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3386B - 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063386B CN109063386B CN201811122165.0A CN201811122165A CN109063386B CN 109063386 B CN109063386 B CN 109063386B CN 201811122165 A CN201811122165 A CN 201811122165A CN 109063386 B CN109063386 B CN 1090633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valent spherical
- spherical surface
- equivalent
- rotational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2149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33 comparati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2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05 multipo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764238 I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所述密集旋转对称体群包含不少于两个旋转对称体,且其中至少存在两个旋转对称体,二者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各自外接球的半径之和;具体方法为:首先建立密集旋转对称体群模型和流内外等效球面,确定远近组;然后获取全局坐标系中内外等效球面上的自作用散射电磁系数向量,建立散射电磁流系数方程,并使用迭代求解器求解该方程;最后由内等效球面上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获得其雷达散射截面积。本发明为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提供了准确、高效的解决方案,具有消耗内存资源少,求精度高、运行速度快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的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密集旋转对称体群是一类常见的目标散射体,如多弹头群的电磁散射问题。这类目标往往包含多个相同结构的旋转对称体,且彼此距离小,数目多,相互间互作用不可忽视。如何对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进行快速仿真,特别是密集多弹头问题的电磁散射的快速仿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单个旋转对称体结构是由一根母线绕对称轴旋转一圈所得,它的电磁散射仿真一般使用旋转对称体矩量法求解(M.Andreasen,"Scattering from bodies ofrevolution."IEEE Trans.Antennas and Propag.,vol.13,pp.303-310,1965.)。该方法精度高,速度快,但该方法要求待求问题只有一个旋转轴,因而其不能用于求解不共轴的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问题。旋转对称等效源区域分解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T.Su,L.Du,R.S.Chen,"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or Multiple PEC Bodies ofRevolution Using Equivalence Principle Algorithm."IEEE Trans.Antennas andPropag.,vol.62,no.5,pp.2736-2744,May,2014.),该方法利用区域分解及等效原理的思想,通过建立等效球面来包围每个旋转对称体并建立局部坐标系,将两两不共轴的旋转对称体间互作用等效为两两共轴的等效球面间的互作用,进而结合旋转对称体矩量法求解该问题。该方法继承了旋转对称体矩量法的准确、高效的优点,但仍然具有局限性,当两个不共轴的旋转对称体相距较近时,建立的等效球面间会出现重叠。根据等效原理,重叠的两个等效球面将无法求互作用,从而导致该方法失效,因此该方法不能用于仿真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的电磁散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度高、速度快、适用性强的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的仿真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所述密集旋转对称体群包含不少于两个旋转对称体,且其中至少存在两个旋转对称体,二者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各自外接球的半径之和;所述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密集旋转对称体群模型和内外等效球面:将旋转对称体沿着对称轴分段,建立一组内等效球面,依次包围旋转对称体的每段,每个内等效球面半径根据所包围部分大小决定,内等效球面的球心在旋转对称体对称轴上;分别对每个旋转对称体进行相同处理,并确保不同旋转对称体上的内等效球面不相交;分别在旋转对称体上已建立的内等效球面外建立一个外等效球面,使之能包围该旋转对称体上所有的内等效球面,外等效球面的球心在旋转对称体的对称轴上;
步骤2,确定远近组:根据两两旋转对称体间互作用分组,定义外等效球面相交的两旋转对称体互作用所在域为近组,反之为远组;
步骤3,以均匀平面波为入射场,在局部坐标系中得到各个内等效球面上的模式等效入射电磁流系数向量;
步骤4,分别在每个旋转对称体上进行如下操作:在局部坐标系中分别建立内等效球面与被其包围的旋转对称体部分的入射矩阵和散射矩阵、旋转对称体表面阻抗矩阵以及外等效球面与内等效球面间的等效散射矩阵,再结合坐标系间转换,得到全局坐标系中内外等效球面上的自作用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
步骤5,在每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如下矩阵用于互作用:近组内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远组外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内等效球面到外等效球面的等效散射矩阵以及外等效球面到内等效球面的等效入射矩阵;
步骤6,根据每个内等效球面上的总散射电磁流系数等于内等效球面上旋转对称体自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近组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和远组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相加的关系,建立方程,并使用迭代求解器求解该方程,得到内等效球面上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
步骤7,由步骤6中得到的内等效球面上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由内等效球面上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获得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的雷达散射截面积。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建立密集旋转对称体群模型和内外等效球面,具体如下:
设定整个旋转对称体群包含N个金属旋转对称体,第i个旋转对称体表面表示为Di,并被划分成Mi个子区域,其中第k个子区域表示为对应的内等效球面表示为Pi k,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的外等效球面表示为Qi,i∈(1,…,N),k∈(1,…,Mi);
按照以下方法建立旋转对称体模型,划分子区域,建立内等效球面和外等效球面并剖分:
步骤1.1、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xyz,标记为G,其中z轴垂直指向地面,在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xiyizi,标记为Li,以该旋转对称体的对称轴为zi轴,zi轴与旋转对称体底部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o,在xiozi平面上建立旋转对称体的母线,并以0.1个波长进行线剖分;
步骤1.2、划分旋转对称体子区域,根据旋转对称体的纵横比,进行非均匀划分使得每个子区域纵横比接近,建立一组内等效球面分别包围各个子区域,各个内等效球面中心都在旋转对称轴上,球面能完全包围其子区域,且球面距其包围部分最近距离在0.1~0.15个波长之间,以0.15个波长剖分;以第k个内等效球球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局部坐标系标记为平行于全局坐标系G;
步骤1.3、建立外等效球面,球心在旋转体的对称轴上,外等效球面能完全包围所有的内等效球面,且外等效球面和内等效球面之间的最近距离在0.1~0.15个波长之间,以0.15个波长剖分。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确定远近组,具体如下:
以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的外等效球面Qi所包围的区域为场区,以第j个旋转对称体上的外等效球面Qj包围区域为源区,j∈(1,…,N)∩j≠i,整个旋转对称体群包含N个金属旋转对称体,判断Qi和Qj是否相交:若相交,则j源区对i场区的作用为近组作用,即j旋转对称体为i旋转对称体的近组,若不相交,j旋转对称体为i旋转对称体的远组;重复上述过程,判断出每个旋转对称体的近组旋转对称体集和远组旋转对称体集
进一步地,步骤5所述的近组内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远组外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建立过程如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旋转对称区域分解法中,两两旋转对称体间距离可以小于各自外接球半径之和,能够用于仿真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的电磁散射;(2)采用内外等效球面区域分解方法来计算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的电磁散射,易于建模,内存消耗少、求解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中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的分布图。
图2是本发明中旋转对称体及其上内外等效球面母线建模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各个旋转对称体外建立的内外等效球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旋转对称体径向和周向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正弦函数基函数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近组内等效球面间局部坐标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远组外等效球面间局部坐标系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密集旋转对称体群互作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8枚弹头分布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弹头尺寸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弹头划分及内外等效球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站RCS仿真结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作进一步阐述。
结合图1,密集旋转对称体群包括至少两个旋转对称体,且他们中至少存在两个旋转对称体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其各自外接等效球半径之和;本发明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密集旋转对称体群模型和内外等效球面:将旋转对称体沿着对称轴分段,建立一组内等效球面,依次包围旋转对称体的每段,每个内等效球面半径根据所包围部分大小决定,内等效球面的球心在旋转对称体对称轴上;分别对每个旋转对称体进行相同处理,并确保不同旋转对称体上的内等效球面不相交;分别在旋转对称体上建立一个外等效球面刚好包围住其上所有内等效球面,外等效球面的球心在旋转对称体的对称轴上,具体如下:
设定整个旋转对称体群包含N个金属旋转对称体,第i个旋转对称体表面记为Di,其被划分成Mi个子区域,其上第k个子区域记为对应的内等效球面记为Pi k,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的外等效球面记为Qi,i∈(1,…,N),k∈(1,…,Mi);
按照以下方案建立旋转对称体模型,划分子区域,建立内等效球面和外等效球面并剖分:
步骤1.1、如图2所示,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xyz,标记为G,其中z轴垂直指向地面,在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xiyizi,标记为Li,其以该旋转对称体的对称轴为zi轴,zi轴与旋转对称体底部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o,在xiozi平面上建立旋转对称体的母线,并以0.1个波长进行线剖分;
步骤1.2、划分旋转对称体子区域,根据旋转对称体的纵横比,进行非均匀划分使得每个子区域纵横比接近,建立一组内等效球面分别包围各个子区域,各个内等效球面中心都在旋转对称轴上,球面刚好能完全包围其子区域,且球面距其包围部分最近距离在0.1~0.15个波长之间,以0.15个波长剖分;以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第k个内等效球球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局部坐标系标记为其平行于全局坐标系G,其中下角标表示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角标表示该旋转对称体上第k个子区域;
步骤1.3、建立外等效球面,球心在旋转对称体的对称轴上,外等效球面刚好能完全包围住其上所有内等效球面,且外等效球面和内等效球面之间的最近距离在0.1~0.15个波长之间,以0.15个波长剖分外等效球面母线;
步骤1.4、在每个旋转对称体上进行(1.1)~(1.3)进行相同的操作,如图3所示,完成整个密集旋转对称体群及其内外等效球面的建模。
步骤2,确定远近组:根据两两旋转对称体间互作用分组,定义外等效球面相交的两旋转对称体互作用所在域为近组,反之为远组,具体如下:
以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的外等效球面Qi所包围的区域为场区,第j个旋转对称体上的外等效球面Qj包围区域为源区,j∈(1,…,N)∩j≠i,判断Qi和Qj是否相交,若相交,则j源区对i场区的作用为近组作用,即j旋转对称体为i旋转对称体的近组,若不相交,j旋转对称体为i旋转对称体的远组;重复上述过程,判断出每个旋转对称体的近组旋转对称体集和远组旋转对称体集
均匀平面波的表达式为:
其中k表示波数,正弦函数基函数如图5所示;
其中C表示旋转对称基函数展开系数,其上标t/φ对应基函数的两个方向,α表示模式数,gn表示基函数编号,下标Jin/Min对应于等效入射电流或磁流,Pi k表示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的第k个内等效球,表示局部坐标系Mod表示仿真过程中需要总模式数,其取值为为波数,ρmax为旋转对称体母线最大径向取值。
步骤3.2、基于系数求解矩阵获得内等效球面等效入射电磁流模式展开系数:
对公式(4)两边进行伽辽金测试,测试函数为旋转对称基函数公式(2)的共轭,则电磁流模式展开系数由下式得到:
步骤4,分别在每个旋转对称体上进行如下操作:在局部坐标系Li中分别建立内等效球面与被其包围的旋转对称体部分的入射矩阵和散射矩阵、旋转对称体Di表面阻抗矩阵以及外等效球面Qi与内等效球面间的等效散射矩阵,再结合坐标系间转换,得到全局坐标系G中内外等效球面上的自作用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其中i∈(1,…,N),k∈(1,…,Mi),具体如下:
转换过程包括平移和旋转两个过程,根据电磁流向量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关系建立转换关系,进行转换。
步骤4.2、将公式(5)中的入射电流系数向量和磁流系数向量分别由局部坐标系Li k转换到局部坐标系Li中:
ξ(r')为公式(4)中的旋转对称基函数,ω表示角频率,ε表示电导率,μ表示磁导率;G(r,r')表示源点r'到场点r的格林函数其表达式为:
则公式(10)中的矩阵元素由下式展开得到:
在局部坐标系Li中,若旋转对称体结构相同,则其自作用阻抗矩阵也相同,因此可以共用同一个表面阻抗矩阵,仅需一次生成一次;
对应的模式α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为:
其中下角标JMsc表示等效散射电流和磁流,Jsc表示等效散射电流,Msc表示等效散射磁流。
步骤5,在每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如下矩阵用于互作用:近组内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远组外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内等效球面到外等效球面的等效散射矩阵以及外等效球面到内等效球面的等效入射矩阵,具体如下:
步骤5.1、定义近组第个j旋转对称体上第l个内等效球面到第i个旋转对称体第k个内等效球面Pi k的局部直角坐标系记为如图6所示,在该局部坐标系中,得出第个j旋转对称体上第l个内等效球面到第i个旋转对称体第k个内等效球面Pi k的传输矩阵
步骤5.2、定义远组第个j旋转对称体上外等效球面到第i个旋转对称体外等效球面的局部直角坐标系xijyijzij,记为Lij,如图7所示,在该局部坐标系中,得出第j个外等效球面到第i个外等效球面的传输矩阵
步骤5.3、在局部坐标系Li中,定义外等效球面到其包围的各个内等效球面的等效入射矩阵和内等效球面到包围其的外等效球面的等效散射矩阵。
步骤6,根据每个内等效球面上的总散射电磁流系数等于内等效球面上旋转对称体自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近组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和远组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相加的关系(如图8所示),建立方程,并使用迭代求解器求解该方程,具体如下:
i=1,…,N且k=1,…,Mi
方程(32)迭代求解具体过程如下表1:
表1
表1中变量的下角标JMin2表示二次等效入射电流和磁流,Jin2/Min2表示二次等效入射电流或磁流,JMsc2表示二次等效散射电流和磁流,Jsc2/Msc2表示二次等效散射电流或磁流,CFIEin2表示混合积分方程二次入射场激励,Jsc2表示二次散射电流。
其中Ein(r)、Min(r)表示入射场,见公式(1),p表示入射波电场方向,Jsc(r)、Msc(r)表示r点的散射电磁流,由下式得到,下角标Pi k表示r点所在的内等效球面:
再由下式得到雷达散射截面积σ: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所述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对一个密集旋转对称体群实例的电磁散射进行仿真,仿真使用的设备处理器为Intel(R)Core(TM)i7-7500U CPU,主频2.9GHz,内存8.00GB,64位Win10系统。
图9给出了由8枚相同弹头组成的旋转对称体群群,由图10给出弹头的结构及尺寸,弹头顶部是抛物面,弹身是圆台面,表2给出了每枚弹头底面圆心坐标,每个弹头都平行于z轴飞行。入射波为均匀平面波,入射角度为(60°,0°),工作频率为1.0GHz。选择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作为本发明方法的对比方法来进行比较,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是现有分析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使用是RWG基函数,三角形面片数27,945,本发明方法对弹头及内外等效球面使用线剖分,图11给出了内外等效球面的半径和球心位置,需要最大模式数Mod为6,内等效球面母线总剖分段数为73。图12给出了两种方法结果比较,它们相互吻合,从而证明了本发明方法的正确性;表3给出了本发明方法和对比方法的效率比较,本发明方法的运行时间和存储量与对比方法相比较节省了90%以上。
表2
表3
方法 | 内存消耗(MB) | 仿真时间(sec) |
本发明方法 | 10.1 | 23.4 |
对比方法 | 432.8 | 385.1 |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该方法为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提供了准确、高效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小间离旋转对称体建立的单一等效球面会相交,从而导致基于旋转对称等效源区域分解方法失效的难题,最终实现了基于旋转对称矩量法来仿真密集、不共轴的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该方案消耗内存资源少,求精度高、运行速度快。
Claims (4)
1.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集旋转对称体群包含不少于两个旋转对称体,且其中至少存在两个旋转对称体,二者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各自外接球的半径之和;所述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密集旋转对称体群模型和内外等效球面:将旋转对称体沿着对称轴分段,建立一组内等效球面,依次包围旋转对称体的每段,每个内等效球面半径根据所包围部分大小决定,内等效球面的球心在旋转对称体对称轴上;分别对每个旋转对称体进行相同处理,并确保不同旋转对称体上的内等效球面不相交;分别在旋转对称体上已建立的内等效球面外建立一个外等效球面,使之能包围该旋转对称体上所有的内等效球面,外等效球面的球心在旋转对称体的对称轴上;
步骤2,确定远近组:根据两两旋转对称体间互作用分组,定义外等效球面相交的两旋转对称体互作用所在域为近组,反之为远组;
步骤3,以均匀平面波为入射场,在局部坐标系中得到各个内等效球面上的模式等效入射电磁流系数向量;
步骤4,分别在每个旋转对称体上进行如下操作:在局部坐标系中分别建立内等效球面与被其包围的旋转对称体部分的入射矩阵和散射矩阵、旋转对称体表面阻抗矩阵以及外等效球面与内等效球面间的等效散射矩阵,再结合坐标系间转换,得到全局坐标系中内外等效球面上的自作用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
步骤5,在每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如下矩阵用于互作用:近组内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远组外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内等效球面到外等效球面的等效散射矩阵以及外等效球面到内等效球面的等效入射矩阵;
步骤6,根据每个内等效球面上的总散射电磁流系数等于内等效球面上旋转对称体自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近组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和远组作用产生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相加的关系,建立方程,并使用迭代求解器求解该方程,得到内等效球面上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
步骤7,由步骤6中得到的内等效球面上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向量,由内等效球面上的等效散射电磁流系数获得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的雷达散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建立密集旋转对称体群模型和内外等效球面,具体如下:
设定整个旋转对称体群包含N个金属旋转对称体,第i个旋转对称体表面表示为Di,并被划分成Mi个子区域,其中第k个子区域表示为对应的内等效球面表示为Pi k,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的外等效球面表示为Qi,i∈(1,…,N),k∈(1,…,Mi);
按照以下方法建立旋转对称体模型,划分子区域,建立内等效球面和外等效球面并剖分:
步骤1.1、建立全局直角坐标系xyz,标记为G,其中z轴垂直指向地面,在第i个旋转对称体上,建立局部直角坐标系xiyizi,标记为Li,以该旋转对称体的对称轴为zi轴,zi轴与旋转对称体底部的交点作为坐标原点o,在xiozi平面上建立旋转对称体的母线,并以0.1个波长进行线剖分;
步骤1.2、划分旋转对称体子区域,根据旋转对称体的纵横比,进行非均匀划分使得每个子区域纵横比接近,建立一组内等效球面分别包围各个子区域,各个内等效球面中心都在旋转对称轴上,球面能完全包围其子区域,且球面距其包围部分最近距离在0.1~0.15个波长之间,以0.15个波长剖分;以第k个内等效球球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局部坐标系标记为平行于全局坐标系G;
步骤1.3、建立外等效球面,球心在旋转体的对称轴上,外等效球面能完全包围所有的内等效球面,且外等效球面和内等效球面之间的最近距离在0.1~0.15个波长之间,以0.15个波长剖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近组内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远组外等效球面间传递矩阵,建立过程如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22165.0A CN109063386B (zh) | 2018-09-26 | 2018-09-26 | 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122165.0A CN109063386B (zh) | 2018-09-26 | 2018-09-26 | 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63386A CN109063386A (zh) | 2018-12-21 |
CN109063386B true CN109063386B (zh) | 2023-01-03 |
Family
ID=64765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122165.0A Active CN109063386B (zh) | 2018-09-26 | 2018-09-26 | 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0633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05058B (zh) * | 2019-09-19 | 2021-08-31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针对超电大尺寸规模目标的近场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58706B1 (en) * | 1997-06-11 | 2009-07-0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Computer-aided simul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of a body |
CN103217675A (zh) * | 2013-04-26 | 2013-07-24 | 南京理工大学 | 多个不共轴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特性的仿真方法 |
CN103226644A (zh) * | 2013-05-17 | 2013-07-31 | 南京理工大学 | 基于柱面等效源区域分解的电磁散射特性仿真方法 |
CN103632028A (zh) * | 2013-09-06 | 2014-03-12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多层旋电磁各向异性介质球电磁散射的解析方法 |
CN104699879A (zh) * | 2013-12-10 | 2015-06-10 | 南京理工大学 | 复杂多目标电磁散射的多次旋转等效仿真方法 |
CN106772301A (zh) * | 2016-12-02 | 2017-05-31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一种基于介质射线追踪的多层非平行界面介质电磁散射仿真算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47925B2 (en) * | 2000-06-21 | 2005-01-25 | Hrl Laboratorie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del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ily shaped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
-
2018
- 2018-09-26 CN CN201811122165.0A patent/CN1090633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58706B1 (en) * | 1997-06-11 | 2009-07-0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Computer-aided simul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of a body |
CN103217675A (zh) * | 2013-04-26 | 2013-07-24 | 南京理工大学 | 多个不共轴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特性的仿真方法 |
CN103226644A (zh) * | 2013-05-17 | 2013-07-31 | 南京理工大学 | 基于柱面等效源区域分解的电磁散射特性仿真方法 |
CN103632028A (zh) * | 2013-09-06 | 2014-03-12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多层旋电磁各向异性介质球电磁散射的解析方法 |
CN104699879A (zh) * | 2013-12-10 | 2015-06-10 | 南京理工大学 | 复杂多目标电磁散射的多次旋转等效仿真方法 |
CN106772301A (zh) * | 2016-12-02 | 2017-05-31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一种基于介质射线追踪的多层非平行界面介质电磁散射仿真算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63386A (zh) | 2018-1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rgul et al. | A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strategy for an efficient parallelization of the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 | |
Ludick et al. | Efficient analysis of large aperiodic antenna arrays using the domain Green's function method | |
CN102081690B (zh) | 复杂电路的矩阵分解结合新奇异值分解方法 | |
CN110737873B (zh) | 一种大规模阵列天线散射的快速分析方法 | |
CN110082708A (zh) | 非均匀阵列设计和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 |
CN106126836B (zh) | 基于加权法向回归法的阵列天线方向图拟合方法 | |
CN102708229A (zh) | 复杂分层媒质结构的矩阵分解结合新奇异值分解方法 | |
CN113158485B (zh) | 近场条件下电大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 |
CN104036093A (zh) | 一种基于阵元互耦的大型变形阵列天线副瓣性能预测方法 | |
CN106483503A (zh) | 实心球阵列三维声源识别的快速反卷积方法 | |
Yang et al. | Radiation pattern computation of pyramidal conformal antenna array with active-element pattern technique | |
CN106649900B (zh) | 不均匀旋转对称体电磁特性的时域分析方法 | |
CN103279589A (zh) | 基于矩阵嵌套压缩的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特性仿真方法 | |
CN109063386B (zh) | 一种密集旋转对称体群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 |
CN103425816A (zh) | 快速获取金属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特性的矩阵抽取方法 | |
CN104699879A (zh) | 复杂多目标电磁散射的多次旋转等效仿真方法 | |
Xu et al. | Improved synthetic basis functions method for nonperiodic scaling structures with arbitrary spatial attitudes | |
Lv et al. | A Spatial Inverse Design Method (SIDM)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for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FSS) Structures | |
Xie et al. | A new sparse design method on phased array-based acoustic emission sensor for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 |
CN107305536A (zh) | 混合阶时域不连续伽略金方法 | |
CN105303022B (zh) | 快速获取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高斯波束方法 | |
CN106503349B (zh) | 一种类周期结构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快速计算方法 | |
Cui et al. | Solution of CFIE-JMCFIE using parallel MOM for scattering by dielectrically coated conducting bodies | |
CN106156431A (zh) | 基于nurbs曲面建模的导体目标电磁散射仿真方法 | |
CN106156479A (zh) | 快速分析金属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嵌套多层复点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