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7221A -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7221A
CN108737221A CN201810691894.1A CN201810691894A CN108737221A CN 108737221 A CN108737221 A CN 108737221A CN 201810691894 A CN201810691894 A CN 201810691894A CN 108737221 A CN108737221 A CN 108737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quipment
lldp messages
equipment
preset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918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7221B (zh
Inventor
毕首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918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7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7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7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7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7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该系统至少包括用于实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通过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分别统计进入和离开本设备的预设报文的数量,并通过LLDP报文将该预设的统计规则发送给系统中的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再通过LLDP报文将得到的统计结果发送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保存,从而能够根据第一网络设备上保存的数据确定通信链路系统中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如此,可以实现统计规则的自动下发和统计数据的自动汇总,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可以避免因占用报文的保留字段而影响其他特定功能的实现。

Description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运维是网络维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当两台终端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出现丢包时,需要确定该两台终端设备之间发生丢包的具体网络设备。在一些场景中,针对在发生丢包的两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报文,会在该报文的保留字段中添加标记,即对报文进行染色,再在两台终端设备之间的每台网络设备上统计进入和离开的被染色的报文的数量,从而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发生丢包的具体网络设备。
但上述方式存在如下缺陷:需要依赖人工方式在所述两台终端设备间的各网络设备上分别配置统计规则和收集统计数据,效率较低;第二,需要在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所有交互报文的保留字段添加标记,这并非是标准的协议规定,因而在上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很可能存在其他网络设备为了实现特定功能也使用了该保留字段的情况,此时将导致该其他网络设备错误地识别该保留字段,从而导致所述特定功能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丢包检测发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以至少部分地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检测方法,应用于通信链路系统,该通信链路系统包括用于实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分别统计进入该第一网络设备的预设报文的第一数量和离开该第一网络设备的预设报文的第二数量,其中,预设报文为在该两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发送LLDP报文时,在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保存;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LLDP报文时,从所述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获取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并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并保存,以用于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系统中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还提供一种通信链路系统,该通信链路系统包括用于实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第一配置模块、第一发送模块和数据保存模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二配置模块和第二发送模块;其中,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分别统计进入该第一网络设备的预设报文的第一数量和离开该第一网络设备的预设报文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报文为在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报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LLDP报文时,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保存,以及在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LLDP报文时,从所述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获取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并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
数据保存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该通信链路系统至少包括用于实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通过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分别统计进入和离开本设备的预设报文的数量,并通过LLDP报文将该预设的统计规则发送给系统中的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通过LLDP报文向其它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该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及通过LLDP报文向第一网络设备上送统计结果。如此,一方面可以实现流量统计规则的自动下发和统计数据的自动汇总,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占用报文的保留字段而影响其他特定功能的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丢包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系统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标:10-第一终端设备;20-第二终端设备;30、40-通信链路系统;31-第一网络设备;311-第一配置模块;312-第一发送模块;313-数据保存模块;32、32A、32B-第二网络设备;321-第二配置模块;322-第二发送模块;323-中转模块;41、42、43、44-网络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通信组网中,当两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数据出现丢包,或是当需要对两台终端设备之间各网络设备的丢包情况进行检测时,通常需要在所述两台终端设备间的每一网络设备上配置相应的流量统计规则,以统计进入和离开该网络设备的相应报文的数量,从而判断该网络设备是否存在丢包情况。目前通常是通过人工配置的方式,当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设备较多时,需要进行多次配置,各网络设备上的统计数据需要通过人工方式汇总,操作效率较低,并且容易出错。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需要检测的两台终端设备之间的其中一台网络设备上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再通过特定报文将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分发给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的其他网络设备,以及使所述其他网络设备自动上送统计结果。如此,无论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连接有多少网络设备,都只需配置一次统计规则,即可获得所述两台终端设备间的各网络设备检测到的丢包情况数据。
考虑到通信组网中的网络设备会周期性地向与自身直连的邻居网络设备发送LLDP(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报文,以告知邻居网络设备自身的设备标识、接口标识、主要能力、管理地址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LLDP报文实现对预设的统计规则的自动下发和对统计结果的自动上送,下面将对该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组网示意图,在该组网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第二终端设备20及用于实现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这两台终端设备相互之间通信的通信链路系统30,该通信链路系统30至少包括用于实现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31和第二网络设备32。其中,通信链路系统30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网络设备32,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网络设备32按照连接关系可以分为与第一网络设备31直连的第二网络设备32(比如图1示出的第二网络设备32A)和不与第一网络设备31直连的第二网络设备(比如图1示出的通过第二网络设备32A与第一网络设备31连接的第二网络设备32B)。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31是指用户在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连接的网络设备中选定的、通过人工方式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的网络设备,所述通信链路系统30中,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连接的、除第一网络设备31之外的其他网络设备均可以是第二网络设备32。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可以是任意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例如,第一终端设备1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第二终端设备20可以是服务器。本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等。
如图2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图1所示通信链路系统30的丢包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下面对该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21,第一网络设备31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分别统计进入该第一网络设备31的预设报文的第一数量和离开该第一网络设备31的所述预设报文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报文为在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这两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报文。
结合图1所示场景,如果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出现丢包,或是需要对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连接的各网络设备的丢包情况进行检测时,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的任意网络设备上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
其中,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的网络设备即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31。所述预设报文是指在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传输的报文,具体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10发往第二终端设备20的报文和/或第二终端设备20发往第一终端设备10的报文,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1可以通过以下子步骤实现:
在第一网络设备31面向第一终端设备10的第一端口和面向第二终端设备20的第二端口上分别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以统计通过第一端口的预设报文的数量作为第一数量,及通过第二端口的预设报文的数量作为第二数量。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的位置关系可以互换,并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现。此外,第一网络设备31上与第一终端设备10对应的出接口即为第一端口,第一网络设备31上与第二终端设备20对应的出接口即为第二端口。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可以通过ACL(Access ControlList,访问控制列表)实现,例如,如果上述需要统计的预设报文是第一终端设备10发往第二终端设备20的报文,则可以在ACL中配置如下匹配规则:以第一终端设备10的通信地址为源地址,以第二终端设备20的通信地址为目的地址;并对与该匹配规则匹配的报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其中,前述的通信地址可以是IP地址或MAC地址。
根据上述描述,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的通信地址和第二终端设备20的通信地址。在此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31可以在获得用户配置的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之后,根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中包括的第一终端设备10的通信地址查表以确定第一端口,根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中包括的第二终端设备20的通信地址查表以确定第二端口。在本实施例中,“查表”通常是指查找网络设备上的MAC表,当通信地址为IP地址时,还可以查找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表。
步骤S22,所述第一网络设备31在发送LLDP报文时,在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保存。
详细地,在LLDP报文中包括作为有效负载的LLDPPDU,用于承载要发送的消息,LLDPPDU包括多个TLV格式的数据,其中,最后一个TLV是作为LLDPDPU结尾的End ofLLDPPPDU TLV。此外,LLDPPDU中还包括如下几个必须包含的TLV:用于通告LLDPPDU的发送者的Chassis ID TLV、用于标识发送LLDPPDU的设备的端口的Port ID TLV以及用于告诉接收端LLDPPDU的有效期的Time to live TLV。除此之外,LLDPPDU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可选(Optional)TLV。在满足发送条件时,网络设备会将本设备的相应信息添加到LLDPPDU的对应TLV中,并向本设备的邻居网络设备发送LLDP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LLDP报文的LLDPPDU中确定一可选TLV(Type LengthValue)作为第一预设字段,并对LLDP协议进行扩展,使网络设备将本设备上配置或存储的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中。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通常按照如下发送机制发送LLDP报文:第一、根据设置的定时器周期性地向本设备的邻居网络设备发送;第二、在本地配置发生改变时向本设备的邻居网络设备发送。
基于上述发送机制,本实施例中,对LLDP协议的扩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配置在发送的每条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在此方式中,各网络设备会向其他网络设备多次发送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在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配置在由于本地配置更改而发送的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中添加端口上新配置的规则。在此方式中,各网络设备只会向其他网络设备发送一次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如此,在实施时,用户(通常为网络管理员)可以在第一网络设备31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此时相当于改变了第一网络设备31的本地配置,则第一网络设备31会发送LLDP报文通知本设备的邻居网络设备,并且会将新配置到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上的规则(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待发送的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中。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确定的两台终端设备,步骤S22中的“在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可以只执行一次,也可以是周期性地执行多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31从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开始,便开始统计通过相应端口的预设报文的数量。第一网络设备31可以周期性地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保存,以便确定第一网络设备31上不同时刻的丢包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31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获取当前统计结果:
获取本设备上当前统计的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
计算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第一数量的差值,并将当前的时间信息和所述差值作为所述当前统计结果。
例如,当所述差值为0时,表示当前时刻第一网络设备31没有发生丢包,当所述差值不为0时,表示当前时刻第一网络设备31发生了丢包。
步骤S23,第二网络设备32在接收到所述LLDP报文时,从所述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获取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并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LLDP协议进行扩展,以使网络设备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将第一预设字段中的信息取出并配置到本设备上。在实际应用中,通信链路系统30中可能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二网络设备32,比如图1中示出的第二网络设备32A和第二网络设备32B。其中,与第一网络设备31直连的第二网络设备32A会接收到第一网络设备31发送的LLDP报文。第二网络设备32A在接收到该LLDP报文,并从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中获得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后,可以通过如下子步骤实现对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的配置:
根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中包括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查找转发表,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32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在所确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分别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步骤S24,所述第二网络设备32在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网络设备31直连的第二网络设备32A可以将从第一网络设备31处获得的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通过LLDP报文发送给不与第一网络设备31直连的第二网络设备32B。在实施时,第二网络设备32A在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之后,可以是在发送的每一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使第二网络设备32B也能够获得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第二网络设备32B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的具体步骤与第二网络设备32A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此,无论通信链路系统30中包括多少网络设备,都能通过一次配置操作实现在各个网络设备上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与上述的第一网络设备31类似,步骤S24中“将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的操作,可以只执行一次,也可以是周期性地执行多次。
在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之后,第二网络设备32需要周期性地将当前统计结果上送给第一网络设备31汇总,以便用户能够在第一网络设备31上查看统计结果,从而判断第二网络设备32上的丢包情况。其中,第二网络设备32(例如,第二网络设备32A或第二网络设备32B)获取当前统计结果的具体方式与上述的第一网络设备31获取当前统计结果的方式类似,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对步骤S2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LLDP报文的LLDPPDU中确定与第一预设字段不同的可选TLV作为第二预设字段。再扩展LLDP协议,使运行扩展的LLDP协议的网络设备能将获取到的当前统计结果添加到待发送的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LLDP报文仅在相邻的网络设备之间传输,因此,只有与第一网络设备31直连的第二网络设备32A能够直接将当前统计结果上送到第一网络设备31。至于不与第一网络设备31直连的第二网络设备32B,可以先将当前统计结果上送给第二网络设备32A,再由第二网络设备32A上送给第一网络设备31。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步骤。
步骤S31,第二网络设备32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和该LLDP报文中携带的管理IP地址作为待上送结果。
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中携带有该网络设备的管理地址。管理地址通常封装在LLDP报文的Management Address TLV中,供网管系统标识该网络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管理地址来标识各网络设备的统计结果。其中,所述管理地址通常是管理IP地址。
步骤S32,所述第二网络设备32在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待上送结果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中。
在实施时,第二网络设备32A会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32B发送的包括当前统计结果的LLDP报文,从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获得待上送结果后,当下一次发送LLDP报文时,除了将本设备的当前统计结果添加到待发送的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之外,还会将该待上送结果添加到待发送的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中。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字段和所述第三预设字段可以是LLDP报文中不同的可选TLV,也可以是同一可选TLV中的不同字节。
如此,第一网络设备31从第二网络设备32A处接收到的LLDP报文中就包括了第二网络设备32B和第二网络设备32A的当前统计结果。应当理解,此处所述的当前统计结果是指与当前统计结果中包括的时间信息对应的统计结果。
步骤S25,所述第一网络设备31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32发送的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并保存,以用于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系统30中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
为了便于用户查看分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31在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时,步骤S25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获取该LLDP报文中携带的管理IP地址以及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
将获取到的管理IP地址和统计结果相互关联并保存。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根据管理IP地址标识出不同网络设备的统计结果。
对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上述步骤S31和步骤S32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图3所示的步骤S33。
步骤S33,所述第一网络设备31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时,从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获取所述待上送结果并保存。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网络设备31中构建用于存储各网络设备的统计结果的数据库,并在该数据库中记录通信链路系统中的不同网络设备在不同时刻对预设报文的收发数量的差值。如此,用户可以在需要时查询该数据库,以查看通信链路系统30中各网络设备的丢包检测数据,并根据该丢包检测数据判断通信链路系统30中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
通过上述过程,无论在通信链路系统30中有多少网络设备,都只需通过一次配置操作即可实现预设的统计规则的自动下发和统计结果的自动汇总,提高了效率,且减小了出错的可能性。
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两台终端设备间所有的交互报文染色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仅使用了LLDP报文这一种报文的预留字段,减小了与其他网络设备冲突使用同一字段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链路系统30中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连接的全部网络设备,也可以仅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连接的一部分网络设备。
例如,在一些组网场景中,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间连接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分属于不同网段的网络设备。在根据第一网络设备31中保存的统计结果分析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时,需要参考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的拓扑信息,即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连接了哪些网络设备,而考虑到网关获取本地拓扑信息相对容易,在上述情况下,可以将属于一个网段的网络设备作为一个通信链路系统,针对不同的通信链路系统分别进行丢包检测。在实施时,可以以网段的网关所在的设备为第一网络设备31,网段中其余的网络设备为第二网络设备32。
相应地,在另一些组网场景中,用户设备或服务器均通过接入层网络设备接入组网,接入层网络设备再连接到汇聚层网络设备,进而通过汇聚层网络设备连接到核心网。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一个汇聚层网络设备及该汇聚层网络设备连接的接入层网络设备作为一个通信链路系统,其中汇聚层网络设备可以作为第一网络设备31,接入层网络设备均作为第二网络设备32。
下面将结合图4所示场景给出一具体示例,以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做进一步的阐述,具体描述如下。
在图4所示场景中,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设备20通过通信链路系统40实现通信。通信链路系统40包括交换机41、交换机42、交换机43和交换机44。其中,交换机41为汇聚层交换机。
第一终端设备10依次通过交换机44和交换机42连接到交换机41,终端设备10、交换机44和交换机42位于同一网段,其网关部署在交换机41上。其中,第一终端设备10的IP地址为1.1.1.10。第二终端设备20通过交换机43连接到交换机41,第二终端设备20和交换机43在同一网段,其网关部署在交换机41上。其中,第二终端设备20的IP地址为2.2.2.10。
假设发现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传输的数据出现了丢包,需要对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一终端设备20之间的网络设备的丢包情况进行检测,在此可以设定如下统计规则R:对以1.1.1.10为源地址、以2.2.2.10为目的地址的第一报文和以2.2.2.10为源地址、以1.1.1.10为目的地址的第二报文的数量进行统计。
可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实现对该统计规则的下发,及实现将按照该统计规则统计得到的结果的上送。该丢包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交换机41接收待配置的统计规则R,查表确定与IP地址1.1.1.10对应的端口P1以及与IP地址2.2.2.10对应的端口P2,并分别在端口P1和端口P2上配置统计规则R。
在配置统计规则R后,交换机41会记录通过端口P1(第一端口)的第一报文的第一数量N1,通过端口P2(第二端口)的第一报文的第二数量N2;以及通过端口P1的第二报文的第一数量N3以及通过端口P2的第二报文的第二数量N4。
第二,在配置统计规则R后,交换机41在发送LLDP报文(约定为报文M1)时,会在报文M1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统计规则R;并计算N2和N1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以及N4和N3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当前的时间信息T1依次排列形成当前统计结果,并将该当前统计结果添加到报文M1的第二预设字段中,并发送报文M1。
应当理解,报文M1是指交换机1发送的LLDP报文。在本示例中,交换机42和交换机43能够接收到报文M1。
第三,交换机42在接收到报文M1时,从报文M1的第一预设字段中获得统计规则R,识别出统计规则R中的IP地址1.1.1.10和2.2.2.10,查表确定与1.1.1.10对应的端口P3和与2.2.2.10对应的端口P4,并分别在端口P3和端口P4配置统计规则R。
在配置统计规则R后,交换机42会记录通过端口P3(第一端口)的第一报文的第一数量N5,通过端口P4(第二端口)的第一报文的第二数量N6;以及通过端口P3的第二报文的第一数量N7以及通过端口P4的第二报文的第二数量N8。
交换机43接收到报文M1后执行的操作与交换机42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交换机42在配置统计规则R后,当发送LLDP报文(约定为报文M2)时,在报文M2的第一预设字段中添加统计规则R;并获取本设备上当前统计的N5、N6、N7和N8,计算N6和N5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计算N8和N7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将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当前的时间信息T2依次排列形成当前统计结果,并添加到报文M2的第二预设字段中,并发送报文M2。
应当理解,报文M2是指交换机42发送的LLDP报文,在本示例中,交换机44和交换机41能够接收到报文M2。
第五,交换机41接收到报文M2时,获取报文M2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及Management Address字段中的管理IP地址,将获取到的统计结果和管理IP地址关联后保存。
第六,交换机44在接收到报文M2时,从报文M2中获得统计规则R,并在本设备上通过查表确定与1.1.1.10对应的端口P5(第一端口)和与2.2.2.10对应的端口P6(第二端口),分别在端口P5和端口P6上配置统计规则R。
对应地,交换机44在配置统计规则R后,会统计端口P5上通过的第一报文的第一数量N9,端口P6上通过的第一报文的第二数量N10;以及端口P5上通过的第二报文的第一数量N11,端口P6上通过的第二报文的第二数量N12。
第七,交换机44在配置统计规则R后,当发送LLDP报文(约定为报文M4)时,获取本设备上当前统计的N9、N10、N11和N12,计算N10和N9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计算N12和N11的差值得到第二差值,将得到的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及当前的时间信息T3依次排列形成当前统计结果,并在报文M3的第二预设字段中添加得到的当前统计结果,并发送报文M4。
应当理解,报文M4是指交换机44发送的LLDP报文。其中,交换机42能够接收到报文M4。
第八,交换机42接收到报文M4时,获取报文M4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和Management Address字段中的管理IP地址,将获取到的统计结果和管理IP地址一并作为待上送的结果,并在发送报文M2时,在报文M2的第三预设字段中添加该待上送的结果,并发送报文M2。
其中,携带所述待上送的结果的报文M2会被交换机41接收到。
第九,交换机41接收到携带所述待上送的结果的报文M2时,能够从该报文M2的第三预设字段中获取到所述待上送的结果,并保存所述待上送的结果。
在本示例中,交换机41、交换机42和交换机43可以只发送一次携带有统计规则R的LLDP报文,也可以在每次发送LLDP报文时,都在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中添加统计规则R。此外,交换机42、交换机43和交换机44在每次发送LLDP报文时,都会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并且交换机42还会将待上送的结果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中。
通过上述过程,交换机41上可以保存通信链路系统40中各交换机的统计结果,例如可以保存为如下形式: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出现丢包的网络设备为交换机43。在该实例中,交换机41充当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设备31,交换机42、43、44则充当第二网络设备32。
请参照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链路系统30的功能模块框图。通信链路系统30包括用于实现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之间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31和第二网络设备32。在本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第二网络设备32A和第二网络设备32B均可视作第二网络设备32。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31包括第一配置模块311、第一发送模块312和数据保存模块313,第二网络设备32包括第二配置模块321和第二发送模块322。
其中,第一配置模块311用于在第一网络设备31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分别统计进入该第一网络设备31的预设报文的第一数量和离开该第一网络设备31的所述预设报文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报文为在第一终端设备10和第二终端设备20这两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配置模块311的描述具体可参考对图2所示步骤S21的详细描述,即步骤S21可以由第一配置模块311执行。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置模块311具体可以用于在面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10的第一端口和面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20的第二端口上分别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统计通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预设报文的数量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预设报文的数量作为所述第二数量。
第一发送模块312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31发送LLDP报文时,在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保存。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发送模块312的描述具体可参考对图2所示步骤S22的详细描述,即步骤S22可以由第一发送模块312执行。
第二配置模块321用于当第二网络设备32接收到LLDP报文时,从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获取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并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二配置模块321的描述具体可参考对图2所示步骤S23的详细描述,即步骤S23可以由第二配置模块321执行。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置模块321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中包括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10的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20的通信地址查找转发表,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32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并在所确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分别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第二发送模块322用于当第二网络设备32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二发送模块322的描述具体可参考对图2所示步骤S24的详细描述,即步骤S24可以由第二发送模块322执行。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312或第二发送模块322具体用于获取所在设备上当前统计的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计算该第二数量和该第一数量的差值,并将当前的时间信息和得到的差值作为当前统计结果。
数据保存模块313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31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32发送的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并保存,以用于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系统30中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数据保存模块313的描述具体可参考对图2所示步骤S25的详细描述,即步骤S25可以由数据保存模块313执行。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保存模块313具体可以用于获取第二网络设备32发送的该LLDP报文中携带的管理IP地址及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将获取到的管理IP地址和统计结果相互关联并保存。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设备32还可以包括中转模块323。
中转模块323用于当第二网络设备32接收到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和该LLDP报文中携带的管理IP地址作为待上送结果。
对应地,第二发送模块322还可以用于当第二网络设备32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待上送结果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中。
数据保存模块313还可以用于当第一网络设备31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32发送的LLDP报文时,从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中获取待上送结果并保存。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和通信链路系统,通信链路系统中的第一网络设备通过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分别统计进入和离开本设备的预设报文的数量,并通过LLDP报文将该预设的统计规则发送给系统中的第二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再通过LLDP报文将得到的统计结果发送到第一网络设备进行保存,从而能够根据第一网络设备上保存的数据确定通信链路系统中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如此,可以实现统计规则的自动下发和统计数据的自动汇总,提高检测效率,并且可以避免因占用报文的保留字段而影响其他特定功能的实现。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应当理解,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保护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对应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
此外,还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还应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链路系统,该通信链路系统至少包括用于实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分别统计进入该第一网络设备的预设报文的第一数量和离开该第一网络设备的所述预设报文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报文为在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发送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报文时,在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保存;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LLDP报文时,从所述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获取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并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并保存,以用于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系统中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以下步骤获取所述当前统计结果:
获取本设备上当前统计的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
计算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第一数量的差值,并将当前的时间信息和所述差值作为所述当前统计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并保存,包括:
获取该LLDP报文中携带的管理IP地址以及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
将获取到的管理IP地址和统计结果相互关联并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接收到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和该LLDP报文中携带的管理地址作为待上送结果;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在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待上送结果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时,从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获取所述待上送结果并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面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和面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上分别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统计通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预设报文的数量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预设报文的数量作为所述第二数量;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中包括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查找转发表,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在所确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分别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6.一种通信链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通信链路系统包括用于实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配置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分别统计进入该第一网络设备的预设报文的第一数量和离开该第一网络设备的所述预设报文的第二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报文为在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的报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LLDP报文时,在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添加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保存;
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LLDP报文时,从所述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获取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并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以及获取当前统计结果并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还包括:
数据保存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并保存,以用于确定所述通信链路系统中发生丢包的网络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链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或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在设备上当前统计的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计算所述第二数量和所述第一数量的差值,并将当前的时间信息和所述差值作为所述当前统计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链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保存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该LLDP报文中携带的管理IP地址及该LLDP报文的第二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将获取到的管理IP地址和统计结果相互关联并保存。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链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还包括:
中转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接收到LLDP报文时,获取该LLDP报文的第一预设字段中的统计结果和该LLDP报文中携带的管理IP地址作为待上送结果;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LLDP报文时,将所述待上送结果添加到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中;
所述数据保存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LLDP报文时,从该LLDP报文的第三预设字段获取所述待上送结果并保存。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链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终端设备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具体用于在面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端口和面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二端口上分别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以统计通过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预设报文的数量作为所述第一数量,及通过所述第二端口的所述预设报文的数量作为所述第二数量;
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中包括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通信地址查找转发表,确定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上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并在所确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上分别配置所述预设的统计规则。
CN201810691894.1A 2018-06-28 2018-06-28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Active CN108737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1894.1A CN108737221B (zh) 2018-06-28 2018-06-28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91894.1A CN108737221B (zh) 2018-06-28 2018-06-28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7221A true CN108737221A (zh) 2018-11-02
CN108737221B CN108737221B (zh) 2020-09-15

Family

ID=6393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91894.1A Active CN108737221B (zh) 2018-06-28 2018-06-28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722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884A (zh) * 2019-11-25 2020-04-1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接口丢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39724A (zh) * 2020-08-17 2020-12-04 鹏城实验室 网络丢包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系统
CN112073256A (zh) * 2020-06-01 2020-12-1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8699A (zh) * 2020-12-01 2021-02-23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流量抓包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751733A (zh) * 2021-02-08 2021-05-04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交换机
CN114884839A (zh) * 2022-06-10 2022-08-09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715A (zh) * 2009-11-19 2010-07-21 北京邮电大学 监测网络丢包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18274A (zh) * 2011-07-29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lldp获取网络连接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84018A (zh) * 2011-09-02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丢包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341333A (zh) * 2015-07-10 2017-0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vxlan中的丢包定位方法和装置
EP3190745A1 (en) * 2014-09-05 2017-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ervice
CN109104323A (zh) * 2017-06-20 2018-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715A (zh) * 2009-11-19 2010-07-21 北京邮电大学 监测网络丢包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18274A (zh) * 2011-07-29 201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lldp获取网络连接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84018A (zh) * 2011-09-02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以太网丢包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190745A1 (en) * 2014-09-05 2017-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ervice
CN106341333A (zh) * 2015-07-10 2017-0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vxlan中的丢包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9104323A (zh) * 2017-06-20 2018-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参数的测试方法、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30884A (zh) * 2019-11-25 2020-04-17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接口丢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30884B (zh) * 2019-11-25 2021-12-24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接口丢包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73256A (zh) * 2020-06-01 2020-12-1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丢包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39724A (zh) * 2020-08-17 2020-12-04 鹏城实验室 网络丢包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系统
CN112039724B (zh) * 2020-08-17 2021-09-28 鹏城实验室 网络丢包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系统
CN112398699A (zh) * 2020-12-01 2021-02-23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流量抓包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398699B (zh) * 2020-12-01 2022-11-25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流量抓包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751733A (zh) * 2021-02-08 2021-05-04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检测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交换机
CN114884839A (zh) * 2022-06-10 2022-08-09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7221B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7221A (zh)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US7895425B2 (en)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in a service insertion architecture (SIA)
US7684382B2 (en) Provider network for providing L-2 VPN services and edge router
US7483395B2 (en) Network device with VLAN topology discovery functions
US7701936B2 (en) Obtaining path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bridged network
CN101909001B (zh) 使用最短路径桥接在计算机网络中转发帧
US840614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messages in ethernet, and a node device
US813491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tecting ethernet tree services
CN106992874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EP2086178A1 (en) Link aggregation method, device, mac frame receiving/sending method and system
US2013025905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level switching of data frames
CN106603550B (zh) 一种网络隔离方法及装置
US9100198B2 (en) Network provider bridge MMRP registration snooping
CN103858394B (zh) 负载降低系统和负载降低方法
JP2005328318A (ja) ノード網における仮想lanの網構成を把握する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166864B (zh) 一种私网vlan信息管理方法和设备
WO2006095508A1 (ja) フラッディング抑制方法
WO2020228398A1 (zh) 一种报文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078963A (zh) 虚拟可扩展局域网中的路由追踪
US2015003651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ethernet performance
CN105991338A (zh) 网络运维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483279A (zh) 一种基于以太网侦的本地批量操作网络设备的方法
CN107733713A (zh) 混合网络中网络拓扑的获取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637806B (zh) 网络拓扑确定方法和装置、集中式网络状态信息存储设备
JP3641589B2 (ja)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