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5995A -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5995A
CN107425995A CN201610353314.9A CN201610353314A CN107425995A CN 107425995 A CN107425995 A CN 107425995A CN 201610353314 A CN201610353314 A CN 201610353314A CN 107425995 A CN107425995 A CN 107425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iness
business device
way active
measured
contr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33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3533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59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2459 priority patent/WO20172021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5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59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4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2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04L43/106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using tim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packets, e.g. by adding timest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在对业务流进行测试前,在业务发送端和业务接收端针对各业务流分别配置对应的ACL规则;在对业务流测试过程中,业务发送端和业务接收端则根据预先配置的ACL规则分别准确的识别出各业务流的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具有对多种业务流并行测试,既能提升测试效率的同时,又能保证测试报文识别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分组传送网(Packe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简称PTN)中,目前承载的IP业务,通常采用L2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L3VPN方案,需要在L3VPN的PE(Provider Edge,边缘设备)节点进行L2-L3桥接,此时IP业务在接入汇聚L2VPN网络内需要实现L2透传。目前的做法是:在基站接入后,从L2-L3桥接点的L3虚接口发起向基站的ping,检测与基站之前的连通性,再从L2-L3桥接点发起向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SGW)的ping,检测与SGW之前的连通性。这种检测机制采用分段检测,效率低;且在基站未接入时,无法检测L2VPN网络的连通性;而在检测到桥接点与基站之间的连通性异常时,又无法判断是基站故障,还是L2VPN网络故障。针对上述问题,规避或改进的方法是依据RFC5357(TWAMP)双向主动测量协议实现端到端的链路连通性以及性能测量。随着目前业务流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在对各业务流进行主动测量时所采用的TWAMP测量报文也日益增加。因此如何准确可靠的从众多业务流中识别出各业务流对应的TWAMP测量报文是获取到准确测量结果的前提。而目前尚无任何实现如何从众多业务流中识别出各业务流对应的TWAMP测量报文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解决如何从众多业务流中识别出各业务流对应的TWAMP测量报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业务设备将预先针对待测量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接收业务设备;
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接收所述接收业务设备反馈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待测量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设备接收发送业务设备针对待测量业务流发送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接收业务设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反馈给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所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业务设备将预先针对待测量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接收业务设备;
接收业务设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反馈给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所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待测量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送业务设备,包括:
测量发动模块,用于将预先针对待测量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接收业务设备;
测量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业务设备反馈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待测量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业务设备,包括:
测量响应模块,用于接收发送业务设备针对待测量业务流发送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测量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反馈给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所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发送业务设备对业务流进行测试前,为该业务流配置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测报文,并根据该业务流的特征字配置用于识别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即第二ACL规则);接收业务设备根据该业务流的特征字配置用于识别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即第一ACL规则)。在对业务流测量时,接收业务设备可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反馈给所述发送业务设备;发送业务设备可根据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通过在业务发送端和业务接收端针对各业务流分别配置对应的ACL规则识别出各业务流的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尤其适用于具有对多种业务流并行测试,既能提升测试效率的同时,又能保证测试报文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送业务设备端双向测量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接收业务设备端双向测量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业务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送业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接收业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报文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中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在启用Twamp协议对业务流进行测量前,发送业务设备(也即发送端)在为当前业务流配置双向主动测量测报文(以下称为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时,在对应的接收业务设备(也即接收端)配置用于识别该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测报文的访问控制规则(以下简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接收业务设备接收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测报文后会向发送业务设备反馈对应的双向主动测量报文(以下简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本发明实施例还在发送业务设备上配置用于识别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访问控制规则(以下称为第二访问控制规则)。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两端设备上分别配置上述访问控制规则,在对业务流测试过程中,即可在两端设备上根据预先配置的方位控制规则对接收到各业务流的双向主动测量检测报文进行识别。尤其适用于多业务流的并行测量,提升测量效率和准确率。
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的方式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诠释说明。
第一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分别对发送业务设备(也即发送端)和接收业务设备(也即接收端)的报文处理及规则配置过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端可以同时作为发送端,而发送端也可以同时作为接收端。
对于发送业务设备端,在测量前,其需要做以下配置:
对待测量业务流,发送业务设备为该业务流配置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本实施例中可以测试ID作为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索引进行存储。
发送业务设备还根据该业务流的特征字配置用于识别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该步骤中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为接收业务设备接收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后,对应反馈的主动测量报文。发送业务设备获取该业务流的特征字后可以获取的特征字组成第二访问控制规则。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一个业务流,并不是每次测量都需要进行上述配置。可能针对一个业务流只需要一次配置。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之前的配置进行更新或删除之前的配置而完全重新配置。
基于上述配置,发送业务设备端在测量过程中执行的步骤如图1所示,包括:
S101:发送业务设备将预先针对待测量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接收业务设备。
发送业务设备发送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方式具体可以根据该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配置的发包规则进行发送。发送业务设备具体可以根据配置的发包规则、发包使能、发包模式等信息生成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并且按照客服模式封装报文头,打上发送时戳发送出去。当客户模式是L2模式时,生成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是需要封装为以太网报文格式。当客户模式是L3方式,生成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需要封装为IP报文格式。
S102:发送业务设备接收到接收业务设备反馈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根据配置好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校验报文中携带的信息,打上接收时戳。根据TESTID提取报文中时戳值和收发包数,并计算后,上送给用户等。
本实施例中,发送业务设备为当前业务流配置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包括:配置报文的地址信息、端口信息、发包使能、发包模式以及发包规则;其中:
地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
本实施例中的目的IP地址可以通过向接收业务设备发送探测报文进行获取。
端口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发包模式包括标准发包模式和扩展发包模块,具体可根据当前业务流的业务数据类型确定,当为运营商可控的数据时,例如IP数据或以太网数据时,设置发包模式为扩展发包模式;当为运营商不可控的数据,例如大客户数据时,设置发包模式为标准发包模式。
发包使能的值可以根据发包规则实时调整。本实施例中的发包规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设定。例如发包规则可以设置为周期性发包,当发包周期达到时,则将发包使能值设置为1,进行发包。
且本实施例中,针对各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可以通过TESTID(测试ID)为索引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查找。
本实施例中,针对各业务流,所配置的访问控制规则可以采用统一的一种模式,其可包含尽可能多的特征字以便于精准识别。但对于某一些业务流的业务数据为运营商的可控数据,例如IP数据或以太网数据,可以适当精简特征字,保证识别准确度的同时,提升识别效率。下面分别对发包模式为标准模式和扩展模式的访问控制规则进行说明。
当发包模式为标准模式时,获取的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依次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UDP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VPN地址(即VPN ID)和IP 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差分服务代码点)。
当发包模式为扩展模式时,获取的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依次包括源UDP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和VPN地址。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访问控制规则包含的特征字组合仅是一种示例方式,具体的组合方式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灵活调整设定。
对于接收业务设备端,其在测量前也需要进行配置,具体如下:
对业务流进行测量前,接收业务设备根据该业务流的特征字配置用于识别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且应当理解的是,对于一个业务流,也并不是每次测量都需要进行上述配置。可能针对一个业务流只需要一次配置。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之前的配置进行更新或删除之前的配置而完全重新配置。
接收业务设备对测量报文控制过程参见图2所示,包括:
S201:接收业务设备接收发送业务设备发送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处理。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解析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将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中的地址信息和端口信息进行对应更新(例如将报文内容中mac、ip和udp端口进行交换),并接入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时间戳得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S202:接收业务设备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反馈给发送业务设备。
对应的,本实施例中接收业务设备获取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包括:
当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发包模式为标准模式时,获取的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依次包括该业务流的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VPN地址和IP DSCP;
当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发包模式为扩展模式时,获取的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依次包括该业务流的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和VPN地址。
从上可以看出,在接收业务设备侧IP地址、UDP端口号值与发送业务设备侧的值相同。且上述访问控制规则包含的特征字组合仅是一种示例方式,具体的组合方式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灵活调整设定。
本实施例中,当发送业务设备和接收业务设备在相同VPN中时,例如都在L2VPN中或L3VPN中时,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和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内容相同。发送业务设备和接收业务设备在不同VPN中时,例如发送业务设备和接收业务设备分别位于L2VPN中或L3VPN中时,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和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内容不同,例如二者的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或者VPNID等不同。在这种应用场景下,在PE节点桥接时,需要将对应的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解封装”,以便于在不同的VPN传输。例如,当报文在经过l2l3桥接网元时,在l3桥接口上打上二层以太网头(其中源mac是l3桥接口的mac,目的mac是l2桥接的mac地址),发往l2桥接口。当报文是从l2vpn往l3vpn回送时,l2桥接口会把以太网头剥掉,打上链路mac头。
第二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发送业务设备(也即发送端)和接收业务设备(也即接收端)的一种示例结构,对二者的报文处理及规则配置过程进行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端可以同时作为发送端,而发送端也可以同时作为接收端。
本实施例中的发送业务设备和接收业务设备可以是PTN核心设备。参见图3所示,假设该设备的硬件构成包含主控单板、在线监测(OnlineMonitor)单板(简称OAM板)以及业务单板;各单板的具体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配置。
请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发送业务设备,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41,用于为在对业务流测试之前,为该业务流配置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具体负责构造第一双向测量报文的内容。该模块具体可以设置于业务单板或监测单板中。对于一个业务流,并不是每次测量都需要第一配置模块41进行上述配置。第一配置模块41可能针对一个业务流只需要一次配置。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之前的配置进行更新或删除之前的配置而完全重新配置。
第一配置模块41为当前业务流配置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包括:配置报文的地址信息、端口信息、发包使能、发包模式以及发包规则;其中,地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端口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源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发包模式包括标准发包模式和扩展发包模块,具体可根据当前业务流的业务数据类型确定,当为运营商可控的数据时,例如IP数据或以太网数据时,设置发包模式为扩展发包模式;当为运营商不可控的数据,例如大客户数据时,设置发包模式为标准发包模式。
发包使能的值可以根据发包规则实时调整。本实施例中的发包规则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设定。例如发包规则可以设置为周期性发包,当发包周期达到时,则将发包使能值设置为1,进行发包。针对各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可以通过TESTID(测试ID)为索引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查找。
第一配置模块41,还用于根据业务流的特征字配置用于识别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具体的:
当发包模式为标准模式时,第一配置模块41获取的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依次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UDP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VPN ID和IP DSCP。
当发包模式为扩展模式时,第一配置模块41获取的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依次包括源UDP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和VPN地址。
对应的,当发包模式为标准模式时,第一规则配置模块62获取特征字中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以及VPN ID作为规则表匹配特征字。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访问控制规则包含的特征字组合仅是一种示例方式,具体的组合方式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灵活调整设定。
测量发动模块42,在测量过程中,将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接收业务设备。
测量处理模块43,用于在测量过程中,接收所述接收业务设备反馈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测量发动模块42和测量处理模块43具体可以设置于业务单板中或者监测单板中。还用于根据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处理。其对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处理后可以上报给客户层。
请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接收业务设备,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51,用于在对业务流测试前,用于在对待测量的业务流测量前,根据该业务流的特征字配置用于识别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第二配置模块51具体可以设置于业务单板中。对于一个业务流,并不是每次测量都需要第二配置模块51进行上述配置。第二配置模块51可能针对一个业务流只需要一次配置。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之前的配置进行更新或删除之前的配置而完全重新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配置模块51获取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包括:
当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发包模式为标准模式时,第二规则配置模块71获取的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依次包括该业务流的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VPN地址和IP DSCP;
当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发包模式为扩展模式时,第二规则配置模块71获取的当前业务流的特征字依次包括该业务流的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和VPN地址。
从上可以看出,在接收业务设备侧IP地址、UDP端口号值与发送业务设备侧的值相同。且上述访问控制规则包含的特征字组合仅是一种示例方式,具体的组合方式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灵活调整设定。
测量响应模块52,用于在测试过程中,接收发送业务设备发送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测量分析模块53,用于向发送业务设备反馈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测量响应模块52和测量分析模块53具体可以设置于业务单板中或者监测单板中。
测量分析模块53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以上述业务设备硬件结构为基础,以一完整的测量报文控制过程为示例进行说明。
假设某一PTN设备,其主控单板、线卡单板(即业务单板)和OMA单板(监测单板)都运行正常。在大量基站业务开通前,完成L2VPN+L3VPN的端到端的相关配置后,为了检测业务路径的连通性和性能是否正常,开启Twamp双向主动测量协议,具体处理流程参见图6所示,包括:
S601:在L3VPN业务设备(发送端)上配置发送端的Twamp报文(也即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和并按上述方式配置ACL规则(也即第二访问控制规则),选择OMA单板1发包,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发包模式为“扩展”方式,并配置发包使能、发包周期是10ms、UPD端口号、IP、IP DSCP信息。
S602:在L2VPN业务设备(接收端)按照上述方式配置Twamp接收端的ACL规则(也即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其中报文发包模式为“标准”。其IP、UDP端口值与发送端的值一样。
S603:发送端OMA单板1上FPGA发包模块定时轮询Twamp报文发包使能标识,当检测到报文使能标识为1时,则按照配置的发包周期,发送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S604:发送端OMA单板1的FPGA根据每个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TEST ID查找到目的线卡单板,并封装以太网头(其中以太网头中目的MAC是线卡单板MAC,源MAC是OAM单板MAC),把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送给主控L3交换模块。
S605:发送端主控单板上的L3交换模块根据MAC学习,找到目的线卡单板槽位号,并把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发送端相应的业务单板处理。
S606:发送端的业务单板中APGA根据收到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把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送给NP转发。
S607: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在经过l2l3桥接网元时,在l3桥接口上打上二层以太网头(其中源mac是l3桥接口的mac,目的mac是l2桥接的mac地址),发往l2桥接口。
对应的,当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是从l2vpn往l3vpn回送时,l2桥接口会把以太网头剥掉,打上链路mac头。
S608:接收端的业务单板中NP收到发送端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后,根据之前制定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该规则是根据标准模式指定的六元组ACL规则,包含目的IP、源IP、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VPN ID和IP DSCP)方式识别出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并且把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上送给接收端的业务单板中FPGA。
S609:接收端的业务单板中FPGA,把UDP端口号和IP进行交换(即源变成目,目变成源),并且打上接收时戳值和发送时戳值得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把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送出去。
S610:发送端的业务单板中NP接收到接收端回送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后,根据前制定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该规则是根据扩展模式指定的三元组ACL规则,包含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VPN ID)识别出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并把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上送给发送端的业务单板中FPGA。
S611:发送端的业务单板中FPGA根据携带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中携带的TEST,找到归宿的OAM单板,打上接收时戳,并封装以太网头(其中以太网头中目的MAC是OAM单板MAC,源MAC是线卡单板MAC),把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送出去。
S612:发送端主控单板上的L3交换模块根据MAC学习,找到目的线卡槽位号,并把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相应的OMA单板处理。
S613:发送端OAM单板接收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后,解析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解析报文内容中信息、提取时戳、接收包和丢包率,并这些信息呈现给用户。
本实施例中,时戳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公式(1)计算:
(发送端接收时戳-发送端发射时戳)-(接收端发射时戳-接受端接收时戳);……………………………………………………………………(1)
丢包率计算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发包数-收包数)/发包数;……………………………………(2)
在主动双向测量过程中,中间过程对报文统计结果不准确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对于发出去的报文,还没有及时的收到,导致中间过程丢包统计结果不准确,对此,本实施例可采用以下统计方法:
主动双向测量中,发送携带序列号的主动双向测试报文后,在收到该序列号的反馈报文后,对于发包计数+1,收包计数+1,并在发送间隔ts(例如1s)后发第二个包,如果在超时时间T内(例如T=2t)未收到反射报文,则对发包计数+1,收包计数不+1,同时在超时时间到达后再发下一个报文。
本发明采用Twamp可以实现L3VPN到L2VPN全路径的检测,也支持L2VPN端到端的检测、L3VPN端到端检测和桥接点的分段检测。在芯片资源有限情况下,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将具有相同规则表匹配特征字的访问识别规则合并到一个ACL中,可以大量降低ACL数量,因此也能实现大量特定业务的全路径转发情况和端到端网络故障的快速精准诊断,保证通讯的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意简单修改、等同变化、结合或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业务设备将预先针对待测量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接收业务设备;
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接收所述接收业务设备反馈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待测量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业务设备为当前业务流配置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包括:配置报文的地址信息、端口信息、发包使能、发包模式以及发包规则;
所述地址信息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所述端口信息包括源UDP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包模式包括标准发包模式和扩展发包模块,发送业务设备配置发包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当前业务流的业务数据为IP数据或以太网数据时,设置发包模式为扩展发包模式;
判断所述当前业务流的业务数据为大客户数据时,设置发包模式为标准发包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字包括:
当所述发包模式为标准模式时,所述特征字包括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UDP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VPN地址和IP DSCP;
当所述发包模式为扩展模式时,所述特征字包括源UDP端口号、目的UDP端口号和VPN地址。
5.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设备接收发送业务设备针对待测量业务流发送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接收业务设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反馈给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所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字包括:
当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发包模式为标准模式时,获取的所述当前业务流的访问控制规则特征字依次包括该业务流的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VPN地址和IP DSCP;
当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的发包模式为扩展模式时,获取的所述当前业务流的访问控制规则特征字依次包括该业务流的目的UDP端口号、源UDP端口号和VPN地址。
7.一种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包括:
发送业务设备将预先针对待测量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接收业务设备;
接收业务设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反馈给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所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待测量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业务设备和所述接收业务设备在相同VPN中时,所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和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内容相同;
所述发送业务设备和所述接收业务设备在不同VPN中时,所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和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内容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业务设备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将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中的地址信息和端口信息进行对应更新,并接入接收时间戳以及发送时间戳得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10.一种发送业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发动模块,用于将预先针对待测量业务流配置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发给接收业务设备;
测量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收业务设备反馈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二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所述第二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待测量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11.一种接收业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响应模块,用于接收发送业务设备针对待测量业务流发送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
测量分析模块,用于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访问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识别;将识别出的第一双向主动测量报文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双向主动测量报文反馈给所述发送业务设备;所述第一访问控制规则根据所述业务流的特征字进行配置得到。
CN201610353314.9A 2016-05-24 2016-05-24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Pending CN1074259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3314.9A CN107425995A (zh) 2016-05-24 2016-05-24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PCT/CN2017/082459 WO2017202177A1 (zh) 2016-05-24 2017-04-28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3314.9A CN107425995A (zh) 2016-05-24 2016-05-24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5995A true CN107425995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1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3314.9A Pending CN107425995A (zh) 2016-05-24 2016-05-24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5995A (zh)
WO (1) WO201720217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0797A (zh) * 2018-02-27 2018-08-1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芯片实现主动测量协议的方法
CN109067625A (zh) * 2018-10-19 2018-12-21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通道性能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191475A (zh) * 2018-02-23 2019-08-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992551A (zh) * 2021-09-09 2022-01-28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4804B (zh) * 2022-06-01 2023-07-25 重庆奥普泰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测量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2220A (zh) * 2012-07-19 2012-10-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SSL VPN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业务类型的方法及设备
CN102780584A (zh) * 2012-07-25 2012-11-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访问以太网设备网管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169183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gmenting twamp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8227C (zh) * 2005-08-30 2008-12-3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流的识别方法
CN101854268B (zh) * 2009-04-04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网络性能测量、服务质量控制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06284A (zh) * 2014-05-27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虚拟专用网络的用户网络侧接口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2220A (zh) * 2012-07-19 2012-10-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SSL VPN数据流的服务质量QoS业务类型的方法及设备
CN102780584A (zh) * 2012-07-25 2012-11-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访问以太网设备网管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US20140169183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gmenting twamp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475A (zh) * 2018-02-23 2019-08-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191475B (zh) * 2018-02-23 2021-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390797A (zh) * 2018-02-27 2018-08-10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芯片实现主动测量协议的方法
CN109067625A (zh) * 2018-10-19 2018-12-21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通道性能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067625B (zh) * 2018-10-19 2020-07-28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通道性能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992551A (zh) * 2021-09-09 2022-01-28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3992551B (zh) * 2021-09-09 2023-07-1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02177A1 (zh)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5995A (zh) 双向测量控制方法、发送业务设备及接收业务设备
CN100459529C (zh) 数据通信网络中时延特性的测量方法
CN101192951B (zh) IPv6网络链路利用率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及IPv6网络路由器
EP2521317B1 (en) Method, device and router for packet loss detection
CN101404599B (zh) 网络故障检测的方法、主设备、从设备、控制终端和系统
EP40027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related to network node and related device
CN101035037B (zh) 检测网络通信质量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6713074B (zh) 基于业务内容的数据网络质量分段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06936661A (zh) 一种网络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683187B (zh) 一种实现路由器二层vpn业务物理接口端到端测量的方法
CN104852828B (zh) 一种网络时延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91592B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业务侦测与测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58615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of connectivity services
CN101841475B (zh) Gre路由器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1934936B (zh) 网络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83357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therne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CN106411625A (zh) 链路报文丢包测量方法、系统及目标节点、发起端节点
CN102195832A (zh)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79869A (zh) 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4270282B (zh) 一种ip网络端到端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2984018A (zh) 以太网丢包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656643A (zh) 一种分段计算网络延迟的测量方法
CN106685693A (zh) 一种网络异常检测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
CN108199913B (zh) 一种实现时延测试的方法及设备
CN103139014A (zh) 基于旁路的网络质量评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