外接触件的接触臂在相应接触件的宽度方向上错开,这样在节省插接方向上的尺寸的同时,也实现了多点接触,增多了接触部位的数量,便于散热。
在技术方案七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得到技术方案八,即同一接触件组中,内接触件的相邻两个接触臂之间具有供与其同侧的外接触件的接触臂伸入的间隙,内接触件的各接触臂和与其同侧的外接触件的各接触臂在相应接触件的宽度方向上交叉设置。
在技术方案八的基础上还可以优化得到技术方案九,即同一接触件组中,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和内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对齐或错开布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二到技术方案五等四种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限定了内外接触件的结构形式得到了技术方案十,即外接触件具有定位插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外层定位板部,内接触件具有定位插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内层定位板部,外层定位板部位于内层定位板部外侧,外接触件的引出端位于内接触件的引出端的外侧并通过弯折过渡段与外接触件的外层定位板部过渡连接。
在技术方案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引出端进行限定得到技术方案十一,即所述引出端为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鱼眼式引脚。采用鱼眼式引脚相比于采用焊接引脚能够省去焊接工序,使用更加方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一到技术方案九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内、外接触件可以选用具有两个以上引脚的多引脚接触件。采用多引脚接触件增多了引出端的数量,也便于散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一到技术方案九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连接器壳体为矩形壳体,所述接触件组有多个且沿壳体的宽度方向排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一的基础上,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还可以选用管状接触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现有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在与适配导电件插接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电连接器的底部视角的立体图;
图10为图8所示电连接器中的内、外接触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内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内接触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0中外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外接触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三在使用时显示插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3-7所示,包括矩形壳体2,矩形壳体2内安装有导电接触组件,导电接触组件主要用于输送电源电流。导电接触组件包括多个接触件组20,多个接触件组20在矩形壳体2的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各个接触件组20均包括外接触片对21和内接触片对22,外接触片对21和内接触片对22均由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片构成,外接触片对21的两个接触片之间和内接触片对22的两个接触片之间均具有供适配导电件3插入的插合间隙A。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的接触片在压装在壳体中后,通过定位塞28固定安装在壳体内。
本实施例中,同一导电接触组件包含一外接触片对和一内接触片对,在连接器使用时,同一接触对组的外接触片对21和内接触片对22均与同一个适配的金手指接触件3导电接触,由于内接触件对的接触件较外接触件对的接触件短,因此外接触片对21的用于与金手指3导电接触的触点和内接触片对22的用于与金手指3导电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
构成外接触片对21和内接触片对22的接触片的后端均设有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引脚29。引脚有焊接引脚和压接引脚两种,本实施例中引脚采用压接连接的鱼眼式引脚相比于采用焊接引脚能够省去连接器制造过程中引脚与印制板的焊接工序,而且也使电连接器与印制板之间拆装方便。当然,本发明也不排除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的接触片后端设置的引脚为焊接引脚的情况。
导电接触组件安装在矩形壳体内时,同一接触件组的内接触片对22位于外接触片对21的两个接触片的内侧,且内接触片对和外接触片对在厚度方向上的正对设置。导电接触组件在与适配导电件3插合时,适配导电件3先与外接触片对21接触,继续插合,适配导电件3与内接触片对22接触。外接触片对21和内接触片对22的各个接触片的鱼眼式引脚29在插接方向上对齐,便于向印制板上压接。
本实施例中,多个接触件组中的外接触片对的接触片有四引脚接触片和两引脚接触片,多个接触件组中的内接触片对的接触片有四引脚接触片对和三引脚接触片,采用多引脚接触片进一步增多了散热部位,也提高了连接器的通流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接触片对的接触片也可以采用三引脚接触片,内接触片对的接触片也可以采用两引脚接触片,或者两引脚接触片、三引脚接触片和四引脚接触片混合使用。
公知地,电源连接器的温升部位也就是主要散热部位主要集中在插合接触件的接触部位、鱼眼结构的细脖部位以及鱼眼结构与印制板的压接部位,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导电接触组件通过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与同一适配导电件导电接触,增加了每一路适配导电件上的接触片数量,一方面提高通流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增加了每一路适配导电件上的接触片对后,也使得温升部位也就是主要散热部位的数量成倍增加,提升了散热效果,使得在提高通流能力同时,能够满足温升要求;而且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的与适配导电件导电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不会增大电连接器宽度方向的尺寸,而且对厚度方向的尺寸也影响甚小。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矩形壳体2内还安装有由信号接触片23组成的信号接触组件,信号接触组件和导电接触组件在壳体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在连接器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重合而正对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厚度方向上的视图中,内接触片对位于相邻两个外接触片对之间且与两侧的外接触片对的投影有重叠部分。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内安装有导电接触组件和信号接触组件,为混装连接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内可以不安装信号接触片,连接器为纯粹的电源连接器。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采用矩形壳体,为矩形多路电源信号混装连接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排除为圆形连接器,此时,接触件组可以呈正多边形或环形排布。各接触件组所包含的接触件也可以为插孔接触件,即包含长插孔接触件和短插孔接触件,短插孔接触件位于长插孔接触件内腔中,长插孔接触件和短插孔接触件的后端设有一个或者最好为多个引脚,长插孔接触件背离引脚的一端具有超出短插孔接触件的一段,该段径向向内凹陷且与内周面形成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这样长插孔接触件和短插孔接触件在与同一适配的插针接触件插合接触时,与插针接触件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
本发明还提供了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二,如图8-14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同样为矩形连接器,该矩形连接器包括矩形的壳体91,壳体91中设有导电接触组件,以在与相应适配连接器对接时,与适配连接器的相应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
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壳体91中的导电接触组件具体包括沿矩形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多个接触件组,各接触件组分别包括用于与适配连接器中的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的外接触件930和内接触件920,外接触件930和内接触件920均成对设置形成外接触件对93和内接触件对92,内、外接触件对所包含的两个接触件左右正对。具体的,外接触件930的结构如图13和图14所示,内接触件920的结构如图11和图12所示,如图10所示,外接触件对93的两接触片在左右方向上正对的布置在内接触件对92的两接触片外侧。每个接触片分别具有用于与相应的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的接触臂,本实施例中,两接触件对中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侧的两接触片的各接触臂沿前后方向依次呈一列布置,也就是说,同处于左侧的内接触件920的接触臂和外接触件930的接触臂沿前后方向依次呈一列布置,同处于左侧的两接触片的各接触臂的触点部呈直线布置,同处于右侧的内接触件920的接触臂和外接触件930的接触臂也沿前后方向依次呈一列布置,同处于右侧的两接触片的各接触臂的触点部也呈直线布置。
如图11和图12所示,内接触件920具有定位插装在壳体91中的内层定位板部921和用于与相应印制板连接的内层接触件引脚923,此处的内层接触件引脚具体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焊接针结构,内层定位板部921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内层定位板部921的背离内层接触件引脚923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内接触臂922,内接触臂922稍微倾斜以使得可以加紧相应的适配接触件。
另外,在内接触臂922的端部设有反向弯折段,以便于将对应插接的适配接触件引入夹持间隙中。
本实施例中,内接触件具有两个内接触臂922,两内接触臂922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接触臂放置间隙,该接触臂放置间隙可在内外接触片安装在壳体91上时容纳同一侧的外接触件上的外接触臂。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外接触件930具有定位插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外层定位板部931和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外层接触件引脚933,外层接触件引脚933具体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焊接针结构,而且,外层接触件引脚933位于外层定位板部931外侧并通过弯折过渡段935过渡连接。
另外,由于外层接触件引脚933外侧,且弯折过渡段935也为杆状结构,为提高支撑强度,在外层接触件引脚933的多个焊接针结构通过与焊接针结构一体设置的横向连接件934相对固定装配在一起,以提高外层接触件引脚933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外接触件具有三个外接触臂932,三个外接触臂932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以形成接触臂放置间隙,该接触臂放置间隙可在内、外接触片安装在壳体1上时容纳同一侧的内接触件上的内接触臂。
这样一来,如图14所示,在将属于同一个接触对组的内、外接触片对应的安装在壳体中时,处于同一侧的外接触臂932和内接触臂922沿前后方向依次交叉布置。
如图8和图10所示,在将各内、外接触件对应的安装在壳体91中时,利用绝缘压板94压紧,内外接触件形成多个接触对组,同一接触对组的两接触件对的各接触片上的焊接针结构在矩形壳体的厚度方向上对齐。
壳体91中的同一接触对组的两接触件对的内接触件920和外接触件930分布如图10所示,外层定位板部931位于内层定位板部921的外侧,外层接触件引脚位于内层接触件引脚923的外侧。
并且,两接触件对的用于与对应插接的适配接触件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高度相同,即在同一高度接触。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中,相对于单接触件对的方式,设置在内外层接触件对的方式可有效增加通流能力,而且,外接触件对的两接触片在左右方向上正对地布置在内接触件的两接触片的外侧,并且,使处于同一侧的接触片上的各接触臂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又不会增加过大的整体尺寸,另外,接触臂个数增加也可有效增加接触点,提高了散热效果,使得在提高通流能力同时,能够满足温升要求。
本实施例中,内接触件具有两个接触臂,外接触件具有三个接触臂,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接触件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接触臂,外接触件也可以具有两个或四个以上的接触臂。当然,内外接触件也可以分别具有单个接触臂,只要使相应侧的接触臂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处于同一侧的内、外接触件的接触臂在前后方向上依次交叉分布,互相补充,保证接触片的结构强度和受力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内接触件的各第二接触臂在前,使外层接触盘的各第一接触臂在后,或者是是第一接触臂在后,而接触臂在前布置。
本实施例中,两接触件对的用于与适配接触件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高度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内层接触件对的触点和外层接触件对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布置。
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的壳体上可设置导电接触组件,还可以设置信号针等部件,此时形成混装连接器。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也可以为圆形或者是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为印制板焊接型,即将印制板于焊接针结构焊接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连接器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只要配置有相应的内外层接触件对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三,如图15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区别在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内、外接触件的触点均位于相应接触件的内侧面上,实施例三种,内、外接触件82、83的触点均位于相应接触件的外侧面上,适配导电件80为插孔接触件,且在插入连接器壳体81中时,通过其内孔面分别与内、外接触件82、83的触点先后接触。为了便于插合,内、外接触件上可以在触点的前侧即朝向适配导电件的一侧设置便于适配导电件插入的引导斜面。
相似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内接触件的触点可以位于其外侧面上,外接触件的触点可以位于其内侧面上,适配导电件在于电连接器的接触件组对应插合时,插入内、外接触件之间,并分别与内接触件位于外侧面上触点和外接触件的位于内侧面上触点接触。
上述的各种实施例中,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均成对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接触件组的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可以并非成对设置,例如,适配导电件为片式接触件,接触件组包含的内外接触件与适配的片式导电件的同侧面导电接触。
本发明的导电接触结构的实施例:导电接触结构主要适配导电件以及与该适配导电件接触的接触件组,接触件组的具体结构与上述电连接器的各种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组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导电接触结构是指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在与适配的连接器导电插合时,两个连接器的接触件接触形式,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适配导电件以及与该适配导电件接触的接触件组,所述接触件组包括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内接触件位于外接触件的朝向适配导电件的内侧,内、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错开布置,内、外接触件均具有引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内接触件的触点和外接触件的触点对应位于相应接触件的内侧或外侧;或者内接触件的触点位于内接触件的外侧,外接触件的触点位于外接触件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均为片式接触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同一接触件组所包含的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均成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一个接触件组包括一内接触片对和一外接触片对,所述内接触片对位于外接触片对的两个接触片的内侧,外接触片对和内接触片对在厚度方向上的正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内接触件较外接触件短,内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内、外接触件均通过至少一个接触臂与适配导电件接触,所述触点位于对应接触臂上,同一接触件组的内、外接触件的接触臂在相应接触件的宽度方向上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同一接触件组中,内接触件的相邻两个接触臂之间具有供与其同侧的外接触件的接触臂伸入的间隙,内接触件的各接触臂和与其同侧的外接触件的各接触臂在相应接触件的宽度方向上交叉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接触结构,其特征是,同一接触件组中,外接触件的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和内接触件的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在插接方向上对齐或错开布置。
10.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导电接触组件,所述导电接触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接触件组,所述接触件组包括用于与同一适配导电件接触的内接触件和外接触件,在垂直于插接方向上,内接触件位于外接触件的朝向适配导电件的内侧,内、外接触件的用于与适配导电件接触的触点错开布置,内、外接触件均具有引出端。
CN201810027224.XA 2017-06-26 2018-01-11 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 Active CN109119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6320 2017-06-26
CN2017104963204 2017-06-26
CN201710778697 2017-09-01
CN2017107786979 2017-09-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9780A true CN109119780A (zh) 2019-01-01
CN109119780B CN109119780B (zh) 2020-09-18

Family

ID=64821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27224.XA Active CN109119780B (zh) 2017-06-26 2018-01-11 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978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8124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精拓丽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端子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55944A1 (en) * 2008-09-01 2010-03-0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additional mounting feet arranged to ensure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with conductive pad around via of circuit board
DE102008060314A1 (de) * 2008-12-03 2010-06-17 Hella Kgaa Hueck & Co. Kontaktelement für elektrische Verbindungen
CN101882718A (zh) * 2003-12-31 2010-11-10 Fci公司 电源触头及包括电源触头的连接器
CN104584331A (zh) * 2012-09-05 2015-04-29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4668507U (zh) * 2015-04-16 2015-09-23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装载5片式电源端子的卡缘式电连接器
WO2017089117A1 (de) * 2015-11-27 2017-06-01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Kontaktelement und mehrfachkontakttulpe
CN207183596U (zh) * 2017-06-15 2018-04-03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两排触点夹持端子及两排触点大电流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718A (zh) * 2003-12-31 2010-11-10 Fci公司 电源触头及包括电源触头的连接器
US20100055944A1 (en) * 2008-09-01 2010-03-0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additional mounting feet arranged to ensure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with conductive pad around via of circuit board
DE102008060314A1 (de) * 2008-12-03 2010-06-17 Hella Kgaa Hueck & Co. Kontaktelement für elektrische Verbindungen
CN104584331A (zh) * 2012-09-05 2015-04-29 意力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04668507U (zh) * 2015-04-16 2015-09-23 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装载5片式电源端子的卡缘式电连接器
WO2017089117A1 (de) * 2015-11-27 2017-06-01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Kontaktelement und mehrfachkontakttulpe
CN207183596U (zh) * 2017-06-15 2018-04-03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两排触点夹持端子及两排触点大电流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8124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精拓丽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接线端子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9780B (zh) 2020-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95424U (zh) 连接器
TWI358865B (zh)
US93314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133070B2 (en) SATA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US7367844B2 (en) Universal connector for micro memory cards
TW20092968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enna function
TW201010200A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ped contacts
CN204424511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
CN101950869A (zh) 一种大电流电源连接器
CN203434317U (zh) 传输装置
CN109119780A (zh) 一种导电接触结构及电连接器
CN2927407Y (zh) 电连接器
CN101888036A (zh) 大电流连接器
CN201749982U (zh) 大电流电源连接器
CN204464536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
CN102159061A (zh) 电子组件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成的电子组件
CN109428181A (zh) 电连接器
CN201490384U (zh) 一种排针式电连接器
CN217720027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
CN206370522U (zh) 电源连接器端子
US20220239023A1 (en) Pluggable connector
CN204391314U (zh) 电连接器
CN216598045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CN21672032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8997148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