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9191A -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9191A
CN109089191A CN201810817132.1A CN201810817132A CN109089191A CN 109089191 A CN109089191 A CN 109089191A CN 201810817132 A CN201810817132 A CN 201810817132A CN 109089191 A CN109089191 A CN 109089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electronic equipment
hole state
main microph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71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9191B (zh
Inventor
郑志勇
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1713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9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9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9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9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9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30/00Signal processing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包括: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智能性和便捷性,在用户手部误堵塞麦克风的情况下,及时采取预设操作以提升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被安装在用户的电子设备中,例如视频类应用、游戏类应用、音乐类应用等,其中,大量应用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会需要通过麦克风录入语音数据。
目前,人们经常会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出现手掌堵塞麦克风的情况,而用户并不知晓,这便导致电子设备通过主麦克风获取的语音数据出现声音断续、音量较小的情况,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可以提升堵孔检测的智能性和便捷性,在用户手部误堵塞麦克风的情况下,及时采取预设操作以提升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堵孔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
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
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堵孔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以及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体包括指令,所述指令用于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所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然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随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最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可见,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确定主麦克风处于手部堵塞状态,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智能性和便捷性,而且,在检测到堵孔状态时,及时执行预设操作,有利于提升后续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避免了因堵孔导致的数据严重缺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堵孔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堵孔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堵孔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堵孔处理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电子设备。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堵孔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如图所示,本堵孔处理方法包括:
S101,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是根据电子设备上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数值确定不同位置的压力,进而确定用户的握持姿态,或者可以是根据电子设备的陀螺仪、重力传感器等确定电子设备的姿态信息,根据姿态信息与用户的握持习惯,确定当前姿态信息下的用户握持姿态,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握持姿态包括用户手部不同区域在电子设备上的不同位置,例如拇指的位置,手掌的位置,中指的位置等,在此不做限定。
S102,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
其中,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为根据用户的握持姿态确定的用户手部堵住主麦克风拾音孔的状态,所述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是根据预存的映射关系,确定握持位置包括或是不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也可以是根据握持姿态以及历史堵孔记录,确定握持位置包括或是不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S103,所述电子设备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S104,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
其中,所述主麦克风位于电子设备的底部,主要用于用户打电话或者语音、视频聊天时录制语音,所述副麦克风主要是用于降噪。
其中,所述预设操作可以是当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时,通过单一的副麦克风执行拾音操作,或者可以是当主副麦克风均处于堵孔状态时,通过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同时执行拾音操作,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拾音就是主麦克风或者副麦克风把用户的语音数据收集的过程。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然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随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最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可见,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确定主麦克风处于手部堵塞状态,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智能性和便捷性,而且,在检测到堵孔状态时,及时执行预设操作,有利于提升后续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避免了因堵孔导致的数据严重缺失的问题。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包括:
在所述堵孔状态下,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拾音功能由第一拾音功能切换为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其中,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主麦克风去执行语音数据收集的过程,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副麦克风去执行语音数据收集的过程。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当检测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时,切换为副麦克风执行拾音操作,避免仍使用主麦克风拾音造成的语音数据拾取不完整的情况,提升了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
在这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副麦克风获取语音数据;
将所述语音数据的语音参数输入预设模型,所述语音参数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音量、音色、频率、能量;
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
其中,所述语音数据可以为环境语音数据或者电子设备待录取的语音数据,所述待录取的语音数据可以是用户在使用通话、语音或者视频聊天应用时,需要通过麦克风录取并发送给对端的语音数据,也可以是用户在使用游戏应用的过程中与队友交流时需要录取的语音数据,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所述预设模型为智能AI训练模型,该预设模型用于通过语音数据的语音参数预测堵孔状态,该模型是在电子设备出厂前预设置在其中的,该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使用记录来不断的更新训练模型参数,使该模型更加符合该电子设备的用户的语音参数,以使该模型的输出结果更加准确。
其中,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是当其中一个语音参数不符合预设模型中的参数标准时,则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或者可以是对每个语音参数进行评分,总分小于预设阈值时,则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在此不做限定。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通过将副麦克风获取的语音数据的语音参数输入到预设模型,通过预设模型对语音参数的分析确定副麦克风的非堵孔状态,提升了堵孔检测的智能性,而且,在检测出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时,将电子设备的拾音功能由第一拾音功能切换为第二拾音功能,有利于保障语音获取的完整性。
在这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包括:
通过所述预设模型对所述语音参数中的每个参数进行评分;
根据每个参数的得分确定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
当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非堵孔状态。
其中,所述通过所述预设模型对所述语音参数中的每个参数进行评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每个语音参数对应多个参数区间与分数的映射关系,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每个语音参数的得分。
其中,所述根据每个参数的得分确定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每个参数的得分的综合为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或者可以是所有参数的得分的平均值为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在此不做限定。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根据预设模型对每个语音参数进行评分,并根据每个语音参数的得分确定语音数据的得分,进而确定所述非堵孔状态,而不是根据任何一个语音参数确定堵孔状态,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包括:
在所述堵孔状态下,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的所述握持位置确定所述副麦克风是否处于所述堵孔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堵孔状态时,同时启动第一拾音功能和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在主副麦克风均处于堵孔状态时,同时使用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执行拾音操作,尽可能获取完整的语音数据,为语音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双重保障,提升了堵孔状态下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每个边框上多个区域的压力参数;
根据所述压力参数确定所述握持姿态。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每个边框上多个区域的压力参数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将电子设备每个边框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压力传感器,确定每个传感器的压力参数,即每个边框上每个区域的压力参数。
其中,根据所述压力参数确定所述握持姿态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根据压力参数大于预设压力参数的区域为用户的握持区域,进而确定握持姿态,该预设压力参数可以是预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经验值或者可以是根据用户的历史握持力度确定的平均值或者最小值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根据边框每个区域的压力参数确定用户的握持姿态,方法简单,检测便捷,数值直观准确,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方向;
确定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区域;
根据所述屏幕方向和所述触控区域确定所述握持姿态。
其中,所述屏幕方向包括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其中,所述水平方向对应横屏显示状态,竖直方向对应竖屏显示状态。
其中,所述触控操作可以是点触操作或者是长按操作或者是双击操作或者是滑动触控操作等,在此不做限定,当所述触控操作为滑动触控操作时,对应的区域可以是滑动操作的初始位置对应的区域。
其中,根据屏幕方向和触控区域确定握持姿态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是根据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与屏幕方向和触控区域对应的握持姿态,例如,根据屏幕方向和触控区域,确定握持区域在横屏显示的显示屏左侧区域,左侧区域可以包括握持姿态1、握持姿态2、握持姿态3这三种握持姿态,确定与当前触控区域对应的握持姿态2为用户的握持姿态;或者可以是根据屏幕方向和所述触控区域,以及历史握持记录,确定在该屏幕方向下,触控该触控区域时,历史握持记录中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握持姿态为用户的握持姿态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见,本示例中,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的屏幕方向,以及检测到触控操作的触控区域,联合确定用户当前的握持姿态,有利于提升握持姿态确定的智能性和实时性。
与所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堵孔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如图所示,本堵孔处理方法包括:
S201,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每个边框上多个区域的压力参数。
S202,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压力参数确定握持姿态。
S203,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
S204,所述电子设备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S205,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堵孔状态下,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的所述握持位置确定所述副麦克风是否处于所述堵孔状态;
S206,所述电子设备当检测到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堵孔状态时,同时启动第一拾音功能和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然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随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最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可见,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确定主麦克风处于手部堵塞状态,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智能性和便捷性,而且,在检测到堵孔状态时,及时执行预设操作,有利于提升后续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避免了因堵孔导致的数据严重缺失的问题。
此外,电子设备根据边框每个区域的压力参数确定用户的握持姿态,方法简单,检测便捷,数值直观准确,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而且,电子设备根据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进而确定主麦克风的堵孔状态,简单直观,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便捷性。
此外,电子设备在主副麦克风均处于堵孔状态时,同时使用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执行拾音操作,尽可能获取完整的语音数据,为语音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双重保障,提升了堵孔状态下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
与所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堵孔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如图所示,本堵孔处理方法包括:
S301,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方向。
S302,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区域。
S303,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屏幕方向和所述触控区域确定握持姿态。
S304,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
S305,所述电子设备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S306,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副麦克风获取语音数据。
S307,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语音数据的语音参数输入预设模型,所述语音参数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音量、音色、频率、能量。
S308,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预设模型对所述语音参数中的每个参数进行评分。
S309,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每个参数的得分确定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
S310,所述电子设备当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
S311,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主麦克风的所述堵孔状态下,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拾音功能由第一拾音功能切换为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然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随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最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可见,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确定主麦克风处于手部堵塞状态,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智能性和便捷性,而且,在检测到堵孔状态时,及时执行预设操作,有利于提升后续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避免了因堵孔导致的数据严重缺失的问题。
此外,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的屏幕方向,以及检测到触控操作的触控区域,联合确定用户当前的握持姿态,有利于提升握持姿态确定的智能性和实时性。
此外,电子设备通过将副麦克风获取的语音数据的语音参数输入到预设模型,通过预设模型对语音参数的分析确定副麦克风的非堵孔状态,提升了堵孔检测的智能性,而且,在检测出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时,将电子设备的拾音功能由第一拾音功能切换为第二拾音功能,有利于保障语音获取的完整性,而且,根据预设模型对每个语音参数进行评分,并根据每个语音参数的得分确定语音数据的得分,进而确定所述非堵孔状态,而不是根据任何一个语音参数确定堵孔状态,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与上述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通信接口403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404,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404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402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401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
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
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然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随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最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可见,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确定主麦克风处于手部堵塞状态,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智能性和便捷性,而且,在检测到堵孔状态时,及时执行预设操作,有利于提升后续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避免了因堵孔导致的数据严重缺失的问题。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堵孔状态下,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拾音功能由第一拾音功能切换为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在这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通过所述副麦克风获取语音数据;以及用于将所述语音数据的语音参数输入预设模型,所述语音参数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音量、音色、频率、能量;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
在这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通过所述预设模型对所述语音参数中的每个参数进行评分;以及用于根据每个参数的得分确定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以及用于当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非堵孔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所述堵孔状态下,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的所述握持位置确定所述副麦克风是否处于所述堵孔状态;以及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堵孔状态时,同时启动第一拾音功能和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每个边框上多个区域的压力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参数确定所述握持姿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方向;以及用于确定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区域;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屏幕方向和所述触控区域确定所述握持姿态。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堵孔处理装置5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堵孔处理装置500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该堵孔处理装置500包括获取单元501、确定单元502和处理单元503,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
所述确定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以及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503,用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首先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然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随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最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可见,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确定主麦克风处于手部堵塞状态,有利于提升堵孔检测的智能性和便捷性,而且,在检测到堵孔状态时,及时执行预设操作,有利于提升后续语音数据获取的完整性,避免了因堵孔导致的数据严重缺失的问题。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方面,所述处理单元503具体用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拾音功能由第一拾音功能切换为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503还用于:通过所述副麦克风获取语音数据;以及用于将所述语音数据的语音参数输入预设模型,所述语音参数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音量、音色、频率、能量;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
在这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方面,所述处理单元503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预设模型对所述语音参数中的每个参数进行评分;以及用于根据每个参数的得分确定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以及用于当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非堵孔状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方面,所述处理单元503具体用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的所述握持位置确定所述副麦克风是否处于所述堵孔状态;以及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堵孔状态时,同时启动第一拾音功能和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方面,所述获取单元5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每个边框上多个区域的压力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参数确定所述握持姿态。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方面,所述获取单元501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方向;以及用于确定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区域;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屏幕方向和所述触控区域确定所述握持姿态。
其中,获取单元501可以是处理器或者传感器,确定单元502可以是处理器,处理单元503可以是处理器或者主麦克风或者副麦克风。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机600的结构示意图,上述智能手机600包括:壳体610、显示屏620、主板630,主板630上设置有主麦克风631、副麦克风632、摄像头633、处理器634、存储器635、电源管理芯片636等。
其中,该智能手机600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
上述处理器634是智能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智能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35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35内的数据,执行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智能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63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634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34中。该处理器634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上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上述存储器635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634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35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635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智能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35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该存储器635例如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堵孔处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堵孔处理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堵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
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
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包括:
在所述堵孔状态下,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拾音功能由第一拾音功能切换为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副麦克风获取语音数据;
将所述语音数据的语音参数输入预设模型,所述语音参数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音量、音色、频率、能量;
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预设模型根据所述语音参数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非堵孔状态,包括:
通过所述预设模型对所述语音参数中的每个参数进行评分;
根据每个参数的得分确定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
当所述语音数据的得分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非堵孔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包括:
在所述堵孔状态下,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的所述握持位置确定所述副麦克风是否处于所述堵孔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副麦克风处于所述堵孔状态时,同时启动第一拾音功能和第二拾音功能,所述第一拾音功能为所述主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所述第二拾音功能为所述副麦克风执行的拾音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每个边框上多个区域的压力参数;
根据所述压力参数确定所述握持姿态。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方向;
确定检测到的触控操作对应的触控区域;
根据所述屏幕方向和所述触控区域确定所述握持姿态。
8.一种堵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麦克风和副麦克风,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握持姿态;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握持姿态确定握持位置是否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以及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握持位置包括所述主麦克风所在的位置时,确定所述主麦克风处于堵孔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堵孔状态下,通过所述副麦克风执行预设操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CN201810817132.1A 2018-07-24 2018-07-24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09089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7132.1A CN109089191B (zh) 2018-07-24 2018-07-24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7132.1A CN109089191B (zh) 2018-07-24 2018-07-24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9191A true CN109089191A (zh) 2018-12-25
CN109089191B CN109089191B (zh) 2021-11-02

Family

ID=64838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7132.1A Active CN109089191B (zh) 2018-07-24 2018-07-24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91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4783A (zh) * 2020-09-15 2020-12-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84504A (zh) * 2020-02-20 2021-08-2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姿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1487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Multiple microphone switching and configuration
CN103197858A (zh) * 2012-01-04 2013-07-10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便携式终端及控制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显示方向的方法
US20140064506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blocking echo generation by eliminating sound output from speaker
US20140270199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Sony Corporation Notification control device, no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4320544A (zh) * 2014-11-10 2015-0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麦克风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50312691A1 (en) * 2012-09-10 2015-10-29 Jussi Virolainen Automatic microphone switching
CN105323363A (zh) * 2014-06-30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主麦克风的方法及装置
CN105554202A (zh) * 2015-09-28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848052A (zh) * 2015-01-16 2016-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6302905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麦克风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03835A (zh) * 2016-12-05 2017-04-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目标对象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17027A (zh) * 2015-09-01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通路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终端
WO2017185342A1 (zh) * 2016-04-29 2017-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输入异常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8076226A (zh) * 2017-12-22 2018-05-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质量调整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34766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麦克风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81487A1 (en) * 2008-09-30 2010-04-01 Apple Inc. Multiple microphone switching and configuration
CN103197858A (zh) * 2012-01-04 2013-07-10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便携式终端及控制便携式终端的屏幕显示方向的方法
US20140064506A1 (en) * 2012-08-31 2014-03-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blocking echo generation by eliminating sound output from speaker
US20150312691A1 (en) * 2012-09-10 2015-10-29 Jussi Virolainen Automatic microphone switching
US20140270199A1 (en) * 2013-03-12 2014-09-18 Sony Corporation Notification control device, no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323363A (zh) * 2014-06-30 2016-02-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主麦克风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20544A (zh) * 2014-11-10 2015-01-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麦克风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48052A (zh) * 2015-01-16 2016-08-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6717027A (zh) * 2015-09-01 2017-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通路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5554202A (zh) * 2015-09-28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7185342A1 (zh) * 2016-04-29 2017-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输入异常的确定方法、装置、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06302905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麦克风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03835A (zh) * 2016-12-05 2017-04-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目标对象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76226A (zh) * 2017-12-22 2018-05-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质量调整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34766A (zh) * 2017-12-29 2018-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麦克风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邬雪艳: "中国移动首发自主品牌终端--弥补市场短板", 《新视界》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4504A (zh) * 2020-02-20 2021-08-2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姿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04783A (zh) * 2020-09-15 2020-12-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9191B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3739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81638B (zh) 一种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021259B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855783A (zh) 一种防误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021606B (zh) 一种指纹模板更新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68155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7540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触摸屏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020878A (zh) 触摸输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7197636A1 (zh) 识别误触摸操作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127152B (zh) 一种指纹模板更新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647505A (zh) 指纹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EP3792740A1 (en) Key set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681636A (zh) 一种防误触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769377A (zh) 天线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15564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770049A (zh) 息屏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376700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475020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777741A (zh)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3016372A1 (zh) 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415646A (zh) 触控功能设置方法及装置
CN109121046A (zh)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089191A (zh) 堵孔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79078A (zh) 触控操作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401773A (zh) 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