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14786A -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4786A
CN109114786A CN201811140429.5A CN201811140429A CN109114786A CN 109114786 A CN109114786 A CN 109114786A CN 201811140429 A CN201811140429 A CN 201811140429A CN 109114786 A CN109114786 A CN 109114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ushing
supply device
pushing cavity
air supply
finishe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404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路越
杨玲
熊帝战
康宁
刘宇
刘希臣
李炎波
马静远
张蓉航
郭立恒
丁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H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H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H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TH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404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47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4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4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68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formed as perforated walls, ceilings or flo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送风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通过设置进风管道、成品静压箱、第一送风腔、第二送风腔、第一喷嘴以及第二喷嘴,进风管道与成品静压箱连通,第一送风腔设置于成品静压箱的顶部并通过第一喷嘴与成品静压箱连通,第二送风腔设置于成品静压箱的侧壁并通过第二喷嘴与成品静压箱连通,第一送风腔的与第一喷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格栅,第二送风腔的与第二喷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格栅,以实现通过第一格栅送出的风有效地形成竖向气帘,进而隔绝外围结构的传热及热湿空气进入室内空间,以及实现通过第二格栅侧向送出的风在地面形成温度场较均匀的除湿空气湖,进而防止地表面结露。

Description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建的大型公建项目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大型公共交通建筑的占比大,如机场、铁路客运站等。此类建筑的共性特点为:空间高大,外立面通常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在该类型建筑中,现有的空调系统设计方式多采用全空气系统,送风方式为喷口侧送风,可满足大空间远送风距离的需求。
采用上述的送风方式进行送风时,通常是采用喷口送风以满足长距离送风为首要目标,但是存在室内速度场、温度场容易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进而难以满足室内全方位的舒适度要求,且喷口压降大,输配能耗高。因此,目前还提供一种辐射供冷+新风系统的方式,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应用,其可实现室内速度场、温度场均匀,且送风装置压降小,输配能耗低。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目前提供的辐射供冷+新风系统在应用中还存在技术风险,具体为:辐射地表面温度低,如接触室外热湿空气,易形成结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台送风装置,包括:进风管道、成品静压箱、第一送风腔、第二送风腔、第一喷嘴以及第二喷嘴;
所述进风管道与成品静压箱连通,所述第一送风腔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的顶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成品静压箱连通,所述第二送风腔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的侧壁,并通过第二喷嘴与所述成品静压箱连通,所述第一送风腔的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格栅,所述第二送风腔的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格栅。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中,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还包括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均流板,所述均流板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内,以使通过进风管道进入成品静压箱的空气经过所述均流板进行均匀分流后通过所述第一喷嘴进入所述第一送风腔后通过所述第一格栅输出,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喷嘴进入所述第二送风腔后通过所述第二格栅输出。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中,所述第一喷嘴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喷嘴呈阵列设置构成至少两排第一喷嘴,所述第二喷嘴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喷嘴呈阵列设置构成至少一排第二喷嘴。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中,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还包括调节第一喷嘴的出风量的风量调节器,且所述风量调节器设置于至少一排所述第一喷嘴,以用于调节通过各所述第一喷嘴输出的风量。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中,所述第二送风腔包括开孔面板,所述开孔面板与所述第二格栅相邻设置,以使外界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开孔面板进入所述第二送风腔。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中,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还包括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以用于调节进入所述进风管道的风量的大小。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中,所述进风管道、成品静压箱、第一送风腔以及第二送风腔的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复合保温材料层。
可选的,在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中,所述第一格栅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腔的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二格栅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腔的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对的侧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分集水器箱以及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所述分集水器箱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连接。
可选的,在上述空调设备中,所述分集水器箱的高度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的高度相同,所述分集水器箱通过保温隔板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通过进风管道、成品静压箱、第一送风腔、第二送风腔、第一喷嘴以及第二喷嘴的配合设置,并在所述第一送风腔的侧壁上设置第一格栅,以及在所述第二送风腔的侧壁上设置第二格栅,以实现通过第一格栅送出的风有效地形成竖向气帘,进而隔绝外围结构的传热及热湿空气进入室内空间,以及实现通过第二格栅侧向送出的风在地面形成温度场较均匀的除湿空气湖,进而防止地表面结露。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台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台送风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台送风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空调设备;100-地台送风装置;110-进风管道;120-成品静压箱;130-第一送风腔;140-第二送风腔;142-开孔面板;150-第一喷嘴;160-第二喷嘴;170-第一格栅;180-第二格栅;190-均流板;210-风量调节器;220-风量调节阀;300-分集水器箱;500-保温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台送风装置100,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包括进风管道110、成品静压箱120、第一送风腔130、第二送风腔140、第一喷嘴150以及第二喷嘴160。
所述进风管道110与成品静压箱120连通,所述第一送风腔130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的顶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喷嘴150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连通,所述第二送风腔140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的侧壁,并通过第二喷嘴160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连通,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与所述第一喷嘴150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格栅170,所述第二送风腔140的与所述第二喷嘴160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格栅180。
通过上述设置,以在采用上述地台送风装置100对室内环境进行送风时,空气通过所述进风管道110进入成品静压箱120中后,通过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连通的第一喷嘴150和第二喷嘴160分别进入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和第二送风腔140,以及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第一格栅170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腔140的第二格栅180送出,以实现通过第一格栅170送出的风形成竖向气帘,进而隔绝外围结构的传热及热湿空气进入室内空间,以及实现通过第二格栅180侧向送风可在地面形成温度场较均匀的除湿空气湖,进而防止地表面结露。
进一步的,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使室内的速度场、温度场均匀,进而使送风效果更佳,以及使室内的舒适度更高。同时,通过采用该地台送风装置100进行送风时的空气压降远低于传统大空间的喷口送风,可有效降低系统输配能耗。
其中,所述进风管道110的形状大小可以是任意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向所述成品静压箱120送风即可。
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的可以是中空的棱柱状,且该棱柱可以是但不限于四棱柱、五棱柱或六棱柱,即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的剖面可以是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通常情况下,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设置于室内的墙角位置处,以实现对室内进行送风,为使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设置于室内时,稳固性更佳且送风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的剖面为五边形,且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在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设置于室内时,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与室内的墙角的两个侧面贴合设置。
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和所述第二送风腔140可以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相邻的侧面,也可以间隔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的侧面,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腔130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侧面相邻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二送风腔140设置于与所述第二侧面相邻的第四侧面,以及所述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之间的第五侧面,并与所述第一送风腔130接触设置。
其中,所述第三侧面可以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所述第四侧面可以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以在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进行送风时,实现向平行于室内的地面送风,以及实现向平行于室内的墙面送风,进而使送风后室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更佳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和第二送风腔140为中空棱柱状,以使通过所述第一喷嘴150和第二喷嘴160进入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和第二送风腔140的风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格栅170和第二格栅180送出。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长度和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长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和第二送风腔140的长度相同,并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的长度相等。
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剖面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任意不规则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第一喷嘴15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喷嘴150可以沿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轴线方向呈一排设置,或呈多排设置。所述第二喷嘴16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喷嘴160沿所述第二送风腔140的轴线方向呈一排设置,或呈多排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嘴150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喷嘴150呈阵列设置构成至少两排第一喷嘴150,所述第二喷嘴160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喷嘴150呈阵列设置构成至少一排第二喷嘴160。
为实现对各所述第一喷嘴150和/或各所述第二喷嘴160的出风量进行控制,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喷嘴150和/或第二喷嘴160以用于调节风量的设备。
请结合图2,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还包括调节第一喷嘴150的出风量的风量调节器210,且所述风量调节器210设置于至少一排所述第一喷嘴150,以用于调节通过各所述第一喷嘴150输出的风量。
例如,当所述第一喷嘴150呈阵列设置,且构成两排第一喷嘴150时,所述风量调节器210可以设置于该两排中的一排,以通过所述第一喷嘴150实现调节向室内顶面的送风量,且送风量范围在最大送风量的50%~100%范围内。
其中,该风量调节器210可以是手动滑槽式的调节装置,也可以是自动调节装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所述第一喷嘴150的形状大小与第二喷嘴160的形状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所述第一格栅170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方式可以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腔130,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第二格栅180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腔140的方式可以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腔140,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腔140,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为便于调节及检修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和第二送风腔140内的第一喷嘴150和第二喷嘴160等部件,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格栅17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与所述第一喷嘴150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二格栅18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腔140的与所述第二喷嘴160相对的侧壁。
请结合图3,为进一步便于调节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输送的风量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还包括风量调节阀220,所述风量调节阀220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110以用于调节进入所述进风管道110的风量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送入室内的风通常为冷风或热风,因此,为避免在进行送风过程中使风的温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送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道110、成品静压箱120、第一送风腔130以及第二送风腔140的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复合保温材料层。
为实现使通过所述送风管道进入所述成品静压箱120内的风能够被均匀地送至第一送风腔130和第二送风腔140,以达到更好的送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还包括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均流板190,所述均流板190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内,以使通过进风管道110进入成品静压箱120的空气经过所述均流板190进行均匀分流后通过所述第一喷嘴150进入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后通过所述第一格栅170输出,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喷嘴160进入所述第二送风腔140后通过所述第二格栅180输出。
其中,所述均流板190上设置的通孔的数量和大小在此不作具体是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为实现使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送出的风更加适宜,不会过冷或过热,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送风腔140包括开孔面板142,所述开孔面板142与所述第二格栅180相邻设置,以使外界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开孔面板142进入所述第二送风腔140。
通过上述设置,以在外界的空气进入所述第二送风腔140后,与通过第二喷嘴160进入第二送风腔140的风充分混合后通过所述第二格栅180送出,进而可保证在低进风温度状况下或高进风温度状况下,都能够合理调节对室内的最终实际送风温度,以保证室内人员的舒适性。
请结合图4,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设备10,所述空调设备10包括分集水器箱300和上述的地台送风装置100,且所述分集水器箱300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连接。
由于所述空调设备10包括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因此,所述空调设备10具有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可以参照上述对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的具体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所述空调设备10还可以包括比图4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所述分集水器箱300可以包括箱体、分水器、集水器、连接管路、供水管路以及回水管路等,且所述分水器与所述集水器位于同一水面,且所述分水器、集水器、连接管路、供水管路以及回水管路等分别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其中,所述箱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中空的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形状,也可以是任意不规则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箱体的高度也可以是任意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便于将所述分集水器箱300以及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同时设置于室内,并避免占用过大的面积以及使视觉效果更佳,所述分集水器箱300的高度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的高度相同,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剖面形状大小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第一送风腔130以及第二送风腔140共同构成的组件的剖面形状大小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对所述箱体内的各个器件进行检修,所述箱体的前后侧面板可以采用开放式设计,即所述箱体具有开口以及可拆卸地覆盖于所述开口的面板。
为进一步避免在使用所述空调设备10时,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与所述箱体发生热交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集水器箱300通过保温隔板500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100连接。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台送风装置100及空调设备10,通过进风管道110、成品静压箱120、第一送风腔130、第二送风腔140、第一喷嘴150以及第二喷嘴160的配合设置,以在进行送风时空气通过所述进风管道110进入成品静压箱120中后,通过与所述成品静压箱120连通的第一喷嘴150和第二喷嘴160分别进入所述第一送风腔130和第二送风腔140,以及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腔130的第一格栅170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腔140的第二格栅180送出,以实现通过第一格栅170送出的风形成竖向气帘,进而隔绝外围结构的传热及热湿空气进入室内空间,以及实现通过第二格栅180侧向送风可在地面形成温度场较均匀的除湿空气湖,进而防止地表面结露。进一步的,通过上述设置还可以使室内的速度场、温度场均匀,进而使送风效果更佳,以及使室内的舒适度更高。同时,在使用该地台送风装置100送风时的空气压降远低于传统大空间的喷口送风,可有效降低系统输配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地台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管道、成品静压箱、第一送风腔、第二送风腔、第一喷嘴以及第二喷嘴;
所述进风管道与成品静压箱连通,所述第一送风腔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的顶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成品静压箱连通,所述第二送风腔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的侧壁,并通过第二喷嘴与所述成品静压箱连通,所述第一送风腔的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格栅,所述第二送风腔的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台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还包括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的均流板,所述均流板设置于所述成品静压箱内,以使通过进风管道进入成品静压箱的空气经过所述均流板进行均匀分流后通过所述第一喷嘴进入所述第一送风腔后通过所述第一格栅输出,以及通过所述第二喷嘴进入所述第二送风腔后通过所述第二格栅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台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嘴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喷嘴呈阵列设置构成至少两排第一喷嘴,所述第二喷嘴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喷嘴呈阵列设置构成至少一排第二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台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还包括调节第一喷嘴的出风量的风量调节器,且所述风量调节器设置于至少一排所述第一喷嘴,以用于调节通过各所述第一喷嘴输出的风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台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腔包括开孔面板,所述开孔面板与所述第二格栅相邻设置,以使外界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开孔面板进入所述第二送风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台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还包括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量调节阀设置于所述进风管道以用于调节进入所述进风管道的风量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台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道、成品静压箱、第一送风腔以及第二送风腔的内侧壁分别设置有复合保温材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台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腔的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的侧壁,所述第二格栅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送风腔的与所述第二喷嘴相对的侧壁。
9.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分集水器箱以及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台送风装置,所述分集水器箱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集水器箱的高度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的高度相同,所述分集水器箱通过保温隔板与所述地台送风装置连接。
CN201811140429.5A 2018-09-28 2018-09-28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Pending CN1091147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0429.5A CN109114786A (zh) 2018-09-28 2018-09-28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40429.5A CN109114786A (zh) 2018-09-28 2018-09-28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4786A true CN109114786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857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40429.5A Pending CN109114786A (zh) 2018-09-28 2018-09-28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4786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1178A (ja) * 2000-08-24 2002-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ーキュレーター
CN101256022A (zh) * 2007-02-27 2008-09-03 上海大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地台式送风系统的散流结构
CN201277685Y (zh) * 2008-08-13 2009-07-22 成都五牛科技有限公司 诱导送风装置
JP2009264638A (ja) * 2008-04-23 2009-11-12 Shibaur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床吹き出し方式空調装置
CN201672607U (zh) * 2010-04-30 2010-12-15 清华大学 一种配合地板辐射供冷系统使用的中央空调置换送风末端
CN203907822U (zh) * 2014-06-17 2014-10-29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卷烟厂制丝车间用空调系统
CN105546778A (zh) * 2015-12-20 2016-05-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实现均匀送风的静压箱
CN107192028A (zh) * 2017-06-28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坐吊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6755417U (zh) * 2017-04-10 2017-12-15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大空间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08952352U (zh) * 2018-09-28 2019-06-07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71178A (ja) * 2000-08-24 2002-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ーキュレーター
CN101256022A (zh) * 2007-02-27 2008-09-03 上海大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地台式送风系统的散流结构
JP2009264638A (ja) * 2008-04-23 2009-11-12 Shibaur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床吹き出し方式空調装置
CN201277685Y (zh) * 2008-08-13 2009-07-22 成都五牛科技有限公司 诱导送风装置
CN201672607U (zh) * 2010-04-30 2010-12-15 清华大学 一种配合地板辐射供冷系统使用的中央空调置换送风末端
CN203907822U (zh) * 2014-06-17 2014-10-29 中国轻工业成都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卷烟厂制丝车间用空调系统
CN105546778A (zh) * 2015-12-20 2016-05-0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实现均匀送风的静压箱
CN206755417U (zh) * 2017-04-10 2017-12-15 清华大学 一种适用于大空间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107192028A (zh) * 2017-06-28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坐吊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8952352U (zh) * 2018-09-28 2019-06-07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本书编委会: "《水暖及通风空调工程安装便携手册》", 31 January 2007,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pages: 434 - 43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6778A (zh) 一种实现均匀送风的静压箱
CN107965858A (zh) 一种高大空间实验室内环境均匀性及精确控制的空调系统
CN106288260A (zh) 一种办公位隔断式空调送风系统
CN208952352U (zh)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CN202195544U (zh) 单跨度空调系统
CN104121648A (zh)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装置及温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07815542U (zh) 一种高大空间实验室室内环境均匀性及精确控制的空调系统
CN209819704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0545537C (zh) 低噪列车空调诱导器
CN109114786A (zh) 地台送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CN20968558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钢化玻璃冷却装置
CN106871316A (zh) 一种高大洁净空间的送风系统
CN107560134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面板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104315690B (zh) 一种用于坐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208042408U (zh) 一种大空间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CN206160413U (zh) 面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844956U (zh) 用于高大空间的空调送风装置
CN206755417U (zh) 一种适用于大空间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05351494U (zh) 一种天井机空调
CN201628319U (zh) 组合式新风综合处理机
CN104315691B (zh) 一种用于跑动状态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106895536A (zh) 雾化结构、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4315688B (zh) 一种用于睡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CN20670924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气处理系统
CN206410297U (zh) 一种空调末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