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60580B -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60580B
CN109060580B CN201810614074.2A CN201810614074A CN109060580B CN 109060580 B CN109060580 B CN 109060580B CN 201810614074 A CN201810614074 A CN 201810614074A CN 109060580 B CN109060580 B CN 109060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liquid outlet
shell
test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40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60580A (zh
Inventor
任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owei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owei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owei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owei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140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060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060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0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60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60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5/00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 G01N5/02Analysing materials by weighing, e.g. weighing small particles separated from a gas or liquid by absorbing or adsorbing components of a material and determining change of weight of the adsorbent, e.g.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先将蓄电池隔板放进一个测试壳体内,然后将测试壳体放置到活动支架上,并使密封连接在测试壳体底部的出液孔处的出液软管的其中一段高于设置在测试壳体上部的进液孔;将称量好的酸液通过进液孔注入测试壳体内,使酸液浸润蓄电池隔板;接着将出液软管的开口端插入一个酸液收集瓶的瓶口内,并逐步降低酸液收集瓶的高度至低于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此时测试壳体内的酸液即通过出液软管流进酸液收集瓶内;称出酸液收集瓶内的酸液的重量,从而可得到测试前后酸液的重量差,进而可计算出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显著地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铅酸蓄电池的隔板吸酸饱和度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检测蓄电池隔板的吸酸饱和度,所谓吸酸饱和度,就是蓄电池隔板的实际吸酸量和饱和吸酸量之间的比值。具体地,就是将称量好的酸液加入到具有正负极板和蓄电池隔板的蓄电池壳体内,在经过一定时间后,部分酸液被蓄电池隔板吸收,然后将富余的酸液倒出到一个收集容器内,并精确称量,计算前后酸液的重量差值,即可得到蓄电池隔板的吸酸量,进而得到蓄电池隔板的吸酸饱和度。然而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加入酸液后的蓄电池壳体的重量较重,并且酸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检测人员在倒出酸液时非常费力,并且一不小心极易使酸液溅出到检测人员身上,从而造成对检测人员的伤害。特别是,在向外倒出酸液时,会有少量的酸液附着在壳体内侧壁以及蓄电池隔板上,因此,需要检测人员倒置壳体一定的时间,从而显著地增加检测人员的体力消耗,进而容易出现检测人员人为地缩短倒置时间、因而无法完全倒空酸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式所存在的检测人员工作强度大、检测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提供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其结构简单,可显著地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将蓄电池隔板以及相应的极板一起放进一个测试壳体的下桶体内,然后将测试壳体放置到一个活动支架上,并使密封连接在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处的出液软管的其中一段高于设置在测试壳体上部的进液孔;
b. 将称量好的酸液从测试壳体上部的进液孔注入测试壳体内,使酸液浸润测试壳体内的蓄电池隔板;
c. 将出液软管的开口端插入一个酸液收集瓶朝上的瓶口内,然后逐步降低酸液收集瓶的高度,直至酸液收集瓶低于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此时测试壳体内富余的酸液即通过出液软管流进酸液收集瓶内;
d. 称出酸液收集瓶内的酸液的重量,从而可得到测试前后酸液的重量差,进而可计算出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
本发明将需要测试的蓄电池隔板放置在一个测试壳体的下桶体内,从而可避免测试的酸液的流失。需要测试时,先将放置有蓄电池隔板的测试壳体放置在活动支架上,然后测试人员即可逐步向测试壳体内注入酸液,当然,壳体内的酸液的高度应低于进液孔的高度。由于出液软管的其中一段高于设置在测试壳体上部的进液孔,因此可有效地避免流到测试壳体底部的酸液通过出液孔从出液软管的开口端向外流出,使蓄电池隔板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吸收酸液,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当蓄电池隔板吸收酸液的时间到达设定值时,测试人员可先将出液软管的开口端插入一个酸液收集瓶朝上的瓶口内,然后逐步降低酸液收集瓶的高度。当出液软管的最高点低于测试壳体内酸液的液面高度时,富裕的酸液即可从出液孔流出,并通过出液软管流进酸液收集瓶内,同时可可有效地避免酸液的洒出。当酸液收集瓶低于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时,测试壳体内的富余酸液即可全部流进酸液收集瓶内。我们可使测试壳体的出液状态维持足够的时间,从而确保富余酸液的排出干净。也就是说,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无需翻转测试壳体,只需移动一个酸液收集瓶即可实现富余酸液的自动排出,即可显著地降低测试人员的工作强度,又可确保测试的精度。
作为优选,所述出液孔设置在下桶体底壁上靠近下桶体后侧壁处,活动支架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一个固定支架上,当活动支架向前转动时,活动支架上的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低后高的前倾状态;当活动支架向后转动时,活动支架上的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高后低的后倾状态,在步骤a中,所述出液软管的出口端勾挂在测试壳体的后侧壁上,并且活动支架倾斜设置,从而使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倾状态;在步骤c中,活动支架向后转动,从而使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后倾状态。
我们可在测试壳体的外侧壁上部设置一个挂钩,在出液软管靠近出口端处设置一个挂环,从而可将出液软管的出口端方便地钩挂定位在测试壳体的后侧壁上。这样,在步骤a中,活动支架倾斜设置,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倾状态,相应地,位于测试壳体后侧壁上的出液软管的出口端位置变高,从而可确保向测试壳体内注入酸液时造成酸液的溢出。在步骤c中,当我们开始通过出液软管向外排出富富余的酸液时,活动支架向后转动,进而确保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高后低的后倾状态,此时的出液孔位于底壁的最低处,从而有利于流到测试壳体底部的酸液能快速地流到底壁较低的后侧,继而从出液孔向外排出,并通过出液软管流进酸液收集瓶内。
作为优选,所述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内设有弹性密封塞,所述出液软管为透明的塑料管,出液软管包括下部半圆形的下弯段、上部半圆形的上弯段、一体地连接在上弯段和下弯段之间的竖直段,从而使出液软管呈S形,所述下弯段的开口端插设在所述弹性密封塞内,并与测试壳体的内腔相连通,在步骤c中,所述上弯段的开口端插设在所述酸液收集瓶的瓶口内。
用橡胶制成的弹性密封塞方便对出液孔的密封以及拆卸。我们可在弹性密封塞的中心设置一个插接通孔,然后将储液罐插接在该插接通孔内并形成紧配合,从而既方便出液软管与弹性密封塞的连接,又可确保弹性密封塞与出液软管之间的密封性能。特别是出液软管呈S形,因此,在步骤c中,我们只需将出液软管上部的上弯段向下弧形弯折的出口端插入酸液收集瓶朝上的瓶口内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支架靠近底部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设有转动轴,所述固定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承孔,支承孔为正六边形孔,从而使其具有六个顶角和六个平面状的内侧壁,在支承孔内设有转动圆环,所述转动圆环内设有六个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径向通孔,在径向通孔内设有锁止圆柱,所述转动轴插入对应一侧的转动圆环内,固定支架上还设有可驱动转动圆环转动的转向拨杆,当转向拨杆驱动转动圆环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锁止圆柱的内侧贴靠转动轴的圆周面,锁止圆柱的外侧贴靠在支承孔内在转动方向上位于顶角前侧的内侧壁上。
由于支承孔为正六边形孔,因此,在支承孔的内侧壁与转动轴的外侧壁之间会形成一个环形空腔,并且该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在对应支承孔的六个顶角位置处最大,而顶角两侧的径向尺寸则逐渐变小。在对应支承孔内侧壁的中点位置处,该径向尺寸最小。这样,当转动圆环带动锁止圆柱在环形空腔内转动至靠近顶角位置时,锁止圆柱所在的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最大,此时的锁止圆柱可自由移动,因此转动轴可相对支承孔自由转动。当转动圆环带动锁止圆柱在环形空腔内正向转动而逐渐靠近顶角一侧的内侧壁中点位置时,锁止圆柱所在的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从而使锁止圆柱的内侧贴靠转动轴的圆周面,锁止圆柱的外侧贴靠在支承孔内的内侧壁上。此时如果正向旋转转动轴,则锁止圆柱会依靠静摩擦力带动锁止圆柱继续向着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最小的一侧移动,因此,此时的锁止圆柱将无法继续移动,而转动轴与锁止圆柱之间会形成一个自锁的静摩擦力。也就是说,转动轴的驱动转矩越大,则转动轴对锁止圆柱的挤压力越大,相应地,锁止圆柱对转动轴的静摩擦力越大,因此可有效地避免活动支架通过转动轴继续正向转动,使测试壳体定位在前倾状态。当我们通过转向拨杆使转动圆环反向转动时,锁止圆柱所在的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大;当转动圆环带动锁止圆柱在支承孔内越过顶角而向着另一侧的内侧壁移动时,锁止圆柱所在的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重新逐渐变小,直至锁止圆柱的内侧贴靠转动轴的圆周面,锁止圆柱的外侧贴靠在支承孔内的内侧壁上。与前述相类似地,此时的锁止圆柱将无法继续移动,转动轴无法反向转动,从而使测试壳体定位在后倾状态。也就是说,本发明只需通过拨动转向拨杆,即可方便地使活动支架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实现自锁,进而使测试壳体自锁在前倾状态或后倾状态。
作为优选,在转动圆环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转向拨杆包括拨动杆和一端开通的伸缩杆套,所述拨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所述伸缩杆套套设在拨动杆上,在伸缩杆套内设有抵压拨动杆端部的压簧,所述伸缩杆套的封闭端定位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当转向拨杆的轴线穿过转动圆环的中心时,转向拨杆的压簧被压缩,此时的转向拨杆长度最短,转向拨杆对转动圆环的转矩为零,也就是说,此时的转向拨杆位于死点位置。当我们向一侧拨动转向拨杆时,压簧所形成的轴向力使得转向拨杆对转动圆环形成一个转矩,此时的转动圆环即可开始转动,相应地,压簧所形成的转矩逐渐增加,直至锁止圆柱被自锁定位。当我们向另一侧拨动转向拨杆时,转向拨杆受到转动圆环的挤压而变短,此时的压簧被压缩。当转向拨杆越过死点位置时,压簧所形成的轴向力使得转向拨杆对转动圆环形成一个反向的转矩,此时的转动圆环即可开始反向转动,相应地,压簧所形成的转矩逐渐增加,直至锁止圆柱被自锁定位。
本发明可弹性伸缩的转向拨杆可方便地使转动圆环在正、反两个方向上自锁定位,并且可确保自锁圆柱与转动轴、支承孔的内侧壁之间没有间隙,从而可有效地提高自锁的可靠性,避免出现转动轴以及活动支架出现少量的空转行程。
作为优选,所述下桶体的底壁呈中间低、左右两侧高的V形,在下桶体的底壁上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等间距排列的支承筋片,所有支承筋片的上边缘齐平,所述支承筋片在靠近下桶体后侧壁处设有联通缺口,所述出液孔设置在下桶体底壁后侧的最低处。
由于所有支承筋片的上边缘齐平,因此,放置在测试壳体内的蓄电池隔板以及极板等可平整地支承在支承筋片上。本发明在下桶体的底壁上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等间距排列的支承筋片,并且下桶体的底壁呈中间低、左右两侧高的V形,因此,在相邻的支承筋片之间即形成一个可在前后方向上使酸液流动的长槽。当测试壳体处于前高后低的后倾状态时,流到下桶体的底部的酸液即会沿着向下倾斜的长槽流到底壁的后侧,并通过联通缺口向着底壁中间下凹处流动,然后通过设置在最低处的出液孔向外流出。特别地,支承筋片可显著地减小下桶体底壁与蓄电池隔板或极板等的贴合面积,从而可减少储留在底壁与蓄电池隔板、极板之间的酸液量,并且有利于酸液的快速汇集和流出。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可显著地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测试壳体处于后倾状态时的侧向剖视图。
图3是出液软管与测试壳体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转动轴和固定支架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向拨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测试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测试壳体 11、蓄电池隔板 13、底壁 131、支承筋片 132、联通缺口14、出液孔 15、下桶体 16、上盖体 161、进液孔 17、出液软管 171、挂环 18、挂钩2、固定支架 21、支承孔 23、上放置平台 24、下放置平台 3、活动支架 31、转动轴4、酸液收集瓶 5、转动圆环 51、径向通孔 52、定位凹槽 6、锁止圆柱 7、转向拨杆71、拨动杆 72、伸缩杆套 73、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将如图1、图2所示的蓄电池隔板11以及相应的极板一起放进一个测试壳体1的下桶体15内,然后将测试壳体放置到一个活动支架3上,并使密封连接在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14处的出液软管17的其中一段高于设置在测试壳体上部的进液孔161。
本实施例中的测试壳体包括下部的下桶体和盖合在下桶体开口处的上盖体16,并且放进下桶体内的极板和蓄电池隔板应间格地紧密贴靠在一起。此外,进液孔优选地可设置在上盖体上,而出液孔优选地可设置在下桶体的底壁13上,并在下桶体的出液孔内过盈地塞入一个橡胶制成的弹性密封塞,在弹性密封塞的中心设置一个插接通孔,出液软管的一端插接在插接通孔内并形成紧配合。当弹性密封塞塞入出液孔时,弹性密封塞受到挤压,从而与出液孔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与此同时,弹性密封塞向内挤压出液软管,进而使弹性密封塞与出液软管之间液形成良好的密封。
b. 将称量好的酸液从测试壳体上部的进液孔注入测试壳体内,使酸液浸润测试壳体内的蓄电池隔板。由于出液软管至少有其中一段高于进液孔,因此,进入测试壳体内的酸液无法直接通过出液软管向外流出,使蓄电池隔板能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吸收酸液,确保测试的准确性。优选地,出液软管可采用透明的塑料管,既可耐酸,又方便观察酸液的液面高度,进而便于控制注入测试壳体内的酸液的量。
c. 将出液软管的开口端插入一个酸液收集瓶4朝上的瓶口内,然后逐步降低酸液收集瓶的高度。当插入酸液收集瓶内的出液软管悬空一端低于测试壳体内酸液的液面高度时,测试壳体内富余的酸液即可通过出液软管流进酸液收集瓶内。当酸液收集瓶低于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时,全部的出液软管经低于出液孔,此时测试壳体内富余的酸液即通过出液软管全部流进酸液收集瓶内。可以理解的是,在放出酸液之前,我们应确保酸液浸润蓄电池隔板的时间符合额定的时间,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d. 称出酸液收集瓶内的酸液的重量,从而可得到测试前后酸液的重量差,进而可计算出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先称出酸液收集瓶的重量,在称出储存有富余酸液的酸液收集瓶的重量,两者之差即为酸液收集瓶内酸液的重量。由于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的计算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方便操作,出液软管的出口端可勾挂在测试壳体的后侧壁上。具体地,如图3所示,我们可在测试壳体的后侧壁的外侧上部设置一个挂钩18,在出液软管靠近出口端处设置一个挂环171。当我们将出液软管的挂环勾挂在测试壳体后侧壁上的挂钩上时,即可使出液软管相对测试壳体定位,并且确保出液软管的出口高于测试壳体的进液孔。
为了有利于测试壳体内富余酸液的充分排出,出液孔优选地可设置在下桶体底壁上靠近下桶体后侧壁处,而活动支架则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一个固定支架2上。当活动支架向前转动时,活动支架上的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低后高的前倾状态;当活动支架向后转动时,活动支架上的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高后低的后倾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活动支架的转动方向是指活动支架位于其转动轴线以上部分。也就是说,活动支架向前转动是指活动支架的上部向前转动,相应地,此时活动支架的下部是向后转动的。与此同理,活动支架向后转动是指活动支架的上部向后转动,相应地,此时活动支架的下部是向前转动的。
由于活动支架可前后转动而形成倾斜,因此,在步骤a中,我们可使活动支架向前转动并定位,从而使活动支架倾斜设置,此时放置在活动支架上的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倾状态,相应地勾挂在测试壳体后侧壁上的出液软管的开口处于最高位置,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测试壳体内酸液的流出。此外,在步骤c中,我们可使活动支架向后转动,从而使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后倾状态,此时,设置在下桶体底壁上靠近下桶体后侧壁处的出液孔处于最低位置,因而有利于测试壳体内富余酸液通过出液孔向外排出。
进一步地,出液软管包括下凹的半圆形的下弯段、上凸的半圆形的上弯段,下弯段的一端插设在弹性密封塞内,从而与出液孔密封连接,并与测试壳体的内腔相连通,下弯段的另一端与上弯段的一端之间则一体地连接有竖直段,从而使出液软管呈S形,上弯段的另一端即构成出液软管的开口端。这样,挂环可设置在竖直段与上弯段交界处,从而确保出液软管的上弯段的最高处始终高于进液孔。此外,我们可在固定支架上设置一个上放置平台23和一个下放置平台24。这样,我们可先将酸液收集瓶放置在上放置平台上,当出液软管钩挂在测试壳体的后侧壁上时,出液软管的上弯段的开口端刚好插入酸液收集瓶的瓶口内。在步骤c中,我们可向上抬起酸液收集瓶,从而带动出液软管的上弯段上移,进而使出液软管上的挂环与测试壳体上的挂钩脱开,然后缓慢下移酸液收集瓶,并将其放置到较低位置的下放置平台上,此时整根出液软管均低于出液孔。当然,我们也可在出液软管的出口端设置一个弹性密封塞,然后将该弹性密封塞紧配合在酸液收集瓶的瓶口内,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在上下移动酸液收集瓶时出现出液软管脱出酸液收集瓶瓶口的现象。当我们将酸液收集瓶放置在上放置平台上,即可同时使出液软管的挂环勾挂在测试壳体的挂钩上。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在出液软管开口端的弹性密封塞的外侧面上设置若干轴向的透气槽,从而使酸液收集瓶内腔和外界连通,有利于富裕的酸液进入酸液收集瓶内。
为了方便活动支架的前后转动和定位,如图4所示,我们可在活动支架靠近底部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设置转动轴31,而固定支架的左右两侧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支承孔21,支承孔为正六边形孔,从而使其具有六个顶角和六个平面状的内侧壁。此外,在支承孔内设置横截面呈矩形的转动圆环5,在转动圆环内设置六个矩形的径向通孔51,径向通孔在圆周向上均匀分布。在径向通孔内设置可移动的锁止圆柱6,转动轴插入对应一侧的支承孔内的转动圆环内。另外,我们还可在固定支架上设置可驱动转动圆环在正反两个方向上转动的转向拨杆7。当转向拨杆驱动转动圆环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锁止圆柱的内侧贴靠转动轴的圆周面,锁止圆柱的外侧贴靠在支承孔内在转动方向上位于顶角前侧的内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锁止圆柱的直径应大于正六边形的支承孔的内切圆半径与转动轴半径的差值、并且小于支承孔的外接圆半径与转动轴半径的差值。安装时,我们可使锁止圆柱对准支承孔的顶角处,而转动圆环转动时,则可确保锁止圆柱同时与转动轴、支承孔的内侧壁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在支承孔的内侧壁与转动轴的外侧壁之间会形成一个外侧为正六边形、内侧为圆形的环形空腔,并且该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在对应支承孔的六个顶角位置处最大,其为支承孔外接圆的半径与转动轴的半径的差值;而顶角两侧的径向尺寸则逐渐变小,在对应支承孔内侧壁的中点位置处,该径向尺寸最小,其为支承孔内切圆的半径与转动轴的半径的差值。
这样,当我们通过转向拨杆使转动圆环带动锁止圆柱在环形空腔内转动至靠近顶角位置时,锁止圆柱所在的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最大,此时的锁止圆柱可自由移动,转动轴也可相对支承孔自由转动。当转动圆环带动锁止圆柱在环形空腔内正向转动而逐渐靠近顶角一侧的内侧壁中点位置时,锁止圆柱所在的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小,从而使锁止圆柱的内侧贴靠转动轴的圆周面,锁止圆柱的外侧贴靠在支承孔内的内侧壁上。此时如果正向旋转转动轴,则锁止圆柱会依靠静摩擦力带动锁止圆柱继续向着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最小的一侧移动,因此,此时的锁止圆柱将无法继续移动,而转动轴与锁止圆柱之间会形成一个自锁的静摩擦力。转动轴的驱动转矩越大,则转动轴对锁止圆柱的挤压力越大,相应地,锁止圆柱对转动轴的静摩擦力越大,因此可有效地避免活动支架通过转动轴继续正向转动,使测试壳体定位在前倾状态。当我们通过转向拨杆使转动圆环反向转动时,锁止圆柱所在的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大;当转动圆环带动锁止圆柱在支承孔内越过顶角而向着另一侧的内侧壁移动时,锁止圆柱所在的环形空腔的径向尺寸重新逐渐变小,直至锁止圆柱的内侧贴靠转动轴的圆周面,锁止圆柱的外侧贴靠在支承孔内的内侧壁上。与前述相类似地,此时的锁止圆柱将无法继续移动,转动轴无法反向转动,从而使测试壳体定位在后倾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构只能限制活动支架在正、反两个方向上的单向转动,也就是说,当活动支架被限制在向前转动的倾斜状态时,其仍然可向后转动;反之,当活动支架被限制在向后转动的倾斜状态时,其仍然可向前转动。为了使活动支架能可靠地定位,活动支架两侧的转动轴优选地应设置在靠近底部位置,从而使放置有测试壳体的活动支架的重心位置高于转动轴的位置。这样,当活动支架和测试壳体处于水平状态时,其重心刚好位于穿过转动轴的轴线的竖直平面内,从而使测试壳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测试人员只需通过转向拨杆带动转动圆环转动,从而使锁止圆柱位于支承孔内靠近顶角处,使活动支架解除锁止,然后轻轻地向前推动活动支架,即可使放置有测试壳体的活动支架的重心向前偏移,进而形成一个向前转动的力矩,使活动支架自动向前转动到合适位置,然后通过转向拨杆带动转动圆环转动,使锁止圆柱进入锁止状态,此时的活动支架无法继续向前转动,而活动支架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向前的转矩则可避免活动支架的自行向后转动,因而可使活动支架可靠定位在向前转动位置上。反之,当向后推动活动支架时,则可使放置有测试壳体的活动支架的重心向后偏移,进而形成一个向后转动的力矩,使活动支架自动向后转动到合适位置,然后通过转向拨杆带动转动圆环反向转动,使锁止圆柱进入锁止状态,此时的活动支架无法继续向后转动,而活动支架自身重力所产生的向后的转矩则可避免活动支架的自行向前转动,因而可使活动支架可靠定位在向后转动位置上。
本发明还可在转动圆环的外侧面上设置一个定位凹槽52,如图5所示,转向拨杆包括拨动杆71和一端开通的伸缩杆套72,拨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架上,伸缩杆套套设在拨动杆上,并在伸缩杆套内设置抵压拨动杆端部的压簧73,从而使伸缩杆套可在拨动杆上弹性伸缩,伸缩杆套的封闭端定位在定位凹槽内,从而使转向拨杆对转动圆环形成一个轴向的作用力。
当我们拨动转向拨杆杆的悬空一端时,即可带动转动圆环转动。当转向拨杆转动至其轴线刚好穿过转动圆环的转动中心时,转向拨杆的压簧被压缩,此时的转向拨杆长度最短,转向拨杆对转动圆环的转矩为零,也就是说,此时的转向拨杆位于死点位置。当我们继续向一侧拨动转向拨杆并带动转动圆环转动时,转向拨杆偏离转动圆环的转动中心,压簧所形成的轴向力使得转向拨杆对转动圆环形成一个转矩,进而驱动转动圆环转动至锁止圆柱被自锁定位,并且具有轴向作用力的转向拨杆使转动圆环可靠定位,避免其自行翻转。当我们向另一侧拨动转向拨杆并带动转动圆环反向转动时,转向拨杆受到转动圆环的挤压而变短,此时的压簧被压缩。当转向拨杆越过死点位置时,压簧所形成的轴向力使得转向拨杆对转动圆环形成一个反向的转矩,进而驱动转动圆环反向转动至锁止圆柱被自锁定位。
为了避免活动支架的重量通过转动轴直接作用在下部的锁止圆柱上,我们可在固定支架的左右两侧设置与支承孔同轴的轴承孔,转动轴支承在对应一侧的轴承孔内并伸入支承孔内的转动圆环内。这样,可确保转动轴与支承孔的同心,并确保全部的自锁圆柱同时对转动轴实现锁止。
最后,如图6所示,下桶体的底壁可制成中间低、左右两侧高的V形,在下桶体的底壁上设置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等间距排列的支承筋片131,从而在相邻的支承筋片之间形成一个可在前后方向上使酸液流动的长槽。当然,所有支承筋片的上边缘应齐平,以便使放置在测试壳体内的蓄电池隔板以及极板等可平整地支承在支承筋片上。此外,支承筋片在靠近下桶体后侧壁处设置联通缺口132,联通缺口向下延伸至底壁,向后延伸至后侧壁,从而使相邻的支承筋片内的酸液可通过联通缺口相互流动,而出液孔则可设置在V形底壁后侧的中间位置,从而确保出液孔位于下桶体底壁后侧的最低处。
当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高后低的后倾状态时,流到下桶体的底部的酸液即会沿着相邻的支承筋片所形成的倾斜的长槽流到底壁的后侧,并通过联通缺口向着底壁中间下凹处流动,最后通过设置在最低处的出液孔向外流出。由于支承筋片可显著地减小下桶体底壁与蓄电池隔板或极板等的贴合面积,因而可避免酸液储留在底壁与蓄电池隔板、极板之间的缝隙内,有利于酸液的快速汇集和流出。可以理解的是,测试壳体内的蓄电池隔板以及极板在放置时应试其厚度方向与测试壳体的前后方向一致,也就是说,蓄电池隔板以及极板与支承筋片大致呈垂直状,从而确保蓄电池隔板以及极板可靠地支承在支承筋片上。

Claims (5)

1.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a. 将蓄电池隔板以及相应的极板一起放进一个测试壳体的下桶体内,然后将测试壳体放置到一个活动支架上,并使密封连接在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处的出液软管的其中一段高于设置在测试壳体上部的进液孔,所述下桶体的底壁呈中间低、左右两侧高的V形,在下桶体的底壁上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等间距排列的支承筋片,所有支承筋片的上边缘齐平,所述支承筋片在靠近下桶体后侧壁处设有联通缺口,所述出液孔设置在下桶体底壁后侧的最低处;
b. 将称量好的酸液从测试壳体上部的进液孔注入测试壳体内,使酸液浸润测试壳体内的蓄电池隔板;
c. 将出液软管的开口端插入一个酸液收集瓶朝上的瓶口内,然后逐步降低酸液收集瓶的高度,直至酸液收集瓶低于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此时测试壳体内富余的酸液即通过出液软管流进酸液收集瓶内;
d. 称出酸液收集瓶内的酸液的重量,从而可得到测试前后酸液的重量差,进而可计算出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出液孔设置在下桶体底壁上靠近下桶体后侧壁处,活动支架可前后转动地连接在一个固定支架上,当活动支架向前转动时,活动支架上的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低后高的前倾状态;当活动支架向后转动时,活动支架上的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高后低的后倾状态,在步骤a中,所述出液软管的出口端勾挂在测试壳体的后侧壁上,并且活动支架倾斜设置,从而使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前倾状态;在步骤c中,活动支架向后转动,从而使测试壳体的底壁处于后倾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下桶体底部的出液孔内设有弹性密封塞,所述出液软管为透明的塑料管,出液软管包括下部半圆形的下弯段、上部半圆形的上弯段、一体地连接在上弯段和下弯段之间的竖直段,从而使出液软管呈S形,所述下弯段的开口端插设在所述弹性密封塞内,并与测试壳体的内腔相连通,在步骤c中,所述上弯段的开口端插设在所述酸液收集瓶的瓶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活动支架靠近底部的左右两侧中间位置分别设有转动轴,所述固定支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承孔,支承孔为正六边形孔,从而使其具有六个顶角和六个平面状的内侧壁,在支承孔内设有转动圆环,所述转动圆环内设有六个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径向通孔,在径向通孔内设有锁止圆柱,所述转动轴插入对应一侧的转动圆环内,固定支架上还设有可驱动转动圆环转动的转向拨杆,当转向拨杆驱动转动圆环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锁止圆柱的内侧贴靠转动轴的圆周面,锁止圆柱的外侧贴靠在支承孔内在转动方向上位于顶角前侧的内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其特征是,在转动圆环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转向拨杆包括拨动杆和一端开通的伸缩杆套,所述拨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所述伸缩杆套套设在拨动杆上,在伸缩杆套内设有抵压拨动杆端部的压簧,所述伸缩杆套的封闭端定位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CN201810614074.2A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 Active CN109060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4074.2A CN109060580B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14074.2A CN109060580B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0580A CN109060580A (zh) 2018-12-21
CN109060580B true CN109060580B (zh) 2020-12-15

Family

ID=64820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4074.2A Active CN109060580B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058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3084A (en) * 1970-04-24 1973-08-14 W Wirz Apparatus for the rapid elect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ion activity
CN102359911A (zh) * 2011-07-31 2012-02-22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压力及吸酸量的测量方法
CN103604940A (zh) * 2013-11-26 2014-02-26 福州大学 一种icp-aes/ms免切换式有机进样装置
JP2016053177A (ja) * 2010-07-20 2016-04-14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CN205287636U (zh) * 2015-12-07 2016-06-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溶剂的回收装置
CN206996862U (zh) * 2017-04-17 2018-02-13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矿稳流加药桶
CN107942253A (zh) * 2017-10-27 2018-04-20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agm蓄电池饱和度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5614B2 (en) * 2003-09-12 2007-10-23 Stockhausen, Inc. Superabsorbent polymer with slow absorption times
US10056592B2 (en) * 2015-06-26 2018-08-21 Daramic, Llc Absorbent glass mat separators, VRLA batteri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3084A (en) * 1970-04-24 1973-08-14 W Wirz Apparatus for the rapid electr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ion activity
JP2016053177A (ja) * 2010-07-20 2016-04-14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フィルム
CN102359911A (zh) * 2011-07-31 2012-02-22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压力及吸酸量的测量方法
CN103604940A (zh) * 2013-11-26 2014-02-26 福州大学 一种icp-aes/ms免切换式有机进样装置
CN205287636U (zh) * 2015-12-07 2016-06-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挥发性溶剂的回收装置
CN206996862U (zh) * 2017-04-17 2018-02-13 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矿稳流加药桶
CN107942253A (zh) * 2017-10-27 2018-04-20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agm蓄电池饱和度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动助力车电池隔板的吸酸饱和度验证;王有山 等;《蓄电池》;20091231(第1期);第21-23页 *
电池组装压力对AGM隔板吸酸饱和度的影响;王杜友 等;《蓄电池》;20141231;第51卷(第4期);第167-170页以及第18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60580A (zh) 2018-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2780B (zh) 一种锂电池离心注液装置
CN109060580B (zh) 一种蓄电池隔板吸酸饱和度测试方法
CN209570585U (zh) 一种多功能环境监测装置
CN210205827U (zh) 一种新型高尔夫球发射机构
CN111829825B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质监测采样装置
CN111351693A (zh) 一种带离心功能的血液分析仪
CN115992038A (zh) 一种减抗饲料活性肽生产用的发酵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3026417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注入装置
CN210645223U (zh) 一种微型萃取分离装置
CN220672821U (zh) 一种电池液灌装装置
CN211553641U (zh) 一种快速检测导电浆料磁性杂质的装置
CN108365159A (zh) 水平电池灌酸方法
CN213590341U (zh)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配制装置
CN112259930B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用加酸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4245866U (zh) 一种桩基静载检测装置
CN210259704U (zh) 一种立式平底平盖钢衬塑储罐
CN220233277U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修复装置
CN209446420U (zh) 电池隔膜面密度的测量系统
CN218573702U (zh) 一种试剂管
CN212658694U (zh) 一种食品检测装置
CN216818571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注液装置
CN214953414U (zh) 一种检测器检定杯
CN220819356U (zh) 一种负压化成机负压检漏工装
CN214654984U (zh) 一种自动化智能生物酵解的筒式发酵装置
CN211978891U (zh) 一种用于智慧水务的水质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3100 Zhejiang city of Huzhou province Changxing County pheasant emerging urban industrial park

Applicant after: Chaowei Pow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100 Zhejiang city of Huzhou province Changxing County pheasant emerging urban industrial park

Applicant before: CHILWEE POWER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test method for acid saturation of battery separat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Changxing County branch

Pledgor: Chaowei Power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3000072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0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Changxing County branch

Pledgor: Chaowei Power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3000072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