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4600A -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4600A
CN109084600A CN201710445468.5A CN201710445468A CN109084600A CN 109084600 A CN109084600 A CN 109084600A CN 201710445468 A CN201710445468 A CN 201710445468A CN 109084600 A CN109084600 A CN 109084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hute
heat exchanger
rotary type
typ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54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卫立
金阳
石景祯
冯学亮
杨代坤
张珍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454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46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4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4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换热器,包括制冷剂输入管和制冷剂输出管,制冷剂输出管的输出流道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制冷剂输入管的输入流道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分配器的分配进口与输入流道出口连通;汇集器的中部适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汇集出口与输出流道进口连通;叶片的制冷剂流道进口与分配出口连通,制冷剂流道出口与汇集进口连通;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在旋转中,作用在输入流道内的制冷剂的离心力大于作用在输出流道内的制冷剂的离心力,使制冷剂从输入流道流向叶片的动力大于制冷剂从输出流道流向叶片的动力,促使制冷剂从输入流道流向叶片,在叶片中完成散热,制冷剂从叶片回流至输出流道。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能源化工、制冷空调、军工、电子设备等领域,设备运行过程中都要进行适当的换热,目前像电子设备是借助风机形成的强制对流与换热介质来进行换热,风机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整个系统的负荷,造成能量的损失和浪费,而且换热效率较低。
中国专利文献CN101900407A公开了一种风扇叶片换热器,包括风扇叶片,风扇叶片上设有制冷剂流道,风扇轴内设有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制冷剂流道与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分别相通;其中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在风扇轴内并列排布,制冷剂流道的进口和出口为并列排布在风扇叶片的端部,轴内气通道的末端通过向风扇轴外壁伸出一个进口与气管接口连接,轴内液通道的末端通过向风扇轴外壁伸出一个出口与液管接口连接;该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方案,将换热器和风扇合二为一,使风扇扇叶与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比现有空气流过换热器的速度大很多,具有提高单位面积换热效率的效果。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缺陷:1、风扇轴内的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为并列排布,在风扇轴旋转时,轴内气通道内的制冷剂和轴内液通道内的制冷剂均受到离心力作用,在轴内液通道与制冷剂通道的接口处,冷却成液态的制冷剂回流进入轴内液通道时会受到较大的离心力阻力,影响制冷剂的顺利回流,也即在上述方案中,没有解决如何在风扇轴旋转时,保证制冷剂顺利回流的问题;2、风扇轴将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包裹起来,轴内气通道的热量不能很好的散发,部分热量通过风扇轴的热传导进入轴内液通道,导致轴内液通道的制冷剂被再次加热,影响换热效率;3、制冷剂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并列排布在风扇叶片的端部,制冷剂从叶片的端部进入制冷剂流道后又从叶片的端部流出,在密封不好时容易导致制冷剂的互相渗透,影响散热效果,4、在风扇轴内,轴内气通道的末端通过向风扇轴外壁伸出一个进口与气管接口连接,轴内液通道的末端通过向风扇轴外壁伸出一个出口与液管接口连接,在风扇轴旋转时,气管接口和液管接口保持静止,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与气管接口和液管接口的连接均是不连贯的,制冷剂仅在轴内气通道与气管接口接通,且轴内液通道与液管接口连通时,才进行循环流动,制冷剂的流动不畅,会导致制冷剂的散热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风扇叶片换热器的轴内气通道和轴内液通道在风扇轴内部并列排布,在风扇轴旋转时,冷却成液态的制冷剂受到离心力的阻力,以致影响制冷剂顺利回流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制冷剂顺利回流的旋转式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旋转式换热器,包括,
制冷剂输入管,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的输入流道,所述输入流道具有输入流道进口和输入流道出口;
制冷剂输出管,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的输出流道,所述输出流道具有输出流道进口和输出流道出口;所述输出流道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输入流道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分配器,具有至少一个分配流道,所述分配流道具有分配进口和分配出口,所述分配进口与所述输入流道出口连通;
汇集器,与所述分配器固定连接,中部适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一个汇集流道,所述汇集流道具有汇集进口和汇集出口,所述汇集出口与所述输出流道进口连通;
叶片,至少为一个,具有制冷剂流道进口和制冷剂流道出口,所述制冷剂流道进口与所述分配出口连通,所述制冷剂流道出口与所述汇集进口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制冷剂输入管套设在所述制冷剂输出管外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制冷剂输入管由两根同心圆管套设形成,两根所述同心圆管的中间形成所述输入流道;
所述制冷剂输出管由两根同心圆管套设形成,两根所述同心圆管的中间形成所述输出流道;
形成所述制冷剂输入管的内管和形成所述制冷剂输出管的外管之间具有间隙空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制冷剂输入管和所述制冷剂输出管的轴线均与所述旋转轴线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配器包括,
分配器圆环主体,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一条所述分配流道;
辅助导流件,至少为一个,与所述分配器圆环主体固定连接,具有内部流道,所述内部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分配流道连通,另一端为所述分配出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汇集器包括,
汇集器圆环主体,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一条所述汇集流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入流道出口具有多个且相互独立,分别与所述分配进口连通;和/或,所述输出流道进口具有多个且相互独立,分别与所述汇集出口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汇集器中部设有用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的通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叶片包括,
第一平板;
第二平板,位于所述第一平板上方,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所述第一流槽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具有制冷剂流道进口;所述第二流槽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具有制冷剂流道出口;还包括第一孔隙,具有多个,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槽和所述第二流槽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一流槽和所述第二流槽,所述第一孔隙的一端开口被所述第一平板密封,形成第三流槽;
第三平板,位于在所述第二平板上方,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第四流槽和第五流槽;所述第四流槽与所述第一流槽正对扣合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五流槽与所述第二流槽正对扣合形成第二流道;还包括第二孔隙,具有多个,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四流槽和所述第五流槽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四流槽和所述第五流槽;
第四平板,位于所述第三平板上方,密封所述第二孔隙的一端开口,形成第六流槽;所述第三流槽和所述第六流槽正对扣合形成第三流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孔隙内部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的一端被所述第一平板密封,形成第一网格结构;
所述第二孔隙内部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第二网格,所述第二网格的一端被所述第四平板密封,形成第二网格结构;
所述第一网格结构与所述第二网格结构交错叠加,一个所述第一网格的开口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网格的开口相对,使得进入到所述第三流道的制冷剂以交错进入所述第一网格和所述第二网格的方式流经所述第三流道。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平板、所述第二平板、所述第三平板和所述第四平板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不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以及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散热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和/或所述第四平板外部,所述散热板包括,
条形板,具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条形板之间平行布置,相邻三个条形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人”字形条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沿着所述第一流道至所述第二流道方向,所述第三流道的横截面积由小变大。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在旋转中,输出流道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输入流道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作用在输入流道内的制冷剂的离心力大于作用在输出流道内的制冷剂的离心力,使制冷剂从输入流道流向叶片的动力大于制冷剂从输出流道流向叶片的动力,促使制冷剂从输入流道流向叶片,在叶片中完成散热,制冷剂从叶片回流至输出流道。
2.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制冷剂输入管套设在制冷剂输出管外层,制冷剂的热量通过制冷剂输入管可以方便的散发到外部,有利于制冷剂在制冷剂输入管内的散热。
3.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制冷剂输入管与制冷剂输出管之间具有间隙空间,在制冷剂输入管内的热量不能轻易传导至制冷剂输出管,能够防止被冷却的制冷剂在制冷剂输出管内被二次加热。
4.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制冷剂输入管和制冷剂输出管的轴线均与旋转轴线重合,在旋转过程中,制冷剂在制冷剂输入管内可均匀的扩散至叶片中,制冷剂在叶片内可均匀回流至制冷剂输出管,有利于制冷剂的流通。
5.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分配器具有分配器圆环主体,分配流道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有利于制冷剂快速进入叶片中。
6.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汇集器具有汇集器圆环主体,汇集流道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制冷剂从叶片回流至汇集器的阻力大小相同,使叶片中流通的制冷剂流速相同,散热更均匀。
7.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制冷剂输入管的输入流道出口具有多个且相互独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制冷剂输入管内的制冷剂流出输入流道出口到达分配进口即完成分配,流入各叶片的制冷剂在分配器内所受到的离心力相互独立,不受影响;输出流道进口具有多个且相互独立,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各叶片内的制冷剂流经汇集器,在达到制冷剂输出管之前,所受到的离心力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即可保证,制冷剂流经各叶片的流量和流速均匀,有利于各叶片的均匀散热。
8.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在汇集器中部设有用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的通孔,电机轴可穿过通孔,在汇集器的后部可进行焊接或法兰连接,连接形式较为常规,简单方便,且牢固可靠。
9.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叶片采用四片平板组装而成,其中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形成制冷剂流通的三个流槽,第三平板与第四平板形成制冷剂流通的另外三个流槽,将四片平板扣合形成制冷剂流通的三个流道,其中每片平板均可单独加工制作,简化制作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叶片中具有分别独立连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多个第三流道,第三流道沿旋转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旋转散热过程中,能够保证流道内的制冷剂均匀分布在散热片内。
10.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在位于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内的第一孔隙和第二孔隙中均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网格,两个网格的其中一端开口分别被第一平板和第四平板密封,将四片平板扣合时,第一孔隙和第二孔隙内开口相对的网格交错叠加,制冷剂以交错进入两个网格板的方式在第三流道内部流动,减缓制冷剂在第三流道内的流速,增加制冷剂的比表面积,提高制冷剂的换热效率,采用四片平板简单叠加的方式形成第三流道的网格结构,简化了旋转式换热器的制作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11.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具有贯通旋转式换热器的通风孔,通风孔与旋转式换热器内部流道相隔离,外部空气穿过通风孔能够提高旋转式换热器内部流道制冷剂的换热效率,同时减小旋转时的阻力。
12.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具有散热板,包裹在叶片外层,用于增加旋转式换热器表面热量与外部空气的换热效率,散热板具有若干个条形板,相邻两个条形板之间平行布置,相邻三个条形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人”字形条板固定连接,在旋转式换热器与外部空气接触时,散热板能够使空气均匀分流,分散旋转式换热器各部分的空气阻力,具有降低空气噪音和强化散热效果,同时“人”字形条板具有更好的支撑承压作用。
13.本发明的旋转式换热器,将第三流道沿第一流道至第二流道的方向,设为横截面积由小变大的结构,制冷剂流经第三流道的压力由大变小,制冷剂能够均匀的以发散状进入每一层第三流道,并在压力作用下促进制冷剂沿第一流道至第二流道的方向流动,有利于旋转式换热器内的制冷剂回流至制冷剂流道出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旋转式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转式换热器在安装叶片前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C-C方向剖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旋转式换热器在安装叶片前的俯视图。
图7为制冷剂输入管套设在制冷剂输出管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叶片的爆炸图。
图9为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叶片的透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平板与第三平板扣合后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D-D方向剖视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扣合后的后视图。
图14为第三平板与第四平板扣合后的主视图。
图15为散热板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流道;2、第二流道;3、第三流道;4、制冷剂流道进口;5、制冷剂流道出口;6、第一网格结构;7、第二网格结构;8、制冷剂输入管; 9、制冷剂输出管;10、通风孔;11、第一平板;12、第二平板;13、第三平板;14、第四平板;15、第一流槽;16、第二流槽;17、第三流槽;18、第四流槽;19、第五流槽;20、第六流槽;21、第一孔隙;22、第二孔隙; 24、散热板;25、条形板;26、通孔;27、分配器;28、汇集器;29、辅助导流件;30、叶片;31、输入流道;311、输入流道进口;312、输入流道出口;32、输出流道;321、输出流道进口;322、输出流道出口;33、分配流道;331、分配进口;332、分配出口;34、汇集流道;341、汇集进口;342、汇集出口;35、分配器圆环主体;36、汇集器圆环主体;61、第一网格;71、第二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式换热器,用于旋转式散热,如图1所示,包括:制冷剂输入管8,制冷剂输出管9,分配器27,汇集器28和叶片30。
制冷剂输入管8的结构,如图2、图5所示,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的输入流道31,输入流道31具有输入流道进口311和输入流道出口312;输入流道出口312的结构,如图3、图4、图7所示,具有多个且相互独立,分别与分配进口331连通。
制冷剂输出管9的结构,如图2、图5所示,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的输出流道32,输出流道32具有输出流道进口321和输出流道出口322;输出流道进口321的结构,如图3、图4、图7所示,具有多个且相互独立,分别与汇集出口342连通。
如图6所示,为保证输出流道32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输入流道31 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如图7所示设置,制冷剂输入管8和制冷剂输出管9的轴线均与旋转轴线重合,其中,制冷剂输入管8由两根同心圆管套设形成,两根同心圆管的中间形成输入流道31;制冷剂输出管9由两根同心圆管套设形成,两根同心圆管的中间形成输出流道32;制冷剂输入管8 套设在制冷剂输出管9外层,且形成制冷剂输入管8的内管和形成制冷剂输出管9的外管之间具有间隙空间。
分配器27的结构,如图2、图4、图5所示,包括分配器圆环主体35 和辅助导流件29,具有多个分配流道33,分配流道33沿分配器圆环主体 35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具有分配进口331和分配出口332;分配进口331 与输入流道出口312连通;辅助导流件29具有多个,与分配器圆环主体35 固定连接,具有内部流道,内部流道的一端与分配流道33连通,另一端为分配出口332,分配出口332与制冷剂流道进口4连通。
汇集器28的结构,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包括汇集器圆环主体36,与分配器27固定连接,中部设有适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的通孔26,具有多个汇集流道34,沿汇集器圆环主体36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汇集流道 34具有汇集进口341和汇集出口342,汇集出口342与输出流道进口321 连通,汇集进口341与叶片30的制冷剂流道出口5连通。
叶片30的结构,如图1、图2、图8、图9、图10所示,包括第一平板11,第二平板12,第三平板13,第四平板14,通风孔10,和散热板24,第一平板11和第四平板14对称。
如图13所示,第二平板12位于第一平板11上方,包括第一流槽15,第二流槽16,和第一孔隙21;第一流槽15沿旋转式换热器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具有制冷剂流道进口4;第二流槽16沿旋转式换热器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具有制冷剂流道出口5;第一孔隙21具有多个,沿旋转式换热器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第一流槽15和第二流槽16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第一流槽15和第二流槽16;第一孔隙21内部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第一网格61,第一网格61的一端开口被第一平板11密封,形成第一网格结构6的第三流槽17。
如图14所示,第三平板13位于在第二平板12上方,包括第四流槽18,第五流槽19,和第二孔隙22;第四流槽18沿旋转式换热器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与第一流槽15正对扣合形成第一流道1;第五流槽19沿旋转式换热器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与第二流槽16正对扣合形成第二流道2;第二孔隙22具有多个,沿旋转式换热器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第四流槽18 和第五流槽19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第四流槽18和第五流槽19;第二孔隙22内部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第二网格71,第二网格71的一端开口被第四平板14密封,形成第二网格结构7的第六流槽20。
如图11、图12所示,第三流槽17和第六流槽20正对扣合,形成第三流道3;在第三流道3内,第一网格结构6与第二网格结构7交错叠加,一个第一网格61的开口与至少两个第二网格71的开口相对,使得进入到第三流道3的制冷剂以交错进入第一网格61和第二网格71的方式流经第三流道3;沿着第一流道1至第二流道2方向,第三流道3的横截面积由小变大;第一网格61为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第二网格71为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
如图12所示,通风孔10贯穿第一平板11、第二平板12、第三平板13 和第四平板14,且不与第一流道1、第二流道2以及第三流道3连通;在第二平板12设有若干实体凸起,通风孔10设置在实体凸起的中部;在第三平板13上设有若干实体凸起,通风孔10设置在实体凸起的中部。
如图15所示,散热板24安装在第一平板11外部或第四平板14外部,或同时安装在第一平板11和第四平板14外部,可采用单层或多层,包括:若干个条形板25,相邻两个条形板25之间平行布置,相邻三个条形板25 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人”字形条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第三流道3的横截面积可以不做变化,也可以根据各个第三流道3与旋转式换热器旋转中心的距离,调整各个第三流道3横截面积的大小。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散热板24可以省略,也可以是覆盖在第一平板11外部和/或第四平板14外部的孔板,或翅片。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通风孔10可以省略,也可以是带壁的空心管穿过第二平板12和第三平板1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第一网格结构6和第二网格结构7可以省略,或以节流孔、半封闭板等结构替换,达到间断性减小第三流道3 孔径的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叶片30可以是仅具有制冷剂流道进口 4和制冷剂流道出口5的普通叶片。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通孔26用于将电机轴插入后进行焊接或法兰连接,通孔26可以省略,汇集器28与电机轴可采用其他常用手段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输入流道出口312和输出流道进口321,任意一个具有多个,或者均仅具有一个,均能够实现分别与分配进口331 和汇集出口342的连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汇集流道34可以沿汇集器圆环主体36 的圆周方向不均匀布置,也可以设置为仅具有一个。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分配流道33可以沿分配器圆环主体35 的圆周方向不均匀布置,也可以设置为仅具有一个;辅助导流件29可以省略,将分配器27设为一个整体。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制冷剂输入管8的轴线和制冷剂输出管9的轴线,其中任意一个或全部,可不与旋转轴线重合。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制冷剂输入管8和制冷剂输出管9可由三根圆管套设形成,其中中间圆管用于分隔输入流道31和输出流道32;优选的,中间圆管采用隔热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替换方式,制冷剂输入管8与制冷剂输出管9可以并列设置,只要保证输出流道32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输入流道31 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即可实现制冷剂的顺利流动。
上述实施例中,叶片30采用平板叠加的方式组成,各单片平板上设置流槽组合后形成制冷剂流道,单片平板可以分别加工制作,简化制作工艺,平板的材料采用不锈钢、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或具有传热功能的复合材料,单片平板制作完成后,采用扩散焊,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利用原子扩散的作用形成焊接接头,将相邻两个平板紧密贴合,扩散焊不需要添加填充材料,不需要使焊接处于熔化状态。
旋转式换热器在保持扇叶的外形下,内部存在当量直径在1mm以下的微通道,传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少、紧凑度高。
旋转式换热器上制冷剂的进出口设计在同一侧,但其所在的位置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有助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和汇集。
工作原理
旋转式换热器在进行旋转式散热过程中,温度较高的制冷剂从输入流道进口311进入制冷剂输入管8的输入流道31,通过输入流道出口312与分配进口331的连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制冷剂从制冷剂输入管8进入分配器27的分配流道33,通过分配出口332与制冷剂流道进口4的连通,制冷剂进入各个叶片中进行散热。
在叶片中,制冷剂由制冷剂流道进口4进入换热片,在换热片旋转工作过程中,制冷剂迅速充满第一流道1,然后分别进入第三流道3进行换热,最后在第二流道2内流向制冷剂流道出口5,完成制冷剂在换热片内的换热过程,第三流道3分别独立的与第一流道1和第二流道2连通,避免了在换热片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制冷剂在顶端聚集,将制冷剂均匀分布在换热片中,提高换热效率。
制冷剂从第一流道1进入第三流道3后,由于第三流道3开始的截面积均比较小,制冷剂在压力的作用下流速都比较快,当进入截面积比较大的第三流道3时,制冷剂以喷散的形式射出,增加制冷剂在第三流道3内的比表面积,增加换热效率。
在第三流道3内,制冷剂的流动路径不是直线,而是要绕过若干折弯,在绕过折弯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减小制冷剂的流速,使制冷剂在第三流道3 内多存留一段时间,增加制冷剂的换热率,另一方面可以将制冷剂打散,使制冷剂能够将流道内壁充满,增大制冷剂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换热片旋转过程中,外部空气从通风孔中穿过,一方面能够减小换热片的阻力,另一方面增加换热片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换热效率。
散热完成后,制冷剂从制冷剂流道出口5流出,通过制冷剂流道出口5 与汇集进口341的连通,制冷剂进入分配器27的汇集流道34,由于制冷剂在制冷剂输入管8内受到的离心力大于在制冷剂输出管9内受到的离心力,所以制冷剂通过分配器27进入叶片30时的动力大于制冷剂从叶片30进入汇集器28时受到的阻力,制冷剂能够顺利的从叶片30回流进入分配器27 的汇集流道34。
制冷剂回流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汇集流道34内流动,通过汇集出口342与输出流道进口321的连通,进入制冷剂输出管9,在制冷剂输出管9的输出流道32内,从输出流道进口321流至输出流道出口322,最终流出制冷剂输出管9,完成制冷剂的循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输入管(8),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的输入流道(31),所述输入流道(31)具有输入流道进口(311)和输入流道出口(312);
制冷剂输出管(9),具有沿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的输出流道(32),所述输出流道(32)具有输出流道进口(321)和输出流道出口(322);所述输出流道(32)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输入流道(31)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
分配器(27),具有至少一个分配流道(33),所述分配流道(33)具有分配进口(331)和分配出口(332),所述分配进口(331)与所述输入流道出口(312)连通;
汇集器(28),与所述分配器(27)固定连接,中部适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具有至少一个汇集流道(34),所述汇集流道(34)具有汇集进口(341)和汇集出口(342),所述汇集出口(342)与所述输出流道进口(321)连通;
叶片(30),至少为一个,具有制冷剂流道进口(4)和制冷剂流道出口(5),所述制冷剂流道进口(4)与所述分配出口(332)连通,所述制冷剂流道出口(5)与所述汇集进口(34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管(8)套设在所述制冷剂输出管(9)外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输入管(8)由两根同心圆管套设形成,两根所述同心圆管的中间形成所述输入流道(31);
所述制冷剂输出管(9)由两根同心圆管套设形成,两根所述同心圆管的中间形成所述输出流道(32);
形成所述制冷剂输入管(8)的内管和形成所述制冷剂输出管(9)的外管之间具有间隙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输入管(8)和所述制冷剂输出管(9)的轴线均与所述旋转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27)包括,
分配器圆环主体(35),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一条所述分配流道(33);
辅助导流件(29),至少为一个,与所述分配器圆环主体(35)固定连接,具有内部流道,所述内部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分配流道(33)连通,另一端为所述分配出口(3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器(28)包括,
汇集器圆环主体(36),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一条所述汇集流道(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流道出口(312)具有多个且相互独立,分别与所述分配进口(331)连通;和/或,所述输出流道进口(321)具有多个且相互独立,分别与所述汇集出口(34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集器(28)中部设有用于与电机轴固定连接的通孔(2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0)包括,
第一平板(11);
第二平板(12),位于所述第一平板(11)上方,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流槽(15)和第二流槽(16);所述第一流槽(15)位于旋转方向的前方,具有制冷剂流道进口(4);所述第二流槽(16)位于旋转方向的后方,具有制冷剂流道出口(5);还包括第一孔隙(21),具有多个,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流槽(15)和所述第二流槽(16)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一流槽(15)和所述第二流槽(16),所述第一孔隙(21)的一端开口被所述第一平板(11)密封,形成第三流槽(17);
第三平板(13),位于在所述第二平板(12)上方,具有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延伸第四流槽(18)和第五流槽(19);所述第四流槽(18)与所述第一流槽(15)正对扣合形成第一流道(1),所述第五流槽(19)与所述第二流槽(16)正对扣合形成第二流道(2);还包括第二孔隙(22),具有多个,沿旋转方向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四流槽(18)和所述第五流槽(19)之间,分别独立地连通所述第四流槽(18)和所述第五流槽(19);
第四平板(14),位于所述第三平板(13)上方,密封所述第二孔隙(22)的一端开口,形成第六流槽(20);所述第三流槽(17)和所述第六流槽(20)正对扣合形成第三流道(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隙(21)内部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第一网格(61),所述第一网格(61)的一端被所述第一平板(11)密封,形成第一网格结构(6);
所述第二孔隙(22)内部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第二网格(71),所述第二网格(71)的一端被所述第四平板(14)密封,形成第二网格结构(7);
所述第一网格结构(6)与所述第二网格结构(7)交错叠加,一个所述第一网格(61)的开口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网格(71)的开口相对,使得进入到所述第三流道(3)的制冷剂以交错进入所述第一网格(61)和所述第二网格(71)的方式流经所述第三流道(3)。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平板(11)、所述第二平板(12)、所述第三平板(13)和所述第四平板(14)的通风孔(10),所述通风孔(10)不与所述第一流道(1)、所述第二流道(2)以及所述第三流道(3)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板(24),安装在所述第一平板(11)和/或所述第四平板(14)外部,所述散热板(24)包括,
条形板(25),具有若干个,相邻两个条形板(25)之间平行布置,相邻三个条形板(25)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人”字形条板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流道(1)至所述第二流道(2)方向,所述第三流道(3)的横截面积由小变大。
CN201710445468.5A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Pending CN1090846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468.5A CN109084600A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468.5A CN109084600A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4600A true CN109084600A (zh) 2018-12-25

Family

ID=64838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5468.5A Pending CN109084600A (zh) 2017-06-13 2017-06-13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46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0431A (zh) * 2021-01-29 2021-06-0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电池包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86014A (ko) * 2002-05-03 2003-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의 열교환장치
CN101900407A (zh) * 2010-07-02 2010-12-01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叶片换热器
CN201954845U (zh) * 2011-01-26 2011-08-3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
CN205014864U (zh) * 2015-09-17 2016-02-03 北京东方星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片及采用该换热片的错位式换热器
CN206832083U (zh) * 2017-06-13 2018-01-02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86014A (ko) * 2002-05-03 2003-1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시스템의 열교환장치
CN101900407A (zh) * 2010-07-02 2010-12-01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叶片换热器
CN201954845U (zh) * 2011-01-26 2011-08-3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
CN205014864U (zh) * 2015-09-17 2016-02-03 北京东方星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片及采用该换热片的错位式换热器
CN206832083U (zh) * 2017-06-13 2018-01-02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0431A (zh) * 2021-01-29 2021-06-01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电池包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6153B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2639953B (zh) 具有增强集成度的汽车冷凝器
CN106935756B (zh) 一种冷热一体化箱体结构
CN104501632B (zh) 一种弧形板式换热器
WO2017197908A1 (zh) 换热器和换热模块
CN108692593A (zh) 热交换器组件
CN104949394B (zh) 一种换热器
CN205919730U (zh) 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进气/液分配结构及微通道换热器
WO2014205799A1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s
CN104019583B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212339450U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204478885U (zh) 一种筒状弧形换热板式换热装置
CN216204482U (zh) 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
CN109084600A (zh)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CN109520101A (zh) 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6832083U (zh)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US20020144810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vehicle he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same
CN111878908A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CN216204483U (zh) 一种相变式冷却换热器
CN106322842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CN105423649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832110U (zh) 一种换热片
CN113624042A (zh) 相变式冷却换热器
CN202511535U (zh) 分液装置及包括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CN103363733B (zh) 分液装置及包括该分液装置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