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8513B - 电机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8513B
CN109088513B CN201811184455.8A CN201811184455A CN109088513B CN 109088513 B CN109088513 B CN 109088513B CN 201811184455 A CN201811184455 A CN 201811184455A CN 109088513 B CN109088513 B CN 109088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ator
refrigerant
communicated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44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8513A (zh
Inventor
雷连冬
李宏波
欧阳鑫望
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11844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85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8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8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8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8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冷却装置,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包括主冷媒供源及第一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冷媒供源及电机连通;所述电机冷却装置还包括调压冷媒供源、第二输送管路及流量调节件,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冷媒供源及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通,所述流量调节件装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上用于调节流向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调压冷媒的流量。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当环境改变从而导致流向电机的主冷媒的压力改变时,通过流量调节件来调节第二输送管路流向第一输送管路的调压冷媒的流量,以使流向电机的冷媒的压力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压力范围内,从而减少了环境对于电机冷却装置的影响。

Description

电机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械设备(如离心压缩机)的主要动力源,由于定子绕组损耗与转子涡流效应,电机工作时难免会产生热量,过多的热量将降低电机的输出功率,在热量较严重时将会导致退磁甚至烧坏电机,因此设计有效的电机冷却装置以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十分必要。
在传统的离心压缩机中,所采用的电机冷却装置的冷媒取自冷凝器,从冷凝器流出的冷媒经节流机构节流后流向电机内以冷却电机。
但是冷凝器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如当坏境温度增加时,冷却水温度随之增加,此时冷凝器用于冷却电机的冷媒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在同样节流条件下,冷却效果降低,将导致电机温度升高;反之,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在同样节流条件下,冷却效果增加,将导致电机温度降低,甚至电机出现凝露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电机冷却装置受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受环境影响较小的电机冷却装置。
一种电机冷却装置,所述电机冷却装置包括主冷媒供源及第一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冷媒供源及电机连通;
所述电机冷却装置还包括调压冷媒供源、第二输送管路及流量调节件,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冷媒供源及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通,所述流量调节件装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上用于调节流向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调压冷媒的流量。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当环境改变从而导致流向电机的主冷媒的压力改变时,通过流量调节件来调节第二输送管路流向第一输送管路的调压冷媒的流量,以使流向电机的冷媒的压力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压力范围内,从而减少了环境对于电机冷却装置的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冷却装置还包括储液机构,所述储液机构内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电机的储液腔,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及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均与所述储液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机座、定子及转子,所述机座具有内腔,所述定子装设于所述内腔中,所述转子装设于所述定子中且与所述定子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连通的冷媒进口与冷媒出口,所述冷媒进口连通于所述内腔与外界之间且正对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所述冷媒出口连通于所述内腔与外界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冷却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座的内壁的喷液机构,所述喷液机构具有进液孔、液体流道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喷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冷媒进口连通,所述液体流道连通于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多个喷液孔之间,所述多个喷液孔均正对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液机构包括喷液管,所述喷液管呈螺旋状且沿所述机座的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座的内壁,所述进液孔开设于所述喷液管面向所述机座的内壁的一侧,所述多个喷液孔开设于所述喷液管面向所述定子的一侧,所述多个喷液孔连线形成螺旋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液机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机座的内壁沿轴向开设有螺旋状安装槽,所述喷液管通过所述固定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多块固定块,所述多块固定块卡设于所述喷液管外并与所述安装槽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喷液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喷液孔及第二喷液孔,所述第一喷液孔与所述液体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喷液孔正对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且从靠近所述第一喷液孔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喷液孔的一端所述第二喷液孔的孔径逐渐增大,所述多个第二喷液孔的喷液面积的总和覆盖所述定子的外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被所述定子分割形成分别位于所述定子沿轴向上两端的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通过所述转动间隙连通,所述定子的外周面与所述机座的内壁之间形成喷液空间,所述喷液空间连通于所述冷媒进口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且所述喷液空间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封闭,所述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沿轴向贯通开设有回流通孔,所述回流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为图1中所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所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所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部分结构中A-A面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所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喷液机构的轴测图;
图6为图5中所提供的喷液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所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的冷媒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冷却装置100,包括主冷媒供源10及第一输送管路20,第一输送管路20的两端分别与主冷媒供源10及电机60连通。
电机冷却装置100还包括调压冷媒供源30、第二输送管路40及流量调节件50,第二输送管路40的两端分别与调压冷媒供源30及第一输送管路20连通,流量调节件50装设于第二输送管路40上用于调节第二输送管路40流向第一输送管路20的调压冷媒的流量。
如此,当环境改变从而导致流向电机60的主冷媒的压力改变时,通过流量调节件50来调节第二输送管路40流向第一输送管路20的调压冷媒的流量,来使流向电机60的冷媒的压力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压力范围内,从而减少了环境对于电机冷却装置100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主冷媒供源10包括冷凝器11及节流机构12,从冷凝器11流出的液体在经过节流机构12后形成主冷媒并经过第一输送管路20流向电机60以冷却电机60。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冷媒供源10还可以为其他可以提供主冷媒的设备,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有效调节流向电机60的冷媒的压力,设置调压冷媒供源30提供的调压冷媒的压力不得小于主冷媒的压力,且调压冷媒的压力越高越好。具体地,上述调压冷媒供源30可以为压缩机排气腔或冷凝器,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流量调节件50为电动阀,工作时,电动阀的开度越大,进入第一输送管路20的调压冷媒越多,第一输送管路20增加的压力越大,流向电机60的冷媒(包括主冷媒和调压冷媒)的量越多,有效冷却电机60程度越大;相反地,电动阀的开度越小,进入第一输送管路20的调压冷媒越少,第一输送管路20增加的压力越小,流向电机60的冷媒(包括主冷媒和调压冷媒)的量越少;当电动阀的开度为零时,流向第一输送管路20的调压冷媒的流向为零,此时无调压功能,如此通过电动阀的开度,实现了流向电机60的冷媒的压力的无极调节,以使流向电机60的冷媒的压力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压力范围内。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流量调节件50还可以为手动阀,当流量调节件50为手动阀时,可以通过手动调节手动阀,此时也可以实现流向电机60的冷媒的压力的无极调节,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2-图4,具体地,上述电机60包括机座61、定子62及转子63,机座61具有内腔613,定子62装设于内腔613内,转子63装设于定子62内并与定子62之间具有转动间隙。上述第一输送管路20与定子62连通,以冷却位于机座61内的定子62,并通过热传导冷却位于定子62内部的转子63。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输送管路20也可以与机座61连通,并通过热传导冷却位于机座61内的定子62及转子63,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上述机座61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机座611与第二机座612,第一机座611与第二机座612对接形成上述内腔613。采用分体设置的第一机座611与第二机座612的形式,可以便于定子62及转子63的装配。
具体地,第一机座611与第二机座612上下分体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机座611与第二机座612也可以左右分体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座611与第二机座612分别采用铸造加工成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机座611与第二机座612也可以采用机加工成型,特别是在产量少时,可以直接采用机加工成型,相较于铸造加工,以降低加工成本。
第一机座611开设有冷媒进口6111,冷媒进口6111正对定子62的外周面设置,第一输送管路20通过冷媒进口6111与机座61的内腔613连通,如此从第一输送管路20输送的冷媒可以经过冷媒进口6111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内腔613以冷却电机60的定子62。第二机座612开设有冷媒出口6121,冷媒出口6121连通于内腔613与外界之间,如此与定子62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内腔613流向冷媒出口6121,并从冷媒出口6121流向外界。
具体地,冷媒进口6111开设于第一机座611的顶部,以便于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冷媒进口6111流向定子62,以充分地冷却定子62;冷媒出口6121开设于第二机座612的底部,以便于与定子62热交换后的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冷媒出口6121流向外界,避免过多与定子62热交换后的冷媒储存于机座61的内腔61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腔613被定子62分割形成分别位于定子62沿轴向上两端的第一内腔6131与第二内腔6132,第一内腔6131与第二内腔6132通过定子62与转子63之间的转动间隙连通,定子62的外周面与机座61的内壁之间形成喷液空间65,喷液空间65连通于冷媒进口6111与第一内腔6131之间,喷液空间65与第二内腔6132之间封闭,冷媒出口6121与第二内腔6132连通。
通过上述设置,冷媒首先通过冷媒进口6111进入喷液空间65内与定子62进行热交换,而后从喷液空间65进入第一内腔6131后并从转动间隙进入第二内腔6132,并从第二内腔6132流向冷媒出口6121排出电机60。
具体地,在机座61的内壁开设有连通槽614,喷液空间65通过连通槽614与第一内腔6131连通。更具体地,连通槽614具有两个,其中一个连通槽614开设于第一机座611的内壁,其中另一个连通槽614开设于第二机座612的内壁,且两个连通槽614沿定子62的径向上下相对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连通槽614具有多个,多个连通槽614沿机座6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此不作限定。
定义转动间隙包括第一转动间隙642与第二转动间隙641,第一转动间隙642形成于转子63的下半外周面与定子62的下半内周面之间,第二转动间隙641形成于转子63的上半外周面与定子62的上半内周面之间。
与定子62外周面热交换后形成的液态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积攒到一定高度后从第一内腔6131经第一转动间隙642流向第二内腔6132,与定子62外周面热交换后形成的气态冷媒从第一内腔6131经第二转动间隙641流向第二内腔6132。如此,上述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沿定子62的轴向与定子62二次换热以对定子62进行二次冷却,且上述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同时与转子63进行一定程度的热交换,对转子63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冷却,相较于现有技术(冷媒通过与定子62外周面换热,对定子62内部的冷却及转子63的冷却只能通过热传导作用沿定子62的径向进行),冷却效果较佳。
参阅图8,为了便于进一步利用与定子62外周面热交换后生成的液态冷媒和气态冷媒,定子62沿轴向贯通开设有回流通孔621,回流通孔621连通于第一内腔6131与第二内腔6132之间,如此上述与定子62外周面热交换后生成的一部分液态冷媒通过回流通孔621从第一内腔6131流向第二内腔6132,以对定子62进行二次冷却,上述与定子62外周面热交换后生成的一部分气态冷媒通过回流通孔621从第一内腔6131流向第二内腔6132,以对定子62进行二次冷却。
具体地,为了便于上述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的流动,上述回流通孔621包括气态回流通孔及液态回流通孔,沿重力方向(定子62的径向)上气态回流通孔较第二转动间隙641靠上设置,沿重力方向上液态回流通孔较第一转动间隙642靠下设置。如此上述气态冷媒通过气态回流通孔从第一内腔6131流向第二内腔6132,上述液态冷媒从液态回流通孔从第一内腔6131流向第二内腔6132,最后气液混合冷媒从冷媒出口6121排出电机60。
返回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冷却装置100还包括储液机构70,储液机构70内开设有储液腔73,储液腔73通过冷媒进口6111与机座61的内腔613连通,同时储液机构70还开设有第一进口71与第二进口72,第一输送管路20通过第一进口71与储液腔73连通,第二输送管路40通过第二进口72与储液腔73连通,即此时第二输送管路40通过储液腔73与第一输送管路20间接连通,第一输送管路20将主冷媒输送于储液腔73内,第二输送管路40将调压冷媒输送于储液腔73内,调压冷媒使位于储液腔73内的冷媒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压力范围内。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输送管路40也可以直接与第一输送管路20连通,此时只有第一输送管路20与储液腔73连通,而第二输送管路40通过第一输送管路20间接与储液腔73连通。
储液腔73的设置可以缓冲从第一进口71进入的主冷媒及从第二进口72进入的调压冷媒,一方面避免冷媒直接冲击电机60,另一方面实现对电机60稳定供冷,避免由于外界变化或者电机冷却装置100自身波动所导致的冷媒流量波动的问题。
此外,储液腔73还可以储存从第一进口71进入的主冷媒及从第二进口72进入的调压冷媒,实现自适应调节冷却电机60所需冷媒量。例如,当需要加大冷却电机60效果时,直接方法是增加主冷媒供源10的取液量,但是主冷媒供源10通过输送管路与电机60连通,主冷媒流经输送管路需要一定时间,在此过程中,可通过增加电动阀开度使得位于储液腔73内的冷媒先作用于电机60;当需要降低冷却电机60效果时,可以调小主冷媒供源10的取液量或者电动阀开度,多余冷媒暂存于储液腔73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储液机构70与第一机座611连接,储液腔73的底部具有开口,且该开口朝向冷媒进口6111所在平面的投影覆盖冷媒进口6111,以保证储液腔73内始终储存有冷媒。具体地,储液机构70与第一机座611一体成型,以便于加工。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储液机构70也可以不与第一机座611连接,只要保证储液机构70的储液腔73与冷媒进口6111连通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3以及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电机冷却装置100还包括喷液机构80,喷液机构80固定连接于机座61内,且喷液机构80具有进液孔81、液体流道82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喷液孔83,进液孔81与冷媒进口6111连通,液体流道82连通于进液孔81与多个喷液孔83之间,多个喷液孔83均正对定子62的外周面设置。喷液机构80的设置以便于从冷媒进口6111进入的冷媒从其多个喷液孔83正对定子62喷射,以较好地冷却电机60。
具体地,喷液机构80包括喷液管84及固定件,喷液管84呈螺旋状且沿机座61的轴向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机座61的内壁,定子62间隔设置于喷液管84内,进液孔81开设于喷液管84面向机座61的内壁的一侧,多个喷液孔83开设于喷液管84面向定子62的一侧,多个喷液孔83连线形成螺旋状。如此可以保证喷液的均匀性。
参阅图6及图7,更具体地,每个喷液孔8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喷液孔831及第二喷液孔832,第一喷液孔831与液体流道82连通,第二喷液孔832正对定子62的外周面设置,且从靠近第一喷液孔831的一端到远离第一喷液孔831的一端第二喷液孔832的孔径逐渐增大,多个第二喷液孔832的喷液面积的总和覆盖定子62的外周面。如此保证了定子62的整个外周面均与冷媒直接接触,整个定子62冷却较均匀,保证了整个电机60的温度场的均匀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一喷液孔831从靠近机座61的内壁的一端到靠近第二喷液孔832的一端的孔径逐渐增大,且光滑过渡于第二喷液孔832。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一喷液孔831各部分的孔径一致,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进液孔81的孔径大于第一喷液孔831的直径,以便冷媒流经第一喷液孔831时形成加速效果,形成“淋浴式”出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固定件将喷液管84固定连接于机座61的内壁,机座61的内壁沿轴向开设有螺旋状安装槽615,喷液管84通过固定件至少部分安装于安装槽615内。具体地,喷液管84全部收容于安装槽615内,保证了喷液管84连接于机座61的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多块固定块85,多块固定块85卡设于喷液管84外并与安装槽615过盈配合。通过固定件将喷液管84固定连接于机座61,进一步保证了喷液管84连接于机座61的稳固性。
具体地,设置固定件包括三块固定块85,三块固定块85呈三角形状分布(如其中一个固定块85卡设于喷液管84设置有进液孔81的位置,此时该固定块85的顶面设置有连通进液孔81与冷媒进口6111的通孔,其侧面与安装槽615的内壁抵接固定,其余两个固定块85与上述固定块85之间连线形成三角形),利用固定块85与安装槽615的过盈配合及三块固定块85的三角约束,有效避免了喷液管84沿电机60的轴向及周向的窜动。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块85的数量不受限定,如固定件包括四块或者多于四块固定块85均可。
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冷却电机60时,主冷媒通过第一进口71进入储液腔73内,此时储液腔73内的主冷媒的压力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电动阀开度大小以调节从第二进口72进入储液腔73内的调压冷媒的流量控制;储液腔73内的冷媒通过冷媒进口6111进入喷液管84的进液孔81内,并很快充盈喷液管84的液体流道82内并从喷液孔83喷向电机60的定子62的外周面,对定子62的外周面进行冷却;与定子62的外周面热交换后的液态冷媒及气态冷媒从喷液空间65进入第一内腔6131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分离,较重的液态冷媒在第一内腔6131逐渐积累到一定高度后从液态回流通孔及第一转动间隙642流向第二内腔6132,较轻的气态冷媒通过气态回流通孔及第二转动间隙641流向第二内腔6132内,并与上述与定子62及转子63热交换后的液态冷媒混合后从冷媒出口6121排出电机6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流量调节件50调节流向储液腔73内的调压冷媒的流量,以使流向电机60的冷媒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压力范围内,从而减少了环境对于电机冷却装置100的影响;
2、由于储液机构70的存在,从而实现了冷却电机60稳定供液,避免由于外界变化或者电机冷却装置100自身波动所导致的冷媒流量波动的问题;
3、喷液机构80的多个喷液孔83所形成的喷液面积覆盖整个定子62的外周面,保证了定子62的整个外周面均与冷媒直接接触,整个定子62冷却较均匀,保证了整个电机60的温度场的均匀性;
4、定子62上开设有气态回流通孔及液态回流通孔,与定子62的外周面热交换后的气态冷媒从第一内腔6131经过气态回流通孔流向第二内腔6132,与定子62的外周面热交换后的液态冷媒从第一内腔6131经过液态回流通孔流向第二内腔6132,如此对定子62进行了二次冷却,且相较于现有技术对定子62内部的冷却只能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从定子62的外周面沿其径向进行的方式,冷却效果较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电机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装置(100)包括主冷媒供源(10)及第一输送管路(20),所述第一输送管路(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冷媒供源(10)及电机(60)连通;
所述电机冷却装置(100)还包括调压冷媒供源(30)、第二输送管路(40)及流量调节件(50),所述第二输送管路(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冷媒供源(30)及所述第一输送管路(20)连通,所述流量调节件(50)装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管路(40)上用于调节流向所述第一输送管路(20)的调压冷媒的流量;
所述电机(60)包括机座(61)、定子(62)及转子(63),所述机座(61)具有内腔(613),所述定子(62)装设于所述内腔(613)中,所述转子(63)装设于所述定子(62)中且与所述定子(62)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机座(6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20)连通的冷媒进口(6111)与冷媒出口(6121),所述冷媒进口(6111)连通于所述内腔(613)与外界之间且正对所述定子(62)的外周面设置,所述冷媒出口(6121)连通于所述内腔(613)与外界之间;
所述内腔(613)被所述定子(62)分割形成分别位于所述定子(62)沿轴向上两端的第一内腔(6131)与第二内腔(6132),所述第一内腔(6131)与所述第二内腔(6132)通过所述转动间隙连通,所述定子(62)的外周面与所述机座(61)的内壁之间形成喷液空间(65),所述喷液空间(65)连通于所述冷媒进口(6111)与所述第一内腔(6131)之间且所述喷液空间(65)与所述第二内腔(6132)之间封闭,所述冷媒出口(6121)与所述第二内腔(613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装置(100)还包括储液机构(70),所述储液机构(70)内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电机(60)的储液腔(73),所述第一输送管路(20)及所述第二输送管路(40)均与所述储液腔(7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冷却装置(10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座(61)的内壁的喷液机构(80),所述喷液机构(80)具有进液孔(81)、液体流道(82)及多个间隔设置的喷液孔(83),所述进液孔(81)与所述冷媒进口(6111)连通,所述液体流道(82)连通于所述进液孔(81)与所述多个喷液孔(83)之间,所述多个喷液孔(83)均正对所述定子(62)的外周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机构(80)包括喷液管(84),所述喷液管(84)呈螺旋状且沿所述机座(61)的轴向固定连接于所述机座(61)的内壁,所述进液孔(81)开设于所述喷液管(84)面向所述机座(61)的内壁的一侧,所述多个喷液孔(83)开设于所述喷液管(84)面向所述定子(62)的一侧,所述多个喷液孔(83)连线形成螺旋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机构(80)还包括固定件,所述机座(61)的内壁沿轴向开设有螺旋状安装槽(615),所述喷液管(84)通过所述固定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槽(61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多块固定块(85),所述多块固定块(85)卡设于所述喷液管(84)外并与所述安装槽(615)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液孔(8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喷液孔(831)及第二喷液孔(832),所述第一喷液孔(831)与所述液体流道(82)连通,所述第二喷液孔(832)正对所述定子(62)的外周面设置,且从靠近所述第一喷液孔(831)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喷液孔(831)的一端所述第二喷液孔(832)的孔径逐渐增大,所述多个第二喷液孔(832)的喷液面积的总和覆盖所述定子(62)的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冷却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62)沿轴向贯通开设有回流通孔(621),所述回流通孔(621)连通于所述第一内腔(6131)与所述第二内腔(6132)之间。
CN201811184455.8A 2018-10-11 2018-10-11 电机冷却装置 Active CN1090885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4455.8A CN109088513B (zh) 2018-10-11 2018-10-11 电机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4455.8A CN109088513B (zh) 2018-10-11 2018-10-11 电机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8513A CN109088513A (zh) 2018-12-25
CN109088513B true CN109088513B (zh) 2024-05-17

Family

ID=6484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4455.8A Active CN109088513B (zh) 2018-10-11 2018-10-11 电机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851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5205A (ja) * 1999-09-20 2001-04-06 Hitachi Ltd 電動機
CN203453058U (zh) * 2013-07-24 2014-02-26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4566852A (zh) * 2014-12-15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电机冷却方法
CN107394947A (zh) * 2017-08-29 2017-11-24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冷却结构
CN107435636A (zh) * 2017-10-11 2017-1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冷却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8754133U (zh) * 2018-10-11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5205A (ja) * 1999-09-20 2001-04-06 Hitachi Ltd 電動機
CN203453058U (zh) * 2013-07-24 2014-02-26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4566852A (zh) * 2014-12-15 2015-04-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电机冷却方法
CN107394947A (zh) * 2017-08-29 2017-11-24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冷却结构
CN107435636A (zh) * 2017-10-11 2017-1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冷却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8754133U (zh) * 2018-10-11 2019-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8513A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193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il equalization in multiple-compressor systems
US6736607B2 (en) Low-pressure gas circuit for a compressor
JP4741522B2 (ja) 冷蔵庫
KR102012500B1 (ko) 냉각 기능을 갖는 몰드 변압기
US20080006043A1 (en) Cool-air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EP2171372A1 (en) Device for distribution of an expanding liquid
US20140037483A1 (en) Method of Active Oil Management for Multiple Scroll Compressors
KR102213355B1 (ko) 원심 압축기용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088513B (zh) 电机冷却装置
US20200166033A1 (en) Multi-stage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KR101184929B1 (ko) 냉각 장치
WO2020073551A1 (zh) 轴向轴承、电机和空调器
JP2008267689A (ja) 冷媒分配器
CN208754133U (zh) 电机冷却装置
CN111365285A (zh) 压缩机、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JP2024010029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08800680A (zh) 冰箱制冷系统
WO2023087786A1 (zh) 用于压缩机的散热结构及压缩机
CN110036225B (zh) 电动阀以及使用电动阀的冷却系统
JP2020200779A (ja) 送風装置及び冷蔵庫
US20080302117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6049936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0113778B2 (en) Chiller system
EP3411639B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7072352A (ja) 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