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9845A -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9845A
CN109109845A CN201811066983.3A CN201811066983A CN109109845A CN 109109845 A CN109109845 A CN 109109845A CN 201811066983 A CN201811066983 A CN 201811066983A CN 109109845 A CN109109845 A CN 109109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ver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awl
connecting device
yielding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69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卫民
章冰杰
许子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utomotiv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utomotiv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utomotiv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utomotiv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110669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98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9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98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60T13/745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acting on a hydraulic system, e.g. a master cyli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机连接装置,包括弹性联轴器、位于弹性联轴器外部的锁紧螺塞,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的末端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突齿,弹性联轴器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的爪,输出轴的若干第一突齿均位于弹性联轴器的爪之间的间隙中,传动机构朝向伺服电机的第一端的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突齿,传动机构的第一端穿过锁紧螺塞且若干第二突齿均位于弹性联轴器的爪之间的间隙中。如此便于安装及拆卸。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Description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制动系统,通过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使得液压缸内的液压发生变化,液压信号传递至刹车片,从而控制刹车片进行刹车。现有的电机与传动机构之间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不便于安装及拆卸。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电机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伺服电机(30)与传动机构(40),包括弹性联轴器(33)、位于弹性联轴器(33)外部的锁紧螺塞(34),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31)的末端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突齿(31),弹性联轴器(3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的爪(331),相邻的爪(331)之间形成间隙,输出轴(31)的若干第一突齿(3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锁紧螺塞(34)的中部具有容置腔,弹性联轴器(33)位于容置腔内,传动机构朝向伺服电机(30)的第一端的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突齿(411),传动机构的第一端穿过锁紧螺塞(34)且若干第二突齿(41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突齿(31)的数量等于第二突齿(411)的数量,所述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的数量为第一突齿(31)或第二突齿(411)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连接装置还包括转动套设于传动机构靠近伺服电机(30)一端的外侧周壁上的滚珠轴承(35),传动机构靠近第一端的周向侧壁上还设有环形凹陷的轴承槽(413),滚珠轴承(35)套设于轴承槽(413)处。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连接装置还包括套设于传动机构远离伺服电机(30)一端的外侧周壁上的转动轴承(36),传动机构的第二端具有圆柱段(412),圆柱段(412)穿过转动轴承(36)并与转动轴承(36)转动连接。
一种电子辅助制动系统,具有如上所述的电机连接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机连接装置包括弹性联轴器(33)、位于弹性联轴器(33)外部的锁紧螺塞(34),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31)的末端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突齿(31),弹性联轴器(3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的爪(331),相邻的爪(331)之间形成间隙,输出轴(31)的若干第一突齿(3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锁紧螺塞(34)的中部具有容置腔,弹性联轴器(33)位于容置腔内,传动机构朝向伺服电机(30)的第一端的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突齿(411),传动机构的第一端穿过锁紧螺塞(34)且若干第二突齿(41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如此便于安装及拆卸。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除去外罩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滑动组件与感应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滑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第一滑动杆与感应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滑动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滑动块的内部示意图。
图8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的液压缸与滑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的伺服电机与传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的伺服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提供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包括滑动组件10、感应组件20、控制器、伺服电机30、与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机构40、与滑动组件10连接的液压缸50、用于包覆滑动组件10及传动机构40顶部的滑动外罩60,以及用于包覆传动机构40底部的传动外罩70。
滑动组件10的第一端与外部的制动踏板连接,第二端与液压缸50的活塞连接,液压缸50通过液压回路与外部的制动系统连接,感应组件20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感应滑动组件10的部分部件的移动并将移动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移动信号及车身其他信号,如油门信号等,控制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转动,伺服电机30通过传动机构40带动滑动组件10移动,滑动组件10移动时带动液压缸50的活塞移动,液压缸50通过液压回路控制制动系统动作。
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5,滑动组件10包括踏板连接件11、与踏板连接件11连接的第一滑动杆12、滑动块13及套设于第一滑动杆12上的第一弹簧15。踏板连接件11远离第一滑动杆12的一端与外部的制动踏板连接。
踏板连接件11包括铰接部111及关节连接部112,铰接部111与外部的连杆铰接,连杆与外部的制动踏板连接。关节连接部112远离铰接部111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关节槽。
第一滑动杆12朝向踏板连接件11的一端设有第一球形关节121,第一滑动杆12的中部设有沿径向向外突出设置的卡环122,第一滑动杆12远离踏板连接件11的一端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123。第一球形关节121位于关节连接部112的第一关节槽中,滑动块13朝向第一滑动杆1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滑动杆12远离踏板连接件11的一端位于滑动块13的第一凹槽内,第一弹簧15的第一端与卡环122抵接,第二端与滑动块13的第一凹槽内底壁抵接。
请参考图9,在滑动组件10与液压缸50之间设置有液压缸连接装置,液压缸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滑动块13远离朝向第一滑动杆12的一侧的定位板16、与定位板16连接的第二滑动杆14、套设于第二滑动杆14上的第二弹簧17及与液压缸壳体连接的弹簧抵接件18,第二弹簧17的第一端与滑动块13抵接,第二端与弹簧抵接件18抵接。第二滑动杆14远离滑动块13的一端与液压缸50的活塞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液压缸壳体于活塞的外部还设置有导向套筒51。第二滑动杆14可沿轴向滑动地位于导向套筒51内。
定位板16朝向第二滑动杆14的一侧设有第二关节槽,第二滑动杆14朝向滑动块13的一端设有第二球形关节141,远离滑动块13的一端设有第三球形关节142。液压缸50的活塞51朝向滑动块13的一端设有第三关节槽,第二球形关节141位于第二关节槽中,第三球形关节142位于活塞的第三关节槽中。
液压缸连接装置使得滑动组件10与液压缸50之间为活动且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安装及拆卸,同时导向套筒51对第二滑动杆14的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避免第二滑动杆14偏置,提高了活塞移动的可靠性及效率。第二弹簧17使得滑动块13在制动完成后能快速地恢复至起始位置,弹簧抵接件18为第二弹簧17提供支撑并保护液压缸壳体,使得液压缸壳体免于被第二弹簧17刮伤。
液压缸壳体、弹簧抵接件18及滑动外罩60还通过螺钉螺纹连接。
感应组件20包括感应块21及非接触感应单元22,非接触感应单元22相对感应块21间隔设置,且设置于滑动外罩60上。感应块2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主体块211及延伸部212,主体块211可滑动地嵌入到滑动块13的圆周侧壁上,主体块211远离滑动块13的轴心的外侧壁上设有感应凹槽214,延伸部212靠近滑动块13的轴心的末端连接有卡接片213,卡接片213的末端设有卡槽214,且卡接片213在卡槽214形成两个支脚。卡接片213与第一滑动杆12的环形凹槽123卡接,使得两个支脚分别位于环形凹槽123的两侧。本实施方式中,非接触感应单元22为光电感应器,用于感应感应凹槽214。
请参考图6及图7,滑动块13包括滑动内芯131、设置于滑动内芯131远离第一滑动杆12一端的端部盖板132及包覆在滑动内芯131外侧的滑动套壳134,滑动内芯131的圆周侧壁上设有长条孔133,第一凹槽开设于滑动内芯131朝向第一滑动杆12的一侧,感应块21的延伸部212及卡接片213穿过长条孔133。定位板16与端部盖板132固定连接。
滑动组件10实现了与制动踏板的可拆卸连接,且实现了感应组件20的安装及功能实现,当第一滑动杆12移动时感应组件20可有效感应其移动,同时滑动块13可相对静止,如此减少了第一滑动杆12移动时的负载,提高了感应组件20感应第一滑动杆12移动的精确度。第一弹簧15使得第一滑动杆12在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后可快速恢复至初始位置。
请继续参考图8,传动机构40包括与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连接的蜗杆41、两个分别与蜗杆41的两侧啮合的蜗轮42、两个分别与两个蜗轮42的中部固定连接的转轴43,两个分别套设于两个转轴43的顶部的齿轮44及与齿轮44啮合且分别固定于滑动块13的滑动套壳134两侧的两个齿条45。
滑动外罩60位于传动机构40的外部且包覆传动机构40的齿轮44、齿条45及转轴43的顶部。传动外罩70包覆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蜗杆41、蜗轮42及转轴43的底部。滑动外罩60的底部与传动外罩70的顶部连接。
转轴43与蜗杆41垂直,齿条45与蜗杆41平行,转轴43的上下两端均设有轴承,提高了转轴43的稳定性。
如此,传动机构40可分别从两侧带动滑动块13移动,避免滑动块13偏向,提高了移动的效率及可靠性,通过齿轮44与齿条45的配合,提高了控制滑动块13的精确度,避免了其他作用力作用于滑动块13而带来的干扰。
请参考图10及图11,在伺服电机30与传动机构40之间设置有电机连接装置,电机连接装置包括弹性联轴器33、位于弹性联轴器33外部的锁紧螺塞34、转动套设于蜗杆41靠近伺服电机30一端的外侧周壁上的滚珠轴承35及套设于蜗杆41远离伺服电机30一端的外侧周壁上的转动轴承36。
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31的末端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突齿32,弹性联轴器3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的爪331,相邻的爪331之间形成间隙,输出轴31的若干第一突齿32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锁紧螺塞34的中部具有空腔,弹性联轴器33位于空腔内。
蜗杆41朝向伺服电机30的第一端的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突齿411,蜗杆41的第一端穿过锁紧螺塞34且若干第二突齿41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蜗杆41的第二端具有圆柱段412,圆柱段412穿过转动轴承36并与转动轴承36转动连接。
第一突齿31的数量等于第二突齿411的数量,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的数量为第一突齿31或第二突齿411的两倍。
蜗杆41靠近第一端的周向侧壁上还设有环形凹陷的轴承槽413,滚珠轴承35套设于蜗杆41的轴承槽413处。滚珠轴承35与转动轴承36分别从两端对蜗杆41进行转动支撑,提高了蜗杆41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电机连接装置实现了伺服电机30与传动机构4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及拆卸,弹性联轴器33可确保转动的有效传递。
伺服电机30的壳体通过螺钉与传动外罩70螺纹连接,在伺服电机30的壳体与传动外罩70之间还设有密封圈37,以提高伺服电机30与传动机构40之间的密封性。
下面对本实用提供的电子辅助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第一滑动杆12将朝向滑动块13移动,使得感应块21跟随移动,非接触感应单元22侦测感应块21的移动距离,并将移动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移动信号及车身其他信号控制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蜗杆41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蜗轮42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转轴43转动,带动两个齿轮44,两个齿轮44带动固定于滑动块13两侧的两个齿条45朝向液压缸50移动,两个齿条45带动滑动块13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滑动杆14移动,第二滑动杆14带动液压缸50的活塞在液压缸50内移动,从而使得液压缸50内的液压增大,液压缸50通过液压回路控制制动系统进行制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机连接装置包括弹性联轴器33、位于弹性联轴器33外部的锁紧螺塞34,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31的末端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突齿32,弹性联轴器3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的爪331,相邻的爪331之间形成间隙,输出轴31的若干第一突齿3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锁紧螺塞34的中部具有容置腔,弹性联轴器33位于容置腔内,蜗杆41朝向伺服电机30的第一端的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突齿411,蜗杆41的第一端穿过锁紧螺塞34且若干第二突齿41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如此便于安装及拆卸。。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电机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伺服电机(30)与传动机构(40),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联轴器(33)、位于弹性联轴器(33)外部的锁紧螺塞(34),伺服电机(30)的输出轴(31)的末端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突齿(31),弹性联轴器(33)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的爪(331),相邻的爪(331)之间形成间隙,输出轴(31)的若干第一突齿(3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锁紧螺塞(34)的中部具有容置腔,弹性联轴器(33)位于容置腔内,传动机构朝向伺服电机(30)的第一端的端面上沿周向边缘等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二突齿(411),传动机构的第一端穿过锁紧螺塞(34)且若干第二突齿(411)均位于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之间的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齿(31)的数量等于第二突齿(411)的数量,所述弹性联轴器(33)的爪(331)的数量为第一突齿(31)或第二突齿(411)的两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装置还包括转动套设于传动机构靠近伺服电机(30)一端的外侧周壁上的滚珠轴承(35),传动机构靠近第一端的周向侧壁上还设有环形凹陷的轴承槽(413),滚珠轴承(35)套设于轴承槽(413)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连接装置还包括套设于传动机构远离伺服电机(30)一端的外侧周壁上的转动轴承(36),传动机构的第二端具有圆柱段(412),圆柱段(412)穿过转动轴承(36)并与转动轴承(36)转动连接。
5.一种电子辅助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连接装置。
CN201811066983.3A 2018-09-13 2018-09-13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Pending CN1091098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6983.3A CN109109845A (zh) 2018-09-13 2018-09-13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6983.3A CN109109845A (zh) 2018-09-13 2018-09-13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9845A true CN109109845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859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6983.3A Pending CN109109845A (zh) 2018-09-13 2018-09-13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984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9956A (ja) * 2006-12-19 2008-07-03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1807685U (zh) * 2010-09-13 2011-04-27 洛阳显恒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数控卷簧机送料机构交流伺服电机减震装置
JP2013160241A (ja) * 2012-02-01 2013-08-19 Honda Motor Co Ltd 星形弾性軸継手
JP2016044739A (ja) * 2014-08-22 2016-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8947302U (zh) * 2018-09-13 2019-06-07 浙江仕善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49956A (ja) * 2006-12-19 2008-07-03 Jtekt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01807685U (zh) * 2010-09-13 2011-04-27 洛阳显恒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数控卷簧机送料机构交流伺服电机减震装置
JP2013160241A (ja) * 2012-02-01 2013-08-19 Honda Motor Co Ltd 星形弾性軸継手
JP2016044739A (ja) * 2014-08-22 2016-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8947302U (zh) * 2018-09-13 2019-06-07 浙江仕善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39020A1 (en) Telescopic actuator
US7766345B2 (en) Telescopic actuator
EP1939019B1 (en) Telescopic actuator
CN208947302U (zh)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JPWO2018016481A1 (ja) 車両の重量測定装置
CN208947304U (zh) 液压缸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US10351173B2 (en) Wheel carrier for a two-track motor vehicle
EP1232347A1 (en) Actuator with misalignment compensation
US5051693A (en) Bearing seat encoder mount for rotational parameter sensor apparatus
EP2479549A2 (en) Flaw Detection Testing Device For Hub Unit
US20220126412A1 (en) Clamping device
CN208947303U (zh) 传动机构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CN109109845A (zh) 电机连接装置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CN114245854A (zh) 用于车辆变速器的旋转控制组件
CN208947305U (zh) 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CN109109848A (zh) 液压缸连接装置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CN208947306U (zh) 滑动组件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CN109109847A (zh) 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CN102349034A (zh) 踏板装置
EP0993565B1 (en) Actuator having protected screw mechanism, and brake calliper comprising such actuator
US8893861B2 (en) Parking brake device of a railway vehicle having high efficiency
CN109109849A (zh) 传动机构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CN109109846A (zh) 滑动组件及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KR20150012838A (ko) 전동식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장치
US5830120A (en)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folding jaws of a folding jaw cylin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