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4774B -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4774B
CN109104774B CN201810990787.9A CN201810990787A CN109104774B CN 109104774 B CN109104774 B CN 109104774B CN 201810990787 A CN201810990787 A CN 201810990787A CN 109104774 B CN109104774 B CN 1091047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end
data
sending end
sending
remote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907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04774A (zh
Inventor
曹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907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47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4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4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04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47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H04L69/162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involving adaptations of sockets based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发送端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一连接数据,确定与发送端匹配的接收端,其中,接收端发送携带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送端利用局域网与接收端连接,成本高且数量受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线传屏方案是使用局域网,接收端(例如,智能交互平板)利用局域网获取的本机IP和开启的连接Socket端口伪装成一个连接码。在发送端(例如,移动设备)与接收端处于相同的局域网子网之后,可以通过手动输入接收端生成的连接码,发送端可以解析出接收端对应的IP(非全IP)和端口,进而与接收端建立Socket连接,从而达到局域网内连接进行通信(包括不局限于投屏、投文档、投照片、投音视频等)。
但是,传统的无线传屏方案存在如下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是在连接码位数不变的情况下,无法将子网比较大的IP涵盖全,这样会导致即便发送端和接收端在同一个局域网下,发送端也无法获取到正确的IP,进而连接不上。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扩充连接码的位数使其能够涵盖全IP信息,但这样会增加输入成本,例如,人类习惯每次看3位数字,连接码的位数越多,输入的时间越长;第二类问题是发送端大部分是通过WIFI或者AP热点的方式与接收端接入同一局域网,而WIFI和AP热点都是有接入设备数量限制的,当接入的设备达到这个限制时,后续的设备无法接入。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发送端利用局域网与接收端连接,成本高且数量受限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端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发送端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一连接数据,确定与发送端匹配的接收端,其中,接收端发送携带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
进一步地,发送端和远程服务器建立套接字连接,接收端和远程服务器建立套接字连接。
进一步地,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包括:发送端通过与远程服务器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其中,远程服务器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转发至接收端。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接收端的IP、接收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进一步地,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包括:判断发送端与接收端是否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如果发送端与接收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则发送端基于第一连接数据与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发送端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进一步地,如果发送端与接收端未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则发送端通过与远程服务器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其中,远程服务器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转发至接收端。
进一步地,传屏数据包括: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
进一步地,第一登录请求、第二登录请求和传屏数据是经过预设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的加密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端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接收端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连接数据,确定与接收端匹配的发送端,其中,发送端发送携带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传屏数据。
进一步地,发送端和远程服务器建立套接字连接,接收端和远程服务器建立套接字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发送端的IP、发送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远程服务器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以及接收端发送的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远程服务器发送第一连接数据至发送端,并发送第二连接数据至接收端,其中,第一连接数据用于发送端与匹配的接收端建立连接,第二连接数据用于接收端与匹配的发送端建立连接,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用于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接收端,用于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远程服务器,与接收端和发送端连接,用于发送第一连接数据至发送端,并发送第二连接数据至接收端;发送端还用于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一连接数据,确定接收端,并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接收端还用于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连接数据,确定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传屏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送端可以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接收端可以发送携带有相同的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可以自动匹配到发送端和接收端,并发送第一连接数据至发送端,发送端基于第一连接数据可以确定匹配的接收端,从而发送端可以将传屏数据发送给接收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用户输入连接码,发送端和接收端也无需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内,达到了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感,课堂及时互动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送端利用局域网与接收端连接,成本高且数量受限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由发送端设备执行,该发送端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发送端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其中,该发送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USB闪存盘、平板电脑及台式电脑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
在无线传屏应用场景中,发送端设备可以与接收端设备建立数据连接,由接收端设备显示相应的传屏数据,该接收端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投影仪或智能交互平板等。在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为例进行描述,其中,智能交互平板可以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其集成了投影机、电子白板、幕布、音响、电视机以及视频会议终端等一种或多种功能。在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数据连接的通信方式可以是公网。
进一步的,传屏数据可以是图片格式,其可以是对发送端设备的显示内容截屏得到的截屏数据,或者是演示文稿(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简称为PPT)。
实施例中以发送端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接收端设备为智能交互平板为例,对本发明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发送端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
具体地,发送端可以是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中的投屏应用软件,该投屏应用软件可以预先安装在笔记本电脑中,也可以是在笔记本电脑启动投屏应用时,从第三方设备或服务器进行下载并安装使用。其中,第三方设备在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可选的,上述的登录账号可以是用于登录远程服务器的账号,其中,远程服务器可以是预先根据需要预先建立的云服务器,主要作用是为了建立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连接,进一步地,还可以协助发送端进行数据转发。
上述的第一登录请求可以是发送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的登录请求,该登录请求中包含有发送端登录远程服务器的登录账号。远程服务器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登录请求之后,可以对登录账号进行认证,认证成功之后,远程服务器可以与发送端建立套接字Socket连接,用于数据的控制和转发。同时,远程服务器可以获取到发送端的IP和开启的Socket端口。
步骤S104,发送端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一连接数据,确定与发送端匹配的接收端,其中,接收端发送携带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
具体地,接收端可以是按照在智能交互平板中的投屏应用软件,该投屏应用软件可以预先安装在智能交互平板中,也可以是在智能交互平板启动投屏应用时,从第三方设备或服务器进行下载并安装使用。其中,第三方设备在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上述的第二登录请求可以是接收端发送给远程服务器的登录请求,该登录请求中包含有接收端登录远程服务器的登录账号。远程服务器在接收到接收端发送的登录请求之后,可以对登录账号进行认证,认证成功之后,远程服务器可以与接收端建立Socket连接,用于数据的控制和转发。同时,远程服务器可以获取到接收端的IP和开启的Socket端口。
可选的,第一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接收端的IP、接收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为了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建立连接,接收端可以使用与发送端相同的登录账号登录。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均成功登录远程服务器之后,远程服务器可以对登录账号进行自动匹配,从而确定相互匹配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进一步,远程服务器可以根据获取到的IP和开启的Socket端口,生成第一连接数据,第一连接数据中包含有接收端的IP和接收端开启的Socket端口。远程服务器将第一连接数据发送给发送端,从而发送端可以获知匹配的接收端。
步骤S106,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
可选的,传屏数据可以包括: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控制数据可以是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互联互控的控制指令,业务数据可以是接收端需要进行显示的投屏数据,接收端返回给发送端的触摸数据等。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为了避免WIFI和AP热点有接入设备数量限制,发送端可以借助远程服务器进行传屏数据的转发。具体实现步骤如下步骤S1062所示:
步骤S1062,发送端通过与远程服务器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其中,远程服务器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转发至接收端。
具体地,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登录成功之后,可以分别与远程服务器Socket连接。发送端可以通过接收端的IP,将传屏数据通过Socket连接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可以根据接收端的IP,将传屏数据通过Socket连接发送给接收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发送端与远程服务器、接收端与远程服务器以及发送端与远程服务器的安全性,第一登录请求、第二登录请求和传屏数据是经过预设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的加密数据。
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步骤S1064至步骤S1060:
步骤S1064,判断发送端与接收端是否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
具体地,发送端在接收到第一连接数据之后,可以根据接收端的IP确定接收端是否处于自身所在局域网内。同理,接收端在接收到第二连接数据之后,可以根据发送端的IP确定发送端是否自身所在局域网内。
步骤S1066,如果发送端与接收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则发送端基于第一连接数据与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
具体地,由于同一个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互,响应速度较快,在确定发送端与接收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之后,发送端可以根据接收端的IP和开启的Socket端口,直接通过局域网与接收端建立Socket连接,并通过局域网将传屏数据发送给接收端。
步骤S1068,发送端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发送至接收端。
步骤S1060,如果发送端与接收端未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则发送端通过与远程服务器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发送至远程服务器,其中,远程服务器通过与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传屏数据转发至接收端。
具体地,当发送端和接收端未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时,发送端可以借助远程服务器来转发传屏数据,从而实现无限传屏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确保通过远程服务器转发投屏数据的实时性,可以使发送端、接收端和远程服务器处于同一个运营商子网中。
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发送端可以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接收端可以发送携带有相同的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可以自动匹配到发送端和接收端,并发送第一连接数据至发送端,发送端基于第一连接数据可以确定匹配的接收端,从而发送端可以将传屏数据发送给接收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用户输入连接码,发送端和接收端也无需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内,达到了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感,课堂及时互动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送端利用局域网与接收端连接,成本高且数量受限的技术问题。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图,以大板接收端和移动发送端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一个大板接收端可以通过A账号登录云端后台服务器,第一个移动发送端可以通过A账号登录云端后台服务器,第二个大板接收端可以通过B账号登录云端后台服务器,第二个移动发送端可以通过B账号登录云端后台服务器。云端后台服务器通过对账号进行匹配,可以确定通过A账号登录的大板接收端和移动发送端匹配。
进一步,以大板接收端和移动发送端通过A账号登录云端后台服务器为例进行描述。大板接收端通过账号A登录;大板接收端登录成功后与后台服务器建立Socket连接,用于指令控制的收发。移动发送端也通过账号A登录;移动发送端登录成功后与后台服务器建立Socket连接,用于指令控制的收发。后台服务器自动匹配账号A登录的两台设备(大板接收端,移动发送端),通过Socket发送指令告之对方的存在。收发端可借助于后台服务器来转发控制指令从而达到互联互控的目的,业务数据类似,进而可使实现投屏等业务。
通过上述步骤,通过公网方案进行连接,不一定要在同一WIFI和AP热点下,进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由接收端设备执行,该接收端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该接收端设备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实体构成。其中,该发送端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投影仪或智能交互平板等。在本实施例中,以智能交互平板进行说明。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接收端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
步骤S304,接收端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连接数据,确定与接收端匹配的发送端,其中,发送端发送携带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
具体地,远程服务器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登录请求之后,可以对登录账号进行认证,认证成功之后,远程服务器可以与发送端建立Socket连接,用于数据的控制和转发。同时,远程服务器可以获取到发送端的IP和开启的Socket端口。
可选的,第二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发送端的IP、发送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为了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建立连接,接收端可以使用与发送端相同的登录账号登录。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均成功登录远程服务器之后,远程服务器可以对登录账号进行自动匹配,从而确定相互匹配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进一步,远程服务器可以根据获取到的IP和开启的Socket端口,生成第二连接数据,第二连接数据中包含有发送端的IP和发送端开启的Socket端口。远程服务器将第二连接数据发送给接收端,从而接收端可以获知匹配的发送端。
步骤S306,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传屏数据。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由远程服务器执行,远程服务器可以是预先根据需要预先建立的云服务器,主要作用是为了建立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连接,进一步地,还可以协助发送端进行数据转发。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远程服务器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以及接收端发送的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
步骤S404,远程服务器发送第一连接数据至发送端,并发送第二连接数据至接收端,其中,第一连接数据用于发送端与匹配的接收端建立连接,第二连接数据用于接收端与匹配的发送端建立连接,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该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包括:发送端52、接收端54和远程服务器56。具体地,发送端52和远程服务器56、接收端54和远程服务器56通过互联网连接。该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发送端52和接收端5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发送端52和一个接收端54为例。
其中,发送端52用于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接收端54用于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远程服务器56与接收端和发送端连接,用于发送第一连接数据至发送端,并发送第二连接数据至接收端;发送端还用于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一连接数据,确定接收端,并发送传屏数据至接收端;接收端还用于基于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连接数据,确定发送端,并接收发送端发送的传屏数据。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的实施例,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1至3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实施例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的实施例,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1至3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远程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
所述发送端基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一连接数据,确定与所述发送端匹配的接收端,其中,所述接收端发送携带相同的所述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所述远程服务器;
所述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所述接收端,
其中,所述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所述接收端包括:判断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是否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
如果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处于所述同一个局域网中,则所述发送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数据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所述接收端的IP、所述接收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所述发送端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登录账号进行匹配,并确定发送所述登录账号的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匹配成功;
其中,如果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未处于所述同一个局域网中,则所述发送端通过与所述远程服务器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发送至所述远程服务器,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转发至所述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屏数据包括: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登录请求、所述第二登录请求和所述传屏数据是经过预设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的加密数据。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至远程服务器;
所述接收端基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连接数据,确定与所述接收端匹配的发送端,其中,所述发送端发送携带相同的所述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至所述远程服务器,所述第二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所述发送端的IP、所述发送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所述接收端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传屏数据;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是否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
如果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处于所述同一个局域网中,则所述发送端基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一连接数据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所述接收端的IP、所述接收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所述发送端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登录账号进行匹配,并确定发送所述登录账号的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匹配成功;
其中,如果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未处于所述同一个局域网中,则所述发送端通过与所述远程服务器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发送至所述远程服务器,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转发至所述接收端。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程服务器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以及接收端发送的携带有相同的所述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
所述远程服务器发送第一连接数据至所述发送端,并发送第二连接数据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数据,确定与所述发送端匹配的接收端,所述接收端基于所述第二连接数据,确定与所述接收端匹配的发送端,所述发送端发送传屏数据至所述接收端,所述第一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所述接收端的IP、所述接收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所述第二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所述发送端的IP、所述发送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是否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
如果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处于所述同一个局域网中,则所述发送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数据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
所述发送端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对所述登录账号进行匹配,并确定发送所述登录账号的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匹配成功;
其中,如果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未处于所述同一个局域网中,则所述发送端通过与所述远程服务器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发送至所述远程服务器,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转发至所述接收端。
6.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用于发送携带有登录账号的第一登录请求;
接收端,用于发送携带有相同的所述登录账号的第二登录请求;
远程服务器,与所述接收端和所述发送端连接,用于发送第一连接数据至所述发送端,并发送第二连接数据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所述接收端的IP、所述接收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所述第二连接数据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所述发送端的IP、所述发送端开启的套接字端口;
所述发送端还用于基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一连接数据,确定所述接收端,并发送传屏数据至所述接收端;
所述接收端还用于基于所述远程服务器返回的第二连接数据,确定所述发送端,并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所述传屏数据;
其中,该系统还用于判断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是否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
如果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处于所述同一个局域网中,则所述发送端基于所述第一连接数据与所述接收端建立套接字连接;
所述发送端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还用于对所述登录账号进行匹配,并确定发送所述登录账号的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匹配成功;
如果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未处于所述同一个局域网中,则所述发送端通过与所述远程服务器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发送至所述远程服务器,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通过与所述接收端建立的套接字连接,将所述传屏数据转发至所述接收端。
7.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8.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810990787.9A 2018-08-28 2018-08-28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9104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0787.9A CN109104774B (zh) 2018-08-28 2018-08-28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90787.9A CN109104774B (zh) 2018-08-28 2018-08-28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4774A CN109104774A (zh) 2018-12-28
CN109104774B true CN109104774B (zh) 2021-03-05

Family

ID=6486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90787.9A Active CN109104774B (zh) 2018-08-28 2018-08-28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47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2113A (zh) * 2019-03-11 2019-06-07 安徽志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广域网的无线投屏系统及其方法
CN111913679A (zh) * 2020-08-11 2020-11-10 广州繁星互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建立无线投屏连接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4898A (zh) * 2020-11-23 2021-02-23 深圳乐播科技有限公司 投屏方法、装置、系统、投屏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606B (zh) * 2011-09-27 2016-02-1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遥控智能电视机的方法
CN104298492B (zh) * 2013-07-18 2018-03-16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一种远程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228125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远程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4774A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9433B (zh) 一种传屏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42321A1 (zh) 投屏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641366B1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911437B (zh) 屏幕共享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34057B2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gateway, STB and IPTV
WO2017024842A1 (zh) 一种上网认证方法及客户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10477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JP2013535860A (ja) 間接的なデバイス通信
CN105393564A (zh) 使用附件协议经由无线传输来在主机和附件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WO2020062805A1 (zh) 一种多媒体文件处理方法、发送终端和显示终端
US20170171496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creen Projection
TW201442503A (zh) 通過雲端分享資料的系統及方法
CN114697879B (zh) 蓝牙配对方法、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WO2017080231A1 (zh) 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91890A (zh) 一种终端之间的交互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US10164784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1988660A (zh) 一种dlna设备投屏方法、网关、终端和系统
CN102118397B (zh) 一种基于手机的远程会议通信方法和系统
WO2023246927A1 (zh) 云桌面系统、网络重定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959732A (zh) 一种推送电视节目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11892B (zh) 屏幕共享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24002300A1 (zh) 设备接入无线网络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205686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utput method
CN103533054B (zh) 多终端间实现协同处理的方法及多终端协同处理装置
CN110719309B (zh) 虚拟桌面连接方法、代理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