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83198B -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83198B
CN109083198B CN201811159866.1A CN201811159866A CN109083198B CN 109083198 B CN109083198 B CN 109083198B CN 201811159866 A CN201811159866 A CN 201811159866A CN 109083198 B CN109083198 B CN 109083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pipe gallery
intersection
piping lane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98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83198A (zh
Inventor
卢二侠
吴嘉佳
蓝华
史健波
李博
张思瑜
李鹏
李晓
欧秋杰
谢惠静
李信
杨理广
周焱
董岩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Urban-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Urban-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Urban-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Urban-Rural Planning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11598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831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83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3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83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83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0Tunnels or galle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house conduits, e.g. oil pipe-lines, sewer pipes ; Making conduits in situ, e.g. of concrete ; Casings, i.e. manhole shafts, access or inspection chambers or coverings of boreholes or narrow w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涉及地下管廊建造技术领域。所述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包括互相交叉的两条管廊,分别为第一管廊和第二管廊,两条管廊在其交叉处设有一个交叉口结构,交叉口结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中板和底板,顶板和中板围成上层结构,中板和底板围成下层结构,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分别设有与两条管廊对应的燃气舱、综合舱和电力舱,第一管廊连通上层结构,第二管廊连通下层结构。本发明的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有效减少露出地面的通风孔个数,美化周边环境的同时,为地面的交通带来更多方便,同时,将管廊分为若干防火分区,有效保证综合管廊的使用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廊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作为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的麻烦,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它还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近几年,全国各地在城市建设中都规划或建设了大量的市政综合管廊。
然而,现有的综合管廊露出地面的部分占地面积过大,严重影响了路面的有效使用面积,从而造成一定的交通不便,且影响了路面环境的美观。且现有的综合管廊在安全使用方面尚有一些不足,不能有效保证综合管廊的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所述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有效减少露出地面的通风井个数,美化周边环境的同时,为地面的交通带来更多方便,同时,将管廊分为若干防火分区,有效保证综合管廊的使用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包括互相交叉的两条管廊,分别为第一管廊和第二管廊,两条所述管廊在其交叉处设有一个交叉口结构,所述交叉口结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中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中板围成上层结构,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围成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内分别设有与两条所述管廊对应的燃气舱、综合舱和电力舱,所述第一管廊连通所述上层结构,所述第二管廊连通所述下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中板分别开设有第一爬梯口和第二爬梯口,所述第一爬梯口分别连通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综合舱,所述第二爬梯口分别连通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电力舱,所述第一爬梯口和所述第二爬梯口各设有一垂直向下的爬梯,两个所述爬梯分别抵接所述下层结构的综合舱和电力舱,所述第一爬梯口和所述第二爬梯口上均覆盖有第一轻质防火盖板。
优选地,所述中板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管线连接孔和两个第二管线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一管线连接孔分别连通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综合舱,两个所述第二管线连接孔分别连通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电力舱,两个所述第一管线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二管线连接孔上均覆盖有第二轻质防火盖板。
优选地,每一所述管廊远离所述交叉口结构的一端均间隔设有若干节点结构,每一所述节点结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转换层和管廊层,所述管廊层内设有与所述管廊对应的燃气舱、综合舱和电力舱,每一所述节点结构的所述综合舱和所述电力舱各设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一所述防火分区的顶端各开设有一通风孔,所述转换层的顶端开设有一通风井,四个所述通风孔均连通所述通风井。
优选地,每一所述通风孔上均安装有一屋顶式风机,每一所述屋顶式风机的底座处均配置有一远控电动防烟防火阀。
优选地,所述通风井上覆盖有一第一预制盖板,所述通风井的四周装设有百叶窗。
优选地,所述转换层沿所述管廊的水平方向分为互不相通的设备间、通风间和投料间,每一所述节点结构的所述通风井和四个所述通风孔分别位于所述通风间的顶部和底部。
优选地,每两个所述防火分区之间、所述设备间和所述通风间之间分别通过一常闭防火门所阻隔,所述通风间和所述投料间之间通过一防火卷帘门所阻隔。
优选地,所述设备间的顶端设有一逃生口,所述逃生口上设有自动液压井盖,所述设备间内垂直设有第三爬梯,所述第三爬梯的上端连接所述逃生口,所述第三爬梯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综合舱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投料间的顶面设有总投料口,所述总投料口上覆盖有第二预制盖板;所述投料间的底面间隔设有第一投料口和第二投料口,所述第一投料口连通所述综合舱,所述第二投料口连通所述电力舱,所述第一投料口和所述第二投料口上均覆盖有第三轻质防火盖板。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分为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第一管廊连通上层结构,第二管廊连通下层结构,有效保证了两条管廊在交叉处的正常工作。同时,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设有互通的爬梯口和管线连接孔,爬梯口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等工作,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的综合舱和电力舱各设有两个管线连接孔,方便各舱不同的各种管线从对应的管线连接孔穿过,防止各管线间交叉混乱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节点结构设为转换层和管廊层,所有管廊层的通风孔均通过转换层的通风井与地面连通,仅有转换层的通风井露出地面,有效减少了露出地面的通风井个数,美化周边环境的同时,为地面的交通带来更多方便。此外,两个防火分区之间、设备间和通风间之间分别通过一常闭防火门所阻隔,通风间和投料间之间通过一防火卷帘门所阻隔,从而有效提高各个独立空间的防火安全系数,以有效提高管廊的安全使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的右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中的顶板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中的中板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中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中的节点结构的切面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中的节点结构的断面图;
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中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中的管廊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在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在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8中湿铺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管廊,A1-第一管廊,B1-第二管廊,2-燃气舱,3-综合舱,4-电力舱,5-交叉口结构,6-上层结构,7-下层结构,8-顶板,9-中板,10-底板,11-第一爬梯口,12-第二爬梯口,13-第一爬梯,14-第二爬梯,15-第一管线连接孔,16-第二管线连接孔,17-节点结构,18-转换层,19-管廊层,20-通风孔,21-通风井,22-屋顶式风机,23-远控电动防烟防火阀,25-第一预制盖板,26-百叶窗,27-设备间,28-通风间,29-投料间,30-常闭防火门,31-防火卷帘门,32-逃生口,33-自动液压井盖,34-第三爬梯,35-第二预制盖板,36-第一投料口,37-第二投料口,38-第一轻质防火盖板,39-第二轻质防火盖板,40-第三轻质防火盖板,41-地面,42-总投料口,59-顶壁,60-湿铺防水卷材,61-底部隔离膜层,62-材料层,63-粘胶层,64-顶部隔离膜层,70-耐根刺防水卷材,71-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2-底壁,73-混凝土垫层,74-侧壁,75-烧结多孔砖砌体,76-素混凝土,77-附加卷材,78-施工缝,80-加强层,81-镀锌钢板止水带,96-水泥砂浆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包括互相交叉的两条管廊1,分别为第一管廊A1和第二管廊B1,每一管廊1内均包括并列设置的燃气舱2、综合舱3和电力舱4。两条管廊1在其交叉处设有一个交叉口结构5,交叉口结构5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板8、中板9和底板10,顶板8、中板9和底板10通过侧墙连接,顶板8、中板9和侧墙围成上层结构6,中板9、底板10和侧墙围成下层结构7。上层结构6和下层结构7内分别设有与两条管廊1对应的燃气舱2、综合舱3和电力舱4,第一管廊A1连通上层结构6,第二管廊B1连通下层结构7。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气舱2的断面尺寸设为1.9×3.5m,综合舱3的断面尺寸设为4.1×3.5m,电力舱4的断面尺寸设为1.9×3.5m。
进一步地,中板9分别开设有第一爬梯口11和第二爬梯口12,第一爬梯口11分别连通上层结构6和下层结构7的综合舱3,第二爬梯口12分别连通上层结构6和下层结构7的电力舱4,第一爬梯口11和第二爬梯口12各设有一垂直向下的爬梯,分别为第一爬梯13和第二爬梯14,两个爬梯分别抵接下层结构7的综合舱3和电力舱4,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一爬梯13从上层结构6的综合舱3进到下层结构7的综合舱3。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二爬梯14从上层结构6的电力舱4进到下层结构7的电力舱4,以进行各种检修等工作。第一爬梯口11和第二爬梯口12上均覆盖有第一轻质防火盖板38,第一轻质防火盖板38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需要使用第一爬梯口11和第二爬梯口12时才分别打开其第一轻质防火盖板38。
进一步地,中板9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管线连接孔15和两个第二管线连接孔16,两个第一管线连接孔15分别连通上层结构6和下层结构7的综合舱3,两个第二管线连接孔16分别连通上层结构6和下层结构7的电力舱4。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各舱不同的管线从不同的管线连接孔穿过,防止各管线间交叉混乱的现象。两个第一管线连接孔15和两个第二管线连接孔16上均覆盖有第二轻质防火盖板39,第二轻质防火盖板39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需要使用两个第一管线连接孔15和两个第二管线连接孔16时才分别打开其第二轻质防火盖板39。
进一步地,顶板8和中板9均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混凝土基体材料80份、助剂5份、碳纤维复合材料微球2份、炭纤维丝1份、防水剂6份和防裂抗渗剂5份。其中,所述混凝土基体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硅酸盐水泥20份、粉煤灰25份、高铝矿渣10份和氧化铝陶瓷微球6份,水灰比为0.5。所述助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纳米高岭土粒子20份、纳米氧化镁粒子3份、纳米方解石粒子5份、纳米蒙脱石粒子20份和聚乙烯醇纤维1份。所述防水剂为甲基硅醇盐。所述防裂抗渗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粉煤灰20份、氟石膏15份和氧化镁12份。
本发明利用助剂降低了混凝土的渗透率,同时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微球提高混凝土整体的界面性质,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并利用炭纤维作为增韧材料,保证其整体的抗压强度。此外,防裂抗渗剂以粉煤灰、氟石膏和氧化镁为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通过三种组分之间相互配合,既满足了混凝土早期水化矿物的需要,同时降低了水化温度,又有效地延长了混凝土后期的膨胀时间,保障了混凝土后期收缩补偿和强度的增长,使得本发明所用防裂抗渗剂在制备顶板和中板时,能有效地提高其防裂抗渗性能、力学性能和稳定性能及耐久性能。
请同时参见图6至图7,每一管廊1远离交叉口结构5的一端均间隔设有若干节点结构17,每一节点结构17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转换层18和管廊层19。管廊层19内设有与管廊1对应的燃气舱2、综合舱3和电力舱4。每一节点结构17的综合舱3和电力舱4各设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一防火分区的顶端各开设有一通风孔20,转换层18的顶端开设有一通风井21,四个通风孔20均连通通风井21。转换层18的设置,可以使得露出地面41的通风孔仅有一个,各舱的通风孔20均通过通风井21连通地面41,有效减少了露出地面41的通风孔个数,美化周边环境的同时,为地面41的交通带来更多方便。通风井21采用出地面的通风格栅与大气联通,为防止路面雨水倒灌,通风井21有一定的出地面高度,一般为0.5m,以满足管廊1内各舱室内的安全使用要求。
进一步地,每一通风孔20上均安装有一屋顶式风机22,每一屋顶式风机22的底座处均配置有一远控电动防烟防火阀23。通过设置远控电动防烟防火阀23起到隔绝多舱之间独立防火区间的作用。通风井21上覆盖有一第一预制盖板25,第一预制盖板25在接缝时灌注聚硫密封胶进行防水。通风井21的四周装设有百叶窗26。百叶窗26的四周均同,造型美观,可同时起到通风、防雨雪、防虫和防盗作用。
进一步地,转换层18沿管廊1的水平方向分为互不相通的设备间27、通风间28和投料间29。每一节点结构17的通风井21和四个通风孔20分别位于通风间28的顶部和底部。每两个防火分区之间、设备间27和通风间28之间分别通过一常闭防火门30所阻隔,通风间28和投料间29之间通过一防火卷帘门31所阻隔,从而有效提高各个独立空间的防火安全系数。防火卷帘门31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以分割防火区间,当需要使用投料间29进行投料时才打开防火卷帘门31。将投料间29设在转换层18内,综合舱3和电力舱4的投料工作均通过投料间29得以完成,可以有效减少投料口露出地面41构筑物的数量。
进一步地,设备间27的顶端设有一逃生口32,逃生口32不应少于1×1m。本实施方式的逃生口32设为1×1m。逃生口32上设有自动液压井盖33,自动液压井盖33可远程遥控,以防止未经许可人员偷盗井盖,进入管廊1。逃生口32内设有防坠网(未标示),以增加工作人员出入的安全性。位于管廊1内的工作人员可以轻松打开自动液压井盖33进行逃生或出入防坠网。设备间27内垂直设有第三爬梯34,第三爬梯34的上端连接逃生口32,第三爬梯34的下端延伸至综合舱3的底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第三爬梯34直接进入综合舱3进行检修等工作。第三爬梯34设为垂直钢爬梯,简易,不占用管廊1内的宝贵空间。
投料间29的的顶面设有总投料口42,总投料口42上覆盖有第二预制盖板35。投料间29的底面间隔设有第一投料口36和第二投料口37,第一投料口36连通综合舱3,第一投料口36的长度设为7m,宽度设为1.5m。第二投料口37连通电力舱4,第二投料口37的长度设为7m,宽度设为1m。第一投料口36和第二投料口37上均覆盖有第三轻质防火盖板40。第三轻质防火盖板40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需要使用投料口进行投料时才分别打开其第三轻质防火盖板40。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中板和顶板的组分及其重量份不一样之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8和中板9均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混凝土基体材料110份、助剂9份、碳纤维复合材料微球3.5份、炭纤维丝2份、防水剂8份和防裂抗渗剂10份。其中,所述混凝土基体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硅酸盐水泥25份、粉煤灰33份、高铝矿渣18份和氧化铝陶瓷微球9份,水灰比为0.575。所述助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纳米高岭土粒子30份、纳米氧化镁粒子6份、纳米方解石粒子10份、纳米蒙脱石粒子30份和聚乙烯醇纤维2份。所述防水剂为甲基硅树脂。所述防裂抗渗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粉煤灰40份、氟石膏25份和氧化镁22份。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中板和顶板的组分及其重量份不一样之外,其他均与实施例1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8和中板9均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混凝土基体材料140份、助剂13份、碳纤维复合材料微球5份、炭纤维丝1-3份、防水剂10份和防裂抗渗剂15份。其中,所述混凝土基体材料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硅酸盐水泥30份、粉煤灰41份、高铝矿渣26份和氧化铝陶瓷微球12份,水灰比为0.65。所述助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纳米高岭土粒子40份、纳米氧化镁粒子9份、纳米方解石粒子15份、纳米蒙脱石粒子40份和聚乙烯醇纤维3份。所述防水剂为长链烷基烷氧基硅烷。所述防裂抗渗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成成分:粉煤灰60份、氟石膏35份和氧化镁32份。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系统,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系统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在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系统的管廊1上设有防水结构。请同时参见图8至图10,顶壁59、底壁72和侧壁74共同围成管廊1。管廊1的顶壁59上依次铺设有两层1.5mm厚的湿铺防水卷材60、1.2mm厚的耐根刺防水卷材70和70mm厚的C3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1。管廊1的底壁72上依次铺设有50mm厚C35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1、两层1.5mm厚的湿铺防水卷材60及混凝土垫层73。管廊1的侧壁74外依次铺设有两层1.5mm厚的湿铺防水卷材60、20mm厚烧结多孔砖砌体75(即M7.5砂浆砌Mu15烧结多孔砖加20mm厚1:3水泥砂浆)和500mm厚素混凝土76(仅在下穿路基段设置)。此外,管廊1的侧壁74中的湿铺防水卷材60的内侧还设有挡板(图未示),用以防止机械损伤或电火花灼伤湿铺防水卷材60。管廊1中的顶壁59、底壁72和侧壁74上的两层湿铺防水卷材60相连接成一体,两层湿铺防水卷材60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且采用冷粘粘贴。
管廊1的侧壁74与底壁72或顶壁59的转角处除设有两层湿铺防水卷材60外,还设有附加卷材77,且转角设成50×50mm的M7.5水泥砂浆倒角96。箱体侧壁74的防水结构中的施工缝78处铺贴有湿铺防水卷材加强层80,加强层80的宽度为500mm,厚度为1.5mm。
优选地,施工缝78的中部还设有镀锌钢板止水带81,在镀锌钢板止水带81不宜施工的部位则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镀锌钢板止水带81的厚度为3mm,镀锌钢板止水带81中的镀锌涂层的厚度为8um。施工缝78初凝后,应采用钢丝刷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水平施工缝78浇捣前,先涂刷优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该防水材料用量不少于1.5Kg/m2,再铺30-50mm厚的1:1的水泥砂浆;垂直或者环向施工缝78浇捣前,先涂刷优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该防水材料用量不少于1.5Kg/m2,并及时浇注混凝土。
其中,对于镀锌钢板止水带81,镀锌钢板止水带81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主筋采用钢筋焊接连接,连接点的纵向间距不超过5米,以防止镀锌钢板止水带81电化腐蚀。
对于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前应采用钢丝刷清除敷设范围内施工缝78的砂粒及混凝土渣,然后用抹布或高压水冲洗干净。遇水膨胀止水胶距离混凝土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距离太小其膨胀应力会导致混凝土胀裂。遇水膨胀止水胶挤出断面最小尺寸为15×8(宽×高),搭接长度不小于20mm,且应连续均匀。遇水膨胀止水胶应具有缓膨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对于浸水引起膨胀而使遇水膨胀止水胶提前膨胀的,必须重新施工。
同时,请参见图11,湿铺防水卷材60包括底部隔离膜层61、材料层62、粘胶层63和顶部隔离膜层64;粘胶层63分为两层,分别设于材料层62的上面和下面。材料层62可以为含镀锌层的高分子膜层、高分子叠压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聚酯纤维布、玻璃纤维布或网格布层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本实施例中材料层62优选为包括依次铺设的含镀锌层的高分子膜层、高分子叠压膜层、热塑性弹性体层、聚酯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粘胶层63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制成:改性沥青28份、环烷酸丁酯增塑剂8份、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抗氧化剂6份和氢氧化铝阻燃剂5份。
改性沥青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沥青16份、橡胶粉15份、环氧树脂15份、有机硅乳液10份、聚丙烯酸酯6份、硬脂酸4份、铝酸脂4份、聚乙烯醇3份、氧化铝2份和超细碳酸钙1份。该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上述重量份的原料;
(2)将沥青置入搅拌罐中,加热至130℃,再将橡胶粉、环氧树脂、有机硅乳液、聚丙烯酸酯和硬脂酸加入,升温至160℃,搅拌1小时,得熔融物;
(3)将氧化铝研磨,过300目筛,再与超细碳酸钙混合均匀,得无机粉体;
(4)将上述无机粉体、铝酸脂和聚乙烯醇加入至上述熔融物中,混合搅拌,搅拌的同时加入PVDF,搅拌均匀,即得。
底部隔离膜层61和顶部隔离膜层64均为聚乙烯薄膜。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湿铺防水卷材60的改性沥青中,聚丙烯酸酯能形成光泽好而耐水的膜,粘合牢固,不易剥落,在室温下柔韧而有弹性,耐候性好,但抗拉强度不高。硬脂酸是天然胶、合成橡胶和胶乳中广泛应用的硫化活性剂,也可用作增塑剂、软化剂和防水剂等。有机硅乳液为水包油型消泡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冷冻性,且拒水防水效果良好。
铝酸脂是一种促粘剂或表面处理剂,可促进粘合,具有催化作用;改善分散与流变性能;提高抗冲强度,不会产生脆性;改善机械性能,提高填充量,降低成本;防止相分离,防腐、抗氧化、阻燃等作用。此外,铝酸脂还可提高无机粉体与塑料的相容性。基于该成分的作用,本发明尝试将该成分应用至沥青的改性中,目前并没见将该成分应用至改性沥青中的报道。
超细碳酸钙在增加塑料产品体积,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硬度和钢度,改进塑料的加工性能、提高其耐热性、改进塑料的散光性、抗擦伤性、平滑度和对缺口抗冲击强度的增韧效果及混炼过程中的粘流性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基于该成分的作用,本发明尝试将该成分应用至沥青的改性中,目前并没见将该成分应用至改性沥青中的报道。
此外,本发明中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1所使用的混凝土为防水混凝土,所述防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所述防水混凝土中所选用的水泥为低水化热水泥,所述低水化热水泥的细度不超过350m2/kg。本实施例中所述低水化热水泥的细度为300m2/kg。所述防水混凝土中掺入抗裂硅质防水剂掺量为凝胶材料用量的5%,胶凝材料的用量不小于300Kg/m2,且不大于400Kg/m2(包括掺合料和外加剂)。本实施例中,胶凝材料的用量为356Kg/m2。所述防水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所述防水混凝土的骨料的空隙率不超过40%,且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20mm±20。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0.08%;所述防水混凝土的骨料的空隙率为37%,且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20mm±10。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9)

1.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包括互相交叉的两条管廊,分别为第一管廊和第二管廊,两条所述管廊在其交叉处设有一个交叉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口结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顶板、中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中板围成上层结构,所述中板和所述底板围成下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内分别设有与两条所述管廊对应的燃气舱、综合舱和电力舱,所述第一管廊连通所述上层结构,所述第二管廊连通所述下层结构;
每一所述管廊远离所述交叉口结构的一端均间隔设有若干节点结构,每一所述节点结构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转换层和管廊层,所述管廊层内设有与所述管廊对应的燃气舱、综合舱和电力舱,每一所述节点结构的所述综合舱和所述电力舱各设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一所述防火分区的顶端各开设有一通风孔,所述转换层的顶端开设有一通风井,四个所述通风孔均连通所述通风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分别开设有第一爬梯口和第二爬梯口,所述第一爬梯口分别连通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综合舱,所述第二爬梯口分别连通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电力舱,所述第一爬梯口和所述第二爬梯口各设有一垂直向下的爬梯,两个所述爬梯分别抵接所述下层结构的综合舱和电力舱,所述第一爬梯口和所述第二爬梯口上均覆盖有第一轻质防火盖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管线连接孔和两个第二管线连接孔,两个所述第一管线连接孔分别连通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综合舱,两个所述第二管线连接孔分别连通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电力舱,两个所述第一管线连接孔和两个所述第二管线连接孔上均覆盖有第二轻质防火盖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通风孔上均安装有一屋顶式风机,每一所述屋顶式风机的底座处均配置有一远控电动防烟防火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井上覆盖有一第一预制盖板,所述通风井的四周装设有百叶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层沿所述管廊的水平方向分为互不相通的设备间、通风间和投料间,每一所述节点结构的所述通风井和四个所述通风孔分别位于所述通风间的顶部和底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防火分区之间、所述设备间和所述通风间之间分别通过一常闭防火门所阻隔,所述通风间和所述投料间之间通过一防火卷帘门所阻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间的顶端设有一逃生口,所述逃生口上设有自动液压井盖,所述设备间内垂直设有第三爬梯,所述第三爬梯的上端连接所述逃生口,所述第三爬梯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综合舱的底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间的顶面设有总投料口,所述总投料口上覆盖有第二预制盖板;所述投料间的底面间隔设有第一投料口和第二投料口,所述第一投料口连通所述综合舱,所述第二投料口连通所述电力舱,所述第一投料口和所述第二投料口上均覆盖有第三轻质防火盖板。
CN201811159866.1A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Active CN1090831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9866.1A CN109083198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59866.1A CN109083198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3198A CN109083198A (zh) 2018-12-25
CN109083198B true CN109083198B (zh) 2020-12-25

Family

ID=64843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9866.1A Active CN109083198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831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9058A (zh) * 2019-06-06 2019-10-01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教学用地下综合管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062991U (zh) * 2017-07-10 2018-03-02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廊内污水管无跌损交汇的地下综合管廊十字交叉口结构
CN107842037A (zh) * 2017-10-31 2018-03-2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车辆交互通行的地下综合管廊交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83198A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2265B (zh) 一种多功能快速建房模墙板结构体系
CN201024547Y (zh) 纤维水泥板灌浆墙体
CN101016759A (zh) 纤维水泥板灌浆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CN109184115A (zh) 一种生态石保温装饰一体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83199B (zh) 一种综合管廊及其箱体防水结构
CN201883554U (zh) 一种防水保温砂浆层
CN102251670A (zh)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自保温系统施工工艺
CN206752862U (zh) 基于耐久性的倒置式屋面防水结构
CN1360120A (zh) 岩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复合墙体及施工工艺
CN111042362A (zh) 凝胶不燃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9083198B (zh) 一种带交叉口的三舱管廊结构
CN206487057U (zh) 一种暗装于填充墙内的新型配电箱壳
CN208996082U (zh) 一种综合管廊及其箱体防水结构
CN109083197B (zh) 一种带交叉口的四舱管廊结构
CN109252544B (zh) 一种四舱综合管廊系统
CN208996084U (zh) 一种带交叉口的四舱管廊结构
CN111101594A (zh) 一种冷弯薄壁轻钢结构建筑
CN101549526A (zh) 保温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CN204645323U (zh) 一种预制构造柱钢丝网片整体复合夹芯轻质建筑墙
CN203640124U (zh) 一种复式防火防水曲面屋顶结构
CN209025106U (zh) 一种综合管廊组合节点结构
CN109487819B (zh) 一种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109083196B (zh) 一种综合管廊组合节点结构
CN211690738U (zh) 一种冷弯薄壁轻钢结构建筑
CN101619612A (zh) 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