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832A -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832A
CN102195832A CN2011101261842A CN201110126184A CN102195832A CN 102195832 A CN102195832 A CN 102195832A CN 2011101261842 A CN2011101261842 A CN 2011101261842A CN 201110126184 A CN201110126184 A CN 201110126184A CN 102195832 A CN102195832 A CN 102195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back
source end
test
path
described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61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万红
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261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9583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95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8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5429 priority patent/WO2012155817A1/zh
Priority to EP12785665.6A priority patent/EP2701345A4/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的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服务质量衡量方法不能对标签交换路径的带宽进行测试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即本端,通过环回请求信令中的源端的设备标识可确定指向所述源端的路径,然后通过配置信令可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以使本端将随后接收到的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通过上述路径自动环回至源端,最后源端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测试报文,可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该路径的带宽。本发明主要用于开展了虚拟专用网络业务的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

Description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的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为: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可承载多种网络层协议。它的核心技术是将核心网节点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Label),并在每个数据包中插入Label,以标签交换代替IP转发。
在MPLS网络中,数据传输发生在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上。LSP是沿着从源端到宿端路径上的核心网节点的Label序列。
图1示出了MPLS网络中LSP的示意图。R1~R5是核心网节点,其中,R1和R4是该网络的边缘设备,用于与其它网络的边缘设备连接,以将多个不同的网络组合,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1.1.1.1为R1的IP地址,1.1.1.2为R4的IP地址。实线箭头组成的LSP1是由核心网节点R1、R2、R3及R4的Label依序组合而成,与LSP1反向的由虚线箭头组成的LSP2则是由核心网节点R4、R5及R1的Labe1依序组合而成。图1中LSP1与LSP2的组合实现了核心网节点R1与R4之间的通信,当然实现核心网节点R1与R4之间通信的LSP不限于图1所示的情形,两条LSP所经过的核心网节点也可以完全相同。
目前,对于LSP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的衡量方法主要包含如下3种:LSP PING命令、MPLS 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协议。
LSP PING命令类似于IP中的PING命令,通过向目标主机(地址)发送一个回送请求数据包,要求目标主机(地址)收到请求后给予答复,从而判断网络的响应时间和本机是否与目标主机(地址)连通。
MPLS OAM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单条LSP进行连通性检测。源端发送CV(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连通性检测)或FFD(Fast Failure Detection,快速缺陷检测)报文,报文通过被检测LSP到达宿端。宿端把接收到的报文类型、频率等信息字段与本地记录的对应值相比较来判断报文的正误,并统计检测周期内收到的正确报文与错误报文的数量,从而对LSP的连通性随时进行监控。当宿端检测到LSP缺陷后,分析出缺陷类型,通过反向通道将缺陷信息的BDI(Backward Defect Indication,反向缺陷通告)报文发送给源端,从而使源端及时获知缺陷状态。
BFD协议是一个简单的“Hello”协议,在很多方面,它与那些著名的路由协议的邻居检测部分相似。一对系统在它们之间的所建立会话的通道上周期性的发送检测报文,如果某个系统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对端的检测报文,则认为在这条到相邻系统的双向通道的某个部分发生了故障。
在衡量LSP的QoS的过程中,LSP PING命令只能测试目标主机(地址)是否可达,而不能测试LSP的带宽;MPLS OAM机制和BFD协议只能测试LSP正常或者不正常,也不能测试LSP的带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实现LSP带宽的测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源端的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
根据来自所述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
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以使所述源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路径的带宽。
一种环回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源端发送的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
配置响应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
环回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以使所述源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所述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路径的带宽。
一种环回测试系统,包括:源端和宿端。所述源端用于:向所述宿端发送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向所述宿端发送测试报文,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所述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的带宽。所述宿端用于:根据来自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中,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即本端,通过环回请求信令中的源端的设备标识可确定指向所述源端的路径,然后通过配置信令可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以使本端将随后接收到的来自源端的测试报文通过上述路径自动环回至源端,最后源端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测试报文,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该路径的带宽。因此,可解决现有QoS衡量方法无法测试LSP带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MPLS网络中LSP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环回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环回测试装置的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环回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源端的状态迁移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宿端的状态迁移图;
图7为现有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网络的模型图;
图8为现有基于MPLS的三层虚拟专用网络的模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环回测试装置的方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环回测试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回测试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这些步骤的执行主体为测试报文的接收端,即宿端,或称为本端,具体可以为MPLS网络中的边缘设备。
201、接收来自所述源端的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
具体地,源端要发起一次环回测试时,先生成环回请求信令,然后将该信令发送至宿端。该环回请求信令可以是扩充的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标签分发协议)信令,或是根据核心网节点所支持的其它协议设计的信令。
该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且源端的设备标识用于宿端确定指向该源端的路径,如LSP或虚拟伪线PW(Pseudo Wire)。该源端的设备标识可以是标识该源端在网络中位置的IP地址。
宿端接收到环回请求信令后,可以判断是否支持环回功能,如果支持,则生成环回响应报文,并将该报文通过指向该源端的LSP发送至该源端。
如果源端预先知道宿端支持环回功能,则宿端在收到环回请求信令后也可以不用发送环回响应报文。
202、根据来自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
具体地,源端向宿端发送完环回请求信令后,或者接收到来自宿端的环回响应报文后,生成配置信令,并将该配置信令发送至宿端。
宿端根据该配置信令进行配置操作,使得宿端进入环回状态,进入环回状态的宿端会认为随后接收到的上述源端发送的报文都是测试报文,宿端根据环回条件参数,并通过指向该源端的上述路径将测试报文环回至源端。
203、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以使所述源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路径的带宽。
具体地,源端向宿端发送完配置信令后,可以通过构造测试报文的方式对宿端进行自动化环回测试,也可以通过发包工具对宿端进行环回测试,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其它方法发送测试报文。
由于宿端处于环回状态,因此,宿端根据该环回条件参数,将来自源端的测试报文环回至源端。该环回条件参数可如后述实施例所述包括用户限定环回时间的时间参数或报文个数参数,也可包括对报文身份进行确认的参数,或者是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可以保证环回操作能在源端正常进行的参数。
由于网络上路径的带宽是指一定的时间段内在路径上传输的数据包的数量,因此,源端将测试报文发送给宿端后,可通过在本端上设置现有的流量分析工具,并指定进行分析的时间段,以在该时间段内对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进行统计。如果在该时间段内所有由源端发出的满足环回条件参数的测试报文都能收回,根据上述带宽的定义可知,满足环回条件参数的测试报文的数量可代表路径的带宽;如果在该时间段内只有部分满足环回条件参数的测试报文收回,则说明路径上出现了丢包现象,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数量代表了路径的带宽,同时也可获知丢包率、延迟及抖动等网络性能参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方法中,宿端通过环回请求信令中源端的设备标识可确定指向所述源端的路径,然后通过配置信令可使宿端进入环回状态,以使宿端将来自源端的测试报文通过上述路径自动环回至源端,最后通过在源端利用现有的流量分析工具对指定时间段收到的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的统计分析,就可获知该路径的带宽,同时也可获知丢包率、延迟及抖动等网络性能参数。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方法可解决现有QoS衡量方法无法测试LSP带宽的问题。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环回测试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来自源端的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配置响应模块32,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第二接收模块33,用于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环回模块34,用于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以使所述源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所述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路径的带宽。
上述各模块所执行的方法已在上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装置中,宿端通过环回请求信令中源端的设备标识可确定指向所述源端的路径,然后通过配置信令可使宿端进入环回状态,以使宿端将随后接收到的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通过上述路径自动环回至源端,最后通过在源端利用现有的流量分析工具对指定时间段收到的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的统计分析,就可获知该路径的带宽,同时也可获知丢包率、延迟及抖动等网络性能参数。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装置可解决现有QoS衡量方法无法测试LSP带宽的问题。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环回测试系统,如图10所示,包括:源端1001和宿端1002。所述源端1001用于:向所述宿端1002发送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1001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向所述宿端1002发送测试报文,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所述宿端1002环回的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源端10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的带宽。所述宿端1002用于:根据来自源端1001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接收所述源端1001发送的测试报文,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10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1001。
该系统所执行的方法已在上述对环回测试方法的说明中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由于该系统采用了上述的环回测试方法,因此,可解决现有QoS衡量方法无法测试LSP带宽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回测试方法,如图4所示,包含如下步骤。源端和宿端可以为MPLS网络中的边缘设备。
401、源端发送环回请求信令。
具体地,源端要发起一次环回测试时,先生成环回请求信令,然后将该信令发送至宿端。该环回请求信令可以是扩充的LDP信令,或是根据核心网节点所支持的其它协议设计的信令。
环回请求信令中携带源端的设备标识,该设备标识可以是地址信息。宿端通过接收到的环回请求信令中源端的设备标识可找到到达源端的路径,如LSP或虚拟伪线PW。源端可通过宿端的设备标识找到到达宿端的路径,宿端的设备标识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通过信令来获取。环回请求信令中还携带环回条件参数,供后述的环回测试时使用。
宿端收到环回请求信令可以对本端是否支持环回功能进行判断。当判断本端支持环回功能时,会执行下述402步骤;当判断本端不支持环回功能时,则不进行任何操作,即不会响应环回请求信令。
如果源端预先知道宿端支持环回功能,则宿端在收到环回请求信令后也可以不用发送环回响应报文。
如果源端预先不知道宿端支持环回功能,当源端和宿端之间的网络发生故障时,或者宿端不支持环回功能时,源端在发送完环回请求信令后可能不会收到宿端的响应报文,为了保证源端正常的工作状态,可在源端设置定时器,该定时器在源端发送环回请求信令时启动。
当定时器超时后,若源端还没有收到宿端发送的环回响应报文,则说明此次与宿端之间进行的环回测试无法继续进行,源端会取消此次环回测试。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就收到了宿端发送的环回响应报文,则定时器复位,停止计时,源端进行后续的操作。
402、宿端发送环回响应报文。
具体地,宿端接收到源端发来的环回请求信令后,首先要判断本端设备是否支持环回功能,如果支持,则生成环回响应报文,随后将该报文通过指向源端的LSP发送给源端;如果不支持,则不进行任何操作。
403、源端发送配置信令。
具体地,源端向宿端发送完环回请求信令后,或者接收到环回响应报文后,向该支持环回操作的宿端发送配置信令,以对该宿端进行配置,使得宿端进入环回状态。
404、宿端发送配置成功报文。
具体地,进入环回状态的宿端会将后续接收到的源端发送的报文都认定为测试报文,然后根据环回条件参数的要求将测试报文通过指向源端的路径环回至源端。宿端进行完上述配置操作后,可以生成配置成功报文,随后将该报文通过指向源端的路径发送至源端。
405、源端发送测试报文。
具体地,源端向宿端发送完配置信令后,或者接收到配置成功报文后,向宿端发送测试报文以进行环回测试。源端可以通过构造测试报文的方式对宿端进行自动化环回测试,也可以通过发包工具对宿端进行环回测试,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其它方法发送测试报文。
406、宿端环回测试报文。
具体地,配置完成、进入环回状态的宿端会将所有的来自源端的报文都认定为测试报文,并根据环回条件参数的要求将测试报文环回至源端。
407、统计测试报文。
具体地,源端将测试报文发送给宿端后,可通过在本端上设置现有的流量分析工具,并指定进行分析的时间段,以在该时间段内对收到的、由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进行统计。如果在该时间段内所有满足环回条件参数的测试报文都能收回,则可由满足环回条件参数的测试报文的数量来代表LSP的带宽;如果在该时间段内只有部分满足环回条件参数的测试报文收回,则说明LSP上出现了丢包现象,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数量代表了LSP的带宽,同时通过统计接收到的测试报文的数量,还可以进行丢包率、延迟及抖动等网络性能参数的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608~609,通过步骤408~409,源端可以主动取消环回测试。
408、源端发送环回取消信令。
具体地,源端在需要取消环回测试的情况下,可通过向宿端发送环回取消信令主动取消环回测试。
409、宿端发送环回取消响应报文。
具体地,宿端接收到环回取消信令后,终止测试操作,然后向源端发送环回取消响应报文。源端在接收到环回取消响应报文后,终止环回测试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若源端未及时发送环回取消信令或因为网络故障宿端没有收到该环回取消信令,则源端和宿端会长时间处于测试状态,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为了进一步保证环回测试可靠地取消,本实施例还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410。
410、宿端发送超时取消环回信令。
具体地,宿端向源端发送超时取消环回信令。源端接收到该信令后会取消该次测试操作。该超时取消环回信令可由宿端判断接收到的测试报文的个数大于环回请求信令中携带的环回报文个数时生成;或者由宿端判断已进行环回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环回请求信令中携带的环回时间长度时生成。宿端向源端发送超时取消环回信令的同时也取消本端的环回测试操作。
上述环回报文个数及环回时间长度设置在环回条件参数中。其中,环回报文个数是一个数量阈值,宿端在进行测试报文环回操作时会对已环回的测试报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当统计的测试报文的数量超过该数量阈值时,会终止测试操作;环回时间长度是一个时间阈值,宿端在开始进行测试报文环回操作时,会对环回操作进行计时,当环回操作的时间长度超过该时间阈值时,也会终止测试操作。当宿端满足上述两个终止测试操作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时,会在终止测试操作后,向源端发送超时取消环回信令。由此,保证了环回测试的可靠取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源端与宿端之间进行环回测试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源端或宿端的故障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实施例还可包含但不限于如下步骤411。
411、状态监测。
具体地,该步骤是双向的,从发送环回请求信令开始,源端就定时向宿端发送状态监测消息,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状态监测消息后,若状态正常则向源端发送状态响应消息。
若源端在监测周期内接收到宿端发送状态响应消息,则确认该宿端处于正常环回状态;若在监测周期内源端未接收到宿端发送状态响应消息,则确认该宿端处于非正常环回状态,由此,取消环回测试操作。
从宿端接收到环回请求信令开始,宿端就定时向源端发送状态监测消息,源端接收到宿端发送的状态监测消息后,若状态正常则向宿端发送状态响应消息。
若宿端在监测周期内接收到源端发送状态响应消息,则确认该源端处于正常环回状态;若在监测周期内宿端未接收到源端发送状态响应消息,则确认该源端处于非正常环回状态,由此,取消环回测试操作。
另外,环回条件参数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环回报文特征值,宿端接收到该环回报文特征值后,在环回测试报文的过程中,会将测试报文中包含与该环回报文特征值相同特征值的测试报文环回至源端。该环回报文特征值可以是IP头字段里的协议号,也可以是二层报文的源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硬件位址)或者目的mac地址,也可以是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或者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中的端口号等。
在环回条件参数中设置环回报文特征值,可使得宿端不仅能通过测试报文中的IP地址识别该测试报文是由指定的源端发来的,还可进一步通过测试报文中与环回报文特征值相同的IP头字段里的协议号、源mac地址或目的mac地址等确定该测试报文是由指定的源端发来的。上述指定的源端是通过环回请求信令中的源端的设备标识所指定的。
环回请求信令中还可以携带但不限于安全控制标识,宿端接收到该安全控制标识后,会根据该安全控制标识对源端进行身份验证,以防止宿端受到非法源端的攻击而进入环回状态。如果验证通过,说明该源端属于合法源端,可以接收其发送的环回请求信令并进行环回操作;如果验证不通过,则说明该源端属于非法源端,宿端会丢弃接收到的环回请求信令,不进行后续的环回操作。身份验证步骤是在收到环回请求信令后并在判断本端是否支持环回功能之前进行。
源端在执行上述环回测试方法的过程中经历了图5所示的状态转换。当处于初始态的源端向宿端发送环回请求信令后,则从初始态转换为等待环回响应态,同时源端启动定时器进行超时保护。若在定时器超时后仍未收到宿端发送的环回响应报文,则源端从等待环回响应态转换为初始态。
处于等待环回响应态的源端在收到宿端发送的环回响应报文后,向宿端发送配置信令,然后转为等待配置态。当处于等待配置态的源端长时间未收到宿端发送的配置成功报文,则转为初始态,若收到宿端发送的配置成功报文,则向宿端发送测试报文,然后转为环回测试态,并启动状态监测。
当处于环回测试态的源端监测到宿端处于非正常环回状态或收到宿端发送的环回取消信令,或是源端主动取消环回测试后收到宿端发送的环回取消响应报文时,源端转为初始态。
宿端在执行上述环回测试方法的过程中经历了图6所示的状态转换。当处于初始态的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环回请求信令后,若支持环回操作或身份验证通过,则向源端发送环回响应报文后转为等待配置态。若配置失败或长时间未收到源端发送的配置信令则转为初始态。
若处于等待配置态的宿端收到源端发送的配置信令,并成功进行相应的配置后向源端发送配置成功报文,然后转为环回态,并启动状态监测。当处于环回态的宿端监测到源端处于非正常环回状态或者收到源端发送的环回取消信令,或者判定测试报文的数量超过数量阈值,或者判定环回的时间长度大于时间阈值时,取消环回,然后转为初始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方法中,宿端通过环回请求信令中的源端的设备标识可确定指向所述源端的路径,然后通过配置信令可使宿端进入环回状态,以使宿端将随后接收到的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通过上述路径自动环回至源端,最后源端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并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该路径的带宽。因此,可解决现有QoS衡量方法无法测试LSP带宽的问题。
另外,该环回测试方法中,源端也可以通过记录收到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的时间来分析网络的时延。
该环回测试方法还可以实现在测试过程中监测源端及宿端的状态,以保证测试可靠地进行。该方法还实现了对测试报文中某一类报文的收、发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可防止非法源端对宿端的攻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环回测试方法中的路径可以是LSP或是PW,或者是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可寻址网络节点间的路径,如:PWE3(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网络中的AC(Access Circuit接入电路)与AC间的路径、AC与PE(Provider edge,运营商边缘设备)间的路径;MPLS L3 VPN(基于MPLS的三层虚拟专用网络)中的CE(Customer edge,客户端边缘设备)与PE间的路径,或者CE与CE间的路径。
下面介绍上述环回测试方法在PWE3技术及MPLS L3 VPN技术中的具体实现,这两种技术都是在MPLS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PWE3是一种端到端的二层业务承载技术,属于点到点方式的L2VPN(Level2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二层虚拟专用网络),其网络模型如图7所示。两台PE间可通过PW透明地传输各种2层数据报文、比特流等。通过AC与PE连接,由此,CE所在网络上的2层数据可通过AC及PE在PW上传输。
本实施例环回测试方法中的源端和宿端可以是PW的两端(图7中的实心圆),也可以是AC(图7中的实心三角形),使得测试报文的环回可以在PW上实现,也可以在两个AC间实现。
对于测试报文在PW上的环回,类似于实施例1和本实施例中描述的LSP环回。对于测试报文在AC上的环回,源端必须先知道宿端AC的物理信息(比如框、槽、端口)及与其连接的宿端PE的地址信息(例如:IP地址),可通过向宿端PE发送AC请求信令,要求宿端PE送回宿端AC的物理信息及该宿端PE的地址信息。当源端收到这些信息后,再进行类似于实施例1和本实施例中描述的LSP环回。若源端为PE时,环回请求信令中的源端的设备标识为该PE设备的IP地址;若源端为AC时,源端的设备标识为该AC的物理信息及与其连接的PE的IP地址。
MPLS L3 VPN是一种基于MPLS的三层VPN技术。MPLS为VPN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简单、灵活、高效的隧道机制,在运营商的核心网上为VPN的不同站点之间建立LSP,以通过核心网传递VPN的私网报文。图8示出了MPLS L3 VPN的网络模型。VPN的私网报文通过CE在两台PE之间所建立的LSP上透明地传输,核心网上的P(Provider,运营商核心路由器)不需要知道VPN网络的信息,由此减小了P的负担。
本实施例环回测试方法中的源端和宿端可以是LSP两端的PE,也可以是CE,使得测试报文的环回可以在LSP上实现,也可以在两个CE间实现。
测试报文在PE1和PE2之间的环回是基于LSP实现的,与上述在LSP上进行的环回测试方法相同。如果要在CE上进行测试报文的环回,源端必须预先知道宿端CE的IP地址及与其连接的宿端PE的IP地址,其它的步骤与本实施例的环回测试方法相同。若源端为PE时,环回请求信令中的源端的设备标识为该PE设备的IP地址;若源端为CE且宿端为PE时,源端的设备标识为该CE的IP地址及该CE所在VPN的信息(如:私网标签);若源端为CE且宿端为对端的CE时,源端的设备标识为源端CE的IP地址,此处之所以不需要源端CE所在VPN的信息,是因为环回请求信令既然能到达对端CE所在的VPN,那该环回请求信令肯定是源端CE发出的。
例如,参见图8,若源端为PE1,不管宿端是PE2还是CE2,环回请求信令中的源端的设备标识为PE1设备的IP地址;若源端为CE1且宿端为PE2时,源端的设备标识为CE1的IP地址及CE1所在VPN的信息;若源端为CE1且宿端为CE2时,源端的设备标识为CE1的IP地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回测试装置,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来自源端的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配置响应模块902,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第二接收模块903,用于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环回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以使所述源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所述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标签交换路径的带宽。
该装置还可包括但不限于:判断模块905,用于判断本端是否支持环回功能;环回响应模块906,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本端支持环回功能时,通过所述指向源端的标签交换路径向所述源端发送环回响应报文。
该装置还可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接收模块907,用于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环回取消信令;测试取消模块908,用于根据所述环回取消信令,取消环回测试并向所述源端发送环回取消响应报文。
上述各模块所执行的方法已在实施例2中做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装置中,支持环回操作的宿端通过第一接收模块和配置响应模块接收信令,根据信令确定了指向源端的路径并进行了环回配置,使得宿端进入环回状态,随后由源端发送给宿端的测试报文可通过环回模块经由指向源端的上述路径自动环回至源端,再通过在源端利用现有的流量分析工具对收到的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进行固定时间段的统计分析,就可获知该路径的带宽。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装置可解决现有QoS衡量方法无法测试LSP带宽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回测试装置中,第三接收模块和测试取消模块能保证环回测试可靠地的取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于开展了VPN业务的MPLS网络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环回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源端的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
根据来自所述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
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来自源端的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以使所述源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路径的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环回请求信令之后,还包括:
判断本端是否支持环回功能;
当判断本端支持环回功能时,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向所述源端发送环回响应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包括环回报文个数和环回时间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的测试报文的个数大于所述环回报文个数时,或者,当已进行环回的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环回时间长度时,取消环回测试并向所述源端发送超时取消环回信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回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回条件参数还包括环回报文特征值,
所述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包括:
根据所述环回报文特征值,将所述测试报文中包含与所述环回报文特征值相同特征值的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回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回请求信令还携带有安全控制标识;
在所述接收源端发送的环回请求信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安全控制标识对所述源端进行身份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环回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源端发送状态监测消息;
如果在监测周期内接收到所述源端发送的状态响应消息,则确认所述源端处于正常环回状态;否则,取消环回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包括标签交换路径LSP或者虚拟伪线PW。
9.一种环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源端发送的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
配置响应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
环回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来自源端的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以使所述源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本端环回的所述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路径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端是否支持环回功能;
环回响应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本端支持环回功能时,通过所述路径向所述源端发送环回响应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环回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环回取消信令;
测试取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环回取消信令,取消环回测试并向所述源端发送环回取消响应报文。
12.一种环回测试系统,包括源端和宿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端,用于向所述宿端发送环回请求信令,所述环回请求信令携带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及环回条件参数;向所述宿端发送测试报文,在指定的时间段内统计由所述宿端环回的测试报文,并根据所述统计结果计算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的带宽;
所述宿端,用于根据来自源端的配置信令对本端进行配置,使本端进入环回状态;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测试报文,根据所述环回条件参数,将所述来自源端的测试报文通过所述源端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路径环回至所述源端。
CN2011101261842A 2011-05-16 2011-05-16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21958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61842A CN102195832A (zh) 2011-05-16 2011-05-16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2/075429 WO2012155817A1 (zh) 2011-05-16 2012-05-14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EP12785665.6A EP2701345A4 (en) 2011-05-16 2012-05-14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LOOP TESTI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61842A CN102195832A (zh) 2011-05-16 2011-05-16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832A true CN102195832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603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61842A Pending CN102195832A (zh) 2011-05-16 2011-05-16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701345A4 (zh)
CN (1) CN102195832A (zh)
WO (1) WO2012155817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982A (zh) * 2011-10-11 2012-04-11 浙江大学 分组传送网的通信方法
CN102739530A (zh) * 2012-06-19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155817A1 (zh) * 2011-05-16 201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044723A1 (zh) * 2011-09-30 2013-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的环回检测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EP2736203A1 (en) * 2012-11-22 2014-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label automatic 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in ring network protection
CN105656705A (zh) * 2014-11-12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设备组播功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161124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的测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13A (zh) * 2017-10-23 2018-01-05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ip网络的点到点网络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08965130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55247A (zh) * 2021-03-11 2021-06-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fpga的多通道高速收发器环回测试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2690B2 (en) * 2015-08-03 2017-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th monitoring in a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SDN)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3781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Dimambro Frances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intrusive loopback testing
CN101753448A (zh) * 2009-12-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atm通信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238812A1 (en) * 2009-03-23 2010-09-23 Cisco Technology, Inc. Operating MPLS label switched paths and MPLS pseudowire in loopback mode
CN101877800A (zh) * 2009-12-03 2010-11-03 上海交通大学 光网络差异延时的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2312C (zh) * 2004-03-31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交换路径网络测试的实现方法
CN1889574A (zh) * 2006-07-24 2007-01-03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数据面检测的方法
CN101267363A (zh) * 2008-04-24 2008-09-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环回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08005B (zh) * 2009-02-17 2012-05-02 亚信联创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55619A (zh) * 2009-11-02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双向路径段故障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73236B (zh) * 2010-06-13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1989955B (zh) * 2010-11-17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远端环回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195832A (zh) * 2011-05-16 2011-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43781A1 (en) * 2003-01-21 2004-07-22 Dimambro Frances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intrusive loopback testing
US20100238812A1 (en) * 2009-03-23 2010-09-23 Cisco Technology, Inc. Operating MPLS label switched paths and MPLS pseudowire in loopback mode
CN101877800A (zh) * 2009-12-03 2010-11-03 上海交通大学 光网络差异延时的测试方法
CN101753448A (zh) * 2009-12-22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atm通信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5817A1 (zh) * 2011-05-16 201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36731B (zh) * 2011-09-30 2018-05-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的环回检测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WO2013044723A1 (zh) * 2011-09-30 2013-04-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的环回检测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3036731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的环回检测的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2412982A (zh) * 2011-10-11 2012-04-11 浙江大学 分组传送网的通信方法
CN102739530B (zh) * 2012-06-19 2018-08-07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方法及系统
CN102739530A (zh) * 2012-06-19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避免网络可达性检测失效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41017A (zh) * 2012-11-22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环网保护中标签自动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US9391883B2 (en) 2012-11-22 2016-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label automatic allocation in ring network protection
EP2736203A1 (en) * 2012-11-22 2014-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label automatic 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in ring network protection
CN106982161A (zh) * 2012-11-22 2017-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环网保护中标签保持和删除的方法及设备
CN106982161B (zh) * 2012-11-22 2020-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环网保护中标签保持和删除的方法及设备
CN105656705A (zh) * 2014-11-12 2016-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设备组播功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161124B (zh) * 2015-03-30 202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的测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161124A (zh) * 2015-03-30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的测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13A (zh) * 2017-10-23 2018-01-05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ip网络的点到点网络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08965130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55247B (zh) * 2021-03-11 2022-05-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fpga的多通道高速收发器环回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3055247A (zh) * 2021-03-11 2021-06-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fpga的多通道高速收发器环回测试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5817A1 (zh) 2012-11-22
EP2701345A4 (en) 2015-04-15
EP2701345A1 (en)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5832A (zh) 一种环回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39570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fault
US777361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loss detection
JP4769609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WO2021109610A1 (zh) 传输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系统、存储介质
CN108964943B (zh) 一种实现ioam封装的方法及装置
Shirali-Shahreza et al.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applications in openflow controller with flexam
WO2021017658A1 (zh) 评估网络节点相关传输性能的系统、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20050099955A1 (en) Ethernet OAM fault isolation
EP1463245A2 (en) Ethernet path verification
US2008011233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 messages in ethernet,and a node device
US20050099949A1 (en) Ethernet OAM domains and ethernet OAM frame format
WO2021185208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70064611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packet loss ratio
US8107388B2 (en) Route tracing program configured to detect particular network element making type of service modification
EP3188413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packet loss detection
JP2004328752A (ja) Oam機能を可能にするアドレスの挿入
CN106411625A (zh) 链路报文丢包测量方法、系统及目标节点、发起端节点
WO2008148334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appareil pour détecter la réception anormale d'un message
CN101826990A (zh) 检测虚拟伪线连通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788120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op-back and continue in packet-based network
CN102487338A (zh) 根据网络抖动调整bfd发送间隔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59436B (zh) 一种防止业务中断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318970A1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30258871A1 (en) Psuedowire extended group messaging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