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74403A - 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74403A
CN109074403A CN201780028348.3A CN201780028348A CN109074403A CN 109074403 A CN109074403 A CN 109074403A CN 201780028348 A CN201780028348 A CN 201780028348A CN 109074403 A CN109074403 A CN 109074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structu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og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83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天野光司
清水胜人
笹木亘
铃木洋之
市冈良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074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74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1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memory b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28Indexing structures
    • G06F16/2246Trees, e.g. B+tre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16Memory access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为,能够灵活地管理现场的控制设备和附属设备。解决方案为,将能够唯一地识别设计定时和/或架构彼此不同的控制设备和附属设备的信息的识别信息编码,因此结合识别信息并确保唯一性。而且,构建标识符的父子关系并设为树结构从而考虑到控制设备的结构来进行结构化。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对结构化了的标识符与管理对象的信息的组合、或者结构化了的识别信息与数据库的识别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尤其适合应用于对来自控制设备的信息及来自附属于该控制设备的设备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的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进行着以系统运用的高可靠性为目的的技术开发。在以往的系统运用管理系统中,对现场侧的控制设备及服务管理的平台(以下例示“控制设备”)使用关系数据库(以下简称为“数据库”)来管理信息(参照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也就是说,在以往的系统运用管理系统中,对应于现场侧而预先准备的业务应用程序基于由传感器等(作为附属于现场侧的控制设备的设备)发送的信息,将接收到的信息分配给中位层或下位层并保存到存储装置中,且通过这些信息的组合来管理现场侧的控制设备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0014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面向制造设备的实时SGL精制单元的开发”信息处理学会论文志数据库Vol.2No.2p.p.137~146(2009年6月)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系统运用中,由数据库管理着现场侧的控制设备等的管理所需的信息,但是上述业务应用程序大多伴随着数据库设计,与该数据库紧密关联地开发。因此,无法容易地根据现场侧的控制设备等的变更来变更系统的规格,难以灵活地管理现场侧的控制设备等。
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问题点而完成的,提出一种能够灵活地管理现场的控制设备和/或附属设备的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运用管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识别信息管理部,其将包含构成系统的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在内的各构成要素的物理的及逻辑的包含关系作为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彼此的唯一性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是包含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各构成信息建立了对应的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用树结构表示的信息;组合管理部,其对与所述各构成要素对应的各应用程序和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所述各构成信息对应的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以及程序执行部,其根据伴随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查询所述组合管理部来获取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基于与所述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来确定出一个应用程序,并使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执行。
另外,本发明的运用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识别信息管理部执行识别信息管理步骤,在该识别信息管理步骤中,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将包含构成系统的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在内的各构成要素的物理的及逻辑的包含关系作为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彼此的唯一性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是包含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各构成信息建立了对应的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用树结构表示的信息;组合管理部执行组合管理步骤,在该组合管理步骤中,所述组合管理部对与所述各构成要素对应的各应用程序和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所述各构成信息对应的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以及程序执行部执行程序执行步骤,在该程序执行步骤中,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伴随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查询所述组合管理部来获取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基于与所述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来确定出一个应用程序,并使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执行。
另外,本发明的运用管理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运用管理装置和求出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使用者侧装置,所述运用管理装置包括:识别信息管理部,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将包含构成系统的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在内的各构成要素的物理的及逻辑的包含关系作为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彼此的唯一性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是包含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各构成信息建立了对应的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用树结构表示的信息;组合管理部,所述组合管理部对与所述各构成要素对应的各应用程序和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所述各构成信息对应的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以及程序执行部,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伴随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查询所述组合管理部来获取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基于与所述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来确定出一个应用程序,并使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执行,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包括:类似检索执行部,其对由所述使用者侧装置求出的结构化识别信息与由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正在管理的所述多个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并研究两者的类似性;和信息介绍部,在所述类似检索执行部执行的检索结果为,在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管理的多个所述结构化识别信息中存在与由所述使用者侧装置求出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类似的特定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以收费为条件,允许对所述使用者侧装置公开所述特定的结构化识别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灵活地管理现场的控制设备和附属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的概略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定义了能够管理表示系统构成的整个范围的一贯性的结构化ID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结构化ID与包装器的组合蓄存数据的表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为了将包装器标识符和实体标识符分离而进行的正则表达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抽象化对象的结构化ID与处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与信息收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控制对象的结构化ID与指令发送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与数据使用用途的组合蓄存数据的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编辑结构化ID时的显示内容的一例的画面图。
图10是表示在向包装器定义部及实体定义部输入后按压登记按钮时的显示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再次利用设定来进行定义的状况的一例的画面图。
图12是表示利用来自控制设备的信息的信息利用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内对控制设备的信息实施的识别信息和结构化ID的变换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信息反映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测定值发送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利用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结构化ID追加合成变换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信息收集请求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控制指令发送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结构化ID编辑前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结构化ID编辑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结构化ID编辑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背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中,首先,作为其前提,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中,对作为管理对象的控制设备(也称为“现场装置”)赋予标识符,将在作为附属设备的传感器等中获取到的信息与该赋予的标识符建立对应并对控制设备进行管理。
基本上采用如下方法:通常通过进行数据库设计来将这样的控制设备的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保存到该数据库并进行管理。该情况下,出于数据库设计为必要的关系,隐含的前提是,由1个组件提供商(组件供应商)对包含控制装置等在内的控制系统整体进行设计。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控制设备的管理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acquisition:监测控制和数据采集)或业务应用采用通过数据库的所在信息和/或查询来唯一地确定成为对象的信息的手法,根据该手法,容易产生由1个组件提供商一体地提供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和数据库这样的需求,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和数据库容易形成紧密关系,很难容易地变更系统构成。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像这样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与数据库之间形成紧密关联性的情况也表述为“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在数据库中使用的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有表达自由度,只要进行必要的语句分析就能够唯一地确定管理对象的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单纯的字符串比较无法识别唯一性,因此将SQL本身应用为各控制设备的识别信息存在困难。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能够唯一地识别的标识符对设计定时或架构不同的控制设备(也称为“现场装置”)及传感器等附属设备进行编码,将多个标识符彼此结合,来确保多个标识符彼此的唯一性,详细内容后述。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建标识符彼此的父子关系,为了使用表示这样的父子关系的树结构而使多个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彼此识别,将存在父子关系的标识符彼此结合。在像这样进行结合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些标识符彼此之间插入将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和附属于其的设备模型化得到的逻辑性包含识别信息(相当于后述的包装器标识符)而将其结构化。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对该结构化了的标识符(相当于后述的“结构化ID”)和与作为管理对象的控制设备和附属设备有关的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用于应用这样的管理对象的请求而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当接收到如上述那样结构化了的标识符后,基于包含识别信息确定出与管理对象有关的信息的物理位置,作为结果,提供与管理对象有关的信息。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这样的作为管理对象的控制设备和附属设备发行控制指令的情况下,从用户接收结构化了的标识符,并向成为对象的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发送,或者将该控制指令写入控制用接口(以下也简称为“IF”),由此经由该控制用IF对作为管理对象的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进行控制。以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2)第1实施方式
(2-1)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的整体构成
图1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1000的概略构成。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关于标注了同一附图标记的同一构成,原则上是同一构成且进行相同的动作,因此省略说明。
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1000例如大致分为如下的3种系统:在控制设备中由其传感器获取的信息的产生源的保存源侧系统、该信息的使用者侧系统、以及该信息的管理装置。这些信息的产生源的保存源侧系统、该信息的管理系统、以及该信息的使用者侧系统成为经由网络400相互连接,并能够相互交换信息的构成。
(2-2)信息的产生源的保存源侧系统
作为信息的产生源的保存源侧系统,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1000包括:图示的数据库服务器100、作为附属设备的一例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传感器(以下也称为“传感器”)200、以及控制设备300(现场装置)。
数据库服务器100与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同样地是计算机的一种,包括存储器110、记录介质接口(以下简称为“IF”)130、及通信接口120。存储器110包括数据库管理服务(以下简称为“DBMS”)111、及指令辨别执行部112。记录介质140中存在DB蓄存数据141。数据库服务器100是计算机的一种,具有利用以上那样的内部功能来如后述那样根据来自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的控制指令而对该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提供DB蓄存数据141的功能。
IoT传感器200是附属于控制设备的设备的一例,是获取与至少1种计测项目有关的计测值的传感器。IoT传感器200包括:将包含由该传感器获取的计测值在内的传感器信息发送给网络400的通信接口220、及存储器210。存储器210中,测定值消息生成部211及指令辨别执行部212动作。
控制设备300是在现场侧使用的装置的一例,是在控制系统中通常被称为主机的控制对象本身的装置。控制设备300例如包括通信接口(以下也简称为“IF”)320、测定值消息生成部311、及指令辨别执行部312。
(2-3)信息的使用者侧系统
作为信息的使用者侧系统,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1000包括HMI(Human MachineInterface:人机界面)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
HMI500与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同样地是计算机,具有通信IF520、CPU550、及存储器510,并与显示装置580连接。这些通信IF520、CPU550、及存储器510通过内部总线560而连接。存储器510中,设定项目输入部511、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及结构化ID读入部514动作,并且设有结构化ID编辑表513。
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以下也称为“业务服务器”)600与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同样地是计算机,具有通信IF620、CPU650、及存储器610,这些通信IF620、CPU650、及存储器610通过内部总线660而连接。业务服务器600内的存储器610具有业务用应用程序(以下也称为“业务应用”)612及结构化ID读入部614。结构化ID读入部614具有经由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从记录介质771取入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和数据使用用途的组合蓄存数据773的功能。
(2-4)信息的管理系统
作为信息的管理系统,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1000包括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及记录介质771。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通常采用由2台以上构成的冗余结构,但为了简化附图,在图示的例子中例示了由1台构成。
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通过通信接口(以下也简称为“IF”)720并经由网络400与外部系统连接。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具有存储器710。在存储器710上动作的各功能也能够通过将与各功能对应的处理部构成为集成电路而由硬件实现。
具体而言,在该存储器710上具有:对管理对象的全体信息进行管理的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对将结构化ID作为标识符来动作的信息收集程序与指令发送程序的关系进行管理并执行各程序的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控制系统管理用KVS(Key ValueStore,键值存储)数据管理区域713、以及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
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具有CPU750。各内部功能通过经由总线760来传递信息及指令等,由此执行对应的处理。以下,为简化说明,将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各控制部及各处理部的处理作为是通过在存储器上展开的程序来实现的处理来进行说明。这些说明中,将CPU750执行各程序而实现的各处理部表述为处理的主体。
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具有记录介质接口(以下简称为“IF”)730,经由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对记录介质771写入数据、读出已存储在记录介质771中的数据。该记录介质771具有记录如下数据的区域:结构化ID与包装器的组合蓄存数据772、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与使用用途的组合蓄存数据773、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与信息收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4、控制对象的结构化ID与指令发送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5、以及抽象化对象的结构化ID与处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6。
(2-5)结构化ID的定义例
尤其在SI定义部772Aa中设定有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的抽象的标识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列表上示出了已设定的抽象的标识符(的定义)的情况下,如后述那样用“已有定义引用部”这一名称表现该SI定义部772Aa。
对包装器定义部772Ab及包装器定义部772Ac设定包装器标识符。该包装器标识符是如下这种标识符:通过插入在先设计的SI定义部772Aa的抽象的标识符和在其后采用的实体定义部772Ad、772Ae的表示具体的组件提供商的标识符之间,而用于在逻辑上将这些抽象的标识符和表示组件提供商的标识符结合。为了使得插入包装器标识符而不会对系统结构产生影响,包装器标识符和实体标识符基本上以1对1的方式建立了对应。
图2表示以能够在系统构成的整个范围内管理一贯性的方式定义了结构化ID的概念图。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处理设计定时不同的多个标识符,通过灵活地结合各标识符来进行编码。本实施方式中所谓“编码”主要表示像这样将标识符彼此结合来形成树结构的意思。
结构化ID以将表示“系统整体ID”(其象征管理对象整体)的抽象的标识符设为根要素(父要素:上位要素),另一方面,考虑到一部分系统构成的更换,将作为更为具体的标识符的实体标识符(子要素:下位要素)与上述抽象的标识符建立关联的方式结合而构成,实体标识符表示现场侧的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等实体组件。
本实施方式中,在这样的结构化ID中,在上述抽象的标识符与实体标识符之间插入有包装器标识符,该包装器标识符是以使与实体标识符对应的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变为与组件提供商无关的方式在逻辑上包含它们地进行模型化得到的。
作为图示的第一个树结构的SI定义部772Aa、包装器定义部772Ab及实体定义部772Ad是在包装器定义部772Ab的前后追加了包装器定义部772AbY以使得SI定义部772Aa及实体定义部772Ad保持1对1的关系地结合的方案。这是采用包装器定义部772Ab追加限定实体定义部772Ad的信息时使用的方案。
作为第二个树结构的SI定义部772Aa、包装器定义部772Ac及实体定义部772Ae是使SI定义部772Aa的抽象的标识符和实体定义部772Ae的实体标识符保持1对1的关系并在其前后通过定义父子关系的包装器定义部772Ac的包装器标识符定义树结构的方案。
这样的第二个树结构例如是在定义冗余化系统整体的标识符和实现其的多个内部要素的标识符的情况下使用的方案。这意味着,例如在组件提供商B社定义772Ae中,对具有双重系统构成的2个包装器标识符(与图示的2个五边形相当)各自结合与2个存储装置的产品分别对应的2个实体标识符(与图示的六边形及菱形相当)。
图3示出对结构化ID与包装器标识符的组合蓄存数据772A进行管理的表772的一例。在图示的例子中构成为,SI定义部772Aa、包装器定义部772Ab、772Ac及实体定义部772Ad、772Ae这3种定义部分别被区分,能够确认如后述那样设定时的用户的意图。各行表示与由用户对标识符设定的输入内容对应的内容。
SI定义部772Aa(与后述的已有定义引用部相当)的抽象的标识符与实体定义部772Ad、772Ae的实体标识符的组合用于与设计定时无关地采用相同手法管理设计定时彼此不同的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本实施方式中,适当灵活地变更这些标识符的组合且还与包装器标识符组合来进行结合,由此能够使用图2所示那样的概念而编码为结构化ID。
行7721中,对实体定义部772Ad中的“A社温度计”这一实体标识符结合了包装器定义部772Ab、772Ac中的“温度计模型A”这一包装器标识符。
行7722中,对实体定义部772Ad中的“A社设备”这一实体标识符结合了包装器定义部772Ab、772Ac中的“设备模型A”这一包装器标识符。
在此,所谓包装器定义部772Ab中的“模型”表示例如统一了摄氏或华氏的温度、或压力等的单位、或统一了已说明的来自作为附属设备的IoT传感器200的传感器信息的表现方式的概念。
行7723中,与上述行7721同样地,作为包装器定义部772Ab、772Ac将“温度计模型A”这一包装器标识符插入于SI定义部772Aa的抽象的标识符与实体定义部772Ad、772Ae的实体标识符之间,由此结合前后的标识符彼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抽象化程序例如将实体定义部772Ad、772Ae中的“A社温度计”这一实体标识符与行7723的“D社温度计”同样地模型化为包装器定义部772Ab、772Ac的“温度计模型A”。
图4的(A)~图4的(C)分别例示如上述那样通过树结构结合SI定义部772Aa的抽象的标识符、包装器定义部772Ab、772Ac的包装器标识符、以及实体定义部772Ad、772Ae中的实体标识符而构成的结构化ID的一例。
图4的(A)例示出过去使用的结构化ID(以下也称为“已有的结构化ID”)772AA1的一例,图4的(B)及图4的(C)分别示出为了再次使用图4的(A)所示的已有的结构化ID而使用“*”号(以下称为“通配符”)使该已有的结构化ID的一部分成为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ID的一例。
在此,所谓“正则表达式”是指,例如在已有的结构化ID中,为了将包装器定义部772Ab、772Ac的包装器标识符和实体定义部772Ad、772Ae中的实体标识符分开而再次利用,对原本的结构化ID的一部分表达使用通配符“*”来改变结构化ID的表现方式。
图4的(A)所示的已有的结构化ID772AA1包含:“温度计模型B”这一包装器标识符、和按照用户的期望设定的“B社温度计”这一实体标识符。已经说明的抽象化处理程序从这之中基于包装器定义部772Ab、772Ac的包装器标识符例如将图4的(A)所示的“B社设备/装置B”这一实体标识符如图4的(B)所示那样置换为通配符“*”,由此能够仅提取出包装器标识符“温度计模型B”,来作为检索使用的正则表达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像这样多个组件提供商能够提供的实体组件的“温度计”作为逻辑性模型而如“温度计模型”那样对结构化ID进行概念化来表达的内容称为“正则表达式”。若设为这样的正则表达式,则不论是哪个组件提供商提供的实体组件“温度计”,均能够同样地处理为“温度计模型”。
本实施方式中,仅选择通过正则表达式表示的包装器标识符,由此使用过去利用过的结构化ID来局部地复制部分种类的标识符并再次使用,对实体标识符结合新的其他标识符,从而能够高效地创建类似的结构化ID。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像这样创建结构化ID的内容也记载为“定义”。
如图4的(C)所示的、作为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ID772AA3那样,若减少该正则表达式所包含的包装器标识符(图示的例子中为“设备模型B”)的数量,则与正则表达式的尾部“*”相当的枝干要素的标识符(能够相对地选择为父(上位侧)的其他标识符)和叶要素的标识符(能够相对地选择为子(下位侧)的其他标识符)的种类增加,因此能够一次性再次使用的标识符的种类增加。
图5示出抽象化对象的结构化ID与处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6中的、包装器定义部776a、实体定义部776b及处理程序776c的关系。
在该组合蓄存数据776登记有例如进行单位变换的单位制变更程序、将各公司组件的组件提供商的单独的特性与包装器定义部776a的包装器标识符建立对应的抽象化处理程序、以及将各组件提供商已设定好的单独的故障消息与包装器标识符776a的故障模型所表示的意思建立对应的程序。
在第1行的栏7761中示出了:通过抽象化处理程序A将实体定义部776b中“A社设备”这一实体标识符抽象化为包装器定义部776a中的“设备模型A”这一包装器标识符并与之建立对应的定义。
第2行的栏7762示出了:通过单位变换程序A将实体定义部776b中“D社温度计”这一实体标识符抽象化为包装器定义部776a中“温度模型A”这一包装器标识符并与之建立对应的定义。
第3行的栏7763示出了:通过故障严重程度判定程序A将实体定义部776b中“故障ID-α”这一实体标识符抽象化为包装器定义部776a中“故障模型A”这一包装器定义标识符并与之建立对应的定义。
第4行的栏7764示出了:通过故障严重程度判定程序B将实体定义部776b中“故障ID-β”这一实体标识符抽象化为包装器定义部776a中“故障模型B”这一包装器定义标识符并与之建立对应的定义。
上述的组合蓄存数据776在设计时被结构化ID读入部514读入,由此参照包装器定义部776a、实体定义部776b及处理程序776c的“已有的使用方式”。根据需要,能够对上述抽象化对象的结构化ID与处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6设定这样的“已有的使用方式”。
同样地,包装器定义部776a及处理程序776c基于实体定义部776b检索该组合蓄存数据776,由此参照已登记的已有的使用方式,另一方面,根据需要登记新的“已有的使用方式”。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减小设计者的负荷,并且能够再次利用技术信息(knowhow)的组合,同时能够定义新的“已有的使用方式”。
图6是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与信息收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4。作为该组合蓄存数据774的项目,具有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列774a和信息收集程序列774b的信息对,该组合蓄存数据774管理着它们的对应关系。
通过像这样管理对应关系,使用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的数据使用者能够从需意识到各种信息产生源及数据库的所在等的程序使用中解放出来,使用结构化ID来处理信息。
在行7741中登记有对控制装置的查询程序,作为该查询程序的一例,登记有与控制设备300的测定值消息生成部311的协议对应的程序。
在行7742中登记有DB查询SQL执行程序,作为该SQL执行程序的一例,登记有用于从数据库服务器100的DB蓄存数据141获取信息的程序。该程序具有例如将结构化ID变换为对数据库服务器100的DBMS111的查询,并进行查询的功能。
在行7743中登记有IoT传感器信息流程序,作为该IoT传感器信息流程序的一例,登记有将结构化ID变换为对IoT传感器200的信息收集协议,并进行查询的程序。
图7是控制对象的结构化ID与指令发送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5。在该组合蓄存数据775中,管理着控制对象的结构化ID775a与指令发送程序775b的对应关系。通过管理这样的对应关系,能够根据指令发送程序775b的名称来进行控制。
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的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在从用户接收到控制对象的结构化ID时,参照上述组合蓄存数据775,确定出与该接收到的结构化ID对应的控制指令,并且为了将该控制指令发送给作为控制对象的控制设备300而启动指令发送程序775b。
在第1行的栏7751中登记有用于对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的控制指令发送程序,登记有与控制设备300的指令辨别执行部312相应的协议所对应的程序。
在第2行的栏7752中登记有用于向数据库服务器100所具有的DB蓄存数据141登记信息的DB写入SQL执行程序,作为该DB写入SQL执行程序的一例,登记有将结构化ID变换为向数据库服务器100的DBMS111的查询并进行登记的程序。
在第3行的栏7753中登记有IoT传感器动作变更程序,作为该IoT传感器动作变更程序的一例,登记有将结构化ID变换为向IoT传感器200的动作变更协议并对控制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
图8示出对象信息的结构化ID与数据使用用途的结构化ID的组合蓄存数据773的一例。该组合蓄存数据773具有对象信息的结构化ID773a及数据使用用途的结构化ID数据773b。
当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内更新了结构化ID时,为了检索应对对象信息的结构化ID的使用者即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实时通知结构化ID被更新了的内容的通知目的地,而参照组合蓄存数据773。
图9示出编辑结构化ID时在显示装置580显示的画面580A的一例。该画面580A在HMI500中利用设定项目输入部511,在编辑结构化ID时显示在显示装置580上。
画面580A作为所谓下拉式的选择栏而具有能够以菜单显示已有的结构化ID的已有定义引用部580Aa。该已有定义引用部580Aa显示列表显示部580Ab,该列表显示部580Ab以列表显示如已说明那样结合并已登记的已有的结构化ID彼此长度不同的结构化ID组。该画面580A具有包装器定义部580Ac及实体定义部580Ad来作为输入栏。
而且,作为设计支持功能,画面580A具有显示“参见已有定义的说明信息”文字的按钮580Ae,其用于参照在已有定义引用部580Aa中选择过的结构化ID的用途,并且具有用于对在输入栏显示的标识符进行确定并设定该标识符的登记按钮580Af。在按压了按钮580Ae的情况下,能够参照图8所示的信息,而在按压了登记按钮580Af的情况下,登记为图3所示的信息。
图10的(A)及图10的(B)分别示出向包装器定义部580Ac及实体定义部580Ad输入后,按压登记按钮580Af时所显示的结果的一例。
按压了登记按钮580Af时,在包装器定义部580Ac的包装器标识符包含于在已有定义引用部580Aa中选择过的标识符的情况下,或者输入到实体定义部580Ad的标识符与过去登记的所有包装器标识符中的某一个包装器标识符一致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结构化ID的唯一性及防止自我相似的定义,如图10的(A)所示的画面580B那样,不登记上述包装器标识符580Ac,作为结果而显示登记失败的消息580Ba。
另一方面,在确认了可确保唯一性及防止自我相似的定义的情况下,如图10的(B)所示的画面580C那样,显示上述包装器标识符580Ac的登记成功的消息580Cb。
图11示出表示再次利用结构化ID和与该结构化ID关联的设定来进行定义的方法的画面580D的一例。该画面580D例如示出了如下情况的例子:系统集成商选择在包装器定义部580Dc表示的已有的结构化ID的某一个结构化ID,在与该结构化ID对应地局部修正在实体定义部580Dd表示的实体标识符后,能够再次利用该结构化ID和与该结构化ID关联的设定来进行定义。
已经说明的结构化ID读入部514以选择了现在进行复制而欲定义的系统构成模型580Dg中的某个构成模型为契机,基于该选择的构成模型检索结构化ID编辑表513,在已有定义引用部580Da、包装器定义部580Dc及实体定义部580Db显示与该构成模型相应的已有的结构化ID。
包装器定义部580Dc是基本上不需要变更的信息的输入栏,而实体定义部580Dd是用于将定义变更为复制目的地标识符的信息的输入栏。
按钮580De是在参照已有定义的说明信息时被按压的按钮。具体而言,该按钮580De是例如参照用于确认在已有定义引用部580Da处于选择中的结构化ID的用途的信息时被按压的按钮。重复按钮580Df是为了更新上述选择栏及输入栏的信息而登记到结构化ID编辑表513时被按压的按钮。
(2-6)关于运用管理方法
图12是表示利用来自控制设备300的信息的信息利用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在该信息利用处理中,作为数据使用者侧的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共同利用来自控制设备300的信息。
HMI500是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1000中利用从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作为管理对象的控制设备300通过推送型通信方式发送的信息侧的装置的一例。此外,所谓推送型意味着从获取信息侧自发地发送的方式。
控制设备300中,测定值消息生成部311对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发送包含测定值及标识符的测定值消息(步骤S1001)。
接下来,在控制设备300中,与通信协议对应的处理程序执行图13所示的变换处理(结构化ID变换处理)来作为对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内的控制设备300用协议的标识符和结构化ID进行变换的子程序(步骤S1002)。
由此,能够使用对应的结构化ID来分别识别多个测定值,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执行能够使用各结构化ID来进行确定的抽象化处理程序,并且通过该抽象化处理程序执行向包装器标识符反映信息的信息反映处理(参照图14)(步骤S1003)。
之后,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执行对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发送测定值的测定值发送处理(参照图15)(步骤S1004)。
图13是图12所示的结构化ID变换处理的一例。具体而言,能够处理控制设备300的通信协议的程序(以下称为“通信协议处理程序”)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对控制设备300用协议的识别信息(与标识符相当)和结构化ID进行变换。
通信协议处理程序将从控制设备300接收到的识别信息(标识符)变换为结构化ID(步骤S1002A)。接着,通信协议处理程序一并将已接收的测定值写入控制系统管理用KVS数据管理区域713(步骤S1002B)。
之后,通信协议处理程序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内将结构化ID事件化,并共享(步骤S1002C)。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使任意的控制设备300的消息的通信协议与使用了结构化ID的运用管理方法对应。
图14是图12所示的信息反映处理的一例。该信息反映处理中,例如执行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的抽象化处理程序和向包装器的信息反映。
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基于接收到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内共用的结构化ID的事件消息,其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经由记录介质IF730对记录介质771中管理的抽象化对象的结构化ID与处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6进行检索(步骤S1003A)。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执行与该检索结果相应的程序(例示“抽象化处理程序”)(步骤S1003A)。
接下来,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抽象化处理程序将测定值写入控制系统管理用KVS数据管理区域713(步骤S1003B)。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与其他装置共用成为更新对象的结构化ID(步骤S1003C)。
图15是图12所示的测定值发送处理的一例。该测定值发送处理中,例如从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对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发送测定值消息。
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发送程序基于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内共用的结构化ID,对保存在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中的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与数据使用用途的组合蓄存数据773进行检索(步骤S1004A)。
该发送程序对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发送上述结构化ID及与上述用途信息所示的用途相应的测定值消息(步骤S1004B)。
图16示出利用来自IoT传感器200的传感器信息的信息利用处理的一例。在该信息利用处理中,示出如下处理的一例:利用作为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的管理对象的IoT传感器200基于推送型通信方式的传感器信息的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共用该信息。
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与IoT传感器200的通信协议对应的处理程序为了避免在与对IoT传感器200赋予的结构化ID之间发生ID冲突,而追加新的结构化ID。
IoT传感器200中,测定值消息生成部211对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发送包含测定值及结构化ID的测定值消息(步骤S1005)。在作为接收侧的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与IoT传感器200用协议对应的处理程序执行对已有的结构化ID追加并合成新的结构化ID的结构化ID追加合成处理(步骤S1006)。
像这样追加合成新的结构化ID例如是使用了互联网的在线进行的。在此,这样处理是因为,存在在IoT传感器200侧能够保存标识符的缓冲器大小或字符串大小存在限制的情况,或者还存在需要在远程管理中心等大量信息集中的环境中进行处理的情况。
当新的结构化ID的追加合成结束后,能够基于结构化ID处理信息,因此在IoT传感器200中执行信息反映处理(步骤S1003)及测定值发送处理(步骤S1004),使用推送型通信方式对信息的使用者即HMI500及业务服务器600发送信息。
图17是图16所示的结构化ID追加合成处理的一例。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传感器处理程序对应于与IoT传感器200之间的通信协议,对赋予给IoT传感器200的结构化ID追加防冲突用的结构化ID,由此将多个结构化ID彼此合成。
具体进行说明,首先,传感器处理程序取出与在IoT传感器200之间使用的通信协议对应的结构化ID,对该结构化ID追加避免冲突用的父要素的新结构化ID,由此进行合成(步骤S1006A)。
接下来,在该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传感器处理程序将基于测定结果的测定值写入控制系统管理用KVS数据管理区域713(步骤S1006B)。然后,传感器处理程序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内与其他装置共用结构化ID(步骤S1006C)。
图18示出用于收集信息的信息请求处理的一例。该信息请求处理中,作为利用信息那一侧的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在必要的定时请求信息收集。
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对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发送包含对象结构化ID在内的请求消息来作为信息收集的请求(步骤S1007)。
在作为接收侧的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基于接收到的请求消息中所含的结构化ID,检索已经说明的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与信息收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4,并执行与该检索结果相应的程序(步骤S1008)。
在信息的输出源,根据用于使附属设备收集信息的指令即信息收集的指令,在数据库服务器100中,DBMS111将成为对象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在IoT传感器200中,指令辨别执行部212将成为对象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在控制设备300中,指令辨别执行部312将成为对象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步骤S1009)。
控制设备300及IoT传感器200分别使用上述推送型通信方式发送信息。数据库服务器100中,根据对DBMS111的信息收集的请求,执行与远程过程调用相当的处理,由此得到对象信息。在赋予了结构化ID之后,与推送型通信方式同样地,执行已经说明的信息反映处理(步骤S1003)及测定值发送处理(步骤S1004)。
图19是表示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发送控制指令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HMI500及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分别对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发送含有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的请求消息来作为控制指令发送的请求(步骤S1010)。
在作为请求消息的接收侧的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基于接收到的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结构化ID,检索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的控制对象的结构化ID与指令发送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5,并执行与该检索的结果相应的程序(例示“指令发送程序”)(步骤S1011)。该指令发送程序对数据库服务器100、IoT传感器200、及控制设备300发送控制指令。
在控制对象侧,在接收到由上述指令发送程序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在数据库服务器100中DBMS111基于该控制指令执行动作,在IoT传感器200中指令辨别执行部212基于该控制指令执行动作,在控制设备300中指令辨别执行部312基于该控制指令执行动作(步骤S1012)。
图20示出结构化ID编辑前处理的一例。在该结构化ID编辑前处理中示出了通过操作结构化ID编辑画面580A来设计结构化ID时的前处理的一例。
HMI500根据设定项目输入部511的功能使用用户所输入的用户识别编号来对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执行登录处理(步骤S1501)。
与之相对,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基于用户识别编号对结构化ID读入部514发送由用户设计并创建的数据即结构化ID与包装器的组合蓄存数据772(步骤S1502)。
接下来,该结构化ID读入部514将接收到的结构化ID与包装器的组合蓄存数据772中的结构化ID记录到结构化ID编辑表513中(步骤S1503)。
之后,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从结构化ID编辑表513读入结构化ID,并向已有定义引用部580Aa(参照图9)登记表示与该结构化ID的关系的定义(步骤S1504)。由此,用户定义结构化ID的准备已完成。
图21是表示结构化ID编辑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在该结构化ID编辑处理中,示出了在用户操作结构化ID编辑画面580A来设定结构化ID时的处理的一例。
设定项目输入部511受理用户对结构化ID编辑画面580A(参照图9)中的、包装器定义部580Ac及实体定义部580Ad的输入内容(步骤S1505)。
只要登记按钮580Af没被按压(步骤S1506:否),设定项目输入部511就受理来自用户的输入内容。另一方面,在登记按钮580Af被按压的情况下(步骤S1506:是),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对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发送在已有定义引用部580Aa中从列表选择的信息与包装器定义部580Ac及实体定义部580Ad的信息的组合,并关于这些信息的组合委托唯一性的确认(步骤S1507)。
在没有确保唯一性的情况下(步骤S1508:否),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自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接收登记失败的主旨的消息,并显示登记失败的主旨的消息580Bb(步骤S1509)。之后,设定项目输入部511再次受理用户利用结构化ID编辑画面580A(参照图9)的输入。
另一方面,在确保了唯一性的情况下(步骤S1508:是),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自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接收登记成功的主旨的消息,并在显示装置580上显示登记成功的主旨的消息580Ba(步骤S1510)。
图22是结构化ID编辑处理的一例。在该结构化ID编辑处理中,例如用户使用结构化ID编辑画面580D,仅提取出已有的结构化ID中的包装器标识符并将其部分地复制,选出差分的实体标识符并定义差分的结构化ID,由此创建出新的结构化ID。
在本设定方法中,事先实施图21所示的前处理。之后,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从结构化ID编辑表513读入结构化ID,使用通配符“*”创建将实体标识符变换为正则表达式得到的信息(步骤S1511)。而且,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将像这样创建的信息在已有定义引用部580Dg设定定义(步骤S1511)。
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接收到来自用户对已有定义引用部580Da的选择后,使用所选择的正则表达式检索结构化ID编辑表513,并按从短到长的顺序进一步对相应的结构化ID进行排序(步骤S1512)。如此,通过按顺序从短的结构化ID起进行差分定义,能够使修正后的实体标识符反映为更长的结构化ID并进行设定。
为了实施该反复的差分定义,设定项目输入部511按照结构化ID从短到长的顺序使已有定义部580Da、包装器定义部580Dc及实体定义部580Dd显示已有的定义,受理用户对实体定义部580Dd的新输入(步骤S1513)。
在重复设定按钮没有被按压的情况下(步骤S1514:否),受理从用户对实体定义部580Dd(参照图11)的新输入(步骤S1513)。
另一方面,在重复设定按钮被按压了的情况下(步骤S1514:是),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确认新输入到实体定义部580Dd的实体标识符是否与已登记到结构化ID编辑表513中的所有包装器标识符有重复,即是否确保了唯一性(步骤S1515)。在以下说明中,确认是否确保了唯一性是指确认是否已在表中登记了确认对象的标识符。
在没有确保唯一性的情况下(步骤S1516:否),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再次受理用户对实体定义部580Dd(参照图11)的新输入(步骤S1513)。另一方面,在确保了唯一性的情况下(步骤S1516:是),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使用向图11所示的实体定义部580Dd新输入的实体标识符来编辑结构化ID编辑表513,另一方面,删除不为编辑对象的结构化ID(步骤S1517)。
在依次定义的结构化ID没有被定义到最长的结构化ID的情况下(步骤S1518:否),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反复将接下来长的结构化ID显示到已有定义部580Da、包装器定义部580Dc及实体定义部580Dd,并受理用户对实体定义部580Dd的新输入(步骤S1513)。
另一方面,在定义到了最长的结构化ID的情况下(步骤S1518:是),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对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发送在结构化ID编辑表513剩余的已编辑定义,委托唯一性的确认(步骤S1519)。
在没有确保唯一性的情况下(步骤S1520:否),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自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接收登记失败的主旨的消息,并在显示装置580显示登记失败的部位(步骤S1521)。
另一方面,在确保了唯一性的情况下(步骤S1520:是),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2自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接收登记成功的主旨的消息,并显示登记成功的主旨580Ba(S1522)。由此,能够始终确保多个结构化ID之间的唯一性。
(3)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等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作为识别信息管理部的一例的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将包含构成系统的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的各构成要素的物理及逻辑的包含关系作为各结构化识别信息(与结构化ID相当)进行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彼此的唯一性,其中,各结构化识别信息是包含与表示各构成要素的各构成信息(与各标识符相当)建立了对应的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用树结构表示的信息。
作为组合管理部的一例的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经由记录介质IF730在记录介质771的存储区域管理与各构成要素对应的各应用程序和与表示各构成要素的各构成信息对应的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与包装器标识符相当)的组合。作为程序执行部的一例的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根据伴随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查询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来获取包含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基于与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确定出一个应用程序,并执行该确定出的一个应用程序。
像这样,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在受理对一个构成信息的请求时,经由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查询记录介质771。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能够从多个结构化识别信息中确定出含有该请求的一个构成信息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该结构化识别信息具有与该一个构成信息逻辑地结合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该逻辑包含识别信息通过不依赖于多个构成要素的各提供源的逻辑结合而设为表示包含关系的所谓的正则表达式,因此,与提供源无关地成为能够确定出与上述一个构成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的信息。因此,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不论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那样的多个构成要素的提供源,均能够执行与上述请求相应的应用程序,来应对与上述一个构成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像这样,能够不会意识到构成要素的供给源地、灵活地控制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那样的构成要素。由此,能够消除以往那样数据库和使用该数据库的业务应用的紧密结合,能够扩大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的选择范围,来选择更灵活的现场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组合管理部的一例的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经由记录介质IF730对获取基于与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的测定值的各信息收集程序与一个构成要素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并根据包含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请求使一个信息收集程序执行来作为上述确定出的一个应用程序。由此,在现场侧不论是哪个组件提供商提供附属于控制设备的设备(与IoT传感器200相当)来作为组件,通过使用包含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包装器标识符)在内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来进行控制,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侧不再需要意识到组件的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的运用管理。
本实施方式中,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经由记录介质IF730对向与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各构成要素发送控制指令的各指令发送程序与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程序执行部根据包含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请求使一个信息指令发送程序执行来作为上述确定出的一个应用程序。由此,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侧能够无需意识到组件不同地,执行对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进行控制的应用程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14经由记录介质IF730对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和与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对应的各构成要素的对象信息的使用用途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2根据包含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请求使与上述使用用途对应的一个对象程序执行来作为上述确定出的一个应用程序。由此,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侧无需意识到组件不同就能够执行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的对象信息的应用程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作为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而以1对1的关系管理固定的有限模型的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和能够根据实际安装状态来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为了重新认知为有限模型来实现控制,将能够根据实际安装状态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信息再次设定为赋予了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信息。由此,能够代替固定的有限模型的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而使用能够根据实际安装状态赋予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生成仅以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为条件的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在与该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相应的已有的结构化识别信息中,仅对根据与该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成为1对1关系的实际安装而能够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差分定义,由此定义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这样一来,能够减轻创建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在欲对各构成要素中的一个构成要素设定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不是唯一的情况下,进行再次设定,以追加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使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与一个构成要素。由此,能够始终使用唯一的结构化识别信息来处理现场侧的控制设备和附属于其的设备。
(4)第2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系统
第2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系统利用在第1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装置700中使用了正则表达式的检索功能,具有公开已经说明的设定、使该设定作为商品流通的功能。
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具有检索作为结构化ID与包装器标识符的组合蓄存数据772的一部分而被管理的多个设定(及其类似度)的功能。而且,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对HMI500发送与作为其检索结果的多个设定(及其类似度)有关的信息,HMI500通过结构化ID读入部514接收与该多个设定(及其类似度)有关的信息,并显示到显示装置580上。由此,能够经由HMI500向作为其操作者的用户介绍作为商品公开的多个设定。
根据这样的构成,只要用户侧能够接受与所期望的设定有关的类似度高的设定的提供,就不再需要手动输入所有所期望的设定,因此能够提高设定作业的效率,与之相应地能够进一步确保在控制设备和附属设备这些构成要素的运用管理所花费的时间。
(5)第3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系统
第3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系统利用在第1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装置700中使用了正则表达式的检索功能,具有根据包含与实体组件对应的包装器标识符在内的请求,将满足该请求的实体组件登记为商品并使之流通的功能。
组件提供商是制造并提供控制设备和附属设备这些作为构成要素的服务器设备和传感器设备等实体组件的供应商。
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通过使用了设计画面580D的正则表达式的索功能,检索与自己提供的组件亲和性高的包装器标识符的定义。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登记为适于包装器标识符的实体组件、或作为商品公开,由此能够销售所登记的定义并使之流通。在这样的公开时,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将满足了预先设定的收费条件作为条件。
第3实施方式的运用管理系统在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的基础上,在包含作为求出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使用者侧装置的HMI500和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00在内的构成中,在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00中,类似检索执行部的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对上述使用者侧装置求出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和所管理的多个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比较来研究两者的类似性。其结果是,当在所管理的所述多个结构化识别信息中存在与使用者侧装置所求出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类似的特定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作为信息介绍部的一例的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1以收费为条件允许对使用者侧装置公开特定的结构化识别信息。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是各组件提供商间销售的同一结构化识别信息的定义,其价格也有可能不同,能够扩大接受实体组件的提供的使用者侧的选项。
(6)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的主旨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时序性地说明了各种程序的处理,但不限于此。因此,只要处理结果不会产生矛盾,也可以构成为更换处理的顺序或并行动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适用于对构成系统的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进行管理的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附图标记说明
100……数据库服务器;111……DBMS;112、212、312……指令辨别执行部;141……DB蓄存数据;200……IoT传感器;211、311……测定消息生成部;300……控制设备;400……网络;500……HMI;580……显示装置;511……设定项目输入部功能;512……结构化ID包装器操作部;513……结构化ID编辑表;514……结构化ID读入部;600……业务程序执行服务器;614……结构化ID读入部;612……业务应用;700……控制设备运用管理装置;720、120、220、320、520、620……通信IF;760、560、660……总线;710、110、210、510、610……存储器;711……结构化ID包装器管理部;712……结构化ID处理程序管理部;713……控制系统管理用KVS数据管理区域;714……组合数据管理区域;750、550、650……CPU;730、130……记录介质IF;771、140……记录介质;772……结构化ID与包装器的组合蓄存数据;773……数据利用种类的结构化ID与用途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4……管理对象的结构化ID与信息收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5……控制对象的结构化ID与指令发送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776……抽象化对象的结构化ID与处理程序信息的组合蓄存数据;1000……控制设备运用管理系统。

Claims (15)

1.一种运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信息管理部,其将包含构成系统的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在内的各构成要素的物理的及逻辑的包含关系作为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彼此的唯一性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是包含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各构成信息建立了对应的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用树结构表示的信息;
组合管理部,其对与所述各构成要素对应的各应用程序和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所述各构成信息对应的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以及
程序执行部,其根据伴随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查询所述组合管理部来获取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基于与所述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来确定出一个应用程序,并使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执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管理部对各信息收集程序与所述一个构成要素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其中,所述信息收集程序获取基于与所述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的测定值,
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使一个信息收集程序作为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来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管理部对各指令发送程序与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其中,所述指令发送程序对与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各构成要素发送控制指令,
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使一个信息指令发送程序作为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来执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管理部对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和与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对象信息的使用用途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
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使与所述使用用途对应的一个对象程序作为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来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作为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而以1对1的关系管理固定的有限模型的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和能够根据实际安装状态而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
为了重新认知为所述有限模型来实现控制,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将能够根据所述实际安装状态而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信息再次设定为赋予了所述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生成仅以所述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为条件的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在与所述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相应的已有的所述结构化识别信息中,仅对根据与所述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成为1对1关系的实际安装而能够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差分定义,由此定义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在欲对所述各构成要素中的一个构成要素设定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不是唯一的情况下,进行再次设定,以追加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使所述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与所述一个构成要素对应。
8.一种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识别信息管理部执行识别信息管理步骤,在该识别信息管理步骤中,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将包含构成系统的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在内的各构成要素的物理的及逻辑的包含关系作为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彼此的唯一性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是包含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各构成信息建立了对应的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用树结构表示的信息;
组合管理部执行组合管理步骤,在该组合管理步骤中,所述组合管理部对与所述各构成要素对应的各应用程序和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所述各构成信息对应的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以及
程序执行部执行程序执行步骤,在该程序执行步骤中,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伴随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查询所述组合管理部来获取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基于与所述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来确定出一个应用程序,并使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组合管理步骤中,所述组合管理部对各信息收集程序与所述一个构成要素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其中,所述信息收集程序获取基于与所述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的测定值,
在所述程序执行步骤中,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使一个信息收集程序作为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来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组合管理步骤中,所述组合管理部对各指令发送程序与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其中,所述指令发送程序对与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各构成要素发送控制指令,
在所述程序执行步骤中,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使一个信息指令发送程序作为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来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组合管理步骤中,所述组合管理部对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和与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对应的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对象信息的使用用途的组合数据进行管理,
在所述程序执行步骤,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使与所述使用用途对应的一个对象程序作为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来执行。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识别信息管理步骤中,
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作为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而以1对1的关系管理固定的有限模型的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和能够根据实际安装状态而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
为了重新认知为所述有限模型来实现控制,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将能够根据所述实际安装状态而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信息再次设定为赋予了所述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识别信息管理步骤中,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生成仅以所述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为条件的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在与所述正则表达式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相应的已有的所述结构化识别信息中,仅对根据与所述固定的有限模型名称成为1对1关系的实际安装而能够赋予名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差分定义,由此定义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识别信息管理步骤中,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在欲对所述各构成要素中的一个构成要素设定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不是唯一的情况下,进行再次设定,以追加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使所述新的结构化识别信息与所述一个构成要素对应。
15.一种运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运用管理装置和求出结构化识别信息的使用者侧装置,
所述运用管理装置包括:
识别信息管理部,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将包含构成系统的控制设备及附属设备在内的各构成要素的物理的及逻辑的包含关系作为各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对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彼此的唯一性进行管理,其中,所述各结构化识别信息是包含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各构成信息建立了对应的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在内的、用树结构表示的信息;
组合管理部,所述组合管理部对与所述各构成要素对应的各应用程序和与表示所述各构成要素的所述各构成信息对应的所述各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组合进行管理;以及
程序执行部,所述程序执行部根据伴随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请求,查询所述组合管理部来获取包含所述一个逻辑包含识别信息的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并且基于与所述一个结构化识别信息对应的一个构成要素来确定出一个应用程序,并使确定出的所述一个应用程序执行;
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包括:
类似检索执行部,其对由所述使用者侧装置求出的结构化识别信息与由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正在管理的多个所述结构化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并研究两者的类似性;和
信息介绍部,在所述类似检索执行部执行的检索结果为,在所述识别信息管理部管理的多个结构化识别信息中存在与由所述使用者侧装置求出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类似的特定的结构化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以收费为条件,允许对所述使用者侧装置公开所述特定的结构化识别信息。
CN201780028348.3A 2016-05-13 2017-03-16 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Pending CN1090744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6988A JP6577412B2 (ja) 2016-05-13 2016-05-13 運用管理装置及び運用管理方法、並びに運用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096988 2016-05-13
PCT/JP2017/010786 WO2017195464A1 (ja) 2016-05-13 2017-03-16 運用管理装置及び運用管理方法、並びに運用管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74403A true CN109074403A (zh) 2018-12-21

Family

ID=6026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8348.3A Pending CN109074403A (zh) 2016-05-13 2017-03-16 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9423B2 (zh)
EP (1) EP3457302A4 (zh)
JP (1) JP6577412B2 (zh)
CN (1) CN109074403A (zh)
WO (1) WO20171954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47779B2 (en) 2018-06-13 2022-05-31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 for regular expression generation
US11941018B2 (en) 2018-06-13 2024-03-26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egular expression generation for negative example using context
JP2021044796A (ja) * 2019-09-09 2021-03-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設備機器管理システ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780A (zh) * 1998-01-15 2001-05-02 尤泰克控制论私人有限公司 创建个人化的监督和控制数据获取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US20050289184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a data abstraction model
CN101040229A (zh) * 2004-08-30 2007-09-19 嵌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1567582A (zh) * 2009-02-25 2009-10-28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自动化通用五防系统数据描述方法
CN102709989A (zh) * 2012-06-26 2012-10-03 深圳市金宏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站监控系统及其建立方法
CN103093007A (zh) * 2011-10-31 2013-05-08 河南省电力公司 输电铁塔三维虚拟装配方法
CN103532975A (zh) * 2013-10-28 2014-01-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可动态平滑扩展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4318027A (zh) * 2014-10-29 2015-01-28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信息表模板的模型信息表闭环自动交互的设计方法
CN104660682A (zh) * 2015-01-27 2015-05-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td-lte的opc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0624B2 (en) * 2003-10-17 2009-11-17 Yaho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dexing content for fast and scalable retrieval
JP4300149B2 (ja) * 2004-03-31 2009-07-22 東芝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現場監視システム、現場監視方法及び現場監視プログラム
US7164972B2 (en) * 2004-06-28 2007-01-16 Siemens Building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esenting a building system
JPWO2007083371A1 (ja) * 2006-01-18 2009-06-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統合装置、データ統合方法およびデータ統合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5032856B2 (ja) * 2007-01-31 2012-09-26 東京都 データベース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ベース管理方法
US8782547B2 (en) 2007-08-20 2014-07-1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onfigurable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display
WO2011074362A1 (ja) * 2009-12-18 2011-06-23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構成情報の取得が制限された構成要素を含むシステムの構成要素の構成情報を形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
JP5568776B2 (ja) * 2010-11-05 2014-08-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の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及びモニタリン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3780A (zh) * 1998-01-15 2001-05-02 尤泰克控制论私人有限公司 创建个人化的监督和控制数据获取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US20050289184A1 (en) * 2004-06-25 2005-12-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a data abstraction model
CN101040229A (zh) * 2004-08-30 2007-09-19 嵌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1567582A (zh) * 2009-02-25 2009-10-28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通供电公司 一种变电站自动化通用五防系统数据描述方法
CN103093007A (zh) * 2011-10-31 2013-05-08 河南省电力公司 输电铁塔三维虚拟装配方法
CN102709989A (zh) * 2012-06-26 2012-10-03 深圳市金宏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站监控系统及其建立方法
CN103532975A (zh) * 2013-10-28 2014-01-22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可动态平滑扩展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4318027A (zh) * 2014-10-29 2015-01-28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信息表模板的模型信息表闭环自动交互的设计方法
CN104660682A (zh) * 2015-01-27 2015-05-2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td-lte的opc数据采集与监控智能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7302A1 (en) 2019-03-20
WO2017195464A1 (ja) 2017-11-16
US10949423B2 (en) 2021-03-16
EP3457302A4 (en) 2020-01-22
JP6577412B2 (ja) 2019-09-18
US20190179814A1 (en) 2019-06-13
JP2017204815A (ja) 2017-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3859B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managing edge devices
US7184940B2 (en) Collaboration session recording model
CN100530160C (zh) 分布式计算系统的架构和分布式应用程序的自动设计,部署及管理
JP5656563B2 (ja) 文書管理システム、文書管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387757B2 (ja) 並列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並列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90158161A1 (en) Collaborative search in virtual worlds
US20070016557A1 (en) Methods for enterprise-level data and process access and presentation
US20120030180A1 (en) Archive-system-independent archive-type objects
CN105144080A (zh) 用于元数据管理的系统
CN101796752A (zh) 无限企业平台
CN101356522A (zh) 终端用户对工作流进行动态地重新定位
WO2014049804A1 (ja) 分散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システム動作トレース方法
CN101710274A (zh) 应用软件帮助信息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1488086A (zh) 一种基于领域模型的软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2722769A (zh) 一种实验数据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9074403A (zh) 运用管理装置、运用管理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系统
CN102521338B (zh) 对于数据表示项目返回的占位符
CN101371220A (zh) 数据库和电子文档之间的分层数据传送及显示
CN102810115B (zh) 一种多层分布式文档管理体系的实现方法
Bellavista et al. Design guidelines for big data gathering in industry 4.0 environments
JP2003141173A (ja) データベース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ベース
JP2015106219A (ja) 分散型データ仮想化システム、クエリ処理方法及びクエリ処理プログラム
TWI387886B (zh) 用於在永久性資料儲存處之間執行大量資料傳輸動作的系統、方法及電腦可讀式媒體
Höltgen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n Open Web Interface for the Container-based Exchange of Linked Building Data
US7940409B2 (en) Data exchange in an exchange infra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