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5574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5574B
CN109065574B CN201810819438.0A CN201810819438A CN109065574B CN 109065574 B CN109065574 B CN 109065574B CN 201810819438 A CN201810819438 A CN 201810819438A CN 109065574 B CN109065574 B CN 1090655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peak
impact force
low
pea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94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5574A (zh
Inventor
许立雄
沈静奕
张德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194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5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5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5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5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5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限定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支撑柱,形成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形成相间分布的高峰和低峰。上述显示面板,其支撑柱包括相间分布的高峰和低峰,当显示面板受到垂直于面板的冲击力时,冲击力首先作用于高处的高峰,高峰受力下压,缓冲冲击力。然后冲击力作用于低处的低峰,低峰进一步缓冲冲击力。即冲击力多次接触支撑柱,进而,高低不平的支撑柱可逐步缓冲冲击力,降低垂直方向上冲击力对显示面板的影响,从而降低冲击力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也称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是一种新兴的平板显示装置,由于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功耗低、发光亮度高、体积轻薄、响应速度快,而且易于实现彩色显示和大屏幕显示、易于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显示面板受到外力冲击时,显示面板易产生显示不良,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显示面板受到外力冲击时引起显示不良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限定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支撑柱,形成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形成相间分布的高峰和低峰
上述显示面板,其支撑柱包括相间分布的高峰和低峰,当显示面板受到垂直于面板的冲击力时,冲击力首先作用于高处的高峰,高峰受力下压,缓冲冲击力。然后冲击力作用于低处的低峰,低峰进一步缓冲冲击力。即冲击力多次接触支撑柱,进而,高低不平的支撑柱可逐步缓冲冲击力,降低垂直方向上冲击力对显示面板的影响,从而降低冲击力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所述支撑柱包括两个高峰和一个低峰,所述两个高峰形成于所述低峰两侧;
所述两个高峰的高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包括两个低峰和一个高峰,所述两个低峰形成于所述高峰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峰与所述低峰的高度差为1um-2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所述高峰和所述低峰之间间隔凹部;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高峰、所述低峰以及所述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光学材料层;
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开口,所述光学材料层形成于所述开口内,从所述开口两端延伸并覆盖所述像素顶限定层的表面以及所述支撑柱的所述高峰、所述低峰和所述凹部的表面;
所述封装层形成于所述光学材料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凸起结构和形成于所述相邻凸起结构之间的凹槽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材料层贴附于所述凹槽结构内壁和所述凸起结构表面,所述封装层填充所述凹槽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结构的宽度为2um-5um。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装置,其支撑柱包括相间分布的高峰和低峰。当显示面板受到垂直于面板的冲击力时,冲击力首先作用于高处的高峰,高峰受力下压,可缓冲冲击力。然后冲击力作用于低处的低峰,低峰进一步缓冲冲击力。即冲击力多次接触支撑柱,进而,高低不平的支撑柱可逐步缓冲冲击力,降低冲击力对显示面板的影响,从而降低冲击力引起的显示不良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支撑柱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支撑柱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背景技术所述,传统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制作完成后,通常会对显示面板进行可靠性测试。通常,会采用落球实验检测屏体可靠性。具体的实验条件为,使用重量为32.65g直径为20mm的钢球,将落球固定于夹具上,并从2~62.5CM的高度上落下,击中屏体表面。若实验结果为屏体表面被击中的区域出现黑斑、亮斑、彩斑等不良,则说明显示面板不可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可提高缓冲效果,改善膜层间的粘附力,特别是在屏体受冲击时,显示面板的可靠性较高。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为硬屏,也可为柔性显示屏。
首先简单说明显示面板的组成。图1示出了显示面板的纵向剖面图。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10、驱动层组120、平坦化层130、阳极140、发光层150、阴极160、像素限定层170及支撑柱180。像素限定层170限定了形成像素的开口171。支撑柱180形成于像素限定层170上。这些层结构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不再赘述。
特别地,支撑柱180的顶部形成相间分布的高峰和低峰。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当显示面板受到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冲击力时,冲击力首先作用于高处的高峰。高峰受力下压,缓冲冲击力。然后冲击力作再用于低处的低峰,进一步缓冲冲击力。由此,高低不平的高峰和低峰可逐步缓解外界冲击力,减小冲击力对显示面板的不良影响。
图2以放大视图示例性地显示了图1中的像素限定层及支撑柱。如图2所示,支撑柱230包括两个高峰231和一个低峰232。其中,高峰231包括第一高峰231a和第二高峰231b。第一高峰231a围绕开口260一周设置,尅口260中形成有子像素;低峰232围绕第一高峰231a设置;第二高峰231b围绕低峰232设置。第一高峰231a可用作子像素的堤坝,由于堤坝保护,当某个子像素的封装失效后,堤坝可保护相邻子像素,防止失效的封装层延伸至相邻子像素,进而影响相邻子像素的发光,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峰231a与第二高峰231b的高度相同,可稳定地支撑掩膜版,提高蒸镀效果。低峰232形成于两个高峰231之间,且低峰232与高峰231之间间隔凹部233。所述凹部233形成于支撑柱230内。本实施例中,当支撑柱230受到外界冲击力时,冲击力先作用于高处的高峰231,凹部233可为高峰231的形变提供空间,用于释放应力。由于高峰231有两个,可同时产生形变释放冲击力。高峰231受力后向下压缩,然后冲击力作用于低峰232,低峰232发生形变进一步缓冲冲击力。由此,当外界冲击力作用于显示面板上时,高峰231和低峰232可以形成两级缓冲,可较好地缓冲冲击力,降低外界冲击力对显示元件的影响,防止显示元件受损,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30包括一个高峰231和两个低峰232。其中低峰232包括第一低峰232a和第二低峰232b。第一低峰232a围绕开口240设置,开口240中形成有子像素;高峰231围绕第一低峰232a设置;第二低峰232b围绕高峰231设置。第一低峰232a用作子像素的堤坝,当某个子像素封装失效后,堤坝可保护相邻子像素,防止失效的封装层延伸至相邻子像素,进而影响相邻子像素的发光,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高峰231与低峰232之间间隔有凹部233。当显示面板200受到外部冲击力时,冲击力先作用于高处的高峰231。高峰231受力向下压缩发生形变,然后冲击力作用于低处的低峰232,凹部233可为高峰231和低峰232的形变提供空间,用于释放应力。本实施例中,高峰231和低峰232可以形成两级缓冲,降低外界应力对显示元件的影响,防止显示元件受损,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高峰231和低峰232的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面。高峰231与低峰231的高度差可以为1um-2um。若高峰231与低峰232的高度差过小,高峰231受作用力时间短,形变小,会导致缓冲效果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高峰2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即支撑柱包括一个高峰231和一个低峰232。高峰231和低峰232之间间隔有凹槽,用于容纳高峰231和低峰232的形变,进而缓冲应力。
当然,支撑柱可不限于包括两种不同高度的波峰,也可以是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高度的波峰,只要高度差即可,优选的,不同峰之间的高度差可以为1um-2um。
请参见图2,显示面板200还包括光学材料层240。像素限定层220包括开口,光学材料层240形成于开口内,并从开口两端延伸,且覆盖像素限定层220和支撑柱230的表面。
具体的,光学材料层240包括沿远离基板210的方向依次形成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层。在蒸镀发光材料层240时,主要蒸镀于像素限定层220的开口260内。由于采用整面蒸镀工艺,故非开口区的像素限定层220和支撑柱230的表面也会蒸镀有发光材料。支撑柱230的顶部形成有高峰231和低峰232,且高峰231和低峰232之间间隔凹部233,故支撑柱230表面凹凸不平。蒸镀时,光学材料会覆盖支撑柱230表面,进而形成的光学材料层240会贴附于凹凸不平的支撑柱230表面,可增大光学材料层240的贴附面积,增大两者之间的粘附力。当显示面板受到外界冲击力时,由于光学材料层240与支撑柱表面粘附力较大,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剥离,可保证显示效果不受影响,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且封装层填充凹部。具体的,请参见图2,封装层250包括沿远离基板方向依次形成的第一无机层251、有机层252、第二无机层253。封装层250的材料填充了支撑柱230的凹部并覆盖支撑柱230和像素限定层220。有机层252和支撑柱230凹凸结合,当显示面板200受到平行于面板的横向剪切力时,凹凸结合的结构粘附力强,抗剪切力强,可防止在剪切力作用下封装层250被从支撑柱230上剥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有机层252的柔性大于等于支撑柱的柔性。当显示面板200收到外力冲击时,有机层252受力变形,支撑柱230的凹部为有机层252的形变提供可空间,进而可以达到缓冲外界冲击力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像素限定层上形成有多个凹槽结构,封装层填充凹槽结构。请参见图4,像素限定层220包括多个凹槽结构221。凹槽结构221形成于支撑柱230和像素限定层220的开口240之间,开口240即为沉积有有机发光层的像素区。有机发光层包括发光功能层241和阴极层242。封装层(图中未示出)的有机层填充凹槽内部。在显示面板受到外力冲击时,凹槽为封装层的有机层提供形变空间,进而有机层形变可以缓冲外界冲击力。本实施例中,凹槽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优选的为2个。凹槽宽度为2um-5um,优选为3um。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显示面板和封装框,所述显示面板封装于封装框内。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其支撑柱的顶部形成相互间隔的高峰和低峰,高峰和低峰之间形成有凹部。当显示面板受到冲击力时,冲击力首先作用于高处的高峰,高峰受力向下压缩,缓冲冲击力。然后冲击力作用于低处的低峰,低峰进一步缓冲冲击力。进而,高低不平的高峰和低峰可逐级缓解冲击力,防止冲击力损伤显示面板内的发光元件影响发光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像素限定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像素限定层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中形成有子像素;
支撑柱,形成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形成相间分布的高峰和低峰;所述支撑柱包括一个高峰和两个低峰;其中低峰包括第一低峰和第二低峰;第一低峰围绕开口设置;高峰围绕第一低峰设置;第二低峰围绕高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低峰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峰与所述低峰的高度差为1μm-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高峰和所述低峰之间间隔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高峰、所述低峰以及所述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材料层;
所述光学材料层形成于所述开口内,从所述开口两端延伸并覆盖所述像素限定层的表面以及所述支撑柱的所述高峰、所述低峰和所述凹部的表面;
所述封装层形成于所述光学材料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凸起结构和形成于相邻所述凸起结构之间的凹槽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材料层贴附于所述凹槽结构内壁和所述凸起结构表面,所述封装层填充所述凹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宽度为2μm-5μ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810819438.0A 2018-07-24 2018-07-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065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9438.0A CN109065574B (zh) 2018-07-24 2018-07-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9438.0A CN109065574B (zh) 2018-07-24 2018-07-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5574A CN109065574A (zh) 2018-12-21
CN109065574B true CN109065574B (zh) 2021-01-26

Family

ID=64836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9438.0A Active CN109065574B (zh) 2018-07-24 2018-07-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55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531B (zh) * 2018-08-20 2021-01-2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9904213A (zh) * 2019-03-29 2019-06-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24333A (zh) * 2019-07-30 2021-09-21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1416060A (zh) * 2020-04-23 2020-07-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64101A (zh) * 2020-07-06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1610948B2 (en) 2020-07-07 2023-03-2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LED with butterfly-shaped spacer
CN111863890B (zh) * 2020-07-07 2021-12-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52340B (zh) * 2020-08-03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2750846B (zh) * 2021-01-04 2023-06-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CN114220833B (zh) * 2021-12-13 2023-07-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0831A (zh) * 2017-03-28 2017-07-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7104130A (zh) * 2017-05-26 2017-08-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8845B (zh) * 2015-07-23 2018-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7393939B (zh) * 2017-08-30 2020-04-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界定层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0831A (zh) * 2017-03-28 2017-07-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7104130A (zh) * 2017-05-26 2017-08-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5574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6557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952884B (zh) Amoled背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101739771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01504B1 (ko) Tft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0914851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6023328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1081663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80747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09148521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屏
CN109148531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916688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644947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650855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US20210408461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036137B (zh) 一种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20210280660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KR20110127035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US1171687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dummy portions on non-display area
KR102142671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0919275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922902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KR2011001512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소자 형성용 기판
KR20210079850A (ko) 스트레쳐블 표시 장치
US11665920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having an electrode contact of auxiliary electrode connected to a portion of second electrode and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42095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