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6451B -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6451B
CN109076451B CN201680084691.5A CN201680084691A CN109076451B CN 109076451 B CN109076451 B CN 109076451B CN 201680084691 A CN201680084691 A CN 201680084691A CN 109076451 B CN109076451 B CN 1090764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class
stations
access point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46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76451A (zh
Inventor
杜振国
杨云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6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76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6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领域,能够使站点在不同的时段使用不同的站点中继,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大致具有相同的耗电速度。包括:接入点根据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组里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接入点在基本服务集中广播通告消息。

Description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英文全称: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英文简称:IEEE)802.11标准组织计划制定基于2.4GHz或5GHz频段的无线保真(英文全称:Wireless Fidelity,英文简称:WiFi)物联网(英文全称:Internet of Things,英文简称:IoT)标准,其基本特征在于站点(英文全称:Station,英文简称:STA)具有更低功耗,以及接入点(英文全称:Access Point,英文简称:AP)与站点之间能够长距离传输,例如,期望的传输半径可以达到2km,主要用于传感器网络或工业控制等场景。具体的,可以由站点充当中继角色,即通过中继站点(relay STA)实现接入点与站点之间的长距离传输,例如,中继站点可以是传感器等设备。中继站点除了为边缘站点中继传输数据之外,自身也产生数据和传输数据。
在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无线网络中,站点的功耗存在远近效应。假设所有站点具有相等初始电量和相等数量的待传输数据,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距离接入点更远的站点比更近的站点耗电多。站点功耗的远近效应导致站点耗电速度不一致。然而,我们恰恰希望站点耗电速度大致一致,以便统一更换同批次设备。那么,如何分配同一基本服务集(英文全称:Basic Service Set,英文简称:BSS)中承担中继角色的站点,才能保证所有站点大致具有相同的耗电速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以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上述目标和其他目标将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达成。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体现。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站点中继方法,包括:
在一个基本服务集中包括一个接入点、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中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第一类站点为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
首先,接入点根据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组里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然后,接入点在基本服务集中广播通告消息,使得第一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和/或,使得第二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为其用的中继站点。
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首先,接入点根据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组里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然后,通过通告消息将每个站点组包括的至少两个能够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也就是第一类站点,广播给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使得第一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和/或,使得第二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用的中继站点。从而,将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能够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一般可通过窗口起始时刻和窗口时长来标识,但针对不同情况,具有不同具体指示方式。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包括有下面具体描述。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在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确定。这样,就无需显式指示每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从而节省了指示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起始时刻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第一起始时刻结合第一类站点在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就可以确定每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每个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的第一起始时刻可以不同,即不同站点组的中继站点运行的起始时刻可以不同,因此具有灵活指示的特点。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起始时刻,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均与所述第二起始时刻相同。第二起始时刻结合第一类站点在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就可以确定每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于所有站点组的中继站点运行的起始时刻相同,即第二起始时刻只有一个,故指示开销较小。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类站点所在的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时长相同。每个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一个第一时长,不同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时长可以不同,即每个站点组中的所有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相同,从而减少指示开销;不同站点组中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可以不同,具有一定灵活性;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均为所述第二时长。即,通告消息只包含一个第二时长,指示开销更小。这意味着,所有站点组中的所有第一类站点具有相同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为预先设置的相同的长度。由于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是预先设置的,通告消息中无需显式携带,从而进一步减小通告消息的指示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每个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一个第三时长,不同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的第三时长可以不同,即每个站点组中的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是相同的,从而减少指示开销;不同站点组中的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可以不同,具有一定灵活性;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还包括第四时长,所述第四时长用于指示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所述第四时长。通告消息只包含一个第四时长,指示开销更小。这意味着,所有站点组中的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每个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一个第一占空比,即每个站点组中的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长度与随后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都是相同的,从而减少指示开销;不同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占空比可以不同,具有一定灵活性;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占空比,每个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均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值相等。通告消息只包含一个第二占空比,指示开销更小。这意味着,所有站点组中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长度与窗口之间的间隔的比值都是相同的。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与在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与该第一类站点排序相邻的所述第一类站点分别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任意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分别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种情况下,允许对每个中继使能信息包含的排序相邻的两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分别指示,接入点可根据需要调整各个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指示方式更加灵活。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接入点通过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发送给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中的任何时刻,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的第一类站点的覆盖范围能够覆盖所有第二类站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的数目;或者,所述通告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的数目。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接入点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生成通告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上行消息包括站点的剩余电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可实现方式中,在接入点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入点根据站点的上行消息估计站点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实现方式中,站点的上行消息还包括站点根据接入点向站点发送的下行消息估计的站点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可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可实现方式中,在接入点在基本服务集中广播通告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入点确定与一个目标边缘站点相关的至少一个中继站点;接入点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中继站点向目标边缘站点发送数据。每一个站点组中都存在边缘站点,即与接入点距离较远、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亦即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目标边缘站点为所述第二类站点中的一个。中继站点为所述第一类站点。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站点中继方法,包括:
在一个基本服务集中包括一个接入点、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其中,第一类站点为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首先,基本服务集中的站点接收通告消息,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然后,当站点的标识不包括在通告消息中且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站点根据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
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基本服务集中的站点接收到接入点广播的包括至少两个能够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通告消息后,当站点确认该站点的标识不包括在通告消息中且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时,根据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从而,将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能够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站点根据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站点从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中选择一个中继站点;站点向中继站点发送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站点中继方法,包括:
在一个基本服务集中包括一个接入点、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其中,第一类站点为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首先,基本服务集中的站点接收接入点广播通告消息,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然后,当站点的标识与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站点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
上述第三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基本服务集中的站点接收到接入点广播的包括至少两个能够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第一类站点的通告消息后,当站点确认该站点的标识与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从而,将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能够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站点接收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站点转发通告消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入点,所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中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所述接入点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组里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接入点、第二类站点和所有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发送单元,用于在基本服务集中广播生成单元生成的通告消息,使得第一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和/或,使得第二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为其用的中继站点。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中接入点的行为的功能。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站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告消息,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接入点、第二类站点和所有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处理单元,用于当站点的标识不包括在通告消息中且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根据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二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中站点的行为的功能。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站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接入点、第二类站点和所有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处理单元,用于当站点的标识与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三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中站点的行为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四方面至第六方面所述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通信接口,用于完成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的功能,处理器,用于完成处理单元的功能,存储器,用于存储音量阈值。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具体的,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中接入点的行为的功能,以及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中站点的行为的功能。
上述各方面提供的站点中继方法及设备,通过接入点根据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组里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然后,通过通告消息将每个站点组包括的至少两个能够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也就是第一类站点,广播给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使得第一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和/或,使得第二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用的中继站点。从而,将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能够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以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本发明中,接入点和站点的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的功能和本发明类似,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用时间窗口长度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点中继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可用时间窗口长度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可用时间窗口长度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再一种可用时间窗口长度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站点中继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点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接入点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点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站点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站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站点和接入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需要中继转发,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站点和接入点之间距离较远的原因,接入点和站点一跳不可达;另一方面,即使站点和接入点一跳可达,由于站点和接入点距离较远,站点直接向接入点传输数据导致站点耗电很快,而通过中继转发站点发送的数据则能有效省电。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在于:接入点根据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组里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通过通告消息广播给基本服务集包括的所有站点,使得第一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和/或,使得第二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为其用的中继站点。其中,每个第一类站点为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从而,使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能够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保证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的接入点和站点。该基本服务集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的扇区,例如,第一扇区、第二扇区和第三扇区。每个扇区包括多个站点,即每个扇区可以认为是一个站点组,每个扇区包括的站点可以与接入点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接入点与其他扇区的站点进行通信。
示例的,如图1所示,对于本基本服务集的第一扇区,接入点可以确定站点R1~R6这六个位置距离接入点较近的站点为第一类站点,其它处于扇区边缘、位置距离接入点较远的站点为第二类站点。如图2所示,展示了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一个例子,所述六个第一类站点以如图2所示的时分方式担任中继站点。从而该扇区中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第二类站点可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和当前系统时间,推断当前承担中继角色的站点。对于一个第二类STA,可以存在多个候选的中继站点,这些中继站点分时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第二类STA几乎在任何时刻都能找到至少一个可用的中继站点,各个中继站点分时工作规律信息携带在通告消息中由AP进行广播,并进一步可以由中继站点转发全网。各个中继站点分时工作保证了各个中继站点的省电,优选地,各个分时的时段加在一起能覆盖整个时段,这样能保证第二类STA任何时刻都能找到可用的中继站点。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扇区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方案而引入的概念,而不是根据天线覆盖方向划分的扇区。每个扇区中,任何时刻只需有一个激活的中继设备存在,即可实现对本扇区所有第二类站点的覆盖。从整个基本服务集来看,同一时刻往往存在多个激活的中继站点,只不过这些激活的中继站点针对的是不同扇区的站点。这些同时存在的多个激活的中继站点合在一起,即可实现对整个BSS中所有第二类站点的覆盖。
如图3所示,图1中的接入点和站点可以以图3中的计算机设备(或系统)的方式来实现。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示意图。计算机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通信总线102,存储器1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4。
处理器101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1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英文全称:Central Processing Unit,英文简称:CPU),也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全称: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发明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英文全称:digital signal processor,英文简称: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全称: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英文简称:FPGA)。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计算机设备1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的处理器101和处理器1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通信总线102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英文全称: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英文简称: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英文全称:Peripheral Component,英文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英文全称: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英文简称: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1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英文简称: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access memory,英文简称: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英文简称:EEPROM)、只读光盘(英文全称: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英文简称: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103用于存储执行本发明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01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1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所述通信接口1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英文全称: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英文简称:WLAN)等。通信接口104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实现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图3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可以是图1中的接入点。
处理器101,用于生成通告消息。
处理器101,还用于根据站点的上行消息估计站点的位置。
通信接口104,用于在基本服务集中广播通告消息。
通信接口104,还用于接收基本服务集中每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上行消息包括站点的剩余电量。
存储器103,用于存储接入点确定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图3所示的计算机设备100可以是图1中的站点。
通信接口104,用于接收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
通信接口104,还用于转发通告消息。
处理器101,用于当站点的标识与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
处理器101,还用于当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时,根据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点中继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201、接入点根据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组里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
接入点生成通告消息以确定第一类站点并配置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此动作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站点组执行,而不是一定要针对整个基本服务集进行。这种情况下,接入点生成通告消息只需根据相应一个或多个站点组中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来确定即可,不必考虑基本服务集中的其它站点。这样,针对一个基本服务集,接入点可以分多次分别对各个站点组进行电量的调控,进而可以达到整个基本服务集中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当然,此动作也可以针对整个基本服务集进行,这种情况下,接入点可以根据整个基本服务集中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基本服务集所包括的站点组中每个站点组里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
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在一个基本服务集中包括一个接入点、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其中,第一类站点为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具体的,接入点根据基本服务集中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并生成通告消息。因为站点的耗电速度存在远近效应,如果让距离接入点较近的站点充当中继设备,则能有效平衡远近站点的耗电速度。剩余电量较多且距离接入点较近的站点有更多机会成为第一类站点。例如,接入点选择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且与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的设备作为第一类站点。当然,距离接入点太近可能不利于边缘站点省电,因此距离接入点太近的站点可能不适合作为第一类站点,即接入点选择的作为中继的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的距离可能还应大于第三阈值。接入点在通告消息中指示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也是根据它们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的。与接入点距离相当的多个第一类站点中,剩余电量越多,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越长;剩余电量相当的多个第一类站点中,距离接入点越近,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越长。接入点安排距离自己较近、剩余电量较多的站点作为中继设备,加大了这些站点的耗电速度,与此同时,由于这些中继设备的存在,边缘站点的耗电速度降低,从而使得整个基本服务集中的站点具有大致相当的耗电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点可以针对每个站点组来确定该站点组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该站点组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每个站点组的站点均可以根据以下描述执行具体的步骤。站点组可以是接入点内部对与自己关联的站点基于位置的一种分组,目的是便于针对不同站点组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分别进行指示,以节省指示开销。这是因为同一站点组内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这种先后关系能够大大节省指示开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组是接入点内部对关联站点的一种划分,可以在通告消息中显式指示这些分组,也可以不显式指示分组。出于减小指示开销的考虑,优选显式指示分组,即通告消息中包含的第一类站点标识分为多组,每组对应一个站点组。当然,接入点也可以在通告消息中单独指示每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而不特别关注不同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先后时间关系。此时,整个基本服务集的站点可看做一个站点组。相比显式指示站点组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指示开销较大。
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一般可通过窗口起始时刻和窗口时长来标识,但针对不同情况,具有不同具体指示方式。
可选的,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在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确定。对于整个基本服务集来说,可能包含多个站点组,因此通告消息中可包含多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对于每一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其中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该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在该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的顺序确定。这样,就无需显式指示每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从而节省了指示开销。
可选的,每个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起始时刻,第一起始时刻用于指示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每个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第一起始时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起始时刻结合第一类站点在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就可以确定每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每个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的第一起始时刻可以不同,即不同站点组的中继站点运行的起始时刻可以不同,因此具有灵活指示的特点。
或者,通告消息包括第二起始时刻,每个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均与所述第二起始时刻相同。第二起始时刻结合第一类站点在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就可以确定每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于所有站点组的中继站点运行的起始时刻相同,即第二起始时刻只有一个,故指示开销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起始时刻或第二起始时刻既可以用绝对时间表示,例如,当定时同步功能(英文全称:Timing Synchronization Function,英文简称:TSF)的低若干位等于第一起始时刻或第二起始时刻时,即到达第一起始时刻或第二起始时刻;也可以用相对时间表示,例如,通告消息结束之后间隔一定时间后,为第一起始时刻或第二起始时刻。而第一起始时刻或第二起始时刻可以不在通告消息中显式指示,例如,默认以通告消息结束时间后间隔预定义时间,例如,短帧间间隔(英文全称:Short Inter-frame Space,英文简称:SIFS)作为第一起始时刻或第二起始时刻,或者接入点在之前的管理帧中指示了第一起始时刻或第二起始时刻,如信标帧(Beacon)、探测响应帧(Probe Response)、关联响应帧(Association Response)等管理帧。
可选的,每个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时长,每个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第一类站点所在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第一时长相同;每个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第一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一个第一时长,不同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的第一时长可以不同,即每个站点组中的所有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相同,从而减少指示开销;不同站点组中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可以不同,具有一定灵活性。
或者,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长,每个所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均为第二时长。即,通告消息只包含一个第二时长,指示开销更小。这意味着,所有站点组中的所有第一类站点具有相同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通告消息中指示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也可不显式指示,例如,标准定义了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或者接入点在之前的管理帧(如Beacon、ProbeResponse、Association Response等)中指示了第一时长或第二时长。
可选的,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为预先设置的相同的长度。由于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是预先设置的,通告消息中无需显式携带,从而进一步减小通告消息的指示开销。
特别的,若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不等长,则每个第一类站点需要一个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指示,此时,所有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必须在通告消息中显式指示。
可选的,每个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三时长,第三时长用于指示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每个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第三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一个第三时长,不同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的第三时长可以不同,即每个站点组中的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是相同的,从而减少指示开销;不同站点组中的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可以不同,具有一定灵活性。
或者,通告消息还包括第四时长,每个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所述第四时长。通告消息只包含一个第四时长,指示开销更小。这意味着,所有站点组中的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都是相同的。
可选的,每个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占空比,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每个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一个第一占空比,即每个站点组中的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长度与随后的可用时间窗口间隔的比值都是相同的,从而减少指示开销;不同站点组对应的中继使能信息中包含的第一占空比可以不同,具有一定灵活性。
或者,通告消息包括第二占空比,第二占空比用于表示每个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均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值相等。也就是基本服务集中所有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其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时间间隔的比值相同的。通告消息只包含一个第二占空比,指示开销更小。这意味着,所有站点组中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长度与窗口之间的间隔的比值都是相同的。
可选的,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与其所述第一类站点排序相邻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时间间隔,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任意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间的时间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种情况下,允许对每个中继使能信息包含的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分别指示,接入点可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间隔,指示方式更加灵活。
基于上述指示,每个第一类站点可计算自己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假设N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时分排列,则如果N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等长且无间隔,则第i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为t(t0)+(i-1)×T,i=1,2,…,N,t(t0)为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如果N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不等长且无间隔,则第i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为
Figure GDA0002596673450000131
Tk为中继使能信息中第k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如果N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等长,且第i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末尾与下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起始位置之间间隔为Ti′,则第i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为
Figure GDA0002596673450000132
等等。站点可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每一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上述描述中,i体现了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在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即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在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确定。
可选的,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接入点通过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发送给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管理帧在发送通告消息之前发出,具体可以是关联响应帧或其它管理帧。
需要说明的是,可用时间窗口可以是周期或非周期的。周期性的可用时间窗口:第一类站点按照通告消息中的信息以某一时间周期为周期周期性处于中继模式,此时,可能需要接入点指示该过程执行的周期数(即时间周期的数目,例如共执行M个时间周期),可包含在通告消息中。或者,非周期性可用时间窗口:站点在一个时间周期结束时醒来,收听接入点新的通告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中的任何时刻,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的第一类站点的覆盖范围能够覆盖所有第二类站点。从任何一个扇区(即站点组)来看,任何时刻至少有一个第一类站点处于激活状态并担任中继角色;从整个BSS来看,任何时刻处于激活状态并担任中继角色的第一类站点的通信范围能够覆盖BSS中所有第二类站点。总之,对于任何一个第二类站点,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找到至少一个处于激活状态并担任中继角色的第一类站点,从而通过该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完成上行数据传输;反之,对于接入点,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找到至少一个处于激活状态并担任中继角色的第一类站点,从而通过该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与本BSS中任何一个第二类站点完成下行数据传输。第二类站点往往位于基本服务集边缘,距离接入点较远,故又称为边缘站点。
示例的,站点随时可能需要通过中继向接入点发送数据,这样要求对于任一站点,任何时间都应该能够找到至少一个可用的第一类站点。例如,森林火灾监控网络中,火灾发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因此传感器应随时能够上传数据。这类场景中,第一类站点的设计不仅需要保持与第二类站点同样的耗电速度,还应保证任一第二类站点随时能找到可用的第一类站点。因此,对于基本服务集中任一第二类站点来说,位于其附近的(即可与该第二类站点直接通信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相叠加,应能够覆盖整个时间周期(Time circle),如图5所示。实际上,不同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可能有重叠。
另一示例中,第二类站点仅在特定时间向接入点传输数据,第二类站点的数据的发送时间通常是跟接入点事先约定的规律性传输。例如,城市环境监测网络,温度、湿度等常规信息只需按时采集即可,不存在突发数据发送。这类场景中,对于一个第二类站点来说,并不需要位于其附近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相叠加能覆盖整个时间周期,而只需要在约定的传输时间能够找到可用的第一类站点即可,如图6所示。
进一步的,当接入点或第二类站点在当前可用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尾部有数据需要传输时,窗口剩余时间可能不足以完成数据传输过程。此时,有两个处理方案:
1)若接入点或第二类站点判断当前可用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剩余时间不足以完成交互过程,则暂不进行数据发送,等待下一个可用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开始后再进行发送;
2)接入点或第二类站点向当前可用的第一类站点发送。若相应的第一类站点判断自己当前可用时间窗口剩余时间不足以完成该交互过程,则适当延长窗口长度,直至完成当前数据交互过程。如图7所示。
步骤202、接入点在基本服务集中广播通告消息。
使得第一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和/或,使得第二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用的中继站点。
使得第二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用的中继站点,具体是指使得第二类站点能够判断当前时刻可用的第一类站点,即当前时刻哪个或哪些站点处于激活状态并承担中继角色。一方面,对于任何一个第二类站点,可通过侦听信道获知周围存在哪些站点,这些站点的集合称为第一站点集。另一方面,该第二类站点根据接收到的通告消息中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获知自己所在基本服务集中的作为中继站点的第一类站点,这些第一类站点的集合称为第二站点集。第一站点集和第二站点集的交集,即为该第二类站点所需要的潜在的中继站点集,即该第二类站点需从此中继站点集选择至少一个站点作为当前使用的中继站点。第二类站点从所述中继站点集中确定至少一个站点作为中继站点的过程,还需考虑自己的系统时钟和通告消息中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具体示例见步骤205。
步骤203、站点接收通告消息。
站点接收可以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也可以接收其他第一类站点转发的通告消息。
步骤204、当站点的标识与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站点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
步骤205、当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时,站点根据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
实际上,接入点或第二类站点判断当前可用中继站点时,除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外,还需结合自身当前系统时间,即内部时钟。例如,某个第二类站点的当前系统时间为1010,而根据通告消息中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从时刻0起10个第一类(站点1~站点10)站点轮流担任中继,可用时间窗口均为200,且排序相邻的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间无间隔。基于此,该第二类站点可推断当前时刻担任中继的第一类站点是
Figure GDA0002596673450000151
即站点6。
上述图4所示的方法步骤具体的可以由图3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实现。示例的,步骤202和步骤203的方法步骤都可以由通信接口104来实现。步骤204和步骤205所述的方法步骤可以由处理器101来实现。
如图8所示,在接入点生成通告消息之前,即步骤2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206、接入点接收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
上行消息包括站点的剩余电量。站点的上行消息还包括站点根据所述接入点向所述站点发送的下行消息估计的所述站点的位置信息。
或者,在步骤206之后,还包括步骤207。
步骤207、接入点根据站点的上行消息估计站点的位置信息。
在站点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之后,即第一类站点步骤204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08、第一类站点转发通告消息。
第一类站点向其他站点转发通告消息。
在站点根据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即第二类站点步骤2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09、站点从至少一个可用的第一类站点中选择一个中继站点。
步骤210、第二类站点向第一类站点发送数据。
步骤211、第一类站点向接入点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下行传输,即接入点向站点传输数据时,接入点发送数据,经中继转发,到达站点。在具体传输方式上,有两种方案:
1)单播方案,即接入点在发送数据前,先确定与目标第二类站点之间可能存在的第一类站点,然后,选择其中一个传输数据。
2)多播方案,即接入点采用特殊地址,该特殊地址是用于指示第一类站点集合的地址,即一般为多播地址。当接入点要向目标第二类站点发送数据时,直接向该特殊地址发送即可(无需确定当前哪个第一类站点可用)。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多个第一类站点收到接入点的下行帧之后,根据帧中的目标地址(英文全称:Destination Address,英文简称:DA)域判断目标第二类站点是否与自己关联,若是,则向其转发该帧,否则不转发。由于同一第二类站点的多个候选的第一类站点可能同时处于激活状态,故具体转发方式可采用同时转发的方法,即第一类站点收到接入点的下行帧之后间隔SIFS时间,同时向目标第二类站点转发该下行帧,不同的第一类站点转发的下行帧应具有相同内容、相同调制编码方案(英文全称: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英文简称:MCS)、相同扰码种子,以保证不同的第一类站点的信号叠加后仍然可解。
对于上行传输,即站点向接入点传输数据时,也有两种具体的传输方式:
1)单播方案,即第二类站点必须能够确定当前可用的第一类站点有哪些,从而在其中选择一个发送单播帧。这要求第二类站点必须事先获得第一类站点及对应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即接入点向第一类站点发送通告信息后,第一类站点还应将此信息转发至所有第二类站点。
2)类似下行传输的多播方案,特殊地址是用于指示第一类站点集合的多播地址。当第二类站点需要发送数据时,不需要确定当前可用的第一类站点,直接向该多播地址发送即可。这意味着,第一类站点收到接入点的通告信息后,无需向第二类站点转发。当多个第一类站点收到第二类站点的上行帧时,也可采用同时转发的方法向接入点转发。
其中,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中的单播方案为优选方案。
注意,下行传输两种方式和上行传输两种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对应关系。即,若下行采用单播方案,上行可采用单播或多播方案;若下行采用多播方案,上行可采用单播或多播方案。
多于上行传输的单播方案,第二类站点确定可用第一类站点后,还需确定数据传输使用的MCS。一种方法是,第二类站点事先估算并保存自己与附近所有第一类站点之间链路的MCS信息,上行传输时直接调用。另一种方案是,第一类站点在自己的可用时间窗口中发送下行帧,其中携带发送该下行帧所使用的发射功率,第二类站点接收该下行帧并据此估算下行信道,从而基于信道互易性估计上行传输的MCS。
特别的,第一类站点需要根据接入点的TSF和自己的内部时钟计算自己何时开始担任中继站点,站点需要根据来自接入点或第一类站点的TSF和自己的内部时钟计算任意时刻承担中继站点的第一类站点。接入点或/和中继站点的TSF从来自接入点或/和中继站点的管理帧(如Beacon)中直接获取,而自己的内部时钟则是通过本地振荡器计时获得。然而,由于晶体振荡器误差的存在,设备的内部时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漂移(Drift)。现有802.11标准允许WiFi设备的内部时钟存在±20ppm(5GHz频段)或±25ppm(2.4GHz频段)的误差。
为了保证第二类站点能够比较精确的获得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可用采用下面的方法:
1)使第二类站点在一个时间周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时钟漂移远小于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长度,这样,时钟漂移相比于可用时间窗口可忽略不计。例如,一个时间周期是7天,某区域有100个第一类站点,每个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为V=7×24×3600/100=6048s,而在一个时间周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时钟漂移(2.4GHz频段)为U=7×24×3600×50/106=30.24s<<V。站点可以比当前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理论起始时刻晚30s醒来,尝试通过该第一类站点转发数据,则一定可以成功。
2)(优选方案)时钟漂移补偿,即第二类站点通过来自接入点或/和第一类站点的TSF对自身的时钟漂移进行修正。TSF即接入点或/和第一类站点在Beacon帧中携带的当前系统时间(实际上也是接入点或/和第一类站点的内部时钟当前值),用于第二类站点与第一类站点或接入点同步,或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同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很多种时钟漂移补偿的方法,一种简单的方法是:站点收到第一Beacon(其TSF为t1),此时站点将内部时钟同步为t1(即内部时钟当前值设置为t1);当站点收到第二Beacon(其TSF为t2)时,内部时钟为t3;这样,可计算得站点的时钟偏移补偿量为Δ=(t3-t2)/(t2-t1)。假设某站点在时刻t0与接入点或/和第一类站点同步(即收到TSF为t0的Beacon),则当该站点内部时钟为t4时,应将内部时钟修正为t4–(t4-t0)×Δ。这样,即可保证站点和接入点或/和第一类站点之间的精确时间同步。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点30,如图9所示,所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中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所述接入点包括:
生成单元301,用于根据所述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组里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所述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
发送单元302,用于在所述基本服务集中广播所述生成单元301生成的所述通告消息,使得所述第一类站点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和/或,使得所述第二类站点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为其用的中继站点。
这样一来,首先,接入点根据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组里的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然后,通过通告消息将每个站点组包括的至少两个能够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也就是第一类站点广播给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使得第一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起始时刻和可用时间窗口的长度,和/或,使得第二类站点接收到通告消息后,根据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用的中继站点。从而,使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能够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接入点30还包括:
接收单元303,用于接收基本服务集中每个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上行消息包括站点的剩余电量。
处理单元304,用于根据站点的上行消息估计站点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接入点30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全称: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简称: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接入点30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形式。生成单元301和发送单元302可以通过图3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具体的,发送单元302可以由通信接口104实现,生成单元301可以由处理器101实现。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单元303可以由通信接口104实现,处理单元304可以由处理器101实现。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点40,如图11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所述接入点、所述第二类站点和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处理单元402,用于当所述站点的标识与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
这样一来,基本服务集中的站点接收到接入点广播的包括至少两个能够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通告消息后,当所述站点确认该站点的标识与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从而,使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能够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站点40还包括:
发送单元403,用于转发通告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站点40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全称: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简称: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站点40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形式。接收单元401和处理单元402可以通过图3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具体的,接收单元401可以由通信接口104实现,处理单元402可以由处理器101实现。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站点50,如图13所示,包括: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所述接入点、所述第二类站点和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处理单元502,用于当所述站点的标识不包括在所述通告消息中且所述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
这样一来,基本服务集中的站点接收到接入点广播的包括至少两个能够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第一类站点的通告消息后,当所述站点确认该站点的标识不包括在所述通告消息中且所述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从而,使需要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能够在不同的时段选择不同的第一类站点作为中继站点,使得基本服务集中的所有站点具有大致相同的耗电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站点50是以功能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全称: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简称: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站点50可以采用图13所示的形式。接收单元501和处理单元502可以通过图3的计算机设备来实现,具体的,接收单元501可以由通信接口104实现,处理单元502可以由处理器101实现。
本文中各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相互参考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2)

1.一种站点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中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组里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通告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所述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
所述接入点在所述基本服务集中广播所述通告消息,使得所述第一类站点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和/或,使得所述第二类站点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为其用的中继站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在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起始时刻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起始时刻,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均与所述第二起始时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类站点所在的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时长相同;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均为所述第二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为预先设置的相同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还包括第四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所述第四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占空比,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均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值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占空比,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均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值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7-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接入点通过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发送给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中的任何时刻,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的第一类站点的覆盖范围能够覆盖所有所述第二类站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的数目;或者,所述通告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的数目。
12.根据权利要求1-2、7-8或10-1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生成通告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点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所述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站点的剩余电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入点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点根据所述站点的上行消息估计所述站点的位置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的上行消息还包括所述站点根据所述接入点向所述站点发送的下行消息估计的所述站点的位置信息。
15.一种站点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站点接收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所述接入点、所述第二类站点和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当所述站点的标识不包括在所述通告消息中且所述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所述站点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
16.一种站点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站点接收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所述接入点、所述第二类站点和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当所述站点的标识与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所述站点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站点接收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站点转发所述通告消息。
18.一种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中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所述接入点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组里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通告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所述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基本服务集中广播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的所述通告消息,使得所述第一类站点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和/或,使得所述第二类站点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为其用的中继站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在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确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起始时刻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起始时刻,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均与所述第二起始时刻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8-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类站点所在的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时长相同;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均为所述第二时长。
22.根据权利要求18-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为预先设置的相同的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18-1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还包括第四时长,所述第四时长用于指示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所述第四时长。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占空比,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均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值相等。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占空比,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均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值相等。
26.根据权利要求18-19或24-2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接入点通过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发送给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中的任何时刻,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的第一类站点的覆盖范围能够覆盖所有所述第二类站点。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的数目;或者,所述通告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的数目。
29.根据权利要求18-19、24-25或27-2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所述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站点的剩余电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站点的上行消息估计所述站点的位置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的上行消息还包括所述站点根据所述接入点向所述站点发送的下行消息估计的所述站点的位置信息。
32.一种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所述接入点、所述第二类站点和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站点的标识不包括在所述通告消息中且所述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
33.一种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所述接入点、所述第二类站点和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站点的标识与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转发所述通告消息。
35.一种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点所在的基本服务集中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所述接入点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基本服务集中至少一个站点组里所有站点的剩余电量和/或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组里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并生成通告消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通告消息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所述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
通信接口,用于在所述基本服务集中广播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所述通告消息,使得所述第一类站点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和/或,使得所述第二类站点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可为其用的中继站点。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由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在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的顺序确定。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起始时刻,所述第一起始时刻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起始时刻,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起始时刻均与所述第二起始时刻相同。
38.根据权利要求35-3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第一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类站点所在的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时长相同;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均为所述第二时长。
39.根据权利要求35-3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为预先设置的相同的长度。
40.根据权利要求35-3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还包括第四时长,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所述第四时长。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占空比,所述第二占空比用于表示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均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值相等。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用于表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占空比,所述第二占空比用于表示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的长度与所述中继使能信息中排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比值均与所述第二占空比的值相等。
43.根据权利要求35-36或41-4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第一时间周期,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中继使能信息包括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第二时间周期,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用于指示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保持有效的时段;
或者,所述接入点通过管理帧将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发送给所述基本服务集中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时间周期或所述第二时间周期中的任何时刻,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的第一类站点的覆盖范围能够覆盖所有所述第二类站点。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中继使能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时间周期的数目;或者,所述通告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时间周期的数目。
46.根据权利要求35-36、41-42或44-4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所述站点发送的上行消息,所述上行消息包括所述站点的剩余电量。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站点的上行消息估计所述站点的位置信息。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点的上行消息还包括所述站点根据所述接入点向所述站点发送的下行消息估计的所述站点的位置信息。
49.一种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所述接入点、所述第二类站点和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站点的标识不包括在所述通告消息中且所述站点需通过中继站点与接入点进行通信,根据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和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类站点作为可用的中继站点。
50.一种站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接入点广播的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括至少一个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每个所述站点组的中继使能信息包括该站点组中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信息,所述第一类站点的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或者,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所述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用于指示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每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在对应的可用时间窗口中保持激活状态并担任所述接入点与第二类站点进行通信的中继站点,所述接入点、所述第二类站点和所有所述第一类站点属于同一个基本服务集,所述基本服务集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站点组,每个所述站点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类站点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类站点,所述第二类站点是需通过所述第一类站点与所述接入点进行通信的站点;
处理器,用于当所述站点的标识与所述通告消息包括的至少两个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中一个匹配时,根据所述第一类站点的标识以及可用时间窗口信息,确定自身作为中继站点的可用时间窗口的时段。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站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转发所述通告消息。
5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31或35-4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入点、如权利要求32或49所述的站点和如权利要求33-34或50-51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站点。
CN201680084691.5A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90764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8021 WO2018000385A1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6451A CN109076451A (zh) 2018-12-21
CN109076451B true CN109076451B (zh) 2021-01-01

Family

ID=60785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4691.5A Active CN109076451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9261B2 (zh)
CN (1) CN109076451B (zh)
WO (1) WO20180003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0385A1 (zh) 2016-06-30 2018-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2566247B1 (ko) * 2017-01-17 2023-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랜을 위한 서비스 셋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11350299B2 (en) * 2017-05-02 2022-05-31 Intel Corporati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thresholds for transitions
US11019157B2 (en) * 2019-03-06 2021-05-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nectionless service and other services for devices using microservices in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911131B1 (en) * 2019-09-12 2021-02-02 Cisco Technology, Inc. Hybrid relay for high density venues
US12052647B2 (en) * 2021-04-26 2024-07-3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Management of wireless service to minimize disruption
US20230269656A1 (en) * 2022-02-18 2023-08-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ditional authorization of mobile nodes
WO2023179553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不可用时期的协商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9024A (ja) * 2004-10-28 2006-05-18 Hitachi Ltd 輻輳制御方法、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無線lanシステム
CN103262632A (zh) * 2010-06-04 2013-08-21 得克萨斯系统大学评议会 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00724A1 (en) * 2005-03-14 2006-09-21 H-Stream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pan network using an overlay protocol that enhances co-existence with a wireless lan network
KR100644695B1 (ko) * 2005-05-07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된 무선 랜에서 이동 노드를 그룹화하기 위한 방법 및장치
CN103209468B (zh) * 2012-01-17 2016-05-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US9369905B2 (en) 2012-05-18 2016-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ttery power reporting for UE relays
CN103404202B (zh) 2012-08-08 2016-11-1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中继设备的方法、站点、接入点、中继设备及系统
EP2944156B1 (en) 2013-01-11 2018-11-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ange extens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CN103987090A (zh) 2013-02-07 2014-08-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设备及中继通信系统
US9781627B2 (en) * 2013-04-08 2017-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40334387A1 (en) 2013-05-08 2014-11-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tecting shar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KR20150020106A (ko) * 2013-08-12 2015-02-25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787726B2 (en) * 2015-01-30 2017-10-10 Blackberry Limited Control of accesses for IMS services
CN104684042B (zh) * 2015-03-13 2019-02-01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物联网设备、终端
US10356710B2 (en) * 2015-05-01 2019-07-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 to utilize channels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WO2018000385A1 (zh) 2016-06-30 2018-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9024A (ja) * 2004-10-28 2006-05-18 Hitachi Ltd 輻輳制御方法、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無線lanシステム
CN103262632A (zh) * 2010-06-04 2013-08-21 得克萨斯系统大学评议会 无线通信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79261B2 (en) 2020-09-15
WO2018000385A1 (zh) 2018-01-04
US20190208502A1 (en) 2019-07-04
CN109076451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6451B (zh) 一种站点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038601B (zh) 用于节能的时隙协议的调度器
CN104936133B (zh) 机器类型通信的方法、基站以及终端
EP26611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sequence root
CN111771398B (zh) Twt会话和成员资格的暂停、恢复和拆除
KR101633474B1 (ko) 복수의 디바이스들로부터의 통신들을 확인응답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JP7490067B2 (ja) 無線サイドリンク通信内における節電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8370556A (zh) 寻呼无线设备
KR101832687B1 (ko) Ioe 통신들의 매체 예약 및 우선순위화를 위한 분산된 메커니즘
US202203539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06102096B (zh) 用于超低功率模式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JP2015522956A (ja) 予め定義されるシグネチャシーケンスをサーチする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Afroz et al. Energy-efficient MAC protocol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
WO2022116838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CN113596963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24868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timing advance (ta) values
JP2024101023A (ja) 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システム情報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および伝送の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KR102545669B1 (ko) Ioe 디바이스 송신 시그널링 및 스케줄링
JP6138235B2 (ja) 予め定義されるシグネチャシーケンスをサーチする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7534938B (zh) Ioe设备苏醒调度和发现
Bernardo et al. A MAC protocol for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bursty traffic
Shanti et al. Treefp: A tdma-based reliable and energy efficient flooding protocol for wsns
CN116671187A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KR20160107318A (ko) 주기적 리소스 할당 지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8171087A1 (zh) 无线唤醒的方法、控制设备和站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