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4323A -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04323A
CN109104323A CN201710469040.4A CN201710469040A CN109104323A CN 109104323 A CN109104323 A CN 109104323A CN 201710469040 A CN201710469040 A CN 201710469040A CN 109104323 A CN109104323 A CN 109104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message
value
business stream
numerical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690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战伟
郭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4690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043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104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04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每隔预设时间段向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在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根据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本发明实施例还同时公开了一种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Two-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测试报文,尤其涉及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背景技术
TWAMP是一种对网络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性能参数的度量协议,主要用于IP网络链路时延和丢包度等性能参数的度量。
TWAMP协议由两部分协议组成:TWAMP控制协议(TWAMP-Control)和TWAMP测试协议(TWAMP-Test),TWAMP-Control主要用于初始化、启动和停止测试会话,TWAMP-Test主要用于在测试的端点间交互测试分组,同时进行IP网络性能参数的度量。
TWAMP通常由4个逻辑实体组成,图1为TWAMP协议的逻辑架构图,如图1所示:
控制客户端(Control-Client):TWAMP测试发起端,向服务端(Server)实体发送建立控制连接请求,协商报文的通信模式、会话反射(Session-Reflector)端接收测试报文的端口号等。Control-Client控制TWAMP-Test会话的开始和终止。
Server:接收来自Control-Client端发送的建立连接请求,与Control-Client协商报文通信模式、Session-Reflector端接收测试报文的端口号等,Server端管理一个或多个TEAMP-Test会话。
会话发送端(Session-Sender):TWAMP-Test会话中向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的节点,同时接收来自Session-Reflector反射回的测试报文,并收集网络性能信息,统计测量结果。
Session-Reflector:TWAMP-Test会话中,接收来自Session-Sender端的测试报文,并发送应答报文。
在控制协议协商阶段,首先,Control-Client向Server发起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控制连接,Server端通过问候Greeting消息作为应答,图2为TWAMP协议的Greeting报文封装格式,如图2所示,在消息的模式字段指明其期望支持的通信模式,其中,模式字段的每一位标识一种通信模式,其中,Unused为未使用,Mode为通信模式,共8比特,每比特代表一种通信模式,目前低7比特已经被其他模式占用,Challenger为质疑,认证或加密模式使用,Salt为盐,认证或加密模式使用,Count为次数,NBZ为未使用,必须为0;Control-Client收到Greeting消息后,向Server端发送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消息,图3为TWAMP协议Set-Up-Response报文封装格式,如图3所示,在消息的模式字段指明所选侧通信模式及相关的完整包含、加密等支持信息,其中,Mode为通信模式,共8比特,每比特代表一种通信模式,目前低7比特已经被其他模式占用,KeyId为键值ID,Token为令牌,Client-Iv为客户端IV;Server端接收到Set-Up-Response消息后,通过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消息作为响应,图4为TWAMP协议Server-Start报文封装格式,如图4所示,其中,Server-Start报文中包含Server端接收的模式以及起始时间,其中,MBZ必须为0,未使用,Accept为接受字段,表示控制请求是否被接受,Server-Iv为服务端IV,Start-Time为服务端启动时间;至此,Control-Client与Server间完成了TWAMP-Control连接的建立。
在测试阶段,首先由Session-Sender向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图5为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如图5所示,该测试报文中包含报文发送的序列号和时间戳,其中,Sequence Number为测试报文的报文序号,Timestamp为发包时间戳,Error Estimate为误差估计,Packet padding为测试填充字节;Session-Reflector在收到Session-Sender发来的测试报文后,将测试报文反射回Session-Sender,同时在反射的测试报文中加如自身的收包时间戳、发包时间戳和报文序列号等信息,图6为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如图6所示,Session-Sender收到Session-Reflector发射回的测试报文后,收集报文信息,并进行网络性能参数的度量,其中,Sequence Number为反射报文的序列号,Timestamp为发包时间戳,Error Estimate为误差估计,Receive Timestamp为收包时间戳,SenderSequence Number为Sender-test报文序列号,Sender Timestamp为Sender-test报文发包时间戳,Sender TTL为报文生命周期,Packet padding为测试填充字节。
在实际应用中,将上述过程中Session-Sender的发包时间戳定义为T1,收包时间戳定义为T4,Session-Reflector的收包时间戳定义为T2,发包时间戳定位T3,那么在网络时钟同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计算链路的时延:
链路时延=(T4-T1)-(T3-T2)
Session-Reflector处理时延=T3-T2
前向时延链路=T2-T1
反向链路时延=T4-T3
在进行网路性能参数的度量时,除了链路时延,链路丢包度也是网路性能参数的度量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也越来越被各网络运营商重视和采用。
在现有TWAMP协议中,通过测试报文的发送端对测试报文的发包量进行统计,通过反射回的测试报文统计出测试报文的反射端的收发包数,根据统计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和收包数,计算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通过该丢包参数并不能判断出哪个路径上发生了丢包,并且,对于业务流来说,业务流的发送端发出业务流之后,无法获知业务流的接收端所接收到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报文丢包参数的测量方法存在适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能够避免现有的报文丢包参数的测量方法存在适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增强了报文丢包参数的测量方法的适用性,进而提高了报文丢包参数的测试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其中,所述反射报文响应所述测试报文;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在所述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四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包括: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TWAMP的问候Greeting报文;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报文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报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数值封装至所述测试报文中;所述第一设备每隔所述预设时间段发送所述测试报文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反射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至所述反射报文中,返回所述反射报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且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四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为所述第一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且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四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获取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以形成会话请求;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会话请求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返回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端口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后次第一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后次第二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后次第三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后次第四数值与所述前次第四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后次第一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前向丢包,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率;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后次第三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反向丢包,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测试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包括: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的TWAMP的测试报文;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所述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在所述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TWAMP的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四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包括: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生成TWAMP的问候Greeting报文;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其中,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包括一种扩展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报文;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确定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所述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反射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至所述反射报文中;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所述第三数值和所述第四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数值;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三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数值;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三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包括: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会话请求;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会话请求中携带的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发送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至所述第一设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端口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端口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反射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每隔预设时间段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其中,所述反射报文响应所述测试报文;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四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TWAMP的问候Greeting报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模块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确定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报文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报文;接收所述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包括: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值封装至所述测试报文中;发送子模块,用于每隔所述预设时间段发送所述测试报文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反射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至所述反射报文中,返回所述反射报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且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四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为所述第一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且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四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和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包括:获取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以形成会话请求;发送所述会话请求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返回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接收到所述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端口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次第一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后次第二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次第三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后次第四数值与所述前次第四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包括: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次第一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前向丢包,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率;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次第三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反向丢包,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加密认证模块,用于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对所述测试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的TWAMP的测试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响应所述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在所述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TWAMP的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四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的情况下,生成TWAMP的问候Greeting报文;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其中,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包括一种扩展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模块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报文;接收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确定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模块,包括: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反射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至所述反射报文中;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所述第三数值和所述第四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包括: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将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数值;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三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包括: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将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数值;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三数值。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会话请求;根据所述会话请求中携带的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发送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至所述第一设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生成子模块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端口号。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加密认证模块,用于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对所述反射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首先,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向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然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即第一数值,获取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即第二数值,获取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即第三数值,获取第二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即第四数值,这样,在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到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获知其发出测试报文时的发包情况和接收反射报文时的收包情况,以及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时的收包情况和发出反射报文时的发包情况,最后,第一设备根据前后两次的收发包情况,根据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测试报文和反射报文,使得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一设备发出测试报文时的发包情况、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时的收包情况、第二设备发出反射报文时的发包情况以及第一设备接收到反射报文时的收包情况,这样,可以计算出多个方向上的测试报文丢包参数,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报文丢包参数的测量方法存在适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增强了报文丢包参数的测量方法的适用性,进而提高了报文丢包参数的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TWAMP协议的逻辑架构图;
图2为TWAMP协议的Greeting报文封装格式;
图3为TWAMP协议的Set-Up-Response报文封装格式;
图4为TWAMP协议的Server-Start报文封装格式;
图5为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
图6为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的流程交互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认证和加密(Authenticated and Encrypted)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认证和加密(Authenticated and Encrypted)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和对称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和对称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和反射字节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和反射字节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二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三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四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五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六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七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的另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TWAMP协议的逻辑架构图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的流程交互图,如图7所示,上述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第一设备71和第二设备72之间的丢包测试,其中,第一设备71中包括两个逻辑实体,分别为Control-Client和Session-Sender,第二设备72包括两个逻辑实体,分别为Server和Session-Reflector;
其中,上述第一设备71和第二设备72可以为边缘路由器/接入路由器(PE,Provider Edge)或者用户边缘设备(CE,Customer Edge),这里,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上述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可以包括:
S701:在第一设备71与第二设备72建立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71每隔预设时间段向第二设备72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
其中,上述TWAMP的测试报文为用于TWAMP进行测试时的报文。
在S701之前,第一设备71与第二设备72建立TWAMP控制连接,可以包括:在第一设备71与第二设备72建立TCP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71接收TWAMP的Greeting报文;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72建立TWAMP控制连接,以确定出用于测试的第一报文格式,使得第二设备72确定出用于测试的第二报文格式;
首先,第一设备71发送TCP连接请求至第二设备72;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在发起控制协议(TWAMP-Control)协商阶段之前,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和第二设备72的Server使能新的通信模式为混合测试模式(Mixed Test Mode),并向第二设备72发送TCP连接请求。
其次,第二设备72接收TCP连接请求,与第一设备71建立TCP连接,发送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第一设备71;
具体来说,在第一设备71发起TWAMP-Control协商,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向第二设备72的Server发送TCP连接请求,以完成第一设备71与第二设备72之间建立起TCP连接。
最后,第一设备71接收TWAMP的Greeting报文,根据接收到的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72建立TWAMP控制连接,第一设备71确定出用于测试的第一报文格式,第二设备72确定出用于测试的第二报文格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设备71接收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表示第二设备72可以支持收发包时间戳的计时和收发包计数器的计数的功能,然后,发送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至第二设备72;
第二设备72确定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至第一设备71;
第一设备71接收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与第二设备72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其中,上述第一设备71的Server向第二设备72的Control-Client回应TWAMP的Greeting报文的报文格式如图2所示,在Greeting报文的模式字段中将通信模式中的某一未分配的比特位设置为“混合测试模式”位,并将该标记位置位,表示第二设备72的Server支持这种新的通信模式,其中,模式字段占用32比特,每比特表示一种新的通信模式,可以使用其中的某一未分配比特位来标识新的通信模式,例如,第9比特位。
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收到Greeting报文后,判断Control-Client是否支持“混合测试模式”,如果支持,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向第二设备72的Server发送一个Set-Up-Response报文,该Set-Up-Response报文的报文格式如图3所示,在该报文的模式字段中,将“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表示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支持这种新的通信模式(混合测试模式)。
当第二设备72的Server收到Set-Up-Response报文后,确认通信模式后,回应Server-Start报文来确立与第一设备71建立TWAMP控制连接,当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收到第二设备72的Server-Start报文后,确立TWAMP控制连接,在测试阶段使用“混合测试模式”进行测试。
其中,下述第一数值为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下述第二数值为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下述第三数值为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下述第四数值为第二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701,可以包括:
第一设备71生成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一设备71将第一数值封装至测试报文中;第一设备71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测试报文至第二设备72;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71可以根据第一报文格式生成测试报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可以为测试报文本身,也可以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下面根据测试对象的不同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说明。
在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的情况下,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
第一设备71确定出第一数值,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将第一设备71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为第一数值。
在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情况下,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71确定出第一数值,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一设备71将第一设备71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为第一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71为了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一设备71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71为了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获取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以形成会话请求;第一设备71发送会话请求至第二设备72,使得第二设备72根据会话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并返回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第一设备71接收到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根据获取到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71为了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第一设备71根据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一设备71根据确定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S702:第二设备72接收TWAMP的测试报文,发送响应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第一设备71;
其中,上述TWAMP的发射报文为用于TWAMP进行测试时响应测试报文的报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702可以包括:
第二设备72生成反射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第二设备72将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封装至反射报文中;第二设备72发送反射报文至第一设备71。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72可以根据第二报文格式生成反射报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可以为测试报文本身,也可以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下面根据测试对象的不同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说明。
在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的情况下,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72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可以包括:
第二设备72根据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设备72将第二设备72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第二数值;第二设备72将第二设备72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第三数值。
在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情况下,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72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可以包括:
第二设备72根据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设备72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二设备72将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第二数值;第二设备72将第二设备72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确定为第三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72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二设备72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二设备72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72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可以包括:第二设备72接收来自第一设备71的接收会话请求;第二设备72根据会话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发送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至第一设备71,使得第一设备71根据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72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二设备72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第二设备72根据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二设备72根据确定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第二设备72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第二设备72根据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二设备72根据确定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S703:第一设备71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
由于上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可以为测试报文本身,也可以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下面根据测试对象的不同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说明。
在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的情况下,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703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获取反射报文中携带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且将第一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第四数值。
在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情况下,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703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一设备71获取反射报文中携带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且将第一设备71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第四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71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一设备71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71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获取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以形成会话请求;第一设备71发送会话请求至第二设备72,使得第二设备72根据会话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并返回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第一设备71接收到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根据获取到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71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一设备71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第一设备71根据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一设备71根据确定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实际应用中,在TWAMP-Test阶段,当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时,第一设备71按照第一报文格式生成测试报文,第一设备71的Session-Sender向第二设备72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为第一时刻,那么,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71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为第一数值;第一设备71将第一时刻和第一数值封装至测试报文中发出,第二设备72的Session-Reflector接收来自第一设备71的Session-Sender的测试报文的时刻为第二时刻,那么,在第二时刻第二设备72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收包数为第二数值;第二设备72的Session-Reflector向第一设备71的Session-Sender发送的反射报文的时刻为第三时刻,那么,在第三时刻第二设备72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的发包数为第三数值;第二设备72将第一时刻、第一数值、第二时刻、第二数值、第三时刻和第三数值封装至反射报文中;第一设备71的Session-Sender接收第二设备72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的反射报文的时刻为第四时刻,那么,在第四时刻第一设备71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的收包数为第四数值。
具体来说,在TWAMP-Test阶段,当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时,那么在TWAMP-Control阶段之后,需要进行如下TWAMP-Control协议进行会话协商:
首先,为了保证测试报文和业务流的IP链路相同,第一设备71在配置TWAMP-Client测试会话(TWAMP-Test Session)时,Session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及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值需要和业务流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及DSCP值分别保持一致,在无法获知业务IP的情况下,需要保证Session的接入接口和业务接入接口保持一致;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配置Session,使得Session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及DSCP值和业务流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及DSCP值保持一致,例如,当在线测试时,Session借用业务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作为自身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当离线测试时,Session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与模拟业务流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保持一致,在无精确获取业务IP的情况下,例如,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专线业务,需要保证Session绑定的接入接口和业务接入接口保持一致,其中,Session绑定的接入接口可通过配置或根据Session配置的IP查路由获知。
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针对每一条Session发起TWAMP会话请求,会话请求报文中包含IP地址和DSCP等信息。
第二设备72的Server收到会话请求后,生成服务端Session,并根据Session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端口号等信息生成业务流匹配规则及测试报文匹配规则,并将这些规则下发到第二设备72的Server的报文转发引擎,该报文转发引擎根据这些规则来识别业务流和测试报文,并进行业务流计数统计。
第二设备72的Server生成服务端Session后,向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发送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
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收到服务端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后,根据客户端Session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DSCP值、UDP端口号等信息生成客户端业务流匹配规则及测试报文匹配规则,并将这些规则下发到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的报文转发引擎,该报文转发引擎根据这些规则来识别业务流还是测试报文,并进行业务流计数统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设备72的Server和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及测试报文匹配规则可以是由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DSCP值、UDP端口号等信息的一项或几项组成,但不限于这些信息,也可包含其他信息,例如VPN号,绑定的接口等信息。
至此,便确定出了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基于此,在TWAMP-Test阶段,第一设备71按照第一报文格式生成测试报文,第一设备71的Session-Sender向第二设备72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为第一时刻,那么,在第一时刻第一设备71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为第一数值,第一设备71将第一时刻和第一数值封装至测试报文中发出;第二设备72的Session-Reflector接收来自第一设备71的Session-Sender的测试报文的时刻为第二时刻,那么,在第二时刻第二设备72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为第二数值;第二设备72的Session-Reflector向第一设备71的Session-Sender发送的反射报文的时刻为第三时刻,那么,在第三时刻第二设备72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为第三数值;第二设备72将第一时刻、第一数值、第二时刻、第二数值、第三时刻和第三数值封装至反射报文中;第一设备71的Session-Sender接收第二设备72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的反射报文的时刻为第四时刻,那么,在第四时刻第一设备71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为第四数值。
至此,便可以使得第一设备71获取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时第一设备71的收发包情况和第二设备72的收发包情况,或者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时第一设备71的收发包情况和第二设备72的收发包情况。
S704:在第一设备71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设备71根据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为了确定出各个方向上的丢包参数,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704可以包括:
第一设备71根据后次第一数值与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后次第二数值与前次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71将后次第一数值与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减去后次第二数值与前次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得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或者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前向丢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得知前向丢包的情况下,第一设备71根据后次第一数值与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前向丢包,计算得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率。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71将后次第一数值与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除以前向丢包,得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率或者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前向丢包率。
第一设备71根据后次第三数值与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后次第四数值与前次第四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71将后次第三数值与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减去后次第四数值与前次第四数值之间的差值,得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或者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反向丢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得知反向丢包的情况下,第一设备71根据后次第三数值与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反向丢包,计算得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率。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71将后次第三数值与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除以反向丢包,得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率或者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反向丢包率。
为了使得测试报文新增的计数器位能够支持各种通信模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第一设备71对测试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第二设备72对反射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具体来说,当前通信模式可以包括:开放模式、加密模式和认证模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同样,第一设备71可以对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第二设备72可以对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以及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其中,上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DSCP值、UDP端口号。
下面举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中TWAMP-Test阶段进行说明。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TWAMP的逻辑架构中包括设备A和设备B,其中,设备A在T1时刻向设备B发送Sender-test pkt,设备B在T2时刻接收Sender-test pkt,设备B在T3时刻发送Reflector-test pkt,设备A在T4时刻接收Reflector-test pkt,当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业务流时,TWAMP-Test阶段具体如下:
在T1时刻,设备A的Session-Sender向设备B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Sender-test,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如图8所示,Sender-test为开放模式下的报文格式,其中,Sender sendcouter为Session-sender当前已发报文计数器;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认证和加密(Authenticated and Encrypted)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如图10所示,Sender-test为认证和加密模式下的报文格式;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和对称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如图12所示,Sender-test为对称模式下的报文格式;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和反射字节模式下Sender-test报文格式,如图14所示,Sender-test为反射字节模式下的报文格式;
Session-Sender的报文转发引擎根据会话协商阶段下发的报文匹配规则与本次发送的测试报文进行匹配,根据匹配成功的报文的匹配规则确定出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该测试报文所属的业务流,然后将该测试报文中的Timestamp字段修改为当前发包时间戳T1,将发包计数器(S_TxC)字段修改为该业务流已发送报文计数器的值S_TxC[n]后,将该测试报文转发出去;其中,在加密模式下,发包计数器S_TxC和Timestamp字段一样也是被加密的。
在T2时刻,第二设备72的Server的报文转发引擎根据会话协商阶段下发的报文匹配规则与接收到的测试报文进行匹配,根据匹配成功的测试报文的匹配规则确定出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该测试报文所属的业务流,然后将该测试报文、该报文的收包时间戳T2及该业务流当前的收包计数器的值R_RxC[n]一起发送给Session-Reflector处理。
在T3时刻,Session-Reflector生成发射报文Reflector-test,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如图9所示,Reflector-test为开放模式下的报文格式;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认证和加密(Authenticated and Encrypted)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如图11所示,Reflector-test为认证和加密模式下的报文格式;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模式和对称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如图13所示,Reflector-test为对称模式下的报文格式;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WAMP协议非认证(Unauthenticated)和反射字节模式下Reflector-test报文格式,如图15所示,Reflector-test为反射字节模式下的报文格式;其中,Timestamp字段携带本端发包时间戳T3,ReceiveTimestamp字段携带本端收包时间戳T2,Sender Timestamp字段携带Session-Sender发包时间戳T1(该时间戳从收到的测试报文的Timestamp字段拷贝而来),S_TxC计数器携带Session-Sender发包计数S_TxC[n](该计数从收到的测试报文的S_TxC字段拷贝而来),R_RxC计数器携带本端当前收到的报文计数R_RxC[n],Session-Reflector的报文转发引擎根据会话协商阶段下发的报文匹配规则与本次发送的反射报文进行匹配,根据匹配成功的反射报文的匹配规则确定出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该反射报文所属的业务流,然后将该测试报文的R_TxC字段修改为当前业务流发包计数器的值R_TxC[n],报文转发引擎将反射报文转发出去;在加密模式下,S_TxC、R_RxC、R_TxC三个计数器和其他字段(如时间戳,序列号等)一样也是被加密。
在T4时刻,第一设备71的Control-Client的报文转发引擎根据会话协商阶段下发的报文匹配规则与接收到的反射报文进行匹配,根据匹配成功的反射报文的匹配规则确定出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该反射报文所属的业务流,然后将该反射报文、该反射报文的收包时间戳T4及该业务流当前的收包计数器的值S_RxC[n]一起发送给Session-Sender处理。
Session-Sender性能统计模块,从反射报文中获取各时间戳及各计数器,进行业务链路性能测量,其中,可以包括链路时延度量和链路丢包度量。
根据以上步骤可以用以下算法进行时延测量:
Server处理时延Server_delay的计算如下:Server_delay=T3-T2。
链路总时延Two_way_delay计算如下:Two_way_delay=(T4-T1)-(T3-T2)。
前向时延链路Forword_delay计算如下:Forword_delay=T2-T1
反向链路时延Reverse_delay计算如下:Reverse_delay=T4-T3
根据以上步骤可以用以下算法进行丢包和容量测量:
前向丢包F_Loss[n-1,n]计算如下:
F_Loss[n-1,n]=(S_TxC[n]-S_TxC[n-1])-(R_RxC[n]-R_RxC[n-1])
反向丢包R_Loss[n-1,n]计算如下:
R_Loss[n-1,n]=(R_TxC[n]-R_TxC[n-1])-(S_RxC[n]-S_RxC[n-1])
前向丢包率F_LossRadio[n-1,n]计算如下:
F_LossRadio[n-1,n]=F_Loss[n-1,n]/(S_TxC[n]-S_TxC[n-1])
反向丢包率R_LossRadio[n-1,n]计算如下:
R_LossRadio[n-1,n]=R_RxLoss[n-1,n]/(R_TxC[n]-R_TxC[n-1])
其中,上述n表示TWAMP-Test的测试次数,且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在实际应用中,在用上述算法计算前向丢包和反向丢包时,需要考虑计数器的翻转,如果某个计数器发生了翻转,将无法正确进行丢包测量,因此,在给定发包速率,测试报文大小及计数器大小的情况下,必须防止计数器翻转的情况发生;例如,发包速率为100Gbps,测试报文大小为64字节的情况下,经计算可知,一个32位的计数器将在22秒内发生翻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每次丢包统计的时间间隔不能大于22秒,该时间间隔为该速率下最大测量间隔。
通常在TWAMP-Test时,测量间隔是事先配置好的,因此可以根据每测试间隔内发送和接收测试报文数或报文字节数来测量待测IP链路的容量。
下面举实例来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实例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二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包括:基站、CE1、PE1、PE2、和CE2,其中,PE1和PE2可以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
当TWAMP-Test发生在PE1到PE2间在线时,则该实例是一种使用TWAMP协议、以混合测试模式进行IP网络在线性能度量的应用,主要测量边缘PE1到边缘PE2间在线情况下IP链路的时延及丢包量,其中,PE1作为Control-Client和Session-Sender,PE2作为Server和Session-Reflector,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首先,在PE1和PE2上使能混合测试模式,并在PE1的Control-Client配置测试会话(TWAMP-Session),为保证TWAMP测试报文和被测业务流在同一链路上,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借用业务流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与业务流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保持一致),例如,借用基站控制器IP地址作为源IP地址,借用CE2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
PE1按上述实施方式发起建立TWAMP-Control连接,并完成TWAMP-Test协商及TWAMP-Session的创建。
在PE1上发起测试后,PE1上Session-Sender按上述实施方式,在向PE2上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
在PE2按上述实施方式,对测试报文做相应处理,并向PE1发送反射报文。
PE1收到PE2反射回的反射报文后,进行报文信息统计,并按上述算法进行时延及业务丢包测量。
第二实例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三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包括:CE1、PE1、PE2、和CE2,其中,PE1和PE2,其中,PE1和PE2可以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
当TWAMP-Test发生在PE1到PE2间离线时,该实例是一种使用TWAMP协议、以混合测试模式进行IP网络离线性能度量的应用,主要测量边缘PE1到边缘PE2间离线情况下IP链路的时延及丢包量,其中,PE1作为Control-Client和Session-Sender,PE2作为Server和Session-Reflector,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首先,在PE1和PE2上使能混合测试模式,并在PE1的Control-Client配置测试会话(TWAMP-Session),由于离线场景下没有业务接入,TWAMP-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需要和测试模拟流保持一致。
PE1按上述实施方式发起建立TWAMP-Control连接,并完成TWAMP-Test模式的协商及TWAMP-Session的创建。
在PE1上发起测试后,PE1上Session-Sender按上述实施方式,在控制面向PE2上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
在PE2按上述实施方式,对TWAMP测试报文做相应处理,并向PE1发送反射报文。
PE1收到PE2反射回的反射报文后,进行报文信息统计,并按上述算法进行时延及业务丢包测量。
第三实例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四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包括:基站、CE1、PE1、PE2、CE2和服务网关(SGW,ServingGateway)或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其中,PE1和PE2可以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
当TWAMP-Test发生在CE1到CE2间在线性能度量,该实例是一种使用TWAMP协议,以混合测试模式,进行IP网络在线性能度量的应用,主要测量边缘CE1到边缘CE2间在线情况下IP链路的时延及丢包量,其中,CE1作为Control-Client和Session-Sender,CE2作为Server和Session-Reflector,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首先,在CE1和CE2上使能混合测试模式,并在PE1的Control-Client配置测试会话(TWAMP-Session),为保证TWAMP测试报文和被测业务流量在同一链路上,TWAMP-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借用业务流量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TWAMP-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和业务流量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保持一致),例如,基站控制器IP地址,如果业务流是从CE1发出的,那么,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为两端CE的IP地址。
CE1按上述实施方式发起建立TWAMP-Control连接,并完成TWAMP-Test协商及TWAMP-Session的创建。
在CE1上发起测试后,CE1上Session-Sender按上述实施方式,在控制面向CE2上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
在CE2按上述实施方式,对TWAMP测试报文做相应处理,并向CE1发送反射报文。
CE1收到CE2反射回的反射报文后,进行报文信息统计,并按上述算法进行时延及业务丢包测量。
第四实例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五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包括:基站、CE1、PE1、PE2、CE2和SGW或MME,其中,PE1和PE2可以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
当TWAMP-Test用于CE1到CE2间离线性能度量时,该实例是一种使用TWAMP协议、以混合测试模式进行IP网络离线性能度量的应用,主要测量边缘CE1到边缘CE2间在线情况下IP链路的时延及丢包量,其中,CE1作为Control-Client和Session-Sender,CE2作为Server和Session-Reflector,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首先,在CE1和CE2上使能混合测试模式,并在PE1的Control-Client配置测试会话(TWAMP-Session),由于离线场景下没有业务接入,TWAMP-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需要和测试背景流保持一致。
CE1按上述实施方式发起建立TWAMP-Control连接,并完成TWAMP-Test协商及TWAMP-Session的创建。
在CE1上发起测试后,CE1上Session-Sender按上述实施方式,在控制面向CE2上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
在CE2按上述实施方式,对测试报文做相应处理,并向CE1发送反射报文。
CE1收到CE2反射回的反射报文后,进行报文信息统计,并按上述算法进行时延及业务丢包测量。
第五实例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六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包括:基站、CE1、PE1、PE2、CE2和SGW或MME,其中,PE1和PE2可以通过IP网络进行通信;
当TWAMP-Test用于在PE1到CE1间在线性能度量时,该实例是一种使用TWAMP协议、以混合测试模式进行IP在线网络性能度量的应用,主要测量边缘PE1到边缘CE1间在线情况下IP链路的时延及丢包量,其中,PE1作为Control-Client和Session-Sender,CE1作为Server和Session-Reflector,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首先,在PE1和CE1上使能混合测试模式,并在PE1的Control-Client配置测试会话(TWAMP-Session),为保证TWAMP测试报文和被测业务流量在同一转发链路上,TWAMP-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借用业务流量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TWAMP-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和业务流量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保持一致)。
PE1按上述实施方式发起建立TWAMP-Control连接,并完成TWAMP-Test协商及TWAMP-Session的创建。
在PE1上发起测试后,PE1上Session-Sender按上述实施方式,在控制面向CE1上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
在CE1按上述实施方式,对TWAMP测试报文做相应处理,并向PE1发送反射报文。
PE1收到CE1反射回的反射报文后,进行报文信息统计,并按上述算法进行时延及业务丢包测量。
如果需要从CE1侧发起测量,将Client/Sender和Server/Reflector部署的位置对调即可,实施方式同上。
第六实例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丢包参数测试的第七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包括:CE1、PE1、PE2和CE2,其中,PE1和PE2可以通过L3VPN网络进行通信;
当TWAMP-Test用于PE1到PE2间L3VPN场景下且在线时,该实例是一种在L3VPN场景下使用TWAMP协议、以混合测试模式进行IP网络在线性能度量的应用,主要测量边缘PE1到边缘PE2间在线情况下IP链路的时延及丢包量,其中,PE1作为Control-Client和Session-Sender,PE2作为Server和Session-Reflector,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首先,在PE1和PE2上使能混合测试方式,并在PE1的Control-Client配置测试会话(TWAMP-Session),为保证TWAMP测试报文和被测业务流量在同一转发链路上,TWAMP-Session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配置为VPN接入接口的私网IP地址,Session的接入接口指定为VPN业务接入接口(如图22的用户网络侧接口(UNI,User Networks interface))。
PE1按上述实施方式发起建立TWAMP-Control连接,并完成TWAMP-Test协商及TWAMP-Session的创建。
在PE1上发起测试后,PE1上Session-Sender按上述实施方式,在控制面向PE2上的Session-Reflector发送测试报文。
在PE2按上述实施方式,对测试报文做相应处理,并向PE1发送反射报文。
PE1收到PE2反射回的反射报文后,进行报文信息统计,并按上述算法进行时延及业务丢包测量。
第七实例
本实例是一种在第一实例至第六实例的基础上,进行实时监控链路丢包的一种应用,可以包括以下:
首先,在Control-Client的Session上配置一个前向丢包率门限值和一个反向丢包率门限值及相应时延门限值。
按第一实例至第六实例部署TWAMP-Test。
在Control-Client的Session上,实施监控链路上两个方向时延及丢包统计,当相应方向上的时延或丢包达超过配置的门限时,上报相应的告警,提示用户做相应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首先,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向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然后,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即第一数值,获取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即第二数值,获取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即第三数值,获取第二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即第四数值,这样,在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到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获知其发出测试报文时的发包情况和接收反射报文时的收包情况,以及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时的收包情况和发出反射报文时的发包情况,最后,第一设备根据前后两次的收发包情况,根据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测试报文和反射报文,使得第一设备可以获取到第一设备发出测试报文时的发包情况、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时的收包情况、第二设备发出反射报文时的发包情况以及第一设备接收到反射报文时的收包情况,这样,可以计算出多个方向上的测试报文丢包参数,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报文丢包参数的测量方法存在适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增强了报文丢包参数的测量方法的适用性,进而提高了报文丢包参数的测试效率。下面以通信系统中各个设备侧对上述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以第一设备侧对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描述。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301: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向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
S2302: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
S2303: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
S2304:在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设备根据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其中,反射报文响应测试报文。
其中,第一数值为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第二数值为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第三数值为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第四数值为第二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2301之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可以包括: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CP连接的情况下,第一设备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TWAMP的Greeting报文;第一设备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第一设备确定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确定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第一设备接收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向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生成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一设备将第一数值封装至测试报文中;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测试报文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生成反射报文,确定出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将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封装至反射报文中,返回反射报文。
其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包括:测试报文或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相应地,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一数值,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第一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相应地,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可以包括:第一设备获取反射报文中携带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且将第一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第四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第一设备确定出第一数值,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为第一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一设备获取反射报文中携带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且将第一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第四数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设备为了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和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一设备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一设备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一设备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设备为了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一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可以包括:第一设备获取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以形成会话请求;第一设备发送会话请求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返回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第一设备接收到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根据获取到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设备为了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和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一设备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一设备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第一设备根据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一设备根据确定出的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第一设备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第一设备根据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一设备根据确定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2305可以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后次第一数值与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后次第二数值与前次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
第一设备根据后次第一数值与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前向丢包,计算得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率。
第一设备根据后次第三数值与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后次第四数值与前次第四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
第一设备根据后次第三数值与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反向丢包,计算得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第一设备对测试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其中,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DSCP值、UDP端口号。
其次,以第二设备侧对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描述。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的另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4所示,该方法包括:
S2401: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的TWAMP的测试报文;
S2402: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第一设备;
使得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在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TWAMP的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使得第一设备根据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其中,第一数值为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第二数值为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第三数值为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第四数值为第一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2401之前,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可以包括: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TCP连接的情况下,第二设备生成TWAMP的Greeting报文;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其中,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包括一种扩展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可以包括: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确定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第二设备接收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确定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第一设备,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生成反射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第二设备将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封装至反射报文中;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
其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包括:测试报文或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相应地,第二设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根据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设备将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第二数值;第二设备将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第三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第二设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根据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设备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二设备将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第二数值;第二设备将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确定为第三数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设备为了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和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二设备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二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二设备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设备为了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二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可以包括: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接收会话请求;第二设备根据会话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发送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至第一设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设备为了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和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二设备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第二设备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第二设备根据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二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第二设备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第二设备根据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第二设备根据确定出的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第二设备对反射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DSCP值、UDP端口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设备,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设备一致。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5所示,该第一设备包括:发送模块251、接收模块252、第一获取模块253和第一确定模块254;
其中,发送模块251,用于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每隔预设时间段向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接收模块252,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第一获取模块253,用于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第一确定模块254,用于在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用于根据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其中,反射报文响应测试报文。
其中,第一数值为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第二数值为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第三数值为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第四数值为第一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CP连接的情况下,接收来自第二设备的TWAMP的Greeting报文;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模块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可以包括:确定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确定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接收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51,可以包括: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封装子模块,用于将第一数值封装至测试报文中;发送子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测试报文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生成反射报文,确定出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将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封装至反射报文中,返回反射报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相应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第一数值,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第一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相应地,第一获取模块253,具体用于:获取反射报文中携带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且将第一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第四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第一数值,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为第一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第一获取模块253,可以包括: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获取反射报文中携带的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且将第一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第四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子模块和第三确定子模块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可以包括:
获取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以形成会话请求;发送会话请求至第二设备,使得第二设备返回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接收到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根据获取到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子模块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确定子模块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加密认证模块,用于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对测试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其中,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DSCP值、UDP端口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设备,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设备一致。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6所示,该第二设备包括:接收模块261和发送模块262;
其中,接收模块261,用于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接收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的TWAMP的测试报文;发送模块262,用于发送响应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在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TWAMP的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使得第一设备根据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其中,第一数值为第一设备发送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第二数值为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第三数值为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第四数值为第一设备接收反射报文的时刻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模块,用于连接模块,用于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TCP连接的情况下,生成TWAMP的Greeting报文;发送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其中,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包括一种扩展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模块发送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根据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可以包括:发送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确定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接收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确定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62,可以包括: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反射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封装子模块,用于将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封装至反射报文中;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反射报文至第一设备,使得第一设备根据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相应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可以包括:根据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将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第二数值;将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第三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第一数值、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可以包括:根据测试报文确定出第一数值;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将第二设备接收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第二数值;将第二设备发送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确定为第三数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成子模块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可以包括: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接收会话请求;根据会话请求中携带的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发送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至第一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成子模块根据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可以包括: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从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还可以包括:加密认证模块,用于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对反射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其中,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DSCP值、UDP端口号。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作赘述。对于本发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他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2)

1.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其中,所述反射报文响应所述测试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
在所述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四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TWAMP的问候Greeting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报文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报文;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数值封装至所述测试报文中;
所述第一设备每隔所述预设时间段发送所述测试报文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反射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至所述反射报文中,返回所述反射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且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四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为所述第一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且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四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以形成会话请求;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会话请求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返回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且,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端口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后次第一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后次第二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后次第三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后次第四数值与所述前次第四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后次第一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前向丢包,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率;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后次第三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反向丢包,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所述第一设备对所述测试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16.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的TWAMP的测试报文;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所述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在所述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TWAMP的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四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设备生成TWAMP的问候Greeting报文;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其中,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包括一种扩展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报文;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确定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响应所述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反射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至所述反射报文中;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所述第三数值和所述第四数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数值;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三数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数值;
所述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三数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会话请求;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会话请求中携带的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发送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至所述第一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且,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端口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端口号。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所述第二设备对所述反射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27.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每隔预设时间段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TWAMP的测试报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TWAMP的反射报文,其中,所述反射报文响应所述测试报文;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连续接收到两次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四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TWAMP的问候Greeting报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
确定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报文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报文;接收所述TWAMP的Server-Start报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
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值封装至所述测试报文中;
发送子模块,用于每隔所述预设时间段发送所述测试报文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生成所述反射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将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至所述反射报文中,返回所述反射报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
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一数值。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且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四数值。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
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为所述第一数值。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反射报文中携带的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且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四数值。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具体用于: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和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包括:
获取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以形成会话请求;发送所述会话请求至所述第二设备,使得所述第二设备返回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接收到所述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所述第三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端口号。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次第一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后次第二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二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
第二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次第三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后次第四数值与所述前次第四数值之间的差值,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包括:
第三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次第一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一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前向丢包,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前向丢包率;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后次第三数值与所述前次第三数值之间的差值、以及所述反向丢包,计算得到所述测试报文的反向丢包率。
4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
加密认证模块,用于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对所述测试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42.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控制连接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设备每隔预设时间段发送的TWAMP的测试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响应所述测试报文的TWAMP的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第一数值、第二数值、第三数值和第四数值;在所述第一设备连续接收到两次TWAMP的反射报文,分别获取前次第一数值、前次第二数值、前次第三数值、前次第四数值、后次第一数值、后次第二数值、后次第三数值和后次第四数值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前次第一数值、所述前次第二数值、所述前次第三数值、所述前次第四数值、所述后次第一数值、所述后次第二数值、所述后次第三数值和所述后次第四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的丢包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所述测试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发包计数器的值,所述第四数值为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所述反射报文的收包计数器的值。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传输控制协议TCP连接的情况下,生成TWAMP的问候Greeting报文;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其中,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包括一种扩展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包括:
发送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TWAMP的Greeting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返回TWAMP的建立应答Set-up-Response报文;接收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确定所述TWAMP的Set-up-Response报文中通信模式的混合测试模式标记位置位时,发送TWAMP的服务器启动Server-Start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TWAMP控制连接。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反射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
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封装至所述反射报文中;
发送子模块,用于发送所述反射报文至所述第一设备,使得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反射报文,获取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所述第三数值和所述第四数值。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相应地,
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包括: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将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数值;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三数值。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报文的测试对象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相应地,
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包括:根据所述测试报文确定出所述第一数值;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将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测试报文的时刻已经收到的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收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二数值;将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反射报文的时刻已经发出的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的发包数确定为所述第三数值。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子模块确定出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包括: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接收会话请求;根据所述会话请求中携带的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形成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发送会话请求的应答消息至所述第一设备。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子模块根据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和所述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且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包括:
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所述测试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测试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且,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报文匹配规则中,确定出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根据与所述反射报文匹配的报文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根据确定出的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匹配规则,确定出所述反射报文对应的业务流。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流链路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业务接入接口,差分服务代码点DSCP值、用户数据协议UDP端口号。
52.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加密认证模块,用于当当前通信模式为加密和/或认证模式时,对所述反射报文的报文计数器进行加密和/或认证。
CN201710469040.4A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Pending CN109104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9040.4A CN109104323A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69040.4A CN109104323A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04323A true CN109104323A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95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69040.4A Pending CN109104323A (zh) 2017-06-20 2017-06-20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0432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7221A (zh) * 2018-06-28 2018-11-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CN114157586A (zh) * 2021-12-15 2022-03-08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twamp检测准确性的方法、装置及存储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4840A (zh) * 2014-10-29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5634937A (zh) * 2015-12-31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6162320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coding of messages with known or hypothesized differen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4840A (zh) * 2014-10-29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WO2016162320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coding of messages with known or hypothesized difference
CN105634937A (zh) * 2015-12-31 2016-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7221A (zh) * 2018-06-28 2018-11-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CN108737221B (zh) * 2018-06-28 2020-09-1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CN114157586A (zh) * 2021-12-15 2022-03-08 苏州盛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twamp检测准确性的方法、装置及存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3418C (zh) 网络性能测试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
CN104065398B (zh) 一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融合测试平台的设计方法与系统
CN107465565B (zh) 链路测试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8234235A (zh) 用于数据监控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0446479C (zh) 一种基于网络紧链路定位的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的方法
CN107483337A (zh) 确定路径的方法及其网络设备
CN102694732B (zh) 一种基于局部虚拟化的虚拟网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08075949A (zh) 一种vpws环境实现rfc2544的方法及设备
CN105721208A (zh) 一种基于opnet的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建模方法
CN102438017B (zh) 基于路由功能的Modbus和BACnet Ethernet协议转化装置及转化方法
CN107888613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管理系统架构
CN104486167A (zh) 基于mesh网络的并发网络性能以及网络走向的测试方法
CN109104323A (zh)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CN104584492B (zh) 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Kundel et al. Network testing utilizing programmable network hardware
TW20041206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network testing system
CN107425995A (zh)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CN107579981A (zh) 一种网络流量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5978759B (zh) 一种时延测量方法及装置
Wei et al. Study of LANs access technologies in wind power system
CN107517130A (zh) 基于opnet的无缝冗余协议网络性能等效仿真方法
CN110166311A (zh) 测量网络性能的方法、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9728968A (zh) 获得目标传输路径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9150829A (zh) 软件定义云网络可信数据分发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08600106A (zh) 一种低时延的数据交换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