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6385A - 核医学诊断装置及其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核医学诊断装置及其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06385A CN109106385A CN201710854558.XA CN201710854558A CN109106385A CN 109106385 A CN109106385 A CN 109106385A CN 201710854558 A CN201710854558 A CN 201710854558A CN 109106385 A CN109106385 A CN 1091063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chmark
- determinand
- reference data
- correction coefficient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206 nuclear medicin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2
- 230000002285 radioa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8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XXQCMVYBAALAJK-UHFFFAOYSA-N ethyl n-[4-[benzyl(2-phenylethyl)amino]-2-(2-phenylethyl)-1h-imidazo[4,5-c]pyridin-6-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N=1C=2C(N(CCC=3C=CC=CC=3)CC=3C=CC=CC=3)=NC(NC(=O)OCC)=CC=2NC=1CCC1=CC=CC=C1 XXQCMVYBAALAJ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51 gamma r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1510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059 diagnostic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00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260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phase transition of meriste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2—Calibration
- A61B6/585—Calibration of detector uni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7—Emission tomograph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8—Testing, adjusting or calibrating thereof
- A61B6/582—Calibration
- A61B6/583—Calibration using calibration phanto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1—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 e.g. in vivo count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161—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medicine, e.g. in vivo counting
- G01T1/164—Scintigraphy
- G01T1/1641—Static instruments for im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one or two dimensions using one or several scintillating elements; Radio-isotope cameras
- G01T1/1648—Ancillary equipment for scintillation cameras, e.g. reference markers, devices for removing motion artifacts, calibration devi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29—Measurement performed on radiation beams, e.g. position or section of the beam; 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14—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85—In depth localisation, e.g. using positron emitters; Tomographic imaging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section imaging;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7/00—Details of radiation-measuring instruments
- G01T7/005—Details of radiation-measuring instruments calibration techniqu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003—Reconstruction from projections, e.g. tomography
- G06T11/005—Specific pre-processing for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e.g. calibration, source positioning, rebinning, scatter correction, retrospective g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6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detector uni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核医学诊断装置及其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能够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中减轻用户的作业量。PET装置(核医学诊断装置)具备:数据获取部,其获取体模的基准数据;以及标准化部,其基于基准数据来获取用于对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另外,PET装置还具备:校正部,其获取用于将基于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一部分获取到的体模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定量值确认部,其将根据基于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一部分获取到的体模的图像的像素值计算出的体模的放射性浓度与体模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医学诊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的标准化功能、对放射性测定设备的测定值的相互校正功能以及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确认功能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以及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对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以及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放射断层扫描)装置(核医学诊断装置)具备用于检测湮灭放射线的多个检测器。另外,上述PET装置构成为,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中进行标准化扫描和相互校正扫描,其中,该标准化扫描用于利用被调整为规定的放射性浓度的基准被测定物对多个检测器对之间的检测偏差进行标准化,该相互校正扫描用于将对PET的测量数据进行图像重构所得到的像素值校正为居里计(Curie meter)或井型计数器(well counter)等放射性测定设备的测定值。另外,一般情况下,推荐上述PET装置进行如下的定量值确认:应用在标准化扫描中得到的标准化系数和在相互校正扫描中得到的相互校正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对所得到的图像的像素值再现了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这一情况进行确认。一般情况下,在标准化扫描、相互校正扫描以及定量值确认各工序中分别进行数据获取,利用在各工序中获取到的数据来进行上述的各工序。
非专利文献1:核医学分科会著,《PET及びPET/CT検査技術の基礎》,日本放射线技术学会出版,2009年2月23日,p.2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如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那样的以往的PET装置(核医学诊断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在标准化扫描、相互校正扫描以及定量值确认各工序中分别独立地进行数据获取,因此在各工序中数据获取所需的参数输入或基准被测定物制作等作业是必要的,用户的作业量变多。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中减轻用户的作业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以及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具备:多个检测器,其检测从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数据获取部,其基于由多个检测器对从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获取基准被测定物的基准数据;标准化部,其基于基准数据来获取用于对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校正部,其获取用于将以下的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该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来得到的;以及定量值确认部,其将根据以下的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计算出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与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该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通过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标准化系数和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来获取到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如上述那样,基于基准数据来获取标准化系数,并且利用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来进行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由此能够利用共用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由此,与为了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各工序而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的各工序中减少数据获取所需要的参数的输入或基准被测定物的制作等的次数,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与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另外,在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存在仅为了进行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确认就进行基准被测定物的制作的情况。与该情况相比,能够省略基准被测定物的制作的工夫,因此能够有效地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制作基准被测定物的次数仅为一次,因此能够防止由制作出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偏差引起的测定误差的产生。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优选的是,数据获取部构成为通过一次测定来获取基准数据。如果像这样构成,则与多次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由于仅进行一次测定,因此能够将每个测定所需要的参数输入的次数减少至一次。由此,能够抑制发生参数的误输入。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优选构成为:校正部指定作为基准数据的一部分的与第一区域对应且用于图像重构的校正用数据,并且对校正用数据应用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由此获取相互校正系数,定量值确认部指定作为基准数据中的一部分的与第二区域对应的确认用数据,并且对确认用数据应用标准化系数和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由此计算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从基准数据中任意地指定校正用数据和确认用数据。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获取适于用户需要的放射线强度等条件的数据。
在该情况下,优选构成为:校正部指定基准数据中的与多个不同的第一区域分别对应的校正用数据,并获取与多个校正用数据分别对应的多个相互校正系数。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从一个基准数据中指定多个校正用数据,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评价。其结果是,与为了进行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评价而多次分别获取校正用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减轻用户的作业量。
在此,在射线源的放射性浓度高的情况下,从射线源放射的湮灭放射线的数量较多,因此发生检测器漏数湮灭放射线的概率变高。因而,在如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那样基于射线源的放射性浓度变低后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来获取漏数校正用的系数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进行射线源的放射性浓度高的区域中的漏数校正。因此,在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除了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相互校正工序以外,另外还需要用于进行漏数校正的工序。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中,通过获取与多个不同的第一区域分别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能够获取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因此能够基于获取到的各相互校正系数来获取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漏数校正用的系数。即,能够通过获取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同时获取到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漏数校正用的系数,因此不需要另外进行用于进行漏数校正的工序。由此,能够抑制维护作业量的增加。
在上述定量值确认部指定与第二区域对应的确认用数据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优选的是,定量值确认部构成为指定基准数据中的与多个不同的第二区域分别对应的确认用数据,并计算与多个确认用数据分别对应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通过从一个基准数据中指定多个确认用数据,来容易地进行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确认。其结果是,与为了进行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确认而多次分别获取确认用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减轻用户的作业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优选构成为:标准化部在本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的第一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妥当,校正部在本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的第二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妥当,定量值确认部在计算出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与预先获取到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之差在预先获取到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的第三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计算出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妥当。在此,在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一般情况下由用户自己判断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各自的妥当性。因而,通过使标准化部、校正部以及定量值确认部分别进行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妥当性的判定,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与用户自己判定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妥当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判定结果中产生人为的偏差。
在该情况下,优选构成为:标准化部在判定为标准化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标准化系数,校正部在判定为相互校正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登记相互校正系数,定量值确认部在判定为所计算出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所计算出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在此,在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一般在用户判断为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各自妥当的情况下,由用户自己手动地分别登记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因而,能够通过标准化部、校正部以及定量值确认部分别在判定为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来自动地登记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作业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优选构成为还具备:保存库,其用于保存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以及输送部,其用于输送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其中,在由数据获取部获取基准数据之前,利用输送部将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输送到测定区域,并且在获取基准数据之后,利用输送部将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保存到保存库。如果像这样构成,则能够将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自动地输送到测定区域,并且能够将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自动地保存到保存库。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用户花在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测定上的作业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具备:多个检测器,其检测从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以及控制部,其基于由多个检测器对从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获取基准被测定物的基准数据,基于基准数据获取用于对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获取用于将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将基于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而计算出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与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其中,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基于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来获取到的。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如上所述,控制部基于基准数据获取标准化系数,并且利用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由此能够利用共用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由此,与为了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各工序而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的各工序中减少数据获取所需要的参数的输入或基准被测定物的制作等的次数,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与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省略数据获取期间的工夫,因此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基于由多个检测器对从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获取基准被测定物的基准数据;基于基准数据来获取用于对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获取用于将以下的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该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来得到的;以及将根据以下的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计算出的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与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该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通过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标准化系数和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来获取到的。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中,基于基准数据获取标准化系数,并且利用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来进行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由此能够利用共用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由此,与为了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各工序而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的各工序中减少数据获取所需要的参数的输入或基准被测定物的制作等的次数,因此能够减少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所需要的用户的作业量。另外,与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所需要的时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如上述那样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中减轻用户的作业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测定区域延伸的方向看到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基准数据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控制部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基准数据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控制部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沿图1的200-200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2、32:控制部;10a:测定区域;11:检测器;13:保存库;14:臂(输送部);20:数据获取部;22、122:标准化部;23、123:校正部;24、124:定量值确认部;100、300、400:PET装置(核医学诊断装置);101、102:体模(基准被测定物);A、A1、A2、A3:区域(第一区域);B、B1、B2、B3:区域(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PET装置的概要)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PET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PET装置100是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一例。
PET装置100(参照图1)是使用由正电子发射核素标记的药剂拍摄人体的内部的图像的装置。具体地说,PET装置100构成为通过对由于药剂的电子与正电子的对湮灭而产生的一对湮灭放射线(伽马射线)进行检测来获取发生了药剂的对湮灭的位置。而且,PET装置100构成为通过获取多个发生了药剂的对湮灭的位置来形成(拍摄)人体的内部的图像。而且,所形成的图像用于有无癌细胞等的图像诊断。
在此,在PET装置100(参照图1)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中进行标准化、相互校正以及定量值确认的工序。在这些工序时,作为成为基准的被测定物,使用被调整为规定的放射性浓度并放射一对湮灭放射线(伽马射线)的体模101。此外,体模101是专利权利要求书的“基准被测定物”的一例。
(PET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PET装置100中设置有摄影单元1。另外,摄影单元1包括壳体10。
另外,PET装置100具备多个(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14个)检测器11。具体地说,在壳体10内部配置有多个检测器11。另外,多个检测器11被配置为包围体模101。各检测器11检测从体模101放射的湮灭放射线。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体模101具有圆筒形状,但也可以是环状或线状。另外,向体模101注入半衰期与后述Ge-68相比较短的FDG等。
在壳体10中设置有用于配置体模101的测定区域10a。该测定区域10a由贯穿壳体10的孔部10b构成。另外,测定区域10a形成为沿x方向延伸。此外,多个检测器11被配置为在与测定区域10a延伸的X方向正交的面上包围被配置在测定区域10a中的体模101。由此,能够利用隔着射线源相向地配置的一对检测器11可靠地检测从体模101的射线源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放射的一对湮灭放射线。
如图2所示,摄影单元1包括同步判定部12。同步判定部12判定一对检测器11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差(例如,几纳秒)以内检测到湮灭放射线。
PET装置100具备构成为能够与摄影单元1进行通信的控制部2。控制部2包括数据获取部20、数据存储部21、标准化部22、校正部23以及定量值确认部24。另外,标准化部22具有标准化系数获取部22a、标准化系数判定部22b以及标准化系数登记部22c。另外,校正部23具有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23a、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23b以及相互校正系数登记部23c。另外,定量值确认部24具有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放射性浓度判定部24b以及放射性浓度登记部24c。此外,数据获取部20、标准化部22(标准化系数获取部22a、标准化系数判定部22b以及标准化系数登记部22c)、校正部23(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23a、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23b以及相互校正系数登记部23c)以及定量值确认部24(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放射性浓度判定部24b以及放射性浓度登记部24c)各自是作为控制部2中的软件的功能模块。另外,数据存储部21在控制部2中被设置为包括CPU和存储器等的硬件。
数据获取部20基于多组的检测器11对的检测结果(同步判定部12的判定结果)来获取表示体模101的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的时间依赖性的基准数据(参照图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为2个小时的数据)。此外,基准数据是临床时的放射线强度附近的数据。
在标准化中,标准化部22的标准化系数获取部22a基于基准数据(参照图3)来获取用于对多组检测器11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此外,在该情况下,标准化系数获取部22a使用所获取到的所有基准数据来获取标准化系数。另外,所获取到的基准数据被存储于数据存储部21。
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相互校正中,校正部23获取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参照图3)的一部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为5分钟的数据)应用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来得到的体模101的图像。然后,校正部23的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23a获取用于将由校正部23获取到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cps/m1)校正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Bq/m1)的相互校正系数。具体地说,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23a获取用于将由校正部23获取到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均匀的区域的平均值校正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Bq/ml)的相互校正系数。然后,如后述那样,利用校正部23的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23b判定所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的妥当性。
另外,在定量值确认中,定量值确认部24通过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参照图3)的一部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如为5分钟的数据)应用标准化系数和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来获取体模101的图像。然后,定量值确认部24的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根据由定量值确认部24获取到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Bq/m1)来计算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Bq/m1)。具体地说,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计算由定量值确认部24获取到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均匀的区域的平均值。然后,定量值确认部24将由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像素值均匀的区域的平均值)与预先获取到(预先被调整为规定的浓度)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数据获取部20构成为通过一次测定来获取基准数据。即,数据获取部20获取一个连续数据来作为基准数据。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校正部23指定作为基准数据中的一部分的与区域A对应且用于图像重构的校正用数据。然后,校正部23的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23a对所指定的校正用数据应用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由此获取相互校正系数。另外,定量值确认部24指定作为基准数据中的一部分的与区域B对应的确认用数据。然后,定量值确认部24的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构成为通过对所指定的确认用数据应用标准化系数和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来计算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此外,区域A和区域B是连续的区域。另外,区域A和区域B具有大致相等的长度。另外,从区域A向区域B迁移的时间是基准数据获取时间的大致中心。此外,区域A和区域B分别是专利权利要求书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一例。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标准化部22(标准化系数判定部22b)在本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的第一比例(例如20%)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妥当。另外,校正部23(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23b)在本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的第二比例(例如5%)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妥当。另外,定量值确认部24(放射性浓度判定部24b)在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与预先获取到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之差在预先获取到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的第三比例(例如5%)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此外,第一比例是多组的检测器11对中的每对检测器11的判定所使用的阈值,因此第一比例被设定为比第二比例和第三比例大。由此,能够放宽标准化系数的判定基准,并且能够实现标准化系数的判定所耗费的时间的缩短。另外,第二比例和第三比例优选被设定为大致相等的值。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标准化部22在判定为标准化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标准化系数。另外,校正部23在判定为相互校正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登记相互校正系数。另外,定量值确认部24构成为在判定为由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所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具体地说,在由标准化系数判定部22b判定为标准化系数妥当的情况下,标准化系数登记部22c登记标准化系数。另外,在由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23b判定为相互校正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相互校正系数登记部23c登记相互校正系数。另外,在由放射性浓度判定部24b判定为由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放射性浓度登记部24c登记所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此外,被判定为妥当的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各自被存储(登记)于数据存储部21。
(控制部的控制流程)
接着,参照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的PET装置100(参照图1)的控制部2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中,由数据获取部20进行基准数据的获取。
接着,在步骤S2中,由标准化系数获取部22a基于在步骤S1中获取到的基准数据来获取标准化系数。
接着,在步骤S3中,由标准化系数判定部22b判定在步骤S2中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是否妥当。在判定为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妥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另外,在判定为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不妥当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此外,可以在反复判定为标准化系数不妥当的情况下,设为PET装置100中存在异常并显示错误。
接着,在步骤S4中,由标准化系数登记部22c登记在步骤S2中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
接着,在步骤S5中,由校正部23指定基准数据中的区域A的校正用数据。
接着,在步骤S6中,由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23a基于在步骤S5中指定的校正用数据来获取相互校正系数。
接着,在步骤S7中,由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23b判定在步骤S6中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的妥当性。在判定为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妥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另外,在判定为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不妥当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此外,可以在反复判定为相互校正系数不妥当的情况下,设为PET装置100中存在异常并显示错误。
接着,在步骤S8中,由相互校正系数登记部23c登记在步骤S6中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
接着,在步骤S9中,由定量值确认部24指定基准数据中的区域B的确认用数据。
接着,在步骤S10中,由放射性浓度计算部24a基于在步骤S9中指定的确认用数据来计算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
接着,在步骤S11中,由放射性浓度判定部24b判定在步骤S10中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妥当性。在判定为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另外,在判定为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不妥当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此外,可以在反复判定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不妥当的情况下,设为PET装置100中存在异常并显示错误。
接着,在步骤S12中,由放射性浓度登记部24c登记在步骤S10中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将PET装置100构成为具备:数据获取部20,其获取体模101的基准数据;标准化部22,其基于基准数据来获取用于对多个检测器11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校正部23,其获取用于将以下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该体模101的图像是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一部分应用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来得到的;以及定量值确认部24,其将根据以下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与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该体模101的图像是通过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一部分应用标准化系数和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来获取到的。由此,能够使用共用的数据来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其结果是,与为了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各工序而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的各工序中减少数据获取所需要的参数的输入或体模101的制作等的次数,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与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另外,在以往的PET装置中存在仅为了进行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确认就进行体模101的制作的情况。与该情况相比,能够省略制作体模101的工夫,因此能够有效地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制作体模101的次数仅为一次,因此能够防止由制作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偏差引起的测定误差的产生。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构成PET装置100:数据获取部20通过一次测定来获取基准数据。由此,与多次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由于仅进行一次测定,因此能够将每个测定所需要的参数输入的次数减少为一次。由此,能够抑制发生参数的误输入。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构成PET装置100:校正部23指定作为基准数据的一部分的与区域A对应且用于图像重构的校正用数据,并且对校正用数据应用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由此获取相互校正系数。而且,定量值确认部24指定作为基准数据中的一部分的与区域B对应的确认用数据,并且对确认用数据应用标准化系数和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由此计算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由此,能够从基准数据中任意地指定校正用数据和确认用数据。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获取适于用户所需要的放射线强度等条件的数据。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构成PET装置100:标准化部22(标准化系数判定部22b)在本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的第一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妥当。另外,校正部23(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23b)在本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的第二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妥当。另外,定量值确认部24(放射性浓度判定部24b)在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与预先获取到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之差在预先获取到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的第三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在此,在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一般情况下由用户自己判断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体模等)的放射性浓度各自的妥当性。因而,通过使标准化部22(标准化系数判定部22b)、校正部23(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23b)以及定量值确认部24(放射性浓度判定部24b)分别进行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妥当性的判定,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与用户自己判定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妥当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判定结果中产生人为的偏差。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构成PET装置100:标准化部22在判定为标准化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标准化系数。另外,校正部23在判定为相互校正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登记相互校正系数。另外,定量值确认部24在判定为所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所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在此,在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一般在用户判断为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体模等)的放射性浓度各自妥当的情况下,由用户自己手动地登记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基准被测定物(体模等)的放射性浓度各系数。因而,能够通过标准化部22、校正部23以及定量值确认部24分别在判定为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来自动地登记标准化系数、相互校正系数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用户的作业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PET装置100构成为具备控制部2,该控制部2获取基准数据,基于基准数据来获取用于对多组检测器11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获取用于将基于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一部分获取到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将基于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一部分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与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由此,能够使用共用的数据来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其结果是,与为了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各工序而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的各工序中减少数据获取所需要的参数的输入或体模101的制作等的次数,因此能够减轻用户的作业量。另外,与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PET装置100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构成为包括以下工序:基于由多个检测器11对从体模101放射的湮灭放射线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获取体模101的基准数据;基于基准数据来获取用于对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获取用于将以下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该体模101的图像是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来得到的;以及将根据以下的体模101的图像的像素值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与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该体模101的图像是通过对在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标准化系数和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来获取到的。由此,能够使用共用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由此,与为了进行标准化系数的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以及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计算各工序而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的各工序中减少数据获取所需要的参数的输入或体模101的制作等的次数,因此能够减轻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所需要的用户的作业量。另外,与分别获取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图5以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PET装置30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从基准数据一个一个地指定校正用数据和确认用数据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对从基准数据以每次指定多个的方式指定校正用数据和确认用数据的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PET装置300是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一例。
(PET装置的结构)
如图2所示,PET装置300具备控制部32。控制部32包括标准化部122、校正部123以及定量值确认部124。另外,标准化部122具有标准化系数获取部122a、标准化系数判定部122b以及标准化系数登记部122c。另外,校正部123具有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123a、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123b以及相互校正系数登记部123c。另外,定量值确认部124具有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放射性浓度判定部124b以及放射性浓度登记部124c。此外,标准化部122(标准化系数获取部122a、标准化系数判定部122b以及标准化系数登记部122c)、校正部123(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123a、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123b以及相互校正系数登记部123c)以及定量值确认部124(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放射性浓度判定部124b以及放射性浓度登记部124c)各自是作为控制部32中的软件的功能模块。
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校正部123构成为指定在区域C1~C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分别为2个小时的数据)连续地获取到的基准数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小时的数据)中的与多个(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3个)不同的区域A1~A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分别为5分钟的数据)分别对应的多个(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3个)不同的校正用数据。另外,校正部123构成为获取与多个校正用数据分别对应的多个(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3个)相互校正系数。此外,区域Al~A3分别是专利权利要求书的“第一区域”的一例。
具体地说,标准化部122获取基准数据中的区域C1的标准化用数据。然后,标准化系数获取部122a获取区域C1的标准化系数。另外,校正部123在作为区域C1中的一部分的区域A1获取校正用数据。然后,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123a通过对区域A1的校正用数据应用区域C1的标准化系数来获取区域Al的相互校正系数。同样地,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123a获取作为区域C2中的一部分的区域A2的相互校正系数,并且获取作为区域C3中的一部分的区域A3的相互校正系数。此外,区域C1~C3彼此不互相重叠。此外,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是临床时的放射线强度附近的数据。
此外,在PET装置300中,基于与多个不同的区域A1~A3分别对应地获取到的各相互校正系数来获取与区域Al~A3分别对应的漏数校正用的系数。此外,漏数是指从体模101的射线源放射的湮灭放射线的一部分未被检测器11检测到。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定量值确认部124构成为指定基准数据中的与多个(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3个)不同的区域B1~B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如分别为5分钟的数据)分别对应的多个(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3个)不同的确认用数据。另外,定量值确认部124构成为计算与多个确认用数据分别对应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此外,区域B1~B3分别是专利权利要求书的“第二区域”的一例。
具体地说,定量值确认部124在作为区域Cl中的一部分的区域B1获取确认用数据。然后,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对区域B1的确认用数据应用区域Cl的标准化系数和区域Al的相互校正系数。由此,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利用区域B1的确认用数据来计算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同样地,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对区域B2的确认用数据应用区域C2的标准化系数和区域A2的相互校正系数来计算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另外,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对区域B3的确认用数据应用区域C3的标准化系数和区域A3的相互校正系数来计算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此外,区域A1与区域B1是连续的区域,区域A2与区域B2是连续的区域,区域A3与区域B3是连续的区域。另外,从区域Al迁移到区域B1的时间、从区域A2迁移到区域B2的时间以及从区域A3迁移到区域B3的时间分别是区域C1、区域C2以及区域C3的大致中心。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标准化部122(标准化系数判定部122b)针对各区域C1~C3,在本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的第一比例(例如20%)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妥当。另外,校正部123(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123b)针对各区域Al~A3,在本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的第二比例(例如5%)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妥当。另外,定量值确认部124(放射性浓度判定部124b)针对各区域B1~B3,在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与预先获取到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之差在预先获取到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的第三比例(例如5%)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标准化部122在判定为标准化系数妥当的情况下,与获取到标准化系数的区域(区域C1、区域C2或区域C3)相关联地登记标准化系数。另外,校正部123在判定为相互校正系数妥当的情况下,与获取到相互校正系数的区域(区域Al、区域A2或区域A3)相关联地登记相互校正系数。另外,定量值确认部124构成为在判定为由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与计算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区域(区域B1、区域B2或区域B3)相关联地登记所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
具体地说,标准化系数登记部122c在由标准化系数判定部122b判定为标准化系数妥当的情况下,与获取到标准化系数的区域(区域Cl、区域C2或区域C3)相关联地登记标准化系数。另外,相互校正系数登记部123c在由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123b判定为相互校正系数妥当的情况下,与获取到相互校正系数的区域(区域A1、区域A2或区域A3)相关联地登记相互校正系数。另外,放射性浓度登记部124c在由放射性浓度判定部124b判定为由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与计算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区域(区域B1、区域B2或区域B3)相关联地登记所计算出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
(控制部的控制流程)
接着,参照图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PET装置300(参照图1)的控制部32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21中,由数据获取部20进行基准数据的获取。
接着,在步骤S22中,指定各区域C1~C3的标准化用数据。
接着,在步骤S23中,由标准化系数获取部122a基于在步骤S22中获取到的标准化用数据来获取各区域Cl~C3的标准化系数。
接着,在步骤S24中,由标准化系数判定部122b判定在步骤S23中获取到的各标准化系数是否妥当。在判定为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均妥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5。另外,在判定为获取到的标准化系数中的任一个不妥当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1。此外,可以在反复判定为标准化系数不妥当的情况下,设为PET装置300中存在异常并显示错误。
接着,在步骤S25中,由标准化系数登记部122c登记在步骤S23中获取到的各标准化系数。
接着,在步骤S26中,由校正部123指定基准数据中的各区域A1~A3的校正用数据。
接着,在步骤S27中,由相互校正系数获取部123a基于在步骤S26中指定的各校正用数据来获取各区域Al~A3的相互校正系数。
接着,在步骤S28中,由相互校正系数判定部123b判定在步骤S27中获取到的各相互校正系数的妥当性。在判定为获取到的各相互校正系数均妥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9。另外,在判定为获取到的各相互校正系数中的任一个不妥当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1。此外,可以在反复判定为相互校正系数不妥当的情况下,设为PET装置300中存在异常并显示错误。
接着,在步骤S29中,由相互校正系数登记部123c登记在步骤S27中获取到的各相互校正系数。
接着,在步骤S30中,由定量值确认部124指定基准数据中的各区域B1~B3的确认用数据。
接着,在步骤S31中,由放射性浓度计算部124a基于在步骤S30中指定的各确认用数据来在各区域B1~B3计算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
接着,在步骤S32中,由放射性浓度判定部124b判定在步骤S31中计算出的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妥当性。在判定为计算出的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均妥当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另外,在判定为计算出的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中的任一个不妥当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21。此外,可以在反复判定为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不妥当的情况下,设为PET装置300中存在异常并显示错误。
接着,在步骤S33中,由放射性浓度登记部124c登记在步骤S31中计算出的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
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构成PET装置300:校正部123指定基准数据中的与多个不同的区域Al~A3分别对应的校正用数据,并获取与多个校正用数据分别对应的多个相互校正系数。由此,能够通过从一个基准数据指定多个校正用数据来容易地进行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评价。其结果是,与为了进行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的获取和评价而多次分别获取校正用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减轻用户的作业量。
在此,在射线源的放射性浓度高的情况下,从射线源放射的湮灭放射线的数量较多,因此发生检测器11漏数湮灭放射线的概率变高。因而,在如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那样基于射线源的放射性浓度变低后获取到的相互校正系数来获取漏数校正用的系数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进行射线源的放射性浓度高的区域中的漏数校正。因此,在以往的核医学诊断装置中,除了获取相互校正系数的相互校正工序以外,另外还需要用于进行漏数校正的工序。
与此相对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获取与多个不同的区域A1~A3分别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能够获取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相互校正系数,因此能够基于获取到的各相互校正系数来获取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漏数校正用的系数。即,能够通过获取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校正系数,同时获取到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漏数校正用的系数,因此不需要另外进行用于进行漏数校正的工序。由此,能够抑制维护作业量的增加。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如下方式构成PET装置300:定量值确认部124指定基准数据中的与多个不同的区域B1~B3分别对应的确认用数据,并计算与多个确认用数据分别对应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由此,能够通过从一个基准数据指定多个确认用数据,来容易地进行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确认。其结果是,与为了进行与射线源的放射线强度对应的体模101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确认而多次分别获取确认用数据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减轻用户的作业量。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
此外,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点均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非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专利权利要求书示出,并包含与专利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例如,如图7所示,PET装置400具备用于保存维护用的体模102的保存库13和用于输送维护用的体模102的臂14。另外,PET装置400构成为在由数据获取部20获取基准数据之前利用臂14将维护用的体模102输送到测定区域10a。此外,保存库13和臂14设置在PET装置400的壳体10内。另外,PET装置400构成为在获取基准数据之后利用臂14将维护用的体模102保存到保存库13。此外,臂14和体模102分别是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输送部”和“基准被测定物”的一例。另外,PET装置400是专利权利要求书的“核医学诊断装置”的一例。
具体地说,构成为能够全自动地进行从向测定区域10a输送维护用的体模102起直到将维护用的体模102保存到保存库13为止的一系列的控制。此外,向体模102注入半衰期与FDG相比较长的Ge-68等。即,与使用FDG等的情况相比,不需要频繁地更换体模102。此外,在图7中概要性地图示了保存库13和臂14。
由此,能够将维护用的体模102自动地输送到测定区域10a,并且能够将维护用的体模102自动地保存到保存库13。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用户花在维护用的体模102的测定上的作业量。
另外,PET装置400也可以构成为利用除臂14以外的输送部来输送维护用的体模102。例如,PET装置400也可以构成为,将维护用的体模102预先配置在升降式的设置台,在测定时通过使上述设置台上升来将维护用的体模102输送到测定区域10a。而且,PET装置400还可以是以下结构:在测定结束时通过使上述设置台下降来将维护用的体模102输送到保存库13。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区域(区域A、区域Al、区域A2、区域A3)和第二区域(区域B、区域B1、区域B2、区域B3)是连续的区域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第一区域(区域A、区域A1、区域A2、区域A3)和第二区域(区域B、区域B1、区域B2、区域B3)也可以是同一区域。另外,第一区域(区域A、区域A1、区域A2、区域A3)和第二区域(区域B、区域B1、区域B2、区域B3)也可以部分地重叠。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区域(区域A、区域A1、区域A2、区域A3)和第二区域(区域B、区域B1、区域B2、区域B3)具有大致相等的长度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第一区域(区域A、区域A1、区域A2、区域A3)和第二区域(区域B、区域B1、区域B2、区域B3)也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长度。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校正用数据和确认用数据各自是基准数据的一部分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所有基准数据指定为校正用数据和确认用数据。同样地,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针对各区域C1~C3将所有标准化用数据指定为校正用数据和确认用数据。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从第一区域(区域A)迁移到第二区域(区域B)的时间是基准数据获取时间的大致中心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区域(区域A)也可以是基准数据获取时间的开始时间,同样地,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区域(区域Al~A3)也可以分别是区域C1~C3的开始时间。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标准化部122针对不同的3个区域C1~C3获取标准化用数据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标准化部122也可以获取不同的两个区域或不同的4个以上的区域的标准化用数据。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不同的3个区域C1~C3彼此不重叠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区域C1~C3之间也可以部分重叠。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使用按照处理流程依次进行处理的流程驱动型的流程图说明了本发明的控制部的处理,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按每个事件执行处理的事件驱动型(Event Driven Type)的处理来进行控制部的处理动作。在该情况下,既可以以完全事件驱动型进行控制部的处理动作,也可以将事件驱动和流程驱动相结合来进行控制部的处理动作。
Claims (10)
1.一种核医学诊断装置,具备:
多个检测器,其检测从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
数据获取部,其基于由所述多个检测器对从所述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获取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基准数据;
标准化部,其基于所述基准数据来获取用于对所述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
校正部,其获取用于将以下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对在所述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所述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所述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来得到的;以及
定量值确认部,其将根据以下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计算出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与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通过对在所述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所述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所述标准化系数和所述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来获取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获取部构成为通过一次测定来获取所述基准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校正部指定作为所述基准数据的一部分的与第一区域对应且用于图像重构的校正用数据,并且对所述校正用数据应用所述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由此获取所述相互校正系数,
所述定量值确认部指定作为所述基准数据中的一部分的与第二区域对应的确认用数据,并且对所述确认用数据应用所述标准化系数和所述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由此计算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部构成为指定所述基准数据中的与多个不同的所述第一区域分别对应的所述校正用数据,并获取与多个所述校正用数据分别对应的多个所述相互校正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量值确认部构成为指定所述基准数据中的与多个不同的所述第二区域分别对应的所述确认用数据,并计算与多个所述确认用数据分别对应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标准化部在本次获取到的所述标准化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所述标准化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所述标准化系数的第一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所述标准化系数妥当,
所述校正部在本次获取到的所述相互校正系数与上次获取到的所述相互校正系数之差在上次获取到的所述相互校正系数的第二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获取到的所述相互校正系数妥当,
所述定量值确认部在计算出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与预先获取到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之差在预先获取到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的第三比例以内的情况下,判定为本次计算出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妥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标准化部在判定为所述标准化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所述标准化系数,
所述校正部在判定为所述相互校正系数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所述相互校正系数,
所述定量值确认部在判定为计算出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妥当的情况下登记所计算出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核医学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还具备:
保存库,其用于保存维护用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以及
输送部,其用于输送所述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
其中,在由所述数据获取部获取所述基准数据之前,利用所述输送部将所述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输送到测定区域,并且在获取所述基准数据之后,利用所述输送部将所述维护用的基准被测定物保存到所述保存库。
9.一种核医学诊断装置,具备:
多个检测器,其检测从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由所述多个检测器对从所述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获取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基准数据,基于所述基准数据获取用于对所述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获取用于将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将基于在所述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所述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而计算出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与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其中,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基于在所述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所述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来获取到的。
10.一种核医学诊断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基于由多个检测器对从基准被测定物放射的湮灭放射线进行检测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来获取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基准数据;
基于所述基准数据来获取用于对所述多个检测器间的检测效率的偏差进行标准化的标准化系数;
获取用于将以下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校正为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相互校正系数,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对在所述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所述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所述标准化系数并进行图像重构来得到的;以及
将根据以下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的像素值计算出的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与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放射性浓度的定量值进行比较,所述基准被测定物的图像是通过对在所述标准化系数的获取中所使用的所述基准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应用所述标准化系数和所述相互校正系数各系数来获取到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23400 | 2017-06-23 | ||
JP2017123400A JP2019007825A (ja) | 2017-06-23 | 2017-06-23 | 核医学診断装置および核医学診断装置の日常保守および点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06385A true CN109106385A (zh) | 2019-01-01 |
CN109106385B CN109106385B (zh) | 2021-08-20 |
Family
ID=6469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5455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06385B (zh) | 2017-06-23 | 2017-09-20 | 核医学诊断装置及其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78669B2 (zh) |
JP (1) | JP2019007825A (zh) |
CN (1) | CN109106385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81358A (ja) * | 1992-03-30 | 1993-10-29 | Shimadzu Corp | Ect装置 |
JP2006084478A (ja) * | 1999-03-09 | 2006-03-30 |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 放射能の計測方法 |
US20110106473A1 (en) * | 2009-10-30 | 2011-05-05 |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 Method for calibrating detection efficiency |
CN102755172A (zh) * | 2011-04-28 | 2012-10-31 | 株式会社东芝 | 核医学成像方法以及核医学成像装置 |
CN103315763A (zh) * | 2013-07-04 | 2013-09-25 |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对成像设备中的扫描数据进行正规化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044759A (zh) * | 2015-07-29 | 2015-11-1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一种数字式核探测器的状态评估与保障维护方法及系统 |
CN106251313A (zh) * | 2016-08-15 | 2016-12-21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医学成像方法及系统 |
CN106344060A (zh) * | 2016-09-30 | 2017-01-25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pet探测器的死时间校正方法以及死时间检测方法 |
CN106466186A (zh) * | 2016-09-09 | 2017-03-01 |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pet设备的校正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75028B2 (en) * | 2008-06-23 | 2010-03-09 |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 Low-scattering foam phantom for molecular imaging |
KR102105728B1 (ko) * | 2012-03-09 | 2020-04-28 | 세노 메디컬 인스투르먼츠 인코포레이티드 | 광음향 이미징 시스템에서의 통계적 매핑 |
WO2016172146A1 (en) * | 2015-04-20 | 2016-10-27 |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 Imaging of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
-
2017
- 2017-06-23 JP JP2017123400A patent/JP2019007825A/ja active Pending
- 2017-09-20 CN CN201710854558.XA patent/CN1091063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
- 2018-06-22 US US16/015,569 patent/US1027866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81358A (ja) * | 1992-03-30 | 1993-10-29 | Shimadzu Corp | Ect装置 |
JP2006084478A (ja) * | 1999-03-09 | 2006-03-30 |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 放射能の計測方法 |
US20110106473A1 (en) * | 2009-10-30 | 2011-05-05 |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Research Atomic Energy Council, Executive Yuan | Method for calibrating detection efficiency |
CN102755172A (zh) * | 2011-04-28 | 2012-10-31 | 株式会社东芝 | 核医学成像方法以及核医学成像装置 |
CN103315763A (zh) * | 2013-07-04 | 2013-09-25 |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对成像设备中的扫描数据进行正规化校正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044759A (zh) * | 2015-07-29 | 2015-11-1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一种数字式核探测器的状态评估与保障维护方法及系统 |
CN106251313A (zh) * | 2016-08-15 | 2016-12-21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医学成像方法及系统 |
CN106466186A (zh) * | 2016-09-09 | 2017-03-01 |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pet设备的校正方法和装置 |
CN106344060A (zh) * | 2016-09-30 | 2017-01-25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pet探测器的死时间校正方法以及死时间检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RICHARD W. WASSENAAR AND ROBERT A. DEKEMP: "PET Detector Quality Assurance Using 137Cs Singles Transmission Imag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07825A (ja) | 2019-01-17 |
CN109106385B (zh) | 2021-08-20 |
US10278669B2 (en) | 2019-05-07 |
US20180368802A1 (en) | 2018-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oot et al. | Instrumentation factors affecting variance and bias of quantifying tracer uptake with PET/CT | |
US8692681B2 (en) | Dynamic PET imaging with isotope contamination compensation | |
US8569706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gated image data | |
US7937131B2 (en) | PET—MRI hybri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mplementing the same | |
US10588582B2 (en) | Cross-calibration for quantitative functional imaging | |
US934906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medical imaging data | |
CN104736062B (zh) | Mr接收线圈定位和基于mr的衰减校正 | |
US10245002B2 (en) | Isotope specific calibration of a dose calibrator for quantitative functional imaging | |
CN101842806A (zh) | 脏同位素pet重建 | |
CN106725560A (zh) | 光传感器的性能检测方法和医学成像设备 | |
EP3532803B9 (en) |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cross-calibration for quantitative functional imaging | |
US11524178B2 (en) | Internal dose tomography | |
KR101611442B1 (ko) | 통합형 자기 공명 양전자 방출 단층촬영 장치의 신호값 표시 방법 및 대응하여 구현된 자기 공명 양전자 방출 단층촬영 장치 | |
Gámez-Cenzano et al. | Standard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in FDG-PET/CT imaging for staging and restaging of malignant disease | |
CN111588399A (zh) | 医学成像设备状态监控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设备 | |
Silosky et al. |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68Ga DOTATATE PET/CT affecting small lesion detectability | |
O’Doherty et al. | The effect of high count rates on cardiac perfusion quantification in a simultaneous PET-MR system using a cardiac perfusion phantom | |
CN109106385A (zh) | 核医学诊断装置及其日常维护和检查方法 | |
Andreyev et al. | EM reconstruction of dual isotope PET using staggered injections and prompt gamma positron emitters | |
Kersting et al. | Quant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silicon photomultiplier-based PET for small 18F-, 68Ga-and 124I-avid lesions in the context of radionuclide therapy planning | |
CN108873047A (zh) | 检测放射源活度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133776A (zh) | 多模态信息校准方法、装置、多模态成像设备 | |
D’Arienzo et al. | Uncertainty analysis in the calibration of an emission tomography system for quantitative imaging | |
Viswanath | Studying the clinical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 of the PennPet explorer, a long axial field-of-view Pet scanner | |
Lee et al. | Iterative Simultaneous Attenuation Correction and Activity Estimation for Time-of-Fligh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